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外果皮研究利用現狀與展望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5W

杭州農廣校白1981年成立以來,伴隨着改革開放已走過了30年的歷程,農業職業教育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農廣校的辦學思路亦與全國各項改革一樣,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其產生的直接效果是:農廣校與“三農”關係更加密切、辦學工作越來越得到各級農業部門和縣鄉政府的支持、農廣校的知名度在農民中越來越高、農廣校的辦學路子越走越寬。

山核桃外果皮研究利用現狀與展望

1 辦學思路的轉變軌跡

農廣校辦學思路隨着“三農”形勢的發展而轉變。1981年杭州農廣校成立,當時中央農廣校《招生簡章》規定的教學目標是:針對農村基層幹部、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立志農村改革、有中等文化和農業技術水平的幹部和農村科技人才。農廣校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農村基層幹部和基層農業推廣人員,首期招生只有一個農學專業,更沒有涉及到學歷問題。然而,在那個知識飢渴年代,農村基層幹部和農技人員多年來沒有機會學習,面對農廣校如此好的學習機會,廣大農村基層幹部和農技人員踊躍報名,杭州市首期招生1564名。

1999年,農廣校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開始舉辦相當於大專學歷水平的中專後繼續教育,以繼續教育的形式進一步提升農技人員、農村基層幹部和農廣校中專畢業生的學歷水平。杭州農廣校通過市農業局向市人事局提出申請,要求對農廣校中專後繼續教育的學歷在技術職稱的評定上視同大專學歷,得到杭州市人事局的大力支持,並批覆同意。此舉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基層農技人員的學習積極性,農廣校在提升基層農技人員素質方面再一次地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隨着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國家對農廣校提出了新的要求。1997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農業部國家教委等單位關於進一步辦好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意見的通知》指出:“農廣校要以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爲己任,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信息技術手段,發揮體系網絡優勢,促進教育與經濟的結合,更好的爲農村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服務。”XX年,農業部《關於進一步辦好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要求農廣校要以“培養新農民、服務新農村”爲己任,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據此精神,XX年底,杭州農廣校部署與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體系相配套的遠程教育站點——計算機管理員培養計劃,在農民中招收鄉村遠教點的電腦管理員參加中專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習。農廣校臨安市分校於XX年春自籌資金招收計算機應用專業55名,成爲杭州市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第一個教學班。緊接着桐廬縣分校秋季招收計算機應用班112人,餘杭區分校招生45人,標誌着杭州農廣校開始較大規模地從農民中直接招生,這是農廣校辦學思路轉變的重要實踐,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成效和十分寶貴的經驗。XX年,農廣校種養專業作爲振興職業教育六項行動內容之一,得到浙江省財政全額資助,從此杭州職業農民的培養有了固定經費渠道,開創了農廣校教學的新局面。

進入21世紀,隨着杭州都市農業模式的確立、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一二三產的融合及農村富裕勞力的轉移,農廣校審時度勢,開始重視非學歷教育,積極爭取各類培訓項目,利用各種培訓資源,深人鄉鎮村,重點開展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和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爲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作出了貢獻,成爲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一支主要力量。杭州農廣校XX年以來,開展大規模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主要是針對農民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針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培訓,年培訓量達萬人。

回顧30年農廣校的辦學歷程,可以清晰地看到辦學思路經歷了從開始的爲農村基層幹部、農業推廣人員服務到現在的直接爲培養職業農民服務,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爲農業現代化服務的重大轉變過程。農廣校這一辦學思路的轉變,在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的同時,也給自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從XX年開始,杭州農廣校招生數量的上升即可得到證明,XX年以後招生數量明顯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2 辦學思路轉變帶來的成效

回顧農廣校走過的30年曆程,辦學思路的轉變成效顯著,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2.1 明確了發展方向增添了發展動力辦學思路轉變,使農廣校真正履行了爲農服務的宗旨和培養職業農民的職責,使農廣校的工作與農業適用技術的傳播、農民收入的提高緊密結合起來,切人了各級政府“三農”工作的主題,成爲農業部門的得力助手和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不可缺少的力量。因此,農廣校的工作得到了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受到鄉鎮基層的強力支持和農民的真誠歡迎,使農廣校的教育資源得以重組,辦學力量得到充實,農廣校整體得到提升。杭州市農廣校原先掛靠在市農業局科教處,無場地、無編制、無經費。XX年,杭州市農業局黨委研究決定,杭州市農廣校與杭州市農機化技術學校合併,使農廣校成爲擁有3o名編制,6000m 校舍,200萬元固定資產,250萬元左右農民教育專項資金的綜合性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學校。目前,一個設施齊全的新校區已經列入杭州市重點建設項目,正在建設中。近年來蕭山區分校、餘杭區分校、富陽市分校、桐廬縣分校等也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和加強。

2.2 強化了服務手段拓寬了服務內容辦學思路的轉變,農廣校不再只是舉辦中專學歷教育,與浙江大學聯合舉辦農業高等遠程教育,培養高層次農業適用人才;積極開展非學歷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和鑑定,成爲培養職業農民的主要力量。爲了切合農民的實際,農廣校把學歷教育直接辦學到田頭和農戶家裏(遠程教育),還深入鄉鎮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辦學,爲農民系統學習科技知識和提高生產技能服務;非學歷教育和農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和鑑定的開展,日益成爲農民接受科技教育的主要形式,併成爲農民致富和農村富裕勞力轉移的重要途徑。

2.3 推動了農廣校體系建設以前農廣校直接爲農服務性不強,辦學路子越走越窄,杭州市8所農廣校能夠正常招生維持正常教學的只有2~3所,其餘的學校只能斷斷續續辦學,有的甚至長期不招生,處於停止和半停止辦學狀態。由於辦學思路的轉變,爲農廣校開闢了廣闊的空間。從XX年開始,所有的分校均正常辦學,在校學生人數和接受短期培訓的農民人數屢創新高。

3 辦學思路轉變的總結與思考

辦學思路的轉變使農廣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筆者對此作了一些總結和思考。

3.1 農民歡迎送教下鄉,將農業科技培訓和職業教育直接送到農民家門口杭州農廣校在近幾年農民科技培訓實踐中,辦過多種形式的實用技術培訓班,對農民培訓效果最好的方式是:明確培訓主題(單項技術),縮短培訓週期(一天或半天),直接辦到鄉村(或農民合作社)。這樣的培訓針對性強,結合農時又不誤農時,農民學了就能用,用了就有效益,深受農民的歡迎。

3.1.1 市、縣結合現場培訓 XX年杭州農廣校深入淳安縣安陽鄉等鄉鎮,連續舉辦茶葉機械炒制培訓班,同時舉辦了機械炒茶技能比賽,使農民親眼看到機械炒茶質量好且穩定,對操作技術要求不高,省錢省力,茶葉還可以賣出好價錢,國家還有購機補貼。農民在掌握技能、看到好處的前提下紛紛購買茶機,對普及推廣機械化製茶實用新技術的效果十分明顯。爲此,杭州農廣校決定市縣兩級農廣校要強化進村人戶的短期實用技術培訓,由市農廣校撥出專項資金,聯繫縣農廣校一起舉辦類似的培訓班,將實用科技直接送到農民家門口,爲農民增收致富服務。XX年,杭州市7個區、縣(市)共舉辦此類農業技術培訓班24期,培訓農民學員1752人。

3.1.2 結合主導產業培訓 都市農業發展以後,各地都形成了具有本地區域特色的農業主導產業,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迅速發展。對此,杭州農廣校在職業教學中注意結合當地主導產業,在鄉鎮村或專業合作組織中招生,在鄉鎮範圍內甚至村範圍內組織教學班,送教上門。XX年,杭州農廣校針對蕭山區新街鎮主導產業花卉苗木發展的實際,在當地鎮政府和鎮成校的支持下,專門開設花卉專業中專班,首期招生35人,就地上課,就地實踐,既提高了農村花卉苗木大戶的學歷水平,又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操作技能,還爲學員之間互相交流創造了條件,受到農民的歡迎。

目前,在農民家門口辦學的方式已經成爲農廣校教學的主要形式。

3.2 長短結合,系統學習,增強農業職業教育針對性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均十分重視農民的科技教育培訓,僅杭州市政府每年投資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資金達上千萬元,以提高農民的勞動素質。但是,低水平重複培訓的現象還是存在,既浪費了寶貴的培訓資源,又降低了培訓績效。杭州農廣校經過調查研究,採取將短期培訓與農業中等職業教育相結合的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新思路。具體有兩種形式。一是利用農廣校的教育資源,選擇農村實用人才進行連續性的培訓,有意識地與相關專業的中專課程相結合,與當前農業主推實用新技術相結合,使具有國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在兩三年培訓時間內,同時接受較爲完整的農業職業教育或涉農職業教育,使他們達到中專文化程度,成爲新型職業農民。XX年,杭州農廣校在富陽舉辦農機培訓班就採取了以上的形式;二是在農廣校中專教學計劃中,增加最新實用技術和技能培訓,使學員接觸當地農業主推新技術,學了就能用,增強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踐證明,這兩種辦班形式深受農民學員的歡迎。

3.3 突出技能,跟蹤培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在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項目實施過程中,有意識地雙向選擇部分農民,與農業特有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進行跟蹤培訓,經過2~3期的培訓,完成農業特有工種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時數,考試合格者獲得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頒發的農業特有工種職業資格證書,杭州農廣校已經對此進行了嘗試。

XX年,杭州農廣校在建德市和桐廬縣開辦農機修理工職業技能培訓班,培訓分兩段進行,先按照農機修理工大綱進行理論培訓,爾後再進行實踐技能訓練,最後進行職業鑑定考試。這樣的培訓形式,既培養了一批農機修理工,也爲農民就地轉移提供了可能,同時還爲實施農機修理工準人制度提供了條件。

隨着農業現代化的迅猛發展,農民的收入日益提高,農村的面貌煥然一新。在這樣的形勢下,科技對農業發展的貢獻顯得更爲重要,廣大農村對新型職業農民的需求日益凸顯,這一切都必須依賴對農民的科技教育培訓。筆者認爲,農廣校要抓住這一機遇,乘勢而上,牢固樹立爲農服務的宗旨,努力做好農業職業教育工作,進一步重視提高新型農業生產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的科技素質,爲完成歷史賦予農廣校的光榮任務而奮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