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學答辯論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2W

行政管理學課程的教師要有更高的政治覺悟和思想認識。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行政管理學答辯論文 ,希望大家喜歡。

行政管理學答辯論文
行政管理學答辯論文1

摘要:結合行政管理學課程教學的要求,從教學實踐出發,對大連海洋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的行政管理學課堂教學諸方面進行了經驗總結,並介紹本課程在課堂教學方法方面的改革和創新。

關鍵詞:行政管理學;課堂教學;經驗;方法

多年來,大連海洋大學行政管理(漁政與漁港監督管理)本科專業的教師們,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任務,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求真務實,紮實工作,積極推動行政管理學、科研和教學研究,注重教學經驗總結和方法創新,獲得了一定的好評。現將其中行政管理學課堂教學經驗和創新方法總結如下。

一、行政管理學課程教學經驗

1 教學態度端正,注重學習和提高

行政管理學課程的教師要有更高的政治覺悟和思想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注重以先進的理論武裝自己,努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並以“靜心教書、潛心育人”的態度對待工作;遵循嚴格、公正、求實的原則,對工作一絲不苟,對學生一視同仁;勤奮努力,謙虛好學,關注時事,注重學習國家大政方針,並將重要精神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2 教學內容豐富,注重案例教學的“與時俱進”

行政管理學是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背景下,理論不斷地深化,研究對象也不斷地變化。同時,學生由於缺乏實踐,對理論的把握和理解不到位,缺乏興趣。對此,教師特別注重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案例的選擇。在內容的安排上,按照詳略得當的原則,重點講解難點和要點,並結合實際進行啓發式引導分析;在案例的選擇上,注重“新鮮度”和恰當性,很多案例都是根據具體教學需要,結合時政要聞親自編寫。

3 教材選擇適當,注重權威性和實用性

受學時限制和學生基礎較差的影響,國內很多教材不能很好地滿足行政管理學本科教學需要。我們幾年來選用的都是在學界享譽較高知名度的、我國著名行政管理學家夏書章老先生的《行政管理學》的最新版(現已更新至第四版)。該教材是國家行政管理學精品課程的教材,是爲適應概論性質的課程教學需要而編寫,強化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並能較好地體現中國特色,爲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共建和諧社會服務。實踐證明,該教材利用率高,教學效果好。

4 培養目標明確,凸出特色

我校海洋與漁業問題研究特色不僅對行政管理專業,也對行政管理學課程提出了特色教學要求。本專業培養的是既懂管理又懂漁業的複合型人才,既具有一般行政管理專業需要的專業知識,又具有進行海洋漁業管理所必需的海洋漁業知識。因此,教師在課程中應注重凸出專業方向性特色,比如,我們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深入淺出地介紹政府海洋經濟發展戰略、漁業管理現狀、漁政及漁港監督系統體制性問題等。

二、行政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創新

根據我國《高等教育法》有關教學改革的要求,我們不斷探索行政管理學課堂教學改革,力求跳出教學方法單一的陳舊模式,努力採用科學、新穎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並把“改革和創新”作爲本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本課程改革和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特色環節。

1 以“今天我關注——”爲題的“一課一講”

在每次課課前,要求學生以近期自己所關注的時事要聞爲內容,以“今天我關注——”爲題進行5-10分鐘的課前演講。演講者可以由教師隨機點名邀請,也可以由學生自願上臺,要求內容(以行政管理學研究對象爲內容的時政信息或政策要聞)健康、政治立場端正、思想進步。通過教師的指導和點評,演講者所做的演講也可以作爲其他學生的學習參考。這種課堂學習形式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還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和行政管理問題的關注。

2 以特定教學章節爲主題的團隊合作表演活動

我們在培養學生知識素養的同時,也注重提高語言、思維、溝通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在“行政領導”一章結束後,進行“我最欣賞的行政領導人物”講演活動;在“行政職能”一章結束後,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行政職能角色模擬,表現該部門的職能內容和主要特點。通過活動後的討論和交流,學生普遍反映這種形式很好,有利於培養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以及對專業技能的培養。

3 從熱點話題出發的雙向互動研討課

相對於以教師爲主體、單向式信息傳輸爲主、以理論知識講授爲根本的傳統知識講授型教學方式而言,研討課的教學模式則是一種以發揮學生主體性、構建雙向信息互動與溝通、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爲基本定位的能力培養型教學方式。因此,我們開創了一種從社會熱點話題出發的雙向互動教學方式,即由學生和教師平等參與,雙向自由討論,然後由教師進行觀點總結和理論歸納。這種方式能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大膽參與,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更能激發學生的活力,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課堂教學作爲本科教學中最爲重要和主要的內容之一。其質量直接影響着學校人才的培養。以上是我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總結的幾點有益嘗試,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顏佳華,陳建斌,譚九生,行政管理學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和方法創新[M],湘潭大學出版社,2019.

[2]吳天,行政管理專業課堂教學創新芻議,赤子。2019(02).

行政管理學答辯論文2

摘 要:問題研究既是行政管理學科產生的本源,又是其發展的基礎和現實要求。當前行政管理學科問題研究的狀況堪憂,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均顯不足。行政管理學理論研究與行政改革實踐之間存在的顯著差距,是導致我國行政管理學“身份危機”的重要影響因素。要加強行政管理學科的問題研究,必須做到:明確學科使命,強化問題意識;紮根行政實踐,直面真問題;拓展研究思路,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關鍵詞:問題意識;問題研究;行政管理學;發展;必由之路

在我國,行政管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在許多人心目中,行政管理學沒有清晰的學科定位,沒有明確的學術人羣,也沒有產生足夠廣泛的影響力。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容迴避的一點是:作爲一門應用學科,行政管理學沒能迴應和滿足時代提出的需求,其存在的現實意義遭到質疑。實際上,一門學科的地位最終取決於其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了所涉及的現實領域的問題。行政管理學亦是如此。要實現自身的發展,行政管理學科必須以問題研究作爲其重要路徑,強化問題研究意識,增強問題研究能力,進而提高其理論的解釋力、包容力和影響力。

一、行政管理學科中問題研究的價值

所謂問題研究就是以“問題”爲對象,基於問題解決的研究。英國科學哲學家波普爾認爲,“科學以問題開始,以實踐或者理論問題開始。”[1]問題的發現和提出,既表現了人類認識已經達到的高度,又成爲人類實踐和認識進一步發展的新起點。我國學者王暉指出“人們確定了認識目標以後,接踵而來需要考慮的就是爲達到目標,思維應該如何起步。任何理性認識的形成,都是從問題開始,並逐步展開其理論的。對問題的抽象程度、抽象方式的不同, 就會形成不同的理論”。[2] “對於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而言,淡漠問題意識,脫離時代與社會現實,無異於切斷他們發展的源頭,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術的生命力將隨之枯竭。”[3]對於行政管理學科來說,凡是令人感到疑難困惑並且是有意義的行政管理問題,都是行政管理學科“問題研究”的對象。

1.問題研究:行政管理學科產生的本源。回顧西方行政學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我們看到:行政管理學科自產生開始就是以問題取向爲特徵的。正是由於政府規模的日益擴大,政府職能的日益複雜,美國學者威爾遜主張建立一門學問去研究探討政府應當在多大範圍內更有效地發揮其職能。威爾遜和古德諾通過對國家職能與政府職能的比較分析,明確了行政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從而實現了行政學與政治學的分離。泰勒、法約爾等學者積極倡導運用科學管理理論推動政府行政與管理的科學化,主張將官僚組織和行政效率作爲行政學研究的重點,並將“科學化”視爲實現政府目標的根本手段。可見,行政管理學從產生之日起就是一種以問題爲本的研究,其學科的重要使命和活動方式就在於對時代提出的行政問題進行解釋和分析。

行政管理學在我國的發展也體現出問題取向的特質。隨着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中國行政改革與發展實踐中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需要及時捕捉行政改革過程中重大難點、熱點問題並作出解答。正是在這種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行政管理學作爲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很快地在我國發展起來。

2.問題研究:行政管理學科發展的基礎。“問題研究”是以實踐中的問題爲出發點的研究模式,其研究的目的在於增進、深化和拓展對行政實踐問題的認識,並將其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這一過程和結果不僅有助於人們對該問題及該類問題的瞭解、評價和解決,還有助於爲行政管理學理論體系的構建服務。問題研究貫穿於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中,當這個過程所達到的結果能夠構成新的行政管理學知識增量,從而能夠有效地納入行政管理學科建構之中時,行政管理學科建設就能切實推進。問題研究也是理論和實際之間互動的起點。它以解決問題爲目標,以實踐問題爲中心,強調現實性和體驗性,從而使行政管理學者有機會了解行政管理工作的真實情境。行政管理學者通過考察現實問題和具體的工作情境,能夠從實踐中發現問題,並從實踐中去探尋問題的來源,使實踐和研究融爲一個整體。

3.問題研究:行政管理學科發展的現實要求。隨着我國行政改革的不斷深入,迫切要求行政管理學界爲行政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指導,爲解決日益複雜的行政管理問題出謀劃策。但是到目前爲止,許多行政管理學者以通曉西方行政學理論爲榮,卻不去研究中國的現實問題,或者不顧中西現實環境的差異照搬西方行政管理的實踐,缺乏原創性問題研究。行政管理學理論研究與行政改革實踐之間存在的顯著差距,是導致我國行政管理學“身份危機”的重要影響因素。正如北京大學趙寶煦先生所說:“政治學和行政管理學研究,要想得到社會認同,就必須能回答當前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提出的問題, 提供解決當前中國現實政治問題的最佳方案。”[4]行政管理學研究必須面對行政改革、政府改革過程中的現實問題,把視野和觸角伸向活生生的行政活動。行政體制改革中關於政府職能定位、行政方式改革、行政法制與倫理、行政人員素質提升等重要行政實踐問題,都需要行政管理學提供有說服力、有操作性的指導。行政管理學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發展和繁榮,取決於行政管理學的研究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回應和滿足中國行政改革和發展的現實需求。

二、當前我國行政管理學問題研究的狀況

1.問題意識淡漠。我國的行政管理學創建時間較短,屬於“後髮型”學科。行政學最初是政治學的分支學科,後被劃歸管理學科,人們對行政管理學學科屬性的表述尚未完全達成一致,在學科體系、發展取向以及方法論框架等方面仍未形成成熟模式。很顯然,我國行政學學科的現實導致學科研究的原創性工作很艱難。因而,有些學者棄難就易,不是去研究問題,而是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裏,熱衷於概念論證和邏輯推理,熱衷於寫不痛不癢的文章。從專業發展的角度檢視與翻閱行政管理學科論文和著作。“我們發現許多研究並沒有明確的研究問題,一些研究中雖有問題但價值性不足,大量研究中則充斥着看上去似乎是研究問題實際上又不是的僞問題,甚至在已立項的課題中也有不少是僞課題。”[5]行政管理學界有相當一部分人缺乏問題意識,不善於去發現有價值的真問題。“當我們將這些人的研究置於相關的學術傳統之中,根據社會科學場域的學術標準對其進行評價時,或者試圖在其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時,卻只能發現……他們的研究在學術上並不具有什麼意義,不僅沒有在前人就此問題而形成的知識脈絡上對既有的理論進行證明或證僞,也沒有作出理論上的創新,成爲其他社會科學研究者深入研究此一問題的知識基礎。”[6]

行政管理學答辯論文3

【摘要】公共管理學與行政管學之間的聯繫一直都被廣泛討論,是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在西方,關於這個問題也引起了爭論。主要是探討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是相互包含關係,還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本文主要以公共管理學的基本概念爲切入點,對公共管理學與新政管理學的關係展開分析,重點分析二者之間的區別,以加深對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學的關係的認識。

【關鍵詞】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區別 關係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就需要更爲全面精準的管理,那麼,思考公共管理學與行政管理學的關係就顯得尤爲重要了。提高管理水平迫在眉睫。一直以來,中外學者們對於公共管理學與行政管理之間的區別聯繫都有各自的看法,什麼是公共管理?爲何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能引發許多學者的激烈討論?理清楚二者之間的關係是當下很重要並且必要的事情。本文就以公共管理學的基本概念爲立足點,圍繞公共管理的主體、對象、方式、目的來對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的關係展開具體分析。

一、公共管理的相關問題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組織以實現公共利益爲目的,通過公共權力來管理公共事務以及公共部門內部的事務。

(二)公共管理的主體

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主體被視爲公共管理的兩大主體。一般來說,其他公共管理主體意指的是一些以實現公共利益爲職能的非營利組織或者第三部門。

(三)公共管理的對象

1.公共資源。其包括了公共設施、產品、公共信息資源、自然資源、人力資源。

2.公共項目。公共管理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把政策照進現實,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公共項目來實現這一過程。

3.社會問題。這裏的社會問題並不是指所有的社會問題,而是在公共管理範圍內的部分社會問題。諸如市政、公共衛生、交通、能源等問題。

(四)公共管理的方式

根據管理方式與方法的雙重性原則,公共管理的方式分爲實質方法和技術方法。實質方法包括法律手段、政策手段、思想政治手段,其體現了社會各階段特定的生產關係。技術方法是緊跟社會不斷髮展而發展的,它與社會生產關係並無緊密聯繫。

(五)公共管理的目標

公共管理的目標即爲社會成員實現共享的資源和條件,包括了有形的物品,諸如公共設施。也包括了醫療、教育等無形的產品和服務。

二、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的相同點

公共管理的研究對象與行政管理的研究對象是有交叉重疊部分的,即兩者都要以政府組織管理問題爲研究探討的對象。無論是公共管理還是行政管理都要把如何高效利用資源來提供更優質服務或者是創造更多的公共產品列爲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因爲有同樣的任務,所以在管理方式上會有一定的通用。

三、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的差異點

(一)概念差異

公共管理學研究的不僅是政府組織管理的公共部門所出現的規律性問題和解決措施。公共管理學所研究的對象還包括了準公共部門,即第三部門所出現的規律性問題和解決措施。可知,公共管理學的範圍要比行政管理學的範圍大,也可以狹義地理解爲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個分支。從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的範圍差異也可以反映出公共管理的對象多,更能受到廣泛監督,所以會更好的體現公共管理爲社會成員實現共享的資源和條件的目的。而行政管理只能從管理方式上面去體現。

(二)管理方式差異

由於公共管理學與行政管理學的範圍不同,導致衍生出管理方式的不同。因爲對不同事物也就有不同的針對性。行政管理學研究的僅僅是國家和社會的公共事務運作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並從中去探索規律。而公共管理學研究的是所有的公共部門所出現的同類規律性問題並發現適用這類規律性問題的解決方式。由此,行政管理學具有個別性,公共管理學具有一般性。也正是因爲行政管理都是圍繞政府組織中出現的事務展開研究,所以管理方式就比較侷限。而公共管理面向的是所有的公共部門,具有創造性的管理方式。

(三)管理主體差異

公共管理學注重的是公共部門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公共的資源,去爲整個社會提供更爲優質的服務,生產出更多的產品。所有的公共部門在公共管理的視角下都是平等的。即便是政府組織,也一視同仁。公共管理的也要求政府組織要管好自身,從而由內而外地提供給社會更爲優質的服務,生產更多的產品。而行政管理學對政府組織寄與管理好其他非政府組織的公共部門的行政管理事務的期望。公共管理側重強調的是爲社會提供服務與產品的責任與義務,而行政管理更加註重是政府組織的領頭羊作用。

(四)適用法律差異

因爲行政管理更偏向於政府目標的執行,諸如立法、司法等。所以行政管理會更傾向於類似司法等的法律監督。而公共管理適用於普遍的法律下,社會公民的監督。

四、結束語

不論是公共管理還是行政管理,他們都應該立足於中國國情。從二者的研究範圍來看,可以把它們的關係類比於數學裏面的包含關係。這也是行政管理被列爲公共管理的二級學科的一個原因。從管理主體差異來看,有了行政管理的以政府組織管理爲中心,再加上公共管理的研究所有公共部門的管理作爲保護層,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爲中國社會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產出更多的產品。從管理方式來看,公共管理研究的是適用於一般規律性問題的管理方式,行政管理側重的是研究政府目標的執行。本文認爲,不必過分爭論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的差異,二者是彼此聯繫又彼此區別的關係,不能把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切分開。只要能爲社會實現共享的資源和條件,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存在即有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慶雲.關於公共管理研究的綜合評述[J].中國行政管理,2019,8.

[2]夏書章.現代公共管理導論[M].長春:長春出版社,2019.

[3]陳振明.什麼是公共管理(學)一相關概念辨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9,7.

[4]帥學明.全國首屆公共管理理論與教學研討會綜述[J].中國行政管理,2019,3.

行政管理學答辯論文4

【摘要】 行政管理學科的實踐性、行政活動的複雜性和行政管理教育培訓經驗,決定了案例教學在行政管理學課程中應用的必要性。科學的組織案例教學環節,促進行政管理學教學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 案例教學 行政管理 行政案例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們以教學案例爲基礎,在課堂中幫助學生達到特定學習目的的一整套教學方法及技巧”,它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案,使學生掌握有關專業知識理論和實踐技能。案例教學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羅馬時代,20世紀初就被應用於法學、醫學以至工商管理教學領域,其方法和理論日趨發展,逐漸成爲一種系統規範的教學方法。20世紀60年代末,案例教學法被運用於行政管理學教學中,體現出行政管理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要求,顯示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行政管理學課程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1、行政管理學學科性質的要求

行政管理學是研究政府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社會公共事務和機關內部事務的客觀規律的科學,涵蓋了行政環境優化、行政組織構建、政府機構改革、人力資源管理、行政法治、行政監察、政府績效管理、行政領導、政府職能轉變、公共危機管理等多方面的內容。作爲一門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的學科,行政管理教學的首要目標是使學生靈活運用行政知識解釋和指導實踐,在實踐活動中深入理解和豐富行政知識。對於行政管理教學而言,案例方法是經驗學習的首要工具和方法。行政案例是根據教學需要,將某些行政管理活動按時間順序客觀記載下來,經過專業編排,提供學生思考、分析和決斷的實例。因此,案例教學可以把行政管理的現實問題帶入課堂,公開討論行政理論在管理實踐中的適用性,探索戰略理論框架變爲現實問題的操作性步驟,既能強化行政理論的學習與研究,又能立足於真實案例深入分析現實問題,進而可以爲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培養學生的行政能力。

2、行政管理實踐活動的要求

行政管理是政府依法對國家事務、社會事務和自身事務進行的管理活動。行政管理實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多元的行政價值和多變的社會環境使得行政工作面臨多重矛盾,不同的解決方案對社會矛盾的調解,經濟發展的推動,行政效率的提高等方面產生了不同後果。在行政管理學課程中運用案例教學法,通過對行政案例的分析與研究,展示行政管理的經驗或教訓,爲學生提供分析方法、管理技巧和解決問題的體驗,從而達到掌握行政管理科學知識、理解行政管理真諦的目的。因此,在行政管理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根據不同背景的案例設計出不同的解決方案的能力,使學生切身感受到在複雜多變的矛盾衝突和多維分析抉擇中的艱難性和挑戰性,爲尋找實現目標的各種方案,並在結果預測和比較基礎上,做出合理的決策。

3、國內外行政管理教育培訓經驗的要求

20世紀30年代開始,案例教學方法已逐漸被應用到歐美國家的高等教育和公務員培訓課程。大批行政學專家、案例教師與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員合作編寫了廣泛的行政案例,建立了行政案例庫。大量的案例分析訓練爲提高學生管理實踐能力奠定了基礎。如美國早在1948年由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撒拉克斯大學和康耐爾大學等組成了公共行政案例編寫委員會。“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口號就是‘爲21世紀準備領導人’,爲了提升肯尼迪政府學院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管理技能,案例教學成爲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實施教學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學法從20世紀80年代引進我國,在廣大高等院校受到重視,也被廣泛應用於行政學院的培訓課程,豐富了行政管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行政案例教學方法的引入,是行政管理專業教育培訓方法的重大變革,是造就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新型管理幹部隊伍的重要途徑。

二、行政管理學課程案例教學的策略

案例教學的組織實施過程決定着行政案例教學的成敗,成功的案例教學是需要科學的組織教學過程和精心的設計教學情境的。

1、案例的精選與儲備

精心組織案例的選擇與編寫工作,建立案例教材庫。行政案例的精選與儲備應該符合以下原則。

(1)典型性。行政案例必須是反映行政管理實踐某些或某類情形的代表事例,其內涵具有普遍意義,案例資料能緊緊圍繞行政管理教學內容所涉及的知識、理論、方法、觀點,使學生通過案例分析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

(2)客觀性。案例教學力圖模擬一種實際的管理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進行分析決策,建立真實的實踐感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因此,行政案例應直接來源於行政實踐活動,是現實行政情境的縮影。案例資料要真實可靠,情節合理、內容充實、引用數據要科學準確。

(3)啓發性。案例教學則是一種以學生爲中心,對現實問題或某一特定事實進行交互式探索的過程。行政案例要針對行政管理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問題設計和選擇,既要使行政管理基本理論知識通過案例設計表現爲具有體驗性的解讀,又要使行政管理實踐創新與理論有機契合,引發不同觀點、思考和爭論。

2、案例的分析與討論

組織案例分析與討論是案例教學中的重要形式和中心環節。案例分析是嚴謹的考察、分析、判斷和決策的過程。在這一階段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要精通案例材料,瞭解案例的背景知識,預測並掌握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2)案例思考題的設計要有討論空間,營造多視角的思考路徑,目的在於啓發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得到最充分的發揮。

(3)組織若干案例學習小組,小組案例分析後,再以學習班級爲單位集中進行案例討論。教師應做好討論的引導工作,防止學生分析討論過程脫離主題,隨意發揮;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等對案例進行不同層面的深度分析和聯繫社會的廣度分析。

(4)教師要善於啓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技巧,對綜合性案例和複雜性的案例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創造平等和諧的案例討論氛圍。

3、案例的講析與點評

案例的講析與點評是案例精選和案例討論環節的必然延伸。案例講析不是爲了尋找“案例之解”,而是講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從而使學生思維能力與決策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案例點評要評判不同的案例結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指出他們在討論中各自的優缺點,引導學生反思案例教學的內容和過程,實現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爲的改變與提高。

三、行政管理學課程案例教學的若干問題

1、案例選編的本土化問題

案例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很多案例源於國外,由於行政環境的差異,國外的行政案例可能會對學生造成認知困惑,難以保證教學質量。而選擇國內行政案例則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有利於學生認知案例所蘊含的原理,深入瞭解中國行政管理的現狀。但是,很多國內案例來源於新聞報道,未經過專業編寫,啓發性和可讀性較差,難以達到教學效果。行政案例的本土化問題,需要行政學家、授課教師和行政實踐活動者共同參與解決。從教師的角度看,案例選編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經過授課教師的再創作或再加工的重新編寫,才能產生高質量的教學案例。不斷更新和豐富“案例羣”,才能爲教師實施案例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2、案例討論的技巧問題

在案例教學中,學生的參與至關重要。中國傳統文化提倡中庸平和,不提倡公開質疑和挑戰權威。大多數學生習慣於教師講授、學生聽課和記錄的教學模式,不習慣參與式討論的教學模式,導致部分學生在案例討論過程中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的教學技巧至關重要。教師要用親切、有感召力的語言和形體動作感染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要善於營造平等、民主、寬容、人性化的課堂氛圍,消除學生心理障礙;要鼓勵學生在案例討論中多層次、多角度探討“爲什麼”,大膽質疑,勇於爭辯;要給予積極參與者正面評價,提高學生的信心;當案例討論產生交鋒,教師應當及時疏導、鼓勵討論深入。總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行政案例教學的目標才能實現。

3、案例教學的教師定位問題

案例教學要取得好的效果,離不開教師角色的準確定位。行政案例教學活動的非結構化,教師教學風格和學識水平的不同,造成案例教學教師角色的多樣化。成功的行政案例教學要求教師扮演多種角色,如“設計者、主持人、仲裁者、‘魔鬼支持者’、同學以及法官等一系列潛在、模糊的角色”。作爲設計者,教師要預先規劃和設計案例教學的內容、形式和時間;作爲主持人,教師要控制課堂討論節奏和學習進度,引導討論主題,創造熱烈有序的討論氛圍;作爲仲裁者,教師在案例討論出現批評與爭論時,將主題引導至問題的不同看法的解釋和辯論上,而非人身攻擊;作爲魔鬼支持者, 教師要注意抓住學生髮言的閃光點,鼓勵學生獨創之見;作爲同學,教師要在討論冷場時,提出焦點問題,參與討論;作爲法官,教師要對案例討論全過程進行總結,使案例教學善始善終,圓滿結束。

4、案例教學的考覈問題

案例學習成績的評定是案例教學考覈問題的核心。在行政案例教學中,學生成績表現於案例閱讀、案例分析、案例討論、書面報告等各案例教學實踐環節,所以案例學習考覈不能採用單一的“期末考試”方式,而應該採用動態多項綜合考覈方式。案例學習考覈的內容包括:案例閱讀的討論提綱考覈、案例討論的發言考覈、案例書面報告考覈、案例考試考覈。在“行政案例學習綜合考覈鏈”上,採用“分項記分、累計加總”的方法,最終形成學生案例學習成績的綜合評定。分數的評定方式,最好採取學生自評、小組內互評和教師評定相結合,以教師評定爲主,這樣有利於成績的公平性和相對權威性。

總之,將案例教學引入行政管理學課堂,以案說理、以理論案,較好的實現行政管理實踐發展與理論知識的結合。當然,行政管理知識隨着社會發展而不斷豐富,要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行政案例教學方法也要在實踐中不斷髮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小勞倫斯E列恩著,郄少健等譯: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指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2] 周金堂:哈佛公共行政管理案例教學的特點與啓示[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19(3).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