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有哪些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7W

學生是現代青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人際交往具有怎麼樣的特點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文章內容。歡迎閱讀!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有哪些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

1.交往的迫切性和主觀性

迫切性表現在:由於生理和心理的漸趨成熟,大學生交友的願望強烈,學習及生活環境的改變使他們迫切需要結識新朋友和適應新環境,同時自主擇業也使他們迫切想與人溝通,多方面獲得信息。隨着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評判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表現在擇友和交際中,常常以自我爲中心來處理新環境中的人際關係,在認識和評價他人時有主觀、極端、簡單化的傾向,從而影響人際和諧。

2.情感性和非功利性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行爲具有某種互酬性。“酬”包括物質內容也包括精神、情感內容。即交往雙方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大於失或至少得等於失。大學生往往是出於性格、習慣、觀念乃至語言等方面的相似即志趣相投而結爲朋友,沒有特定的目的,相互之間注重的是情感上的價值,注重彼此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較少帶有功利性。

3.理想性和現實性

大學生正處於求知階段,思想較單純,與人交往崇尚高雅,鄙視庸俗,崇尚真誠,特別渴望真誠純潔的友誼。希望彼此之間的交往不帶任何雜質,常常以理想的標準要求對方,一旦發現對方某些不好的品質就深感失望,趨於理想化。但是面對就業的壓力,迫於社會現實,爲了畢業後找工作或有利於將來事業發展,他們也會進行一些功利性的交往,從而表現出交往的現實性。

4.開放性和時代性

大學生的交往隨着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的變化,也發生了改變,表現出開放性。表現在交往對象由同班同學到異性同學,由老師到社會各類人員,交往範圍由班級到宿舍到其他系、班、院校,有不同的交際圈;交往內容也隨之豐富和多樣。隨着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網絡交往成爲人們交際的一種新型人際互動方式。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佈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的網絡用戶中學生佔21%,是上網用戶比例最大的一個羣體,其中高校學生達90%,大學生在網絡空間進行聊天、交友等人際交往,反映出交往的時代性。

5.不平衡性

由於貧富差距、出生地及家庭環境的影響,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在社交狀況整體情況上比城鎮的同學差一些,一些農村同學較敏感、自尊心強,在經濟生活的巨大壓力下出現自卑、自閉等心理問題,表現出交往被動,不敢與人交往、不敢加入學生社團組織的狀況。

以上特點反映出大學生交往的時代特色。那麼當代大學生怎樣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從而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呢?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意義

1.它是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需要通過交往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社會及社會規範,需要通過交往表現自己的意向以影響他人、改造客觀世界,需要通過交往交流信息、傳遞情感、以滿足雙方的物質和精神需要。現實中由於沒有正常的交往活動造成人際關係的不協調,導致大學生心理扭曲,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也日益明顯。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人們需要了解信息、利用信息,這需要通過交往獲得,不論是通過現實的人際交往還是虛擬的網絡交際。大學生通過與人交流獲取信息,獲得知識,從而豐富經驗,提高對自己的認識及對別人的認識,對別人認識全面,對自己認識深刻才能得到別人的理解、關懷和幫助,從而實現自我完善。那些身心健康發展的大學生樂於與別人交往,其肯定的態度(如尊敬、友善、信任等)多於否定的態度(如仇恨、嫉妒、憎惡等),他們能正確認識自己,既不過分悅納自己也不妄自菲薄,他們能客觀地認識別人,從而接受別人、寬容別人,贏得別人的認同和尊重。這樣的人際環境就使大學生“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遠離“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的境地,從而更好地完善自身。

2.它是現代人才觀的要求

當今世界已進入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網絡時代,我國正處於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時期,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等發生了新的變化,人們面臨的心理壓力與情緒危機日益突出,在格外強調合作精神與團體精神的今天,人際交往和溝通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可見,現代社會善於與人交往、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越來越成爲影響一個人成長,左右其學習、工作、事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正如泰戈爾所說:“唯有具備強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並創造文明。”從近幾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看,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最看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學生的能力特別是人際交往能力成爲備受用人單位關注的重點。而從畢業生的反饋信息看,相當一部分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後都出現過人際交往障礙及缺乏人際交往經驗的苦惱,有的因不能很好與人相處而直接影響了自身事業的發展。可見,一個沒有開放的心理,不能很好與人交往的人,將難以通過人際交往獲取信息和佔有信息,難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難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自然就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因此,良好的人際交往、和諧的人際關係是現代人才所需要的。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技巧

平等交往

平等,主要指交往雙方態度上的平等,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做人的尊嚴和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關係。在交往過程中,如果一方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發號施令、頤指氣使,那麼他很快便會遭到孤立。大學生往往個性很強,互不服輸,這種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絕不能高人一頭,因同學之間在出身、家庭、經歷、長相等方面的客觀差異而對人“另眼相看。”

堅持平等的交往原則,就要正確估價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優點而盛氣凌人,也不要只見自身弱點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更不能“看人下菜碟”。

尊重他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嚴,並期望在各種場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夠引發人的信任、坦誠等情感,縮短交往的心理距離。一般來說,大學生的自尊心都較強,因此,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則,不損傷他人的名譽和人格,承認或肯定他人的能力與成績。否則,易導致人際關係的緊張和衝突。

堅持尊重的原則,必須注意在態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學,平等待人,講究語言文明、禮貌待人,不開惡作劇式的玩笑,不亂給同學取綽號,尊重同學的生活習慣。

真誠待人

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只有以誠相待,才能使交往雙方建立信任感,並結成深厚的友誼。

堅持真誠的原則,必須做到熱情關心、真心幫助他人而不求回報,對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誠懇批評。對人、對事實事求是,對不同的觀點能直陳己見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當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後誹謗人,做到肝膽相照、赤誠待人、襟懷坦白。

互助互利

人際關係以能否滿足交往雙方的需要爲基礎。如果交往雙方的心理需要都能獲得滿足,其關係纔會繼續發展。因此,交往雙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則。互助,就是當一方需要幫助時,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給對方提供幫助。這種幫助可以是物質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腦力的,也可以是體力的。

堅持互助互利原則,就要破除極端個人主義,與人爲善,樂於幫助別人。同時,又要善於求助別人。別人幫助你克服了困難,他也會感到愉快,這也可以進一步溝通雙方的情感交流。

講究信用

信用是成功的夥伴,是無形的資本,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信用原則要求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說真話,言必行,行必果。答應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難,也要千方百計、不遺餘力地辦到。如果經再三努力而沒有實現,則應誠懇說明原因,不能有“湊合”、“對付”的思想。守信用者能交真朋友、好朋友;不守信用者只能交一時的朋友或終將被拋棄。

堅持信用原則,要做到有約按時到,借物按時還,不亂猜疑,不輕易許諾、信口開河,讓人家空歡喜。

寬容大度

人際交往中往往會產生誤解和矛盾。大學生個性較強,接觸密切,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矛盾。這就要求大學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計較,而要謙讓大度、剋制忍讓,不計較對方的態度,不計較對方的言辭,並勇於承擔自己的行爲責任,做到“宰相肚裏能撐船”。他吵,你不吵;他兇,你不兇;他罵,你不罵。只要我們胸懷寬廣,發火的人一定也會自覺無趣。寬容克制並不是軟弱、怯懦的表現。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現,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潤滑劑,能“化干戈爲玉帛”,贏得更多的朋友。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

怎樣給別人喜歡自己的理由,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遵循以下五個交往原則至關重要:

一是互益原則

人際關係,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關係,反映了個人或羣體尋求滿足其社會需要的心理狀態。因此,人際關係的變化與發展決定於雙方社會需要的滿足的程度。如果-雙方在相互交往中都獲得了各自的社會需要的滿足,相互之間才能發生並保持接近的心理關係,表現爲友好的情感,反之就可能彼此疏遠。不同層次的人際關係反映了人和人之間相互需要的吸引的程度。

二是誠信原則

以誠待人,講求信義是人際交往得以延續和深化的保證。在交往中,只有彼此抱着心誠意善的動機和態度,才能相互理解、接納、信任,感情上引起共鳴,使交往關係鞏固和發展。

三是尊重原則

儘管由於主、客觀因素影響,人與人在氣質、性格、能力、知識等方面存在差異,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才能保持人際交往各方的平等地位。有位同學家中遇到不幸,斷了經濟來源。班上一位同學得知消息,立即在大庭廣衆之下,給他一百元,結果那位非但不感激,而且很生氣。如果熱心助人者,能體諒同學的自尊心,換一種幫助的方式,如以無息借予或互通有無等,情況或許會好得多。

四是寬容原則

寬容表現在對非原則問題不斤斤計較,能夠寬以待人,求同存異,以德報怨。寬容有助於擴大交往空間,滋潤人際關係,消除人際間的緊張和矛盾。在人際交往中,由於個體差異或不可預見的陰差陽錯,因誤會、不理解而產生矛盾不可避免。如果有人刺着你或傷着你,你就耿耿於懷,以牙還牙,必然導致惡性循環。反之,如果你相信人的感情是可以誘導的,絕大多數人都可以良心發現,虛懷若谷,寬容別人,“投之以木桃”,則他人遲早也會禮尚往來而“報之以瓊瑤”的。

五是適度原則

交往的時間要適度。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要防止因過於強調交往的重要性而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交往的距離要適度。朋友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是很必要的,只是不同程度的朋友其距離的大小可以有區別。

交往的頻度要適度。有的同學交往,關係好時,形影不離。一朝不和,即互相攻擊,老死不相往來,這對雙方的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發展都不利。人際交往,應該疏密有度。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案例分析

案例簡介:

小 A與小B是某藝術院校大三的學生,同在一個宿舍生活。入學不久,兩個人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A活潑開朗,小B性格內項,沉默寡言,小B逐漸覺得自己象一隻醜小鴨,而小A卻象一位美麗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認爲A處處都比自己強,把風頭佔盡,時常以冷眼對小A。大學三年級,小A參加了學院組織的服裝設計大賽,並得了一等獎,小B得知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後妒火中燒,趁小A不在宿舍之機將A的參賽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牀上。小A發現後,不知道怎樣對待小B,更想不通爲什麼她要遭受這樣的對待?

[原因分析]

小A與小B從形影不離到反目爲仇的變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這場悲劇的根源,關鍵是個字——嫉妒。

[解決方法]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種損人損己的病態心理,嚴重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那麼如何克服呢?

1.認清嫉妒的危害

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擊了別人,二也傷害了自己、貽誤自己。遭到別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別人的人一方面影響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於整日沉溺與對別人的嫉妒之中,沒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繼續延誤了自己的前途,一舉多害。認清這些是走出嫉妒誤區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個人心理結構中“我”的位置過於膨脹的具體表現。總怕別人比自己強,對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這種心態的“營養基”——自私。只有驅除私心雜念拓寬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確地看待別人,悅納自己,機常說的“心底無私天地寬”。

3.正確認知

客觀公正地評價別人,也要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別人取得了成績並不等於自己的失敗。“人貴有自知之明”。強烈的進取心是人們成功的巨大動力,但冠軍只有一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爭強好勝就一定能超越別人。一個人只要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現實地衡量自己的才能,爲自己找到一個恰當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產生。

4.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說的一句俗語,在心理學上叫“感情移入”。當嫉妒之火燃燒時不妨設身處地地爲對方着想,捫心自問,“假如我是對方又該如何呢?”運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讓自己體驗對方的情感,有利於理解別人,有利於以致不良的心理狀態的蔓延,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爲之有效的辦法之一。 5.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慣別人比自己強。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斷地學習、探索,使自己的知識、技能、身心素質不斷得到提高,那麼,也可以減少嫉妒的誘因。而且,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將自己的閒暇時間填得慢慢的,自然也就減少了“無事生非”的機會,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6.完善個性因素

大凡嫉妒心理級強的人,都是心胸狹窄、多疑多慮、自卑、內向、心理失衡、個性心理素質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一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

7 .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一公平、合理偉基礎的競爭是向上的動力,對手之間可以互相取之所長,共同進步;還必須建立正確的競爭意識。嫉妒是人類心靈的一大誤區,祝願所有的大學生朋友自覺克服嫉妒心理,走出心靈誤區,成爲身心健康的棟樑之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