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引反例妙辯駁的論辯技巧(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14K

如何巧引反例妙辯駁的論辯技巧 篇1

小張和小李都是三國迷 。一天,他們談起了一個 三國的重要人物周瑜。

如何巧引反例妙辯駁的論辯技巧(精選5篇)

小李嘆惜道: 周瑜這樣的軍事才子,替東吳打天下,卻年僅36歲就英年早逝;要是他能活得跟諸葛亮一樣長壽的話,沒準三國的歷史就要改寫了。我們常慨嘆紅顏薄命,沒想到才子也是薄命啊!

小張反駁道: 我不贊同你的觀點。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五六歲能做詩,9歲就通聲律,卻活到了74歲;控制論的創始人諾伯特、維納,10歲入大學,14歲就畢業於哈佛大學,也活到了70歲。他們不都是才子嗎? 但他們並沒有薄命啊!

如何巧引反例妙辯駁的論辯技巧 篇2

有一次,一個鞋油製造廠的老闆,想出了一個發財的鬼點子,他找到蕭伯納,彬彬有禮地說: 您能允許我用您的名字作爲我的一種新品種鞋油的商標嗎?如果您同意這樣做,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會知道您的大名了!

蕭伯納微笑着說:不,也有例外。

老闆愣住了,疑惑地問:什麼例外啊?

蕭伯納解釋說: 忘了那些沒鞋穿的人哪!

老闆無言以對,只能灰溜溜地告辭。

老闆提出用蕭伯納的名字做鞋油商標,這樣全世界人都知道蕭伯納名字了,心知肚明的蕭伯納巧妙援引了穿不起鞋的窮人就不會知道(我的大名) 這個反例,否定了對方的片面觀點、揭穿了對方的陰謀詭計,讓對方無可辯駁,只能灰溜溜地告辭。

如何巧引反例妙辯駁的論辯技巧 篇3

我國古代由於沒有照相技術,所以科舉考試時,爲了避免冒名頂替,考生必須填寫清楚自己的外貌特徵,監考官才能在考堂上查對。

相傳在明朝,有個考生填寫自己的面貌特徵時,其中有一項是微須 。監考官在巡堂時看見這個考生臉部有一點鬍鬚,便勃然大怒,把他攆出了考場,責問道:你因何冒名頂替,考單上明明寫着沒有鬍鬚嘛!

考生甚覺詫異,申辯道:我明明寫着有一點鬍鬚,怎麼就沒有呢?

監考官說: 微即沒有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有微斯人吾誰與歸 一句,說的就是沒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我跟誰在一起呢?

考生不服,反駁說:古書上說,孔子微服而過宋 (微服是指不暴露官員身份的裝束),如果微只作沒有講,難道說孔子脫得赤條條地到宋國去嗎?

監考官啞口無言,只得讓考生進入考場繼續參加考試。

監考官僅僅根據《岳陽樓記》中的一處現象,就輕率地歸納概括得出 所有的微都是沒有的意思,難免有失之偏頗之嫌,聰明的考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巧妙列舉了孔子微服而過宋 的反例,證明微除了沒有之外還有其他的含義,讓監考官無可辯駁,啞口無言。

如何巧引反例妙辯駁的論辯技巧 篇4

1. 正方一辯的發言時間控制

正方一辯是整場辯論的第一個發言者,他沒有駁斥的對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準備好的稿 子認認真真地念好。不過,如果能在念出最後一個字時,恰恰時間結束的鈴聲響起,可收到先聲奪人之效。這一點極難,在我看過的幾十場辯論賽中,只有兩人能做到,而且也純屬運氣,所以不必強求。

正方一辯還有一些戰術,如在發言結尾向對方提出好幾個問題,以圖擾亂對方一辯發言,但對方如稍有經驗,一般是避而不答,於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進攻點。一辯還常在結尾時說:“關於將由我方二辯、三辯作進一步的闡述。”這種做法優點是在配合上顯得連 貫,缺點是可能會破壞一辯的整體氣勢。如果時間已到而稿子還未唸完,可以把論點重複一遍,然後坐下。

2. 控制駁論的的比例

除正方一辯外,其餘辯論隊員都面臨着如何在發言中處理駁論與立論的關係,初學者易犯 的毛病:一是明明聽到對方漏洞百出,卻不知從何下手,好象武學中的全是空門,竟然成了沒有空門;二是知道應該駁斥哪一點,一站起來就面紅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對方打死,但是由於無法有效地組織語言,說起來吞吞吐吐,觀衆看了都替他着急。駁論應該注意的問題是:

①事先有所準備,對方可能從哪點進攻,做到心中有數,可以把想到的駁論分點寫在卡片上,對方談到哪一點,就抽出哪張卡片放在稿子開頭;

②首先駁斥對方的常識性錯誤及口誤,如對方背錯了某句詩詞或在某句話中漏掉了一些關鍵字而導致意思截然相反,都應該抓住機會予以痛擊;臨場駁斥要注意對方發言中的開頭一段,因爲時間有限,如果駁斥其結尾,往往來不及組織語言;

③反駁的對象不要太過分散,不超過3點;

④最好是針對前一個發言者進行駁斥,如果中間已經隔了幾輪發言,駁斥的效果會減弱。當然,對方的重大漏洞或關鍵的論點、論據例外;

⑤確實覺得反駁有困難可以隻立論。

3. 語言通俗化、口語化

初看辯論的人可能會覺得那些辯論稿滿篇都是聽不懂的新名詞的辯手纔是高手,其實恰恰 相反。前面已經說過,辯手經過準備之後,對辯題的理解往往比評委深刻,這時,既要深得入,又要淺得出,發言時要避免使用專用術語,即使用也要作說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舉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發言中以幽默的語言或大義凜然的陳詞引起觀衆的笑聲和掌聲,對評委會產生較大影響,這一點也同樣適用於自由辯論。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

其實不光是概念,很多場合都需要模糊的語言讓對方找不到靶子,這似乎和第3點有點矛盾,但第3點指的是一般情況,而這裏指的卻是特殊情況。 舉個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敗”的訓練賽中,我持正方立場,這時我方面臨的一個難題是怎樣給消除下一個定義,消除的權威定義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這個定義,顯然不利;如果不同意,這個定義又實在太難駁倒,甚至很難防守。最後我方採用了這樣的定義:法治能消除腐敗,指的是法治的懲治、防範、監督、教育幾種功能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實戰效果頗佳,對方沒有什麼好辦法指出我方這個定義錯在何處,結果在枝節問題上作了大量的糾纏。

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爲了防守,這種概念的本意對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無法定義 精確。相反,概念的清晰是爲了進攻,如上例中反方當然要旗幟鮮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敗現象爲零,這樣才能加強進攻的力度。

5. 煽情

煽情是辯論中的常用戰術,自由辯論中也應用頗多,但由於自由辯論中個人發言時間很短 ,使這種戰術的應用受到限制。大規模煽情一般出現的規範發言中。煽情時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謂慷慨激昂之時,聲嘶力竭;沉痛哀傷之處,氣若游絲。但也要注意不可過火,以不影響自己發言爲度,切不可泣不成聲,拍桌子等等,煽情內容也要注意有邏輯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敗”中,反方在對腐敗問題痛心疾首之後,說“腐敗如此嚴重,單靠法治獨木難支”是有效的。而在“應該鼓勵購買私人小汽車”中,反方大談農村失學嚴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點風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

以往發言稿結尾都比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論點重複一遍,自從《獅城舌戰》出版之後, 很多辯手模仿復旦四辯在結尾以一句氣勢宏大的名言、俗語、詩詞來結尾,這值得一試,但要注意這句話必須和論點密切相關,而且一般由一辯和四辯來說。

如何巧引反例妙辯駁的論辯技巧 篇5

制駁論的的比例:除正方一辯外,其餘辯論隊員都面臨着如何在發言中處理駁論與立論的關係,初學者易犯的毛病:

一是明明聽到對方漏洞百出,卻不知從何下手。

二是知道應該駁斥哪一點,一站起來就面紅耳赤。

駁論應該注意的問題是:

①事先有所準備

②首先駁斥對方的常識性錯誤及口誤

④最好是針對前一個發言者進行駁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