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來歷國小生作文(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5W

端午節的來歷小學生作文 篇1

傳說楚國的皇上是一個昏君,只顧吃喝玩樂,屈原卻說無效就投江自盡了,他投江時候還抱着一塊巨大的石頭,因爲這樣他一下江就沉下去,在也上不來了。

端午節的來歷國小生作文(精選3篇)

屈原投江以後兩岸的老百姓划龍舟去救屈原,人們把江都找遍了,但是還是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在這個緊張危險的時候,突然有一位百姓站出來,他說我們就不了屈原不要緊張,我們可以丟魚和蝦愛吃的東西比如:糉子、雄黃酒、蛋等東西去江裏……

從此,人們把這一天作爲端午節,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划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等……

時間慢慢長久了,傳統文化也慢慢流傳下來。

端午節的來歷國小生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和媽媽帶着我去表姐家玩。

一路上,我懷着高興的心情,來到表姐家。到了表姐家,表姐說要給我講一個端午節由來的故事,表姐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表姐說的頭頭是道,我聽的津津有味。現在,我終於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了。

端午節的來歷國小生作文 篇3

"五月五,過端午。"每年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我家也不例外。

端午節前一晚,包糉子是媽媽的頭等大事。看着媽媽包糉子,我也在一旁有模有樣地學着。媽媽說:"要不要教你包糉子?"我看了一眼糉子說:"不就是包幾個糉子嗎,能難倒我?我又不是千金大小姐。"聽我這樣說,媽媽笑了。

我拿起兩片糉葉就包了起來,我先將糉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往裏面放糯米——呀,米從下面的小洞漏了出去。我悄悄地觀察媽媽包糉子的步驟,重新開始包。這一次操作前半部分挺順利,可是後來裝了糯米之後,米太多,鼓鼓的,捆不起來了,於是第一個糉子以失敗告終。第二個雖然勉強包好了,但在捆紮的時候用力過猛,線"嘭"的一聲斷了,又失敗了。媽媽在一旁大笑起來,學着我的口氣說:"喲,不就是包幾個糉子嗎?我又不是千金大小姐。"這時爸爸走過來,得知詳情也大笑起來。真是氣死我了,我心想:你們等着,不就一個糉子嗎,老師常教育我們"失敗是成功之母","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我又開始包起來,吸取剛纔失敗的教訓,我卷好糉葉,裝進適量的米,用適當的力度擱好了糉子——哇,成功了,終於成功了!我得意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展現給爸爸媽媽看,換來了他們的陣陣掌聲,他們爲我豎起大拇指。看着自己的"傑作",我得意地笑了。

端午節到了,主角上場了,我把煮好的糉子整齊地放在盤子裏,我們拿起糉子,蘸上白糖有滋有味地吃着,一家人說說笑笑,可開心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