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寫字》語文課堂反思(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3W

《懷素寫字》語文課堂反思 篇1

《懷素寫字》是蘇教版第一冊第6單元的一篇關於古人練字的文章。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介紹了唐代大書法家懷素小時候認真、刻苦練字的故事,激勵學生學習懷素刻苦練字、好學上進的精神。因爲這是一篇與學生有密切的學習體驗的文章,所以在課堂上我採用以讀爲主,重體驗,促感悟的教法與比較、實踐、探究的學法指導學習本課。

《懷素寫字》語文課堂反思(精選15篇)

讓學生用多種閱讀方法來理解課文。如輕聲讀、自由讀、齊讀、體驗性的讀等方式,在大量閱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反覆朗讀,促使學生讀懂、讀會課文,並讀出感受。

課堂上我採取引導、情景模擬、精讀多練的教學方式授課。

1、在處理“認真”這一切入點時,我覺得從字面理解非常抽象,所以我先讓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認真”的意思,(他總是先看清字的形狀,記住字的筆順,再一筆一畫照着寫)。再採用師生模仿學習懷素認真寫字這一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加深理解,讀起來就更有感情。

2、在處理“刻苦”這一切入點時,我採用了引讀的方式讓學生通過看課文插圖,並讓學生摸一摸柔軟的毛筆,再結合想象在具體語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懷素寫字》語文課堂反思 篇2

新課標指出:“在讀的過程中學習寫作……”針對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不會寫的問題,我讓學生“以說代寫”,通過指導學生用一定句式說一句話等方式,藉助文本中規範的語言逐步訓練學生達到積累、內化語言,規範語言的目的,以便讓孩子們在以後寫作文時有序表達。課堂上我設計了多處說話練習:1、( )是個好學上進的孩子。2、早晨起來,我先( ),再( )。放學回家,我先 ( ) ,再( ) 。( ),我先( ),再 ( ) 。3、因爲( ) ,所以懷素的字進步很快。懷素的字進步很快,是因爲 ( )。

40分鐘下來,自己感覺這節課有許多不足之處,最爲突出的幾點是:1、在課文中有這樣一句非常重要的話:“他總是先看清字的形狀,記住字的筆順,再一筆一畫照着寫。”明明是三個步驟,作者用的卻是“先……,再……”這樣一組關聯詞。這很容易對學生造成一種誤導,尤其是對事物缺乏本質認識的一年級學生而言。所以在“怎麼教”的問題上我處理得過於草率了。課堂上導致了學生無法一下子找出懷素寫字的三個步驟;2、在時間的處理上沒有把握好。對於一年級學生,5-10分鐘的寫字教學時間是必須保證的。但由於前面部分時間用的過多,學習生字時只剩下了2-3分鐘的時間;3、課堂上,我過於關注了師生的互動,再加上這是一節公開課,真的有點緊張了,設計好的板書只寫了一個課題,其他的都忘記寫了。4、課堂上,有時對學生的回答不能更好地加以引導,缺少教學的靈動和機智。這些都是讓我遺憾的地方,但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儘量使其完善,使遺憾的地方越來越少!

《懷素寫字》語文課堂反思 篇3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情感,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遵循這一要求,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藉助拼音大聲讀課文,爭取讀通、讀順。本課有不少長句子,如:他總是先看清字的形狀,記住字的筆順,再一筆一畫照着寫;他寫呀寫呀,日子一長,木板竟被寫穿了……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這絕對是學習的難點。在一塊的處理上,我堅持重點指導句間停頓,只要求學生把長句讀通順。學生一有進步,絕不吝嗇我的表揚,讓每個孩子感受到我對他進步的肯定。教學中設計多種形式的讀,如:男女生賽讀、小組讀、同桌讀、齊讀等,讓孩子在讀中領悟文意、在讀中積累語彙、在讀中質疑思辨、在讀中陶冶情操。。

積極情感的內需,還需要外界施加影響。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持久性差,興趣容易轉移,更需要教師以評價爲“調節器”,不斷刺激學生。在指導“好學上進”這個詞時,我提問:“怎樣的孩子才能稱的上好學上進呢?我們班上有嗎?”引導學生理解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就是一名好學上進的孩子。由學生再回到文本,“我們班還有很多好學上進的孩子,懷素小時候就是和你們一樣好學上進,你們說該不該表揚他呀?那我們一起來誇一誇他吧!”這時候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當然能夠帶着情感來讀,他也能始終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之中。

《懷素寫字》語文課堂反思 篇4

愛因斯坦的確是一個偉大的人,因爲他有着巨大的科學成就,但細細讀過文本我發現,這篇文章並沒有花大量的筆墨來寫愛因斯坦的成就與貢獻,而是着重寫了他與小女孩“相撞”、“相遇”、“相邀”、“相處”的幾個生活片段,通過這些生活片段,我們倒不難看出他的這樣一些品格:友好、謙遜、寬容、坦蕩、和藹、童心、誠懇……當然還有不拘小節。而這些品質,平平常常的人,也會具有啊。褪去了“偉大”光環的愛因斯坦,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禮有趣,似乎更能走進孩子們的心呢!“像是從童話故事書裏走出來的”那個人,孩子們怎麼不喜歡呢?

但是,再想想,課本的編寫者精心編寫這篇課文,僅僅是爲了讓孩子們去認識一個“怎樣的愛因斯坦”嗎?僅僅是這樣的話,對孩子們來說,他們“精神、情感”層面得到了怎樣的提升呢?學生的認識不能僅僅停留於“感知人物”的層面,而是還應該感知一種處世的態度。

這篇課文語言樸實,抓住了典型的生活細節,着力刻畫出了一個形象鮮明的愛因斯坦,展現了他獨特的人格魅力。課文透過一個12歲的小姑娘的眼睛,讓我們走近了愛因斯坦。課前的學習,學生已經對愛因斯坦這個人物有了一定的瞭解,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是引導他們去品讀愛因斯坦的“偉大”與“平凡”,而這些就體現在課文的那些細節描寫中。因此,教學中,我還有目的地不斷促進學生抓住這些細節進行品讀,引導他們發現並思考。首先,引導學生從愛因斯坦的外貌和衣着的描寫中抓住關鍵詞語認識人物。再通過三次相遇中,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的描寫讓學生去感悟。在這個過程中,我並不僅僅滿足於學生流於文字表面的膚淺閱讀,而是通過學生的體會,反覆朗讀、表演,聯繫生活實際的思考等,讓他們有的放矢,最後透過語言文字的本身去領悟其精神內涵。在這樣的橫向解讀後,學生的體悟就有了載體,也就更容易體會到愛因斯坦“偉大”與“平凡”的真諦了。

《懷素寫字》語文課堂反思 篇5

本課設計我按照散文板塊:敘何事?如何寫?抒何情?這一閱讀思路,從學生感興趣的謎語競猜入手,引入課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備課時,試圖把這一課上作展示課:展示蒐集成果、展字詞自學成果、展示問題探究成果、展示文章探究結論,達標測評五大板塊來結構課堂,以此來體現這篇自讀課的“自主”教學模式。

對這堂課的“學習過程”設定,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一堂真正的好課,應是讓學生心靈的自由放飛,在向生活的拓展中,得到人文的薰陶,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改變了以往語文課知識的構建方式,代之以六大板塊:第一教學板塊──激趣導入,簡介作者;第二教學板塊──自學字詞;第三板塊:通讀課文,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概括”主要內容;第四板塊:──研讀5、6段,對西洋畫和中國畫進行區別;第五板塊:──研讀爸爸的參與作用;第六板塊:──品味語言;第七板塊:——探究結論(閱讀體驗)——總結中心。讓學生自主的讀、說、悟,教師做恰當的引導、調控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合作交流學習中,體會童稚的活動中蘊含的藝術和美。我也由此體會到了“板塊”式教學的重要性並且我在備課時也充分考慮到“板塊”式教學的內容、實施方法等。在備課過程中,考慮到這節課的主題是:“遊戲中產生的藝術美”,所以在設計課堂時,希望以儘量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作者的深刻內涵。爲了讓課堂的45分鐘輕鬆度過,同時又能把教學內容自然而然的融會課堂中。

《懷素寫字》語文課堂反思 篇6

學完這一課,有收穫,也有失落。

第一課時,重點讓學生找出信的內容,把寫信的內容連起來讀一讀,充分感受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出示重點段第8、10、15自然段,同桌互相合作,品讀這三個段落。從凡卡吃不飽、穿不暖、住不好、經常挨打受氣幾方面體會凡卡的悲慘生活。再結合現實,體會生活的幸福,思想教育得到昇華。

第二課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標出文中凡卡回憶鄉下生活的段落體會雖然鄉下生活苦,但有爺爺的疼愛,所以是快樂的,由此體會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的心情是多麼迫切。

接着我問學生課文爲什麼要插敘這些內容?學生多半回答不上來,經過老師的提示方纔有同學說是對比、襯托的寫法,用凡卡在鄉下的快樂襯托他在莫斯科學徒生活的悲慘。課文以夢結尾,凡卡的爺爺究竟能不能收到這封信呢?我引導學生從“醉醺醺”的郵差和不詳細的地址來體會結果,爺爺是收不到這封信的。即使爺爺能收到信,也不會把他接回去。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引導學生體會到凡卡的命運是不可能改變的。

有一點我疏忽了,文中出現了凡卡的三次嘆氣,在課堂上我只顧着讓學生找凡卡寫信的內容和鄉村回憶的部分,忽略了作者的敘述部分。凡卡的三次嘆氣非常重要,可以體會到學徒生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讓他痛苦萬分,更能激起學生對凡卡的深切同情。

總體感覺,講得不夠細緻,像文中有些細節描寫應該引導學生重點揣摩,如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凡卡在寫信前,爲什麼擔心地朝門口和窗戶看幾眼?爲什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個昏暗的神像?都沒有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太不應該了。

《懷素寫字》語文課堂反思 篇7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2課。它講述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啓示而發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造的優秀品質。

你讀過課題,分析記憶完“魯”和“櫓”後,我問學生:通過課下的初讀課文,你知道魯班爲什麼要發明櫓板嗎?學生很快找到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這樣很自然把學生帶進課文第一自然裏。講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提問:你從哪裏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學生找到了關鍵詞“滿頭大汗”,接着,讓學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樣子和魯班看到後怎樣想的?最後指導讀好這段話。學生們把十分吃力和滿頭大汗讀得特別到位。從他們的朗讀中讓我彷彿看到了吃力搖船的老艄公。

在處理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是抓住了“盯”這個字,我先把“盯”換成了“看”,讓學生把看放在句子中讀一讀,感覺一樣嗎?學生都說不好。爲什麼?郝子龍馬上站起來說:盯是眼睛不眨地看着,看眼睛可以眨一眨。多好的回答,說到這裏還要老師講嗎。在指導朗讀時就感覺特別省力。

第三自然段主要是抓住兩個象聲詞和“輕快”來理解鴨子滑行的輕鬆。在這段中我沒有講,把時間全給了學生,我讓他們動手畫一畫鴨子的腳蹼,本想生在城市的孩子沒見過鴨子,能畫出來嗎?出乎我意料的而是,大多數孩子都畫得非常像。當問他們怎麼畫得這麼像時,好多孩子都說在電視上看過,在書上看過,在奶奶家看過……就這樣不講他們明白了鴨子爲什麼會在水裏輕快地滑行。進而朗讀這段,讀得特別生動。

當學習到第四自然段,“出神”這個此難住了孩子們,沒有一個回答的。我引導他們想象生活中對你感興趣的事物,你看得怎樣?有個學生叫起來:入迷。魯班在“出神”,那他此時在看什麼呢?再回到前文,他又會想些什麼呢?學in生說:眼前一亮,說明他想出辦法了。我因勢利導問:“爲什麼要馬上去做?”田炎生:他怕忘記了,想趕快試試行不行?”胡從政:“老師我知道他爲什麼找的是粗木棍?因爲細的會斷,也不好修成鴨子腳蹼的的形狀。” 是呀,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作爲老師的我們應鼓勵他們大膽想象。

最後,爲什麼稱這個工具爲“櫓板”?學生說得更是精彩。鍾文昊:人們爲了時刻想着發明它的人,所以起了和人的名字同音的字來命名。這樣讓不知道的人們都能知道這個工具是魯班發明的。太好了,教室裏立刻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學完了全文,我問他們,你還知道魯班發明了什麼嗎?孩子們小手紛紛舉起,他們情不自禁喊出來:傘、鉅、雲梯、刨子等等。當我問他們怎麼知道的時,他們有的說從課外書上,有的說是從網上,有的說是爸爸媽媽告訴他們的。我真爲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叫好。最後我又留給他們一個小小的作業,課下收集有關魯班的故事,下節課我們來交流。看得出他們是喜歡這樣的作業。

回想這節課的得失,遺憾的是讀書還少,給孩子的機會還是不能照顧到學習較差的學生。這是我以後應該注意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時刻以《課標》爲基準,研讀教材,備透學生,把新課程的理念切實用在每一節課上,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懷素寫字》語文課堂反思 篇8

這是出成績見效果的一學期,也是師生拼搏的苦戰的一學期。在上好新課的基礎上,穩定和鼓勵學生,依據計劃有目的的進行了艱苦的強化訓練,分別進行了兩次摸底考和三次模擬考,從基礎知識、語言運用、古詩文默寫、閱讀、寫作等方面作了系統的訓練,複習和鞏固了所學知識。從這幾次摸考的成績中可以看出紮實基本功,有目的的進行艱苦的強化訓練是取得成功的基礎。當然,從成績中也看出,在普九背景下的教學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成績總是不那麼令人滿意。現試作如下反思:

(一)、聯繫教材,研究課標。

在《20__年命題指導》中強調“語文試題應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基本特徵,符合學生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就明確了試題要嚴格遵循《課程標準》來命題,體現語文學科的性質,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集中測試學生的語文素養。《課程標準》規定:語文素養的考查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語文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每個方面的考查又涉及到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發展狀況,自然試題中會重視語文積累和運用的考查、重視語言文字獨特的人文價值,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和審美活動,尊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個體差異。題目不會難,但會很靈活,會有多層次的考查。如測試語文積累與運用中,既有測試記憶,也有測試學生的理解水平,還有測試其運用能力等。另外通過研究《課程標準》就明確了複習的範圍。如50篇詩文以及14部課外讀物,而這些都在課文中出現過,聯繫教材,只需作好重點內容的鞏固就行。

(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根本

語文素養的提高雖然有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但只要找準切入點,也並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礎司組織編寫的《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認爲"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爲語文素養的三方面內容。因此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積累。

“腹有詩書氣自華”,廣泛的閱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因此,“積累”成爲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課堂教學之外,我們是這樣做的:

1、應從七年級開始就讓學生訂閱《語文報》、《散文》、《讀者》等優秀報刊。. 這些報刊雜誌每一期都有優美的文章、豐富的課外知識、深厚的人文底蘊和情感教育。除讓學生廣泛閱讀外,每星期還用一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閱讀以上報刊雜誌,從而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提高其文學修養。因爲在短時間進行大量的名著泛讀是不切合實際的。到九年級時,學生在閱讀方面已積累了許多經驗,老師只啓發和點撥即可。

2、抄寫、背誦。每星期佈置三篇的抄寫作業,分別是美文欣賞,名言警句,古詩詞。既可以練字,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擴大課外積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寫作。對於語文尖子生,還要求他們從抄寫的文章中自選題材寫一篇同題作文,教師面批面改;同時在抄寫的基礎上全面落實背誦,課內外名篇佳句全不放過,因爲“背誦是一種最野蠻的手段,也是一個文明的辦法”(黎錦熙)。

3、注重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學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鐘效率。教材既要講得精,又要滲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學習內容上,引導學生關注科學、人文、自然和社會、人生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道德藝術各個領域。可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如:在學習《論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時,就讓學生討論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使學生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上盡情的燃燒。

4、作文積累。增加作文的訓練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師全批全改,並保證在一週內反饋給學生,以幫助學生形成樂寫的習慣。七年級開始到九年級堅持每天寫日記,每週寫美文點評,每學期自編自寫兩到三本書.

如果能通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能力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爲會考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三年的實踐,效果應是明顯的.

(三)、提高學生應試能力是關鍵

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然而時間不等人,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考,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但單純的題海戰術又會陷入惡性循環。因此,應針對會考具體情況,設計多種訓練方案,提高學生應試能力。

1、每星期的課外閱讀訓練。讓學生觀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賞美文中提高解題技巧。教師的講解是應有針對性,並總結歷年會考課外閱讀的考點規律,使學生心中有數。

2、讓學生儘早接觸會考題型。如果再等到總複習讓學生訓練綜合試卷和模擬考題已爲時過晚。因此,從九年級年的上學期就開始發放往年各省市的會考試卷讓學生訓練。以免學生怯場,便於學生的應試。

3、注重自主性和開放性。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語文資源開展實踐活動。如學生做完20__年各省市會考試卷後,要求他們自己分析和總結,寫一篇20__年會考語文命題預測,各抒己見。然後教師綜合權威預測,給同學作一些分析、評點。

4、課文複習考點化。課文複習有邏輯性的分爲各個考點,指導學生系統的掌握課內知識。

(四)、更新觀念,抓好複習,提高成績

九年級語文總複習階段,傳統的觀念只重視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而忽視或輕視它的人文性,往往會造成學生老師功夫花的不少,能力卻不見提高.因此我認爲無論在常規教學,還是在總複習階段,同樣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從遊戲規則,又超脫其上.找到總複習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以素質教育爲根本,結合應試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並提高應試技巧,應該是目前九年級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五)、大刀闊斧,對各知識塊進行定性、定量。

《20__年命題指導》中提出“重視挖掘客觀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功能,發揮主觀題考查學生探究能力和綜合素養的作用。”因而可對整份試題定性,即主觀題佔80%—90%。一份試題一般是由“積累與運用”“閱讀”“寫作”三大板塊構成的,而對於每塊知識就要大刀闊斧的定量,以便精講精練。“積累與運用”這一知識塊中,只需抓好優秀詩文的默寫,其它的音、字名著以及口語交際,是靠平時的積累,無需多練。在“閱讀”塊中,側重於課外文章的分析訓練。在古文的閱讀中,課內古文側重於“四記一諷一表一戰”(《桃花源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鄒忌諷齊王納諫》《出師表》《曹劌論戰》)的複習訓練。現代文閱讀中則要着重在對文章的整體感悟能力、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對文章內容的深入探究能力以及讀書方法和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上。閱讀的文章要選取那些思想性、人文性、時代性並且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的材料來訓練。在“寫作”塊中,半命題和話題或材料作文是常規題型,因此審題的訓練是最重要的。但也要明確“淡化文體”的要求,並不是可寫“四不像”的文章,因而訓練中要先分文體,明確各種文體的要求後,在固定時間內靈活運用各種文體,集中訓練幾次。

(六)、善於取捨,精選精練。

進入複習階段,各種資料和試題會很快堆滿案頭,都拿來用,拿給學生練是不會取得好效果的,只會把師生拖入讓人疲倦的題海中不能自拔,使了很大的力氣,收效卻甚微。因此,我們要在所選定的命題方向和範圍的基礎上,斟酌各種資料,勇於取捨,把符合要求的題目篩選出來,組合爲各訓練塊,在我們複習鞏固好教材上該知識塊的要點後,及時訓練,強化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再把各知識塊中最具《課標》精神的題目,組合、編製成側重點各不同的三四份試題,如在現代文閱讀中,一份側重於說明文和記敘性美文的閱讀考查,那麼另一份就要側重於議論文與記敘性美文的閱讀考查,像這樣地進行有目標的精練。在各知識塊的定量後,要列出考查的明細表,依據明細表,師生共同設計題目進行訓練,這是通過師生的交流合作,幫助學生從更高更理性的角度去把握所學知識。

(七)、考試方法、技巧以及考試心理的指導。

雖然複習工作會在緊張有序中完成,但會考畢竟是人生的一次大轉折,是一錘定音的考試,會碰到許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對考試方法、技巧的指導是每次訓練中的必修課,如閱讀方法:“一步初讀,二步綱要(文首文尾,中心段、各段中心句),三步析題,四步刪(刪出與題目要求無關的信息,精思相關信息)”。又如答題技巧:“抓關鍵,細明辨,分點展現簡又明”。再如考場上的作文技巧:把已有的一些經歷體驗與讀過的優秀文章,依據題目的要求巧妙變通,靈活運用。對於考試心理的指導,則是考前的適當休息放鬆與適度緊張結合;考中認真作答,先易後難,勿漏做,合理分配答題時間;考完後一定仔細檢查;每場考試結束後,要儘快對下一科做準備,別把思維滯留在上一科目中。在整場考試中教師要特別做好普九背景下少部分學生的心理工作,他們常常懷着“反正我是考不起,是父母要我來考的”消極心理,在考場上就會隨意而爲,明是考得出來的卻不考,更有甚者是在考場上睡覺,我應該做好這類考生的思想心理糾正工作。

雖然九年級語文有其自身的複雜性和特殊性。但萬變不離其宗,一定要讓學生明確,試題和考卷並不是語文學習的全部。關注社會、人生,用自己的心靈和敏感的筆觸時刻接受來自生活、來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時刻與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溝通,時刻聆聽來自人類歷史最深遠最悠揚的文化語言,並讓自己和它們融爲一體,纔是真正的語文,纔是終身的語文。

當然,在普九背景下,後進生的不良思想、習慣以及不良學習態度,對想學好的同學的負面影響總是難以戰勝,致使老師用了大量的精力的時間,收效卻甚微,許多問題是老師講過訓練過的,到了考場上卻做不出來,留下了不必要的遺憾。當然,這也是我今後的努力方向。

《懷素寫字》語文課堂反思 篇9

在教學《小夥伴》一文時,感覺有以下兩點成功之處,特加以記錄:

一、利用同桌,促進學生讀準生字詞

識字教學仍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由於學生的識字量參差不齊,而一年級下半學期的學生又已經能夠藉助拼音讀準字音,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識記字形。因此,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出自己不認識的或認爲比較難讀的詞語和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然後把自己圈出來的詞語和生字讀給同桌聽,請同桌幫助正音。最後用老師考考小朋友的方法,來集體交流,鞏固字音。這個環節的設計考慮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去自主學習,達到識字的目的。

二、教給朗讀方法,激勵自讀自悟

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爲本、自悟自讀”。爲了避免老師講得多,提問多,引導得多,我運用學習小夥伴的口吻,用淺顯的語言把練習朗讀的方法教給學生。

“我抓住了能幫我讀出感情的詞語和標點符號。

”“當我知道了,瑪莎和維加在想些什麼時,我就把句子讀好了。

”然後讓學生運用這些方法自讀自悟、邊讀邊思,同桌交流,使學生在朗讀中去理解詞語,去體會感情,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地語言薰陶。

在上課過程中,正是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讓我體會到了令我激動的氣息:學生自由閱讀,靈活運用方法,自主合作討論,各抒己見。如讀到“你怎麼不吃呀?”這句話時,有的學生抓住問號,遷移以往學過的知識,體會它所表達的語氣,然後進行朗讀練習;有的學生入情入境,體會維加當時的想法,讀出他非常奇怪的語氣。儘管大家練習朗讀的方法不同,但都或近或遠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經過點撥,孩子們都感悟到了人物當時的心情,繪聲繪色地讀出了人物說話的語氣。

《懷素寫字》語文課堂反思 篇10

語文學科尤其重視知識的積累,我曾多次告訴學生,語文課上,老師講了再多的方法,如果自己不去記憶,課外不去大量閱讀,積累好詞佳句,是無法寫出的好的文章來的。優生爲什麼經常有玩的時間,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爲什麼呢?我想:學習最重要的莫過於是學習方法了。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老師重視了學法指導,學習效率將會大面積提高。首先,我要求優生小結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在班隊課中介紹給大家,其次,學生要做好課前預習,專心聽課,及時作業,認真複習,平時要學會思考找規律學習。最後臨睡前好好回顧當天所學,到雙休日再重新溫固知識。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的成語,都必須熟練背誦,當然,如果不願意背誦,還可以選擇反覆地抄寫。背誦或抄寫,可以自己選擇,目的只有一個,牢記於心。數學老師常說舉一反三,語文一科中有些題同樣如此,同一知識的測試,有很多種方式,老師平時加以訓練,學困生纔不會再考試中束手無策。如把轉述的話變成引用的話,那麼又怎麼把引用的話變成轉述的話呢?人稱代詞怎麼變化,意思纔不會變化,練習多了,學生自然就有感悟了。

語文教學因爲其學科的特殊性,涉及的知識面很廣,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一桶水。因爲工作量大,我感覺自己的閱讀還不夠,特別是理論書,下學期還要在這方面下功夫。只有在理論的指導下教學,才能成爲一個學者型的教師,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懷素寫字》語文課堂反思 篇11

數學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信息化的社會,要求學生加強收集信息的能力,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主動深入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用數學的

頭腦去思考問題,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數學課程的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這是非常重要的。

這一節課,課堂氣氛很好,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知識的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教學較爲成功。具體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

《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回家路上》這一課是讓學生複習乘法的意義和應用2——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材用一些小動物放學回家的畫面展現了許多數學的信息,採用“你問我答”的數學遊戲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爲此,教學時,我主要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中獲取知識。首先,我根據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以講故事的形式呈現圖中的信息(出示掛圖),然後讓學生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所見,再在小組內採用“你問我答”的遊戲方式,根據畫面提出數學問題並且運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解決這些問題。學生興味盎然,積極思考發問並認真解答。如生1問:船上共有多少隻小動物?生2列出算式:4__4,生3說:我們可以利用“四四十六”這句口訣來算出它的得數。生4問:草地上有多少朵花?生5列出算式:6__2,生6:利用“二六十二”這句口訣就知道它的得數了,不用再一個一個或兩個兩個地數了,真方便。……畫面上的內容,學生真是無所不問啊!都能根據乘法的意義來列式的,並且都能正確運用學過的口訣來計算得數,這真是我意料不到的。我覺得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熟練應用2——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實際問題,感受到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數學,學好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口頭表達等能力。

2、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是以學生爲主,爲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給學生廣泛參與的機會和發展的餘地。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設計練習時,我注意到學生情感方面的問題,特地設計了題型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激發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如“師生對口令”、“爭當快射手遊戲”、“踩汽球遊戲”、“快速接龍遊戲”、“開啓動物之門”(找新家)等遊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不僅讓學生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愛學、樂學,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懷素寫字》語文課堂反思 篇12

《花鐘》是三年級語文第13課的內容,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結合“先學後教 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爲主體,我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花鐘教學反思。課後有以下兩點反思:

一、對長句的指導閱讀

在識字的教學環節過後,教師注意對三個難讀的長句,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從現場學生的表現來看,長句的朗讀對他們而言是存在朗讀難度的。而我認爲從三年級開始注意對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行培養,從長句的朗讀到以後段的朗讀再到全文的朗讀,這應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教學理念能爲學生以後的朗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讓學生選擇“喜歡的”,形成個人獨特的學習體驗

課文中描寫了九種不同的花在不同時間開放。我把花開的樣子變成一首“小詩”,讓學生選擇其中自己所喜歡的課文中對花開描寫的說法進行自己的“解讀”,學生因爲“比喻生動”“擬人形象”“描繪簡潔”等的角度完成自己的喜歡的闡述。教師不必費勁進行對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解釋,學生自己就已經可以領悟,即可達到教學的效果,不會有教師牽着學生走的感覺。我想在其中學生也形成了個人獨特的學習體驗。

《懷素寫字》語文課堂反思 篇13

重視了對語文知識的傳授。作爲八年級學生,對於生字詞仍還處在積累階段,如果淡化了字詞,學生的字詞積累就不夠,語文的基礎知識也就不牢。比如“如法炮製”的“炮”和“煨燉”這兩個詞的注音,學生雖然預習了,但不到位,所以就出錯了。作者介紹,它屬於語文的文學常識的內容,瞭解了作者,有利於把握作者的風格,有助於理解文章的情感,同時加大積累後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堂課上,我較爲巧妙地把二者有機地融於課堂中,使語文知識得到落實。

創造了輕鬆的平等交流的氛圍,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導入部分,通過顯示大量的過年圖片:貼“春”字、貼“福”字、放鞭炮、掛燈籠……熟悉的場景,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對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回憶,學生的話匣子隨之打開,講過年的情景時津津樂道。歡樂的氛圍隨“圖片”而“潛”入課堂。在品讀細節階段,我都給了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他們個人的感受和獨特見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環節中,有一位學生找到了這一句“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但在朗讀的過程中卻把“偷偷”這個詞讀掉了,我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就此因勢利導,問“如果把偷偷去掉好嗎,爲什麼?”這一問立即調動學生髮言的激情,馬上就有學生給出了滿意的答案。於是我又問“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再次調動學生的回憶,課堂氣氛因而更加熱烈。

《懷素寫字》語文課堂反思 篇14

總體來說,對於這堂課,我自己還是滿意的,畢竟完成了教學任務,畢竟讓我的學生感受到了稻草人的善良與盡職。可是隻會滿足是沒有進步的!課後,我確實感到給學生朗讀的機會少了,也沒能聯繫實際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像稻草人這樣的人,以至於課堂教學結束得有些突然,讓人遺憾。生活是一個永遠也讓人學不夠的大課堂,我們的教育課堂也讓我們永遠學不夠。同志們,讓我們永遠爲之奮鬥吧!

《懷素寫字》語文課堂反思 篇15

本課是新開學的第一課,教學中注意了學法的指導,不僅讓孩子熟悉課文,更讓學生將生疏了一學期的學習方法加以熟悉。本課描寫的是美麗的春天,可以用畫圖結合講解,更易於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開始就激發孩子求知慾,用疑問的語氣說:小朋友,一年有哪四個季節?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你有哪些話可以來讚美她?今天,我們一起來學學找春天的課文吧。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打開書本大聲地朗讀起來了。在讀書過程中學生藉助拼音讀準生字。這時我出示生字卡片,通過個別、男女讀等多種形式讓孩子讀準字音。通過動作理解“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頓時笑聲一片,學生在愉快中體會字詞理解字義。我們看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聽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聞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觸到了春天的什麼?學生帶着問題精讀課文。激發學生朗讀:“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嗎?”……讀着這些語句,領會其中的情與趣,我們會感到回味無窮。

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