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寫作格式技巧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8W

一篇論文,一百個人寫,有一百種不同的寫法。因此不能強求一律,固定出一個寫作模式,這是不可能的。我向大家介紹的問題主要分三個方面:

學術論文寫作格式技巧

一、法院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的特點

根據這幾年的情況來看,法院論文一般包括應用法學和理論法學方面的論文,主要是應用法學方面的論文多一些。這些獲獎論文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第一,科學性。這是學術論文在方法論上的特徵。科學性是保證論文質量的關鍵,它不僅僅論述的是法學領域的命題,而且更重要的是論述的內容具有科學可信性。具體表現在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內容科學要求學術論文的內容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或被實踐檢驗的真理,並對立法和司法實踐具有參考價值,論文所引用的材料和解釋的概念必須正確、準確、明確,能夠接受事實和時間的檢驗,而不是空想;同時,治學方法嚴謹,能夠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全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形式科學要求學術論文立論要客觀,不能憑主觀臆想或個人好惡隨意的取捨素材或得出結論;論據充足,即要求作者通過周密的觀察、調查、試驗,儘可能多地佔有材料,以最充分、確實、有利的論據作爲立論的依據;論證嚴密,即要求作者經過周密的思考,嚴謹而富有邏輯效果地論證。

第二,創新性。創新是學術研究的靈魂,是科學發展的推動力,也是衡量學術論文質量的根本標誌。法院的學術討論會的論文所要求的研究,應當是創新性的研究。它要求學術論文在其所研究的範圍內能夠提出新問題,探索新領域,挖掘新材料,採用新方法,提出新論點,創建新理論,絕不人云亦云,單純重複、模仿或解釋前人的發現。創新性就是在某一領域的開拓性的研究,而這一研究領域未必是當前人們十分關注的“熱點”,但所寫的法學論文卻突破了原先研究上的藩籬,獲得了新的結論,加深或拓寬了人們對這一領域的認識。此外,論證方法要新也屬於創新的範疇。在學術理論的發展中,始終伴隨着研究方法的探究,尋求和創新即使是相同的資料,相同的觀點,但作者採用了不同的論證方法,那也是新的。學術論文關鍵要論,論證要講究方法。“長了法則有序”。一篇好的論文,經常是運用了各種論證方法,才使文章有了新意或觀點有所發展。對法學的研究,同其他新的科學一樣,有其不同的研究方法。這些研究方法表明了法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在前幾年的論文評選中,北京海淀區法院的兩位同志撰寫的獲二等獎的《票據付款人重大過失付款的經濟分析》一文就屬於此類。

第三,實踐性。即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也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認識社會,取得第一手的寫作材料,並在實踐中加深對事物的認識。法院開展應用法學研究的優勢在於理論聯繫實際。法官從事學術研究必須立足於司法實踐,要務實,要理論聯繫實際,要解決實際問題,要注重實際價值。這是法官在法學研究方面成熟與理智的標誌。

第四,繼續性。只有站在巨人肩上,才能看得更遠。正如恩格斯所言:假如人人都要從鑽木取火開始,那麼人類將倒退到過去的蠻荒時代。文無定法,學無定論,鑑戒吸收的同時,要進行創新。即只有收集和掌握了相關資料之後,才能瞭解這一選題目前在理論界的研究現狀,並在他人已經取得的成果的基礎上,經過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而不是僅僅在闡述他人已經闡述過的觀點,也不是研究他人已經研究過的專題,更不是發現他人已經取得的發現。在撰寫論文時,我們需要批判地繼續和吸收傳統文化和外國文化的積極因素並賦予它以時代內涵。與此同時,借鑑外國文化時,必須研究怎樣才能適合中國的國情,不能不顧自身的需要和條件一味地生吞活剝。

第五,現實性。即時代性。我們所選擇的主題,要敏銳地感應時代的氣息,善於從現實生活中提出並回答人們普遍關心的現實問題。法院學術討論會所要求的理論研究,也是對我們的現實性的研究。任何具有創新意義的應用法學理論,都要反映時代脈搏,服從和服務於現實。近幾年法院的大多數獲獎的論文都是作者根據當前審判工作的需要,捉住審判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依據大量的、新鮮的、翔實的資料,進行深入的研究而寫成的,其中有些是法學家們很少光顧的課題,可以借鑑的東西不多。有些文章的論題都是近幾年法學界討論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甚至已有多人鑽研過,筆耕過,但論文作者善於獨立思考,能夠和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言之成理,持之有據。

第六,探索性。從一定意義上說,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進行探索未知、預見未來的過程。沒有對未來可能發展的探索和研究,就沒有對現實問題的探索和研究。堅持應用法學理論的探索性,一方面要充分發揚學術***,提倡積極探索、獨立思考和自主創新,提倡敢爲人先,大膽觸及前人所未及的研究領域,允許不同意見存在,歡迎不同觀點之間的爭論;另一方面,我們在看待社會發展時要具有超前眼光,不僅要看到過去、現在,還要看到將來,努力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尤其是涉及司法體制改革深層次的問題。

第七,邏輯性。這是學術論文的結構特點。它要求學術論文脈絡清晰、結構嚴謹、前提完備、符號規範、文字通順、推斷合理、前後呼應、自成體系。不論論文所涉及的題目大小如何,都應該有自己的前提、論證素材和推斷結論。通過推斷分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不應該出現無中生有的結論。

第八,通俗性。論文寫出來讓人看,如果你的論文寫出來別人看不懂,那寫它還有什麼用處呢?所以有的人就說難懂是文章最大的缺陷是有道理的。由於由於我們學術論文是講的複雜的、抽象的道理,碰到專門的術語,要寫的深入淺出,輕易被人們所理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所以我想在撰寫論文的時候要儘量做到不僅本學科的專家看到就懂,就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識的外行人看到也大致能懂。比方說中國政法大學江平老師寫的論文、陳光中老師寫的論文都是很好懂的,他把複雜的問題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了,你不要弄的懸懸忽忽的、神神祕祕的使人讀不懂。寫法律論文要講究技巧和語言方面都是不可少的,但是至少讓人讀的懂啊,此外要求文風優雅。學術論文最容易寫成生硬呆板。法學論文主要強調周密、規範,但要引人喜歡讀,語言就不可以太苦澀,而要儘可能明確簡潔,這就是的文風問題。優雅的文風不是在文章寫成後作爲最後的修飾硬加上去的一種額外東西,而是一篇優秀學術論文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法學論文的寫作來說,最起碼的要求必須是文通字順、語言規範、結構合理、行文準確,並要儘可能地潤飾文字、豐富詞彙。當然這與作者的學識、想像力和理論思維水平有關,也與真實、樸素、嚴謹的寫作態度有關。這就要求我們樹立寫作的良好文風,不斷鍛鍊和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水平和專業知識水平。

二、論文寫作對作者的基本要求

學術論文的上述八個特點中,最主要的是創新性。應用法學的創新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遵循正確的途徑。應用法學創新的具體方法和途徑非常多,但並非無規律可循。從一定意義上說,應用法學創新的方法就是我們作者運用時代眼光來觀察、發現、分析研究和解決司法實踐中碰到的問題,這種時代眼光體現了問題意識、世界意識、綜合意識和批判意識的有機同一。

第一,問題意識。我們法院的法官大部分在審判第一線,每天遇到許多鮮活的案例,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理論專家們一般遇不到。在某些情況下,如果沒有問題意識,往往會把有些有價值的亟需探討的問題都放過了或忽略了。所以,可以怎樣說,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理論創新的基本條件。應用法學研究要獲得發展,就必須要我們始終關注審判實踐,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發現和了解問題的過程,就是認識事物規律、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是理論創新的出發點,也是理論創新的動因。沒有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有創新意識。

第二,世界意識。世界意識,就是站在世界的高度觀察分析和研究問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市場化與信息化已經越來越成爲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在這樣的時代特徵下,世界上發生的許多問題都會影響我國國內,許多問題的發生往往受到外部世界因素的影響。尤其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經濟的發展,資源、資本的配置等,都與世界市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範圍內對其司法制度進行了改革,這就要求法學研究必須具有世界意識。由於它是學習和借鑑各國有益文化成果的需要。既要立足中國,又要面向世界。世界意識能幫助我們擴大眼界,吸納和學習國外法學領域已經取得的成果,幫助我們從更高的角度、在更新的基礎上進行應用法學研究。此外,就論文寫作而言,要寫好一篇論文或者要使自已的論文獲獎,必須使自已論文所論及的問題能夠達到或超過國內相同專業或領域發展的程度或水平。

第三,綜合意識。要寫好一篇論文,需要調動作者多方面的儲備:要具備一定的思想認識水平,要有較豐富的生活閱歷,要有相當的表達能力乃至才情稟賦等。因此,一篇論文的寫作是以上幾個方面水平的綜合運用和集中體現。不僅如此,運用多種學科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是應用法學創新的一條基本途徑和方法。在法學類型的劃分上,人們一般將其分爲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其中,應用法學又分爲刑法學、民商法學、行政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等。這只是一種認識論上的劃分。審判實踐活動,從來都不是單一的由某個學科、某種知識在起作用,它是各種知識的綜合應用。只有把法學知識和其他學科的知識緊密結合起來,運用綜合眼光,多學科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發展和繁榮應用法學。

第四,批判意識。學術研究的批判意識是強調對前人的研究成果不能只是盲從,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一味否定,而要有自已的獨立見解。用批判的意識分析學術研究中的問題,就是要求作者獨立思考,要大膽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如果你不能獨立思考肯定寫不出新的東西,提不出新的觀點。爲什麼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問題?批判是一種否定性的行爲,批判的意識應用於學術研究中就是一種治學的態度、原則、方法。對現有的學術問題,都要問個爲什麼,做系統的質疑、全面的反思,在此基礎上得出自己的結論。從事應用法學研究,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首先要吸收、消化,在此基礎上對其予以繼續、或者否定、或者創新。因此,批判意識並不是只破不立,只否定不繼承,只中斷不延續。批判意識只是促進、繁榮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是一種治學態度,它本身並不是目的。作爲法官要從事理論研究,既要在法律範圍內思考問題,也要超越現行法律的框架進行理論思維,否則不可能在理論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三、論文寫作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總的來說,確定一篇學術論文的質量是以國內相同專業或領域發展的程度或水平作爲參考依據。具體地說,一般從論文的創造性、理論和應用價值、選題難度、內容可靠度、研究方法、文風、邏輯性和寫作技巧等幾個方面作爲評估的客觀標準。法院學術論文寫作中要注意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選題

第一,要以全國法院學術討論會組委會確定的範圍爲選題依據。即在選題時不要超過組委會每年確定的論文選題參考範圍,超過了參考選題範圍的論文將不能參加當年度的論文評選。

第二,選題時要考慮服務現實的問題(現實性,即針對性,選題應解決實踐中的某一個具體問題);即考慮“三個有無”的問題。也就是說在選題時要考慮你的選題所確定的內容對審判實踐有無指導意義;對司法決策(包括司法改革)有無參考價值;對建立和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有無借鑑意義。

第三,選擇具有學術價值或理論價值的課題。也就是要注意選題的學術性或理論性。該選題是否屬於無人研究或者他人研究不多,是否能有創新的結果。學術論文不是過多地考慮是什麼,而是考慮爲什麼。這是由法院學術討論會中的“學術”兩字的性質所決定的。學術,可以分解爲兩方面:一是學,是指學理,講究淵源、承繼、發展、創新,自成嚴密的體系;術,是指方術,探究方法、技術、應用,具有實踐性。概括地說,學術就是理論與實踐的同一,學理與方法的同一。判定一篇論文的學術性或理論性之有無、大小的標準是什麼?這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是否是司法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民事訴訟證據規則中的證據失權問題?;“同命不同價”的問題等等。要發現典型的、省錢小竅門在全國具有代表性的新問題,並從理論上進行闡述並提出解決辦法。

(2)是否是對學科發展前沿的課題或因科技、社會的發展而產生的嶄新課題進行的探討。例如,行政合理性原則在行政訴訟中之實然狀況與應然構造;侵犯網絡財產行爲的刑法規制、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等等。

(3)是否填補了學科領域的空白。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薄弱環節,都有未被開墾的“處女地”,而這些領域對於作者來說,往往是最容易出成果的地方。例如,常理在民事訴訟中的適用等問題。在一個學科範圍內,由於一個時期對某些問題的研究比較注重;理論研究成果較顯著,而對另一些問題卻沒有接觸或很少接觸,於是就出現需要填補的部分。

(4)是否是對通行學說的糾正和對他人研究成果的補充。通說是通行的看法,這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包括目前提出來的一般的流行觀點。如果你能通過寫論文糾正目前應用法學某一學科通說中的不正確的部分,明確了該通說中的模糊部分,這自然就有學術價值;前說的補充,是對前人研究結論的發展性探討,使它更爲豐富、完整。富有創新性的研究固然重要,但在多數情況下,一個新的思想提出之後,經過不斷的補充、豐富,才能成爲完整的理論觀點。所以,補充前說應成爲我們選題時考慮的方面之一?。

(5)是否是新主張。既主張採用某種已經有的辦法解決現實的問題,或主張某種已有的理論來解釋分析某一學術問題,這種辦法或理論是已經有的,並不是作者的創見,作者提出的只是一種主張。例如,前一階段提出我國民事訴訟應建立附帶上訴制度,附帶上訴制度是西方已有的司法制度,並不具有創造性,但首先在我國主張附帶上訴的學說,就具有首次信息的價值。當然提出新主張必須是基於對現實的深入研究,必須陳述相當的理論,自圓其說,言之有理,而不是標新立異。

第四,選題要考慮可行性原則,即根據自身條件和客觀條件,選擇容易展開的課題。選題既有考慮社會需要,又要兼顧主觀條件,把二者同一起來。這就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1)對研究對象有濃厚的興趣。只有對某一專題有興趣,才能激發對它進行研究探索的欲看。(2)揚長避短,根據自己是擅長抽象理論還是擅長具體問題的解決而確定題目。就是說,在選題時既要考慮興趣,還要考慮特長問題。(3)要有充足的資料。選題是否適當,不能只看學術性或理論性,還要考慮資料是否充分。沒有充分的資料,再好的選題,也應捨棄。因此,確定題目,就應當依據資料的選擇比較而定。資料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收集,二是分析,三是運用。完成上述工作的前提是充分佔有資料。既確定這一問題是否有人進行了研究,是否是新的成果,是否是有價值的成果。要收集理論上的研究成果和實踐中的問題二方面的內容:對資料的分折,要分析實踐中到底存在哪些問題?理論上別人有哪些研究成果?外國有哪些規定?現在的學者有哪些建議?法律有無漏洞?自己有哪些設想等。對資料的運用,有利於自己觀點的資料儘可能用,不利於自己的觀點的要針對其要害集中批駁。對於缺陷,應當分析是制度本身的缺陷,還是實施中的缺陷,能否運用法理加以解決。(4)要考慮到時限和篇幅等工作量的問題。總之,選題時既要考慮能否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積累,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長處,是否具有充分的資料、紮實的理論基礎,也要考慮是否具有創新性的選題,還要考慮自已是否瞭解本學科學術研究的前沿水平和新的領域,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防止選題過寬、過泛。

第五,選題的內容不要過於集中,也不要選擇太熱門的話題。由於有些熱點問題,寫的人太多,不容易獲獎。

第六、選題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寬。這是由法院學術討論會論文所要求的篇幅所決定的。“小題目,大文章”,不僅有利於充分發揮,做深做透,還宜於控制,使所寫論文比較堅實。好的選題,題目看似雖小,但深度和厚度較大。寫作學術論文要單刀直入,切忌貪大求全,四面開花。

(二)標題

按《爾雅釋言》的解釋,題是“額”,目是眼睛。題目在具體寫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像人的額頭和眼睛那樣顯著和引人注意。好的標題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先聲奪人的作用。

一要貼切。 標題必須與文章的內容相符合,寬窄合度,恰如其分。亦即標題和行文內容相稱,含義清楚。論文的標題對其內容和表達具有限制和提示作用。因此,標題必須緊扣論文的內容,準確反映論文的特點,題目與內容大小相當,應防止論文標題與內容脫節。

二要新奇。標題既要新鮮明朗,又要生動活潑。由於只有新奇的東西才能醒人眼目,給人以永誌不忘的深刻印象。標題一般化,甚至千篇一律,不可能給評委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但新穎不是新奇,更不是標新立異。因此,擬訂題目時,不能爲新而新,爲奇而奇。

三要簡潔。標題要言簡意賅,高度概括,切忌冗長煩瑣。學術論文的標題像個標籤,務必精煉,簡明扼要。要惜墨如金,不必以主謂賓的完整形式概括全文內容。其擬定擬原則是:意惟其多,字惟其少。

四是副標題要準。學術論文的標題多表明所論問題的內容及範圍,但所論問題有時在正題中不能完全予以表達清楚,往往需要加副標題。所謂“副標題”,是作者爲了調整論文的研究角度,或者限制論文的研究範圍,或者突出論文的研究重點,目的是要發揮作者的所長,迴避其所短,而在論文題目(正題)之下,附加上的一個題目。但副標題的範圍要比正題的範圍窄,而不能比正題的範圍寬。

(三)論文結構

第一、結構的基本內容包括:層次和段落;過渡和照應;開頭和結尾等。寫文章需要從頭到尾要緊緊圍繞主題把內容一層一層地娓娓道來。要考慮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如何開頭,如何結尾,怎樣過渡和照應,怎樣標題,使全文成爲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寫文章結構沒有固定格式,但有規可循。學術論文的層次安排常見的有以下幾種:一是並列式,並列式的各層之間是並列關係;二是遞進式,各層意思之間是步步深入地安排下去,表現爲進層的關係;三是分總式,各個層次之間爲“分總”的關係,提出問題後,分別予以分析,然後總括起來加以綜合。

第二、論文結構的要求:(1)完整。即論文的中心線索連貫、首尾圓合、過渡照應嚴密,無顧此失彼、殘缺不全之弊。(2)嚴謹。即論文結構的精當細密,無懈可擊。思想周密,無“掛一漏萬”的情形。組織周嚴,嚴絲合縫,無“顛三倒四”、“破綻百出”之處。(3)勻稱。即文章通體主次詳略得當,層次和段落大小相當,勻稱合體。(4)同一。即內容和形式和諧統一,通篇一貫,渾然一體,給人以整體感。(5)自然。即論文的結構順理成章,行止自如,無雕鑿的痕跡,更無牽強的拼湊。

第三、對文章各部分標題的要求:(1)標題應當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不能是一個句子。(2)標題只確定本部分的研究對象,不表達作者觀點。(3)標題應當出現題目中的關鍵詞?。(4)同一層次的各標題之間應相互協調。

(四)研究方法

應用法學研究的具體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衆多的具體研究方法中,有一些方法在揭示法律現象的矛盾特殊性方面發揮着特別重要的作用,在法學各分支學科中具有普遍的適用性,這些方法就構成了法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價值分析方法和實證分析方法。近幾年運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和經濟分析的方法所寫的論文比較容易獲獎。

(五)註釋規範

論文應有註釋。因爲很多評委在評閱論文時,看了題目之後,不是急於瀏覽論文的正文,而是先看你的論文的註釋,以此判定你看了哪些書,是不是有新的材料。所以註釋也很關健,因爲如果沒有註釋的話,這篇文章有可能就不看了。但是也有例外,如確實是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寫的,在國內第一次提出來的,可能沒有參考資料,通過案例表述也是可以的。

在撰寫學術論文時要做到:凡引文都要加上腳註;凡是他人文章中一些重要的、創見性的觀點,而自己在論文中引用了這種觀點,即使不加引號,也應表明腳註。學術是一代又一代積累沉澱下來的,任何論文的觀點和論據不可能全部都是自己的,部分甚至某些重要觀點或論據是引用別人的,這是允許的。但是,引用了別人的思想觀點或論據,必須註明出處,註釋不能含糊。這一方面體現出對他人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便於評閱人和讀者瞭解論文材料及觀點或論據的來源。在註釋時要注意:一是符合規範體例,即應符合全國法院學術討論組委會每年所發的徵集論文的通知要求;二是要防止過於炫耀自已博學的註釋。學術研究雖然總是在吸收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層樓更上的,但學術引用也應有個度,不能不加節制的過度引用,這也是學術規範的一個基本要求。三是引用譯文,最好覈對原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