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如何掃墓

來源:瑞文範文網 7.61K

清明,是人們懷念故人,祭祀祖先的傳統時節,依稀遠古,也不知是何年、何代、何人傳下來的習俗,祭祖、掃墓,懷念先人,非要焚燒紙錢,燃放鞭炮,掛上幾串清明吊,獻上供果、食品,還有與時俱進的人們,送上紙樓房、汽車、彩電、小姐等等,更有甚者送上避孕套、偉哥什麼的讓人哭笑不得,用這些與現代文明不相協調的庸俗方式來祭祀祖先,總感覺纔是對故人的誠意和孝心,顯然,此有自欺之嫌。也許有人讚頌,這是誰發明瞭如此豪華體面的祭品?真是聰明絕頂之人,天才也!人非草木,祭祀活動是生者對故人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善良的人們,沒人懷疑您們的真心,您們的本意應當是虔誠的,可您們用心自問過沒有?您們的親人在天堂裏真的需要這些嗎?這真是他們在天之靈的要求嗎?

清明節如何掃墓

時下,在倡導文明和諧的自然環境,破除封建迷信,實行殯葬改革的同時,我們的祭祀觀念是否也應該改革一下了?想想那些爲了上墳、掃墓的人們,把本來蔥籠、蒼翠的羣山變成了取樂、休閒、開心的遊樂園,真所謂是山花爛漫、野火不斷,垃圾滿山竄,而公墓也成了生產垃圾的工廠,到處烏煙瘴氣,管理難上難。追思祭祖活動應當是純潔、嚴肅、真誠、文明的,如果採用以上那些庸俗的方式開展祭祀活動,這也許是對故人的一種諷刺,憑心而論他們要是在天有知,又能接受如此厚禮否?誠然他們不需要如此奢華的祭品,要的是真誠;也不需要喧譁,要的是靜靜安息;更不需要垃圾,要的是一片明亮的淨土。

其實,能表示誠意又文明又有意義的祭祀活動,應當是隨意多元化的,把歷史上好的文明的祭祀方法延續和創新,把帶迷信庸俗的遺棄,這樣既保持傳統又有新穎。比如,親人相約來到故人墓前,把墓位認真的打掃清潔一下,獻上鮮花,鞠躬述情,講講他生前的一些動人事蹟或故事,如此祭祀可表敬意和孝心,加深記憶和懷念,又是一次最好的傳統教育;其次也可在故人墓前種上一些美麗的花草、樹木,讓故人的墓位盡顯在蒼翠、明淨的天空下,陽光燦爛,鮮花蔟擁,這種祭祀既環保又能體會到野趣和勞作;其三可帶着酒水,食品等陪着故人的墓來一次別緻的野餐,這也是一次憶苦思甜的告慰餐,沒有舊日苦哪有今日甜的真實感懷,同時也告誡後人要好好珍惜今天的生活和工作;其四帶上故人生前所拍攝的資料、影集等紀念品,在墓前暢吐今日的變遷和心中的鬱悶,這也算得上是一次最痛快的思念了。等等這些既傳統又時尚、既高雅又文明的追思祭祖活動方式不是更好嗎?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爲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纔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區號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關於包袱裏的冥錢,種類很多。

清明節緬懷 可選擇的花卉:

花名:三色堇,花語:思念;

花名:三輪草、滿天星,花語:想念;

花名:千日草(百日紅),花語:不朽;

花名:文竹,花語:永恆;

花名:花簪(景天科青鎖龍屬植物),花語:同情、慰問。

清明節悼念 可選擇的花卉:

花名:柏枝,花語:哀悼;

花名:柳枝,花語:悲傷、哀悼;

花名:金魚花,花語:悲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