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的傳奇故事(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2K

有關端午節的傳奇故事 篇1

第一個,年齒介子推(?—公元前636年)

有關端午節的傳奇故事(精選5篇)

東漢蔡邕《琴操》中記實,蒲月初五眷念介子推。蔡邕描寫了一段話,大意是:晉國重耳與介子推,逃亡在外19年,介子推曾割大腿上的肉,給重耳果腹。其後重耳返國登位了,但卻忘了封賞介子推。

爲此,介子推有些怨氣,寫了篇《龍蛇之歌》感悟晉文公,隨後就揹着母親躲在山中了。重耳多次呼叫招呼,介子推拒不下山。其後重耳縱火燒山,逼介子推下山。不測的是,介子推和母親被燒作古在山中。

爲了眷念介子推,晉文公飭令每年的蒲月初五不得生火,只吃寒食,糉子是寒食的一種。由此,後人以爲端午節最早是眷念介子推的。雖然,也有許多人以爲是清明通亮節。

第二個,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屈原這個汗青人物,最早呈此刻《史記·屈原傳記》中。在此當年,沒有屈原這個人私人物記實。據聞一多考據,把屈原和端午節綁縛在一路,是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中才呈現的。

公元前278年,秦國上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京城。屈原在這一年蒲月五日此日投汨羅江自盡。在此當年,屈原被楚王貶黜政治中心,相稱於放逐到了江南地域。

爲此,楚國人駕駛划子,但卻沒能在波瀾澎湃的淚羅江上找到屈原。由此,形成了賽龍舟。此外,爲了不讓蛟龍吃失屈原的屍身,就投了米等許多食品。其後就形成了糉子。

第三個,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

伍子胥是楚國人,其後由於楚國要將他百口滅失(父兄均爲楚王所殺),伍子胥就逃到了吳國。其後和孫武成爲好伴侶,差點滅失了楚國,並將楚平王屍身發掘出來鞭屍。

吳王闔廬身後,吳王夫差登基。在吳越爭霸之中,吳軍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請和。伍子胥提議,雞犬不留,但夫差獨行其是贊成媾和。隨後,越國行使中傷計,收買奸臣,終極夫差賜作古伍子胥。

作古前,伍子胥說:我身後把我眼睛挖出來,放在國都東門上,看越軍滅吳。夫差震怒,將伍子胥屍身裝在皮革袋子裏,在蒲月初五投入大江。後人由此端午眷念伍子胥。

四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

勾踐,姒姓,別名鳩淺、菼執,夏禹昆裔,越王允常之子,年齒末年越國國君。和吳國爭霸失蹤敗之後,在范蠡的副部下,顛末臥薪嚐膽,越國很快規復氣力,終極擊敗吳國。

在規復氣力進程中,越國做了許多事,充塞了詭計和伶俐。但有一條是:以划龍舟來操演海軍。這麼做是不讓吳國覺察越國練兵的念頭。《越地傳》中對此有記實。

因爲勾踐練兵採用的划龍舟的辦法,而現在端午划龍舟角逐是此中一個緊張的項目。是以有人說,端午這個節日,也是爲眷念勾踐而設立並沿用的。

第五個,曹娥(130—143年)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身,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日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蒲月五日遮天投江自盡。不測的是,五天後曹娥抱出父親屍身浮出水面,衆人驚詫。

雖然,尚有一種說法是,曹娥父親曹盱,在蒲月初五迎伍神(伍子胥)的祭奠中溺於舜江。過了十七天,在蒲月二十二日也投江,五日後曹娥的屍身抱父屍浮出水面。

但不管哪種說法,曹娥都被神話了。曹娥所住之村鎮即改名爲曹娥鎮,舜江被改爲曹娥江,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尚有聞名的《曹娥碑》一文作爲佐證。蒲月初五就釀成眷念曹娥的節日了。

第六個,周處(236—297年)

周處是江蘇宜興人,三國東吳末年西晉初年人士,“蕩子轉頭金不換”、“周處除三害”的典故,講的便是他。少小時,被稱爲“第三害”;其後全力向上,稱爲國之棟樑。

史稱,在西晉時代,周處先後任新平太守、廣漢太守、楚內史、散騎常侍、御史中丞等職,事項用功,剛直不阿;干犯顯貴,被派往西北伐罪氐、羌等族兵變,遇害於疆場。

值得正視的是,“端午”一詞最早呈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這本文獻成了當代人們覆按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緊張參考。是以,有人以爲此刻的端午節,也是眷念周處。

有關端午節的傳奇故事 篇2

(一)屈原投江

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爲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裏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糉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二)曹娥尋父屍

東漢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僅十四歲的她沿江豪哭,經十七日仍不見曹父屍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後兩屍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蹟,鄉人羣而祭之。

(三)白蛇傳

傳說白蛇白素貞,爲了報答許仙的恩惠,與許仙結爲夫妻的悽美的愛情故事,傳說端午節當天白蛇喝了雄黃酒,差點現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節,都是膾炙人口的民間戲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

傳說伍子胥助吳伐楚後,吳王闔閭逝世,皇子夫差繼位,伐越大勝,越王句踐請和,伍子胥主戰,夫差不聽,卻聽信奸臣言,賜伍子胥自殺,並於於五月五日將屍體投入江中,此後人們於端午節紀祀伍子胥。

有關端午節的傳奇故事 篇3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鳳凰山下有個小漁村。村裏有個姓曹的漁夫。漁夫有個女兒叫曹娥。

一年春夏之間,兩岸連續大雨,舜江洪水暴漲。曹娥她爸怕錯過漁汛,他不顧曹娥反對出江去捕魚。

父親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後來,曹娥沿江向上、下游找尋還沒見到父親。太陽快落山了,曹娥從她父親的夥伴口中得知:他們一起在張網,突然一個大浪,把她父親的小船推進漩渦,讓水沖走了。曹娥一聽嚇出了魂靈,大叫一聲“父親、父親”,拔腳朝下游追去。

她在江邊來回哭叫。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看見她爹在跟水搏擊。曹娥縱身向江水撲去。

又過了三天,江面風平浪靜,人們卻在下游十多裏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盤旋,隱隱約約好像有人在遊動。人們趕過去,發現正是曹娥和她的父親。曹娥雖然死了,但她卻能找回父親的屍首,把他負到江堤邊,人們都說這是她的孝心感動天。

據說波濤洶涌的曹娥江水在流經曹娥廟時總是平靜的。當地百姓認爲,那是因爲江水自覺愧對孝女曹娥。

曹娥的孝心感動了天,更感動了四周的鄉親,他們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邊造了廟,塑了她的像,尊她爲“孝女娘娘”,還把漁村叫做曹娥村,把這條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這一日,曹娥廟裏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各省各府都有來拜曹娥孝女娘孃的,許多人題詞送匾讚揚曹娥的孝行。

據說,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將端午節視作懷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有關端午節的傳奇故事 篇4

伍子胥

儘管如今人們都認爲端午節主要源於屈原,但在吳國時期,端午節卻是主要用於紀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是當時吳國的宰相,而當時的吳王夫差深愛着越王勾踐送給他的美人西施。對此,伍子胥一直提醒吳王要提防越王的陰謀,但卻因此惹怒了吳王。於是,吳王逼迫伍子胥自盡,並且在五月初五這天,把他的屍體投到了河裏。伍子胥死後,在蘇州等地,直到今天,人們都會在端午節這天來紀念他。

惡日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爲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爲沐浴”以浴驅邪認爲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

《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爲“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爲“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爲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爲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爲“端午”。

曹娥

端午節這天,浙江東北部很多地方(包括紹興、寧波和舟山)的人們紀念的是一個年輕的姑娘——曹娥。曹娥的父親曹盱是個薩滿巫師,他當時主宰着上虞地區的各種當地的儀式。公元143年,當曹盱在端午節這天主持紀念伍子胥的儀式時,一不小心掉進了順河。而極爲忠孝的曹娥,決心要找到父親。她獨自一人不停地找了三天,但都沒有結果。五天後,人們發現了曹娥和她的父親的屍首,雙雙因溺水而亡。

八年後,也就是公元151年,人們在上虞地區建了一座寺廟,就是爲了紀念曹娥以及她爲了忠孝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而且,人們爲了紀念她,還把順河改名爲曹娥河。

有關端午節的傳奇故事 篇5

每當我一個人散步在池塘邊,看見嫩綠的蘆葦葉長茂盛的時候,就知道端午節快到了,人們會用它的葉子包糉子,糉子可好吃了,粘粘的,一口就能出個蜜棗來,真讓人回味無窮。

想知道端午節怎麼來的嗎?下面要我來告訴你們吧。一次我無意中,從《七彩語文》中得知,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也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他是戰國時期楚國人,自幼聰明,才華出衆。二十多歲就參與楚國朝政,楚懷王很信任他,儘管朝廷中有些官員想方設法栽贓陷害他,破壞他和楚懷王的關係,但是他公正廉明,直到楚懷王去世。

後來,楚懷王兒子繼位,他年輕氣盛,親信常言,將屈原免職流放。不久楚國一天天衰敗,最終被秦國吞滅,屈原憎恨世界渾濁不清,沒有光明,非常痛心。於是五月初五這天,抱着一塊大石頭跳進江裏,當地老百姓直到了,都划船去救他,船在水面上像巨龍一樣騰飛,也沒能救出屈原,人們聽說被水裏蛟龍困住,又開始往水中扔五色線紮好的糉子,希望能趕走蛟龍。

從此每年五月初五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買綠豆糕,賽龍舟,門前插艾條等一些民間習俗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