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年的相關知識由來歷史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5W

中國農曆新年稱爲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象徵團結、興旺同時對未來寄予新的希望的佳節。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春節相關知識由來歷史,希望大家喜歡!

春節過年的相關知識由來歷史

春節相關傳說

【熬年守歲】

守歲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爲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桃符】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這首詩中寫道:“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詩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總把新桃符換下舊桃符—除舊佈新。桃符關於桃符有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東海度朔山風景秀麗,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樹巨大無比,枝繁葉茂,曲蟠三千里,結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這樹上的桃子能變成神仙。

一個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紅髮綠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鬱壘二兄弟用桃枝打敗鬼怪,並用草繩捆着餵了看山的老虎。從此,兩兄弟的大名令鬼怪爲之懼怕,他們死後變爲專門懲治惡鬼的神仙。後世人們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板畫上神荼、鬱壘兩神仙像掛在自家門兩側,以驅鬼祛邪,這種桃木板被稱作“桃符”。隨着時代的變化,桃符本身也在變化,以後人們又將兩個神仙的名字寫在桃符上,代替畫像,再後來,又發展到“題桃符”,即將字數相等、結構對稱、意思相應的短詩題寫在桃符上,這就是春聯的前身。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春節過節過程

【小年】

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稱“小年”,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竈。祭竈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竈間都設有“竈王爺”神位。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竈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竈火。

【除夕】

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年夜飯以後有發壓歲錢和熬年夜的習俗、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裏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爲“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爲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爲大除,即大年夜。

【正月七年級】

拜年:新年的七年級,男人們都早早起來,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後來的“賀年片”。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元宵節】

元宵節的節俗非常有特色。節期與節俗活動,也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新年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有關春節的詩詞

1.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3.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高適《除夜作》

4.事關休慼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來鵠《除夜》

5.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6.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蘇軾《守歲》

7.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白居易《除夜》

8.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文徵明《拜年》

9.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皇甫冉《春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