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端午節1000字(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47K

作文端午節1000字 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作爲中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節毫無疑問是其中最有“熱”感的節日。

作文端午節1000字(精選16篇)

作爲進入盛夏前的一個節氣,端午節顯然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節的三天假日,可能會讓很多人考慮出去找個陰涼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農村,端午節確是一個忙碌的節日,因爲在中國蘊含豐富的農耕文化之中,端午節代表着夏收秋種。

在過去的北方,每年過端午正是新麥下來的時候,很多人都很期待這個日子的到來,因爲可以吃到新麥做的各種食品。而在過去的南方,端午節卻是另外一種糧食水稻收穫的季節,新打下來的水稻碾成了大米,過節的前一天正好可以包成糉子,然後美美吃上一頓。

現在,南北差異已經沒有那麼大,端午節吃糉子,這是全中國人民的一大傳統習俗。

中國人端午節吃糉子的歷史由來已久,傳說是爲祭投江的屈原而開始流傳的,那一天人們互相送糉子作爲對屈原的紀念。

糉子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爲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據說,早在晉代,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不過在當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晉朝人周處《岳陽風土記》之中就記載道:“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黍。”

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出現雜糉。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糉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糉”,即果品入糉。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糉裏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糉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糉子已很時尚。在元、明時期,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中國的南北差異也還是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

今年,你準備吃啥糉子呢?

作文端午節1000字 篇2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糉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瀰漫着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糉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個清瘦老人,仰望蒼天,他在憂慮他那民生多堅的的國家,當傳來國都郢城被攻陷的消息後,他徘徊在汨羅江邊,他憤怒,他哀傷,最後,他吟誦着“世人皆醉我獨醒“,帶着滿腔的悲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們怕江中的魚兒吃他們敬愛的屈原的屍體,所以用糉葉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讓魚兒吃,這樣就不會傷害他們敬愛的屈原了。可以這樣說,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糉子一樣寓意豐富,糉子的形狀棱角分明,象徵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糉子的裏面包一顆紅棗,象徵着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糉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屈原絕沒有想到,生前他忍受無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後,他的繼承者們貫穿古今,前仆後繼,層出不窮。李白,杜甫,岳飛,文天祥,蘇軾,辛棄疾,譚嗣同……數不勝數的熱血男兒傳承着屈原的精神。可以這樣說,是他讓端午節熠熠閃光;是他讓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讓國人由矇昧走向進步,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唱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去找尋真理;又有多少人拋頭顱,灑熱血來表達對祖國的愛戀。但是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屈原的精神從未像今天離我們這麼近,這麼親切。這些都源自5.12四川大地震,這場震驚海內外的災難,讓中國13億人民聯繫的更加緊密,讓中國人更加想念屈原。

屈原那處在人生的逆境中,卻時刻懷着對祖國燦若日月的情懷,隨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身雖死,情不改的愛國情結,不正是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嗎那江上競飛的龍舟,不正是13億人民同心協力划動的嗎衆人划槳開大船,在大自然的強悍面前,人類團結一致,血脈相連。在這個糉葉飄香的季節裏,我們走的更穩,更堅定,無往而不勝。只因爲我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愛中國!

作文端午節1000字 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你聽過這首描寫端午節的兒歌嗎?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據說,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投江而死,人們爲了記念屈原,所以在每年端午節人們總會把糉子扔進河裏餵魚,魚兒吃了糉子,就不會去吃屈原的遺體了。

讓我跟你講一講我們家鄉是怎樣過端午節的吧!每年一到端午節,每家每戶都要掛艾葉、老人要爲孩子們戴長命縷、漂河燈,還要吃糉子、芽蠶豆、麻花、大蒜和雞蛋,端午節這天,一大早,爺爺、奶奶就買來艾葉和菖蒲,用紅線紮起來掛在門上,據說,門口掛上艾葉,可以驅邪。到了中午,就把提前泡好的芽蠶豆和雞蛋、糉子、大蒜一起放進鍋裏煮熟,到了吃飯的時間,餐桌上擺滿了各種好吃的,讓人眼花繚亂、饞得直流口水。我會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大糉子,解開線,輕輕扒開糉葉,就露出了白白的糯米飯,忍不住狠狠地咬上一大口,香香甜甜,美味極了。一家人團團圓圓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糉子,品嚐着美味食品,說說笑笑,屋子裏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瀰漫着香噴噴的糉子味,開心極了。

媽媽告訴我,我們家鄉以前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習俗,那就是漂河燈。在端午節那天,孩子們就自己做河燈,到了晚上,孩子們把各自的河燈點亮放進河裏,然後許上一個心願,讓河燈帶上我們的願望漂向河中央,河面上漂滿了各式各樣的河燈,燈的火光一閃一閃的真像滿天的星星,漂亮極了。因爲現在要保護環境,保護滇池,就不再放河燈了。

端午節這天,老人們最不能忘記的一件事就是給孩子們戴長命縷了,一大早起來,奶奶就拿來一束長命縷(我們這兒叫做百索),長命縷是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做成的,奶奶就一圈一圈地系在我的手腕和足踝上,奶奶一邊系還一邊說:“保佑我的小孫女健健康康,長命百歲。”繫好後,奶奶總是會端詳一番,似乎在欣賞她的傑作,奶奶眼中滿滿的都是對我的寵愛,長命縷寄託着奶奶對我無限的期望和疼愛。這些長命縷一直要戴到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過火把節的時候,把它剪下來,放進火把裏燒掉。

我愛我的家鄉,我更愛過家鄉端午節,歡迎你到我的家鄉來和我一起過端午節。

作文端午節1000字 篇4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將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將盛着竹筒的米改爲糉子,將劃小船改爲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很多糉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糉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將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

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將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之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糉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糉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爲糉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糉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糉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糉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氣氛!

作文端午節1000字 篇5

盼星星、盼月亮,我終於盼到了糉子飄香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只會吃糉子不會包糉子的我暗下決心,今年端午節我要跟奶奶學包糉子!體驗一下包糉子的樂趣。

姥姥包糉子的手藝是一流的。她把糉葉放到水裏浸泡着,再把洗好的糯米、紅棗和紅豆放在一旁,準備當餡用。接着,奶奶用小勺子將糯米舀進兩片糉葉捲成的“小鬥”裏,再用一再用手把米壓平,接着把糉葉像糯米上一蓋,然後用向我們疊小星星似的把糉子包成了一個漂亮的小三角形,然後用線紮好。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我看着姥姥熟練地包着,就拉着姥姥的衣角,說:“姥姥,您教我包糉子吧!”奶奶臉上綻開笑紋,說:“好呀!

我先挑選好幾張糉葉,乍一看,它們真像一條條碧綠的腰帶。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把糉葉往中間一折,糉葉果然變得像”小漏斗“一樣。姥姥說:”這時候要注意別把糉葉折破了;還有,舀米進去時,手要將‘小漏斗’握緊,不然就扎不結實,一煮米全散了,咱們就得喝米湯嘍。“我把姥姥教的”包糉子祕訣“牢牢地記在心裏,小心翼翼地嘗試着。我把米填完後,又開始包,可米沒有壓牢實,在第三折時,米全散開了。我愣愣地看着,心裏有些小難過。但我並不氣餒,又用心包了一個,這回總算沒有漏。可是包出來的形狀就像一個人被五花大綁着。我又一次次地嘗試,這回是米填多了,那會兒是糉葉散開了……後來,我好不容易包好了一個糉子,仔細一看,本來應該是三角形的糉子,我把它包成了一個”六邊形“!它和姥姥包的糉子放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包的糉子簡直就是”醜小鴨“。我心想:”我一定要包得更好些,否則太沒面子了!“我又認真地包了幾個,果然一個比一個成功,我高興極了!

姥姥把他們放進鍋裏煮着,不一會兒,便飄出了一股清香,一想到香香的糉子,我的兩眼就放光。

又到糉子飄香時,今年,我吃的可是自己包的糉子,雖然包得不算很好,不過我很高興,很有成就感。端午節快樂!

作文端午節1000字 篇6

端午,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到那一天,人們都要賽龍舟,投糉子。賽龍舟是爲了增加節日氣氛。而投糉子,則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出生於一個楚國貴族家中,幼年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被楚懷王得到重用。而屈原性格耿直,得罪了人。那個人便離間楚懷王與屈原的關係,讓懷王把屈原流放國外。

幾年之後,秦國攻佔了楚國,屈原的報國志破滅了,他感到無力迴天,於同年五月份含恨投羅泊江自殺了。

屈原死後,當地的老百姓悲痛欲絕,他們下河去尋找屈原的屍體,卻始終都沒有找到。爲了防止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老百姓們想了一個辦法:用荷葉包住糯米糰投入河中,這樣就會分散魚蝦的注意力,從而使屈原的屍體不被吃掉。這種投糉子的習俗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端午節不僅要投糉子,而且每個人還要喝上一碗雄黃酒呢!

古時候,人們熱媒爲雄黃可以克百毒,於是便釀成雄黃酒喝下,自認爲百毒不侵。於是,喝雄黃酒這個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每家都可以美美的吃上一次糉子。糉子的顏色,口味有許多種。顏色分爲黑米棕子和白米糉子,口味則分爲紅棗的.花生的.豆沙的.水果的··· ···總之,這些糉子可以讓我們大飽口福了。

不光是吃糉子,看賽龍舟也是一種享受。那一條條龍舟,氣勢磅礴,宛如一條巨龍在水面遊動。龍舟所到之處,激起的水花晶瑩剔透,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更加美麗。

快過端午節了,你們一定要觀賞者壯觀的龍舟比賽,往河裏投糉子,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啊!

作文端午節1000字 篇7

端午來了。她沒有一丁點兒的靦腆,也沒有絲毫的急切,更沒有向誰打過招呼,就那麼自然地、理所當然地來了。大街小巷、家家戶戶,每個角落都瀰漫着端午的味道:甜甜的、清新的、濃濃的。

從我記事開始,每年臨近農曆五月,母親就開始準備端午節的吃食:糉子。包糉子的時候,我最喜歡在母親身邊轉來轉去,名義上說是幫忙,實際上是想借機偷吃碗裏的餡。那拌了蜂蜜的糉子特別好看,穿成串,擔起來像玲瓏的風鈴。我偶爾也會動手包幾個,只是往往不是多一個角就是少一個角。但是,無論是幾個角的糉子,母親都會誇獎一番,說我能幹。

那甜甜的糉子餡,讓我的童年生活變得十分甜蜜。每次回憶,心中都一種甜甜的味道。

每年端午的前一天,父親一定會去田野裏割艾蒿。回到家之後,把艾蒿整理得乾乾淨淨的,捆成捆——我記得是二十棵一捆,準備在端午的一早拿到城裏去賣,年年都吃。端午節那天,父親自然是趕早上城,母親總是把我們早早地叫起來,讓我們去田野裏割些艾蒿。回來之後,母親便唸叨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插在門窗上。艾草的清香瀰漫開來,這般香氣很持久。晚上,還要用艾蒿水泡泡腳,睡覺時,被窩裏都有一股清新的艾蒿香。

那清新的艾蒿香,混合着父親身上勤勞的汗水,似乎永遠縈繞在我們身上。

我特別喜歡過端午,因爲她沒有春節的忙碌,卻有除夕的感覺。大早起,母親總是親自給我綁五彩線。那專注的神情,那靈巧的動作,透露出不可替代的溫馨。早飯時候,母親總是爲挑選模樣最好的鹹鴨蛋,讓我吃餡最滿的糉子。晚上,母親總是讓我第一個用艾蒿水洗頭、泡腳。小時候,覺得母親就應該做這些事情。現在,我明白了,這些瑣碎的小事中蘊含着濃濃的慈母情。

端午的味道包含在童年的回憶中,蘊含在父親的勤勞裏,縈繞在母親的關懷中。我希望我的父母親能永遠健康地生活,因爲,他們的兒子希望能在每一年的端午,和他們一起品嚐端午的味道。

作文端午節1000字 篇8

端午節將至,到處都充滿了節日的喜慶。在喜慶中,我不得不感慨時間的稍縱即逝。

去年的端午節的記憶仍舊那樣的清晰,轉眼遍又是一年了。只記得去年端午節近乎是睡過去的,在下午很晚的時候醒來了,有些飢餓,發現牀頭有一個糉子,於是抓起來就剝了吃了,也算是過了一個端午節。事後才發現糉子不是給我的。而前年的端午節好像連糉子也沒吃,就如此的過過來了。

這擱小時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的。年少的時候特別的喜歡過端午節。奶奶總是會煮上很多的蛋,包上許多的糉子,蒸很多的包子。現在看來,那些包子都是很奇形怪狀的,顏色也不像現在的包子,可是味道卻是很好。我們總是帶上很多的熟雞蛋去碰蛋玩——就是拿自己手裏的蛋和別人去碰撞,看誰的堅硬,要是贏了的話是很有成就感的。現在想想,哪吃得了那樣多的鹹蛋呢,大多是浪費了。

而端午節似乎和淅淅瀝瀝的雨是分不開的。每次端午節便是帶上一把雨傘,帶上奶奶給的幾塊錢,帶上滿滿的期待,和着幾個朋友,就到后街去看龍舟比賽了。其實看比賽是很次要的,重要的是在路上可以買許多的吃的,有冰棒,也有桃子。而最爲重要的是可以往夏豬家門前路過,偷偷的狠狠瞄上幾眼,便可以高興幾天。童年的快樂可以簡單到如此地步。

記得我會考的時候是在端午節以後,而母親也在會考前回來了,這是我僅有的幾次和母親在一起過的除了春節以外的節日的記憶之一。而就是在那次,自己居然還生病了,把母親急壞了。

面對即將到來的端午節,似乎更多了一份期待,希望可以重溫往日端午的那份快樂與溫馨。

作文端午節1000字 篇9

小時候,每當家裏人將屋外曬的幹糉葉收進來時,我就知道端午節快到了。我會數着日子等家裏人用這糉葉包出香噴噴的糉子。

端午之前,母親會上街買最新鮮的包糉子所需的材料,如:糯米、紅蜜棗等。有時候,家裏還會包一些肉餡的糉子,但次數極少,好像打我記事以來就只吃過兩次。

端午到了,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和奶奶忙得不亦樂乎,她們可都是包糉子的行家,所以,包糉子的事兒由她們全權負責。

如果,她們包的是紅豆餡的糉子,她們會先將糯米、紅豆清洗乾淨,然後將糯米和紅豆混合在一起,用糉葉包裹成一個個棱角分明的“三角形”。如果是肉餡的糉子,她們就會先將五花肉切碎然後與糯米混合。在媽媽和奶奶的巧手下,那些散落的糉葉和糯米不一會兒的功夫就成了一個個色、香、味俱全的糉子。

糉子包完了,母親會在不同餡的糉子上做上不同的記號,然後放入大鍋中煮,由於家裏人比較多,所以媽媽和奶奶每次都會做很多糉子。有時,家裏那口鍋需要三鍋纔夠。因爲每次煮糉子都會費很多時間,所以我和姐姐會用僅剩的一些材料依葫蘆畫瓢的多做一些小糉子,但每次做的都不如母親和奶奶做的那樣美觀。

糉子煮好了,我們幾個小孩子一窩蜂的擁上去搶肉餡的糉子。很快,一鍋糉子被我們大大小小的十來個人“清理”的一乾二淨。接着又煮了第二鍋,這一鍋是留着吃飯時吃的,而最後一鍋則是留着後幾天我們當零食吃的。

作文端午節1000字 篇10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呢!

上午,我們家就開始包糉子,準備好餵我肚子裏的“蛔蟲”了。說道端午,大家一定不知道端午節的知識,就讓我這個大博士來告訴你們有關端午節的知識吧!

說起端午,我們還得請出一位詩人讓他來幫我們先開頭說起他吧,可此人到底是何方神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國詩人——屈原呀!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還是再來說說端午節賽龍舟的故事吧。當時楚人因爲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爲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中國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中國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中國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怎麼樣這就是我收集到的端午知識,現在大家對端午節有一定的認識了吧,現在大家是不是該爲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感到惋惜?如果不是楚王的一意孤行我想屈原還會給我們帶來許多不朽的詩篇,可是屈原的縱身跳入洗乾淨了人們的心,他留下來的不僅是悲壯的詩歌還是自強不息的精神!我相信偉大的愛國詩人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作文端午節1000字 篇11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往常一樣,早早地起來去上奧數課。走過菜場時,我發現那裏特別熱鬧。賣糉子的地方,有四五個人在那裏包糉子;買鴨子的地方也排起了長隊。我心裏納悶,今天到底是什麼節日呀! 媽媽告訴我,今天是端午節,下午要到婆婆家去。我高興極了。下午,媽媽帶我到了婆婆家。還沒進門,我就看見婆婆家門前插着艾草。艾草又長又綠,還能驅蚊去毒,對人可有幫助啦!媽媽說“端午節一般人家都會插這個,驅蚊避邪。”

我一進婆婆家,婆婆就拿來一個鴨蛋,而且還用紅、黃、綠、粉四種顏色的絲線包着。婆婆把它掛在我的脖子上,說:

“這是送給你的小禮物。”我拿着鴨蛋,忽然想起語文書中有端午節的作文,但上面說的不是這四種顏色的絲線,而是紅、黃、藍、黑、白五種顏色的絲線。於是,我把它告訴了婆婆,婆婆說:“你懂得真多,婆婆一定改正。”

吃晚飯了,今天的晚飯特別豐富, 有“五黃”,它們是黃魚、黃瓜、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鹹黃鴨蛋五種帶有“黃”字的食品。還有 “五紅”,紅蝦、紅莧菜、紅豆糉子、考鴨、紅心鴨蛋,婆婆說這是現代的端午流行的。我這才恍然大悟,難怪買鴨子要排隊。晚飯我吃了很多,“五黃” 、“五紅”嚐了個遍。

過節真好,既有禮物,又有好吃的,還能學到知識。

作文端午節1000字 篇12

就像往年一樣,無論人們的喜怒哀樂,端午節總是悄悄的來臨,只要你細心觀察,處處都能體會到那麼一點點過年的喜慶。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快到時,媽媽就會早早地到附近商店買來一大堆的糉子葉。端午節的頭一天,看到媽媽將泡好的一大盆江米和洗得乾乾淨淨的糉子葉端出來時,我就會迫不急待地湊到跟前“幫忙”。媽媽包出來的糉子外形不同,有的是圓敦敦的四棱形,有的是長長的圓錐形;而且裏面的餡也有所不同,有豆沙餡的,有大棗的,真是五花八門。

看到從媽媽手裏出來的糉子個個活靈活現的,我心想這包糉子太簡單了,哪裏還聽得見媽媽的耐心指導,我擼胳膊挽袖子地開始上陣,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包出來的糉子像篩網,江米從大大小小的縫隙裏,嘀嘀嗒嗒地漏了出來,這個時侯我才知道,原來包糉子還是個技術活呢!每當這時,我就會出神地看着媽媽那雙靈巧的手,一個個綠瑩瑩的糉子,好似給予了生命,那麼鮮活,那麼精靈。看着看着,“媽媽什麼時侯煮啊?”這句話像錄音機一樣不停地從我嘴裏播放,直到媽媽用一口大鍋將那些精靈煮上爲止。總覺得這天的夜裏就沒有年三十過得快呢?似乎是我睡不着,天就不亮。第二天一大早,當我還沒有睜開眼睛的時侯,一股香噴噴的味道已竄入我的鼻子,告訴我的大腦,端午節到了!起牀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美餐一頓,然後提着媽媽分好的糉子挨家挨戶的送出去,再把每家留給我的燦爛微笑和祝福帶回了家。

作文端午節1000字 篇13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傳說,公園前340年,愛國詩人屈原於農曆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人們,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向汨羅江撒糯米祭奠屈原,後來人們怕祭奠的東西被蛟龍偷吃了,於是人們用艾葉將米包好,用五彩繩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就有了端午節包糉子的習俗。南方有賽龍舟的習俗,北方則在早晨踏青,採集艾蒿,掛在門上或是用來洗腳,爲了紀念他來祈求健康平安。

端午節的早晨,我和家人決定到西山去踏青,早晨的空氣特別的清新,一走進西山發現人山人海,形成一個大型的集市,街道的兩旁擺滿了端午節的節日用品,琳琅滿目,有五顏六色的葫蘆,各式各樣的香囊,五色彩繩都是象徵着吉祥的願望,我們按照端午節的習俗,在山道的兩旁採集艾草,傳說將艾草插在門上能辟邪。當我們繼續往山上登高的時候看到了聳立參天的古老松樹,看到樹神,它的年齡已經有五百多歲了,我想大概在明代就有這棵樹了,很難想象這棵百年老樹怎樣經歷了風霜雪雨的洗禮,依然存活到現在,默默地祝福人們。我在山間小道上奔跑着,這時候發現了一種天然植物,我好奇地低頭仔細觀察着,它長着寬寬的綠葉,白白的根莖,細細聞聞還有股淡淡的蔥香味,經過仔細辨認後覺得它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可以食用的野韭菜,我們就在山坡上尋找起來,不一會就採集了很多把它收拾乾淨後用野草捆好拿在手裏,今天收穫很大,我還準備回家就用這些野菜和雞蛋炒熟食用,這樣我的早餐就多了一道美味菜餚。

看到時間不早了,下山回家,又在道旁購買了幾個五彩葫蘆,系在艾草上,插在門上慶祝端午節日,今年的端午節讓我瞭解到地道的民間風俗。

作文端午節1000字 篇14

(一)在端午節這天,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其中我最喜歡的當然是賽龍舟啦!這天,在歧江河邊早已人山人海了,周圍都有小商鋪開着,面對這熱鬧擠擠的江邊,我很苦惱:“我這麼矮,怎麼看得到啊?”還好我趁別人不注意,“唰”一聲鑽進了第二排。比賽就快要開始了,各個運動員都磨拳又擦掌,心情激動的不得了。“嘭”發令槍開了,每一條船都像箭一樣衝了出去。在一旁加油的人像是叫破喉嚨也沒有關係,我見他們的青筋若隱若現,真像自己在比賽。船上的人也非常團結,動作一樣,每個船員都竭盡全力地划着,他們手上的肌肉也越來越大。在船中打鼓的人也非常努力的敲打着打鼓,“嘭嘭嘭,嘭嘭嘭”鼓聲越來越大,觀看的人也越來越多,人們的心情都隨着船隻而改變着。

第一隻領頭羊出現了,是綠隊,綠隊的隊員的臉都變成了西紅柿一樣紅了,不用多久已經把他們甩得遠遠的,一馬當先的他們並沒有驕傲,經過了很久,紅隊趕上了,他們兩隊各不相讓,讓我想到了兩條龍在打架的場面。究竟鹿死誰手呢?這還不知道。觀看的人的心都快要蹦出來了,這兩隊很難分出高低,速度忽快忽慢,變幻莫測。激動人心的時刻要到了,紅隊綠隊誰會奪冠呢?綠隊快馬加鞭,紅隊也不甘示弱。終於,冠軍還是綠隊獲得。他們開心地又蹦又跳,還抱在一起了,我也爲他們感到驕傲。在這熱鬧的比賽中,我懂得了:團結就是力量。這個賽龍舟可真好玩,下一年我還要觀看,下一年綠隊還會是冠軍嗎?

(二)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源於古時候,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去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我們是要吃糉子的,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米中摻雜、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

作文端午節1000字 篇15

在端午節這天,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其中我最喜歡的當然是賽龍舟啦!

這天,在歧江河邊早已人山人海了,周圍都有小商鋪開着,面對這熱鬧擠擠的江邊,我很苦惱:“我這麼矮,怎麼看得到啊?”還好我趁別人不注意,“唰”一聲鑽進了第二排。比賽就快要開始了,各個運動員都磨拳又擦掌,心情激動的不得了。

“嘭”發令槍開了,每一條船都像箭一樣衝了出去。在一旁加油的人像是叫破喉嚨也沒有關係,我見他們的青筋若隱若現,真像自己在比賽。船上的人也非常團結,動作一樣,每個船員都竭盡全力地划着,他們手上的肌肉也越來越大。在船中打鼓的人也非常努力的敲打着打鼓,“嘭嘭嘭,嘭嘭嘭”鼓聲越來越大,觀看的人也越來越多,人們的心情都隨着船隻而改變着。

第一隻領頭羊出現了,是綠隊,綠隊的隊員的臉都變成了西紅柿一樣紅了,不用多久已經把他們甩得遠遠的,一馬當先的他們並沒有驕傲,經過了很久,紅隊趕上了,他們兩隊各不相讓,讓我想到了兩條龍在打架的場面。究竟鹿死誰手呢?這還不知道。觀看的人的心都快要蹦出來了,這兩隊很難分出高低,速度忽快忽慢,變幻莫測。

激動人心的時刻要到了,紅隊綠隊誰會奪冠呢?綠隊快馬加鞭,紅隊也不甘示弱。終於,冠軍還是綠隊獲得。他們開心地又蹦又跳,還抱在一起了,我也爲他們感到驕傲。

在這熱鬧的比賽中,我懂得了:團結就是力量。這個賽龍舟可真好玩,下一年我還要觀看,下一年綠隊還會是冠軍嗎?

作文端午節1000字 篇16

又是糉子飄香,艾葉芬芳的端午佳節了。近幾天,到處都有人爲過節在購買糯米、紅棗及各色的豆子,臉上洋溢着節日的微笑。

但我知道,端午節是紀念楚國直臣屈原的,是他投江的日子,人們應該表示悲痛纔對呀。這使我想起了一句話:“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爲歡。”也許,事情已經很久遠了,這種悲痛早已消失,留下來的只有紀念。

昨晚,爸爸媽媽很晚纔回來,他們一直很辛苦。今天雖然是假期,我想,不能睡懶覺,我來做早飯,給他們一個驚喜……

一邊做飯,一邊誦讀屈原的《國殤》,還回憶起了去年的一件趣事。

去年,我在學校被老師點名上黑板背寫屈原的《國殤》。我把屈原的名字寫錯了,老師告訴我:“你今天晚上趕快準備一些禮物祭拜他老人家,否則,屈原先生要找你算賬了。”

晚上,我回到宿舍後。馬上從揹包中拿了五個蘋果,放在了枕頭上,等着屈原先生託夢給我。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到了半夜,我夢見了自己正坐在田野中,一輛樸素的馬車來到了我面前。屈原先生下來了,對我說:“年青人,好好的讀書吧,日後爲國家出力,還要孝敬父母!”我說:“小生謹記先生教誨,永不言棄。”

當我擡起頭仔細看時,只見屈子高髻長髯、寬衣博帶,飄然而逝……

醒來後,既高興又惋惜:高興的是能與屈子在夢中相見,惋惜的是沒能更多到聽他老人家的教誨。

我的心裏又悟出了一點點道理:一個人,只要爲國家和民族着想,人們將永遠記着他!

我再次情不自禁的誦讀《國殤》,媽媽高興的在臥室裏喊:“是你在朗誦嗎?看來,我們要過一個有詩意的端午節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