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通用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99K

學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

每當到了端午節之時,平時總愛閒在家中的外祖母竟每天都和鄰居約好上山下鄉去摘棕葉。我很是不解:不就是個端午節嗎,有必要這樣大驚小怪的嗎?曾祖母沒有回答我,只是微笑着摸摸我的頭。幾天後,大人們聊天時我才知道,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本爲夏季驅除瘟疫的節日,現如今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成爲了東亞文化圈的可與中秋、清明、重陽等節日相提並論的傳統節日。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通用20篇)

兩千年前,屈原捨身取義保留自己清潔正廉的崇高品質;兩千年後,我們用賽龍舟、吃糉子的方式來紀念他。這年的端午,曾祖母教我包糉子。她先讓我把艾葉清洗一遍,然後一張一張地鋪平了放,她呢,就抓了差不多半缸米,用水淘洗起來。都說“人多力量大”,雖然只有我和曾祖母,但我們還是以高效率完成了以上任務。接下來,曾祖母把艾葉一個個地打成卷,在確保底面不會漏的情況下,舀上一把米放入然後再鋪平,最後用幾根細線捆捆綁綁,把包好了米的艾葉的四個角捏得整整齊齊地,於是,一個原味的正宗的生糉子就成型了。由於技術原因,我幫不上什麼忙,於是就股着腮幫子、託着下巴,眼睛睜得大大的,又認認真真地在一旁欣賞曾祖母的“表演”。

曾祖母也不是整天優哉遊哉地,這不,糉子剛剛放入蒸鍋裏,她又給我縫起香包來,說是能保佑我平安,又可以避邪。平時我對這些小玩意兒可沒有什麼興趣,但還是聽話地收下了這個讓我“一見鍾情”的小香包。它是大紅色的,可以隨時攜帶懸掛在身上,棱角分明,正反面分別繡了兩個醒目的“平”“安”,其餘空白處點綴着幾顆粉嫩的愛心。我對它是愛不釋手,成天帶在身上,還時不時地在曾祖母面前晃來晃去,跑過來跑過去。每當這時,曾祖母總是樂呵呵地刮一下我的鼻子,坐在板凳上,手裏搖着扇子,說:“你個臭美的小傢伙,沒有人會和你搶,慢點啊,別摔着。”我心裏總是樂滋滋的。

端午,作爲中國文化和歷史的代表,它不僅警示後人要時刻保持一份清廉正直的心,又讓我們勿忘屈原,將他高尚的品質和操守牢牢地銘記在心。所以,我希望端午節吃糉子和划龍舟的習俗能夠一直傳承下去,發揚下去。

說真的,因爲曾祖母,我才結識了屈原,瞭解了端午,吃到了糉子。即使曾祖母已經去世三四年了,但我依然懷念依偎在她懷裏、能夠向她撒嬌的那些快樂的時光。

又是一個艾葉飄香的季節,又是一個草兒長出嫩芽的五月,又是一個端午節的到來。曾祖母,您也在想我嗎?讓我把懷着的對您的思念播種在這個端午節吧,把我想再見到您的夢埋在這片土地吧!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我最喜歡的就是吃肉糉子,一吃就是三四個。

記得有一年過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三口買了很多糉子回老家,老家人比較多,有爺爺奶奶、伯父、娘娘、哥哥、妹妹等,加上我們一家人一共9口人。可是我這個饞貓在路上看到肉糉子就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纏着爸媽先品嚐幾個一飽口福。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去了外婆家,我們買了不少蜜糉子,因爲外婆喜歡吃甜的,當然也少不了我愛吃的肉糉子。到了外婆家,我們邊吃邊聊,外婆還給我講了吃糉子的由來。原來我國古代楚國的大夫屈原是個非常愛國的賢臣,還是個著名的詩人,由於楚國被別的國家打敗了,屈原寧死不屈投入汨羅江自殺報國,人們爲了確保他的身體不受魚蝦吞噬,就紛紛用糯米制作成飯糰投入水中引開魚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習慣,米飯糰也之間演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可口的糉子,而且還有賽龍舟等活動,其實還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我既吃了糉子又增長了知識,今年的端午節過得真開心。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3

到了端午節,小朋友興了,他們又唱又跳,一起玩耍又唱起關於端午節的歌謠:“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度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屈元。把糉子投進江中是讓魚蝦吃飽,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端流行於汗、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者足踝上,稱爲長命絲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有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吧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撒上雄黃酒,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五千年以前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4

歷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爲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爲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中國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中國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中國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爲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5

在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而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有些地方的人們掛菖蒲,艾草,據說可以驅除蚊子等害蟲。端午節必不可缺的就是包糉子,有糯米糉子,赤豆糉子,還有火腿糉子等等。記得一年端午,我們家自己包糉子,我也參與了一回。可惜技術水平實在不高只好做旁觀者了。看着媽媽熟練的動作,心裏真是又佩服又羨慕。

糉子包好了就可以下水煮,隨着開水沸騰而冒出來的水蒸氣飄蕩在房間,房間充滿了竹葉和糯米特有的清香。饞的我直流口水。糉子一出鍋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去拿了,媽媽在一旁直笑我是個小饞貓,但還是幫我把糉子剝開,蘸了白糖給我吃。

還告訴我,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原來是古時候人們爲了不讓魚兒吃因爲愛國而投江的屈原的屍體,而把糉子扔進了江中。聽着媽媽的講述,我不知不覺又吃了一個糉子,覺得好甜好甜。

幾年過去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節奏加快了,但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還是沒有改變,只是現在的糉子都是直接從市場上買來的方便並且選擇的品種也多。但是吃着糉子總是懷念那一年滿屋子的清香……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6

轉眼間,又到了端午節。端午,清明,這兩個節日是我最喜歡的。因爲,每年這個時候,外婆的美味與愛也隨之而來。

外婆的糉子,用的都是好料。好糉葉,好糯米,好肉餡,好赤豆……可以說都是上等的。恰到好處的一點醬油,兩撮糯米,一塊肉餡裹進去;或是白糯米,紅得烏黑的赤豆,一顆顆鑲嵌上去……包好了,再用糉葉包裹起來,一雙手上下翻飛。幾分鐘後,一個用白色塑料繩紮好的、高高的生三角糉就做好了。每年,我都吃着外婆的糉子想外婆,今年也不例外。

外婆左手抓了一把糯米,右手拿了一塊肉,又用手肘攤開糉葉,一塞,一捏,一抓,一裹……十指紛飛,每一個動作都飽含着濃濃的愛。一邊包着,一邊唸叨:“彤彤和曉東要吃肉糉子的,多包點。小紅要吃赤豆糉的,包好一點……”回憶着,我不禁想流淚。外婆,你記得我們愛吃的,做得多,做得好,可是——你自己呢?在你的心裏,已經把你自己的所有都落在了記憶深處。

外婆呀外婆,你的糉子,彤彤永遠不會吃厭,彤彤更不會忘記你!因爲,你愛着我們每一個人,我,姐姐,媽媽……而我們,也深深地愛你!

端午又到,糉子飄香,我的外婆也被銘刻在了心中最耀眼的地方。愛之所在。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7

在每年的農曆的五月五日,是用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

屈原因爲冒死進入宮內陳述利害,被楚懷王放流。之後因爲知道楚懷王客死和首都被攻下的噩耗傳來時,便投入了汩羅江,以身殉國。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到了現在,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詩句:“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端午節的習俗有賽龍舟、吃糉子、佩香囊、懸艾葉菖蒲。

現在端午節主要流行於漢、壯、布衣、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現在過端午,人們主要是把屋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來殺死毒蟲或以防它們孳生。我們家現在主要的活動主要是:吃龍蝦、莧菜、黃鱔、黃魚、烤鴨、糉子這幾樣菜。

端午節以前是一個比較沉重的日子,但現在變成了一個喜氣洋洋的節日。這樣的變化可真大啊!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8

端午節那天,爸爸媽媽帶我到奶奶家過。

上午,我們去買來艾草,把艾草分別插在窗戶上、陽臺上、門口、花瓶裏。每家每戶還把艾草晾曬在院子裏,房前屋後。整個小區都好像綁上了一條條綠絲帶,都好像沉浸在濃濃的艾草香裏。艾草代表着驅蚊除蟲,驅災避難。

中午,大家們都給小孩繫上五彩繩。五彩繩由青、白、紅、黑、黃五種顏色織成,分別代表着水、金、火、木、土。五彩繩在每個地方都有着許多不同的名稱,長命繩,避難繩、快樂繩。五彩繩有的系在手腕上,有的系在腳上,有的系在脖頸上,寓意着人們能夠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下午兩點,大人小孩都要洗一次特殊的澡。洗澡水由艾草、魚腥草、毛苦草等十幾種植物熬成。可以保佑洗了的人來年不長東西。

晚飯,桌上的菜十分豐富,但是有幾種是必備的。魚:寓意着年年有魚。雞鴨:寓意家畜興旺……

吃過晚飯後,去買香包是小孩子們最開心、最期待的事情。大街兩旁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香包。香包形狀各異、大小不一,有心形的,有圓形的、有三角形的,還有許多說不出名來的形狀。香包大的有臉盤那麼大,小的只有大拇指一般大。香囊裏裝的東西也不一樣,有的裝小巧玲瓏的玩具,有的裝小零食,有的裝芬芳撲鼻的小花草。香包代表着鳥語花香,萬事如意。

家鄉的端午節別具特色,令人難忘。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9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文天祥

又是一年端午時,回到家。

剛回到家,就看見了滿桌子的糉子,各種餡的都有:鹹蛋,肉,白米……。

真該好好感謝屈原大夫,讓我們這些人有了口福。我一邊吃着糉子一邊想。不過好端端一個人,又是一個官,爲什麼想不開跳江去了?好好的活着,不好嗎?我把自己的疑惑對爸爸說了,爸爸笑着說:“我給你講講屈原的故事吧,他本身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詩人,一生寫下《離騷》《九章》等著作,留下‘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等名句,被後人讚頌位‘詩魂’但仕途卻不順,提倡‘美政’,但被貴族所嫉妒,多次被流放,被白起攻破國都後,悲憤不已,才沉江自殺。後人爲了紀念他發明了端午節。”“那他的一生也太慘了吧!要不待會我們也把一些糉子扔到河裏吧!”“嗯。”爸爸說。

往年,都會去溱湖看龍舟,溱湖的湖面上都有百舟相爭,今年,因爲疫情,待在家中,哪都去不了“真希望疫情早點結束,好多大型活動都沒有了。”我嘆了口氣,說道。“但總比在前線奮鬥好吧?你還能待在家裏歇歇,前線奮鬥的人們可是歇不了的。你不怕可以去武漢看看。”爸爸聽我這麼一說,忍不住嘲諷了我兩句。我立刻不作聲了。

“來包糉子啊!”我聽見爸爸朝我喊道。我滿不情願的走進廚房,問了一句:“不是還有很多嗎?爲什麼要包?”“你以後不吃嗎?別問了快來。”爸爸又喊道。我看着爸爸的動作,包了起來。綠油油的葉子,上面放上各種餡,再把葉子裹起來。嗯,雖然步驟看上去區別不大,但成果卻截然不同。綠色的葉子歪七歪八,餡到處都是。“慢慢來。”我包了半天,終於做了一個像樣點的“唉~”我嘆了口氣,“還是去寫作業吧!”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屈大夫,我敬佩你的愛國。未來我也要做一個愛國的人。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0

五月初五,淚羅江邊,你——屈原,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是多麼希望能夠報效國家,爲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於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着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涌着向東流去,你的心隨着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嘆,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麼晶瑩,發出多麼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嘆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心情;表達了你對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出千嘆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淚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涌,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你,就是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中國傳統節日中就多了一個。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後,有多少人爲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爲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讚歎不已,身爲炎黃子孫的我們一定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了,和“吃糉子”一起成爲端午節的特色,和你一起成爲中國的傳說。爲了什麼呢?爲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華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爲自己無法救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但是我想你現在知道你爲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麼多事,一定會感到很欣慰。我爲你而驕傲,又爲你而悲哀。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1

五月初五真熱鬧!又一年的端午節就要到了。

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樣,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我國地大物博,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所以過端午節的方式也有許多的不同。

聽爸爸講,在我們溫州這個地方,以前過端午節最熱鬧的就算是划龍舟了。幾乎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龍舟隊,在河裏激烈地比賽。鑼鼓聲、吶喊聲,響徹天際。比賽開始了,20來個槳手跟着鼓手的節奏,奮力地划着槳,那龍舟像離弦之箭快速向前滑去。龍首和龍尾的兩個指揮員在狹小的空間裏做着180度甚至是360度得轉體跳躍,博得陣陣喝彩聲,當然也讓人不免當心他會掉到水裏……不過現在是很難見到了。政府出於安全等的原因,我們這已經好久沒划龍舟了,至少我是還沒看到過那個場面,真期待能看看啊……

而孩子們最高興的莫過於撞蛋比賽。在草茶裏煮熟的鴨蛋,被裝在一個精心編制的小網袋裏掛在胸前。幾個小朋友之間會進行撞蛋比賽,蛋殼被撞裂的就算輸了,而蛋殼完好的則是贏家。不過,不管是輸家還是贏家,最終,鴨蛋都會進了小朋友的小肚肚。

我們這裏端午節還有吃糉子、插艾草、蘆蒿、噴雄黃酒等的習俗,可能和其它地方的習俗大同小異吧。

真期待端午節那香香的糉子!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我們青少年兒童就合唱這首朗朗上口的兒歌.

端午又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系在一起,比如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各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棕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黃”字,還要穿“五毒”的小褂子,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一大早,人們都去看賽龍舟.比賽場上的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生龍活虎.發令槍一響,龍船似離弦的箭,又象猛虎下山,威不可擋.隊長一邊打鼓,一邊爲隊員們加油,在震耳欲聾的鼓聲下,隊員們的力氣也好像漲了三分

其實,賽龍舟的勝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紀念屈原。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3

近幾天,上學經過一片蘆葦地時,我總會看見幾個爺爺奶奶在採蘆葦葉,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採來包糉子的,這讓我不由想起了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州,那裏住着我的爺爺、奶奶和很多親人。家鄉的端午節很熱鬧,包糉子、掛菖蒲、艾草,還要賽龍舟。

每年端午節,爺爺會在門上掛上菖蒲和艾草,然後買來蘆葉,包好各種形狀的糉子。我最喜歡一種叫美人腳的,細長的尖角,配上圓圓的頭,不光好吃而且好看。糉子煮好後,除了我們自己吃,爺爺也會送一些給親朋好友。我們小孩子端午節時可好玩了,吃東家的糉子,扯西家的菖蒲,跟大人一起去採艾葉,學着包棕子,還要用艾葉煮水洗個澡。大人說端午用艾葉水洗了澡後不容易得皮膚病,真有意思。

而龍舟賽事在我的家鄉更是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20xx年還舉辦過國際龍舟賽呢,20xx年的龍舟賽也非常熱鬧。爺爺說他年輕的時候還是一名龍舟賽手呢。去年爺爺帶我去看龍舟賽,看到幾十條裝飾非常漂亮的龍舟在護城河上一字排開,隨着裁判員一聲令下,選手們爭先恐後,個個奮力當先,比賽非常精彩,讓人驚心動魄。

聽爺爺講,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但是在荊州,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因遭到奸臣陷害,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老百姓得知這個消息,紛紛劃舟去救他;他們用竹筒貯米,投入江中,以免水中動物吞食屈原的屍體。爲了紀念屈原,食糉和競舟的習俗從此就流傳下來。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雖然我現在跟着從軍的父親身在昆明,但我還是想念家鄉,想念家鄉端午節。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4

每年家歷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民間傳統節日。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傳說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往河裏投糉子,讓魚、蝦、蟹吃飽了,它們就不再吃屈原的身體了。

端午節前夕,我家中便熱鬧起來,媽媽張羅着爸爸淘糯米,自己在一旁洗糉葉,外婆呢,把煮好的糉葉疊齊,準備包糉子。我湊上去一看,用料是又大又肥的豬肉,晶瑩錫透的糯米讓人不可以不“口水直流三千尺”。

“饞貓!還沒開始就想吃啦?”,外婆笑咪咪地說,“沒事來幫忙,不要閒着!”我向外婆吐吐舌頭,搬來椅子坐下包了起來。外婆又發話了:“糯葉疊成漏斗形……”“知道知道,您包時我瞧得可仔細呢!“沒等外婆說完,我就搶了話,一邊又忙活着包了起來。拿起幾張糉葉,我反它們疊成漏斗形,放一勺糯米,再放幾塊豬肉,剩下的又用糯米裹了起來,繞了幾下,終於吃到了自己包的糉子,這個端午節真有意思!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5

端一盤糉子,呈一枝艾葉,與你一起過端午。這不,我和老師同學們在學校度過了一個特殊的端午。

午後,微風徐來,端午節踏着跫音赴我魂夢之約。一縷葉的氣息撲面而來,我倒抽了一口氣,感覺得到血管裏的血液流動在加快。

預備開始,準備合攏”!張老師的命令重如泰山,如山谷中的洪鐘傳來,擲地有聲,我們像打了強心針似的,迫不及待地推開桌子,嘈雜的碰撞之音似乎成了一曲桌椅交響樂。

很快蘆葉分發到每個人的手中,溼漉漉的,撫摸過我們手部的每一寸肌膚,我笨手笨腳的學着家長們包糉子的樣子,誰知,我反而成了東施效顰,樣子很是狼狽。只好請四處奔走的同學朱子琪賜教。“這個嘛,小菜一碟!”她嫺熟地手指勾住蘆葉,巧妙地一彎,一個圓錐形的扎糉出現在我的眼前,簡直是化拙爲巧。

聞着糯米的香味,偷偷嚼着帶來的香甜棗子,我恨不得馬上就品嚐自己的糉子!夥伴王怡卓用勺子從盆裏挖出許多糯米,一把塞進彎曲的蘆葦葉裏頭,一邊高喊:“陸筱寒,看我的傑作,反正老師說不掉米就行了!”她自豪的話語中帶着一絲趾高氣揚,似乎完成了人生一件大作品。

朱子琪精益求精,離開我們小組又去其他小組求高人指點,而我呢,如同一顆閒棋冷子,說來就是“慢搖動弄心悄逝,事事相融也無事”。我朽木腦袋一會兒就忘記剛纔的方法,拿起三四根劍形的蘆葦葉,胡亂地包紮一圈,用一根繩子打了一個結。我正準備讓我的‘外星生物’亮亮相,老師招呼我們上講臺合影留念啦!

時光荏苒,願世界在此擱淺。鐘錶忘記了時光,我們忘記了流年。這次的包糉子活動是多麼有意義啊!讓我們踩着記憶的流星,尋找愛的落點。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6

端午節這一天的早上,媽媽給我們端上了一盤我最喜歡吃的糉子。吃完早餐後,我們一家三口一致表決去老山森林公園玩,於是我們就整裝出發了,一路上我坐在車上,看見路兩旁鬱鬱蔥蔥的樹,心情別提多高興了。

一進老山大門,只見高山聳立,古木參天。這裏很偏僻,去這兒遊玩的人不是很多,但是空氣新鮮,環境幽靜。我們首先玩了空中自行車,我和媽媽坐在空中的車上,我讓媽媽不要蹬腳踏,我一個人使上全身的勁,車子開始緩慢的向前滑行,到了拐彎處就不行了,要媽媽和我一起蹬,車子才能前進。

累了我們就在上面歇一會兒,身旁茂密的樹木就像一把大傘,遮住了耀眼的太陽,微微的風輕輕的吹在臉上,就像媽媽的手在我身上撫摸,身邊枝頭上的小鳥在嘰嘰喳喳的唱歌,真是感覺舒服極了!

接着我們又來到了滑草場,這以前來玩過兩次,但每次都是我坐在車上,爸爸媽媽跟着我跑,但我還是很怕。這一次不同的是,媽媽站在我要到達的終點,我一個人坐在車上,車子由於工作人員的推動和地形一高一底的坡度,開始飛快的向下滑行,刺激極了!我不怕了。

我們玩了很多,如:奇怪小屋。多面鏡,金陵第一鼓,走繩鎖等,眼看太陽已開始西下,肚子也咕咕地叫了,才匆匆離開。

這個端午節玩的可真開心呀!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7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我國人民的一個傳統習俗。這一天,奶奶在做糉子,我聞了那些香噴噴的糉子,迫不及待地要親自動手。我拿出了兩片糉葉,折了一個角筒,在摺好的角筒裏放下一捧糯米,塞上一大塊鮮肉、蛋黃。我想,做一個糉子不怎麼難。

結果當我準備用糉葉把糯米蓋好時,糯米卻像一個個調皮的孩子,已經蹦了出來,不聽我的指使。嚇得我手忙腳亂。奶奶看見了,急忙幫我去掉一些糯米,糉子才能包起來。接着,要給糉子扎糉繩。我認爲要把糉子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便把糉子五花大綁起來。糉子終於做好了。那種喜悅的心情是無法形容的。

我們邊吃糉子邊看電視裏的龍舟賽。龍舟樣式多種。分紅龍、黃龍、青龍、白龍數種。龍身龍腹按鱗甲模樣塗彩,色澤豔麗鮮明,圖案漂亮眩眼。不同龍舟掛着長長的不同色澤的龍鬚,標誌突出。每隻船上鼓鑼喧天,喊聲陣陣,你追我趕,力爭上游。河岸兩側人頭攢動,萬衆歡騰。前來吶喊助威的觀衆,羣情激昂,歡聲震天。扣人心絃的龍舟競渡,把端午節的節日氣氛推向了高潮。

端午節不僅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糉子,還能看到激烈的龍舟賽。真是美好的一天啊!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8

今年的端午節到了,但比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傳統節日也放假了,這可樂壞了我們這些整天讀書的學生,但在這放假期間,更讓我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到親戚家去吃晚飯,這一去還真學到了不少呢!

在吃飯前,姑姑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鴨蛋;吃飯時,大人放棄了自己喜愛的白酒,而是每人先一杯雄黃酒;吃完飯,姑姑還給我們小孩每人一個糉子。我拿了一個赤豆糉,那香甜的糯米紅紅的赤豆再加上雪白的砂糖,真是讓人陶醉呀!

我突然想到了些問題:爲什麼再多按誤解要做這麼多事兒?怎麼會有端午節的呢?我想去問大人,可看他們聊得熱火朝天的,也沒去打擾他們,心裏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幹就幹!

我首先打開電腦,搜索問題。啊哈,終於找到了:端午節那天人們賽龍舟、吃糉子是爲了屈原。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那天投進江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河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還了解到,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和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和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們邊吃糉子變長:“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啊,這真是個五彩繽紛的端午節!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9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包糉子,我們家當然也不例外。

這天一大早,我和媽媽就去菜市買包糉子的食材:瘦肉、糯米、稻草,新鮮的糉葉,剝了殼的幹板栗。回到家,我們迫不及待地把幹板栗和綠豆放到水裏洗乾淨,再分別把它們和瘦肉撈在一起,接着放一點鹽、味精、醬油,拌勻,餡就做好了。接着進入正題——包糉子嘍!先把竹葉捲成圓錐狀再放一點糯米,中間放餡,再放入糯米,然後將糉葉包好,最後用稻草綁住,就做成了一個三角糉。我越包越帶勁,還給自己包了一個心形的糉子,我爲自己的創新暗暗得意。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大概煮兩個鐘頭,新鮮美味的糉子就可以出鍋了。三角糉還可以做很多種口味的,如:豆沙餡的、香菇排骨餡的……也有什麼餡都不放的,煮熟了蘸着蜂蜜或白糖吃也別有一番風味。

據說端午節包三角糉是爲了紀念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但我不贊成他爲了愛國而自殺,因爲生命永遠是最寶貴的,活着可以爲國家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20

在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而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有些地方的人們掛菖蒲,艾草,據說可以驅除蚊子等害蟲。端午節必不可缺的就是包糉子,有糯米糉子,赤豆糉子,還有火腿糉子等等。記得一年端午,我們家自己包糉子,我也參與了一回。可惜技術水平實在不高只好做旁觀者了。看着媽媽熟練的動作,心裏真是有佩服又羨慕。糉子包好了就可以下水煮,隨着開水沸騰而冒出來的水蒸氣飄蕩在房間,讓房間充滿了竹葉和糯米特有的清香。饞的我直流口水。糉子一出鍋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去拿了,媽媽在一旁直笑我是個小饞貓,但還是幫我把糉子剝開,蘸了白糖給我吃。還告訴我,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原來是古時候人們爲了不讓魚兒吃因爲愛國而投江的屈原的屍體,而把糉子扔進了江中。聽着媽媽的講述,我不知不覺又吃了一個糉子,覺得好甜好甜。

幾年過去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節奏加快了,但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還是沒有改變,只是現在的糉子都是直接從市場上買來的方便並且選擇的品種也多。但是吃着糉子總是懷念那一年滿屋子的清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