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代表什麼意思 夏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9W

關於氣候環境的變化,不少的科學愛好者都知道,全球變暖的局勢也是越來越明顯,不斷的極端氣候可能也是逐步的呈現在大家面前。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關於夏至代表什麼意思,歡迎借鑑參考。

夏至代表什麼意思 夏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夏至代表什麼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目前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白晝可長達15小時,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爲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位於地平線之上,成爲北半球一年中極晝範圍最廣的一天。同時,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的飲食習俗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麪條,俗稱過水麪,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

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裏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伏日。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爲初伏,第四庚日爲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爲末伏,總稱伏日。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夏至食狗肉

廣東流行“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當地流傳着這樣一種說法,稱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抵禦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

廣東人素有喜吃狗肉之習,陽江地區尤甚。而據有關資料記載,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於戰國時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熱,疫癘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爲陽畜,能闢不祥”之說,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後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

夏至吃餛飩

餛飩,古人稱其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而“餛飩”又與“渾沌”諧音。盤古開天,渾沌初分,吃了餛飩可得聰明。“夏至吃餛飩,熱天不疰夏。”夏至吃餛飩則又包含一種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願望。

史載,宋代宮廷中,每適夏至,御廚們就包出一種夏至餛飩,供帝后妃嬪食用。其實,宋代宮廷不光是夏至這個節令吃餛飩,一年之中其餘二十三個節氣亦均吃餛飩,故宋代宮廷便有一道“二十四節氣餛飩”的著名麪點,南宋高宗尤嗜食餛飩。

夏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標誌着盛夏就要來臨,我國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爲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

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爲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爲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攝氏度左右。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

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着眼於一個“長”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