培養美術系學生科學精神的開題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8W

這篇培養美術系學生科學精神的開題報告的關鍵詞是開題報告,科學精神,

培養美術系學生科學精神的開題報告

一、 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一)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民族預科班教育教學

少數民族地區各高校都有一定數量的從少數民族學生中招生的少數民族學生班。它們基本分爲三類:純民族語言授課班、用漢語授課的民族班和民族預科班。這些辦學形式承擔着爲本地區培養各類民族人才的重任。其中前兩種形式是,從入學到畢業整班移動,專業設置以文科類和地方特色的專業爲主。學制一般爲四年,管理和教學相對獨立,教學和畢業有相對獨立的標準。預科班是經過預科期間的學習,然後轉入普通本科學習,除了預科期間學習和管理相對獨立外,其它與普通班的要求一致,各專業都對預科開放。預科形式對培養高質量的民族人才有其獨特的優勢(見後面的敘述),也是民族教育典型的辦學形式,其教育教學方式有普遍性,對預科教育教學的研究是具有普遍意義。

民族預科班由從全區(少量外省)蒙授學生中錄取的學生組成。預科學生由於文、理科基礎較差,以及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不能直接進入本科,必須通過預科階段的學習,達到應有的入學標準才能進入本科學習(漢生班)。民族預科教育的政策性非常強,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在新時期,如何提高全面民族生的素質,是民族預科教育中面臨的重要問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應不斷總結辦學經驗,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取得更大的成果,尤其要重視基礎課程的改革,創建符合預科特點的教育教學模式。

本課題研究的實踐背景是內蒙古工業大學民族預科班的教育教學沿革。

(二)民族預科教育對培養民族人才的重要性

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高等教育的興旺與否,關係到我國國土面積二分之一以上的少數民族地區能否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問題,是關係到實現祖國統一各民族大團結的百年大計。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區,有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回、滿、朝鮮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全區耕地面積八千多萬畝,佔全國耕地面積的5.2%;有二億四千多萬畝的森林,十三億畝的草原。牲畜頭數居全國第一位。地下資源豐富,稀土儲量相當於世界其他各國總儲量的一倍,佔全國總產量的99%;煤碳儲量居全國第二位。發展能源工業和稀土工業以及民族工業的潛力很大。

民族預科班學生畢業後,經過幾年的社會實踐,大多走向地方領導崗位或成爲地區經濟建設骨幹力量,他們也是保持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主要力量。在第五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了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黨的民族教育和工作的指導方針。陳至立同志在此次會議上總結了我國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基本經驗,提出了新時期民族教育工作的方針和任務。在談到深化改革和加快民族教育政策措施時提出:“加快民族教育的發展,是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奠基性工程,對於確保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順利實施,增強民族地區綜合競爭能力,有效抵禦國內外民族分裂勢力的滲透和破壞,具有重大的現實和歷史意義。加快民族和西部地區的發展,人才、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要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確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以科教興國戰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充分認識民族教育的重要戰略地位和作用,把民族教育置於新世紀我國教育優先發展的重點位置,採取切實措施,加快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

1、 從國內外政治與科學技術發展形勢來認識民族人才的培養和需求的重要性

從國內形勢看:民族人才的培養任務主要由民族地區高校和部分內地學校承擔。民族地區理工科大學是培養高層次民族科學技術人才的基地。對於在科學技術和生產力還比較落後的民族地區的大學來講,面向21世紀,無論在科學技術方面,還是在人才素質培養方面都面臨着重要而艱鉅的任務,而使培養的高層次科學技術人才具備高素質是關鍵。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鄧就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隨着我國社會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江進一步提出了“科學技術人員是新的生命力的開拓者和科技知識的重要傳播者”的觀點。由於我國科技文化比較落後,人才培養問題更顯突出,人類生產及社會服務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不斷提高,許多繁重、重複的體力勞動正在被各種自動化機械和計算機所取代,對勞動者知識和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力提高我國勞動者中科技人員的比例,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對我國社會現代化事業具重要意義。加快人才培養,要大力發展教育。經濟文化比較落後少數民族地區人才的需求尤爲重要。

我國的經濟建設需要國內政治穩定的環境。由於民族地區的地理環境與內地不同,文化、經濟又相對落後,培養大量符合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的少數民族幹部有利於我國社會的政治穩定。目前,國內還有一小撮分裂分子,他們與國外敵對勢力相勾結,妄圖破壞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破壞國內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大好局面。我們對此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並進行堅決的打擊。在宗教傾向比較重的少數民族地區,大量培養高素質少數民族人才是粉碎這些分裂分子妄想的重要保證,是繁榮和發展民族經濟和文化的主要力量之一。他們成爲漢族與各少數民族之間互相學習,相互溝通理解的橋樑。縮小少數民族地區和祖國其它地區的發展差距,大量培養高素質的少數民族人才,有助於解決社會主義時期的民族上的問題,保證國內社會政治長期穩定,增強各民族的凝聚力,增強綜合國力,使我們的中華民族立於不敗之地。

就內蒙古地區而言,長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各民族安居樂業的局面,得到黨中央的肯定。這種局面與一部分高素質的少數民族幹部和科技人才活躍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是分不開的。而這些人才多數來自民族預科班和民族班。內蒙古地區各高校歷來重視人才培養的質量,堅持把“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作爲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從1980年開始,內蒙古地區各高校恢復招收民族預科生,大量培養民族科技人才。已畢業預科生達到近3000名,現活躍在自治區各行各業,不同的層次,對自治區社會穩定,經濟建設及文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民族預科班畢業生就知識結構和就業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他們專業面比較寬,知識結構面比較合理,特別是在計算機等新技術和外語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優勢;預科生的優點得益於在大學期間與漢生同班,教學要求,培養目標、教學環境,畢業標準等各方面的要求都與漢生一致,沒有特別的照顧,除了外語之外沒有降低標準。充分利用了普通高校的教師隊伍素質高,課程內容先進,參考資料充足,教學手段先進等優勢。而純民族語言班教學要求和標準相對獨立,畢業標準低一些。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不足之處,有關的教材,參考資料等相對缺乏。民族預科教育模式能夠十分有效地彌補上述不足。

預科班畢業生留在民族地區工作的比例很高,並且穩定性很好。在民族地區經濟、科學技術相對落後,生存環境不理想,國家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經濟轉型等大環境的影響下,一部分畢業生在政治思想素質方面,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少數人的“愛國心、事業心、責任心,團結友愛心”不強,不願意,也不安心在少數民族地區生產第一線工作,人才流失嚴重,造成少數民族地區長期人才短缺,尤其短缺高層次的人才,與許多用人單位對理工科大學的畢業生能夠“分得來,留得住,用得上”的強烈希望背道而馳。國家也注意到這一點了,用各種渠道幫助民族地區擺脫這種困境,如派博士團,人才政策向西部傾斜等措施。但這些遠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要充分發揮全國支援的高層次人才的聰明才智,需要本地區少數民族人才的配合協調和大力支持。相對而言,少數民族人才穩定性比較好,絕大多數留在邊疆地區工作,紮根在邊疆地區,這在邊疆地區艱苦現實環境下是難能可貴的。他們瞭解和熟悉當地情況,更能發揮和挖掘當地優勢,他們民漢兼通,在協調當地羣衆關係,與周邊國家開展貿易等方面有很大的優勢,是發展特色經濟的重要的人才力量。這也是我們培養大量高素質的,民族人才的有利的方面。這是社會對民族理工科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

從國際形勢來看:隨着世界政治多極化和和平與發展已成爲了時代的主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明顯,我們面臨着機遇與挑戰。我們是在國際和平環境可望繼續保持的難得機遇中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可以預計:我國經濟將更有效益地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這將與西方發達國家經濟持續低速發展、甚至發生衰退、高失業不能緩和等狀況形成鮮明對比。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還面臨嚴峻的挑戰。如,國際上我們還面臨着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的壓力和發達國家在經濟與科技上佔優勢的壓力。尤其發達國家的敵對勢力不甘心中國的發展,將繼續對我國實行"西化"與"分化"的和平演變策略,並與我國爭奪各民族優秀人才,引發各民族之間的矛盾,削弱國力,達到他們的目的。從伊拉克,科索沃戰爭看出敵對勢力往往利用當地各民族之間的矛盾,爲其侵略和掠奪作爲重要手段。這點應特別引起我們的警惕。這就需要我們做好工作,使它們成爲我國人才成長的激勵因素。高素質民族人才是我們有效防範敵對勢力的破壞的不可忽視的力量。

隨着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深化,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和密切,近十幾年改革的實踐已經證明,這是非常正確有效的。爲此,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必須考慮與國際市場接軌,參加國際經濟市場大循環,這是當前時代的潮流,也符合我國經濟發展與綜合國力增強的需要。但是我們還要看到,在這個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上,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近代歷史已多次證明,帝國主義的文化滲透必然隨着經濟活動輸入中國,其目的是要毀滅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從而挫傷國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破壞我中華民族內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爲實現帝國主義把弱國變成殖民地的企圖創造條件。少數民族科技人才的培養有利於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有利於抵制外國敵對勢力的文化滲透。

總之,國際、國內的發展形勢都要求我們所培養的民族科技人才,不僅在業務上要有更廣闊的視野,以適應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和社會的飛速發展,還要熟悉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革命傳統,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與各民族團結友愛。在這個基礎上,他們進一步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能在複雜的政治、經濟鬥爭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成爲具有願爲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和繁榮富強奉獻力量的人才。

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絕對不能忽視培養少數民族人才。在和平時期,有時給人的錯覺是民族人才的培養問題並不突出,但歷史和現實世界的變化告訴我們對這個問題不能掉以輕心。特別是民族地區理工科大學,培養的是高等民族科學技術人才,他們直接從事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工作,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不可輕視的骨幹力量之一。民族高等院校的培養目標具有雙重任務。它一方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另一方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培養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的民族人才,以適應民族地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少數民族聚居區,需要大量的兼通漢語、漢文的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因爲漢語、漢文是我國傳授科技知識的主要工具。沒有兼通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的人才,民族地區的建設事業就會不順利。

如何把少數民族學生培養成爲高素質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以適應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全體教育工作者,尤其民族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也是高等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的一個特殊而基本課題。

(三)民族預科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措施

在目前提倡培養和提高學生素質的形勢下,研究和建立符合少數民族學生特點,提高民族學生全面素質,面向21世紀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學運行模式和學生管理模式十分重要。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等諸多方面的改革顯得更加迫切。目前民族預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有:

1、落後的教育觀念制約民族教育的健康發展。民族預科教育,就其教育的性質、任務和對象而言,它同普通高等教育沒有本質區別,唯獨教育對象是少數民族學生。民族預科教育作爲培養人的特殊的社會活動,就是我們黨和國家爲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解決民族上的問題,培養少數民族幹部的一種特殊的辦學形式。它又具有特殊性。

發展民族預科教育,既要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規律辦事,又要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按照民族工作的特殊規律進行工作。要正確處理一般與特殊的關係,共性和個性的關係,並注意二者的統一。只強調普通高等教育的特點,而忽視民族教育的特點,我黨的教育事業就不完整;只強調民族特色而忽視一般高等教育的特點也不行,那樣,我們終將遊離於統一的高等教育體系之外,被社會所淘汰。我們儘量避免出現一頭熱的思想觀念。目前、民族教育教學質量不高,肯定有其客觀的原因,我們應當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認識和分析問題的實質,但更多地從主觀上尋找原因。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必須從自己的特點出發考慮工作。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適應時代的發展是民族教育發展的關鍵所在。

2、加強對民族預科生的政治覺悟、思想品德的教育,提高他們的精神文明程度,是培養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民族人才分佈在民族地區的各行業和領導崗位上,他們的政治素質,思想品德的好壞,有沒有能力抵制腐等不良現象,直接影響到各民族的團結、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沒有搞好各民族團結工作,不以國家大局爲重的、胸懷不坦蕩的人才不是我們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只有具備很高的綜合素質的人才才能爲邊疆地區的建設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目前世界正處於政治多級化、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民族教育面臨着進一步加強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新的任務。

3.民族教育雖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體系,但是各層次教育質量不高,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銜接欠合理。民族初等教育相對落後,主要原因是農村、牧區教育投入不足,缺乏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特別是漢語教學非常落後。只有少數學生考入大學,沒有考上大學的大部分人,由於條件所限,得不到職業技術教育培訓,許多人直接落入失業者行列中。即使考入大學的學生,由於語言基礎、理科基礎很薄弱,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給學校教育工作也帶來很多麻煩。這是基礎教育質量低帶來的後果。這些因素導致民族高等教育落後,增加了民族教育工作的實際難度。基礎教育質量的提高需要很長時間和大量的投入,短期內很難見到明顯效果。高等院校具備相對集中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和比較齊備的教學設施,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促進民族教育的發展是行之有效的,所以,我們有必要探索如何有效發揮高校的優勢,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問題。

4、避免民族學生受教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事實上不平等現象。由於完全用民族語言授課的中學畢業生,升學出路很有限,許多人在升學考試中被淘汰。即使在降低錄取線,受“照顧”的情況下考入大學,又不得不放棄民族語言授課的便利條件,改換成極不熟練的漢語授課環境,同時又學外語,致使身心負擔過重,學習感到困難。有的學校和專業要求民族生只學漢語不學外語,降低了學生的競爭力。過去學到的民族語言文字,又不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就語言而言,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生的母語也不行,漢語也不行,外語更不行。這種‘三不行’的尷尬局面,阻礙了民族生的進步。這些,如果不妥善處理的話,容易引起民族生的不平等感,既影響教育教學的健康發展,也不利於民族團結。我們不提倡用民族語言學習理工科知識,而採用民族預科班的教育模式,要求學生具備相當的漢語文知識和能力,部分高層次人才需要掌握一定的外語。但我們要承認和體諒民族生大學學習中遇到的客觀困難,對他們公平對待,避免造成事實上的不平等。

5、需要擴大招收民族預科生。目前,相對全國高校的擴招比例來看,民族生的升學率提高不多。社會的發展需要更多的民族人才,民族生的擴招也是非常必要的。擴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因民族基礎教育薄弱而造成的民族教育損失。可以採取低分錄取,學制適當延長、加強教育教學改革等措施,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管理優勢、教學優勢,培養更多的民族人才。

6、學生管理要創新和適應大衆化。我們不能只考慮管理者的輕鬆,而忽略民族預科生與漢生的交流帶來的諸多益處,要改變民族生和漢生相對獨立的管理模式。大學期間預科生學習生活相對獨立造成與漢生的交流相對少,不利於各民族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不利於民族生學習漢生優秀的學習作風,更不利於他們用漢語交流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少數民族學生能歌善舞開朗、豪放的性格也影響漢生,對他們文化素質的提高很有幫助。

7、少數民族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農村牧區,家境比較貧窮,特困生較多,造成實際完成學業的困難增加。目前,針對預科生的各類獎學金和困難補助較少,應該多渠道籌集。

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民族預科教育的質量,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也是本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我們採取了以下幾方面的改革措施:

1、改變教學觀念,深入開展對預科教學的針對性研究與實踐。衆所周知,由於客觀條件造成預科教育教學的特殊性。對這一羣體我們不能以普通班的標準來要求他們,而應該給予一定的時間和特殊的教學方式來培養他們,達到普通班學生應有的標準,最終培養成爲合格的人才。目前,對預科的教育教學改革還不盡如人意,預科人才培養質量不高。要改變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切實進行教學改革的實踐。首先,對預科生的文理基礎差的問題,要有正確的看法。民族預科生很聰慧,知識積累和能力提高速度較快。我們對民族預科生的潛力要有信心,對民族預科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快速發展要充分的肯定。教學內容,進度等應當適應學生的各方面知識和能力的提高的進程,不要一味的慢節奏教學。其次,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預科教學改革的艱鉅性。教學改革本身是一個艱鉅的任務,而改革又要適合預科生這樣‘弱勢’羣體。如何掌握改革的‘度’的問題還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再次,我們進行預科教學改革時,應把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作爲切入點,針對性研究是極爲重要的。這樣,我們對要研究的問題有整體的瞭解和把握,有的放矢:目前,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的改革有了很大進展,已有幾十本面向21世紀的教改教材問世,但沒有一本教材是針對少數民族班教育特點的。說明民族生教學改革相對落後,有必要開展研究工作;大學第一年的主要基礎課(數學、物理、漢語及力學),由於其本身所特有的文化功能,對民族班學生來講,這些基礎課不但成爲學習後繼專業課的主要基礎,而且是他們克服自我弱點,提高文理素質的關鍵和載體。因此,根據民族生的學習特點,應考慮以課程爲先導,有針對性地進行民族班的教學改革,把我們的改革推進到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的實際改革上來;我國有關高校實行民族班教育多年來,遠未形成適應民族班教學的優秀教材體系,因此,很有必要建立符合形勢發展需要的,有利於提高民族生全面素質的理工科改革教材,尤其在面向21世紀的新形勢下應重點考慮教材問題。改革的重點應落實在教材當中;由於民族班的學時、課程等的組織管理與普通本科生有較大的差別,所以,有必要把教學運行模式與主要基礎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改革相結合起來研究。

2、師資隊伍建設是永恆的主題。除了民族預科生本身的客觀條件外,從事民族預科教育教學的師資隊伍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預科教育教學水平。承擔民族班教育教學的教師的負擔比普通教師的負擔重。他們爲備好課,要進行大量的科學研究和針對性的教學研究工作、從事大量的參考資料的翻譯、參考對照等工作。他們的負荷很重,付出的勞動與相應的回報不成比例等問題長期存在。從事民族預科教學的教師的責任心和耐心經常受到挑戰。教學初期,教師和學生思想準備不足,學生學起來困難,教師教起來覺得難度很大,造成教師們不願意教預科生。教師素質低,教學效果差,民族預科班學生意見很大。有時意見擴大,造成社會影響,不利於社會穩定。這些說明對民族預科特殊教學,更需要政治覺悟高、素質高、穩定的師資隊伍。

3、教學模式的改革。目前,我國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對民族預科生,採取的教學模式的形式各不相同,並經歷了近二十年的波動。但實質上都採取了比漢生班多一年的培養模式。具體操作上,要麼大學預科階段重複學習高中的內容,然後再學大學課程,要麼把漢生班的課程、教學內容及學時簡單地平均“拉長”,一成不變地慢速度教學,忽視了預科生的潛力,不利於學習優良生的快速成長的‘懶散式’的運行模式。幾十年的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對民族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培養不同類型學生的效果不理想。造成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高淘汰率,考試成績差,因而,挫傷了少數民族學生自尊心,自信心和上進心。其複雜的心理矛盾不是一般思想工作所能排除的,很難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能使他們儘快適應漢語授課的學習環境。進入專業課學習後,困難和問題不斷出現。

以內蒙古工業大學預科教育教學,同樣經歷了以上情況。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內蒙古工業大學曾經採取的預科教學模式:

第一階段:1980—1983年,“1+4”模式。第一年複習中學課程,第二年轉入本科學習。效果:學生積極性不高,淘汰率高,質量低。

第二階段:1984—1985,“4+1”模式。採取直接編入各專業本科就讀的方式。學習能跟上的預科生可以和漢生一樣四年完成學業,學習跟不上者,在某一年級重讀一年,不視爲留級。效果:淘汰率較高,質量低。

第三階段:1986—1987年,我校委託內蒙古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複習強化高中課程,次年轉入本科班學習。仍是“1+4”模式。效果:學生管理不規範,學生積極性不高,淘汰率很高,質量低。

第四階段:1988—1989年,民族預科生用三年的時間學習大學基礎課程,轉入本科班後學習兩年專業課。稱爲“3+2”模式。效果:有一定改善,但不明顯,課程安排不合理,基礎與專業課程銜接不好。

第五階段:1990—2019年,民族預科生學習兩年半大學基礎課,轉入本科專業後再學兩年半。稱爲“2.5+2.5”模式。一部分整班轉專業。效果:模式趨於合理,但基礎課與專業課學習仍銜接不好,學生預科期間的負擔過重。

第六階段:2019年至今,採用了“1+4” 、“2+3”和優秀生選拔制度,專業開放制度並存的教育教學運行模式。招生150名,全部預科。效果:模式合理,與專業課程銜接合理,學生積極性高(詳細分析說明見後面)。

教學運行模式的不穩定性,說明了預科教學的不完善和許多問題的存在。歷次調整預科模式時沒有很好的從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後繼銜接與學制的關係上作整體性考慮。我們認爲:提高少數民族預科教學質量和學生全面素質,根本出路在於進一步改革,完善、發展教育模式。

4、教學內容的改革。仍以內蒙古工業大學爲例。雖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理工科民族班的教學中,最根本的問題仍未得到徹底解決:文理基礎弱,專業課學習困難,成績差,學習被動,教學內容陳舊與計算機結合少,素質教育的研究不足等等。問題的根源還在於前二年的基礎打得不夠紮實,尤其是三大基礎課(數學、物理、漢語文)教學效果差,直接關係到一年或二年後能否順利過度到專業課學習,並以良好的成績完成學業。通過研究我們認爲,這三門課對預科生的成長極爲重要,能起到彌補預科生的中學學習的不足,同時爲後繼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長期以來,我們對此認識不足,教學內容沒有得到充分更新。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沒有與提高學生全面素質聯繫起來,所以很有必要進一步深入研究,進行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革新和優化。

這篇培養美術系學生科學精神的開題報告的關鍵詞是開題報告,科學精神,

5、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對預科生的教學方法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教學方法單一,基本照本宣科,很不利於學生的科學思維和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教學手段上,利用電化教學 (多媒體、計算機實踐等)比較少,不利於提高教學效率和對課程內容的改進。這種局面必須儘快扭轉。

6、對學生管理工作進行改革。民族預科生的管理一般來講相對獨立,很不利於預科生漢語文水平的提高,不利於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要求。對此,我們不能因爲管理上的困難而不改變管理模式。

7、我們對預科教育教學改革有很好的積累,並有多年的針對性的研究與改革經驗和成果,值得總結、提高。在高校擴招的形勢下,進一步完善改革成果,使教育教學適應民族預科教育的發展,有必要從實際出發對改革做深入系統的研究。

本課題是根據形勢和任務的需要提出的,是從教育改革的實踐中提出的。完成這一研究課題,既有實際意義,也有理論價值。它對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辦好理工科大學民族教育,建設和完善民族地區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無疑是有益的。

本項目所進行的理工科民族預科班教學改革的研究,既立足於內蒙古工業大學預科班的教學實踐,也着眼與研究成果的普遍性,不僅對內蒙古地區少數民族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有促進和推廣作用,而且期望對全國相關高校民族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產生借鑑和參考價值。

二、民族預科教育教學改革指導原則

在堅持教育原則的基礎上,把握好教學改革原則,這樣才能使改革有目標,有效果。

1、總結過去的教學改革經驗,改變教育教學觀念,通過認識共性,強調特殊性,對預科教學中的問題,進行鍼對性的研究和教學改革實踐。完善改革成果,努力確定穩定、有效的教學模式;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措施,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大力提高預科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同時,改革成果的主要思想適用於其它非預科班的教學,爲推進學校整體教育教學改革做貢獻。

2、教學改革必須充分發揮和利用預科生求知慾旺和動手能力強(雖然語言交流有困難,但預科生動手能力很強)的特點(我們稱爲從預科生本身借力),發揮優秀教學的作用,提高預科生的教學質量(我們稱爲順力送一程)。千萬不要用枯燥無味,蒼白無力的教學方法,無味的教學內容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和自尊心。

3、改變傳統教學把學生置於被動地位、缺乏實踐能力、效率低下的保姆式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開展具有新穎內容,先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學;探索有思想內涵,原理透徹的教學;倡導能真正達到生動活潑,啓人智慧,培育理性思維的現代基礎課教學(有靈魂的教學),使學生不僅求得主要基礎課的真才實學,而且人文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並啓迪創新精神。

4、教學內容上,進行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教學改革,淡化由於計算機的發展而變得非本質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教學的課程,努力推出教學內容先進、結構合理與其它相關課程有效銜接的教材及網絡服務的電子版本。

5、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現代電化教學手段,利用網絡、CAI、多媒體教學、做實驗等手段,建設多方位的先進的教學手段系統。

6、尊重預科生的人格,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對他們以鼓勵和表揚爲主;教師要有耐心,深入學生,及時瞭解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關心愛護學生,使之度過預科這關鍵的學習階段,並使預科生終身受益。

三、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與研究方法

在對這一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努力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從我區高等預科教育實際出發,針對當前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加以重點研究。同時,注意總結我們長期以來進行的教育教學改革,並借鑑其他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工作的經驗教訓,借鑑國外高等教育的有益經驗,力圖在實踐的基礎上,將過去的預科教育和現在的預科教育加以比較,從中探討理工科大學培養少數民族科學技術人才的教育教學模式、主要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和實踐教學規律。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可以歸納爲以下“七個結合”。

1、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

這一課題的研究對象,雖然是理工科大學的少數民族教育問題,但教育本身不是孤立的。從宏觀上來講,預科教育,尤其受社會政治、經濟和科學技術、傳統文化的制約,同時也對社會的政治穩定、經濟和科學技術、人文起着很重要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隨着國家科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複雜化越來越大,它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這在高等教育中表現得更爲突出。同時,社會對高級專門民族人才的需求,是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培養高級民族專門人才的社會效益,又是檢驗我校辦學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標準。當然,這種社會效益不只是短期的而且是長遠的,可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因此,我們的研究工作不能只從單純的民族上的問題的角度去考慮,也不能就教育論教育,而應當從我國邊疆地區、落後地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出發,結合時代的特點,來考察預科教育。這方面的研究要落實到培養預科生具有良好政治素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具備奉獻精神等方面的宏觀研究。

從微觀上來講,預科教育是整體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受教育的對象是文理基礎較弱的民族生,而教育的目的又要求我們培養預科生達到現代大學生的社會標準。爲使教育教學適應這個特殊羣體的培養要求,我們不得不採取特殊措施,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改革。這種微觀上的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對我校的整體教育教學改革,也能提供有益的借鑑。

把宏觀研究和微觀研究結合起來才能視野開闊,使研究工作深入一些,對問題的分析也更加深刻一些。對培養高素質民族人才來講,除把握整體宏觀指導外,關鍵是微觀上抓住預科生的特點和弱點,有針對性的從基礎訓練開始教育。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十分注重政治思想教育,採取了組織學習、參觀,和漢生同宿舍,聽取先進事蹟的報告,健全校規、校紀等多項措施,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同時,調查瞭解預科後的專業對民族預科生知識層面的需求,以及專業課教師們的意見,瞭解在校預科生,在後繼專業課學習當中的學習和生活表現,以此作爲我們對預科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和研究的重要依據之一。調研的主要結果有:到後繼專業學習基本能跟得上,一部分學生還在班裏拔尖。但在學習和用漢語交流方面,多數學生仍感吃力;畢業時仍受到一定的照顧;部分學生因學習跟不上或違紀等其它一些客觀原因退學,這個比例相對於其它班較高;入學人數不多,而淘汰率高十分可惜,如果教育得當淘汰的學生中有一部分是能補救的。補考率比較高,畢業時在學校降低要求的情況下,仍有一定比例的學生拿不到學位證書。與八十年代比較,從九十年代開始預科教學質量整體上在不斷地提高,但還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與漢生班的學生比較,整體素質還有一定的差距。追究原因,主要是對預科生的微觀教育教學沒有深入和到位,基礎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力度和深度不夠。過去雖然作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但教學內容和體系上改革力度不大,教學模式上還存在着不足。認識教學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是我們進行教學改革的又一個重要依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先發現和確定預科教學中存在的關鍵問題,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微觀教學內容、方法和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在過去的教學改革的經驗基礎上,不斷深化和實踐我們的教學改革認識,廣泛學習和研究國內外教學改革的成果。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多次進行了教育模式的調整,達到目前比較穩定的預科教學運行狀態。我們認爲,這種與是俱進的認識與實踐,有助於使研究工作具備廣度和深度,有助於深刻揭示問題的全貌和本質。

2、個體研究與整體研究相結合

預科教學是我校整體教學中的一部分,是較典型的‘弱勢’羣體,有針對性的提出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如何進行改革等問題也是整個學校面臨的問題。預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除了漢語文的問題之外),在本科其它學生當中也普遍存在,只不過程度不同罷了。所以預科的教學改革,亦推動學校整體教學改革。反之,雖然預科有它的特殊性,但從整體教學內容上來講它們有共性,學校整體的教學研究,又對預科的教學改革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將預科教學的典型性和學校教學的整體性二者結合起來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分別對學校其它專業進行了幾輪教學改革和實踐,取得了豐富的新教學理念和實踐經驗,對預科教學的改革提供了可取的經驗。反過來,通過對預科教學這個典型課題的深入剖析,也對學校整體教學改革加深認識和體會。從這個意義上說,典型研究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遍意義。

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校給予了高度重視,不僅從政治高度上去認識課題的重要性,在物質投入上也給了很大的支持。近三年裏,對負責預科教育和管理的理學院投入了大量資金,添置了大量的教學設備:投入了40多萬元,改善物理實驗室,投入70多萬元,建設計算機實驗室和數學實驗室,結合我校申請博士點的工作,投入200多萬元,很好的改善了力學實驗室。對教師培養,尤其爲引進和培養民族教師,學校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先後培養大批碩士、博士,學校相應地出臺了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同時,通過與國內一些兄弟院校、研究機構和企業部門建立合作,選派教師出國進修、考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與國內兄弟院校經常開展交流等多種方式和途徑,瞭解全國教育改革的先進經驗,這對我們的研究很有幫助。而且,有一大批教師和管理幹部,對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有濃厚的興趣,這些都爲開展預科教育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典型研究帶動和推進了整體研究。我們選擇預科教學研究作爲典型和改革試點,“立足預科,面向全校”。深入解剖這個典型,總結經驗,取得突破,同時積極參與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積累經驗,有助於使研究工作具有普遍意義。這也是本課題的重要價值所在。

3、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相結合

本課題的研究本身就是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我們(主要是前輩們)多年的教育改革實踐,爲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而改革實踐也注重理論上的指導,力求使實踐本身體現教育科學研究的意識和水平,使二者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貫穿於本課題整個研究過程之中。爲此,在研究中,我們有計劃地進行了一些教育教學實踐,對數學、物理、力學和大學語文課程,採用邊實踐邊進行理論研究,同時總結經驗和完善教學機制等循序漸進的研究方法。研究過程中出現理論與實踐不協調,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現行的教學機制不符等現象時,我們及時調整各個環節,如教學內容的重新安排,各課程之間的有效銜接,基礎課在後繼課中的應用等等,並取得了一定成果。

教學改革實踐屬於教育實驗。教育實驗帶有社會改革的性質,與自然科學的試驗不同,其對象不是物而是人,而且週期長,因素複雜,因此,只能在自然情境下進行。我們在諸多研究比較、多次實踐的基礎上,在有控制的條件下,對教育措施和教育效果之間的關係進行觀察、調查、分析、研究,從而深入探索預科教育教學的特殊規律。我們認爲,提高預科教育教學質量,應進行主要基礎課課程體系的改革,使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不斷總結經驗,,在探索中不斷前進。這樣做有利於逐步形成預科教育教學實踐的理論和方法,有利於培養一支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預科教育師資隊伍和研究隊伍。

4、課題組人員與非課題組人員相結合

參加本課題研究的是一支少數課題組成員和多數非課題組教師相結合的研究和教學實踐隊伍。除課題組研究人員外,理學院組織了一批教師參與課題及與課題相關的研究和實踐活動:數學系5個改革實踐班的教學組,對五個不同的工科專業進行高等數學教學改革實踐。主要研究如何把現有教學改革成果應用於全校的教學實踐當中。採用“面向21世紀”的系列教材,探索我們對這些成果的實際消化程度;對三個專業進行了數學實驗課的教學實踐,探索這一新興課程的教學內容、方法,研究其在提高學生科學素質中的作用;物理系組織3個小組,對3個不同的專業進行了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主要探討物理和數學、力學的關係與銜接,從而使教學內容得到更新、整合和優化,同時還研究實踐,開設現代物理實驗,開設窗口教學等新嘗試;力學系在過去改革的基礎上,對不同的專業進行了教學改革實踐,進行了兩段教學法、材料力學和理論力學整合研究,並進行了教學實踐;與物理課程內容有效銜接和優化。參與這些改革活動的人員將近20名,由他們構成了兼職研究隊伍。他們當中既有各級黨政管理幹部,如我校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和主管後勤的副校長(專業爲數學)帶頭參與教學和教學研究,又有活躍在教學、科研、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線的教師,他們知道我們面臨問題的難度,以及具體工作的艱鉅性,但他們知難而進,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和實踐。學校還評選教育教學研究優秀論文,並給予一定獎勵。近幾年,許多教師在校內外刊物上發表了一批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論文,既總結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工作的多方面經驗,又對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改進工作起了促進作用。事實證明,廣大教學和研究人員長年工作在第一線,掌握豐富的第一手材料,他們的研究成果,具有針對性和說服力。他們和課題組人員密切配合,對完成本課題的研究直接或間接地發揮了重要作用。

5、借鑑與創新相結合

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迅速,有了很多值得借鑑的成果,兄弟院校的很多優秀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進行調研和參觀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對太原理工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新疆大學等兄弟院校進行了考察調研,瞭解到很多寶貴的教學改革的信息、成果,並學到了優秀的教學管理模式和方法。對新疆大學的調研更具有針對性,他們很多作法和開放的思想觀念,值得我們學習、推廣使用,如民族教師和學生必須通過國家漢語水平考試的一定等級;加大培養高素質的民族教師隊伍的力度等。同時把學到的先進教育教學改革成果應用於我校的教育教學中(如各教改試點班),使其適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再深入進行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這些爲完成我們的項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參考這些優秀改革成果的同時,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到我校民族預科的特殊性,尋找出符合預科教育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完善我們的改革,並具備自己的特色。

6、學校課程建設與預科教學相結合

我校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和工程力學是學校的一類課程,並於1999年被評爲自治區示範課(全校僅有的三門自治區級示範課程);2019年大學物理和工程力學教學獲自治區教學二等獎;2019年高等數學被批准爲自治區高校重點建設精品課程,物理和力學課被評爲學校精品課程。在這些成果中預科教學改革成果的積累和本課題的研究成果佔有一定的分量。爲繼承和發展這些成果,必須始終堅持教育教學改革,使其與預科教學改革的研究和成果緊密結合在一起,互相借鑑、互相促進。

7、可操作性與可落實性相結合

改革的目的,是要提高民族預科教育教學水平。教學改革以理論研究成果爲指導,而實際教學又可檢驗理論研究成果。研究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否則,只是紙上談兵,沒有實際效果。爲使改革切實有效,我們在研究本課題時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注重具體教學實踐和強調落實教改成果,如配合新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教材和輔助教材的編寫工作等等。

我們認爲,上述“七個結合”既概括了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也是今後進一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應當堅持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四、本課題的主要觀點和初步成果

本課題的研究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預科新的管理模式的建立,第二部分預科新教學模式的建立與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第三部分是關於預科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的研究。

第一部分主要對預科生的行爲規範、政治思想、品德修養、團結友愛等方面的教育進行了研究。對預科教育的思想觀念有了改變,形成了更符合預科實際和遵循素質教育的教育觀念;在總結過去預科生的教育和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預科新的管理方法。通過研究,得出的主要觀點和成果有:

1、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理工科科學技術人才,作爲民族地區政治、經濟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應具有的諸方面素質中,最重要的是政治思想素質,即,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唯物主義世界觀、愛國主義精神。在人才培養工作中,把理論教育、實踐教育和自我教育結合起來,進行政治素質教育。我們特別重視培養民族預科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大局觀念和意識。這些是民族生面對社會,參與工作、協調人際關係必須具備的素質。沒有這些素質,很難發揮他們在經濟建設、社會活動中應有的作用,也很難擁有自己的合法權益。爲此,對預科生特別進行了胸懷中華民族大家庭、爲中華民族事業奉獻力量的精神、擺脫狹義的民族主義思想的教育。提高預科生的道德品質和精神文明程度,是另一個實際而重要的工作。要努力把德育貫徹到整個教育過程中,滲透到學生課餘生活和校園文化建設之中,並在組織、制度上加以保證,使德育工作落實到每個基層,每個學生身上。如成長環境的客觀條件造成部分少數民族學生有宗教傾向,那麼,唯物主義教育與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個人尊嚴等將發生衝突。此時我們要進行耐心地教育,以生動的事例,尤其用現代科學知識來指導他們樹立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正確的政治思想信念;通過教育,民族預科生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等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因違反校規校紀而受處分和被處理的學生,在逐年大幅度下降。

2、 建立並完善了學生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了強化入學教育的制度。從新生入學開始,使他們對學校的校紀校規有深入的瞭解,講清楚後果。請教授、博士及有關領導與預科生見面,座談,回答他們關心的學習、生活及未來就業等諸多問題,同時鼓勵他們增強信心,好好學習;其次建立了蒙漢學生同宿舍的生活管理制度。針對民族預科生自我封閉,語言交流困難等特點,我們打破一貫執行的蒙生和漢生分宿舍巨住,各項活動相對獨立的傳統作法。這樣做的主要好處是:蒙生的漢語水平迅速得到提高;蒙生學到漢生的刻苦學習的作風,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聚衆喝酒等不良現象的出現;少數民族的開朗、熱情直率等優點也影響着漢生,促進了民族大團結。

3、 建立班主任負責制

儘量選擇有高度責任心的民族教師做預科生的班主任,除了日常管理之外,他們經常深入學生中間給予學習、生活和心理上的幫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違反校規而被淘汰的比例大幅度下降,更可喜的是學習態度和積極性有了明顯的好轉。

4、 爲因材施教進行人才類型預測

社會需求是高等學校確定人才培養類型和教學目標的首要依據。我們培養的民族人才畢業時還只能具有一定的“人才類型傾向”,不能由於特殊羣體而完全“定型” ,必須使預科生在融入全體學生中的同時,重視個性化教育。不同的“類型傾向”具有不同的知識能力結構特徵,學生必須在畢業後進入社會,經過實踐的鍛鍊提高,才能成爲社會所需要的某種類型的人才。由於個體的智力、經歷及成長環境的不同,形成了民族預科生的個性差異和特長。如從內蒙古東部來的部分學生受東三省的交通發達,文化交流頻繁的影響,文化素質略高,西部來的學生基礎普遍薄弱;有些學生成長在城鎮或良好文化氛圍的家庭中;有的地方中學教學質量尚好,而有的中學水平確實不高。這些導致入學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我們認爲,尊重學生的個性與特長,注意因材施教,在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與熟練的基本技能上,賦予其不同的知識能力結構特徵,形成不同的人才類型傾向。特別注意優秀學生的快速成長。力求學生的個性與特長在以後滿足社會需求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得到發展。根據自治區的實際情況和我校在自治區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我們把預科生畢業之後,具備的素質的傾向定位爲以下四個類型:

多數具有科技工程傾向—指在生產活動、產品設計、工藝開發和技術指導方面的技術骨幹和科技管理骨幹人才;一部分是具有良好專業素質的經營管理者—指那些從事制定理工科發展規劃與技術政策,領導和管理本行業,企業或單位的產品生產及經營工作的人才;一部分是應用開發型—指那些從事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設備的研究開發人才;少數部分具有學術研究傾向型—指那些從事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研究的人才。他們的基本職責是,提出具有實際意義的新的理論和方法,爲行業的生產,新產品的研究開發提供新的思維和理論依據。這樣定位比較現實,並對我們的教學改革、合理分配預科生的專業學習、對優秀生的培養等有很重要的具體的指導意義。

5、 建立優秀生選拔模式(新1+4和2+3並行模式)

由於預科生入學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各方面發展比較快,預科教學滿足不了他們的學習慾望。2019年以來,我們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中,打破了過去預科人才培養上的整班‘移動’的統一模式和規格,實行了培養拔尖人才爲主要目的的“優秀生選拔制度” ,步入內蒙古工業大學民族預科教育教學新階段。

我們對傳統的預科教育的學制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與探索,採取了把預科的一年和本科教育的前一年合併使用,在兩年時間內,完成通常本科教育計劃中的前一年的教學任務,然後轉入各自專業學習的系列改革措施。這種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效果,學習成績和班風明顯好轉,團結進取,精神面貌大有改進,高淘汰率得到遏止。與專業學習銜接等方面有了較好的改善,模式趨於合理化。

具體操作辦法是:預科生入學之後在預科班學習一年,然後在全體預科生當中進行選拔,綜合成績優秀的學生(選拔率爲15%)轉入四年制本科專業學習,這個模式稱爲“1+4”模式;剩下的學生繼續在預科班學習,完成兩年的預科學習之後,轉入本科後完成三年專業學習,根據學校給預科生提供的專業名額,成績好的學生優先挑選專業。這個模式稱爲“2+3”模式。整體預科教學運行中“1+4” 和“2+3” 模式並存,其中內含優秀生選拔制度。我們形成了選拔與培養工作的條例。這個制度已執行兩屆,效果良好。從目前來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競爭意識大大增強了。優秀生成績優良,已經順利完成了專業基礎階段的學習,可望以優異的成績完成本科學業。

與其它學校辦的預科教育教學模式相比較,內蒙古工業大學的預科模式有自己的特色。主要特色預科學制沒有限制一年。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和計劃,讓學生有充分打基礎的空間和時間。預科結業時沒有設置門檻,把預科和專業捆綁在一起,以大學全過程的學習和表現作爲畢業的條件。我們的觀點是,對學生,尤其預科學生要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不要侷限在預科這短暫的過程。如果預科期間就淘汰一些學生,有可能剝奪了他們發展進步的權利或機會。因爲人的知識積累和智力開竅過程不同,有的人長一些,有的人短些。這樣對待,對民族預科生也是很公平的。

第二部分的研究中,我們從歷史的回顧中,考察民族預科理工科科學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產生與發展,從歷史和現狀的對比中,分析了對民族預科高等理工科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分析研究了預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適應“1+4” 和“2+3” 模式並存的具體教學模式,以及相應各門課程的具體改革措施。主要成果有:

1、 出臺適應面廣、針對性強和課程優化的新的教學計劃

新的教學計劃的特點是:適應面廣:爲使學生通過預科階段學習,能夠有更多的選擇專業的機會,制定的預科階段的教學計劃,具有較廣的適應性,既要完成對中學基礎課的補習和提高,同時要完成大學主幹基礎課的學習,並與大學各專業的教學計劃有很合理的銜接;針對性強:由於預科主要課程是其它班的一年的內容。而本

這篇培養美術系學生科學精神的開題報告的關鍵詞是開題報告,科學精神, 科一年級開設課程(主要基礎課) 的具體內容而言,各專業差別不大,但預科教學具體教學過程與其它班級不同。我們打破一貫採用的平均拉長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數的‘懶散性’教學模式,採用了非平均教學手段:教學初級階段(第一學期)用較慢的速度講授,到一定階段(第二學期後半段)之後提高講課速度,適應預科生的各方面素質發展的提高,節省的學時中進行回憶性複習和講授現代內容;目的性強,優化課程:預科一年級重點開設漢語文、外語、高等數學、體育。從補習和提高的角度安排普通化學,從啓蒙的角度安排計算機文化課程,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安排了大學思想品德課。二年級開設高等數學、外語、計算機、物理、製圖、毛概論等。原來二年級的力學課和其它一些課程調整到三年級(轉到專業之後)開,避免過去由於課程過於集中而學生負擔過重、轉到專業之後的一年的課程過於鬆散、預科學習和專業學習銜接不協調等不合理安排(過去的教學計劃屬於頭腳重而腰身細,不太適合預科生的實際情況)。也考慮到有些學生轉專業之後不需要力學課程等因素。這樣安排,在一年級突出了補習中學課程與學習大學課程並舉,重點在數學、漢語文、外語的學習。也爲優秀生一年後直接轉入本科走“1+4”模式提供了便利條件。二年級就多爲大學基礎課,二年以後完成了本科一年級的全部課程,漢語交流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可順利轉入二年級各專業跟班學習,課程銜接合理。

在過去預科教學模式(如“2.5+2.5”模式)的執行中,經驗和研究發現預科生完成四大基礎課(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理工科力學和製圖),加上漢語、英語,其學習難度和強度很大。而轉到專業學習之後,有一段時間內(一個學期,甚至更多)他們的課程非常鬆散,預科學習與專業課程銜接不合理。不利於預科生的成長和發展。研究顯示只要預科期間學生的數學和物理及漢語水平得到很好的基礎訓練,達到要求之後,再學力學課程等課程不會有很大的困難,新的教學計劃,無論從預科生的身心特點到思維方式的發展都是合理的。這也是我們這次教學改革研究中一個較大的改革成果。所以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力學”課程調到預科之後才進行,其內容和教材與普通本科教材一致,這次我們暫緩出版針對預科生的“力學”教材。也是我們根據預科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我們的研究進行的一個調整,但不影響課題主要研究內容的完成。在預科“2.5+2.5”教學模式中我們進行了大量的力學課的教學改革實踐,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對普通班級的力學教學的改革的深入開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課題繼續支持力學的改革和教材的編寫出版(力學系已列入2019-2019年的重點工作)。與此同時,根據預科生急需提高漢語水平的要求,我們增加了對民族預科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實踐。

2、取得的教學改革成果

與新的教學運行機制“1+4” 和“2+3”模式和新的教學計劃相適應,數學、物理、力學(力學作了調整)及漢語文等各課程進行了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具體改革,提出了各自的教學模式(方案)和具體採取的措施。現重點介紹數學,物理和漢語文課的情況:

數學教學改革的成果:

1)高等數學教學觀點的改變:努力克服傳統的高等數學教學內容中重經典、輕現代;重連續、輕離散;重運算技巧、輕數學科學方法及思想;重系統性和嚴謹性,輕應用性;重獨立、輕聯繫等弊端,研究並構建出符合信息時代、符合預科生的具體特點,重視實踐學習的“基於計算機代數系統平臺的理工科民族預科高等數學教學模式” ,並在教學中付諸實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高等數學教學由傳統的傳授知識爲主的知識教育,轉到了培養能力與傳授知識並重的素質教育的軌道,實現了教學思想和教育觀念的重大轉變。

2)高等數學內容改革:增加數值計算、數學實驗和少量代數內容;進行內容的合理安排和優化,淡化沒有普適性的計算技巧和複雜理論推導;多講數學原理和來龍去脈,重視方法和思想;加強應用內容和實踐環節。

3)高等數學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方法上注重應用具有針對性,具有啓發意義的教學方法。如:採用了直觀教學、針對性教學、非平均教學、循序漸進式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傳統數學內容和數學實驗交叉教學等方法;教學過程中與漢語教學配合,加強幾個重要創新思維的培養的講授;加強用漢語表述數學問題,掌握和熟悉現代數學符號的教學,同時注意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抓點提串,循序漸進,再實踐”的教學方法。

4)高等數學教學手段改革:加強了計算機的應用和數學實踐教學。利用數學軟件、CAI課件和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當中穿插數學內容的幾何直觀表現;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公佈於網上(網址:http:// bmjg/ sx/ sxjp/ )供學生學習使用;讓學生自己動手做數學,並參與教學活動。

5)高等數學學時安排:整個高等數學的學時爲270教學時數。其中約在250學時內完成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230學時)、數學軟件的介紹和基礎實驗(20學時),餘下的20學時內完成總複習和綜合性強的數學實驗課的內容,爲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也爲準備考研的學生提供再提高的機會。而數學實驗的內容只限高等數學的內容。這一段主要採用數學實驗的實踐教學來完成。

6)高等數學考試製度的改革:爲了避免學生死記硬背,套公式、重計算,考完後就忘光等單一的考試製度,我們對預科生的考試製度進行了改革,使考試變成有利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鞏固和加深知識的一種學習手段。爲此我們施行了階段考試,階段總結論文,平時(作業)成績,學校統一考試,獨立考試,數學實驗考試等相結合的綜合測評(考試)制度,以考促學,避免一試定乾坤。

7)高等數學習題與作業教學的改革:對預科教學來講習題課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但習題課如何上,預科生與普通本科生的要求很不一樣。一般本科生有很好的自學能力和很強的理解能力,所以習題課以複習學過的內容爲主。對預科生除此之外,我們還以對學生的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含個別問題)爲主線,進行講授型習題課教學。即,將教學內容的有效總結、回憶與具有針對性的習題演練結合起來,使作業內容與習題課的內容緊密聯繫,並通過標準化的作業,加強學生與教師進行的有效溝通。

物理教學改革的成果:

1)實現了教育思想的轉變.用先進的教學思想和觀念指導教育教學改革是改革成功的前提和關鍵。首先,用新的教育質量觀來衡量和評價教學改革。把提高學生能力和培養學生素質放在突出位置,不單純以學生所學知識多寡來評價教學,重點關注學生在原有基礎上能力和素質的絕對提高程度。其次,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想方設法使學生喜歡學習、熱愛學習、主動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初步實現了由傳授知識爲主向培養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爲主轉變;由單純爲後繼課服務,向培養學生物理素質與爲專業服務相結合轉變;由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向注重學生主體地位轉變;

2)教學體系與內容的改革:在保留經典物理學體系的前提下,加強近、現代物理學的內容;減少了許多技巧性練習,突出了對一般性原理、方法的訓練。以教學內容改革爲突破口和切入點。大學物理是工科各專業的重要基礎課,教學目標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爲後續課程服務,奠定物理學基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樹立正確的科學觀、自然觀。結合後續課程的要求和民族預科學生的實際,我們把降低難度、增加廣度、有所側重作爲調整教學內容的原則。降低難度就是把一些理論性強、數學推導繁瑣、學生難學的內容降低要求。增加廣度是指儘量增大教材、教學內容的覆蓋面。所謂有所側重是指加強對後續專業課程服務的意識,增加力學、電磁學教學,精簡光學和熱學部分。我們以現行工科物理教學基本要求爲基礎,充分注意學生的實際和理工科教育對物理的要求重新修訂了民族預科大學物理教學大綱(教學基本要求)。編寫了相應的教材。

3)教學方法的改進:主要針對預科生的特點我們打破過去一直慣用的先補中學知識,再講大學內容的做法,採用講授大學物理內容的同時補習中學物理的方法。這樣做主要是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直觀教學,循序漸進式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生漢語交流能力的培養,學習用漢語表述、交流物理問題、科學概念和規律;提出了“窗口”模式和“整合”模式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習物理學研究方法,如,理想模型法、守恆法、猜測假象法、對稱法及類比法等,培養學生超越思維和創新思維,提高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教學手段的改革:物理學是以實驗爲基礎的一門科學,它的絕大多數概念、定律、原理都來源於對物理實驗規律的抽象和總結,熟悉和理解物理現象、物理過程是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民族預科學生理科基礎差,關於實驗方面的知識、技能、經驗更弱,由於漢語水平低不能準確理解教材中對實驗的描述,對教師的語言描述也是一知半解。因此物理演示實驗和直觀教具在預科物理教學中就尤爲重要。我們除充分應用已有的條件外,還自制、購置了一部分實驗儀器和多媒體課件,編寫了蒙漢物理學名詞對照表,縮短了學生適應從蒙語教學轉到漢語教學的過程,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5)考試評價方式、內容、方法的改革:評價方式、內容、方法的改革是整體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改革是相互關聯和相互促進的。我們的做法是:(一)由單純的知識考覈向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考覈轉變,增加能力、素質方面的考覈。(二)由單一的結業考試向多元的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教學評價轉變,減小期末考試所佔的比重,增加課堂評價、單元評價和平時作業評價環節,基本做到評價與教學相融合,充分發揮評價對學生的督促作用,改變以往那種平時學習不緊,期末來臨着急的狀況,也避免了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相脫節的弊端。(三)由單純的閉卷考試向多樣化考試轉變,閉卷考試很容易導致學生死記硬背的習慣,不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平時的測試中我們多采用口試、開卷、半開卷、討論等形式。

漢語文課的改革措施與成果

在項目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更深切地意識到預科生漢語基礎的薄弱,導致一些教學實踐不順暢,強烈地感到迅速提高預科生的漢語水平的緊迫性。爲此,我們在課題中增加了如何提高預科漢語教學質量等問題的初步探討,經過教學實踐和研究,針對預科生學習漢語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措施。我們把以傳授語文知識爲主的教學方法改變爲提高運用漢語能力爲主,兼傳授漢語基礎知識的方法上。進行了注重內容和教學方法適合預科生的特點,提倡實際效果和提高漢語文的運用能力的漢語教學方面的一些改革,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點措施:

1)學生爲主體,採取多種方法,強化基礎訓練,提高運用漢語言的能力

在課堂上採取了教讀、自讀、討論、練習、複習等方式,從以教師講授爲主,轉向以學生多練爲主;對課文內容和語法理論知識的講解,由多而精轉向少而粗,注重民族生漢語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訓練。淡化文言文,詩詞等需要文學底蘊很深的內容的教學。對於一些難懂的詞句和語法知識,用蒙語對照着進行講解,會使學生加深理解,並留下深刻印象,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2)針對民族預科學生的特點,進行趣味教學

民族預科學生漢語口頭表達能力很差,存在自卑心理。針對他們的弱點,我們巧妙運用激勵策略,多給學生創造練習和實踐的機會,有意識地培養鍛鍊學生的漢語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效率。具體實施了大聲朗讀、熱點辯論、師生對話、個人演講等幾個教學環節。

3)設置語言環境,提高民族生的漢語交際能力

我們認爲,提高民族預科生的漢語水平,應包括對學生漢語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而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因爲,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爲了交際,在漢語教學中,我們重視和突出了民族生漢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我們儘量爲民族預科生提供真實的漢語交際環境,提供語言學習的機會(我們採取的預科生和漢生同宿舍管理方法也是爲了這個目的),進一步增強教學活動的實踐性、交際性,加速學生對漢語能力的“內化”過程。

4)利用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活動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樹立“心中有學生”的思想,要和藹可親、幽默風趣,努力消除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教師還要經常深入到學生當中,誠心誠意地聽取他們的反饋意見,根據不同意見採取不同的方法予以處理,必要時做一些解釋,這樣才能師生配合默契,形成良性循環。其次,通過練習和課堂交流,瞭解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師給予重視和恰當的解釋。例如,由於蒙語的語序與漢語不同,所以,民族預科生在學漢語時,很容易犯語法錯誤,常常把謂語和賓語顛倒過來用,在使用“的、地、得”“在”和“再”等常用詞時,也常會出錯。對於這些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學生也針對自己的錯誤來聽課,不明白之處很容易迎刃而解,學生進步加快。

5)HSK考試製度的建立

我們在管理上除了採取蒙漢學生同宿舍等具體措施之外,爲配合漢語教學,從2019年起制定了預科生完成預科學習時必須通過國家漢語水平考試(HSK)6級的制度。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漢語文的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效果。

3、 師隊伍的建設

預科教學最好是由民漢兼通的民族教師擔任。一方面教師和學生容易溝通,學生心理感受輕鬆;對課程內容中難度大或重要的地方以及名詞術語的解釋等,教師可以使用民族語言,逐步過度,使學生容易適應漢語教學。爲此我們近幾年建設了民漢兼通的教師隊伍,如數學系有蒙漢兼通的教師8名;物理系有4名;力學系有2名,學生管理幹部有3名;已趨於形成較合理的民族教師隊伍;

4、 教材建設

我們完成了預科:“數學實驗”教材及電子教案;高等數學輔助教材“高等數學階段鞏固複習題集(標準化作業)”(上、下,)及電子版本;大學物理輔助教材“大學物理階段鞏固複習題集”(標準化作業)及電子版本;大學物理蒙漢名詞對照參考書;

已完成待出版:預科高等數學(上、下)教材及電子版本;預科大學物理教材及電子版本;

正在醞釀的有:大學數學網絡答疑與作業系統(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和統計初步)

說明:由於出版比較成熟的教材需要幾年的教學實踐的考驗。沒有針對民族預科生的現成的改革教材可參考,教材的定稿有一定的難度。同時近三年的預科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的改革觀點和思路在不斷的變化,教學模式也隨之變動,從而教學內容也在不斷的變化和調整,課程內容的難易程度如何掌握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實踐和研究。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推出成熟的預科教材。爲慎重起見,我們進行了多次教學實踐和學習,預科教學模式基本固定之後,我們的教材基本形成,現已初步完成初稿,正在進行最後一次的教學實踐和修改當中,預計以上教材和輔助教材將2019年正式出版使用;

5、 發表的論文

我們在研究課題過程中,作爲階段性成果共發表了十餘篇文章,待發表的有五篇。

6、 完成調研報告

我們對內蒙古自治區幾所大學的預科教學模式和新疆大學的預科教學進行了調研。對兩地的預科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比較,對民族預科班和純民族語言授課班的學生有關情況進行對比,對進一步辦好預科教育,加強預科教學、提高預科教學質量、擴大預科招生規模等方面進行了闡述。這些對今後預科教育的改革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主要結論有:新疆地區和內蒙古地區民族教育互補性很強,相對而言內蒙古地區民族教育質量有它的優勢,新疆地區民族生規模大,面臨着更大的壓力;民族預科班畢業生知識結構,能力,就業等諸多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預科班畢業生留在民族地區工作的比例很高,並且穩定性很好;民族預科和純民族語言班教學模式,培養目標有所不同(見《調研報告》)。

7、 獲獎情況

2019年,高等數學課程被評爲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建設精品課程;大學物理和力學兩門課被評爲學校重點建設精品課程;2019年,大學物理和工科力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獲自治區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學校優秀教學一等獎; 2019年,理工科大學數學教學模式獲學校優秀論文獎;現該課題的研究成果正在參加申請自治區教育廳民族教育教學改革優秀成果獎;

第三部分研究中,對預科教學當中如何滲透素質教育,尤其教學中如何強調重要科學思維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研究。鑑於素質的內涵是複雜、多樣的,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就所有方面進行研究。我們主要從培養的角度,初步探討了民族預科生應當具備的主要科學素質及思維發展狀況。課堂上首先立足於讓學生聽懂所講授的課,在這個基礎上結合基礎課的特點,潛移默化地滲透科學素質教育。通過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觀點:

(1)結合預科生的特點,應用現有素質教育研究成果,對預科教育教學進行研究有特殊重要性。素質是人的身心屬性,它既以個體的解剖生理特點爲基礎,更取決於個體所在社會環境的作用和影響,故後天教育的高低與優劣更顯重要。預科生的成長環境有其獨特性,通過預科和後繼課程的學習,使他們具備良好的政治和科學素質,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素質是人的發展的條件和前提,是達到未來可望水平的準備態勢和潛在能量。在民族預科教學中體現素質教育,是培養全面發展的民族人才的必然途徑;素質作爲身心傾向的總稱,既構成一個整體人的特徵,又是由不同內容組織起來的結構,所謂人的全面發展,就是以多方面素質爲基礎的協調發展。而且,素質同文化程度、知識儲備、能力水平,價值觀念等有密切關係,但又不是等同關係。在進行本課題的研究中非常重視預科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從政治思想,個人品德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到科學素質的具備與發展,我們努力進行了研究和實踐;素質不可能僅靠理論教學而獲得,還必須通過實踐活動,通過直接的、現實的、感性生活來培養和造就。通過課題的研究我們得到共識,即預科教學中一定要充分重視教學環節,尤其是基礎課教學要打破光講不做的傳統做法,如數學中增加實驗內容等;對民族理工科科學技術人才來說,其主要素質除了具有高尚的品格、優化的智能和健康的身心外,還要具備和各民族團結友愛的包容心,奉獻精神和謙虛學習的態度。

(2)一個人的智能素質是知識、技能、智力和能力的綜合,是經過教育培養並通過自身的實踐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優化的智能結構,是以知識與能力爲基礎,以思維爲核心的。我們的教學改革要提高預科學生的智能素質,其主要精力要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要重視基礎教學,幫助學生打好數學、物理、漢語及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等四個基礎,使培養的人才既“前勁大”又“後勁足”。另一方面,要強調思維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要着重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我們注意培養預科生科學思維基於以下認識:優良的思維品質對理工科人才極爲重要。如明確知道自己所要知道的和不知道的究竟是什麼,才能抓住事物本質所在;通過自主的理解、識別和檢驗已有的信息,取得開闢與發展的前提;有多層次立體聯想空間和深入鑽研的精神,從而形成創造力和其傾向;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是貫穿在人的學習和思考過程的一般法則;不是用孤立、靜止、直線的形態,而是用普遍聯繫的、矛盾運動的、曲線發展的思維去考慮問題;把握圖象、空間等想象力,對於促進想象、創造都是至關重要的。這是高等理工科科學技術人才應當具備的思維特徵,也是他們能夠在工作實踐中辨明是非、解決難題、獲取新知,有所創新的重要條件和決定因素。

高等數學和物理教學是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的載體。我們在教學中特別着重培養學生的歸納思維、演繹思維、類比思維、邏輯推理思維、形象思維及發散思維等科學素質和運用數學和物理知識的意識。

此外,因爲預科生與生俱來地受到民族習慣和母語思維方式的薰陶,進入大學突然改變學習環境,造成思維上的轉變的困難(包括由中學課程內容的學習思維到大學課程內容的學習思維的轉變)。預科期間必須克服這種思維適應問題(包括聽了漢語之後,頭腦裏翻譯成母語,然後把母語再翻譯成漢語,再來口述或書寫來表達的思維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非常注意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思維問題,我們認識到:(1)預科學生的思維水平是不斷髮展變化的,並且非常快,存在着巨大的潛力,所以有必要,也有可能使其在預科期間有明顯的提高與發展。隨着教學內容的深入,注意不同層次的思維訓練,效果將會更加明顯。因此,教學中採取加速度教學等方法是非常必要的;(2)對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訓練和不訓練是不一樣的,學生自覺和不自覺也是不一樣的;教師必須進行優秀教學,同時讓學生進行實踐,如開設數學實驗等課程;(3)作爲一名預科班的教師,在講授具體的課程中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我們應當注意到預科生思維發展的前景。這些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是有益的。

五、研究成果特色與應用

1、具有地區特色:本項目的出發點是要考慮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理工科少數民族預科學生的面向21世紀教育教學改革問題。總結了過去教學改革的實踐經驗,拓展與昇華了理論積累。探討了適合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改革模式,有鮮明的地區和民族特色。研究成果對少數民族地區民族班(含非預科民族班)的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好的利用和參考價值;對國內相關高校也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2、研究內容新,針對性強:本項目內容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中不可忽視的內容之一,也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面向21世紀理工科少數民族班教學改革問題的研究還沒有系統深入地開展情況下,本項目以主要基礎課(數學、物理、漢語及力學)爲載體,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特點,深入研究面向21世紀的理工科少數民族學生教育教學改革,具有內容新,針對性強的特色;

3、推動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教改和整體發展:我們將以此爲契機,提高管理和教學水平。該課題所涉及的基礎學科的改革必將輻射和帶動其它課程的進一步深入改革和建設,並完善和提高改革成果,促進民族地區高等教育改革的整體發展。

六、自我評介與項目特色

沒有可借鑑的情況下,我們大膽地進行了民族預科教育教學的改革研究與實踐,並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使預科教育上了一個臺階;成果具有示範作用,將帶動全校基礎課程的進一步深入改革和建設。

具有地方特色,針對性強,研究內容新。

七、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與一些建議

1、與時俱進。從政治高度上去認識培養民族人才的問題。爲切實辦好民族預科高等教育,我們應當認識其特殊性和艱鉅性,充分體會和理解預科教育教學工作者所付出的努力。加大經費投入、備齊教學設施、完善教材和輔助教材建設是民族預科教育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

2、 合作辦學,擴大辦學規模和層次,提高辦學質量。由於少數民族地區經濟落後、高校數量少,質量不高,辦學條件差等原因,少數民族地區政府應多考慮與內地聯合辦學。藉助內地學校多、教育教學條件好、經濟實力雄厚等優勢及與我們的互補性來爲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不同層次、不同學科的少數民族人才,達到爲少數民族地區擴大培養規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內地高校有義務、也願意伸出援助之手的。如,天津大學與內蒙古工業

這篇培養美術系學生科學精神的開題報告的關鍵詞是開題報告,科學精神, 大學聯合建設物理實驗室;清華,北京工大,河北工大,太原理工等兄弟院校,從內蒙古工業大學每年招收一定數額的直推研究生。可以考慮將這種做法推廣到民族生的培養上,也可以考慮培養不同層次的民族生的合作辦學模式。

3、 我們的改革成果是階段性的,相對的。由於形勢在發展,教育教學的要求和標準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因此,本課題中研究的內容和成果是階段性的,相對的。隨着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要充實和完善所取得的成果和經驗。

4、 在預科教學中一定要充分注意漢語文教學的重要性。熟練地用漢語進行交流,是合格的民族人才必備的素質,是服務於社會的前提,也是民族預科教育教學取得很大進展的必經之路。漢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值得深入研究。

5、 對預科生加強外語教學的建議:民族生學習外語是必須的,並且非常重要。但根據預科生的不同層次和培養目標的定位,對預科生的外語應採取不同層次、不同的要求、不同標準的教學方法,不要用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的預科生。因爲他們在大學裏同時學習兩種不同的、而且很陌生的語言,確實有一定難度,但對有志學習和有能力學習的預科生應給予很好的外語教學。採取什麼教學方式和模式是我們需要研究的;我校已經立項正進行該問題的研究(外語學院承擔);

6、 雙語教學探索。由於民族生的語言特殊性,我們主張一年級的課程用雙語(民漢)教學進行。但民族語言的分量要少一些,主要還是用漢語講授,有些難理解、關鍵概念、名詞和容易發生混淆的地方使用民族語言,教學效果更佳。這就需要培養一支高素質、穩定的民族教師隊伍。民族教師隊伍的建設應長抓不懈。

總之,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主要以內蒙古工業大學預科班爲研究對象和實踐基地,對所承擔的這一國家課題進行了較爲廣泛而深入的研究與實踐,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整個研究任務是在學校黨政領導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下,在校機關有關部處和院所的合作下,共同完成的。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有研究和實踐的成果都是初步的、階段性的,所得出的主要觀點和結論也難免有片面性甚至錯誤之處,懇切希望同行們指正,也歡迎不同意見的爭論,以便促進民族預科高等教育改革和研究事業的發展,確實提高民族預科教學質量,培養祖國建設所需要的更多的民族人才!

參考文獻

1、文健, 知識能力素質三者關係和素質教育,內蒙古高等教育1998年3期。

2、文健, 科技教育中的文化素質教育,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Vol. 10, No. 2,2019.

3、文健,科學與人文在思維、實踐過程中的統一,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Vol. 11, No.1,2019.

3、曹之江,文科教育與數學文化,教育與教材研究,1997。

4、曹之江,知識與智慧—論大學生的熱問素質教育,內蒙古高等教育,1997年1期。

5、曹之江等,《高等數學改革研究報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6、姜伯駒, 在數學與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二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全國第六次高等數學研討會材料,1997,8期。

7、科技人才培養研究,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

(朝魯、趙巨東、哈斯、段志信、龐晶,瑪瑙,黃龍海等執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