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爾邦節的習俗滿分作文範例(精選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W

古爾邦節的習俗滿分作文範例 篇1

早上,爸爸媽媽很早就叫醒我和弟弟,爲我們精心打扮一番後,隨爸爸趕往奶奶家,爸爸和弟弟每人戴着一頂雪白的回族帽子,因爲他們要參加盛大的聚禮——做爾地。

古爾邦節的習俗滿分作文範例(精選12篇)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一座古老而又神聖的清真大寺:相傳這座寺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只見院子裏面停滿了摩托車與自行車和各種各樣的轎車,把若大的院子圍的水泄不通。

走進大殿,眼前的景象更是讓人爲之一震,哇!好多的人啊,有老人有小孩。來的早的都跪在大殿裏面,來的稍遲點的就跪在院子裏,他們不管老幼,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都穿戴的很整齊,戴着潔白的帽子,更爲這一盛大的聚禮增添了一道風景。(我沒有進去,因爲這樣的聚禮是不允許女人和女孩)參加的。

一個多小時禮拜結束了。人們迅速起身,穿上自己的鞋,拿着自己的拜氈離開場地。通道非常狹窄,離開的人們摩擦接踵,猶如洪水一般向殿外涌出。不一會兒,來到墳園(回族墓地),在這裏要爲我先逝的親人們祈禱,讓真主保佑他們早一點進入天堂,也寄託活着的人對親人們的哀思,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後人並沒有忘記他們。

離開墳園已經十一點了,接下來的就是今天最重要的環節,宰牲。我們回族的風俗,凡是條件好的家庭今天必須宰牲,可以宰羊也可以約七人宰頭牛,這樣,可以保佑他在去世後能進入天堂。吃過飯,爺爺和奶奶分別趕往他們宰牲的目的地,了卻他們今年的心願。

爾地節雖然沒有開齋節那樣得乜貼的情景,可這一天卻讓我看到了爸爸媽媽以及爺爺奶奶的愉悅,我看到了老人們慎密的心思和未完成的希望,真希望我也趕快長大,加入到大人這一神聖的活動之中,同樣,這一天也讓我感到無比的快樂,感到做爲一個回族人,一個穆斯林是多麼的自豪啊!

古爾邦節的習俗滿分作文範例 篇2

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在每年伊歷12月10日慶祝古爾邦。這一天,是全世界伊斯蘭教徒的盛大宗教節日——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是根據古代阿拉伯地區的宗教傳說演變而來的。古阿拉伯人有每年宰牲獻祭的風俗。伊斯蘭教繼承了這一風俗,並規定該日爲宰牲節,也叫做古爾邦節。在我的家鄉,這個節是一次民族歡樂的盛會。家家戶戶都要製作節日食品,沐浴燃香,去清真寺參加會禮,舉行宰牲儀式,以及擺出宴席,訪親問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要舉行盛大的“麥西米甫”歌舞,男女老少都在歡快的民樂聲中起舞。古爾邦節的重要性如同我們漢族的春節。信仰伊斯蘭教的民衆開展各種活動,共同舉行盛大的慶祝儀式。

古爾邦節這一天,(阿爾曼江)早早提上茶磚和大塊的冰糖就來叫我,我們約好一同去(木扎帕爾)家拜年,我們先去了(阿西丁)家,一進正房,濃郁的伊斯蘭氣氛迎面而來,色彩豔麗、圖案鮮明的草原圖騰文化和各種草原“古麗”繡織在掛毯上,草原暮宿草繡在周圍爲花邊,色彩呈鮮紅和土黃色,黑色線條勾勒其中,牆正中是麥加清真寺,牆上掛了很多掛毯。各種女工作品和繫有鷹羽毛的冬布拉精巧地掛在周邊。房間正中的桌子上整整齊齊地擺着食品,以“饊子”爲中心,四周是饢、蜂蜜、酥油,各種甜食點心,點心中大多摻有胡麻油,不但顏色好看,嚼在嘴裏,甜絲絲之中透着辛辣味。四周是各種乾果:烏梅、葡萄乾、杏幹、無花果乾、山楂片、核桃、巴丹木,琳琅滿目,我們早以忍不住了,於是都動起手來,各種食品吃起來都那麼美味。

離開了(阿西丁)的家,我們分別又去了幾位同學家,大街小巷裏處處洋溢着濃郁的喜慶氣氛,大街上塔塔爾和熱瓦甫的激越聲,和那悠長的維吾爾歌曲,讓我的心伴着悠揚的歌聲沉浸在古爾邦節所帶來的歡樂中。

古爾邦節的習俗滿分作文範例 篇3

今天是一個非常神聖的節日-----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爾德節)。是全世界穆斯林的第二大節日。

早晨,當我還在呼呼大睡時,爸爸就急忙叫醒我,要我和他一同去清真寺做爾地。並且按照穆斯林的規定,教我洗小淨,再穿上漂亮的衣裳,熟睡的弟弟也醒了,他也嚷着要和我們一同去,待爸爸允許後,弟弟也穿上了乾淨漂亮的衣裳,在爸爸的帶領下,我們父子三人高高興興的去往光明寺。

到了寺前,那裏早已經擁滿了前來做爾地的人,有老年人,有青年人,還有頑皮的兒童,大院被擠得水泄不通。大家都頭戴白帽,衣冠整潔,很是精神,人們都以穆斯林的“色倆目”問候着,整個寺院洋溢着節日的喜慶。

大約九點鐘左右,人羣立刻喧鬧起來,大家都爭先恐後的擠進大殿,我們也隨着人流涌進去。大家迅速的排好位置,又唧唧喳喳的聊起天來,好不熱鬧。

不久,阿訇帶着幾個滿啦頌着古蘭經走進大殿,人羣立刻變得鴉雀無聲,大家全神貫注的聽着經聲,心裏充滿了喜悅和神聖。阿訇還向我們講述了古爾邦節的由來:相傳,從前有位伊斯蘭教聖人,什麼都不缺,只缺子女,於是就向真主祈禱。果然,不久後他就有了一個兒子,但是在當天夜裏,他夢見真主要他宰殺自己的兒子做祭品,實際上是在考驗他對真主的忠誠。這位聖人毫不猶豫的拿出刀子,正要砍時,真主便派天仙用一隻黑羚羊代替了,於是聖人就決定每年的11月10日爲宰生節,即古爾邦節。

大家聽的如癡如醉,以至講完了之後,有人還沒有回過神來,還在癡癡的聽着。講述完就該做禮拜了,大家都很重視這個環節,不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認真而虔誠的禮拜着。我和弟弟以前做過禮拜,所以也還記得一點點,雖然做得上對下錯,只能跟着別人做,但我們的心裏還是充滿了莊重感,感覺神聖極了。

時間過得真快,禮拜結束了,我戀戀不捨的走出了光明寺,感到快樂極了。

古爾邦節的習俗滿分作文範例 篇4

古爾邦節對於維吾爾族來說,有如漢族的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

去年夏天,媽媽帶我到喀什遊玩,正趕上古爾邦節。那天早晨8點多鐘,爸爸就和一些老鄉們成羣結隊地到艾提朵清真寺參加一年一度最隆重的儀禮去了。不一會兒,寺內外就人山人海了,儀禮開始了,此時聽不見往日城市的喧鬧聲,只有大阿旬誦唸古蘭經的渾厚的男中音在空中迴盪。在這莊嚴而又肅穆的氣氛中,成千上萬排列成行的爺爺、叔叔們同時屈膝跪下來向安拉祈求平安。

一個小時後,儀禮的各項儀式結束了,這時,一隊鼓樂手們在艾提雜清真寺的門樓上吹起了咬吶,敲起了阿格拉鼓,彈起了冬不拉。一羣梳着辮子,穿着五顏六色連衣裙的小姑娘們和成百上千的其他觀衆都圍在艾提朵清真寺前,我懷着好奇心擠進人羣,原來一羣小夥子正在那裏跳沙瑪爾舞,歡樂的曲調把節日的氣氛帶到了大街小巷,帶到了每個家庭。

我跟隨着媽媽去親戚朋友家拜節,家家戶戶的桌上都擺滿了鮮美豐富的食品。有烤鑲、炸傲子、手抓羊肉、葡萄瓜果……我們來到叔叔家拜節,一進門,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派華貴的景象,地上鋪着地毯,牆上掛着壁毯,炕上鋪着牀毯,五光十色、風格各異。這時好客的主人端上來了一盤烤羊肉串,羊肉串上撤着孜然、鹽末和雞蛋等作料。看起來肉色酥黃,聞起來香沁心脾,吃起來外焦裏嫩,風味獨特,我邊吃邊讚不絕口。

古爾邦節過去了,我也該回去了,可是我永遠忘不了在喀什度過的別有特色的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的習俗滿分作文範例 篇5

古爾邦節對於維吾爾族來說,有如漢族的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節日氣氛特別濃郁,是世界穆斯林的重大節日。

穆斯林人們以喜悅的心情盼望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古爾邦節的到來。節日來臨前,穆斯林人們就開始打掃衛生,粉刷各自的庭院等,以嶄新的面貌迎接節日的到來。各家的婦女們都忙着做饊子和各種糕點,而男人們忙着料理外面的各種準備工作,同時,全家人還要上街買新衣服,所有的人們都在爲節日做充分的準備。

節日的頭一天,我們民族還有個講究,那就是拜訪長輩、父母和兄弟姐妹,提前向他們送上節日的祝福。

古爾邦節的第一天早晨,各家各戶屠宰牛羊,但這並不是爲了吃肉或是過富足的日子,而是邀請來自7個貧困家庭的人們,請他們來品嚐,這也是一種感恩,回報他人的表現。

穆斯林人們還是尊重長輩父母的民族,節日這天,晚輩們首先要到長輩家去拜年,祝願長輩們健康平安。

古爾邦節期間,人們穿着節日的盛裝,歡歡喜喜的挨家挨戶的拜年,還可以品嚐好喝的肉湯等,人們的心情是多麼高興,所以,古爾邦節也是人們互相諒解的最佳時間,人們在這一天,都會放下恩怨,互相問候,形成了團結和諧的社會氛圍。

這次的古爾邦節在國慶期間,我們休息了八天,古爾邦節過的也很開心。知道我們小孩子爲什麼喜歡古爾邦節嗎?就是因爲在節日裏,小孩子都會收到許多大人的禮物和紅包。

在古爾邦節的第一天,也就是10月5日那天,我和家人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去了爺爺奶奶家。我爸爸最擅長宰羊,這天爸爸一共宰了三隻羊——爺爺的,我們的,還有舅舅的。宰完了羊,我和妹妹跟隨爸爸媽媽去親朋好友家拜年了。這天我們去了許多人的家吃得好,玩得好。

第二天,我要呆在家裏招待客人了,爸爸媽媽都去拜年了。好無聊。咦?從早上到下午沒一個人來,真是的!我正氣着,‘咚咚咚’門響了,哦,原來是爺爺奶奶來拜年了,我很高興,連忙給他們倒茶。我又收到了禮物——100元,嘿嘿,他們可真夠大方的!

第三天,來的都是爸爸和媽媽的親人,他們的孩子特調皮,一會懂這個東西一會兒動那個,真是的!還是我妹妹厲害,她平時很討厭別人動他的東西,這下她可怒了,開始管制那些小屁孩兒。

唉,到了第四天,我要跟同學們去拜年了。早上,我早早的起牀,來到廣場,同學們都聚在了一起,我們從早上8:00開始到下午5:00一一去了每個同學家,他們都很熱情的招待我們。這次的古爾邦節我過得真開心,我真心希望在以後的節日裏能像這次一樣跟同學們一起拜年。

古爾邦節的習俗滿分作文範例 篇6

唐代李端《拜月》詩云:“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解帶。”同爲唐代的施肩吾又在《*詞》中寫道:“*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這個小女孩肯定是見大人拜月見多了,覺得非常有趣,於是就模仿大人的樣子,玩起了拜月的遊戲,由此可見唐代拜月風氣之盛。應該注意到的是,這裏的拜月是拜新月,祝願的內容恐怕也多屬兒女私情之類。   

大概從北宋確立中秋節開始,拜月之俗就由拜新月轉爲中秋拜月了。宋代金盈在《醉翁談錄》中對宋人中秋拜月的風俗作了詳盡的描述:“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願: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目如皓月。”古代常將科舉及第稱爲蟾宮折桂,因而拜月時男孩有“早步蟾宮,高攀仙桂”之願;嫦娥則是傳說中美貌絕倫的月中女神,所以女孩拜月時願自己貌似嫦娥。到了明代,拜月之風更加盛行,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明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陸啓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由此可見當時人們拜月的情景。

中秋拜月的習俗,歷代相傳,當然變化也是有的。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記載:“京師之曰八月節者,即中秋也。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祀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月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唯供月時,男子多不朝拜,故京師諺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竈。’”作者在這裏對清代京城中秋節的盛況作了生動描寫,從中可以看到,拜月之風在清代還很盛行,只是此時拜月僅限於女人蔘與。

古爾邦節的習俗滿分作文範例 篇7

人們都知道,春節要放鞭炮,貼對聯。你知道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傳說中有一個怪獸——年,常常在大年七年級來騷擾人們過春節,於是,村裏的人們就會到深山去躲避那個怪獸——年。

第二個春節到了,人們都跑往深山去躲避年。正在這個時候,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擋住了跑往深山的人們,說道:“大家不要慌!我知道怎麼擋住年。”人們不相信,更加快速地跳往深山。

到了晚上,年來了。老爺爺從房間裏拿出一串鞭炮,在身上披了一塊紅布,就跑出了房間。

到了房門口,鞭炮霹靂啪啦地響,紅布在風中飄動,年頓時不敢往前走了,轉頭就跑。人們歡呼着跑下山,稱讚老爺爺很聰明。

哦!原來年怕聲音和紅色。所以,人們過年都要放鞭炮,貼對聯。

古爾邦節的習俗滿分作文範例 篇8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相傳已久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因爲月餅象徵着快樂、美滿、和諧。 

  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經過我上網調查,還有這樣一段動人的傳說。相傳,七仙女回填宮時給有着正義董永留了一個兒子。之後有一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日,那孩子看到同村的小夥伴們在村頭桂花樹下玩耍,也想過去湊湊熱鬧,哪明白不但沒人理他,還罵他是個沒媽、沒教養的野孩子。他委屈極了,便號啕大哭。哭聲驚動了天神吳剛,吳剛便悄悄拿出登雲鞋,對孩子說:“如果你想媽的時候,就穿鞋圓月下吧。” 

  董永的兒子在月光下穿上了登雲鞋,飛到了天宮,七仙女見了自己的兒子,又悲又喜,便親手把嫦娥送的桂花蜜糖,拌上花生米,核桃仁,做成餡兒,按圓月的樣貌,做成香甜的仙餅,給兒子吃。玉皇大帝明白此事後十分生氣,命令麒麟把董永的兒子回人間。 

  之後,董永的兒子當了官,就叫各州各縣的人們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都來仿做他在天宮時吃的仙餅,擺在月亮下,表示對親人的懷念。由於這種餅子就像月亮一樣,所以後人便稱做中秋餅。 

  直到這天,每年的八月十五日的晚上,當一輪圓月掛在蔚藍的夜空,人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心中總會憧憬。   中秋節吃月餅作文: 

  顧名思義,農曆八月十五便是中秋佳節,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日子。每家都團團圓圓的,不管身在何處,都會不遠萬里回家過中秋節。八月十五的月亮也格外的圓,人們常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我看十五的月亮也很圓嗎!   嘻嘻,我當然也不會錯過這月下吃餅的好日子啦!於是我從房間裏拿出了我最愛吃的酥皮月餅。然後,我又搬出了凳子,輕輕地剝開我最愛吃的酥皮月餅。心裏美滋滋的,真想一口咬下去。突然媽媽一叫我,我便把月餅放在了凳子上,待我歸來之後:咦!月餅呢?我明明把它放在了凳子上,到底跑到哪裏去了?一看,怎樣地上有月餅末,我便一路跟着月餅末走,最後找到兇手了。盡然是你們:小帕和拔絲dog。 

  這天我非要把你們拔絲了不可,偷什麼不好,敢偷我的月餅。媽媽聽我在外面咕囔着。便問我:“小威,怎樣了,在那幹什麼?”“媽,小狗把我的月餅給叼走了,我還沒吃呢!”我氣憤的說道。於是媽媽回到房間裏,給我拿了一個月餅說道:“小狗也要過中秋節的嗎?哪有中秋節不吃月餅的?”於是我便不再追究此事,繼續我的月下吃餅了。 

古爾邦節的習俗滿分作文範例 篇9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舊時,北京人多在清明掃墓,但祭掃儀式並不在清明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據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

插柳: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爲期,戴柳爲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

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爲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爲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爲柳可去鬼,而稱之爲"鬼怖木"……

這只是清明節習俗的一部分,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搜索更多關於清明節習俗的資料!

古爾邦節的習俗滿分作文範例 篇10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始於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之後,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一樣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一樣民族、不一樣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一樣。直到今日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我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中國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中國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此刻中國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擡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爲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擡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我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可是始終不忍捨棄自我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之後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一樣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爲重要資料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爲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包含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包含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必須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我們中國真不愧是一個禮貌古國,一個端午節都有如此深厚的意義。

古爾邦節的習俗滿分作文範例 篇11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題記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端午節,又名端五節,重五節。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下面我爲大家介紹幾種。

賽龍舟

早在五千年前,長江中下游就有乘船祭祀龍圖騰的活動,那便是賽龍舟的前身了。《詩經》中記載:“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那鳥舟就是指龍舟。明朝著名畫家張擇端曾以端午節龍舟爲主題畫了一幅作品,名叫《金明池爭標圖》。

清朝歷代皇帝都有在端午節觀賞龍舟的習慣。所以,賽龍舟便作爲端午節的一種習俗流傳下來。

吃糉子

說到端午節,不得不提的就是吃糉子了。早在戰國初期,就有人別出心裁製成了類似糉子的食物。他們用黍葉包裹着糯米,蘸過石灰水後烤着吃,因形狀類似牛角,故被稱爲“烤角黍。”

到了漢朝,吃糉子就被正式列爲端午節的習俗了。在現代,糉子中總會包着各種餡料,比如說:豆沙、肉、玉米、大棗等等。這些也是因爲明朝的一位乞丐靈機一動創造出來的。

插艾條

艾,在端午時節長得最爲旺盛,而且在這段時間內,天氣會十分炎熱,蚊蟲肆虐。正好艾有清熱解毒驅蚊之功效,還有驅邪、避諱之意。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這裏就不一一介紹了。

古爾邦節的習俗滿分作文範例 篇12

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這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也是古代女子最重視的乞巧節。

乞巧,她們除了乞求針織女紅的技巧,同時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着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在閩省,廣東省及東南亞一帶,最時興於七夕拜七姐。這的確是舊日女兒家的大節日。大部份的省都有慶祝七夕的七巧節,唯大都當作一般慶典慶祝。閩,廣省則相當的重視,尤其是廣東省,大夥兒擺七湊熱鬧,十分隆重。

談到七巧節,不得不提人民間流傳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他們一年一度相會的七夕,被多情兒女視爲愛情的象徵。他們的愛情悲劇,在每個華人的心靈裏,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會對着暗夜的星空祈禱愛情永恆不渝。

記得前些日子在整理淮鹽節日習俗時,其中提到端午節時孩子們繫上的五彩絨線要等到農曆六月初六這一天解下來並拋到自家房頂上。據說,喜鵲看見房頂上的絨線,就會叨走,飛到天上去,待到七月初七這一天,用這些絨線在銀河上建一座彩虹橋,供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老百姓的想像力真是豐富,穿越了時空的隧道,先是一段天上人間的織女與牛郎的絕世情緣,然後是天大的阻力將他們生生的分開。可是老百姓的心卻總是充滿着無限的憧憬的,哪怕是面對最暗無天日的處境,於是就有了“七夕”牛郎織女的喜相逢。

這是七夕的民俗,是人們對於牛郎織女的一種信仰,不過也正是因爲這種信仰,才這麼美好的節日一直流傳至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