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端午節作文範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4W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國中端午節作文範文,希望你能喜歡。

國中端午節作文範文
國中端午節作文範文篇1

輕輕地咬這糉子,彷彿又看見了——

炎炎烈日下,家家戶戶傾巢而出,忙着採摘蘆葉。差不多村上的婦女孩子都出動了,成羣結隊的。不久,河岸邊處處洋溢着此起彼伏的笑聲。  

採摘完蘆葉,便可以回家包糉子了。在我眼中,包糉子彷彿是一門藝術:先把採來的蘆葉用沸水煮半個小時,取出來後用涼水浸泡一個小時左右,再用刀把葉柄切平了,就可以開始動手包了。糉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的香味很濃。我們還可以加入一些花生,蛋黃,蜜棗等等,味道都是與衆不同的。我的最愛莫過於是鹹肉糉子了,它的味道是很特殊的,鹹中帶點兒糯米的米香味兒。有一天,我跟着媽媽到外婆家包糉子,看着外婆嫺熟的技術讓我不禁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訕笑起來。可到頭來,我還是沒忍住,親自動手做了一個鹹肉糉子,雖然樣貌不咋地,但味道比起那些老手,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糉子的形狀更是層出不窮,我一天所見所嘗的就不下十個。最常見的就屬“寶塔糉”,差不多就是一個立體的方錐形,是所有糉子中個頭最大的。還有一些比較常見的,像菱糉、方糉,子母糉等。其中還有一種“鴛鴦糉”,就是二個相同大小的糉子用紅線連結在一起,就應了一句俗語“千里姻緣一線牽”。個個美觀大方,清香醉人。

家鄉有送糉子的習俗。每年到了端午,家家戶戶走親訪友,免不了提着糉子互相饋贈。或許剛開始只是一種禮尚往來,可不知不覺卻成了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內容。記得有次端午節,家裏的桌子上堆着各種各樣的糉子,其中最多就是我最愛吃的糉子(呵呵。當時就我一個小孩。)。我狂吃猛吃,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拿着好幾個糉子,笑嘻嘻的。

我愛吃糉子,獨愛吃家鄉的糉子。

國中端午節作文範文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爲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裏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糉子。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糉葉。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吃棗糉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糉,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糉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國中端午節作文範文篇3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就是吃糉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糉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糉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糉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糉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爲糉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糉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糉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糉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氣氛!

國中端午節作文範文篇4

再過二十來天,端午節就要到了。 說起我家過這個端午節呀,我還真是感慨萬分啊!實屬讓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我的家鄉沒有江河湖水來划龍舟,不過每逢端午,還是可以看到人家門前插着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聞到從各家各戶傳來的陣陣糉子的香味。 按理說,我家過端午也沒啥區,別可就是有些與衆不同。衆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實也無太大區別。還不就是過個端午節!只是我家的氣氛不對頭。 人家過端午,都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可我家卻是硝煙瀰漫,分成兩派,年年都要鬥上兩回合,才肯罷休。

第一回合:吃糉子 傳說在屈原投江時,人們因爲撈不上屈原的屍體,所以用棟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的糉子投入汨羅江以祭祀屈原,不讓江裏的蛟龍吃掉屈原的屍體。從這以後,端午節包糉子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如今的糉子在講究飲食文化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下,不論是造型還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這糉子餡兒上。 爸媽喜歡吃糯米糉、蠶豆糉;而我和弟弟則喜歡吃豆沙糉和肉糉。可媽媽在包糉子的時候總是以種種理由來反對包豆沙糉和肉糉。於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較量。 “媽,這次有包豆沙糉和肉糉嗎?” “包那兩種糉子多麻煩!包豆沙糉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媽我哇!肉糉又油膩膩的,多吃對身體健康無益。還是糯米糉和蠶豆糉比較好!”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我們兩姐弟就是喜歡吃這兩樣嘛!難道您連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應嗎?” “那好啊,你們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現在我沒空!” “包就包,誰怕誰!” 正所謂“民以食爲天”,怎麼着也不能虧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們就湊齊了所需的原料。接下來我們倆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乾的是熱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總算把糉子包好、煮好了。可我們還是和爸媽堵着氣呢。乾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廳,邊看電視邊吃糉子,好不愜意! 第一回合:我方勝利! 第二回合:懸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驅蚊殺蟲;懸艾草又是端午節的習俗,是用來驅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認爲門前應該掛一束艾草。 可是敵方卻認爲在門前掛艾草只會招來蚊蟲蛇蟻,就堅持不去採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較量爆發。 一陣脣槍舌戰之後,我方漸漸處於下風。雖然很想在門前掛上一束艾草,可由於我方沒有人願意上山去採,也沒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於是終以戰敗而告終。 第二回合:敵方勝利!

就這樣,每年較量情況都是一成不變:打和。可這端午節過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雞不成反被蝕了把米”! 再過二十來天后的端午節,我家又免不了一場較量了。唉,我家的端午節就是如此讓人哭笑不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