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奉茶禮儀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8W

茶是中國人的傳統國飲,中國茶道蘊含着許多中國的文化,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春節奉茶禮儀,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春節奉茶禮儀
春節奉茶禮儀

春節日常茶禮

① 茶具清潔

泡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乾淨,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難免沾上灰塵、污垢,更要細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如果用一次性紙杯,在倒茶前要注意給一次性紙杯套上杯託。

② 取茶方法

如果家裏或辦公場所是用大袋子裝的一包散茶,給客人取茶時千萬不要用手去抓茶,可以直接倒入客人杯中或先倒一部分茶在一個杯子裏再把杯子裏的茶倒在客人的杯中。

其次,茶葉要適量,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衝出的茶沒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味把茶衝好。

③ 端茶之法

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雙手奉出才爲敬;持杯時不能抓杯口;不要邊奉茶邊說話,以防唾沫濺入杯中。將泡好的茶端給客人時,最好使用托盤,若不用托盤,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觸杯沿。端至客人面前,應略躬身,說"請用茶"。也可伸手示意,同時說"請"。

在進行注水、斟茶、溫杯、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迴旋。若用右手則必須按逆時針方向,若用左手則必須按順時針方向,類似於招呼手勢,寓意"來、來、來"表示歡迎。反之則變成暗示揮斥"去,去、去"了。

④ 奉茶之法

注意先後順序,如先長後幼、先客後主,應依身份的高低順序奉茶;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從客人的右方奉上茶,在奉有柄茶杯時,一定要注意茶杯柄要朝向客人的順手面比如右面,這樣有利於客人手拿茶杯的柄,並禮貌地請客人喝茶;如果房間裏在開會或很安靜,奉茶時不要出聲,放下瓷杯子的同時要用小指墊在杯底以防瓷杯發出響聲。

⑤ 添茶之法

如果客人的杯子裏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做。當然,添茶的時候要先給客人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茶。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用茶盤端出的茶色要均勻,並要左手捧着茶盤底部,右手扶着茶盤的邊緣,如有茶點心,應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上茶時應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並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

⑥ 收茶之法

必須要等客人走後才能收茶,把茶具清洗乾淨收好,以備下次待客之用。

茶文化裏流行的“說道”

我們都知道“泡茶”是非常講究的,除此,斟茶、品茶、添茶過程中也有講究,在上文的簡單介紹之外,接下來,咱們還要說說茶文化裏流行的“說道”:

說道一:頭衝腳惜(音同),二沖茶葉(潮汕茶文化)

主人沖茶時,頭衝必須衝後倒掉不可喝。因爲裏面有雜質不宜喝飲,本地有“頭衝腳惜(音同),二沖茶葉”之稱,要是讓客人喝頭沖茶就是欺侮人家。

說道二:新客換茶

賓主喝茶時,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表示歡迎,立即換茶,否則被認爲“慢客”,“待之不恭”。換茶葉之後的二沖茶要新客先飲,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卻之不恭”。

說到三: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因爲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會被燙,而茶是熱的,滿了接手時茶杯很熱,這就會讓客人手被燙,有時還會因受燙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給客人造成難堪。

說道四:先客後主,司爐最末

在敬茶時除了論資排輩,按步就方之外,還得先敬客人來賓然後自家人。在場的人全都喝過茶之後,這個司爐的,即煮茶沖茶者纔可以飲喝,否則就對客人不敬,叫“蠻主欺客”、“待人不恭”。

說道五:先尊後卑,先老後少

在第一次斟茶時,要先尊老後卑幼,第二遍時就可按序斟上去。到人家跟前說聲“請喝茶”,對方回以“莫拘禮”、“莫客氣”、“謝謝”。如果是較多人的場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

在接受斟茶時,要有回敬反應:喝茶是長輩的,用食指在桌上輕彈兩下,表示感謝;小輩平輩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輕彈二次表示感謝。

說道六:喝茶皺眉,表示棄嫌

客人喝茶時不能皺眉,這是對主人示警動作,主人發現客人皺眉,就會認爲人家嫌棄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說道七:強賓壓主,響杯檫盤

客人喝茶提杯時不能任意把杯子在茶盤沿上檫,茶喝完放杯要輕手,不能讓杯發出聲響,否則是“強賓壓主”或“有意挑釁”。

說道八:無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從濃到淡,數衝之後便要更換茶葉,如不更換茶葉會被人認爲“無茶色”。“無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無色還在衝,是對客人冷淡,不盡地主之誼;二是由於上一點引申對人不恭,辦事不認真,效果不顯著,喻有“某人無茶色”。

說道九:暗下逐客

主人熱情好客,每以濃茶待人,但有時因自己工作關係飲茶時間長會誤工作或是客人的話不投機,客人夜訪影響睡眠,主人故意不換茶葉,客人就要察覺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辭,否則會惹主人沒趣。

其實,茶文化的內涵也是中國文化禮儀內涵的一種具體表現,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敬茶本是主人招待客人待之以禮的體現,喝茶者自然也需要禮尚往來,由此,人們在敬茶、喝茶中展現禮儀之美!

茶客人的要求

1、注意穿着

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品茗禮儀要求着裝整潔大方,女性切忌濃妝豔抹,大膽暴露;男性也應避免乖張怪誕,如留長髮、穿乞丐裝等。除了儀表整潔外,還要求舉止莊重得體,落落大方。

2、知客位尊卑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客位”的尊卑問題,雖然茶道里面講究的是“主隨客便”一說,不過喝茶的人多了,自然應該遵循這樣的原則:面對主人,主人的左手邊的是“尊位”!順時針旋轉,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邊,不論茶桌的形式如何,這個是不變的鐵律。尊位的第一順序爲: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紀大的人。其中師者、長者爲尊,如果年齡相差不大,女士優先做尊位。

3、關於吸菸

儘可能不抽菸,讓身邊的人吸到二手菸。

4、控制言行

所談話題,切不可說人是非,道他人長短。亦不宜眉飛色舞,擊節拍案。氣氛安靜爲上,方能品出茶之真味。

茶主人的要求

1、茶席佈置簡單

無需奢華,但需潔淨,不使用的器具儘量在桌面以外,如爲幹泡,必須出現在桌面的渣方(水盂),應儘量放置在順手,但不搶眼的地方,杯子及用具。花器等裝飾,應符合主題;蓋置一類的小件裝飾,顏色、材質應細細選擇,儘量與茶席融爲一體或與主泡器具呼應。避免喧賓奪主。

2、茶具清潔

所有茶器茶具從外觀上看必須是乾淨透明的,杯子裏沒有茶垢、雜質、指紋等之類的異物附着杯子上面。許多人喜歡使用老物品,因爲上面殘留着歲月的痕跡,這當然是可以的。但是不包括玻璃公道上黃褐的茶垢,也不包括渣方、壺承、茶盤上面殘留的令人不悅的水漬或茶渣。這些個人喜好和不拘小節,請儘量不要應影響到他人的感官。

3、避免接觸他人杯口

在現實中我們也看到一些倒茶者如此泡茶:a、拿杯子不講究方式,直接用手拿杯口;b、賞玩他人自用杯。這些都是不可取的。無論取杯還是奉茶、借看他人自用杯。都應該一隻手托住杯底的一個點,另一隻手則扶住茶杯的1/2以下把環處或杯子的下半部分,手指切莫觸及杯口,如果有條件,在逢茶時,儘量使用茶托。

4、請客選茶賞茶

主人在泡茶款客前,應先拿出一些名優茶放在茶盤中,供客人挑選,以表達主人對客人的尊重,同時讓客人仔細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和幹香。

5、取茶

將茶筒中的茶葉放入壺或杯中,應使用竹或木製的茶匙攝取,不要用手抓。若沒有茶匙,可將茶筒傾斜對準壺或杯輕輕抖動,使適量的茶葉落入壺或杯中,這是講衛生、講文明的表現。

6、逆時針的講究

在進行迴轉注水、溫杯、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迴旋。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時針方向,類似於招呼手勢,寓意“來、來、來”表示歡迎。反之則變成暗示揮斥“去,去、去”了。若爲左手則爲順時針。

7、順時針的講究

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壺或公道爲賓客倒茶,應自左到右順時針倒茶,這樣壺口或公道口是倒退着爲賓客分茶,因爲如自右到左逆時針則口向前衝着爲賓客倒茶,壺嘴不斷行向前如一把利刃,變成一種含侵略性的動作,大家就會坐立不安。當然,如習慣左手持壺,則可自逆時針。

8、分茶

所謂“高沖水,低斟茶“講求的就是要注意不得濺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

致,以示茶刀公正平等,無厚此薄彼之義。分茶時,茶杯多放於客人右手的前方。

9、茶滿欺客

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話說:“茶滿欺客”,茶滿不便於握杯啜飲。

10、最後爲自己添茶

習慣上,最右方的茶原是尾席,斟茶適量,每一泡茶,都應由茶主人進行掃尾。茶主人應隨時關切每一道茶湯的變化,以便隨時調整泡茶要素,以更好的發揮茶湯的品質。

11、續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並且到了“尾頭”,應儘快“續杯”。如果發現客人的杯子有茶渣,應該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換杯。主人應熟悉茶品狀況,若茶湯已現水味,應及時換茶。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適當注意觀察,在喝的盡興時候,也應該掌握茶局結束的時間。

12、茶點

正規場合,品鑑好茶時不宜食用茶點,否則視爲對茶的不尊重。食用的茶點,並不推薦重口味的蜜餞奶糖類茶食,堅果類的零食比較適宜。茶到深夜,當備茶點。

13、安排座位

爲了配合長幼有序的禮節,儘量安排長輩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原因是這樣一來,斟茶將會按照順序,自左向右,最後到自己,如果將主賓安排的位置不對,則斟茶過程中如先給主客斟茶,則順序將被打亂,從而變的無序。

14、燒水壺蓄水

如遇賓客多需要助泡協助燒水壺蓄水時,可以在需要蓄水時適當打開壺蓋示意,避免高聲要水,那樣會使賓客感到尷尬。

15、放置茶壺

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

16、茶壺擦拭

有的茶主人,十分愛惜自己壺,在沖泡中,難免淋壺擦拭,把玩摩挲,甚至多壺齊養,但不知道在自己的舉手投足間,這些多餘的動作,已經影響到了客人品茶注意力。同樣道理,品茶期間,整理茶臺、擦拭桌椅,也讓人以爲主人要送客了。

各地喝茶習俗

臺灣

臺灣民衆喜好茶,不分男女老少,四季皆飲茶,基本上和大陸南方的茶俗一樣,早期臺灣人喝茶方式近似工夫茶,轉圈逐杯斟茶叫“關公巡城”,待壺中茶水幾乎盡出時,逐杯點滴則謂之“韓信點兵”,這種在臺灣傳統稱爲“老人茶”的飲茶方式,顯然是祖上從大陸家鄉渡海流傳而來。

臺灣全島幾乎都產茶,北部有坪林和文山茶區、中部有梨山與凍頂茶、南部則以阿里山茶最爲出名;茶葉種類以各式各樣烏龍 ( 包種茶、鐵觀音、高山茶和東方美人茶) 和紅茶較出名,其中“東方美人”茶,更是風靡海內外。針對不同種類的茶,臺灣人的飲茶方式相當講究,而“包容”就是臺灣茶文化最主要的精神。

多彩多姿的正月,在臺灣也叫做“端月”,近年,臺灣人除了在日常中飲茶,也邀集好友們在此時舉辦“新春圍爐茶會”,在茶桌下置一火盆,盆內生起龍眼炭,四周置錢多枚圍成一圈,茶人圍爐團聚品茗,由司茶人熟練地用滾水溫燙茶具,經賞茶、置茶入壺後,再把已經放有茶葉的茶壺、茶杯以滾水澆燙一遍;第二道滾水沖茶後,倒入勻杯中,並分湯到品杯飲用,如此在新春正月的喜氣中邊品邊飲,豈止喝茶解渴,更見品茶的興味。

這種屬於茶人間團聚的新春茶會,也越來越多茶人喜歡“靜心細品”,主張在茶會進行中禁默不言語,靜心品茶,細細體會主人獨具的用心,也在新將到來的一年,帶回無限的祝福。

廣東/新加坡

農曆正月七年級日稱元日,爲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於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綵,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願。

“工夫”一詞,在潮汕話中是作事方法講究的意思,這裏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講究,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講究茶具、茶葉、用水、衝法、品味的茶經。“工夫”也作“功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勞力;素養;造詣,成就的程度;空閒時間。“工夫”與烹茶方法聯袂,稱“工夫茶”或“功夫茶”。故所謂的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用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北京

北京人愛喝茶,普通的日子與春節所喝的茶並無太大區別。屬於北京的茶主要是茉莉花茶,就是用綠茶茶坯經過茉莉花窨制而成的茶,在早也叫香片。張愛玲有篇著名的中篇小說叫《茉莉香片》,說的就是這種茶。茉莉香片的也分三六九等,如 “蒙山雲霧”、“雙窨梅蕊”、“鐵葉大方”等等,近年來比較時興的還有“茉莉大白毫”、“茉莉毛峯”,品相和價格相處懸殊。

但老北京對喝茶的茶具頗爲講究,有一定規格。普通人家沏茶多用茶壺,一個黃銅茶盤子,擦得亮亮的,上擺一把細瓷茶壺,配六個同色花樣小茶杯。茶葉罐、蓋碗,需是成套的,蓋碗是給貴客或家中老人用的。

老北京人喝茶也有規矩,一般富裕講究的家庭,喜歡單用茶杯,就是那帶蓋兒的瓷茶杯。泡茶時主人、客人每人一杯,茶葉直接放入杯中,茶葉不宜放得太多,茶水不能太滿。如果講老禮兒,沏茶續水,永遠不能讓杯子裏的水太滿。通常的規矩是七分茶八分酒。也就是說沏茶時,水只能倒七成,倒十成就溢出來了。還有一種規矩就是“悶”茶。把瓷杯裏的茶葉用少許熱水悶泡好,待客人來時用開水衝開,茶香及濃。老北京人喜歡用蓋碗喝茶,這裏的講兒很多。

用蓋碗上茶,首先茶水只能倒七分。用蓋碗喝茶時,要一隻手捧着託碟和碗,另一隻手把蓋輕輕掀開一道縫兒,然後舉到嘴前小啜。千萬不能把碗蓋拿起來,像用杯子喝水那樣。如果把碗蓋拿在手上,一仰脖把碗裏的茶喝乾,那是對主人的不敬。主人也不能隨意掀開碗蓋續水。這裏有規矩,只要客人把碗蓋拿起來,靠在蓋碗的託碟上。這個動作就等於告訴主人碗裏該續水了。如果客人一直沒有把碗蓋拿起了,可以拿起茶壺問客人是否可以續水,不能主動把客人的碗蓋掀起了續水。客人接受主人續水,要稍欠起身表示謝意,別人給您倒茶,懂禮兒的人就會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輕輕敲擊三下,以示謝意,這叫“金雞三點頭”。如果用茶壺沏茶續水,必須側一下身,把壺拿起來,一隻手拿壺,另一隻手扶着壺蓋慢慢地續。續水後把茶壺放到桌子上,切忌壺嘴不要對着客人,壺嘴對客人那是罵人那。

福建

福建是茶之王國,福建人對茶自然情有獨鍾。閩南民間有“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閩北山民也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在許多地方,人們均有早晚飲茶的習慣,對茶的依戀幾乎到了迷醉的地步。大抵上,閩南人嗜烏龍茶,福州人好花茶,閩北人喝烏龍茶和綠茶,閩東人則飲綠茶。因此,八閩形成富於地方特色的茶文化。福建人飲茶,從茶具、水質、用茶種類到斟飲的各個程序均備極考究。唐、宋時興的“鬥茶”遺風在各地仍歷歷可尋。其中以閩南人的“茶道”和客家人的“擂茶”最見功夫。

閩南人飲茶講究“水、火、茶具”三要素。茶具中的壺、杯、盤,或方或圓或扁,多式多款,上鏤山水人物及花鳥,玲瓏精緻。閩南人認爲,茶具越用越珍貴,長年泡茶之壺,壺內“結牙”(即茶垢),老輩人說“結牙茶壺”即使不放茶葉也能泡出茶香;還有誰家“結牙”多,誰家最有禮的說法。客人來臨,主人必拿出“茶米”,泡出一小壺濃茶,口稱“泡tay,泡tay。”(tay即茶)熱情地邀請你喝上幾杯,然後再拉家常,俗稱“喝上兩杯再說”。客來無茶等於失禮。閩南人心目中甚至茶重於酒。

在閩北及閩西北山區還有一種古樸奇特、熱鬧有趣的“茶道”——擂茶,它足以和功夫獨到的閩南“茶道”分庭抗禮。喝擂茶,盛行於將樂、邵武、泰寧、建寧、光澤、寧化、順昌、明溪、武平等地,其中以將樂擂茶最具代表性。

擂茶,俗稱“客茶”,因爲它是客家人的飲茶習俗。原名叫“三生湯”(主料爲茶葉、生米、生薑)。在各地還有種種別稱,寧化稱“米茶”,將樂稱“揉揉茶”,泰寧人稱“泡茶”(遇婚喜時請喝的擂茶稱“喜茶”)。這些地區民衆自古視擂茶爲家珍,凡走親串戚,朋友聚首,平日生活裏事無大小都要喝擂茶,沿襲經年,成了當地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禮節。

福建很多人天天都在喝茶。春節的福建,應是喝各類茶最多的地方了。

杭州/上海

元寶茶最初流行於南宋臨安今杭州。當時是大戶人家在春節時接人待客必備的茶。它所表達的意思是祝福客人在新的一年裏吉祥如意,財運亨通.杭白菊象徵吉利,金橘象徵富貴,橄欖象徵金元寶。橄欖,金橘,菊花在碗中起伏象徵對客人的歡迎,好客和祝福。

因寓意美好吉祥,元寶茶成爲江南各地春節敬客普遍選擇。選用泡元寶茶用蓋碗泡皆多,選料時,杭白菊要成朵,不雜,不散,不豔,不碎,朵朵菊花白葉生輝,生機勃勃。金橘貴在鮮黃,結實透亮。橄欖特顯黃皮,結實,透亮,果皮細膩。

沏泡完整的元寶茶又稱元寶湯。茶湯金黃,湯色明亮,碗底無碎物清澈明亮,湯麪無碎物,湯內沒有雜碎菊花花瓣。朵朵白菊展開飽滿,菊花聚散有致.顯露碗中“花中有元寶,湯麪有菊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