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的隨筆:春節在北京

來源:瑞文範文網 8.14K

本站:北京作爲我國的都城備受關注,在春節期間的背景是如何的呢?下面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春節在北京》這篇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春節的隨筆:春節在北京

春節在北京

以爲是空城

臘月二十八,地鐵裏的人開始稀疏,拖行李箱的漸漸增多。大路上,車輛明顯減少,出行很快捷。

和小周去國博,看《乾隆南巡圖》長卷數字展示。先在王府井下車,想趁人少,去“局氣”吃京味菜。出得地鐵站,就驚住了,滿大街人來人往,傳說中的空城在哪裏?北京,永遠不缺少的,就是人。

Amp商場整整兩層吃飯的地兒,每家店前都排着長龍,吃飯頓時成了一項任務。草草在相對人少的茶餐廳應付了一頓,趕去國博。第一次看到大門外這麼清爽,一個人也沒有。

過了安檢,進入大廳,一眼望去,烏泱泱的人。直奔南區三樓,買票還要排隊。大家夥兒過年都不回了?敢情地球不爆炸,國博不放假,一年365天,天天趕集一樣啊!指望人少時在北京玩兒,基本沒有這個可能,只能建議事先做好功課。

比如國博,一天看不下來,時間有限的,要做好取捨,不然走馬觀花,收穫寥寥。要了解孩子對哪一方面感興趣,已經有了哪些知識儲備,準備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或拓展,然後選擇相應的展區。

我覺得“古代中國”和“青銅器展廳”是通往幽深歷史的一條捷徑,認真看過後,腦中會形成一條比較清晰的脈絡。內容龐雜的古代中國,每個時期都會有相應的代表作或事件作爲劃分依據,一個時期先選擇一兩件最有代表性的,好好了解、觀察。想要面面俱到等於面面不到,貪多嚼不爛。

進入國博,先在一樓服務檯研究下南北區的展廳位置,準備工作不足的,語音講解器得租一隻。準時9:00進場,待到4:30出來,7、8個小時壓根兒不夠用,一般人在“古中國”館會花費很多時間,導致其它館看不了,以爲國博就是歷史陳列館。其實,它有很多小的藝術館,很有特色。

非洲的木雕,明代的傢俱,張大千美術展……每一個廳,都是一扇通往知識殿堂的窗,即使似懂非懂,見過了,就長了見識。

春節要去的幾個地方

雍和宮和天壇,是正月七年級大家出行首選。我們的原計劃是地鐵2號線先去雍和宮,然後步行去不遠的地壇看廟會。有意錯開早上的上香高峯,吃過午飯纔出發。

上了2號線才知道雍和宮經過不停,一家子不死心,七拐八拐,穿過幾條衚衕,終於繞到雍和宮。全副武裝的保安、武警排排站,分批次放人進去,被黑壓壓的人羣嚇住了,果斷避開,直往地壇。

我固執地認爲因爲史鐵生,地壇之名才廣爲流傳。陳小糾正我,地壇有多少年曆史?到底誰成就了誰?我堅持認爲王朝早就分崩離析,地壇褪下神聖的光環,也就是個稍大些的公園而已。史鐵生在這裏沉吟、流連,寫下《我與地壇》,從此,地壇,必將烙下他的名字。

遊人多得走路都困難,頭昏腦漲地擠出來,隔壁的“我與地壇”咖啡館,要去坐坐的,這裏當然是蹭的作家的名氣,文化用這種形式轉化成財富,轉換傳播方式,能讓人接受。裏面的佈局是冷冷的工廠風,書是必不可少的陳列品。北京有許多這樣的休閒去處,衚衕或是商場、街角,有書的地方,氛圍總有種微妙的靜謐感,充滿禮儀和教養的文明味道。

前門大柵欄,有潘石屹開發的老北京一條街,嶄新干淨的仿舊建築,當作景點走走看看,是個不錯的選擇。杜莎夫人蠟像館就在進口處,門票挺嚇人。這條街有很多外地人熟悉的老北京商品,紅星二鍋頭的原址就在這裏。慶豐包子鋪,不分飯點兒有人排隊。吳裕泰茶鋪前,永遠有一條長龍。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就是成功。這家茶鋪的茉莉花茶是特色,連茶葉沫子都用上,製成糕點、奶茶、冰淇淋,外賣、堂食都行。清新的茉莉花香味,會喚起人對煙雨江南的回憶。

西單商場雲集,天橋和連廊將它們連接起來,愛逛街的人在這裏簡直如魚得水。老牌百貨的漢光和君太,人不是一般的多。時髦的大悅城是中糧開發的,從一層直達六層的飛天梯,站在上面覺得自己有恐高症。發現好東西價格永遠下不來,甭指望打折。導購員手臂上繫着紅袖章,辨識度極高,很有首都特色。年輕的男孩子做這一行的挺多,這跟南方有些不同。滿口京片子,捲舌音,“姐啊”叫着人心裏特美。

北京,是個容易讓人親近的城市。

看幾場演出

在北京,會很容易成爲一個文化人。

國家大劇院聽一場新年音樂會。音樂廳的所有設計都爲了更好地傳播聲音:舞臺上方的玻璃龜背板,天花板上凹凸的立體花紋,四周牆壁鋼琴鍵一樣的木格。鎮廳之寶的管風琴在舞臺的後方,是全國之最。

提前入場等候是禮貌,如果遲到,將會站在門外等候,直到樂隊中途休息方可進場。我和爸爸因爲去衛生間,耽擱了時間,一路狂奔,堪堪提前2分鐘坐下。一向視各項規定如無物的爸爸後怕地感慨:還來真的,站在外面多難爲情。我竊笑,這個60幾歲的老頭兒,一直保持憤青的特點,性烈如火,多聽幾場音樂會,脾氣會慢慢磨沒了。

沒有音樂修養的人,聽音樂會猶如催眠曲,爸爸聽第一支曲子時評價“我們國家沒人會指揮啊?還請個外國人。”然後沒等終了,睡着了。文藝愛好者的媽媽聽得很認真,跟梨園的京劇比較,說沒有我們的京劇熱鬧,不好看。

我和小周邊聽邊百度,還得偷偷進行,不許拍照、錄像,管理員的紅外線小手電全場點,紅點點到誰,就得趕緊改正,不然一直盯着。

還有歌劇、芭蕾舞劇、踢踏舞,只要你有時間。想來每一種觀看演出的要求都一樣嚴格,教養和禮儀的形成,初期一定都伴着一絲不苟的規範,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久而久之纔會習慣成自然,“有教養”“高素質”纔會深入骨髓,像呼吸一樣自然流露。我們的成長環境缺少這樣嚴苛的要求。

老舍茶館是全家喜愛的地方。各式京味兒十足的表演,有趣、有味兒。第3、4桌正對舞臺,買票需看好,每桌有茶水和點心配送。長袍馬褂的服務員令人錯覺穿越。舞臺比較小,只能表演小型的節目:相聲、魔術、口技、手影、雜技類,演員年齡都不小了,相當敬業,令人佩服。

小周喜歡看天橋雜耍“罐子吳”的後人表演的頂罐子,那是真功夫,光頭頂上厚厚的圓形老繭都看得清清楚楚。當初的天橋藝人,個個都有一手絕活兒的。(話說《還珠格格》裏,小燕子和柳青混跡賣藝的地方,是天橋嗎?)

看一場話劇,聽一次德雲社,國子監還有禮樂可以欣賞,層出不窮的文化活動,只有你想不到的。

北京就是這樣令人沉迷。

吃飯的地兒

陳小負責制定春節期間所有出行的路線和飲食,是人形大衆點評網。

涮肉肯定要嚐嚐的,(“涮shuàn”,起初以爲是第一聲shuα,在北京,很多時候覺得自己真正是文盲)“北平三兄弟”久負盛名,牛得不接受網上預訂。五點鐘趕到,包廂已經沒有,大堂在地下一層,早就熱氣氤氳,空座無幾。

烤鴨除了婦孺皆知的全聚德,便宜坊的也很不錯。相較這些廣而告之的店家,我更喜歡小衆些的地方。大隱隱於前門的"四季民福",就是這麼個去處。提前排隊拿號是肯定的,年節下大凡口味好些的地方,等位都得以2小時起步。

人就是這麼奇怪的動物,越是人多的地兒,越是想嚐嚐,親自驗證下值不值。好不容易坐下,看着門外寒風中依然水泄不通的人羣,心裏有份竊喜,甚至些微感恩,對待菜品大半是欣賞的眼光了。

除了烤鴨,炸醬麪也是這家的招牌,雖然我素來不喜麪食,忍不住也動了幾大筷子,覺得醬香撲鼻,口味與咱們的盤水面有的一比。

偌大的京城,各方美食雲集,端看個人口味。

作者:陳燕

公衆號: 陳大的午後花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