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700字(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24K

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700字 篇1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中國民衆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

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700字(精選15篇)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兩千多年來,端午節慢慢演變成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成爲中華民族的重要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賽龍舟,比武,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每逢端午,華東的江浙一帶,老百姓喜歡晚上劃龍船,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而貴州的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們要好好的過這個端午節,我要用心地感受我國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700字 篇2

離端午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着陣陣糉香。

我和我的媽媽準備好糯米、糉葉和線等,開始包糉子。我目不轉睛地看着,只見媽媽拿一張糉葉捲成漏斗型,再往裏面加上參有紅豆的糯米,然後用糉葉包成三角形,最後用線把它拴好。看着媽媽包糉子,我不解地問媽媽:“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耐心地給我講到:“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由一個着名的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陰曆5月5日這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真是太可惜了!”聽完媽媽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嘆息道。

媽媽繼續說道: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媽媽停下手中的活,擡頭問我:“你看見過賽龍舟吧。”“我們去年在新津看見過啊”我不解地問。“其實,賽龍舟也與端午節有關。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這樣的。想不到一個節日還有這麼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常過的節日,竟然有這麼多的文化。

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700字 篇3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700字 篇4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亦名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民間又俗稱“五月節”。有關端午節的由來,民俗中傳說較多,歸納起來大體上有如下十種:

一說認爲端午節是龍的節日。聞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證,端午節是古代吳越民間舉行圖騰祭的節日,認爲端午節實際上是一個龍的節日。

二說認爲端午節是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逝世。據《續齊諧記》記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說是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

四說認爲據東漢時期蔡邕《琴操》中載,端午節係爲紀念先賢介子推。

五說認爲宋代高承《事物紀源》刊文,端午源於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於是日操練水軍。

六說認爲樑宗懍《荊州歲時記》載述,端午是爲迎“濤神”伍子胥。《後漢書》中也寫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後來江浙一帶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舉行各種儀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說認爲在《道書》中載有五月初五是爲祭祀先祖日。

八說是據《會稽典錄》一書記載,端午是爲紀念尋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說認爲端午起源於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節。其時仲夏之日,萬物方盛,夏至日,陰氣萌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爲門戶飾,以懲惡氣。

十說是民間有一傳說認爲,端午源於湖北沔陽沙湖曾有四位豪傑專門劫富濟貧,後因遭當地官兵突襲圍困而於五月初五投江而亡。當地民衆萬分悲哀,將這一天定爲端午節,以示悼念。

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700字 篇5

晚上,我請爺爺講端午節的來歷。

飽學的爺爺用蒼老的聲音,穿越了遙遠的時空,將我帶到楚國。

楚國時,朝廷腐敗無能,官員們魚肉百姓,人民怨聲四起。楚國走向衰落。

當時,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着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幾次寫出改革朝綱的奏摺呈給皇帝。但是皇帝不但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屈原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滾滾汩羅河。

屈原的愛國精神感動了人民。人們紛紛趕來,划着竹排小舟沿江找尋屈原,但尋找多日未果,就無奈地往河裏撒一些白米,希望魚兒們不吃屈原的屍體。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散,魚吃不到怎麼辦?於是有人就想到包糉子的方法。用葦子葉捲成一個尖尖的小筒,往裏面塞上糯米,再用細細的馬蓮草纏好包成一個個糉子,丟進河裏,魚兒就可以吃飽,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

爲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爲端午節。

後來,人們就以吃糉子,賽龍舟的方式,永遠紀念屈原。聽到這裏,我不禁流下了晶瑩的淚水……

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700字 篇6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700字 篇7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的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主要有四種,其中以源於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陰曆5月5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種傳說是:源於紀念伍子胥、源於紀念孝女曹娥、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700字 篇8

今天是農曆五月五日,也就是我們說的端午節,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相傳楚國滅亡了,屈原投了汨羅江,當地百姓馬上划船去江中救屈原,一直劃到洞庭湖。那天正好下雨,好多小船都在岸邊停放,當那裏的人們得知是爲了救屈原之後,也冒雨出動,爭相進洞庭湖尋找,後來就演變成了划龍舟。百姓們怕江河裏的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把自家帶的米團投進江中,後來就演變成了吃糉子。

端午節還有吃蛋黃,系五色線,採艾葉,掛香包的習慣。吃蛋黃是因爲它是黃色的食物,因爲這個時候青黃不接,吃黃色食物意味着接上了,系五色線是祛除疾病的意思,端午節繫上,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出現彩虹之後,把五色線扔進水裏,就是把病趕走的意思,採艾葉,掛香包,意思是這個季節蚊蟲比較多,它們具有特殊的味道,可以驅走蚊蟲,趕走疾病。

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下面來說一說端午節這天我所經歷的事情吧。端午節早上,還在睡夢中的我被奶奶給我係五色線的小動作驚醒。奶奶還在我的書包上繫了個香包,希望我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起牀之後爺爺給我剝了兩個糉子,拿了一個雞蛋,笑眯眯地讓我吃,我知道吃糉子和雞蛋有好的寓意,於是就大口吃起來,糯米綿軟,紅棗香甜,雞蛋是鹹的,蛋黃黃的流油,香噴噴的,吃完走出門,我發現我家大門口放着兩把艾葉,離很遠就可以聞到艾葉的味道,有了它,蚊蟲就不會再進我家門了。

端午節我紀念了愛國詩人屈原,又瞭解到了端午節的習俗,還吃到了好吃的糉子,這個節日我過得好快樂。

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700字 篇9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的故事!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後,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有了現在的吃糉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糉子了。糉子一般用糯米做成。把糯米,還有包糉子的竹葉泡在盆裏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糉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爲的是不讓米溢出來。糉子包好後,慢火煮一下午。糉子煮好後,打開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糉子的清香,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後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線。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五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爲民族的和諧,爲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700字 篇10

據統計:製造一噸紙需要砍掉十七棵樹,用掉一千五百升燃油,誇張的說,小小的一頁紙就是一頁金哪!瞧啊!一噸紙需要這麼多的資源,人類還不節約嗎?讓我們一起從現在做起,節約紙張,並真誠的祝福地球不要進入生命的倒計時,那樣我們的家園將會變得更加的美好。我無法抑制住自己的激動,打開房門,一陣北風吹來,這時我才發現,門口已經有了很厚的積雪,大雪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下的。我走出房門,月亮似乎是孤單地懸掛在天空中,滿天的星星不知到哪裏去避難了。當我灰心喪氣時,書教我“乘風破波會百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於是我有了重新奮鬥的勇氣;當我與朋友惜別時,書告訴我“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於是我嚓於了惜別的眼淚;當我想放下手中的書放縱生活時,書告訴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於是我認清了自己的使命,認真奮鬥······正是因爲書,我才學會了堅強不屈,學會了思索未來,懂得了新世紀的青如今我也踏上了教育戰線,奮戰數十年,終於理解良心事業的酸、甜、苦、辣,當一名老師真的不容易,而在我身邊有這樣一位平凡的老教師,他處處爲我做榜樣,他就是王老師,不僅在生活上,工作中,他處處幫助其他老師,平易近人,知識淵博,而且他有一個的愛好,愛種植,不但種花還有果,他住在校園裏,他的花園一年四季都是美的,那麼他待學生的熱情就更不用提了……我想把所有的語言都用在他身上,也無法取代他那顆金子一般的心。109、我們的事業就是學習再學習,努力積累更多的知識,因爲有了知識,社會就會有長足的進步,人類的未來幸福就在於此。——契訶夫端午節是中華傳統節日之一。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據說,它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中國人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呢?

儘管中國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不同,但是他們都是爲了祈求健康、防疫祈病。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要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等活動。這種習俗可是經過2千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人們選擇五月初五那天作爲端午節的原因是因爲屈原是在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那天抱着大石頭跳下汩羅江自殺的。賽龍舟的習俗也是從當時的人們划着小船去尋救屈原這種形式演化過來的。因爲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他們就把竹筒裏的米撒在水裏。他們認爲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後來這種活動變成盛着米飯的竹筒,到現在演化成糉子。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變成了一種風俗;這種風俗漸漸地在各地流傳開了。如今我也踏上了教育戰線,奮戰數十年,終於理解良心事業的酸、甜、苦、辣,當一名老師真的不容易,而在我身邊有這樣一位平凡的老教師,他處處爲我做榜樣,他就是王老師,不僅在生活上,工作中,他處處幫助其他老師,平易近人,知識淵博,而且他有一個的愛好,愛種植,不但種花還有果,他住在校園裏,他的花園一年四季都是美的,那麼他待學生的熱情就更不用提了……我想把所有的語言都用在他身上,也無法取代他那顆金子一般的心。在流傳的過程中,活動的內容也不斷地增加了。因此,南北方的習俗也有所差別。

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700字 篇11

離端午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着陣陣糉香。

我和我的媽媽準備好糯米、糉葉和線等,開始包糉子。我目不轉睛地看着,只見媽媽拿一張糉葉捲成漏斗型,再往裏面加上參有紅豆的糯米,然後用糉葉包成三角形,最後用線把它拴好。看着媽媽包糉子,我不解地問媽媽:“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耐心地給我講到:“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由一個着名的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陰曆5月5日這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真是太可惜了!”聽完媽媽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嘆息道。

媽媽繼續說道: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媽媽停下手中的活,擡頭問我:“你看見過賽龍舟吧。”“我們去年在新津看見過啊”我不解地問。“其實,賽龍舟也與端午節有關。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這樣的。想不到一個節日還有這麼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常過的節日,竟然有這麼多的文化。

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700字 篇12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和媽媽帶着我去表姐家玩。

一路上,我懷着高興的心情,來到表姐家。到了表姐家,表姐說要給我講一個端午節由來的故事,表姐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表姐說的頭頭是道,我聽的津津有味。現在,我終於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了。

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700字 篇13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和媽媽帶着我去表姐家玩。

一路上,我懷着高興的心情,來到表姐家。到了表姐家,表姐說要給我講一個端午節由來的故事,表姐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表姐說的頭頭是道,我聽的津津有味。現在,我終於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了。

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700字 篇14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有關端午節的來歷作文700字 篇15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源於古時候,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去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我們是要吃糉子的,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米中摻雜、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