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事件簡介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2W

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因爲盧溝橋事變事件是1937年7月7日。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的盧溝橋事件的簡介,歡迎閱讀參考你!

盧溝橋事件簡介
盧溝橋事件簡介

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七七事變發生,事件的發生標誌了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

1936年,日本華北駐屯軍以卑鄙的手段佔領豐臺,將下一個目標定在了盧溝 橋。七七事變爆發前夕,北平的北、東、南三面已經被日軍控制:北面,是部署於熱河和察東的關東軍一部;西北面,有關東軍控制的僞蒙軍8個師約4萬人;東面,是僞“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統轄的約17000人的僞保安隊;南面,日軍已強佔豐臺,逼迫中國軍隊撤走。這樣,盧溝橋就成爲北平對外的唯一通道,其戰略地位更加重要。爲了佔領這一戰略要地,截斷北平與南方各地的來往,進而控制冀察當局,使華北完全脫離中國中央政府,日軍不斷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對北平虎視眈眈。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第3大隊第8中隊由大隊長清水節郎率領,荷槍實彈開往緊靠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的回龍廟到大瓦窯之間的地區。晚7時30分,日軍開始演習。22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帶傳來槍聲,並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蹤”,立即強行要求進入中國守軍駐地宛平城搜查,中國第29軍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嚴詞拒絕。日軍一面部署戰鬥,一面藉口“槍聲”和士兵“失蹤”,假意與中國方面交涉。24時左右,冀察當局接到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鬆井太久郎的電話。鬆井稱:日軍昨在盧溝橋郊外演 習,突聞槍聲,當即收隊點名,發現缺少一兵,疑放槍者系中國駐盧溝橋的軍隊,並認爲該放槍之兵已經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時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槍聲非中方所發,予以拒絕。

不久,鬆井又打電話給冀察當局稱,若中方不允許,日軍將以武力強行進城搜查。同時,冀察當局接到盧溝橋中國守軍的報告,說日軍已對宛平城形成了包圍進攻態勢。冀察當局爲了防止事態擴大,經與日方商議,雙方同意協同派員前往盧溝橋調查。此時,日方聲稱的“失蹤”士兵已歸隊,但隱而不報。7月8日晨5時左右,日軍突然發動炮擊,中國第29軍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線官兵:“確保盧溝橋和宛平城”,“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守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第219團第3營在團長吉星文和營長金振中的指揮下奮起抗戰。

日軍挑起七七事變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就通電全國,呼籲:“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纔是我們的出路!”並且提出了“不讓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寸土!”“爲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的響亮口號。

抗日戰爭由此全面爆發,日軍挑起的七七事變帶來了中國長達八年的浴血抗戰……

盧溝橋事件背景

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在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並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爲主要攻擊對象的“大陸政策”。

20世紀初葉,日本於日俄戰爭後取代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擴大殖民勢力,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把東北作爲對中國殖民擴張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擴大對華攻擊,出兵山東,脅迫袁世凱接受日本鯨吞中國的“二十一條”。第一次大戰後,日本通過加緊掠奪中國、朝鮮和其他亞洲國家,擺脫政治、經濟危機,在1920xx年的“東方會議”上對中國問題進行了精心策劃。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對中國東北發動襲擊,才3個多月就佔領東北全境。翌年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並攻佔大片華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東北建立“滿洲國”、在華北搞“自治運動”,希望能長期佔領這些地區。1936年日本製定的總體戰略計劃——“國策基準”出籠後,日本舉行了一次“將官演習”,向參加演習的將官交代了全面發動對華戰爭的戰爭部署。

地理背景

盧溝橋位於北平城西南約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衝,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貨物集散地。史料記載,自金代開始,中原腹地進京,皆要在盧溝橋停留,爲京師進出中原腹地的必經之路。侵華日軍一旦佔領盧溝橋,北京就是一座死城,華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於1640年,是捍衛北京城的軍事要塞。於是,日軍攻擊駐軍地,中國軍隊在盧溝橋進行抵抗,開啓了日中戰爭的序幕。

盧溝橋事件歷史意義及價值

“盧溝橋事變”,以及由此開始的八年抗戰,是傳統中國轉折爲現代民族國家的必經之道。但在更寬泛的空間裏觀察,它的價值並不僅止於此。

改變曾經的忍讓與退縮,頑強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如此擔當所影響的並非中國自身。1938年初,斯大林對到訪的孫科坦言:“我深知中國不僅是爲自己作戰,也是爲蘇聯作戰;日本人的最終目的,是佔領整個西伯利亞直到貝加爾湖。”稍後,日本關東軍擅自出動數萬大軍在中蒙邊境的諾門坎與蘇軍作戰,接連兩次發動攻勢,均遭失敗。這意味着,當日本陸軍兵力深陷中國戰場時,無法配合德國東西夾擊蘇聯,導致東西方法西斯國家各行其是,毫無戰略配合。1938年5月,英國駐華大使卡爾在電文中提出:“我們不能迴避這樣一個事實,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既是爲他們自己也是爲我們而戰,因爲只有日本人的失敗才能把我們從危及我們在遠東地位的災難中解救出來。”與此同時,英國外相哈里法克斯在備忘錄中說:“中國正在爲所有的守法國家而戰鬥。”

中國的選擇,一個弱國的抗爭,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歷史命運,改變的是全球性格局。對日本帝國主義,在“最後關頭的應戰”,其作用,中國方面當然有着清醒的認識:“(中國抗戰)不獨求民族之解放,不獨求領土主權之完整,實亦爲全世界各國之共同安全而戰也。”對中國的抗戰意志,美國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主張:“聯合蘇聯,組成中、蘇、美、英對日聯合陣線。”而此際由美國亞洲艦隊司令亞內爾上將向國內發回的報告認爲:“只是由於……中國抗戰擋住了日本軍團。”

中國全面抗戰開啓後三年,英國進行英倫保衛戰;四年後,蘇聯開始衛國戰爭;四年半,美國加入反法西斯戰爭。日本、德國與意大利軸心國的侵略野心,由日本進佔東三省與華北開始,最終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次世界大戰,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格局,迄今的世界格局,仍是二戰“遺產”。同時,中國亦被此次大戰深刻改變。徐中約評論:“中國通過長期的反侵略鬥爭,從戰前的半殖民地狀態一躍而爲五大國之一及聯合國創始國。在其近代歷史上,中國的國際威望從來沒有像此刻那樣崇高。”

中國的現代化及其全球性格局互動關係裏的嶄新面貌,開始於1937年——“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美國總統羅斯福說:“我們沒有忘記,中國人民在這次戰爭中,是首先站起來同侵略者戰鬥的。”

附錄:1937年7月大事年表

7月7日

日本中國駐屯軍在未通知中國北平當局的情況下,在國民革命軍駐地附近龍王廟大瓦窯之間進行軍事演習。入夜後,日北平特務機關長鬆井太久郎電冀察當局,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國軍拒絕此一要求,但爲防止事態擴大,派出河北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宛平縣長王冷齋、冀察政務委員會外交委員會專員林耕宇、冀察綏靖公署交通處副處長周永業三人,與日方代表纓井、日軍補給官寺平、祕書齊藤三人前往調查,但日軍於晚上八點左右開始炮擊盧溝橋。

7月8日

凌晨5:30左右,日軍聯隊長牟田口廉也率步、炮兵400多人,開始發動攻擊。共產黨發表抗日通電,要求蔣介石儘快履行西安事變時的承諾。下午,日軍向城內中國守軍猛攻。國軍第29軍37師109旅219團(團長吉星文)奮起還擊。

7月9日

雙方達成口頭停火協議,僅兩個小時,日軍又開始炮擊宛平城,雙方達成協議退至永定河兩岸,國軍開始退兵,但日軍卻按兵不動。

7月10日

日本撕毀9日的協定,重提三點協定,要求29軍道歉,日軍四次挑起戰事,

又四次進行談判。

7月11日

雙方簽訂秦德純鬆井協定。然而日本近衛內閣已經決定向華北增兵。

7月12日

獨立混成第11旅團,從古北口出發。

7月13日

關東軍獨立混成第一旅團從公主嶺出發。

7月17日

蔣介石在廬山談話會上宣佈守土抗戰的決心。宋哲元到天津與日駐屯軍司令香月清司談判停戰。獨立混成第一旅團到達指定地區。朝鮮軍第20師團從朝鮮龍山出發。

7月18日

朝鮮軍第20師團到達預定地區。

7月19日

宋哲元兩手空空回到北平。獨立混成第11旅團抵達指定地區。以18日日軍偵察機遭射擊爲藉口,22時發表聲明要求日軍得自由行動,撤去37師,並取締排日運動,23時29軍張自忠、張允榮簽字同意。

7月20日

雖日本中國駐屯軍所屬部隊集結於密雲、高麗營、天津和北平附近地區,宋哲元以19日祕密協定下令37師向西苑集結。第29軍令132師在永定河以南集結,另該師獨立第27旅進入北平擔任城防。日軍卻突然炮擊宛平縣、長辛店,致使遭受損傷,吉星文亦負傷。

7月21日

37師集結完畢。

7月22日

37師開始撤退。

7月25日

日軍在天津塘沽港卸下大批軍用品,用40輛車日夜不停向豐臺運送,此時,華北日軍共集結了十萬多人。隨即,日軍20師團77聯隊11中隊侵入廊坊(38師113旅226團駐地)。

7月26日

廊坊淪陷,守軍退至通州,下午,日軍向第29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29軍撤出。19時,日軍第一大隊乘車經廣安門向北平城內開進,受到守軍阻擊。

7月27日

發現和平無望的宋哲元,拒絕日軍一切要求,急令29軍各部集結平津一帶,派人星夜赴保定,催促孫連仲北上支援,日軍參謀總長下達武力佔領平津的命令。日軍對通縣、團河、小湯山等地的第29軍駐軍襲擊。守軍分別退至南苑及北苑。

7月28日

8時,日軍在軍司令香月清司指揮下向北平地區第29軍發動總攻。

主攻爲第20師團,在飛機、炮兵支援下,對駐守南苑的第29軍特務旅、第38師第114旅、騎兵第九師等部發起攻擊。南苑守軍在日軍攻擊之下,指揮失靈,各自爲戰。位於豐臺的日軍駐屯旅團主力,前進到大紅門地區,切斷南苑到城內的道路,阻擊向城內撤退的第29軍,戰至13時,南苑陷落,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殉國,此時,第29軍第37師一部向豐臺日軍發動攻擊,被日軍增援部隊擊退。後,日軍獨立混成旅攻佔清河鎮。該地守軍冀北保安部隊第2旅退守黃寺。日軍獨立混成第1旅團佔領沙河。下午,宋哲元委派張自忠代理冀察政務委員長、冀察綏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市長,於當日晚離北平赴保定。第37師奉令向保定撤退。

7月29日

8時,獨立混成第11旅團攻擊北苑和黃寺。黃寺守軍冀北保安部隊戰至18時撤退。北苑守軍獨立第39旅退至古城。戰後又回到北苑。北京城內獨立27旅改編爲保安隊維持治安。駐防天津的29軍38師部隊,凌晨主動向日軍進攻,攻佔天津總站日軍駐地,並向駐海光寺日軍司令部和東局子飛機場攻擊。開始時較爲順利,後在日軍飛機大炮反擊之下,15時開始撤退,天津陷落。

7月30日

駐通縣僞冀混成第1旅團進佔長辛店西面高地。

7月31日

獨立39旅被解除武裝。駐屯旅團佔領大灰廠附近地區。改編爲保安隊的獨立27旅突圍到察哈爾迴歸143師序列。此時平津完全淪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