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材料

來源:瑞文範文網 9.2K

所謂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種在整個學校管理過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開掘人的潛能爲己任的管理模式。至於其具體內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對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給人提供各種成長與發展機會,注重學校與個人的雙贏戰略,制訂學生的生涯規劃,等等。 人性化管理是將人性學理論應用於管理,按照人性基本屬性進行管理的管理哲學。因此,必須對人性有所瞭解。

辯論賽材料

古語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學校管理中多點人情味,有助於贏得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和忠誠度。只有真正俘獲了學生心靈的學校,才能在競爭中無往而不勝。

例子:管理者好比是一個建築師,他善於因材施用,將各不相同且不完美的人像石頭似的精心安排,砌成堅固的房子,既將各自的優缺點相互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又能因此組合出萬千風景的圖案,管理者的才能在這裏便是珍貴的凝聚劑。進一步說,企業的經營者又好比是一個球隊的教練。他必須具備:合理觀念,知已知彼,甚至要知道整個戰局的發展;合理調配使用本組織的資源,讓每個成員都在合適的崗位上得到表現的機會;善於對各成員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員工的素質對於企業來講至關重要,因此,現今不少企業便將人事部改爲“人事培訓部”,一改過去忙於員工的調進調出的作法,將各層次員工的培訓作爲人事部的主要工作

一些公司認爲,提高員工的能力便是最好的善待員工,他們將目標確定爲讓每個員工在本企業工作三、五年之後,能力和實力都能躍上一個臺階。員工在這裏感受到的是不努力就會落伍的壓力,而不是感受到企業搖搖欲墜即將破產的恐懼。員工的成長是企業成長最好的推動力。企業對有一定才幹的員工因才施用,讓員工在企業中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和成就感,也就增強了企業的穩定性,從而降低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提高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營盤建在穩固的基礎上總比建在流沙上強。還有的企業對招聘人員動則就是要求“碩士以上學歷”,卻不顧企業所提供的崗位是否需要這麼高的學歷,一來造成人才的浪費,二來“大材小用”,也難以留住人才,其結果是人事部瀕於刊登招聘廣告,人員依然是來了一撥又走了一撥。因此,要真正實行人性化管理就必須花大力氣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夯實企業的人力資源基礎。

人性化的管理氛圍:

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要素,這個要素能否在管理中發揮出最大的效能,在於我們在管理實務中能否做到對其人格的尊重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對個人潛能的最大激發。這就是管理的人性化問題。這個問題體現了學校管理方面的人文特徵,這個特徵能否很好地體現又在於人作爲管理要素在管理中的定位狀況以及人之爲人的價值實現氛圍如何。據此,這項工作應圍繞兩個要點來展開,即以人爲先、人盡其才。

1、以人爲先:在學校日常管理中,經常發生人與其他要素之間的矛盾。比如爲了強調圖書管理秩序,發生在圖書報刊與教師閱讀之間的矛盾;爲了強調工作的滿負荷,發生在衆多的工作任務與教師適當的休閒娛樂之間的矛盾;爲了強調改善辦學條件,發生在學校相關設施投資與提高教師福利水平之間的矛盾等等。對於這些矛盾,其處理結果往往不是盡如人意。比如,大量報刊甚至還沒容教師借閱就已經裝訂存檔,教師的閱讀需求被晾在了一邊;在工作任務與休閒娛樂時間的比例分配上,工作任務的比例一漲再漲甚至已經是全部,休閒娛樂一降再降甚至已經歸零;爲了添置某些不太重要的設備而大幅降低教師的福利,教師的腰帶不得不一緊再緊„„在這裏,教師成爲衆多管理要素中最具彈性的一個,在重重擠壓下,他們已然變成了一個個只能機械工作的工具了。然而,教師不是工具,他們血肉豐滿、情感活躍,在社會定位上,他們首先是人,然後纔是他們的職業角色,他們有權要求多彩的生活,有權要求寬鬆的環境。其實,作爲一個自然意義上的人與作爲一名教師,二者並不矛盾,他們是可以找到一個彼此認同的契合點的,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的管理者能否找到它併成功地付諸於實踐中。在這方面,我們強調以人爲先的原則,即在各管理要素中,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當然這應該是在滿足人們正常需求的前提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期望達到這樣一種效果:使教師們感到,他們來到學校不單單是爲了工作,在這裏,他們更能感到一種生活的快樂。

2、人盡其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長處,那麼管理的意義就在於按照這個長處,把他們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去,併爲之創造進可能寬鬆的工作條件。在這一點上,有兩方面的工作需要去做:一是合理地確定工作崗位,二是合理地創設工作氛圍。在確定崗位的過程中,要堅持自願選擇與學校選擇相結合的原則,力求使這種選擇做到客觀,公正。在工作氛圍的創設過程中,要儘可能去掉那些不必要條條框框,爲教師們創設儘可能的寬鬆的工作平臺;要改革相關評價制度,變過去呆板、僵化的定量與定性評價爲富有人情味的又不失客觀的激勵性評價;同時,考慮到我們所進行的決戰是一項探索性的、開創性的事業,所以要秉承儘可能寬容的態度,能夠容忍前進道路上的失敗,這一點是是十分可貴的。在以上的過程中,應儘量讓每位教師都覺得,工作不僅是他們謀生的手段,更是其自身價值實現的載體。當這個效果真正的達到的時候,“人盡其才”也就落到了實處。

以上從兩個方面對學校管理特徵分別進行了簡要地說明,學校管理不能沒有相應的制度體系,然而這並不是管理的全部。如果把制度體系建設等同於學校的管理,那麼管理將會陷入人治、僵化的誤區。在現實工作中,對於許多學校管理者來說,他們只承認眼前看到的事實,這會使他們覺得人是不可靠的,這樣的理解會把他們引向另一條思路。他們會一心一意地從發明一個什麼制度體系的角度入手,期待着這能解決人的不可靠性。他們認爲關心人的思想、靈魂等課題,只能是嘴上的漂亮話說說而已,普通人做的只能是實際問題。在這樣的思路下,他們在解決一個實際問題時,往往只是停留在非常表面化的制度約束的範疇,而不願進行更深層次的哲學思考,如此形成的管理氛圍往往令人窒息。在這窒息之中,教師們大多感到不同程度的壓抑。很難想象,在這樣的氛圍裏,教師除了機械地完成學校規定的任務以外,會有生活的快樂?會有工作的激情?!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出“人性化的管理氛圍”,將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這個意義在於,它能夠找到一個合理的契合點,使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最大限度地融合在一起,從而謀求到教師個人人生價值的真正實現與學校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雙贏效果。在這意義上來說,“人性化管理氛圍”的營建應成爲學校管理的中心環節,這個環節體現了學校管理方面的人文特徵,而人文特徵能否很好地體現又在於人作爲管理要素在管理中的定位狀況以及人之爲人的價值實現當然,強調“以人爲先、人盡其才”的人性化管理氛圍,並不是沒有原則的,這裏邊有一個前提存在。這個前提就是教師必須以一種主人翁的心態投身於學校各項工作的運作之中,離開了這個前提而一味地追求管理的所謂人性化,勢必使學校管理陷入無秩序的狀態。在日常工作中總有一些對工作不負責任的教師,對學校現行管理品頭論足--他們抱怨制度的嚴格無情,指斥領導的主觀失察,而惟獨不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可以想象,在制度還被他們認爲是非常“嚴格”的情況下,他們尚且如此,待制度一旦如他們所說的“寬鬆”之時,將會是一種什麼樣子!由此可見,人性化的管理是人們所期望的,也是每位學校管理者必須努力去做的,然而,對於每一位教師來說,這種管理能否實現,關鍵還是看他們自己,在於他們能否以一種主人翁的心態,來完成學校的工作,

善待自己的事業

教育過程中,堅持以人爲本,實施人性化管理,要以教師爲本,更要以學生爲本。因爲一方面,教育肩負着向受教育者傳播“人是根本”理念的使命,使他們在被尊重、被關心、被信任中學會尊重人、關心人、相信人;另一方面,教育與管理都應目中有人,心中有情,充分體現對被教育者的尊重和關注,着眼於他們的健康成長。

首先,真正關心愛護學生。要把師愛作爲師德的靈魂,在教師中進行愛心教育,把教與學的過程變成師生的心靈交匯、情感交融、情神共振的過程,拓寬愛的視野,提高愛的境界,昇華愛的藝術。比如我校建校以來,無一例老師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發生,同時,要以孩子的眼光來看世界,豐富文化活動,構建精神家園,提升校園生活質量,使他們嚮往校園、眷念校園。如我校在校園環境建設中,不僅實施了綠化、美化,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而且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比如我校的業餘合唱隊、田徑隊、科技小組的活動),深受學生歡迎和社會好評。

其次,真正尊重學生的生命主體意識,領導和教師不能僅僅視其爲工作對象,而是當作生命旅途中的夥伴,攜手成長的朋友。因此,我們倡導“把校園還給學生,讓校園充滿和諧生機;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涌動生機活力。”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髮揮教育的主體作用,在參與經歷中感受體驗,如我校開展的愛樹護綠活動,就一改過去校長訓話、教師值崗的做法,而是由少先隊倡議,各班做自主行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自制一塊提示牌,自認一片養護區,自育一棵小樹苗”,學生在自己的“領地”裏播種愛心,也以愛心珍惜他人“領地”,進入一種“與小樹共享陽光,與花草一起綻放”的教育境地。再次,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前,要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爲抓手,豐富資源,改革內容,拓寬途徑,着力把學生培養成具有世界眼光,又具現代意識,更具民族精神的中國人,爲今後的人生奠定思想道德和人格的基礎。要以課程改革爲契機,擔負“爲了每一個孩子的終生髮展,爲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大使命,在常規管理、課程內容、教育環境、教學過程等方面整體統籌,加大改革力度,實現自主發展、全面發展、全體發展。要以轉變觀念爲前提,進行深入的教育思想大討論。建立學習化校園,實現觀念更新,真正讓每一顆星星都耀眼閃亮,讓每一個孩子都健康成長。

學校管理不同於其它的管理,學校是育才的地方,出來的人才應該是德才兼備的,而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不同之處在於一個注重人性一個注重機械制度,在學校中,用哪種管理方式不僅僅看哪種有效,更要看的是哪種對學生有好處,制度化管理帶來的自然是近乎機械化的行動,而人性化的管理能夠帶來的是愛心的傳播和道德素質的提高!!

以下是引用XXX在2019-2-3 20:34:04的發言:

QQ兄又說絕對的話了。“人性化的管理能夠帶來的是愛心的傳播和道德素質的提高”只怕未必。中國人是最講人情的,老講什麼人性化什麼的其實管理考什麼,還不是考一套合情合理的制度啊。今天你講人性化,明天他講人情化,制度還怎麼遵守?管理還有何意義?我們缺的並不是人性化,相反,是講的太多了,所以纔像一盤散沙。因此,我們更需要制度化。。。。。

1、人性化爲主並非不要制度

2、人性化管理並不會象一盤散沙,愛心和道德素質傳播和提高了,人性化必然深入人心,到時候世界將會是溫暖的人間^_^

因人性而立制度,人性不是人意。人意可差強,人性差強不了。

管理是爲建立秩序麼?管理不是爲建立秩序麼?要建立秩序總難免有差強人意的地方,如果我們無法統一人意。但是隻要不違揹人性就行了。如不是爲建立秩序,那何必管理呢,留資源給教育好了,發展優長。

人性是劣根性麼?制度是可以少的麼?可以有許多種制度建立在普遍人性之上,可是哪種制度是合適的呢?有普遍的制度麼?那制度還何必改革

人性化的制度,規範化的管理

制度在制訂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各個方面,人性化的制訂,而在執行的時候,那就必 須說一不二,舉個例子,公司裏的考勤制度,原來制訂的制度員工每遲到1次扣10元 而每次員工遲到都會找各種理由,又是今天堵車,又是拋錨,現在改成每月遲到3次以內着不扣工資,第三次開始每次30元,這樣扣的話員工就會相對信服一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