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端午節的趣事作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2K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趣事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描寫端午節的趣事作文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端午節到了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糉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

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把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糉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糉子了。先把糉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糉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糉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糉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在媽媽的催促聲中起了牀。媽媽端上了一盤茶葉蛋作早餐。“爲什麼呀!”我問道,“今天早上怎麼改吃雞蛋了?”媽媽笑着說:“端午節吃雞蛋可以祝福你逢凶化吉、平安無事啊!”“是嘛!”我趕緊拿起一個雞蛋剝起來。“我小時候外婆還把雞蛋染成紅色,用自己變得網兜裝着,掛在我的胸口呢!”媽媽邊說邊回憶着。

在去外婆家的路上,我看見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超市貼出了一張張關於端午節促銷活動的大海報。很快到了外婆家,走上樓梯,看到外婆家大門上懸掛着幾簇綠色的植物。只見這些植物有着細細的莖杆,葉子長長的。“這是什麼呀?”我問來開門的外婆。“這是艾葉和菖蒲。”外婆回答。“爲什麼要把它放在門口呢?”“這樣可以防止蚊蟲進到家裏,還可以避邪呢!”

一走進房間,廚房裏飄出的糉香令人饞涎欲滴!

外公外婆正在熟練的包着糉子,我也想來一試。便開始對外婆說:“讓我包一個糉子吧!”外婆擺擺手不肯,我又說:“我要試試看嘛!”這時外公發話了:“要包可以,不過先得告訴我們,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糉子?”哈哈!正中下懷!我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這是爲了紀念戰國末期的大詩人屈原。他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捨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跳進汨羅江自殺。屈原死後,百姓們哀痛異常,都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發展成划龍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外婆說:“夠了夠了,過來吧!”

外婆教我包糉子了。先把糉葉捲成圓錐狀;把卷好的糉葉卡在左手虎口,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糉葉卷中,舀一小匙拌好的肉餡放在米上,再蓋上一層米;將葉尾蓋下來,葉尾捏籠,將多餘葉尾上卷,接着用葉絲繫牢。最後,剪掉多餘葉尾。啊!我終於包出了一隻糉子,雖然沒有外婆的那樣好看,可我還是覺得很好。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高興!我既學會了包糉子,又嚐到了美味,更關鍵的是,小小的糉子讓我感覺到了祖國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我更爲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熱鬧的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一到這天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家都要吃糉子、掛菖蒲。

同學們!你們都包過糉子嗎?記得有一年,那時的我還小,還在上學前班,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沒有上課,然後我就跟着媽媽去買包糉子要用的東西,首先要買糉葉,這糉葉呢也有講究,要買新鮮的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着淡淡清香。如果用乾的竹葉包出的糉子,煮熟後就沒有竹葉的清香,其次呢還要買白糯米和線,把買的白糯米用水浸泡,一直把米泡了大起來,就可以包了。

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在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就會漏米。”

我跟着媽媽做,把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然後放入糯米,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裹緊。最後用繩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這時,要煮糉子了,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放上水開始煮了,沒過一會兒,屋裏頓時都瀰漫着竹葉和糉子的香氣。這時我和爺爺來到鍋邊,我問媽媽:“媽媽,這糉子熟了嗎?”媽媽說:“再給它熟一會兒吧!過一會兒熟了我叫你,你先到客廳玩着。”我說:“好!”

糉子熟了!可以吃糉子咯!我忙的跑到廚房,哇!真香!好多的糉子,我挑了一個,真心叫媽媽幫我剝開,那時我就像一隻“小饞貓”。媽媽剝好遞給了我,接着,我拿了一個給奶奶,拿了一個給爺爺,還拿了一個給爸爸,全家人圍在桌子邊吃着糉子,非常的開心。

吃糉子、掛菖蒲這兩樣傳統的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