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吃什麼食物最好又養生

來源:瑞文範文網 4.52K

好像在中國的每一個節日都離不開吃,20xx年的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節又該吃些什麼食物呢?清明節的飲食文化又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爲你們整理的關於20xx清明節吃什麼食物的相關內容,希望你們會喜歡!

清明節吃什麼食物最好又養生
20xx清明節吃的食物

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着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清明果

清明果作爲清明節的重要食俗與節日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清明果最初是寒食節的食俗,後因清明節與寒食節的發展,被賦予了清明節。

清明飯

每逢清明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從野外採集各種供食用的青草藥,用來製作清明叛。常用的草藥有艾草、?麻葉、雞矢藤、清明菜(白公翁)、薺菜、枸杞葉等。將需用草藥洗淨、去梗、煮熟,拌在預先浸透濾乾的糯米(加適量大米)中,用碓皿番成飯糰,添進紅糖搓勻,製成飯塊蒸熟即成。

雞蛋

民間習俗認爲,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清明節吃雞蛋其源起是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清明節這天雞蛋除了吃,還可以玩,大致分爲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畫的五顏六色雞蛋可以吃;而“雕蛋”則僅供玩賞。

清明節的飲食文化

在古代,清明這一天有吃“餳大麥粥”的習慣。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寒食“禁火三日,餳大麥粥”。此粥的做法是,先將大麥磨成麥漿,煮熟,再將搗碎的杏仁拌入,冷凝後切成塊狀。吃的時候澆上糖稀即可。“餳(tang)”就是糖稀。這是有記載的最早的清明節食品。

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也介紹了一種清明節冷食,叫做“寒具”,其實是一種甜麪餅。“以蜜調水溲麪,若無蜜,取棗煮汁。牛羊膏脂亦得。用牛羊乳亦好,令餅脆美。”這也是一種冷食,吃起來香甜酥脆。

到了五代時期,除了一般的冷食粥餅以外,還加上了製作“藝術”雞蛋的習俗。清明節“藝術”蛋大致分爲兩種,一種是“畫蛋”,就是在蛋殼上染上各種顏色,類似今天的“紅雞蛋”,不過顏色不同而已。另一種則是“雕蛋”,在蛋殼上雕鏤成畫,這需要高超的技術,這種蛋僅供賞玩。

時代演變到今天,清明節被稱爲寒食節,原因是此時人們所吃的食物多是冷食。“寒燕”是寒食節的傳統麪食,相傳是因爲要紀念被燒死的介子推,晉文公下令三天不許燒火做飯,人們就做這種冷食吃。“寒燕”又叫做“子推燕”,至今還可在北方民間見到其蹤跡。《東京夢華錄》記載:“用面造棗錮飛燕,柳枝穿之,插於門楣,謂之子推燕。”這種食物在山西等地的做法是,將麪粉合水,捏成燕子形狀,上籠蒸熟,放冷以後吃,所以叫做“寒燕”,並在清明那一天,用柳條穿起來,懸於門楣,以示紀念介子推。

山西南部還有一種叫做“子福”的麪食,是在一隻大饃(大饅頭)中插一隻雞蛋,或者核桃,再用面捏出蛇、蠍、蜈蚣等形狀,繞在雞蛋旁邊,造好型之後,上籠蒸熟。在清明節那一天人們將“子福”用作上墳的供品祭祀祖先。祭祀之後,大家分食。據說,吃“子福”能給後代帶來幸福。

山西霍縣和山東膠東地區一帶,有一種麪塑食品叫“蛇盤盤”,將面捏成單頭蛇或雙頭蛇,蒸熟後放涼,祭祖時拿到祖先墓前作爲供品。祭祀時,人們拿着“蛇盤盤”先繞墳頭轉上一圈,祭祀後就可以吃了。吃時要先咬掉蛇頭,意是“滅毒頭,免災禍”。

棗糕和饊子也是北方清明節的食品,過去叫做“子推餅”。做法先把麪粉發酵,揉成麪糰,做成各種各樣形狀,如燕子、老鼠、蛇、或者乾脆是圓餅,上籠蒸熟,也是冷食,以紀念介子推。

南方一般以糯米粉製作清明節食物。在浙江臨安人們常用嫩蓮拌糯粉,做成狗的形狀,蒸熟叫做清明狗。家裏有幾口人就做幾隻,每人吃一隻。民諺曰:“吃了清明狗,一年健到頭。”也是圖一個吉利。在蘇州、上海一帶,則有吃青團的習俗。《清嘉錄》雲:“市上賣青團、熟藕,爲居人清明祀先之品……今俗用青團紅藕,皆可冷食,猶循禁火遺風。”如今青團一般是用蔬菜榨取綠汁,染綠糯粉外皮,內有豆沙等餡;或用青艾和粉,蒸成艾糰子,也叫青團。青團流傳至今,仍魅力依舊。

人們今天不僅在請明時用它掃墓祭祖,甚至在一般的日常節日或婚喪嫁娶時,都可以見到這種食品。今天北京稻香村糕點店,每到清明也有這種“青團”出售。四川成都則以炒米做糰子,以線穿之,用色點染,稱爲歡喜團。過去,在成都北門外至歡喜庵一帶,有許多商店、攤點賣歡喜團。清人《錦城竹枝詞》有詩云:“歡喜庵前歡喜團,春郊買時百憂寬。村醪戲比金生麗,偏有多人醉腳盆。”這應該是對歡喜團的生動寫照。

清明節的禁忌

並非所有民族都在清明節當日祭祖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風俗習慣。雖然清明掃墓祭祖早已在許多人心中打上了烙印,但我國的一些少數民族會在其他的一些民族節日中進行類似的活動。如小年、除夕夜、正月十五、七月十二、七月十五等日子都是一些民族的傳統祭祀日。

常規順序不可反

掃墓祭祀是有個先後順序的,許多年紀大的老人都會相當注意這點。一般都是先把墓園或墓地打掃乾淨然後纔是祭祀。由於祭祀是相當講究風水和禮節的,所以先後順序儘可能不要出現差錯。先後順序如下: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別。

何時拜山最佳

最佳的拜山時間爲寅時,也就是5-7點。不過由於墓地大多離居住地較遠,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會這麼早,不過最好是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掃墓拜祭。

孕婦避免掃墓

通常來說懷孕婦女是要避開清明掃墓活動的,除了強調風俗外,其實長途奔波對婦女和胎兒來說都是不宜的。相信家中如若有上了年紀的長輩多數都會阻止孕婦清明拜祭的。

悼念逝者應用白色菊花

我國古代把菊花當作寄託之花,有思念和懷念的含義。白色菊花是最適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綠草,如百合,綠葉,康乃馨等,會更漂亮。不過黃色菊花有長壽菊之稱,比較適合看望病人,而不是拜祭已逝者。

掃墓前須禁食

當你動身開始掃墓,就最好不要吃食物或只吃食素。另外強調衣着整齊,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

掃墓時不可嘻笑怒罵

因爲墓地是故人的安居之所,不可跨過墳墓及供品,大聲喧譁、嘻笑怒罵,污言穢語。這樣做不單隻對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對附近的靈體構成滋擾,更不能踐踏別家墳墓或對墓穴設計評頭品足,會被視之爲褻瀆。

不可在先人墓地照相

在墓地最好不要照相,無論是掃墓者自身合影,還是掃墓者與墓地合影。更忌諱照相時將其他墳墓拍進鏡頭。

忌諱探視朋友親人

清明節當日最好不要去探視親朋好友。因爲清明節是祭奠的特殊時候,此時去探視親朋好友實在是讓人難堪,或者說是相當不吉利的。

忌穿大紅大紫

清明節拜祭時忌穿到大紅大紫的衣服,應穿上素色的服飾。另外,不要佩戴紅色的配飾(本命年者除外)。

清明節拜祭輩分的講究

拜祭要分先後次序,依次爲:父親、母親、長男、長女、次男、次女……餘此類推。拜祭完畢後,祭品讓祖先祝福過,衆人可食取祭品。

丈夫去世妻子不能去掃墓

個別地區個別民族有一說法:丈夫去世前3年,妻子都不能去掃墓。當然如果家裏的長輩沒有這些避忌或者當地沒有這些風俗的話,也就無關此禁忌了。

外人不要參與他人的掃墓

非自家人最好不要陪同前去掃墓拜祭,比如女朋友陪男朋友,下屬陪上司等。

清明節前忌買鞋

由於鞋與邪同音,故而通常不能在此時買鞋。

家中有人清明節生日應適當禁忌

如若家中有人正好是清明節過生日,應儘量避開。比如陽曆生日恰巧清明節,儘量過農曆生日,反之亦然。如果實在避不開,則當日不要接受鮮花,生日蛋糕也不可當天吃。

身體不佳,時運不濟者避免掃墓

一個身體正處於生病狀態,或是虛弱狀態的,或者最近運氣不佳,諸事不順的人最好不要去參加掃墓活動,因爲此類人正處於總體運勢低迷的狀態,極易招致晦氣,說的難聽點就是邪靈上身,因爲陰晦之物最喜氣運低迷的人,這種人缺乏人氣,容易侵犯。

墳頭長草必需修整

墳墓上長植物的,必需要清除,萬萬不可使其長出氣候。這一點最重要不過,要知道,所謂掃墓,就是讓你清掃不利於墓地的東西,墳頭的草木會對家族的成員造成傷害,包括了氣運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發不遮額

事實上,清明節也算是鬼節,當然在髮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頭髮不能遮住額頭,額頭是人身體的神燈所在,是不可蓋住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