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的開題報告(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9W

企業管理的開題報告 篇1

選題依據:

企業管理的開題報告(通用5篇)

在當今以金融、技術、信息爲主導的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實質上是企業文化之間的激烈競爭。企業文化對於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它對企業的管理體制、決策指導思想、經營戰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響,從而對企業的興衰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佔我國國民經濟主導地位的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閉型企業文化階段,其“企業文化”常被單純地認爲是企業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將企業職工的文體活動代替“企業文化”。也有的國有企業把“企業文化”僅僅表現在一些大同小異的口號和標語上面,或規章制度及企業標誌上面,沒有真正體現出企業員工所追求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等深厚內涵,沒有真正發掘出企業員工中蘊藏的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力量。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不會自發產生的,而是在人們積極追求過程中慢慢積累起來的。這就要求我國國有企業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不斷的進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較與吸取,並結合本企業的特點塑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使國有企業在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不斷髮展壯大。可行性論述:21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世紀。在這個世紀中,以人爲中心的管理意識的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科學技術、經營管理一樣,是企業基礎中的“軟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和本企業特點的的國有企業文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就難以取得長遠的成效。因此探討國有企業文化重構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論文擬採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實證分析和規範分析相結合;對比論證;列事實、擺依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過圖書查詢、網上瀏覽、去國有企業實地調研等方法來收集資料。擬運用經濟學、企業管理學、組織行爲學等相關知識來撰寫論文。

本論文擬分以下幾個部分撰寫:

第一部分:

企業文化的概述通過對企業文化的含義,作用和地位及國內外企業文化發展的現狀的簡單闡述來對企業文化的概況作一個簡要的敘述。

第二部分:

我國國有企業文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擬對國有企業文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及相關原因進行剖析,通過對問題的剖析來達到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作用。

第三部分:

重構國有企業文化的對策通過對國有企業文化現存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剖析來尋找並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然後相應地採取解決問題的措施來對現存問題加以解決。

20xx年09月25日—20xx年10月25日收集資料,擬訂論文題目和開題報告。

20xx年03月01日—20xx年**月1日在國有企業進行調研,撰寫論文初稿。

20xx年**月02日—20xx年**月31日修改論文,撰寫論文第二稿。

20xx年**月01日—20xx年**月08日修改論文,撰寫論文第三稿。

20xx年**月08日—20xx年**月15日修改論文,做好答辯前準備。

20xx年**月15日—20xx年**月20日左右進行答辯。

企業管理的開題報告 篇2

ERP是指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強調運用信息技術將企業內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集成,使其協調工作,從而實現整個系統工作績效最優。ERP作爲一種面向供應鏈管理的現代企業管理思想和方法,有助於優化企業內部資源,提高管理績效,有助於工作方式的自動化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推進企業ERP應用,是一種手段、工具和方法,目的是努力促使企業管理水平和生產力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提高企業競爭力。

ERP是指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強調運用信息技術將企業內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集成,使其協調工作,從而實現整個系統工作績效最優。縱觀ERP的由來與發展,從OP-MRP-MRPII-ERP-未來ERP,每個階段的完善與發展都是與當時的市場環境與合作及企業管理模式的變革緊密關聯,相輔相成的。基於當今世界這種變革趨勢,國際權威機構美國APICS認爲未來的ERP將是一個全面企業集成(TEi)的系統;美國GG公司則稱未來的ERP爲ERPII,最近又提出實時企業(RTE)的概念。總之,未來ERP的發展在整體思想體系上將支持以協同商務、相互信任、雙贏機制和實時企業爲特徵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實現更大範圍的資源優化配置,降低產品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

實施ERP工程,解決企業實際問題

解決企業缺乏有效管理問題:以往的人工處理方法在處理速度、準確性、完整性等方面均不能滿足管理的要求;數據量增大使管理人員不堪重負,更難於有精力考慮如何改進管理工作;部門之間數據一致性差,給生產協調及進度控制帶來障礙,影響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解決準確快速的產品成本覈算和成本分析問題:快速準確的成本覈算(預算)是產品報價的基礎,通過成本分析,可以得到產品成本因素的分佈情況,找出降低成本的關鍵因素,通過採取適當的措施降低產品成本,有利於參加市場競爭。

解決工作程序和流程固化的問題:企業實施了ISO9001質量保證體系以後,工作程序和流程是否執行,有沒有得到固化,執行好壞很難控制和考覈,人爲因素較大。而計算機則不一樣,它一不會偷懶,二不會感情用事,更不會弄虛作假。

解決企業缺乏協同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問題:隨着企業規模的壯大,一些局部供應鏈做到優化,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整體供應鏈的優化問題,而不是一個簡單的上下工序和上下游的優化問題,才能實現更大範圍的資源優化配置,降低產品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

我國ERP應用現狀

中國電子學會ERP專委會副主任金達仁在 中國順德企業信息化高層論壇 上指出:目前ERP在我國的整體應用現狀是應用時間早、應用數量少、應用週期長、應用範圍不均衡、應用深度不夠、應用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

應用時間與應用數量:據不完全統計,自1981年瀋陽第一機牀廠引進全國第一套MRPⅡ系統以來,時至今日,全國只有5000多個企業在全面應用ERP系統,僅佔我國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總數的2.6%,而國資委所屬的20xx多家重點企業中,也僅有10%應用了ERP。

應用週期與應用範圍:從MRPⅡ系統單項應用開始到ERP系統全面應用完畢,平均應用週期在12~15年。目前,絕大多數企業仍處於單項應用和信息孤島階段,尚未集成。受經濟環境的影響,東部沿海地區的應用範圍明顯大於中西部地區。

應用深度與應用效益:20xx年,國資委對國內3000家大型企業信息化建設狀況的調查顯示,只有3.7%的企業的信息化進入成熟期階段,也就是說大多數企業的ERP系統仍停留在IT應用層面,未能緊密結合中國企業缺乏有效管理現狀,將推進管理信息化與管理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

推進ERP應用,提高企業競爭力

從根本上增強企業特別是CEO和CIO的主體意識:即市場意識、危機意識、管理意識、信息意識、創新意識和風險意識。ERP工作是 一把手 工程,因爲信息化工程不是簡單的軟件工程,而是一個複雜的管理工程,涉及企業的方方面面,只有領導重視了,其推廣應用才能深入下去。企業領導如果缺乏新思想、新觀念、新理論的培訓教育,實際工作中就難以用這些先進的思想和方法來有效地推動企業管理變革。2.建立完善的企業組織機構:實施ERP項目一定要有一個強大的組織機構,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可以成立ERP領導小組和ERP實施小組,由公司一把手任領導小組組長,全面負責指揮與協調工作。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ERP實施小組和信息中心按計劃分階段開展ERP的實施工作,從而保證ERP工作的順利推進。

深化ERP項目需求分析,制定量化指標:數據是實施ERP的根本, 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十二分數據 ,這是實施ERP的形象描述。計算機軟硬件可以拿錢買來,但數據是花錢也買不來的,因爲產品是企業的,只有企業才擁有自己最爲寶貴的財富 數據,只有將企業在人、財、物、產、供、銷、時間、信息、空間等諸方面的真實信息進行有機的集成,才能對企業有一個全面而真實的反映,從而保證企業能夠健康持續的發展。但是有了數據不等於有了一切,一定要充分地利用數據、剖析數據,挖掘數據的潛力,充分利用底層數據庫,採用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和數據倉庫技術,進一步優化運行,提高管理決策質量,爲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爲企業高層領導的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

在ERP應用過程中,充分發揮人力資源部的職能作用。包括:組織大範圍、多課程的培訓教育;進一步完善相應的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營造人與企業共同發展的文化氛圍,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創造性和積極性。ERP系統全面運行需要各業務部門的共同參與,光靠實施部門是不行的。要使各部門用好ERP,必須對系統的業務流程和崗位職責有比較好的理解,各業務部門在對整體工作了解的基礎上,要不斷設計和改進工作流程,共同討論分析,確立正確的方向和具體實現方法,使接口合理通暢,避免產生信息孤島。

推進ERP應用,建立新的價值觀和目標管理體系:在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今天,企業應從本質上認識到推進ERP應用的目的是在學習、研究和應用國外現代企業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基礎上,帶動我國企業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的創新、產品研發模式和設計理念的創新、產品製造模式和方法的創新,從而建立基於協同商務模式和雙贏機制的現代企業管理系統,提高企業競爭優勢。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深刻地認識到ERP項目是一個企業管理變革系統工程,ERP的目標是以更有效的方式實現對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管理。實施ERP,需要解決好科學性和實用性的關係,需要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套新的價值觀和新的目標管理體系。

遵循實事求是和循序漸進的原則:實施ERP工作,必須遵循科學的實施方法,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把時間拖得太久,操之過急可能 欲速則不達 ,拖得太久則會推遲效益的獲取,也不利於保持人們的工作熱情,成功的機會也將減少。ERP應用的優劣程度往往取決於系統對信息的集成度,而不斷變化的形勢會不斷產生新的信息和要求。所以不斷地分析企業內外部及市場的變化,挖掘新的信息和需求,並將其集成於現有系統中,使企業的ERP系統更加適用、更加完善。

引入企業管理諮詢:通過諮詢公司對企業的管理模式、組織結構、業務流程等方面進行重組,引入總體規劃論證制、項目監理制和企業效績評價制,同時對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用科學的方法確保ERP項目的成功。

總之,ERP作爲一種面向供應鏈管理的現代企業管理思想和方法,有助於優化企業內部資源,提高管理績效,有助於工作方式的自動化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推進企業ERP應用,是一種手段、工具和方法,目的是努力促使企業管理水平和生產力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提高企業競爭力。

企業管理的開題報告 篇3

論文摘要:介紹企業文化的內涵、企業文化的基本內容及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總結國內外企業在發展企業文化方面的優秀成果和先進的經驗;探討企業文化的發展趨勢;我國企業文化中存在的問題;論述爲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而對企業文化進行變革的必要性,以及變革的思路等。

一、企業文化的內涵及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

許多企業的企業精神常常用求實、創新、開拓、進取或加上拼搏這些詞語加以概括。應當說這些詞語都是好字眼,都很重要,但大家都用這些詞語表達,就失去了企業精神的鮮明個性和特色,變成了所謂工業企業中標準件的組合。這也就使某個企業的企業精神變成了所有企業共有的“企業界精神”。從企業精神的概括和提煉上,將會越來越體現共性與個性的統一,突出個性,不求齊其全,但求其特,求其有獨具的文化魅力。

企業文化是企業員工在從事經營活動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和行爲準則,是外顯於廠風貌、內顯於員工心靈中的以價值觀爲核心的一種意識形態。企業文化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作用:導向作用,即把企業員工引導到確定的目標上來;約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約定俗成的廠規廠風對每個員工的思想、行爲都起很大的約束作用;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信念使得整個企業上下團結,具有團對精神;融合作用,即對員工潛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羣體中去;輻射作用,指企業文化不但對本企業,還會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我國企業文化存在的問題

從我國企業文化的發展現狀來看,只能說尚處於較低層次,“企業文化戰略”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企業文化的培養缺乏系統理論的知道,企業文化大多是傳統文化在企業中的縮影,從總體上看我國企業文化存在較多缺陷與錯誤現象。。

三、企業文化塑造與變革的必要性

現在的競爭異常激烈,優勝劣汰成爲遊戲的新規則,我國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較美國、日本已落後許多,現在如不奮起直追,在競爭中失敗將在所難免。所以,全新的企業文化的塑造與變革工程是我國企業的一項時不我待的新課題。

企業文化是一種價值觀念,屬於社會意識範疇。管理社會依靠法律管理,但法律也有失效的時候,當法律失效時,靠什麼維持社會秩序?靠社會道德。管理企業主要靠管理制度,但再好的管理制度也會有失效的時候,當管理制度失效時靠什麼管理企業?靠企業文化。社會法律是與社會道德相對應的,企業管理是與企業文化相對應的。因此,對企業的管理,不能僅僅靠完善企業管理制度,而且還要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每個企業的企業文化都會有所不同,但必須與現代經濟相適應,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

四、企業文化塑造與變革的思路

1.選擇什麼樣的核心價值觀是創造企業文化的首要問題

(1)不同的行業應有不同的核心價值觀。像商業企業可根據本身的經營特點提倡“顧客至上、一切爲顧客服務”的價值觀;IT行業則要體現堅強、樂觀、進取心強等特點,可以“追求卓越”作爲其核心價值觀;工業企業可以從產品出發,樹立“向社會提供最優產品”的價值觀等等。

(2)要考慮企業的成員及其構成。不同類型的人以及他們的組合方式都會影響企業文化的形成。每一個人在進入企業成爲企業一員以前,大都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念。個人的價值觀與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相融、互補,或是互斥,這些關係錯綜複雜,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價值觀能否爲每一個成員所接受。企業成員在企業中的地位以及與上下左右之間的關係也很重要,影響力大以及人際關係好的成員對企業文化形成的作用就比較大。

2.進行專門培訓,讓員工接受新的企業文化

培訓是促使文化塑造與變革的一個重要的策略,在文化變革的實施計劃安排就緒後,就要督促員工參加培訓、學習,讓全體員工接受培訓。通過專門培訓,讓員工知道什麼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有什麼作用,企業爲何及如何實施文化塑造與變革,新的企業文化對員工有什麼新的要求,認識企業現有文化狀態與目標文化的差距。還可利用各種輿論工具,如廣播、電視、標語、板報等大力宣傳企業的價值觀,使員工時刻都處於充滿企業價值觀的氛圍之中,通過耳濡目染來達到漸入員工心中。

3.領導者身體力行,信守價值觀念

企業領導者的模範行動是一種無聲的號召,對下屬成員起着重要的示範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維護企業的共同價值觀,領導者本身就應是這種價值觀的化身。他們必須通過自己的行動向全體成員灌輸企業的價值觀念。首先,領導者要堅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項工作中體現這種價值觀。再次,領導者要注意與下屬成員的感情溝通,重視感情的凝聚力量。感情上的默契會使領導者準確地預見周圍世界對自己行動的反映,形成一種安全感,對下屬來說,則會產生“士爲知己者用”的效用。

4.建立激勵機制,強化企業文化

價值觀的形成是一種個性心理的累積過程,這不僅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需要給予不斷的強化。人們的合理行爲只有經過強化加以肯定,這種行爲才能再現,進而形成習慣穩定下來。因此,考評內容應是企業文化的具體化和形象化,員工晉升時,要考慮他是否與企業文化相融合,讓那些沒有好好工作,並難以和企業文化融合的人員離開企業,讓員工明白企業在鼓勵什麼,在反對什麼。

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促成優秀企業的形成和發展,它可以提升企業精神、員工風貌、價值理念、核心凝聚力、競爭力,最終提升的是一些可以用數字表達的產值、利潤等。企業文化實際是一種高級管理手段。小型企業的管理靠的是領導者權威,中型企業的管理靠的是制度,大型企業的管理靠的則是企業文化。

企業管理的開題報告 篇4

選題依據:在當今以金融、技術、信息爲主導的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實質上是企業文化之間的激烈競爭。企業文化對於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它對企業的管理體制、決策指導思想、經營戰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響,從而對企業的興衰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佔我國國民經濟主導地位的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閉型企業文化階段,其“企業文化”常被單純地認爲是企業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將企業職工的文體活動代替“企業文化”。也有的國有企業把“企業文化”僅僅表現在一些大同小異的口號和標語上面,或規章制度及企業標誌上面,沒有真正體現出企業員工所追求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等深厚內涵,沒有真正發掘出企業員工中蘊藏的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力量。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不會自發產生的,而是在人們積極追求過程中慢慢積累起來的。這就要求我國國有企業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不斷的進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較與吸取,並結合本企業的特點塑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使國有企業在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不斷髮展壯大。可行性論述:21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世紀。在這個世紀中,以人爲中心的管理意識的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科學技術、經營管理一樣,是企業基礎中的“軟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和本企業特點的的國有企業文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就難以取得長遠的成效。因此探討國有企業文化重構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論文擬採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實證分析和規範分析相結合;對比論證;列事實、擺依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過圖書查詢、網上瀏覽、去國有企業實地調研等方法來收集資料。擬運用經濟學、企業管理學、組織行爲學等相關知識來撰寫論文。

本論文擬分以下幾個部分撰寫:第一部分:企業文化的概述通過對企業文化的含義,作用和地位及國內外企業文化發展的現狀的簡單闡述來對企業文化的概況作一個簡要的敘述。第二部分:我國國有企業文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擬對國有企業文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及相關原因進行剖析,通過對問題的剖析來達到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作用。第三部分:重構國有企業文化的對策通過對國有企業文化現存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剖析來尋找並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然後相應地採取解決問題的措施來對現存問題加以解決。

企業管理的開題報告 篇5

一、選題背景

隨着改革開放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提供,還是上繳稅收以及提供就業崗位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新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和第二次經濟普查數據測算,目前全國各類中小企業達4400萬戶(含個體工商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8%以上,完成了全國50%的稅收,創造了60%的國內生產總值,提供了近80%的城鎮就業崗位。中國65%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80%的新產品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因此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於西部欠發達地區來說,該地區中小企業尤其是製造企業不僅解決了大量的城市人口就業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也推進了西部的城市化進程。雖然該地區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着融資難、市場準入條件背刻、人才引進等諸多不利條件,但是隨着經濟全球化和國家工業轉型升級的推進,西部地區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推進,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加快流動和重組,一方面,這有利於中小企業藉助全球性產業結構調整的良機,全方位的幵拓國際市場,擴大對外貿易,參與國際分工,全面提升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和沿邊開發開放水平。另一方面我國中小企業的競爭態勢也從國內企業間的國內市場競爭轉變爲與國外企業在世界經濟的大舞臺上展開更直接、更全面、更激烈的競爭。從國內看,《西部大幵發“十二五”規劃》中提到,要加快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全面推進西部地區對內對外幵放,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建設,依託中心城市,幵展對外經貿合作,開拓國際市場等。另外還要推動沿邊地區開發開放,要加大向西開放力度,不斷拓展新的幵放領域,全面提升沿邊開發開放水平。此外,國家《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xx-20__)》中指出,工業轉型升級要着力優化工業空間佈局,引導產業集聚要考慮主體功能區和重大生產力規劃的要求。根據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綜合考慮區域消費市場、運輸半徑、資源稟賦、環境容量等因素,合理調整和優化重大生產力佈局。主要依託能源和礦產資源的重大項目優先在中西部地區佈局,同時要推進產業有序轉移,支持西部地區增強產業承接能力。另外還要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在國家審覈公告的工業園區和國家重點規劃的產業集聚區內創建產業示範基地,同時也要提升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這些政策給該地區中小企業的成長帶來了好的發展機遇,西部欠發達地區有資源優勢、地緣優勢以及政策傾斜等有利條件,如何充分利用這些條件把握住機遇來不斷成長壯大是擺在該地區中小企業面前的重要問題。本文通過總結和繼承國內外關於中小企業成長的已有成果,結合該地區中小企業成長的現狀來探討有哪些因素影響中小企業的成長,以及這些企業有哪些成長方式可以選擇,通過什麼方法來選擇適合本企業的成長方式,期望能夠對該地區其它中小企業的成長提供借鑑。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隨着西部地區戰略地位的不斷上升,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的發展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這些企業將不斷活躍在國際和國內舞臺上,但同時這些企業也面臨着一些發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標在於探索西部欠發達地區的中小企業成長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來成長壯大,以及如何選擇適合本企業的成長方式,以期能夠對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的成長提供有利的借鑑。

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意義。理論意義:目前關於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成長方式的研究較少,關於西部地區的研究主要是宏觀上對西部中小企業發展遇到的問題和對策的研究,關於中小企業成長的研究主要是中小企業成長理論、影響因素和企業成長性評價三個方面,而關於成長方式以及如何選擇適合自身的成長方式的研究較少,本文的研究從理論上完善了這方面研究的空白。實踐意義: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發揮着重要作用,隨着西部地區市場的不斷開放,更多的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將活躍在國內和國際舞臺上,將本文研究成果運用於實踐,可以對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以後的成長壯大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鑑意義。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戰略聯盟最早是由美國DEC公司總裁簡?霍蘭德和管理學家羅傑?奈格爾提出的。但目前的學者對戰略聯盟的概念還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進行界定,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1)波特是從戰略管理的角度進行界定的,他認爲戰略聯盟是已經超過了正常的市場關係但是又沒有達到合併的程度,於是企業間進行的長期聯合協議。具體的方式有技術許可生產、供應協定、營銷協定和合資企業。I2)威廉姆森是從組織性質的角度進行界定的,他認爲企業聯盟是介於市場交i易和各層組織之間的中間邊際狀態組織,是一種對企業交易時契約不完備性的一種治理結構,是管理企業的一種特殊系統,是企業市場交易行爲的一種補充。3)蒂斯是從資源整合的角度進行界定的,他認爲戰略聯盟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爲了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等目標而進行的合作活動,這種活動是以承諾和信任爲基礎的。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形式:排他性的購買協議、排他性的合作生產、技術成果的互換、B&D協議、合作協議及共同營銷等。總之,戰略聯盟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公司,爲了共同的戰略目標,通過各種協議而結成的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鬆散型組織。聯盟實質上就是通過企業間的合作來實現優勢資源的互補和風險共擔,從而爲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馬歇爾從經濟學角度來研究這種聚集經濟並提出了產業區理論。產業區具有如下特點:由當地小企業組成,投資和生產決策高度本地化;上下游企業間有牢固的交易關係,這種關係是基於長期的合約或承諾;員工屬於整個產業區,可以在企業之間頻發流動,勞動力市場比較靈活;產業氛圍和文化認同比較濃厚;專業服務網絡較爲發達;金融機構會提供基於信任的堅初成本。邁克爾?波特(MichaelPorter)重新審視了企業集羣的形成機制和價值,他認爲企業集羣的核心內容是其競爭力的形成和競爭優勢的發揮,政府或非政府機構在集羣發展過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的政策對集羣的形成、發展模式和發展週期都有重要的影響。北京大學教授王緝慈是國內企業集羣研究領域中的一位比較有影響力的專家。她對企業集羣的概括是大量專業化的產業(或企業)及相關支撐機構在一定地域範圍內的柔性聚集。石培哲對企業集羣形成的因素和機制進行了研究,他認爲資源享賦是集聚形成的最初誘因;人力資源是集聚發展的推動力量;交易成本的降低是集聚形成的市場決定因素;而創新網絡經濟的形成爲集聚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瓊斯(Jones)在1971年提出了特定要素模型,他認爲在兩部門經濟中,勞動作爲流動要素可以自由流動,資本作爲特定要素則不能自由轉移,其他假設不變的情況下,國際貿易會提高一國出口產品的相對價格,使得出口行業的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實際收入上升,而進口行業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實際收入則下降。1985年,赫爾普曼和克魯格曼(HelpmanandKrugman,1985)引入規模經濟來分析比較優勢,他們認爲,在封閉經濟條件下,一個國家生產的產品多樣性的數目比較少,而進行自由貿易則會增加可供選的產品數量。戴維斯(Davis,1996)認爲,即使在規模報酬不變和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技術上的差異也會引起同行業產品之間的貿易。彼原三代平(1955)認爲經過扶持後起國的幼稚產業的比較成本是可以轉化的,原來處於劣勢的產品就有可能轉化爲優勢產品,從而形成了動態比較優勢,構成了動態比較費用論。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一章是緒論。明確論文選題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義,分析國內外關於中小企業成長的相關研究現狀,並對目前的研究進行文獻述評,最後提出本文的研究內容、思路和方法等。第二章是相關概念界定及理論綜述部分。闡述了中小企業的概念界定、劃分標準,以及企業成長的含義,然後對戰略聯盟理論、產業集聚理論、比較優勢理論和增長極理論進行了綜合整理和評述,作爲本研究的基礎和分析工具。第三章是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發展分析。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然後分析了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和麪臨的困境。第四章是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成長方式選擇分析。該部分首先分析了影響中小企業成長方式選擇的因素以及適合該地區中小企業成長的具體方式,然後介紹了層次分析法以及如何釆用層次分析法來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的成長方式。第五章是案例研究。該部分選取了W公司作爲案例來具體說明如何結合企業成長影響因素和成長方式採用層次分析法來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的成長方式。第六章是結論,介紹本文的研究結論及不足之處,並對進一步的研究進行展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