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ING DAY 禮盒節禮儀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8W

boxing day,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六日,聖誕節的第二天。中文很難翻譯出這一天的含義,好象至今沒有一個確切的譯名。爲了下面行文方便,暫且稱爲禮盒節吧。

BOXING DAY 禮盒節禮儀

記得在英國讀書的時候,聽說這一天要拿些小費給送奶人和郵遞員。可惜在那裏度過的兩個禮盒節並沒有機會充當紳士。事實上,這些老傳統慢慢總會消失,幸運的也只不過留下繞有韻味的傳說。好比當年的維多利亞女王訪問牛津大學的某所學院,跟教授們用拉丁語談笑風生等等。當今的威廉王子不會也不必效仿,他更喜歡的恐怕是“high”的感覺。

假如我們真要追根溯源,禮盒節原來的名稱是聖斯達番日(st. stephen’s day),聖斯達番被異教徒拷打折磨之後用石頭砸死,是基督教的第一位殉教者。聖斯達番日是許多英聯邦國家的法定節日,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都有一些慶典紀念活動,但這些活動卻跟那位聖徒越來越沒有多少關係了。

經過漫長的歲月,人們漸漸賦予這一天新的意義。現在大家已經普遍認可了boxing day這一叫法。每逢臨近年尾,聖誕和新年的氣氛越來越濃,教堂門口會擺放一些用於捐獻的箱子盒子。聖誕節一過,慈善人員把盒子打開,將募捐到的錢物分配給需要它們的窮人,這大概就是“禮盒節”的由來。這個名詞最早見於中世紀,後來一度消聲匿跡。到了十九世紀再次盛行起來。當時的英國貴族和貴婦人們,將賜予僕人的禮物用盒子裝起來,在十二月二十六日這一天送給他們,作爲對他們聖誕節前後辛勤工作的獎賞。假如十二月二十六日恰爲週末或星期天,禮盒節將自動順延到星期一。

當然這只是一種主流的說法。也有歷史學家解釋說,由於傭人們必須在聖誕節工作,所以他們被允許在節後的第一天休假。僱主們日久成習,往往準備一些禮盒,在傭人們回家之前送給他們。

到了今天,除了王室,擁有僕人的家庭已經稀罕得很。不過給服務行業的人贈送禮物的習慣還在繼續。在英國,送牛奶這個行當歷久不衰。多年以前,電視上一隊奶瓶走家串戶的廣告至今記憶猶新。禮盒節這一天,送奶人會得不少實惠。而在加拿大,牛奶要自己到超某地去買,這個頗有特色的節目被自動取消。試想一個人巴巴地跑到超某地提袋牛奶非要多給收款員小費,這個風頭恐怕沒人願意出。

加拿大人也有一個自己的習俗,許多人會在這一天訪問自己的祖父母,或者親朋好友相聚小酌。當然,更多的人會去購物,因爲從這天開始,“聖誕節後大減價”正式拉開帷幕。從北美到歐洲大陸,已漸漸成爲一種慣例。

如果說歐洲大陸的禮盒節還保持着一些宗教氣息,那麼北美的禮盒節則完全是一個商業化的節日。十二月剛剛開始,聖誕季大減價的廣告就鋪天蓋地涌上街頭。存了心也存了錢的加拿大人開始比較各大商場的商品。很多早已想要的東西這時都有了買回家的理由,而禮盒節則是大減價的最高潮。

減價聲聲、緊鑼密鼓,一天天逼近着聖誕節。聖誕前一週,商家打出“最後一週特價,今年最後的機會!”有的商家甚至給會員派發特別廣告,提前透露禮盒節降價商品的詳細目錄。而傳統上,這份降價目錄應該是最後的懸念。至今仍有許多人,禮盒節那天一大早就到商店門口排隊,店門一開就衝進去搶購自己提前看中的商品。在bay這種高檔次的商店,差一天買,一套衣服價格偏差幾百元也是有的。

有意思的是,家人互送禮品是在聖誕節的早上,而不是禮盒節。所以許多東西無法享受那份特別優惠。今年的聖誕節,渥太華麗都商業中心的許多商店甚至宣佈在聖誕前一天營業到午夜,以便給“最後一分鐘才做決定”的顧客最後的機會。真不知道闔家團圓的平安夜,有多少人會冒雪出門,把他們對親人的心意在最後一刻帶回家。

一個宗教的節日,慢慢演化成如今瘋狂大購物的日子。當年風雪之中身披黑袍紅袍立在教堂門口守護募捐盒的教士們,恐怕始料未及。歷史就是這樣玩笑人們,人們就是這樣隨意撰寫歷史。

對於禮盒節的大特價,是否真的名至實歸,自然也是見仁見智,各人會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今年的禮盒節,與一位朋友相約,他帶了一大家子早早去商店門口排了長隊,進商店一看,降價幅度大的商品大多不是搶手貨。好在他也不急,樂呵呵地空手而回。而另一位朋友,去年到future shop搶到一臺前50名顧客有份的19英寸純平顯示器,嚐到了甜頭。儘管後來發現顯示器畫面抖動,退給了商家,但他今年依然興致不減,一股腦買回了掃瞄儀、打印機和dvd機,還順手抓了一隻無線光電鼠標。

禮盒節降價最多的大概是前一天派用場的聖誕樹、聖誕裝飾和禮品包裝紙,而買的人居然不少。提前消費的觀念體現到這裏,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入鄉隨俗,每年也不忘去湊湊熱鬧,返家翻看買回的一大堆有用和無用的東西,總是開心。

也許只有教堂正午的鐘聲,不緊不慢,在熙熙攘攘買賣興隆的某地面外,固守着那個遙遠的傳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