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5W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 篇1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五、重午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精選17篇)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努力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

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那透着濃濃糉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糉、火腿糉、赤豆糉……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說起包糉子,我媽媽可是能手,她拿來了糯米、紅棗、糉葉、五彩線,我把糉葉圍成了圓錐的形狀,把糉子餡兒填到了裏面,然後摺疊糉葉,真的包成了三角形的糉子,我拿五彩線把糉子捆結實。大功告成了!我包了一個又一個,包完後,我把糉子拿到鍋上蒸了20分鐘。打開鍋一看,糉子懶洋洋的躺在鍋中呢!我把糉葉剝開黃燦燦的糯米閃閃發光哩!一個大紅棗在中央微笑,如同一個可愛的姑娘似的。我用舌頭舔了舔,甜中帶着香味,真讓我垂涎三尺啊!一口咬下去,軟軟的、潤潤的、滑滑的、甜甜的,真是回味無窮啊!瞧!鍋裏還等着我品嚐呢!我張大口,塞進了嘴裏,香甜的味道一直在我的嘴裏盪漾。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歡樂的節日,不光是吃到了香甜的糉子,還因爲我學會了包糉子,我盼望着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 篇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小時候我最愛唱這首兒歌。因爲每次唱這首歌的時候就又有的吃,又有的玩啦!

端午的前一天,家家忙着包糉子,我家也不例外。這一天,奶奶是大忙人,我是小忙人。因爲奶奶包糉子的手藝最好,而我是奶奶的心頭肉,自然要在一邊幫忙嘍。每次奶奶包糉子的時候總是左手拿着糉葉,先把糉葉捲成一個空心的錐體,然後用右手抓米,放進空心的錐體裏,直到裝滿爲止。

接着,奶奶用糉葉緊緊裹住錐體。最後,再用一根蓑草把糉葉緊緊扎住。我呢,就在一旁“指揮”——這個糉子包果脯的,那個糉子包鹹肉的……奶奶呢,就笑眯眯地照我說的做。等奶奶包好了糉子,我就3個、5個、10個地把那些小巧玲瓏的糉子連成串……可惜每次不等奶奶把糉子包完,我就趴在凳子上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爺爺總會早早喊我起牀,讓我和他一起從田埂上砍來艾葉插在門窗上,說是可以驅蚊,還能避邪。

早餐當然是糉子。吃糉子的時候,我喜歡用筷子插在糉子上,然後蘸上白糖。哇!香噴噴的糉子可好吃啦,我一口氣能吃掉好幾個呢!除了糉子,桌上還會有鹹鴨蛋、鮮雞蛋和媽媽從超市裏買來的綠豆糕,足夠我們一家吃個痛快!

吃完早餐,奶奶總是會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纏在我的手腕上,還要我佩戴上她親手縫製的五顏六色的香囊才許出門。

午餐也很豐盛。除了葷菜,還少不了這幾樣菜:糖拌西紅柿、炒莧菜、涼拌胡蘿蔔、燒海蝦、紅紅的西瓜,媽媽說這是“五紅”。

我喜歡端午還因爲爺爺的肚子裏有說不完的關於端午的有趣故事。從戰國時吳國大將伍子胥掘墓鞭屍到越王勾踐演習水師;從東漢時期的烈女曹娥到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爺爺真不愧是當教師的,他說他的故事能一直讓我聽到老呢!

我愛端午節,它既讓我快樂又讓我感到神奇。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 篇3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傳統節日更是充滿了民族特色,而端午節就是其中的一個。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聽家鄉的人說,端午節還有個來歷呢。據說,古代有一個詩人叫屈原,十分熱愛自己的祖國。可是,當時的皇帝昏庸無能,使得國家四分五裂,百姓家破人亡。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落得如此田地,於是他悲痛欲絕,投江而死。人們聽說屈原投江而死,連忙划船到江裏去打撈他的屍體,可是卻怎麼也找不到,人們怕魚蝦會會把屈原的屍體吃掉,就把糯米撒到江中。這樣那些魚蝦就去爭食糯米,而不會去侵蝕屈原的屍體了。

這個故事傳下來後,人們每年都用包糉子和賽龍舟的方式來紀念這個偉大的愛國詩人。糉子是用糯米加上糖做成的,又香又甜,我可愛吃了。每年的'端午節,媽媽都會包非常多糉子讓咱們吃,所以,我天天盼着端午節的到來。賽龍舟可好玩了!在平靜而遼闊的大江中,幾隻船甚至十幾只在一起劃,船頭上都有一面小旗,船上有十幾個漿手,幾個打鼓的坐在船中央。

號角一吹,鼓聲立即響徹天地間,漿手每人持一隻短漿,隨着鼓聲划動。兩岸觀賽的人也閒不住,不停地拍手叫好,還爲船員加油打氣。鼓聲是有規律的,什麼時候節奏應該緊迫,什麼時候應該輕緩,鼓手都掌握得準確無誤。不管哪支隊伍贏了,其它的隊伍都會爲他們祝賀,這是多麼博大的胸襟哪!

哪支隊伍贏了,就在哪隻船頭上繫上紅布條。這小小的紅布條表現出了這支隊伍的團結和集體榮譽感。每當看到勝出的隊伍的船上掛的紅布條,還有隊員們臉上的笑容時,我就會對媽媽說:“媽媽,我長大以後也要學划船,像這些大人們一樣來賽龍舟,還要拿冠軍!”媽媽看到我自信的樣子,欣慰的笑着說:“好,媽媽支持你。”我高興得心都快要跳出來了,恨不得馬上長大,然後去參加龍舟比賽,拿到冠軍,讓衆人爲我喝彩。

除了包糉子和賽龍舟,端午節時,還要在門的左右兩邊的牆縫中插艾蒿,午飯還要吃肉,飲雄黃酒也是端午節的一種習俗。

端午節十分有趣,瀰漫着濃郁的鄉土氣息,充滿了民族特色。中國的其它節日也都非常有趣,透露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熱愛之情,充滿了民族特色和鄉土氣息,但我獨愛端午節。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 篇4

“哦也!端午小長假,香噴噴的糉子”

終於,又是一年端午節,同學們的心情一定跟我一樣,期待着複習中的忙裏偷閒,期待一個個香氣四溢的糉子,期待江河中的龍舟,期待家裏豐盛的晚餐……但我爲了更好地融入傳統端午節的氣氛,也爲了這則作文的順利“誕生”,我準備好好的體驗一把端午習俗——包糉子的魅力。

說到包糉子,第一步自然是尋找材料了。在冰箱裏“乒乒乓乓”亂翻了一通後,結果可想而知——糯米?沒有!糉葉?也沒有!無奈之下,只好進軍沃爾瑪購買材料。(當然,讓家長協助一下肯定理所應當。)一路上車水馬龍,爸爸好不容易找了個停車位,一行人這才安頓下來。進入沃爾瑪,這裏更是裏三層外三層的被人羣包了個遍,好不容易擠進去,我放起尖銳的目光仔細的尋找,把老爸早已甩在身後。在裏面轉悠了兩三圈,突然,我眼前一亮,一個箭步衝向角落裏的櫃檯。“這是東北大米,這是泰國珍珠米……”我自言自語地沿着櫃檯尋找着。“優質糯米……嗯!就是你了!”我一邊欣喜的捧起一把糯米一邊往後看,“老爸,這裏,糯米在這兒!”可遲遲不見老爸的身影。“管他的,先買一斤再說。”包好了米,回頭一望——呀,老爸提着大把的糉葉跑過來呢!“哈,老爸真給力,事先就想到了這一步!”

回到家,下面就該進行我們最重要的一步——包糉子咯!這一步我請到了專業級包糉子導師——奶奶來輔助我完成。“首先,將糉葉清洗乾淨,再淘糯米。”奶奶在一旁指點着。“哦?糉葉每一張都要洗?”“可不,這吃的東西不洗乾淨能行嗎?”糉葉是深綠色的,側面十分刺人,但浸泡在水中,合着窗外的陽光,它也就格外清麗了。緊接着淘米,自來水如清泉般浸入糯米中,然而水卻很快被米染成了白色,如牛奶圍繞這一顆顆珍珠,煞是好看。我伸出手胡亂的晃了幾下,清洗任務便被我de草解決了。

接着,開始包糉子。翠綠的糉葉與潔白的糯米相結合,那是再好不過了!“看着!”奶奶取出兩張糉葉合在一起,將其一轉,糉葉便成了一個漏斗狀,“米要不多不少,可別讓米鑽進葉縫裏。”我在一旁仔細的看着,只見奶奶舀起一勺糯米,往“漏斗”裏一倒,糯米們自然如流星瀑布般爭先恐後的鑽進“漏斗”。我本以爲糯米們至少有一兩個“壯烈犧牲”可誰知竟沒有一丁半點的糯米灑露出來,此時,我對奶奶的高超技術不禁有了敬佩之感。又見她看也不看便抽出一根絲線,“刷刷刷”的繞在漏斗上,一個糉子就這樣做成了。整個過

圖片程看得我眼花繚亂,對於奶奶的技術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來,你也試試?”奶奶那了兩片糉葉放在我面前。“好呀,看你做我眼都花了。”拿起糉葉,我的腦海裏像放電影一樣回憶起奶奶做的過程。“先把糉葉轉一下……”我心裏默唸着,手也跟着想象的畫面動了起來,一個流程下來誰知我這個漏斗有個1cm長的口,糯米全都漏了出去。“看你做的是啥?看重做吧!”奶奶用帶着嘲笑的口氣說。“好。”我當然不服氣,重做起來,可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嗨,還是我來吧。”奶奶拆看了那些個我包的“四不像”糉子。我的臉紅了起來,不由的用手抓了抓頭髮,看着奶奶熟練的技術,我真有些羨慕。

包好了糉子,它就該下鍋了。雖然裏面沒一個是我包的,但客觀地說我還是學到了不少知識的。吃着糉子,心裏真是舒坦!

然而如今,端午節的過法漸漸多樣化,具有娛樂性和觀賞性——商家對糉子進行銷售,獲取商機,賽龍舟也成爲了一種娛樂性的比賽。然而,儘管這樣的習俗現代化,我們始終不會忘記一串串糉子與一條條龍舟;儘管江邊已無屈原感慨的身影,我們也是忘不掉這個節日——端午,這個節日早已在我們心中化作一份信仰,一份感慨,一份對中華文明與屈原的深深敬意!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 篇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後天就是 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關於它的來歷,民間流傳的大約有四、五種說法,但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是紀念屈原說,我想不少同學都有一些瞭解,老師再簡單介紹一下它的來歷。

據《史記》記載,戰國末期楚國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卻遭到其他貴族的反對和排擠,屈原被迫離職,還被趕出都城。他在流放期間,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後來,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眼看着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悲憤之下,於五月初五,寫下絕筆《懷沙》後,投汨羅江而死,楚國百姓得知消息後,划船拯救,將飯糰等食物投入江中,希望魚吃飽了,不要吃掉屈原,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被定爲端午節,端即是“初”的意思,人們也以吃糉子,喝黃酒來紀念屈原。

也許,這古老的傳說你早已聽過無數遍,今天也無法讓我們非常感動,但是,一度炒得沸沸揚揚的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恍如昨日剛發生的事,最後以韓國成功申請爲“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而告終。雖然專家稱“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我們的文化傳統被別國認同,並非壞事。但畢竟“端午節”一詞還是被別國搶先一步給端走了。

這件事情無疑給國人敲響了保護中華文化的警鐘,祖先留給我們的燦爛文化,有很多正瀕臨消失,有的甚至已經失傳,如世界三大藝術門類:西班牙的舞、意大利的歌、中國的戲曲。而中國戲曲現在有很多劇種已經失傳,我國有着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赫哲族目前只有4000多人,能掌握自己民族語言的已不足幾十人,整個赫哲族都在瀕臨消失,更別說民族文化了。我們的祖先發明瞭造紙術,而現在我們不得不向日本人購買高質量的宣紙。試問,將來我們連過節都是要過別人國家的節日,我們還有何顏面去見我們的祖先。

所幸近幾年,國家也越來越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將一些重要文化遺產納入國家保護單位加以保護,20xx年國家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設定爲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教育部還對中國小音樂課進行改革,在20多所學校嘗試京劇進課堂的做法。剛剛過去的6月11日也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日。但這些做法都還只是杯水車薪,甚至還引起各種爭議。

傳承中華文化需要廣大民衆的共同支持。在經濟日益發展的當代,傳統文化並非是已經過時的東西,相反更是我們這個時代所必需的,它爲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有着巨大的意義,是一個民族堅強的精神支柱,孔孟思想的指導價值對世界文明都有着巨大的貢獻,時下,一些消極頹廢的文化把人們引向歧途,道德缺失、人情冷漠、心靈空虛已成爲社會的癥結,富士康員工連環跳、歹徒砍殺學生這些悲劇的發生更加向人們昭示社會精神文明的缺失。

後天就是端午節了,一起來好好度過一箇中國的傳統佳節,是我們非常簡單就可以做到的,節日除了是一種歡慶活動外,更代表着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因爲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傳統節日背後積澱的是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希望我們大家都能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優秀的中華文化滋潤我們的心靈,做一個真正的炎黃子孫,傳承和延續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讓華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永遠熠熠生輝。

最後,祝老師們、同學們端午節快樂!祝祖國永遠繁榮富強。謝謝大家!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 篇6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描寫端午節的兒歌,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的來歷有很多,其中一個來歷是這樣說的:相傳古代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自己卻無能爲力,心如刀割。於是,在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寫下了絕筆《懷沙》,跳進了汨羅河自盡。當地人民駕舟營救,便有了今天的競渡。人們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喂蛟龍以保全屈原的肉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個習俗,在這一天裏,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南方各地都會舉行龍舟大賽,來悼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有一個習俗是吃糉子,但我更好奇的是糉子是怎麼包出來的。這不,媽媽又開始忙碌了,這次,我緊跟在媽媽的身後,誓要弄清楚包糉子的過程。原來,包糉子前先要做好準備工作:洗糉葉,泡糯米。我問:“今天包糉子嗎?”“是啊!下午包。”媽媽說。“爲什麼要這個時候泡呢?”我說,媽媽說:“因爲提前泡四個小時,容易熟,口感好。”很快就到了下午,媽媽開始包糉子了。首先,她取出三片葉子,糉葉在媽媽的手裏像施過魔法一樣,一眨眼就變成了一個精緻的“小漏斗”;然後,媽媽將白花花的糯米和甜蜜蜜的棗裝進了“小漏斗”裏。最後,媽媽用白線將這個似方非方,似圓非圓的糉子綁起來,一個綠瑩瑩的糉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糉子包好後把它們放進鍋裏煮四十分鐘,再泡三四個小時,讓它們入味兒。香噴噴的糉子會讓你食慾大開。

我吃着香香糯糯的糉子,眼前忽然浮現出了屈原投江的畫面,以前我以爲糉子是一種美食,現在才知道五月初五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作爲國小生的我,一定要學習屈原愛祖國,愛人民的精神。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 篇7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題記

小院的屋裏傳來陣陣糉香,有幾縷艾草的香味碎在裏面,風輕輕吹動小木桌上的書頁,“嘩啦啦——”響起,依稀看見了兩個字——《離騷》。

思緒一打開,便似鋪開的文章或詩,回過頭來一邊細讀一邊慢卷,卷卷回憶,卷卷收藏……

這是一個兩千多年前的名字。

這個名字曾經演繹了一段傾倒無數後人的傳奇,留下了不朽的萬世詩篇。但我不懂,不懂你對那份愛國信念的堅守、至死不渝,直至合上《離騷》的瞬間……

糉香溢滿了書頁,飄出了小院,散向天空。

我聽見了歷史的瑤琴,錚錚然飄出一串串絕美的旋律,凝聚成一股細流,涓涓淌過我的雙眸。

這流水,穿透層層歷史的煙塵,流過戰國的濃濃烽煙,盤旋在汨羅江畔,“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三閭大夫面對這一江清水,仰天長嘆。

面對楚國上下昏庸,你多想離開,“寧何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你不願將一身清白灑脫沾染絲毫灰塵,不願污了這錚錚傲骨,你追求香草美人,你嚮往淡泊生活,你只願讓《離騷》涓涓流淌的文字蹦跳出靈魂的火花,堅守住一份心靈的期待,化爲一縷英魂。

然而你不能,你有堅守的那份愛國信念!楚地的鼎盛,故都的繁榮和國泰民安是你找尋了一輩子的夢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無論排擠的無奈,貶謫的悲痛,始終動搖不了你的決心。你始終是楚王的臣子,楚國始終是你的國,你的家!“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數十萬將士血灑疆場,懷王客死秦國,混亂不堪的楚國即將破滅,你又如何獨自離去,苟且偷生!

最終,秦軍兵臨城下,都城破滅,找尋一世的國泰民安隨風飄逝。

如血般的殘陽拉長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有猿猴啼血般的哀鳴,你縱身跳入汨羅江,雪白而冰冷的水花濺滿了楚國大地,濺滿了兩千多年的華夏文明史。

驚濤拍岸,亂石穿空,滾滾長江東逝水,千年不竭。春秋冬夏,大江東去,縱使駭浪驚濤,沉了屈原,卻沉不了堅守十年的愛國信念!

此端午佳節,三兩青糉,一本《離騷》,一杯沉澱悠悠歷史的清茶,於我,足矣。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 篇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現在作爲我國的法定節日,這充分證明了我們重視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已經增強了許多。

衆所周知,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賽龍舟這些活動喜氣洋洋。這些,曾經在端午節是最受歡迎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化,社會節奏加快,外來文化的入侵,中國人民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了,而是把重點放在“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中,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感到悲傷,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正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稱,“亞洲一個國家正在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爲其文化遺產,現在端午節已被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個消息,中國人民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一些慶祝活動。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傳統的中國節日,文化內涵豐富,保留了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那麼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眼看着即將成爲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會有多麼尷尬?

不用說,這些年來,中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是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糉子,清明節吃青菜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用說了——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

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中國傳統節日中最獨特的習俗——吃。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吃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繁體字,當代青年有多少人熟悉並會使用繁體字?你不懂文字怎麼能理解古代文化呢?另一個造紙的例子,中國的造紙工業是傳統手工業流失的結果,許多高質量的紙到日本或韓國購買,他們不僅繼承了我們傳統的造紙技術,而且有了新的發展。

以端午節爲例,它已經融入到各個周邊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爲輪渡節,這是一個在插秧後祈求豐收的節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注重創新,但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會導致精神上的斷層甚至扭曲,而這種斷層又會給精神文明帶來什麼呢?

俗話說: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如何保護和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外國節日的興盛與傳統節日的衰落形成鮮明對比,凸顯出這一問題的緊迫性。

事實上,不僅是傳統節日,中國民俗文化的生存環境也正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

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其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留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必須敬畏和重視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產。

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的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起來吧。

謝謝大家!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 篇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現在作爲我國的法定節日,這充分證明了我們重視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已經增強了許多。

衆所周知,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賽龍舟這些活動喜氣洋洋。這些,曾經在端午節是最受歡迎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化,社會節奏加快,外來文化的入侵,中國人民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了,而是把重點放在“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中,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感到悲傷,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正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稱,“亞洲一個國家正在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爲其文化遺產,現在端午節已被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個消息,中國人民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一些慶祝活動。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傳統的中國節日,文化內涵豐富,保留了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那麼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眼看着即將成爲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會有多麼尷尬?

不用說,這些年來,中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是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糉子,清明節吃青菜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用說了——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

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中國傳統節日中最獨特的習俗——吃。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吃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繁體字,當代青年有多少人熟悉並會使用繁體字?你不懂文字怎麼能理解古代文化呢?另一個造紙的例子,中國的造紙工業是傳統手工業流失的結果,許多高質量的紙到日本或韓國購買,他們不僅繼承了我們傳統的造紙技術,而且有了新的發展。

以端午節爲例,它已經融入到各個周邊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爲輪渡節,這是一個在插秧後祈求豐收的節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注重創新,但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會導致精神上的斷層甚至扭曲,而這種斷層又會給精神文明帶來什麼呢?

俗話說: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如何保護和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外國節日的興盛與傳統節日的衰落形成鮮明對比,凸顯出這一問題的緊迫性。

事實上,不僅是傳統節日,中國民俗文化的生存環境也正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

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其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留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必須敬畏和重視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產。

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的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起來吧。

謝謝大家!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 篇10

又是一年棕香時。早上醒來,睜開朦朧的睡眼,看見外面的天還沒有完全明亮,太陽公公也許和我一樣,還沒有睡醒,卻被廚房的香味所吸引,從廚房傳來的棕香沁人心脾。令人垂涎欲滴。看看手錶,剛剛四點多,“這麼早就做飯了?”由於十分的好奇,所以就順着香氣來到了廚房。原來是姥姥在煮糉子,其他人也忙得不可開交。

因爲是在姥姥家過節,所以人很多,親戚們也都在姥姥家一同過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職責,各其所職。姥姥在煮糉子,媽媽在煮雞蛋,舅媽在包糉子……看着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樣子,我也迫不及待的想加入其中。於是連忙刷牙洗臉,也加入到這個團隊當中。

可原本一心想幫忙的我卻幫了倒忙。看見媽媽在煮雞蛋,我也搶着煮,可沒弄幾下,好端端的雞蛋就被我弄碎了幾個。看見舅媽在包糉子,也去學着包糉子。因爲不會,所以沒有綁紮實,一經下鍋,可憐的糉子就被煮的“魂飛魄散”了。結果可想而知,不一會兒,就把我這個搗蛋鬼給轟了出來,說我是在添麻煩。

好心卻幫了到忙的我,雖然只能在旁邊看着,但是看見大家齊心協力,難得在一起團聚的場面,我的心裏仍舊是欣喜不已的。過了許久,糉子煮好了,品嚐着香噴噴的糉子,還可以看一家人在一起說說笑笑,嘮嘮家常,大家在一起和和睦睦的,是在幸福不過的事了。

此時此刻,端午的滋味是甜蜜的。心裏的滋味就如口中的蜜棗一樣甜蜜。吃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之一。之所以吃糉子,衆所周知,是因爲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理所應當,我們應懷着一顆敬重的心來紀念屈原,這則是敬重的滋味。而在我看來,端午的意義並不僅僅代表於此。

更多的是一家人的團聚與歡樂。因爲端午節會讓分散在四面八方的親人都團聚在一起,一起度過一個幸福,快樂的端午節。所以端午節的滋味是甜蜜的,更是幸福的。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一天,除了讓我感受到節日的氛圍外,更多的是家人的團聚與親人之間的愛。

端午,是一個傳統而又幸福的日子。是它,讓我感受到了失去已久的家的溫馨與幸福。端午的滋味,讓我回味無窮。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 篇11

每年的端午節,在寶塔下面的撈刀河面,要舉行龍舟賽。比賽雙方是:靠山邊的袁姓村民與河對面的、我姑婆家所在村一帶的李姓村民。聽說久遠以前,這裏春季常發大水,“河伯”乘機將兩岸的禾苗都吃光,附近村常鬧饑荒,但自從有了龍舟賽,村民藉機拜祭河伯後,變爲年年豐收。很多年以來,端午節的龍舟賽都沒斷過,既防發大水,又紀念了詩祖屈原。

我們沙山袁也是這裏袁姓的分支,共一個祠堂祖宗的,所以有時也會有身強力壯的大漢被選中做劃漿水手,其他人也會出錢或做啦啦隊擁躍參加。端午時節,是我們當地的雨季,撈刀河洪水高漲,堤邊只剩小部分青草和樹林,沙灘和泥沼地被大水封蓋住了,河面上被風吹起長又寬廣、泛黃的波瀾。節日上午十點左右,寶塔下面河邊的青草也不見了,一眼望去,都是密集的青壯年爲主的人羣,將兩公里左右長的兩岸河堤的斜坡和堤岸人行路擠得水瀉不通,數量有上萬人,一片歡歌笑語,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人羣中有農民,學生和各單位的職工,他們上半身大部分是純白色的確涼襯衫或是白底花襯衫,下半身各有各的“精彩”,時髦一些的姑娘也有穿花裙子的,腳下有的穿涼鞋,有的打赤腳,手上有的拿把紙傘,顏色有紅色、綠色、黃色,打“洋傘”的也有,也有帶草帽或斗笠的。既有眉飛色舞的小男青年,也有斯文害羞的山裏姑娘,還有很多小商販,有販賣桃李的、冰棍的,有現炸現賣油坨油條的,有賣熱肉包的,還有算命的,擺陣玩小遊戲的,擺殘棋局的。

天空中的遠處飄來堆堆雲彩,一時緊集在寶塔尖的四周,朵朵緩緩轉動,和岸邊的人山人海一起,倒影在早有寶塔身影的河水裏,像是“龍宮裏”盛大的慶典,蝦兵蟹將齊聚一堂載歌載舞。有很多小男孩在擁擠的堤岸上被限制了活躍的拳腳,乾脆跳到寬鬆些的河裏去游泳、抓魚,更爲痛快。我和二哥受到他們的“感染”,也來癮了,在相信自己不錯的“水性”前提下,也只脫了上衣,跳入有些生疏的急流中,奮力往河中心遊一段後,被急速流動的大水衝回到岸邊來。躲在河邊水草裏的小魚蝦,見岸邊如此多人,受到了驚嚇,再加上被小孩們在水中追趕後,更加不知所措,亂衝亂跳到水草上和岸上來的都有,水草也有些“慌神”,是推動身邊的流水快速通過?還是挽留、截停在自己身邊?拿不定主意,畏畏縮縮,一時伸直了“手腳”,一時又彎着“身子”。

突然河的上游處傳來三聲驚天動地的炮響,接着是鞭炮齊鳴和有節奏的鑼鼓聲,順着響聲望去,已見到遠處河中心有兩條龍舟出現了,慢慢鑼鼓聲漸漸增強,龍舟越來越近了,快到我們眼前纔看清:每隻船上有二十個划槳的大漢分坐船的兩邊,船前頭一個在敲鑼,中間坐着一個打鼓的,後面站着一個掌舵的。水手們跟着鑼鼓的節奏,在奮力划槳刮水。袁李兩大宗族的船隻相隔很近,咬得很緊,經過我站着的正前方時,掀起巨大的波浪,拍打着河岸,游水的小孩們在岸邊追趕着龍舟,河岸上的男男女女們,被來自水上奮進中的一對龍舟上震憾心房的鑼鼓聲包圍了,都瞪大眼睛,盯着細長而華麗的龍舟,最大限度地看清和“映記”從前面飛速劃過時的每一個細節,緊跟着目送遠離。

龍舟經過寶塔下的深潭時,住在水底下的河伯也和他的“客人”一起,爲人間的熱鬧場面喝彩,爲水手們加油。龍舟繼續向前,一直衝到橋底,繞橋墩一圈後,又轉頭逆水往上游了,水手們表現出堅強的毅力和持久的韌性。完成了多次的來回表演,贏得兩岸河邊上萬百姓的掌聲,也贏得了河伯的稱讚。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 篇12

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但他仍然愛自我的國家。最終投江自盡。之後人們爲了紀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可是隨着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的節日特色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閩南一帶卻還有着濃濃的民風民俗。

上午,大家都會去割艾草。割來的艾草都被掛在門前屋後。整條街都是綠茫茫的一片,彷彿有千萬條綠色的絲巾迎風飛舞。這艾草寓意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艾草驅邪的民俗流傳至今,而十二點的光陰更讓人難以忘懷。

正午十二點。家家戶戶都端着盆子,到河邊取水。用晶瑩剔透的水來沖洗腳或臉,洗走自我身上的晦氣。之後,人們還會聚集在河邊跪拜祭祀。不僅僅是跪拜,在貢臺上還供着不少供品,有雞鴨魚肉、美酒果蔬等。當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終,將其中6個棕子投下河去餵魚蝦。(好讓屈原的遺體繼續安息於海底)祭祀便完畢了。其餘的貢品便能夠自我帶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氣,帶來好運。

午後,端午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採蓮。由一個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漢爲導,擡一尊木雕龍頭。龍頭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威嚴。身後跟着鑼鼓隊、花童等。這個遊行隊伍要進入每家每戶舞旗拂塵。主人則要行待客之禮,送一些糖果餅乾給他們。隊伍十幾米長,上百人組成。鞭炮聲持續不斷,鑼鼓聲響徹雲霄。氣勢真是不一樣凡響!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興的莫過於得到一件禮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紅黃紫爲主,表面細繡着一些美麗的圖案。據大人們說,香包裏還有許多好東西。喻吉祥如意,帶有長輩們對孩子的完美祝願。

閩南的端午總是那麼別具特色,那麼令人難以忘懷!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 篇13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的河還能划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着家裏的婆婆出門看熱鬧去。作爲保姆的婆婆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着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令槍響後,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鬥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鬥志似乎隨着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癡如醉,家鄉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緊緊地攥着我的手,和藹地笑着。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溼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溼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着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婆婆端出兩隻冒着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婆婆微笑着說,這些用荷葉包着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糉子,我還驚喜地發現米飯裏面還有內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婆婆從鄉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划龍舟時吃糉子。我似懂非懂地捧着這噴着荷香的飯糰,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着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溫馨。

婆婆在我上國小以後便回鄉下頤養天年了,但我們家還是經常在端午節去探望她時帶回幾隻糉子,來重溫舊日的快樂與節日的喜悅。只是這幾年來給我帶來的是遺憾,端午節被韓國人註冊了,家鄉的的河髒得不能再划龍舟了,婆婆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被外國人註冊了,我們還能吃糉子;這條髒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划龍舟;但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着婆婆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但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和婆婆。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 篇14

傳說屈原投江身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扔進河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後來,爲怕飯糰被蛟龍吃光,便用楝樹葉包裹飯糰。糉子就這樣產生並流傳下來了。

我家每到節日都會自己動手做各種食物,比如元宵節會吃元宵,就親自動手做。端午節特有的糉子,毫無疑問也是自己動手了。

奶奶會提前幾天購買好所需材料,一盒金黃金黃的鹹鴨蛋黃,一捆又長又大的棕葉,一大袋顆顆飽滿的糯米和四、五斤肥瘦相間的豬肉。奶奶先把糉葉一張張地刷洗乾淨,接着把豬肉切成一塊塊大小合適的塊塊,然後把糯米淘洗二三遍並用少量的醬油攪拌均勻,最後把切好的肉塊用調料進行醃製。所有的準備工作完成,馬上就能開始包糉子了。

拿起兩片糉葉,用雙手做成一個漏斗形,留下半個糉葉在外面,一隻手握住糉葉,另一個手用勺子裝兩勺米放入糉葉的中心,再放入一顆蛋黃,然後放入一塊豬肉,接着用米覆蓋在上面,均勻地鋪滿,再用剩餘的半塊糉葉裹上去,用手握緊,就成了一個柱形,用五六十釐米的細繩一圈圈地把糉子紮緊,最後打上一個結,一個糉子就完成了。我學着奶奶的樣子,磕磕絆絆地包了起來,開頭幾次,都不太成功,經過奶奶的指點,我逐漸掌握了其中的訣竅,速度也不知不覺快了起來。不一會兒,糉子就全部包完了。奶奶燒好煤爐,架上一口大鍋,鍋里加入水,把一個個精緻玲瓏的糉子放入水中,蓋上蓋,慢慢地煮。奶奶說,心急吃不了香糉子,要慢慢等,等到每一粒米都吃到蛋黃和肉的香味並且把香味鎖住,糉子才成。於是,我又開始等,這簡直是一種煎熬,足足等了五個小時,鍋中飄出各種誘人的香味,我知道,解饞的時候到了。

拿起一個糉子,用剪刀把繩子剪斷,把糉葉剝開,金黃的米粒在燈光下閃爍着迷人的光澤,像是豐腴的東坡肉一般。把糉子放在碗裏,糉子還冒着熱氣,一種混合着糉葉清香的米肉奇香,立時鑽入鼻中。拿起筷子,插入糉中,把糉子一分爲二,可以清楚地看到肉和金黃流油的蛋黃,第一口咬下去,軟糯軟糯的米粒在牙齒上跳起了舞,再咬一口,就咬到了肉,肥肉的油膩中和了瘦肉的柴,可以說是肥而不膩,咬一口蛋黃,嚼一嚼,鹹香鹹香的,一口再一口,一個棕子很快就沒了。我嘴巴里忙得不亦樂乎,眼睛卻死死地盯着鍋裏,早就惦記着吃第二個了。餓死鬼投胎般的樣子,惹得奶奶哈哈大笑。

糉子的美味,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是維繫親情的紐帶。故土鄉戀,皆在其中。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 篇15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今天,穿着新衣早早地來到了外婆家。

剛到,便看見外婆、表姐、表弟正在插艾草。我看了挺感興趣,也加入到其中來。聽外婆說,端午節拔來的艾草殺菌驅邪效果最佳,把艾草插在門口,既能殺菌,又可以避邪驅鬼。記得去年外公拔了一大捆艾草回來,我們姐弟三搶着插艾草,別提多有趣了!可惜,今年外公不能和我們一起插艾草了……

插完艾草,外婆進屋拿了幾個糉子給我們吃,自己拿着個盆子不知在忙活着什麼。我剛想一瞅究竟,外婆神祕地一笑,“待會兒你就知道嘍!去吃糉子吧!”我無奈,只好忍住好奇心耐心等待。等了一會兒,外婆端着一盆黃色的液體走了出來,我們圍了上去。

表姐大叫:“奶奶,這是雄黃酒吧?”“雄黃酒?”我疑惑着。外婆放下盆子,用一把小掃帚點了點雄黃酒,甩在外牆上,“雄黃酒是用雄黃,淘米水,酒再加上搗碎的大蒜做成的。似我這樣,用掃帚沾一點灑在屋外的牆上,可以防止蟲蟻蛇爬進屋內!”外婆跟我們說到。

表弟開口說:“奶奶,這不是要喝嗎?”外婆搖搖頭:“不能喝!以前古代人是有喝雄黃酒的習俗,不過,這以後就不喝了!現在有專家說啊,這雄黃酒有毒,喝不得!喝這個,就等於是吃砒霜咧!”外婆邊灑邊說。我們三個人恍然大悟,看着外婆灑得這麼起勁,我們也忍不住上前幫忙了。後來,外婆抹了些雄黃酒灑在我們鼻子和耳朵上,哇,有股怪怪的味道,真不好聞!

在外婆家吃完午飯後,我們去了叔外公家。一提到叔外公,我就想起去年端午節到叔外公家吃飯,看見叔外公一邊喝酒一邊拿大蒜當下酒菜。哎呀,想想這個感覺肯定很辣吧?叔外公怎麼吃得下去呢?也許是個人喜好吧!聽他說,可以排毒呢!

沒停留多久,我們又轉程去了奶奶家。奶奶見我們來了,馬上出來迎接。和爺爺奶奶聊了一會兒,爸爸媽媽炒了四個菜,雖然不太豐盛,但也確實吃得津津有味!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 篇16

小時候,我最喜歡過端午節。因爲這個節日是最熱鬧的,最讓我們小孩興奮的,有吃又有玩。

媽媽指導我和妹妹包糉子,我笨手笨腳的,老是把糉子包得漏了餡兒……我包不好糉子,可我愛吃糉子,特別是蜜棗花生餡兒的糉子,在陽光下每一粒糯米都會閃着光澤,可香甜了!

吃完糉子,戴着香包我就出了門,往敖江邊跑去。一年一度的龍舟賽要開鑼了!

敖江邊早也是人山人海,周圍的小商鋪都開着,我一定會買一條香糯的玉米,這玉米棒現在可看不到了,玉米粒兒是深紅色的,像一顆顆紅瑪瑙,而且是冒着熱氣的紅瑪瑙,我都捨不得吃!

面對着熱鬧的江邊,我很苦惱,大人們早已擠在堤岸邊,把堤壩擠得密不透風。看不到龍舟怎麼辦啊?還好,我趁大人不注意,刷的一下擠進去了!

正午12點整,比賽就快要開始了,各個龍舟運動員摩拳又擦掌,心情激動得不得了。

“砰!”發令槍響了,每一條船都一下就衝出去,在堤壩上加油的人像是叫破喉嚨也沒有關係。

我的視力很好,看得見運動員們的青筋若隱若現,船上的運動員也非常團結,動作一致,每個船員都竭盡全力划着槳。在船中打鼓的人非常努力地敲着鼓,人們的心情隨着鼓聲也變得越來越激動!

我們東南街代表隊龍舟隊員的臉像西紅柿一樣紅了,不用多久就已經把別的村、街道的龍舟甩得遠遠的,一馬當先!他們並沒有驕傲,過了一會兒,江南村代表隊的龍舟也趕上來了,這兩支船隊各不相讓,讓我看到了兩條“龍”在打架的場面,究竟鹿死誰手呢?觀看的人的心都快要跳出來了。

激動人心的時候到了,最終是我們東南街代表隊獲得了冠軍,隊員們開心地又蹦又跳,還激動地擁抱在了一起!我也爲我們我們街道感到無比驕傲,希望自己長大了也能代表街道爲榮譽而戰!

可是,當我長大的時候,已經離開了家鄉,很少回去過節了。關於端午節的回憶,只能在夢中重逢……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作文 篇17

端午節,我們總會吃糉子。——題記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很多地方會賽龍舟、掛菖薄,艾葉,喝雄黃酒等等,但在我家就是吃糉子!

上了六天的課,回到家,看見媽媽在洗糉葉,我把書包放在沙發上,就去幫媽媽洗糉葉。我和媽媽仔仔細細的洗着一片片糉葉,又反反覆覆地洗了很多遍,洗完後,我們把糉子一片泡在水中,把鍋加熱,放入水,等水燒開了,媽媽就會放點鹽,就說這是殺菌消毒的,再把糉葉放入熱水中加熱,然後取出,接着用熱水沖洗,最後泡在冷水中。

處理好糉葉,我們開始做糉子餡。

媽媽把糯米拿了出來,反覆洗了幾次,最後用水侵泡。緊接着把豬肉切成塊,加入各種調料,均勻攪拌,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醃製。因爲考慮到全家人的口味,又洗了很多黃豆,豌豆,紅豆等等。把洗好的泡在水中,媽媽說糉葉,豆子需要泡24小時,肉也需要醃製,所以要到了明天我們纔可以包糉子。

到了第二天,媽媽拿出準備好的材料開始包,取一片寬大的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狀,在圓錐的“筒”中裝入糯米,把豆類的餡或着糯米放入,而肉餡是先放好糯米,再在糯米中心處肉,最後再蓋上一層糯米,接着把上層的落葉放下折,直到完全遮住開口爲止,用線繩順着三角的邊將所有糉葉捆好就可以了。

因爲我太想吃糉子了,媽媽包好糉子後,就煮了幾個糉子給我。我大口大口的吃着,心裏幸福極了。其實端午節吃糉子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在外流漂泊的遊子回到自己的家鄉或收到家裏的糉子是愛的交流。雖然我並沒有做多少事,但是吃起來是幸福極了,和平常買的有很大不同,因爲裏面有媽媽的愛呀!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