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由來和來歷週記(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4W

中秋節的由來和來歷週記 篇1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說法比較多,“中秋”一詞最早源於《禮記·月令》中的“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開始過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由來和來歷週記(精選16篇)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女兒節等,是流行於中國衆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秋節的由來和來歷週記 篇2

又到了中秋佳節,在這一天人們喜歡吃月餅點香、賞月。你知道中秋賞月的由來嗎?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有十個太陽,這時候因爲有十個太陽,熱得人們喘不過氣來。因爲長期乾旱,所以寸草不生,田地乾涸,花草、樹木都乾枯而死。之後就出現了一個神勇無比的后羿幫助村民便用神力,拉開弓箭把九個太陽給射了下來,留下了最後一個太陽,讓它哪時升起哪時落下照福人類。后羿射下九個太陽後,老百姓就不再幹旱了。之後后羿就娶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子,名叫嫦娥。因爲后羿會法力,就收了,仰目他用人做徒弟,也包括一個心數不正的蓬蒙。

一天後羿偶然遇到觀音菩薩,觀音就送給了后羿一包不死藥,並要他爲難時才吃。據說吃了這種藥就能成仙。后羿回家後就暫時把不死藥放在嫦娥身上,湊巧被蓬蒙看見了,他也想成仙。一天,后羿要出去打獵就帶着徒弟去,蓬蒙就裝作有病原體就沒有去。后羿就帶着其他徒弟出去後,蓬蒙回房拿起劍就向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打不贏蓬蒙,無奈就把不死藥自己吃了,吃了後就飛了起來,爲了看到后羿就飛到了一個離地球最近的確人月這上。后羿回來後,得知情況後,就要殺惡徒,可蓬蒙早跑了,這時候后羿看到月亮上有一個影是嫦娥,於是他向前跑,月亮也向後退,怎麼也追不到,后羿就在嫦娥最喜歡的園子裏點香、供水果,百姓們也點香供水果,希望嫦娥保佑他們。到時後來發民到了吃月餅。

中秋節的由來和來歷週記 篇3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比較多。其中“中秋”一詞最早源於《禮記·月令》中的“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二說,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八月中秋時,農作物基本都成熟了,農民爲了慶祝豐收以“中秋”這天作爲節日。也有歷史學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爲隋末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的時候。這一天,唐軍裴寂看見月亮,成功發明了月餅作爲軍糧,成功解決了軍中糧食不夠的問題。此後,人們便把八月十五定爲中秋節以此做紀念。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纔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賞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習俗也流傳至今,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由來和來歷週記 篇4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日,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作"中秋".

關於中秋節,有不少傳說.現在我要說的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爲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了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十分羨慕這對恩愛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次,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見到了王母,便向王母要了一包不死藥.后羿把不死藥交給了他的妻子嫦娥.但蓬蒙看見了,一肚子壞水的他決心得到那包不死藥.

在後羿出去打獵時,蓬蒙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沒有辦法,只好自己呑下這包藥,飛上了天,成爲月亮仙子,長期守在月宮。

后羿知道了,於是做了妻子最愛的東西,在八月十五那天放到後花園裏,送給最愛的妻子---嫦娥.

因此,中秋節誕生了,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的由來和來歷週記 篇5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爲節令糕點賞賜羣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看了這些中秋節的傳說,中秋節是怎麼來的中秋常識,讓我們更加了解中秋節。很多風俗、民情就是通過這樣的傳說故事流傳下來,所以也更需要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承下去。

中秋節的由來和來歷週記 篇6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大家都在月圓之夜全家人坐在一起賞月亮,吃月餅,來度過這個團圓之夜,可是,你知道麼?中秋節也是有來歷的。

相傳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把人們曬得生不如死,有一個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比,他爲了給人們排憂解難,就拿着弓和箭,到山上去射日。后羿把太陽射下了九個,成爲人們心中的大英雄。

後來,后羿娶了一個妻子,名叫嫦娥,賢惠、漂亮,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人都羨慕這對恩愛夫妻。有許多人慕名而來,拜師學藝,因此,后羿收了許多徒弟,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有一天,后羿外出打獵,遇見王母娘娘,得到了一顆仙丹,這顆仙丹吃後能讓人長生不老,而且能成仙,后羿捨不得妻子,就讓妻子保存仙丹,不想,被徒弟蓬蒙看到,蓬蒙趁后羿打獵時,逼常娥交出仙丹,常娥見此情景,立即吞下仙丹。結果飛入了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爲了紀念妻子,每月的8月15日,就做月餅來紀念常娥。8月15日,就成爲一家人團圓的日子。到了這一天,全家人在一起吃月餅,賞月亮,共享人間的天倫之樂。8月15恰是秋天豐收的時候,人們往往用石榴、大棗、蘋果等來紀念常娥,故又叫中秋節。

中秋節的由來和來歷週記 篇7

玄宗遊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裏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爲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中秋節的由來和來歷週記 篇8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爲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衆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爲相近了。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爲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節的由來和來歷週記 篇9

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爲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所以又叫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全國衆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生活。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中秋節的由來和來歷週記 篇10

今天是八月十五,是中國的中秋節。人們在這一天中吃月餅、賞月。想一想,這是一件多麼舒服的事情啊!我們坐在月光下,一邊吃着月餅,一邊欣賞那美麗的月亮是多麼的愜意。

中秋節有許多傳說,奶奶給我講了許多故事。我聽得可認真了。奶奶還給我講了以前的人過中秋節的風俗。奶奶說,中秋節的晚上,人們出門去摸別人的東西,拿別人的東西,就算被主人捉住,也不是小偷,我認爲這個習俗很特別,明明是拿了別人的東西,就應該是小偷。可是,爲什麼中秋節這一天例外呢!我真是搞不明白,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習俗。

今天媽媽在街上給我買了許多月餅。月餅都是圓圓的,我想這應該代表花好月圓,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吧!甜甜的月餅,是桂花成熟的味道;香香的月餅,是嫦娥的香脂味;鹹鹹的月餅,是遠在他鄉異國的親人的眼淚。月餅什麼味都有,可好吃了。

我還聽奶奶說,月亮會開花,而且還是五顏六色的。我原本打算守一夜,看看那月亮的。唉,運氣真不好,今天晚上沒有月亮。我想月亮應該是生病了,不舒服,所以請假了吧!天上的神仙應該也在過中秋節吧!他們也在吃月餅,也聚在一起。

今天中秋節,我雖然沒能看到月亮,但吃到了美味可口的月餅。我仍然很高興。

中秋節的由來和來歷週記 篇11

農曆八月十五日就是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因爲在秋季的中旬,所以叫作“中秋”。

中秋節還未到,各家超市就已經迫不及待地將各種各樣的月餅請上了貨架,衆也爭相去超市把一包包、一盒盒月餅買回來,彷彿在給中秋節開一個極大的歡迎儀式。

我們家的餐桌上也堆了許多月餅。我數了數,最起碼有十種口味的月餅,而且同個口味的月餅還有好多個呢!五顏六色的月餅,看得我眼花繚亂,不禁有些嘴饞,可是中秋還沒有到呢!不能吃月餅,只能把口水往肚子裏咽,最後還是沒忍住,把手伸進了裝月餅的袋子裏。

剛從裏面掏出一個小月餅就被媽媽發現了,媽媽一把奪過我手中的月餅,一邊說:“中秋節吃月餅是爲了寄託思念。傳說嫦娥吃了仙丹變成了神仙,飛上了月亮,後奕爲了寄託自己對嫦娥的思念,發明了月餅。這個你知道嗎?”

這我當然知道,說白了不就是隻有中秋節才能吃月餅嘛!沒辦法,我只能等着中秋節的到來。

中秋節一到,我就立馬把袋子裏的月餅全倒出來。月餅的樣式可真多啊!有蘇式,有廣式,有的大如足球,有的小如銅錢。月餅的餡兒也是各種各樣的,有甜有鹹,有葷有素。我把每一種月餅都切下一小塊來品嚐。我最喜歡的是廣式的,鹹蛋蓮蓉餡兒的月餅,吃在嘴裏甜中有鹹,鹹中有甜,糯糯的是蓮蓉,面面的是鹹蛋黃。

到了晚上,天空中出現了一輪又大又圓的月亮,吃過晚飯後的我們,喜歡坐在樓下公園裏的小涼亭裏賞月。

中秋的月亮顯得大而明亮,月亮周圍還有一圈淡淡的黃暈,把四周的雲朵都照亮了,好似一個明晃晃的大玉盤,又好似一盞美麗的夜明燈。

月亮的中間有一個黑影,好像一個正在飛翔的仙女,在這個黑影的旁邊還有一個小小的黑影,像一隻兔子。這也許就是正在月宮裏嬉戲玩耍的嫦娥和玉兔吧!

夜深了,我們回到家裏,我躺在牀上,心想:過中秋節真是令人快樂的事情,可以聽得到那麼可口的月餅,還可以看到那麼漂亮的月亮……

中秋節的由來和來歷週記 篇12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爲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爲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爲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中秋節從20xx年起被國務院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xx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嫦娥傳說

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也稱爲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來歷範文篇5

傳說以前後羿到山裏去尋友訪道,看見西王母路過此地,就向西王母求到一包不死藥。回到家後,后羿捨不得撒下妻子嫦娥,就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但這正好被徒弟蓬蒙看到了,蓬蒙就起了壞心眼。

有一次後羿帶着徒弟去打獵,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后羿一走,蓬蒙就拿着寶刀闖進房間裏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沒有辦法,突然她靈機一動,把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因爲嫦娥心裏牽掛着丈夫,所以嫦娥飛到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來後,發現嫦娥在天上對他說:“今天晚上月亮會變圓,你晚上做一塊麪團在屋子東北角,等到午夜時我們夫妻二人就團圓了。”后羿按照嫦娥說的做,到了午夜,夫妻二人終於團圓了。兩人離別時嫦娥對后羿說:“每年的8月15這天,你都要做好麪糰,等到午夜時分我回來了之後再走。”每年都做好麪糰,等着嫦娥回來。後來,這個習俗被大家繼承下來,發展成爲現在的中秋節,中秋節吃月餅也就成了習俗。

我非常喜歡這個神話,也非常喜愛中秋節。

    中秋節的來歷範文篇6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有以下一種解釋。

有的人說: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10個太陽,曬得莊稼寸草不生。後來一個名叫后羿的人,力大無窮,運足神力把9個太陽射了下來。

後來,后羿娶了一個名爲嫦娥的女人。后羿除了教徒弟和狩獵外,終日與妻子同在。人人都羨慕這對恩愛的夫妻。

有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便向皇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藥,就能昇仙。

后羿讓嫦娥保管那包藥,但不巧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讓後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外去打獵,蓬蒙假裝生病沒去。待后羿走後不久,篷蒙手持寶劍闖入後院,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篷蒙的對手,就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由於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神仙。

傍晚,待后羿知道所發生的事時,想殺了蓬蒙時,可小人“小人”早已逃之夭夭了。忽然,他看見月亮上面有一個影子,他就跟,可是他怎麼也跟不到那個影子,因爲他前進三步,影子也跟着他前進三步。

後來后羿就放棄了,回到家,由於牽掛妻子,就在嫦娥平時最愛的花園那裏點香、供水果等。

後來百性知道這件事以後,就也學點香、供水果等後來就發展到了吃月餅。希望嫦娥能保佑他(她)們。

中秋節的由來和來歷週記 篇13

中秋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到了奶奶家,皓皓【我弟弟】已經在門口等着了,我一來,他就興奮的大叫起來,奶奶也早已等候多時了,我打好招呼,就和皓皓玩了起來,我們騎上奶奶的三輪車,在小區裏逛,奶奶的三輪車已經有點年頭了,剎車有點不靈,有一次我們差點撞到一輛奧迪,我們又去了小區外面逛了一圈又差點撞上一輛寶馬,大概過了五分鐘我們回到了奶奶家,他們正在找我們呢,聽說姑父買了一輛新的自行車,,我很想騎騎,我們回到房子裏,寥寥草草的看了一會電視,皓皓回去了,我只好自娛自樂,姑父回來了,我衝出房門,向他借自行車騎,姑父立刻答應了。

我立刻衝上自行車,又開始亂逛,當了一兩圈,我遇到了皓皓,他和她媽媽回來了,他一見我,就叫我名字,我們一起回到奶奶家門口,很快就要吃飯了,看到奶奶燒的山珍海味,我口水都流下來了,媽媽和爸爸去給他們同學會定餐廳要很長時間,我們到外面的小買部裏買了幾盒小炮仗,我們很壞在別人的房子裏放很多,一點火花四濺,我們還發明瞭煙花點法,就是把小炮仗用花朵式排開,一點噼裏啪啦,一串響,旁邊的雞被嚇了飛了起來,炸完之後,找一些沒炸的,把裏面的火藥倒出來,堆成一堆,一點一個小型煙花在天空閃過,回到奶奶家,奶奶、爺爺、姑姑、姑父、大爸爸、大媽媽、皓皓、婷婷【我姐姐】、超超【我哥哥】,都到齊了,開始吃飯了,我準備大吃特吃,每個菜我都嚐了一遍,奶奶的燒菜技術越來越厲害,我們沒有一個不點頭稱讚的,我們小孩子只管自己吃飯,隨大人說話,皓皓坐在皇帝專座上【一個大凳子疊上一個小凳子】,大家都陶醉在閤家團圓的快樂之中,吃完飯,大人們在桌子上放上水果,便又談起天來。

過了半個小時,我們要回家了,我們都依依不捨,可有什麼辦法呢?

中秋節的由來和來歷週記 篇14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中秋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之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被看着是團圓的大好日子,也被人們喻爲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不要忘了,讓真情賀卡給遠方的親人朋友一個問候祝福團圓之夜,明月高懸。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們的遊子,更是以月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夜今白,月是故鄉明。”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春風有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現在中秋節這一天,全國人民還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期,閤家團圓呢!

中秋節的由來和來歷週記 篇15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不知不覺白露已至,佳節又中秋。

天剛放亮,秋雨便淅淅瀝瀝地洗刷了夏所遺留下的痕跡,母親冒着風雨特意去市場買了個大西瓜和一些可口的小食爲賞月所準備。

家中存放了許多種類的月餅,有蓮蓉、伍仁、水果……光是想想都能讓人的口水“直下三千尺”。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我和家人一同出門逛街,看到他人小手拉大手、都三五成羣地聚在一起談笑風生時,才發現這個非同尋常的傳統節日是多麼受到人們的重視。

晚飯時,我匆匆忙忙吃完了飯,便迫不及待地搬起一張椅子,一溜煙的竄到天台去賞中秋之月。此時母親把放在冰箱裏的西瓜拿了出來,切成了漂亮的蓮花狀。我一邊把玩着父親給我買的蛋殼燈一邊也切開了一個月餅。

天台很涼爽,特別是在中秋這種特殊的日子裏,感覺好極了。家人陸續來到天台,悠閒地擺着龍門陣。我亦悠然自得,因爲我彷彿已經看到了月亮上仍在伐桂的吳剛和迷人的嫦娥。

不一會兒,天邊朦朧的月亮逐漸清晰,越來越亮,皎潔的月光灑在天台,反而很溫暖。圓盤似的月亮高懸於空,會否有遠方的親人在與我們“千里共嬋娟”呢?我吃着多汁的西瓜,聽着長輩們的聊天,心中是無盡的滿足。

秋意濃,秋意濃。

中秋節的由來和來歷週記 篇16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