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倒着貼是僞文化和垃圾文化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9W

“福”字倒着貼是僞文化和垃圾文化

“福”字倒着貼是僞文化和垃圾文化

鄭州王書春

“福”字文化內涵豐富,是中華民族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正文化、活文化體系,倒着貼福的滑稽做法和無聊的戲說,有悖中國的“年文化”、“門文化”與福文化,有失民族文化的高貴與尊嚴,是一種僞文化、垃圾文化和非吉祥文化。

又一年新春。忙活了一年的人們,都張羅着貼“福”字,納福,祝福,以祈“春至福臨”。

你看過2004年猴年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嗎?你一定會記得,大幕開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舞臺背景上一個碩大無比、光彩奪目的“福”字。這是晚會的主題。隨着鏡頭轉動,看到流光溢彩的舞臺佈滿“福”字,舞臺對面幕牆上對應着“福星高照”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演出開始,歡快的樂曲響起,喜氣洋洋登場的演員,手舞“福”字,齊聲向全國人民拜年祝福。頓時,晚會現場一片歡騰。這臺晚會緊扣全國人民建設小康社會,走向幸福生活的主題,充滿了吉祥、喜慶、祝願的色彩,與人們追求幸福、創造幸福的共同心理和願望產生共鳴,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

說到福,不能不說“福”字。福是什麼?福是一種感覺和滿足,一種意境和狀態,一種期待,一種文化。心中有天地,哪怕身處斗室,一樣遨遊於宇宙間。心有多少福,你的世界就有多大福。境由心造,福在心裏。“福”字,是中國幾千個漢字當中最受人喜歡的美好字,是吉祥意義最豐富、最淳厚、最集中、最典型的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福是最吉祥的象徵、最真誠的祝願,福是人們嚮往和追求的最高境地。不論寒微草澤,還是富貴顯達,都企福納福。歷朝歷代,爲民造福是爲官者取信於民的誓言,期望幸福是芸芸衆生的謀求,福滿人間是太平盛世的嚮往,福星高照是萬千家室的憧憬。歲月滄桑,時光輪迴,福字深深留在人們心中,生生不息的福運之火穿透時空隧道,穿透心靈空間,穿透數千年風濤煙雲依然燃燒。福字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伴隨社會文明進步的發展史,伴隨人們謀求美滿明天的奮鬥史。福,中華大地隨處可見的獨有現象,足可看出對這一最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質的精神理念的自覺性認識,被廣泛植根於中國人的思維形態中,成爲中華民族一種特有的優良文化,一種獨具象徵意義的吉祥符號,一種由一個漢字拓展出來的文化――“福文化”。福,就像撕不清陶醉、拽不斷回味的一罈陳年老酒,說不完的內容,道不盡的涵義。福是抽象的,但人對福的詮釋與解讀是具象的,如今已經成了一種追求,一種動力,一種奮鬥目標。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實際,貼“福”是人們和諧向上、崇尚美好的一種心理反映。福,幸福,福氣,福運。福之所至,小到個體,大到人類。《韓非子》:“福者,備也。”福,無處不在,無人不求。人在心底對福的涌動表現形式是各異的,不隨意表達的,特別是對永久性福運追求的表現,不同的場合空間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春節,是勞動人民最看重的吉祥節日,人們在這樣的重大喜慶時刻表達對福的追求是最完美的,有一種表達方式叫揮春,就是在大紅紙上書寫吉祥話,貼到門窗和牆上,而貼福字是最常見的一種古老揮春方式,在那時生產力不發達的遠古時代,人們祈求有田有衣是最大的心理滿足,福字結構引申義“一口田、衣祿全”最能說明人們心裏的全部企盼。據南宋吳自牧著的描寫南宋都城臨安市情風物的書《夢樑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釘桃符,貼春牌”,也有的把“福”字精描細做成壽星、壽桃、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圖案。“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貼春牌”和“寫大字”就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一種對幸福的嚮往與追求。

門上貼福字這種揮春習俗由來已久。相傳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元宵節出訪,在一個鎮上看見一幅畫,畫了一個騎在馬上的赤腳女人抱着大西瓜。由於當朝的馬皇后是淮西人,朱元璋認爲是譏諷馬皇后出身寒微(古代細腳是身份的象徵,只有富家小姐纏足),令御林軍把畫畫的人和圍觀的人家滿門抄斬,心腹悄悄在掛畫的那家門口倒貼一個福字作記號,人們看着倒貼福字很喜慶,各家都貼上倒着的福字,御林軍無法識別,事情不了了之。後來全府的人知道曾有大事發生,都認爲是倒貼的福字福佑,逢凶化吉,平安吉祥。

還有一說,貼福字源於清朝。咸豐年間的一個春節,恭王府管家爲討主子歡心,悉心寫了幾個斗大的福字,叫人貼到庫房和王府的大門上,有個家人不識字,竟把福字倒貼在了大門上,恭親王的福晉(妻子)很氣惱,事辦到這份上顯得自己沒成色,怕福晉怪罪連累自身,管家能言善辯,忙爲自己的不足辯解:“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吉慶之兆。”恭親王轉怒爲喜,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府福到(倒)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遂賞管家和家丁各50兩銀子。這事很快傳出去,倒貼“福”字由達官府第傳入陌巷人家。清代的主流文體是楹聯,楹聯文學的全盛時期是清代。1840年孫髯的昆明大觀樓長聯是清代楹聯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標誌着楹聯已成爲可與詩詞曲賦分庭抗禮、媲美爭妍的獨立文體,以楹聯贈答作文字遊戲成爲風尚,但貼福字源於清朝顯然有些附會。

當然也有的說貼“福”字源於3100多年前的周朝輔佐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大功臣姜子牙。《史記》記載,姜子牙年登八十被周文王重用,因隨周武王伐紂有功,被封在山東營丘,建立了齊國,姜子牙的後人就以齊國的國名作爲自己的姓氏。姜子牙的神奇故事,經過小說《封神榜》渲染,廣爲流傳在民間,成了人們心中的一個神化人物。說姜子牙(即姜太公)封神時,他老婆也來討封。姜子牙說:“你嫁到我家窮了一輩子,你命窮,封你爲窮神吧。”老婆一聽有個神字很滿意,便問佔哪裏?姜子牙說:“有福的地方不能去。”這事傳出去,老百姓就在門窗上雕刻福字,過年到處貼上大福字,就是牛棚、豬圈、雞舍、廁所、糞堆也貼上便於區別的倒福字,驅趕窮神。給人視覺和心理不雅的地方倒貼福字成了一種共識和約定俗成。

春節,已有四千多年曆史。公元前兩千一百多年,人們以木星運動一週的時間爲一歲,把春節叫作“歲”。公元前一千年前,人們以“年”表示春節。“年”在當時的含義是五穀豐登的意思,獲得豐收叫“有年”,獲得大豐收稱“大有年”,當時就有掛物慶賀的朦朧,過春節貼紅紙牌貼福字是人們幸福感多樣性的暗示和昭示。

“福”在特定條件和環境下,人對物質及精神需求滿足程度的感受、認識和評價,受物質文化生活條件及所處環境的支配,又受人的理想、道德、信念和認知水平的制約。它隨人類文明的產生而產生,又隨社會文明的進步發展而演化。人類文明由低級向高級以至超級發展,永遠不會停止,“福”字內涵也是從初級(生存需要)向高級(衣食住行及精神滿足)乃至超級發展(物質、精神、健康全面發展),是一個永無止境、永無定勢及統一標準的觀念感受。毛澤東1964年春創作的《賀新郎·讀史》開頭:“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16個字概括了類人猿演變到人200多萬年的歷史,刻畫了原始人時期至石器時代人類“小兒時節”的境況。那時人比獸類高級之處是手腳分工,能打磨石頭做工具進行“生產勞動”,與猛獸爭食,茹毛飲血生存,不可能具有福的追求和思維。到結繩記事,造網漁獵。神農氏繼位,制犁耙種地,用產物與他人交換“各得其所。”以後黃帝、堯、舜氏等做槳、做船,牛馬運輸,巢穴安門擋風防獸,製作弓弩,發明文字,建立書契制度,朦朦朧朧的“幸福”感產生,並用一個象形符號“畐”或“富”記載。“畐”爲象形,“腹”字的初文,“田”象腹形,“十”符表示充滿之意,即“畐”有腹滿和富的意思。所以東漢劉熙的《釋名·釋言語》說“福者,富也”。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把福的含義向前推進一步:“福,佑之”,神靈保祐。後來“福”字的定型,使福義提升到“物質和精神”並重兩個層面。演繹到極致要算近代康熙。康熙三歲沒了母親,是孝莊皇太后一手把他拉扯大。康熙12年(公元1673年)60大壽的孝莊太后病重無策,康熙查知古有“承帝事”請福續壽之說,決定爲祖母請福。齋戒三日,精選一隻鐫有“賜福蒼生”正楷金字的毛筆,在絲絹製作的紙箋上揮就了傾注對祖母摯愛的“福”字,鄭重加頂象徵皇權的“康熙御筆之寶”玉璽,寓意鴻運當頭,鎮天下妖邪,對一般書法作品這是空前絕後的。康熙的福字,福壽合一,福中有壽,福壽雙全,絕無僅有;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漢字,獨一無二的“五福”合一。字形瘦窄,諧稱“長壽福”。當時康熙19歲,即位13年,風華正茂,書法極佳,但一生罕有題字,據考今天北京城只有“福”和交泰殿懸掛的匾額“無爲”三個字。太后得御“福”,說“福之本源”,自此病癒,活到75歲壽終。1962年,周恩來總理批示重修恭王府時欣然命名爲“中華第一福”,又稱“天下第一福”,被列爲中華文化遺產瑰寶、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藏於故宮。

福文化是中華民族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智慧的源泉,從學術角度看,是中華大文化的分支,從中華民族精神和發展看,福文化可作爲中華大文化的根本和歸宿。福文化,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偉大信念和不懈追求;福文化,生生不息,流淌於每個中華兒女血管裏的精神血液。它是歷史發展的內在思想動力,也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寶貴資源。人們對福的心理認同感和崇尚、追求,福文化蘊含的豐富的和諧、勤勞思想和道德意識,與我們黨執政爲民的根本宗旨,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是一致的,相通的。無論從哪個角度講,福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厚重多元,福和福所折射的文化是一個正文化、活文化體系,博大精深,淵源流長,寓意深刻,嚴肅莊重又不失活潑喜慶,之所以被全民族所傳承、所頌和、所寄託,就在於它是所有美好事物和諧的集合,那些頭朝下、腳朝上倒着貼福的滑稽做法和無聊的戲說,有悖中國的“年文化”、“門文化”與福文化的應有之意,是一種僞文化、垃圾文化和非吉祥文化,而且那種掩蓋着禍、災和齷齪的偶然性、奇遇性和投機性的福,永遠不是每一個人所希望的僥倖和虛驚。民俗講規範,隨意倒着貼,輕率對待民俗文化姑且不論,而且失去了文化的高貴和尊嚴,況且福字倒貼的地方恰恰是與福義相反的寓意,可不能把“福”字倒着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