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員頂崗實習總結(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4W

技術員頂崗實習總結 篇1

在施工生產中我們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面臨紛繁複雜的環境。只有保持冷靜的頭腦和科學的態度,有勇於獻身和敢於開拓的精神,纔能有所成就,創出奇蹟。

技術員頂崗實習總結(精選3篇)

在我們辦公室的牆上掛着的施工員的崗位職責中,我覺的其中有一條最爲重要的就是認真熟悉圖紙,學習規範,因爲實物的完成得靠圖紙的引導,並且通過與實物相結合能更好的加深印象。我們項目部是一箇中老輕有機結合的團隊,我們有我們的優勢,並且也客觀的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我們有一個優秀的領導班子,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質檢員、安全員和資料員等都是非常優秀,有着豐富經驗的好領導,這也是我值得慶賀的另外一件事情吧!在後續的項目部中與施工一線的工人接觸多了,自己也總結出了一些與一線工人相處的經驗,那就是:人人平等,不要以小領導自居,不要不尊重工人,在管理上也要學會“善變”,分類管理、分人管理。

由於建築施工是一門實踐性相當強的專業,沒有經過數年的認真實踐是不可能獨擋一面的。建校給予了我專業的理論知識,但卻不能給予我過多施工現場的實踐經驗,所以我堅持在一線親自參加各項實踐操作,虛心向工人老師傅們學習,博採衆長,再與理論相結合從正反兩方面進行總結,以此再去指導工人操作,得以使工人師傅們心悅誠服。

技術員頂崗實習總結 篇2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20_已經過去,回望20_年感覺時光的飛逝如流水一樣飛快,提起拙筆對20_年的工作情況來下總結,無論是收穫多少,感受多少,只爲自己以後工作學習定下一個引航標誌。

20_年是我工作性質轉變的一年,也是我人生轉折的一年,因爲這一年我由原來頭頂“監理”光環二字的監理人員變成了施工單位的施工技術員,對於角色、工作性質的轉變,我沒有消極和困惑,而是努力的去適用環境,積極的工作,重新定位自己,省視自己,把這些當成是人生的一種歷練,一筆財富,成長所必經的過程。所以後來我毅然選擇離開了原來的監理公司到了施工單位,自己此前所學習過專業的理論知識,也曾有過項目參建的經歷,但是那些理論知識和經歷,只能說明自己先前是個動嘴的“革命家”,因爲以前做監理時,偏重於動嘴說規範、動筆寫資料,而缺乏施工一線實質性的動手及動腦能力,但是經過今年一年的歷練,我有信心在今後的工作中成爲施工一線的“實幹家”或施工一線的“指揮家”。爲此我感謝當初“要”我加盟施工單位的張總,也感謝先前多年來培養過我的監理公司,更慶幸自己本年度這個抉擇。

技術員頂崗實習總結 篇3

20_年6月26日至7月4日期間,廣西大學資冶學院礦資_-1班全體同學在廣西梧州市蒼梧縣佛子衝礦業有限公司實習,通過幾天的實習,學到了許多采礦知識和採礦方法。

一、採礦

佛子衝鉛鋅礦管轄古益和河三兩個分礦,都是地下開採礦山。於1985年投產。設計採選能力600t/d,19.8萬t/a,近三年平均採礦實際能力爲9.3萬t/a(283t/d)。91年只有6.3萬t/a(192t/d)。河山分礦於1967年建礦,邊探邊採,生產能力逐步擴大,達500t/d。近三年平均採礦實際能力爲6.3萬t/a(190t/d),91年只有10135t/a(30t/d)。現就各分礦採礦方法、牀開拓、運輸及通風現狀進行敘述。

採礦方法

礦牀開採技術條件

1)、古益分礦:

古益分礦爲鉛、鋅、銅多金屬矽卡巖中——低溫熱液交代型礦牀。礦帶延長1900米,寬200~~300米,傾斜延深300~~450米,礦體成羣產出。分爲北、南二個礦段,北——石門礦段,於04線~~11線。南——刀支口礦段,於11線~~32線,礦體羣呈北北東向展布,共有大小礦體92個,計算工業儲量有27個。

礦體在平面或剖面上呈平行排列,只要礦體沿走向延長200~~400m,延深200~~350m,厚度一般爲1~~4m,最厚17m,平均厚度2.15m,傾角55~~60°,礦體間距4~40m,礦石多呈緻密塊狀,礦、巖界限清楚,但礦體礦化連續性較差,形態產狀變化大,對開採不利。

礦體頂底板圍巖以厚層砂岩爲主,少量板岩和花崗岩,除局部斷層擠壓破碎帶和氧化帶礦體,圍巖較鬆散破碎需要支護外,大部分礦體、圍巖均穩固(f=10~12),毋需支護。

2)、河三分礦:

河三分礦屬高——中溫交代矽卡巖型鉛、鋅礦牀。礦區共分爲牛衛、勒寨、午龍崗、水滴、鴨公衝五個礦牀。牛衛礦牀包括4#、5#、6#礦體,呈透鏡狀。礦體長度40~100m,延深100~200m,厚度6~20m埋藏傾角72°,礦體分佈密集,礦體間距幾米到幾十米。勒寨礦牀包括1#、2#、3#礦體,呈筒柱狀,礦體長度40~120m,延深150~250m,厚度10~40m,傾角60~75°。午龍崗礦牀包括132#、133#礦體,因地質品位太低(鉛1。45%、鋅1。6%)而停產。水滴、鴨公衝礦牀尚未開採。

礦體頂低板圍巖爲板岩、砂岩、灰巖和花崗斑岩。由於岩石受到熱液和構造作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蝕變。一般巖性較堅硬,f=8~10,屬穩固,若岩石風化後呈土狀,易崩塌。

採礦方法

佛子衝鉛鋅礦古益分礦自1985年建成投產以來,採礦方法按設計採用淺孔留礦法,開採8#、11#的厚大部分礦體,採用分段採礦法。該兩礦體現已採完。目前爲單一淺孔留礦法開採,回採中段有340、300水平,340中段爲淺礦回收,300中段爲主要回採水平,河三分礦也是以淺孔留礦法開採爲主。只有牛衛4#礦體於380~440m水平礦體傾角較緩<30°,採用全面法採。勒寨2#礦體於300~365之間的厚大部分礦體採用大爆破回採。目前牛衛礦牀回採於350、400中段,勒寨礦牀回採於300中段。現將礦山使用的淺孔留礦法簡述如下:

1)、採場佈置和構成要素

採場沿走向佈置

採場高度:40~50m

採場長度:40~50m

採幅寬度:一般爲礦體厚度,若礦體厚度﹤1·1m,採幅=1·3m

底柱高度:5·5m

頂柱高度:2~3m

間柱寬度:6m

漏斗間距:5m

2)、採準切割:

採準切割工程均爲脈內佈置,設有沿脈運輸平巷,採場天井,採場聯絡道,拉底平巷,漏斗等。井巷掘進使用7655鑿岩機打眼,人工裝藥,華一工型裝岩機裝載,每天三班作業,一個工作面日進尺1~1·2m。

3)、採場回採及出礦:

採場自上而下分層回採,工作面呈梯形佈置。分層高度2m,鑿巖使用ysp-45打向上孔或用7655鑿水平孔,人工裝藥,導爆索,雷管起爆,淺眼崩礦,採場通風,新鮮風流經沿脈運輸平巷,採場側翼天井,聯絡道進入採場,污風由另一側天井排至上中段迴風道,採礦作業每日三班每晝夜一個循環,採場晝夜生產能力50t,當採場採至頂柱時即可進行大量放曠。

4)、礦柱回採及空區處理

採場頂底柱使用yg-80鑽機於運輸平巷中打扇形中深孔,一次崩礦,由採場漏斗出礦,間柱回採使用淺孔崩礦,由採場漏斗出礦。目前礦山採空區未進行處理,採場礦柱回採量不大,暴露的空區小,至今尚未出現大的地壓變化,只是在石門礦段340m以上礦體,由於被原岑溪縣縣辦礦採礦多年,採富丟貧,殘留部分礦量,形成了890畝面積的採空去,投產後,對此部分殘留礦量進行殘採,從而促使地壓變化。表土多處出現裂紋和發生下沉,塌陷去面積約十畝,目前佛子礦正在處理此事,徵用陷落區及搬遷民房,錢也花了,事情還沒有辦完。

5)、採礦作業勞動組織:

採礦作業各工種組成專業、綜合隊,有探礦隊、採礦隊、掘進隊、出礦隊和綜合維修隊,具體承包工區下達採掘任務,例:古益坑口共組成一個探礦隊,二個掘進隊,三個採礦隊,五個出礦隊,兩個綜合維修隊,每對約10人,三班制,承包計劃出礦量。

6)、採礦技術經濟指標:

對年來,佛子衝礦使用留礦法開採是成熟的,在改革開放中,定產到班組實行產量承包,有關採礦技術經濟指標見表:

礦山生產能力及三級礦量

1)、礦山生產能力

佛子衝礦設計生產規模1100t/d,年產量36。3萬t,其中古益礦設計採選能力爲600t/d,年產量19。8萬t,河山分礦未經正規設計,由礦山自行邊探礦邊設計,邊施工建成投產的,初期生產能力爲200t/d,71年擴大到500t/d,見下表:

河山礦歷年採出礦量統計表

指標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採礦量

(萬t) 9.65 13.79 10.31 16.3 15.0 10.63 16.58 20.92

出礦量

(萬t) 8.29 13.67 14.92 16.49 13.64 12.75 15.38 15.96

指標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採礦量

(萬t) 12.71 18.13 5.0 3.95 12.25 11.7 20.0

出礦量

(萬t) 11.79 13.09 14.88 13.59 10.83 12.1 12.8

指標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採礦量

(萬t) 13.2 10.4 13.8 4.1 1.01

出礦量

(萬t) 12.6 11.9 8.3 9.2 5.68

古益礦設計能力爲19。8萬t/a,但從1985年投產以來,從未達到設計能力。產量最高年份爲88年,年採礦量13。1萬t,只達設計能力的66%,1991年最差,年採礦量6。3萬t,只達設計能力的32%。

礦牀開拓運輸及通風系統——古益分礦

1)、礦牀開拓運輸系統

古益分礦的礦牀開拓,設計採用平窿(盲豎井)溜井開拓方案。

初期開採260m中段以上礦體,採用側翼平窿溜井開拓,後期開採260中段以下礦體,採用盲斜井和斜井開拓,初期開拓342(340)、300、260三個中段,開拓系統主要由260主平窿、斜井、盲斜井,南北分區礦石,廢石溜井及南北分區風井等工程組成,260主平窿全長2670m,屬單軌運輸巷道,主要擔負礦石、廢石運輸以及材料、人員上下和通風,並用作第二個安全出口。

後期開採260中段以下的220、180、140三個中段尚未進行開拓。

由於南部(刀支口)礦段和北部(石門)礦段中間的13~16線爲無礦帶,設計分南、北兩區開拓溜礦井和通風井,各自形成系統,礦巖則集中260主平窿運出坑外至選礦廠。

目前礦山生產中段分別爲242(340)、300兩中段,242(340)中段爲殘採中段。

北部礦段的340、300中段在10#礦體下盤開掘單軌中段運輸巷道,回採礦巖均採用3噸電機車運至9線附近的礦巖溜井。下放至260中段,再由10噸電機車,配1.2㎡側斜試礦車將礦石運往選礦廠礦倉,廢石運往窿口廢石場堆放。

2)、通風方式及通風系統

礦井通風按南、北兩礦段進行分區通風,各爲一個分區通風系統,均爲對角抽出式通風。

南部刀支口礦段:新風由260主平窿、380斜井和342平窿進入,經中段運輸平巷進入各中段採場和回採,掘進工作面,342中段以上廢風由輔扇和局扇抽出地表,342以下各中段廢風經採場天井和南風井,匯入326專用迴風平窿,由裝設在窿口的主扇風機抽出地表。

北部石門礦段:新風由260主平巷、401斜井和7號平窿進入,經中段運輸巷道進入採場和回採,掘進工作面,340中段以上廢風由輔扇、局扇和自然負壓排出地表,340中段以下各中段廢風由北迴風井和該礦段的南端風井輔扇抽出地表,祥見開拓通風系統示意圖。

四、綜合分析及建議

1、從表-1可以看出:(1)、鑿巖臺班效率較高,古益礦年平均達到50.1t/臺班,河三年平均達到91t/臺班。(2)、河三礦採礦貧化,損失率較低。(3)、古益礦炸藥單位消耗指標較低。

2、表-1數字表明,無論是古益礦或是河三礦,沒有一年達到設計(擴建)生產能力,古益礦1985年投產以來,採礦量最高年份爲1988年,達13.1萬t,爲設計能力的66%,1991年最差,年採礦量6.3萬t,只達設計能力的32%,但按可布礦塊數驗證可能的生產能力高達800~1000t/d。按一般正常情況分析,古益礦生產達到設計規模600t/d應該說不成問題,河三礦1971年擴建到500t/d生產以來,僅有四年達到或超過擴建能力,但近年保有儲量減少,按500t/d生產比較吃力,若生探、採準、切割措施跟上去,電力充足,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達到擴建規模。

礦山經多年生產證明,原設計兩礦段礦井通風網路較佳,通風條件良好,礦井粉塵合格率達85%以上,達到國家規定標準要求。

3、礦山產量上不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採掘失調。

2)、電力嚴重不足。

3)、古益礦井下作業工人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純工作時間少。

4)、古益礦採礦貧化率過高。

5)、運輸道路條件差影響運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