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論文答辯自述

來源:瑞文範文網 9.82K

範文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論文答辯自述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來自13級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的學生xxx。我的論文題目是《xxx》。下面本人就具體闡述一下論文的主要結構和內容。

本論文的主要框架是各章內容、結論、創新點與不足、展望與致謝等,本人就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具體闡述。全文共分爲四章。

在緒論中,主要概述了選題背景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內容和方法。接下來本人就對此分別展開闡述。

第二章是科學是變革思維方式的精神力量。主要從工業革命時代馬克思科學觀產生和發展的背景、科學的發展對認識論的變革作用、科學的發展對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形成的作用這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第三章是科學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決定力量。主要從近代科學的發展促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和鞏固、馬克思關於勞動工具是生產力水平的標誌的論述、馬克思關於科學是生產力的論述這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第四章是科學促進社會形態更替和人的發展。主要從科學通過變革生產關係來變革社會制度、科學的發展爲新的更高級的社會制度奠定物質基礎、科學與勞動異化以及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這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論文通過研究得出了以下幾個結論:(1)科學對人類的思維方式起着重要的變革作用;(2)要重視科學的物質生產和變革作用;(3)科學具有二重性;(4)科學最終目的是要爲人的發展服務。

論文在以往的研究基礎上也有一些創新,創新點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以往論文基本都是研究馬克思全面的普遍的科學觀,論文研究的重點也不夠突出,而本論文專門研究工業革命時代的馬克思科學觀,突出強調和深入研究了工業革命時代科學開始進入生產以後發揮的巨大革命作用。其次,論文在研究中主要以科學在隨着社會發展和社會形態的變化中革命作用和地位的不斷提高爲線索,對工業革命時代科學初步進入生產過程發揮的巨大革命作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重點突出了馬克思關於科學是生產力和物質生產活動的見解。

當然,由於自身知識能力的侷限性,論文的寫作也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今後我會繼續提高自身知識能力,查閱資料,更準確清晰地理解馬克思科學觀的核心思想,也使論文的論證更加有說服力。

最後,我要表達一下我的謝意。在論文的準備和寫作過程中,經過多次修改才最終定稿,在這期間,很多老師尤其是我的導師都給予我許多指導和寶貴的建議。在這裏,我對他們表示我最真摯的感謝和敬意!另外,藉此答辯機會,萬分懇切的希望各位老師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多指出本篇論文的錯誤和不足之處,學生將虛心接受,從而進一步深入學習研究,使該論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就是我的答辯自述,希望各評委老師認真閱讀論文並給予評價和指正。

謝謝老師!

範文二: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上午好!我叫尚寶蓮,我的研究方向是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我的指導老師是雷龍乾老師,我的論文題目是《在批判中追求——中國現代性實踐的歷史境遇與進取理路》。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對我的這篇文章做一個簡單陳述:

(一)選題來源

我最初醞釀寫作這篇文章,並不因爲它是流行於今天理論界的一個時髦話題,也不是因爲我有什麼高瞻遠矚的時代眼光或者什麼雄心勃勃的戰略構想,我寫作這篇文章的最直接的動因來自養育了我30多年的陝北的那塊荒涼、貧瘠的黃土地。

我的家鄉叫榆林,在陝西的最北部。如果您20年前去過那裏,或者您間接地瞭解過它的歷史,您就會知道由於歷史上的民族戰爭和建國初期的不合理開發,它曾經是一個多麼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高建羣的長篇小說《最後一個匈奴》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近年來,因爲地下豐富的礦產資源的開發,榆林由一個世世代代被人們遺忘的窮山溝搖身一變成爲一個世人皆知的財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謂的聚寶盆。我的家鄉好像是富裕了,人們口袋裏有錢了,山比以前清了,水也比以前綠了,榆林因爲它的富庶也名聲遠揚了,北京知道它的名字,聯合國也知道了它的名字。但是,我卻一直深深地擔憂着。每當我看到那一列列的像巨龍一樣的火車和那一眼望不到頭的汽車運輸隊將地底下那些閃閃發光的黑色金子拉走,只留下漫天飛舞的灰塵與千瘡百孔的高原的時候,我深知,這樣的毫不節制的開發,總有一天,而且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我的家鄉,就會像一位衰老的可憐的母親那樣,被它的貪婪的孩子們榨乾她最後的一滴乳汁。

經濟的確發展了,表面上一派繁華的景象。那麼繁華的背後呢?繁華的背後是文化的嚴重滯後,是人們的愚昧與目光短淺,是地方官僚主義的嚴重盛行,是庸俗的拜金主義與享樂主義的空前氾濫,是對勞動和知識的蔑視,是對理想與崇高的背棄,是權力與財富分配的嚴重不公。生活就這樣被扭曲着,人格也就這樣被扭曲着。我給這種片面畸形的發展起了一個名字叫“現代病”。

我深知,這種畸形的發展模式並不是我家鄉的“特產”,事實上,我們的國家,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現代病”像一場全球性的瘟疫一樣在滋生着、蔓延着並且在日益惡化着,它正在威脅着或者即將嚴重地威脅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存。我覺得,既然做一回人,就應該做一個有人類意識的人。所謂天下興亡、其夫有責。我的憂思與關切也許是微不足道、無足輕重的,但是,在沉默與吶喊之間,我還是選擇了吶喊。這就是我寫作這篇論文的初衷或緣由。表達似乎有點羅嗦,但感情是誠摯的。

(二)選題意義

“現代性”問題研究,所關注的是人類現代歷史的重大現實問題,也就是現代性實踐和現代性思想文化的選擇和再選擇、建構與重新建構的問題。這個問題,由於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特殊情勢,同時構成爲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主題。而且中國近現代歷史在現代性選擇和再選擇、建構和重新建構的問題上,步履尤其艱難。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問題正是近現代世界歷史和近現代中國共同的話題和處境。當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把中國的現代性重建問題以更加深刻和更加尖銳的方式重新提了出來,迫使我們給予更加徹底的認識。所以,本論題不僅在實踐上而且在思想上都具有極其深刻和長遠的意義。

(三)研究現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飽受戰爭之苦的人類痛定思痛,對自身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行爲開始了深刻的檢討和反思:我們渴望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我們能夠擁有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我們該怎樣創造這樣的生活?我們不妨把這種反思叫做現代性的反思。

在西方理論界,現代性問題研究雖然要追溯到馬克思時代或者更早,但是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這一問題才逐步成爲西方理論界研究、探討的核心問題。不過遺憾的是,一直到上世紀末,西方的現代性研究基本上都是西方人站在歐洲中心主義立場上進行的關於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反思。他們普遍認爲,在歐美之外,別的國家和地區沒有資格談論什麼現代性問題。新世紀以來,隨着世界多元化趨勢的發展,在現代性問題的研究上,西方理論界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包容態度,現代性問題的研究也呈現出多元化的傾向,爲當代的現代性問題研究開闢了新的前進道路。

在中國,隨着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深和我國現代化事業的全面推進,現代性問題越來越成爲備受國人關注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特別是近二十年來,“現代性”問題可以說正日漸成爲中國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問題。有關現代性問題的研究比比皆是。其中,有側重於西學的研究與譯介的,有着眼於中國現實問題的勘察的;有熱衷於現象描述的,有着力於本質探究的;有致力於線索梳理的,有傾向於範疇分析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研究成果也以論文、著作等形式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不過,由於我們的研究起步較晚,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理論資源的儲備不足,所以,我們的現代性研究雖然表面上進行得轟轟烈烈,實際上只是做了一些整理性的皮毛工作,而真正深入的、系統的、全面的研究纔剛剛開始。關於這一點,劉小楓的《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周憲、許鈞等編著的“現代性研究譯叢”,還有汪民安主編的《現代性基本讀本》就是最好的說明。

所以,我覺得,在中國,對現代性問題的研究,不但是必要和緊迫的,而且是任重而道遠的,這個責任,我們沒有任何推卸的理由,舍我而其誰呢?

(四)論文的主要內容與核心觀點

我的這篇文章分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部分,常規性地論述了現代性問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意義、研究方法以及作者的寫作初衷。第二部分主要闡述了現代性的概念與歷史溯源。像研究其他任何問題那樣,清理了現代性的歷史脈絡,剖析了“現代性”這一歧義叢生的概念,論述了現代性何以成爲一個問題,並初步探討了現代性與中國的關係問題。這一部分爲後兩章節的論證做了理論上的鋪墊。第三部分集中筆墨論述了中國現代性選擇的必然性與偶然性問題。通過闡述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與偶然性,進而論證了現代性的必然性與可選擇性,從而得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性是我們的必然選擇的結論。這一章內容既是前一章內容的理論總結,又是最後一部分內容的哲學基礎和論證依據。第四部分也就是文章的最後一部分,比較系統地闡述了中國現代性的批判性構想問題。首先分析了西方現代性的中國改良與革新問題,明確指出,西方的物質文明我們要堅決吸取。接着闡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揚棄問題,強調了東方的精神文明我們不能丟棄。最後論證了中國現代性的悖論式方案——在批判中追求。這部分內容是整篇文章的落腳點,作者在這裏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的改革進行到今天,亟需發展成爲一場能夠實現經濟民主、政治民主和文化民主的全面的、徹底的革命,而不再是細枝末節地修修補補、和風細雨地指指點點。社會的責任社會必須責無旁貸地承擔,個人也一樣,尤其是走在時代前面的知識分子,更應該勇敢地承擔起思想啓蒙的歷史重任,塑造一個健康的現代的國民性格。最後,作者呼籲,要在價值領域進行一場徹底地、顛覆性的革命,從而促成現代精神在中國的最終生成。

本文的核心觀點是:在第一章中提出,現代性是一個內部充滿着激烈衝突與巨大張力的存在,它召喚着一場從制度到人心、從外部到深層的巨大變革。它意味着我們必須現代!當然是以一種有尊嚴的方式!第二章中提出並系統論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性是我們時代的必然選擇”的觀點。最後一章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中國現代性建構的悖論式方案:即追求中有批判,在批判中追求。

(五)論文的創新之處

我覺得我的這篇文章的一點特色在於,能夠緊緊抓住現代性的必然性與偶然性、決定性與選擇性的矛盾,以及中國處境與西方處境的重大關係,利用世界歷史和中國實踐的經驗,利用近現代以來的相關研究資料,立足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現代性的本質、內在矛盾、必然性與偶然性、決定性與選擇性等,進行了深入地思辨,明確指出中國必須對現代性進行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立場的批判,同時在充分張揚其價值的方向上進行了科學地重建。

(六)關於文章的不足

蘇格拉底說過,認識自己是最困難的。關於我的這篇文章,不管好歹,算是我對這些年,特別是這三年難得的研究生生活和思考的一個總結。一年多的寫作過程中,我思考過,也痛苦過。我思考着我的存在,思考着他人的存在,也思考着人類的存在和未來。這種思考時時刻刻折磨着我,也激勵和鞭策着我。可以說,這篇短文就是我長期思考的一個理論總結。至於這個思考全面與否、深刻與否、到底有沒有價值、有多大的價值,似乎都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生活過,經歷過,也痛苦過、思考過,這就夠了。至於文章的不足,稚嫩與淺薄在所難免,還望各位老師不吝賜教、多加批評指點,我將再接再厲。謝謝!我的陳述完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