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索引及附錄體例說明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8W

一、文章當中的文獻索引與註釋方法

參考文獻索引及附錄體例說明大綱

(一)基本方法

在文中引用文獻(包括引用原文)時,不作註釋(無論是腳註還是尾註),而是在引用處加一括號,括號中註明:(1)作者姓名;(2)出版年份(不注月份),包括刊物的出版年份;(3)如有必要,註明頁碼。

幾種具體情況:

(1)基本方法舉例:

例:“這就是有人所說的‘短期行爲’(李四,1989,第34頁),……”。

(2)不需注作者,也不需注頁碼:

例:“…這一點張三(1990)已經有所論證。”

(3)作者引用自己的文章,也需註明人名。

例:“筆者曾對此做過說明(王五,1987)。”

(4)正文中若直接出現作者姓名和文章標題,可只注出版年份及必要的頁碼。

例一:“這就是李四在《論供給》(1988)一文中所論述的。”

例二:“張三在《論需求》一文中指出:‘需求是經常變化的’(1990,第57頁)。”

(5)同時引用多篇文章時可在一個括號中一起註明,不同作者的文章用分號分開。

例:“不少人都曾指出(張三,1987;李四,1990),……”。

(6)同時引用一位作者的多篇文章時,可在一個括號內註明。

例:“王五曾多次指出這一點(1987,1988a,1988b,1990)。”

(二)譯文與外文文獻註釋方法

(1)引用中譯本文獻,文中僅註明:作者的中譯名;中譯本的出版年份;必要的頁碼 。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過剩’(約翰,1990,第4頁)。”

(2)引用外文原文文獻,在文中直接注原文人名,不必翻譯(人名一般只注姓) 。

例:“這就是有人分析過的‘短缺’(david,1985,p.55)。”

(3)既有中文文獻,又有外文文獻,分別注中文與外文。

例:“不少人就此作過論述(張三,1988;john,1989)。”

二、文後參考文獻編排方法

(一)基本方法:每篇文獻按以下順序註明

(1)作者(們)的姓名;按姓氏拼音的第一個拉丁字母排序。

(2)出版年份;若同時參考同一作者同一年發表的幾篇文章文獻,在年份後加注字母a,b,c等。

(3)文獻名。

(4)出版者或刊物名稱;若爲論文集,要註明,並註明編者。

(5)第x卷,或刊物期號。

(6)第xx—xx頁。

例:張三,1989:《論市場》,《經濟研究》第8期。

例:李四,1991a:《論計劃》,經濟出版社。

例:李四,1991b:《論計劃與市場》,載於王五編《計劃與市場》(論文集),經濟出版社,第59—69頁。

(二)譯文文獻編排方法

(1)譯文文獻以作者的中文譯名打頭,再接出版年份。

(2)出版年份僅注所引文獻中譯本的出版年份。

例:“約翰,1978:……”。

(3)譯文文獻的中文標題。

(4)在文獻名後可註明“中譯本”。

例:“約翰,1978:《論需求》,中譯本,譯文出版社。”

(三)外文文獻編排方法

(1)所引文獻爲外文原文,不論世界上是否存在該文的中譯本,都可按外文原文文獻處理。

(2) 以作者姓名原文打頭,姓名必須首字母大寫;姓在前,並用逗號與後面的名隔開;名用縮寫時,必須用實心點標明。

(3)出版年份。

(4)文獻標題。每個實詞應首字母大寫。如果所引文獻是文章,必須用雙引號括起來,如果是書籍,不用引號;

(5)雜誌名或出版社。如果是雜誌,用斜體表示;如果是出版社,保持正體。

(6) 第x卷,或刊物期號;

(7)以上各項在同一行連續排列,中間用逗號隔開。

例:john, d.,1956, “on demand”,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9, feb., pp15-25. 例:john, d.,1956,on demand,oxford press .

(四)參考文獻總體排序方法

(1)中文文獻(包括中譯文獻)按作者姓氏拼音第一個字母單獨排序。

(2)外文文獻也按作者姓氏拼音第一個字母單獨排序。

(3)同時有中文文獻和外文文獻時,爲整齊起見,中文文獻全部排在外文文獻之前。

三、關於其他註釋:

按上述方法註釋參考文獻時,其他與文章內容有關的註釋(如腳註),不受影響,所不同的是:在內容註釋當中所涉及的文獻,按正文中同樣的文獻註釋方法加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