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臘八節要做什麼 爲什麼說過了臘八節就是年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9W

舊時進入農曆臘月,我國多地流行的歌謠都少不了一句“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月初八以後,各地人們也確實加緊了置辦年貨、灑掃塵除等過年準備工作進度。下面就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過臘八節要做什麼 爲什麼說過了臘八節就是年,歡迎閱讀!

過臘八節要做什麼 爲什麼說過了臘八節就是年

過臘八節要做什麼 爲什麼說過了臘八節就是年

過臘八節要做什麼

老底子的杭州人以爲,臘八粥是“打齋飯”。意思是,以前,僧人用籮筐沿門化齋,挑回寺裏。食之有餘,就將飯菜曬乾收藏。到了臘八節的早上,熬成粥,回報大家。寺院在每年的這一天,都用米、谷、棗、蓮等煮粥供佛。後來,爲了回報、感恩信衆,也開始在這一天向信衆施粥。

杭州人吃寺院裏的臘八粥,已經有些年頭了。歷朝歷代,都有寺院施粥的記載。元代,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追憶南宋臨安(即今杭州)的繁華時說:“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一種蘑菇)、柿、慄(外加粟米和豆)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

在湖州,臘八粥的做法是取粳米、糯米,並放進赤豆、黃豆、山薯、芋艿、風菱、青菜等一起煮。因看上去雜七雜八,所以也叫“邋遢粥”。

在溫州,有一句流傳了上百年的民謠,叫“十二月糖糕印狀元”。搗糖糕是溫州過年中必不可少的習俗。

搗桃糕,也叫“搗糖糕”。用糯米摻些秈米,加上紅糖或白糖,蒸煮,放在石臼中搗韌,然後做成長方形,溫州瑞安叫“慢食”。如放在不同花紋的印版裏,可壓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財神爺、狀元,以及鯉魚、麒麟等圖樣的甜糕,也有做成元寶的,最大重約三公斤,插上銀花可放在中堂長條桌上,每個房間也可擺上大大小小的元寶。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之意。

溫州人還要炊鬆糕和做箬(一種竹子)糕。炊鬆糕就是用糯米、龍秈米纏起來磨粉和白糖或紅糖拌勻,放入專門蒸器炊熟,形狀圓的、八角的都有。做箬糕,就是用糯米摻龍秈米,浸溼水磨成漿,加上紅糖,放在圓蒸籠裏的笿葉上蒸,一個箬糕大約五六斤重,味極可口。

爲什麼說過了臘八節就是年

農曆臘月初八是中國傳統的“臘八節”,民俗學者表示,臘八源自上古時代祭祀神靈、祈求豐收的習俗,由於其主旨與春節相通,時間又與春節臨近,故而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

民俗學者指出,在我國上古時期,人們將冬季祭祀神靈、祖先稱爲“大臘”,而舉行冬祀的日子被稱爲“臘日”。“臘日”的具體時間曾幾經變更,到了南北朝時期,每年農曆臘月初八作爲“臘日”逐漸被確定下來,如在成書於公元6世紀的《荊楚歲時記》中,就有“十二月八日爲臘日”的記載。

民俗學者同時介紹,除祭祀之外,傳統臘八民俗中祛病、祛邪等習俗,也暗合了春節辭舊迎新的主題。例如在《周禮》中,就有關於臘八舉行“大儺”儀式的記載。後來隨着時代的發展,上述儀式逐漸世俗化,演變爲“打夜胡”“跳竈王”等民間習俗,並在一些地區保留至今。

此外,作爲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的傳播對於佛教密不可分。根據學者們的說法,漢朝之後,隨着佛教傳入,人們逐漸將臘八附會爲佛祖釋迦牟尼的“悟道成佛之日”,甚至連“臘八粥”在一些地方也被稱爲“佛粥”,其中的粳米、紅豆、大棗、紫米、核桃仁等食材,則象徵十八羅漢。

學者們認爲,臘八節在民間的流行,與傳統中國人儒、釋、道三家思想交融的價值觀不無關係,更折射出老百姓期盼闔家團圓、幸福平安的樸素願望,與春節的主題不謀而合。

民俗學者表示,如今隨着生活節奏加快,節日氛圍相對淡化,但由於與春節臨近,臘八過後,大多數家庭都開始準備過年。在民間,還有“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的說法,等到農曆臘月二十三的小年一過,就完全進入了“春節時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