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爲什麼要貼春聯,春聯的起源,貼春聯的由來歷史故事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6W

大紅春聯表達了自己對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濃濃的節日氣氛,那你有沒有想過爲什麼要貼春聯呢?小編整理了春節爲什麼要貼春聯,春聯的起源,貼春聯的由來歷史故事,希望能幫助到您。

春節爲什麼要貼春聯,春聯的起源,貼春聯的由來歷史故事

春節爲什麼要貼春聯

貼春聯,是民間慶祝春節的第一件事情。每當春節將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兩邊貼上嶄新的春聯,紅底黑字,穩重而鮮豔。表達一家一戶對新年的美好願望,諸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之類。一些春聯還注意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觀”。因此,認真研究春節時人們張貼的春聯,無疑是觀察民間風情的一個有意義的途徑。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裏,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爲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頒佈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七年級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讚不絕口。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麼原因,侍從回答說:“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爲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寫完後就繼續巡視。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巡視完畢返回宮廷時,又路過這裏,見到這個屠戶家還沒有貼上他寫的春聯,就問是怎麼回事。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這副春聯是皇上親自書寫的,我們高懸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就命令侍從賞給這家三十兩銀子。由此可見,“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佈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

有時過年在農村或者小縣城時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別顏色紙張寫的春聯風俗: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家裏老人去世了,晚輩家一般從當年起三年不帖紅春聯,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故白綠黃三色的對聯俗稱“孝聯”“孝春聯”或“丁憂聯”。也有的地方頭年貼黃對聯,次年貼藍對聯,第三年貼綠對聯。也有的地方乾脆三年都不貼對聯以寄託哀思,故春節貼對聯是有必要的。

春節普天同慶,故除了各家門口要貼春聯外,豬舍,雞鴨舍等處也要貼對聯,寓意六畜興旺,格式一般爲雞鴨滿圈,牛羊成羣,六畜興旺等。對了,還有神仙的對聯:“竈王爺”的春聯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爲竈神上天后向玉帝彙報時多說好話,下凡回來時多降吉祥,俗稱送竈神。“土地爺”的春聯是:土中生白玉,地內長黃金。意爲只要辛勤勞動,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穫。“天地爺”的春聯是:天高覆萬物,地厚載羣生。短短10個字,把天地間的一切全都包羅了進去。院子裏的大樹需貼上“樹大根深”、院子裏的牆面需貼上“春光明媚”、家裏靠炕的牆上需貼上“幸福健康”、廚房裏需貼上“勤儉節約”等,到處是一片紅紅的春聯。

春聯的起源

第一個版本:《論衡•訂鬼》引《山海經》說:在茫茫的東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片桃樹,桃林中有一顆特大桃樹,樹枝盤曲3000多裏,在桃枝疏稀的地方有一個大樹洞,裏面關押着成千上萬的鬼,樹洞的大門叫做“鬼門”,天下所有的惡鬼、善鬼都是從這裏進進出出,接受檢查。凡是善鬼就放行出去,凡是惡鬼都要關進來。

在那顆特大桃樹下有間青石屋,屋裏住着兩位神,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磊,他們是兩兄弟,專門負責把守“鬼門關”,是對所有的鬼進行檢查、看管的神。哪個惡鬼膽敢作惡,他們馬上將其用葦索捆綁起來喂老虎。

一天,有個鬼母領着一大羣小鬼半夜裏偷偷前來營救關在桃樹洞裏的衆鬼,兩兄弟聽到有異樣的聲音,便連忙抓兵器,誰知這兵器被小偷偷走。兄弟倆大怒,情急之時各隨手摺了一根桃枝,向衆鬼頭上打去。說來真怪,一根小小的桃枝一觸到鬼的身上,它們立即像被點擊似的癱軟在地上,連那兇悍無比的母鬼也老老實實的躺在地上,動彈不得,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手下的一個個“兵”被抓進樹洞,最後連自己也被重重的扔了進去。這桃樹洞竟然像銅牆鐵壁一樣牢不可破,難怪裏邊數以萬計的鬼怪一個都逃不出來。

於是人們知道了桃木驅邪制鬼的特異效用,知道了神荼,鬱磊是衆鬼的剋星,也知道了用桃符來驅伏鬼魅。到了後來,桃符不斷規範化,演變成爲用於掛在大門兩旁長六寸、寬三寸的長方形桃木板。

第二個版本是源於畫上或貼上唐代大將秦叔寶、尉遲恭的畫像。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生病,聽見門外有鬼魅呼號,把這事告訴羣臣。秦叔寶主動請求由他和尉遲恭披掛整齊,“武裝”把守在門外,以防鬼魅作怪,太宗准奏。當天夜裏,秦、尉兩人在太宗龍宮門外站了一夜,果然沒事。太宗十分高興,但他考慮到也不可能天天都讓秦、尉兩將軍來爲自己“把門”驅鬼,便想出一條妙計:命令畫工給他二人畫像,然後把他們的畫像掛在宮門左右。

自此以後,太宗再也沒聽到門外有鬼魅呼號了。唐宮這一習俗傳到民間,便有了沿襲帖門神這個習慣。

後來,用的畫像多了,畫像又不容易,人們就想起了以名代像,把神荼,鬱磊或秦叔寶,尉遲恭的大名寫在桃木板上懸掛在門兩旁,這就初具對聯的形式了。在後來,又有人覺得寫那幾個名字不如寫點喜慶的話好,於是由過去的描繪圖像或寫他們的名字變成書寫降禍祈福的吉祥話,進而又發展成爲寫兩句對偶的詩句。於是便產生了所謂的“桃符詩句”,有的也叫“楹貼”。這種題桃符在楹聯,便可以說是春聯的雛形了。

貼春聯的由來歷史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東海有一座山,叫度朔山,山上住着兩位神將,一個叫“神荼”,另一個叫“鬱壘”。山上長着一棵大桃樹,覆蓋有三千里呢!再說桃樹梢上蹲着一隻金雞,每當清晨打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妖怪,必須經過桃樹趕回巢穴。於是玉帝就派這兩位神將在桃樹下把守,如果妖怪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神荼”和“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這就是與《黃帝內經》、《周易》並稱爲上古三大奇書之一的百科全書——《山海經》裏面的故事。

後來,天下的妖怪都害怕“神荼”和“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趨利避邪。再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和“鬱壘”的名字,認爲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公元964年五代歲尾的一個除夕,據說喜歡標新立異的後蜀國國君孟昶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爲桃符掛在他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由此開始,不僅用桃符來替代“神荼”和“鬱壘”,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願的內容,據說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到了宋代,人們開始普遍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詩中充分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的盛況。後來,隨着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桃符所肩負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穀豐登美好心願的春聯。

“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說是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年除夕貼桃符,於是就想推廣一下。有一年,在除夕之前頒佈了一道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春聯,貼在門框上,以迎接新春。大年七年級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大家讚賞。

其間還有一則有趣的故事。朱元璋在巡視時,爲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由於這副春聯是皇上親筆書寫,因此高懸在中堂,每天焚香供奉,喜得朱元璋又給了三十兩銀子。由此可見,“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佈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

清朝入關後,有許多滿族民間風俗逐漸帶到宮廷裏來。民間過大年要貼門神,貼春聯,清代宮廷也不例外。不同的是,皇家的門神和對聯是掛,而不是貼。而且滿族人在早期的時候是賤紅尚白,春聯不是用紅紙,而是用白紙或白絹書寫。目前在瀋陽故宮裏還保存着多幅清代的門神和春聯,每年春節期間依然懸掛,掛的時間是從臘月二十三到過完年的正月十六。直到乾隆年間,受漢族影響,滿族平民的春聯才漸漸改成紅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