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4W

學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1

今天是國際兒童節,而明天呢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天媽媽在家裏包糉子,我說:我也想學學。媽媽說:好呀!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精選19篇)

我們包的是肉餡的,媽媽先把糉葉洗好,放在邊上備用。媽媽在把米洗好,放在邊瀝乾,然後媽媽開始切肉,把肉切好後開始加調料有料酒、薑末、味精、醬油等攪拌。上述準備工作做好後,我們開始最重要的工作了——包糉子。

媽媽教我先取兩片糉葉,毛面相貼,在靠近3分之2的地方對摺成60度的三角形,先放一小半米,在放些肉餡,然後在繼續加米至加滿爲止。將糉葉的往下折,並幹緊用力壓住,包緊。然後用棉線把糉葉紮緊。一個糉葉終於大功告成了,把我忙的滿頭大汗。

午飯吃着自己包的糉葉,感覺味道美極了!同學有機會也可以自己試試哦!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2

晚上回到家後,奶奶對我喊:“康康,快做作業,做完了,幫奶奶包糉子!”我一聽,一蹦三尺高,很快做完作業,書包也沒來得及整理,就火速奔向廚房。

奶奶已經包了好幾只糉子了,它們真是又整齊又漂亮的糉子。只見奶奶熟練地拿起糉葉,先捲成圓錐形,在裏面放一塊香噴噴的豬肉,接着又把米撒在上面蓋住香豬肉,最後,把糉葉包起來,用繩子在上面繞來繞去,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覺得不難,也拿起糉葉像模像樣地包起來,誰知,我放米時,米卻從洞裏漏出來,當我塞住這個洞,那個洞又流出米來……我擺弄了大半天才包好。咦,我包的糉子怎麼這麼大?原來,我包的糉子老是漏米,我只好用好幾張糉葉捆住一個糉子,棉線也用了一大把。

晚飯時,爸爸挑了一個的糉子給爺爺,爺爺笑眯眯地接過糉子,扒了一層又一層的糉葉,終於,一個小小的糉子展現在大家的眼前。

瞧,我鬧了一個大笑話。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3

端午節假日中,我一直再幫助奶奶包糉子。

我一開始選了幾條長糉葉,又拿了一團米,把米捏成一團,遠看彷彿是一個立體的三角形;我用糉葉把米團一層又一層地包裹起來,但是,它那角中總是有一個小洞。我又看了一下奶奶怎麼包糉子的,她先用左手拿着葉子,右手用一筷子夾了一團米放在糉葉上,然後以層一層地包裹起來,最後用繩子捆,一個完美的糉子就大功告成了。我看了看兩個糉子,一個齊心怪狀,另一個完美無瑕。我在奶奶的指導下一點一點地學。功夫不負有心,我包的糉子終於成功了!

今天玩的真開心!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4

今天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一大早,我外婆、外公、姑婆、姑姑、姑父,來到我家。我起了牀,看見有這麼多親人來到我家,我還不知道是什麼回事。

我打聽到了今天是端午節,我想:今天是端午節,應該今天會包糉子和吃糉子啊!我跑過去問奶奶,奶奶說:“再等一會兒,等把這些事做完,再來包糉子。”

一會兒,奶奶拿出糉葉和糉米放在桌子上,大家都圍過來,開始包糉子,我也拿出兩片糉葉,要上幾勺糉米開始包起來,我包了一個完整的糉子後,我搖了搖,我搖得輕晃晃的,怎麼一點重量也沒有啊,我一看,原來沒有包緊,糉米掉了一地,我連忙把地上的糉米清理乾淨,之後我又拿起糉葉,放上糉米,繼續包起來。

我仔細地包了起來,每一個角我都看了一遍,都沒有“缺點”,我把糉繩包住,我搖了搖,很重,我成功的包了一個糉子。

我把糉子放在鍋裏煮,一會兒後,一陣陣糉子的清香飄浮在屋裏,聞得我口水直流。

糉子好了,我吃着自己親手包得糉子,知道了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5

端午節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五”通“午”,端午節又名“端五”,另外又稱“端節”,“午日”、重五。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楚國偉大的詩人屈原。相傳在五月初五這天,屈原投汩羅江自盡,人們怕屈原的屍體被咬龍水獸吃了,因而紛紛划船下江撈救。可是河水很急,早已不見屈原的身影了,於是人們往江中投飯糰,外系五彩繩,雞蛋等食物,讓蛟龍水獸有東西吃,就不會傷害屈原了,。漸漸地就流傳着在端午節這天要划龍舟、包糉子的習俗了。

以前的端午節我沒什麼印象,可是今年的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端來一盆香噴噴的糉子,一個個清翠清翠的。糉子的形狀有棱形的、四角形的、有肉糉子、也有八寶糉、還有鹼糉等各式各樣的。看上去真不錯。聞着糉子的香味,我饞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拿了一個糉子,剝開糉葉,哇!裏面包了肉,香菇、小蝦米等佐料,味道一定好極了,我三五口就吃完了一個糉子,接着又拿來一個,媽媽告訴我說,糉子雖然好吃,但不能吃太多,吃多了消化不好,叫我吃二三個就可以了,可是味道太好,我覺得吃不夠,呵呵……

我們一家人圍着吃糉子,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感覺好溫馨!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6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一起包糉子,糉子看起來包很容易,但自己動手做起來卻很難。

首先,把姜米與花生蜜棗混合在一起,做成一個三角形的形狀。然後把糉子用糉葉慢慢地包起來,這一步可不容易,如果用勁太大,糉子會碎的,如果用勁太小,又包不住,所以我包一個糉子花了很多時間和力氣。我不想包了,但又怕媽媽嘲笑我,只好慢慢的煎熬。

不一會,一大盆姜米和一小碗花生蜜棗包完了,我和媽媽把線纏在糉子上,弄完後,我們就開始煮糉子了。先把水煮沸,讓後把糉子一個一個放進鍋裏,蓋上蓋子,等上4,5分鐘,糉子就熟了。

又悶了幾分鐘,我把糉子端了上來,我,爸爸,媽媽,嬸嬸,叔叔,弟弟,妹妹都開始吃。每個人都吃得津津有味。飯後,我們又開始玩猜謎語遊戲。每個人都出題,然後知道謎底的人搶答,誰說對了或者誰出的題難住了大家都加一分。最後我的了第一,妹妹得了最後一名。最後的時候,媽媽把一枚一元的硬幣塞進了一個糉子裏,誰吃到了就是誰的錢,爸爸很幸運吃到了那枚錢。

今天是最快樂的一天。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7

五月初五 星期五 晴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麼?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糉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裏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糉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裏,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糉子煮好了。我接過糉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8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聽到這首歌謠,眼前浮現的,是香噴噴的糉子,碧綠的艾葉,還有一隻只喜氣洋洋的龍舟。

又到端午節了,這是一個紀念先人的節日,是爲了紀念屈原的日子。我早早的起了牀,捧起了一支艾葉,輕輕的放到了門前。據說,這樣可以辟邪。但我覺得,它只是人們心中的一種託付罷了。

坐在桌前,剝開碧綠的棕葉,一股清香迎面撲來,是糯米的清香,是豆沙的香甜。趁熱咬上一口,一種無法比喻的香糯在嘴裏蔓延開來。吃到嘴裏,才發現,原來,在糯米里,早就融進了棕葉的清香,可謂畫龍點睛之筆。聞着艾葉的清香,讓糯米在嘴裏慢慢融化,這種情調,只有在端午才能體會到吧。

接着,上網,搜索關於划龍舟的視頻,竟搜到了幾萬個,看着龍舟在水上競賽,我的心裏就充滿了感慨:“倘若屈原看到了這個情景,是否會感到十分欣慰呢?他會知道,因爲他的壯舉,在幾千年後,他的子孫會這樣懷念他嗎?不,不會的。人死如燈滅,百年之後,試問有哪個人可以永存世上,不死不滅呢?”答案是:沒有。沒有一個人能逃脫生老病死。想到這裏,我的心中就充滿了悲哀,百年時間,只是瞬間。百年之後,我也要步入墳墓了。端午啊,你竟勾起了我的無限悲哀!

但不管怎樣,這是上天的安排,每個人都是這樣,在歲月中慢慢衰老。與其在哀愁中等待死亡還不如坦然面對,在有生之年做出讓後輩敬仰的事,即使身死, 也死而無憾了。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9

六月三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們全家上下一十八個人,除了我的二嬸要看店以外,其餘一十七人全聚到了一起,好不熱鬧。

大人們不知道爲什麼都那麼忙, 竟然一年也見不到幾次。好在爺爺奶奶有號召力,總是在節假日裏把他們都招集在一起,我纔有機會見到他們。現在,我的爺爺奶奶年紀都大了,因爲我爸爸是家裏的老大, 所以聚會的地點就改到我家來了,差點就把我的地盤給添滿了。中午,媽媽打了魯面,這是爺爺奶奶定的“傳統”,年年不變,只是地點變成在我們家,由我媽媽全程包辦。

爺爺奶奶看着他們的子孫,打打鬧鬧的一大羣,臉上樂開了花!看到他們那麼開心,我真想天天都是節假日。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10

到了端午節,小朋友興了,他們又唱又跳,一起玩耍又唱起關於端午節的歌謠:“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度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屈元。把糉子投進江中是讓魚蝦吃飽,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端流行於汗、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者足踝上,稱爲長命絲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有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吧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撒上雄黃酒,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五千年以前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11

我國有很多傳統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有初五,一到那一天,人們的愛好是吃糉子和賽龍舟。我是喜歡吃糉子。糉子有自己包的,有的是一商場買好的。糉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有綠豆味、有蜜棗味等等。每一種我都喜歡,你知道爲什麼要吃糉子嗎?這是爲了要紀念屈原。吃糉子,我們全家還會到河邊看賽龍舟,龍舟可有趣了,每隻龍舟的船頭都做成龍頭的樣子,真是名副其實。

糉子和龍舟是端午節的好朋友,所以我喜歡端午節。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12

端午節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糉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是賽龍舟。這時,媽媽對我說:“你知道賽龍舟、吃糉子的來歷嗎?”我說:“知道呀!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說:“我兒子懂得真多。”   奶奶見我們談得這麼開心,湊上來說:“你們知道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這倒是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起說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着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13

我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糉子,糉葉有要求,新鮮的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着淡淡的清香。如果用乾的竹葉包出的糉子煮熟後就沒有竹葉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紅豆,花生仁,都早已泡好,或是切好的五花肉塊,都早已用作料淹制好。勤勞的女主人正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緻的糉子便誕生了。

煮熟了揭開鍋,屋裏頓時都瀰漫着竹葉和糉子的香氣。除了吃糉子,雞蛋也是少不了的。這兩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糉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薰,在端午節這天把艾蒿掛在門楣上。掛香包,鮮豔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裏面放上香料。每年媽媽都要幫我買上一個掛在胸前。

又要端午節了,糉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裏藏着的細心,樂趣,難道是用錢可以買到的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爲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14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兩千多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因此自古沿襲下來的習俗至今不變:吃糉子、劃龍船……

一到端午節,我就想起那小小的糉子。外面裹着一層翠綠的竹葉,溼漉漉的身體掛着水珠,三角微微翹起,外觀就會讓人頓生清爽!

糉子的花樣、品種繁多。我見過的有紅棗餡兒的,花生餡兒的,鹹肉餡兒的,豆沙餡兒的……真是應有盡有。比如我吃過的糯米紅棗餡兒的,外面散發着竹葉的清香,剝開竹葉白裏泛紅、油光發亮的餡兒,真是讓人不忍下口,但是又讓人禁不住咬下一口,香甜可口,回味無窮!

吃糉子是飽了口福,而劃龍船則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每到端午劃龍船的比賽可精彩了!舵手把舵,掌握方向,衆人划槳,百舸爭流,萬船飛渡,鑼鼓喧天,喊聲陣陣,那種場面真是叫人熱血沸騰!

啊!多麼快樂的端午節。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15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帶我們去奶奶家。不知過了多久,我們纔到奶奶家。我和弟弟急急忙忙的把牛奶和糉子拿到了奶奶的房間。

快要吃飯了,媽媽和奶奶就已經到廚房燒菜去了。我和弟弟卻去二樓看電視去了。飯燒好了,媽媽就去二樓叫我們了。我和弟弟跑下來,只見桌子上擺放了許多美味的菜,有糖醋排骨,可樂雞翅,糖醋魚,糉子……全都是我愛吃的。

我和弟弟狼吞虎嚥,很快就把我們愛吃的飯菜一掃而淨,而這時我們也已經飽的不行了,於是我準備去二樓休息休息。

很快就到晚上了,爸爸請我們去吃海鮮。我和弟弟開興極了!我們點了很多菜,一會兒就被搶完了。轉眼就九點鐘了,爸爸開車把爺爺奶奶送回家。後來就帶我們回家了。

今天可真開心呀,都捨不得回家了!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16

五月初五 星期四 晴

今天是公曆的五月二十八日,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聽媽媽說:“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這一天要吃糉子的。”說完就去買糉子了。

過了一會兒,媽媽買回來一袋糉子。我迫不及待的去吃糉子,我看到了糉子是三角形的,表面是用綠色的竹葉包着,我逐層剝開,越往裏面葉色越黃,裏面就是一個白白的、胖胖的大糉子。這種味道真香啊,真是香氣撲鼻呀!我還沒吃到糉子就被糉子迷倒了。終於可以吃糉子了,咬一口糉子,嘴裏感覺甜甜的、粘粘的、軟綿綿的,就像是吃了棉花糖一樣,舒服極了!裏面還有兩個大棗,棗比蜜還甜!就這樣我把糉子全都消滅了。

啊,這個端午節我過得真爽!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17

端午節,相信大家都知道吧,但是我所過的端午節一定與你們有不同之處,讓我來爲你們講一講吧!

上午,我和媽媽擠進菜市場買回了艾草,插在門縫裏,放在窗戶上,立在院子前、大門前。全小區的人都買了,放眼望去,就像一條條綠色的絲巾正隨風搖擺呢,那艾草能驅蚊除蟲、驅災辟邪,發出一陣陣清香,使人們沉浸在奇特的香味之中。

正午,大人會給孩子繫上五色繩,有的叫長命繩,辟邪繩和快樂繩。據說,穿上這種繩子可以強身健體、長命百歲呢!

到了兩點鐘左右,家家戶戶開始洗澡了,這洗澡水很特別,是由十多種草熬成,說是用這種水洗過後,身上就不會長東西了。

要吃晚飯了,哇好豐盛的菜啊!不僅有白菜,還有雞鴨魚肉蝦,魚代表以後會年年有餘,雞、鴨寓意着來年家畜興旺等等。

這個端午節別具特色,令人難忘。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18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聽到這首歌謠,眼前浮現的,是香噴噴的糉子,碧綠的艾葉,還有一隻只喜氣洋洋的龍舟。

又到端午節了,這是一個紀念先人的節日,是爲了紀念屈原的日子。我早早的起了牀,捧起了一支艾葉,輕輕的放到了門前。據說,這樣可以辟邪。但我覺得,它只是人們心中的一種託付罷了。

坐在桌前,剝開碧綠的棕葉,一股清香迎面撲來,是糯米的清香,是豆沙的香甜。趁熱咬上一口,一種無法比喻的香糯在嘴裏蔓延開來。吃到嘴裏,才發現,原來,在糯米里,早就融進了棕葉的清香,可謂畫龍點睛之筆。聞着艾葉的清香,讓糯米在嘴裏慢慢融化,這種情調,只有在端午才能體會到吧。

接着,上網,搜索關於划龍舟的視頻,竟搜到了幾萬個,看着龍舟在水上競賽,我的心裏就充滿了感慨:“倘若屈原看到了這個情景,是否會感到十分欣慰呢?他會知道,因爲他的壯舉,在幾千年後,他的子孫會這樣懷念他嗎?不,不會的。人死如燈滅,百年之後,試問有哪個人可以永存世上,不死不滅呢?”答案是:沒有。沒有一個人能逃脫生老病死。想到這裏,我的心中就充滿了悲哀,百年時間,只是瞬間。百年之後,我也要步入墳墓了。端午啊,你竟勾起了我的無限悲哀!

但不管怎樣,這是上天的安排,每個人都是這樣,在歲月中慢慢衰老。與其在哀愁中等待死亡還不如坦然面對,在有生之年做出讓後輩敬仰的事,即使身死, 也死而無憾了。

國小生端午節包糉子的日記 篇19

今天就是傳統端午佳節,“端午吃糉子”,這是華夏兒女衆所周知的習俗。當然,端午除了要吃糉子,還有老杭州人留下的傳統習慣,要食雄黃酒、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人稱“吃五黃”。

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媽媽去爺爺家過節。爺爺早爲我們準備了各種各樣的糉子。我挑了個的糉子準備吃。我先解開線,然後把糉葉剝開,這時,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來,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糉子就吃光了。快吃中飯時,姑媽帶着哥哥也來了,我們一起開開心心地過了這個節。

端午,真是一個快樂的節日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