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科學課後反思(精選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7W

國中科學課後反思 篇1

作爲一名年輕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我遇到了許多問題,在其他老師的幫助下,我對我七年級下上半學期的數學教學做了如下的反思:

國中科學課後反思(精選12篇)

一、對教學目標反思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環節,是一節課的綱領,對綱領認識不清或制定錯誤必定註定打敗仗。對於我們新教師來說我自認爲有以下幾點不足:

1、對教學目標設計思想上不足夠重視,目標設計流於形式。

2、教學目標設計關注的仍然只是認知目標,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有所忽視,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技巧的傳遞,嚴重忽視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學目標的設計含混,不夠全面、開放。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序與認知水平。制定的教學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學生髮展,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這道題都講過幾遍了還不會做”,碰到這樣情況,我們不應埋怨學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現這樣狀況到底是什麼原因,是學生不接受這樣的講解方式,還是認識上有差異;是學生不感興趣,還是教師引導不到位等等;作爲教師千萬不能埋怨責怪學生,不反思自己,只會適得其反,以致把簡單的問題都變成學生的難點,因此教學設計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要教給學生需要的數學。

二、對教學計劃反思

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安排還存在以下幾點缺乏:

(1)缺乏對教材內容轉譯;

(2)缺乏對已學知識的分析、綜合、對比、歸納和整體系統化;

(3)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4)缺乏對自我上課的經驗總結。

三、徵求學生意見

潛心於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向學生徵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若在課堂上設計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則整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始終很高。課後我總結出以下兩點體會:

(1)抓住知識本質特徵,設計一些誘發性的練習能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刺激學生的好奇心。

(2)問題的設計不應停留在簡單的變式和膚淺的問答形式上,而應設計一些既能讓學生動手觸摸、又能動腦思考的問題,這樣可使學生在“觀察、實踐、歸納、猜想和證明”的探究過程中,激發起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節課的難點,將解決學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學後記中記錄下來,就會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四、對教學誤區的反思

以前我認爲教師講得清,學生就聽得懂。現在覺得如果教師講課只顧自己津津有味,不顧來自於學生一方的反饋信息,教師與學生的的思維不能同步,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毫無思考理解的餘地,這樣不是聽不懂,便是囫圇吞棗。在課堂的業餘時間段內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後發現知識,領悟所學。同時要及時反饋學生,加強效果回授,對未聽清之處給學生以二次補授之機會,及時掃清障礙,將學習上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作爲沒有經驗的我常常埋怨學生,“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孰不知,教師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學生而言,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絕不能用教師的水平衡量學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必須全面理解學生的基礎與能力,低起點、多層次、高要求地施教,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學好基礎知識,在學知識中提高能力。

認清了問題,要解決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我堅信只要我繼續努力,更新觀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教學規範,就一定能夠有所發展,有所進步!

國中科學課後反思 篇2

作爲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有益的延伸部分——作業,是對課程意義重建與提升的創造過程,是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深化過程,其設計思路應當適度開放,向課外延伸、與生活接軌,貼近學生心理的特點,增強實踐性、探索性,促使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主地獲得新知。

新課程提倡“突出學生主題,尊重個體差異”的基本理念,它指出,課程的實施應成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新知、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學習方式的個性化,對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是極其重要的,學科知識必須通過每一個學生的自主學習才能逐步轉化。新課程下,學習方式的個性化

在學完PEP4“Whattimeisit?”一單元后,要求學生製作一張宣傳珍惜時間的海報,A等作業爲編一個關於合理安排時間的英語謎語或歌謠;B等作業爲仿照書上,配圖描述自己的一日;C等作業爲將老師所給的插圖配以一句話說明。學生的作業五花八門,精彩紛呈:有的是“Tick,tock,tick,forbreakfast,drinksomemilk.…”,以歌謠形式出現的海報;有的做了“It’s6:’up,’Wow孩子們發揮特長,盡情施展才華,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提高。

國中科學課後反思 篇3

擔任七年級政治教學工作這半期來,在不斷地摸索和學習中進行教學。認真回顧這半期的教學工作,現對自己的觀點和做法進行重新思考,將反思所得總結如下:

要想讓七年級學生一堂課45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所以老師講課的時候多關注不同類型的學生。對於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我班裏的學生高子龍就是這樣的,他聰明好動,腦子轉的可快,有時候我剛把題打出來他就知道結果了。可是他就是不細心,考試做題很快就是很少全做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爲自己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如果打擊他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應該多關注一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但是他們聽着聽着就走神了,不知道老師講到哪裏。對於這類學生我就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回答問題時也多叫他們起來回答,這樣反覆幾次他們的注意力就稍微集中些了。

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定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着。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嚐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比如我的學生何文濤就是這樣的學生,他的基礎很不好,上學期在班上的成績幾乎都是倒數了。這學期來了我能感覺到他想用心學了,於是我上課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就多提問他,課堂演板時也多叫他來完成。這樣做就是讓他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我覺得這樣還是有效果的,他的成績在一點點進步,以前不交作業的情況沒了,整個人上課的精神狀態也很好。

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習好的學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很值得推廣。我在班上跟學生們說主要是抓基礎,至少書上的例題和習題要做到每題過關。班上大部分學生都做不到,可是時俊青和羅舒文兩位同學卻能堅持下來。兩個人是同桌互相比着學,她們專門準備個本子把書上的例題和習題全都做了一遍,而且對於上課老師講的各種題型都記錄下來。她們的本上對於每道題幾乎都有說明,這樣的題該怎麼做、用什麼方法、思考角度等等,非常詳細。難怪每次考試兩人都是班上的前幾名,我就把他們的方法在班上推廣,希望一些追求上進的同學也能做到。

新課標明確告訴我們,評價已不再是教師的專利了,應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互相質疑、互相欣賞、互相幫助才能把學生吸引住。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但是我也在教學中也有很多的困惑,因爲我學的不是政治專業,所以對整個教材沒有一個完整的認知體系。而且老是有學生抄作業現象,我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來解決。對於一些有嚴重偏科現在的學生,儘管我也找過他們談話,可是這類學生就直接告訴我,老師我不喜歡政治,我學不會啊。我真是不曉得該怎麼辦,希望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能探索到好的辦法吧。

半期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這半期的教學工作很苦,很累,但在不斷的摸索中,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今後我會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國中科學課後反思 篇4

一堂課下來,教師有必要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小結反思,對教學得失做細緻的剖析。記得在教學Go for it!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第七單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 ? SectionA1a-3時,這節課用一課時結束,時間短,容量大,學生會出現混淆現象,能有效突出教學重、難點嗎?學生的反應好嗎?我用課件展示出三個人的高度,體型,頭髮,並把黑板分成三塊。

這種方式一目瞭然。教學結束後,反思一下整個教學過程,雖不能算十全十美,但教學目標、重難點完成的比較好,而且學生配合也非常好。學生能非常流暢的練習這些句型,甚至可以寫出簡短的文章。想一想,這和自己上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每節課後,我們可以這樣反思:

課堂氣氛好嗎?學生對我的上課興趣大嗎?班級成績會理想嗎?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教案?什麼樣的作業纔算是好作業?什麼樣的試卷纔是好試卷?有的學生很懶惰,什麼都不知道也不願知道。作業抄襲。 有的學生非常認真,但成績卻上不去。難道學生學習方法不對? 是情感問題還是智力問題?我的教學方法合理、科學嗎?

課後的反思不僅限於一節課後,也包含教學生涯中的反思。在平時的一節課、一個單元、一次大或小的測驗後,或一節公開課後從學生,同行老師的評價的反饋中,我們要靜下心來回顧和審視自己的整個教學過程,反思和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是否符合新課程所要求的“溝通”和“合作”、組織教學上有何新招、教法上有哪些創新、啓迪是否得當、對知識難點的講解有無突破、訓練是否到位、有何缺憾或失誤等等,都要及時記錄和收集在自己的教學日誌、札記或學生和自己教學的檔案上,並作必要的整合和取捨,爲以後的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鑑,以便揚長避短,少走彎路,同時要將這些實踐上升爲理論,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從教幾年來,我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爲什麼學生喜歡英語卻不喜歡英語課?仔細想想,主要還是該在教師身上找原因。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要用我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去激發學生的潛能,用我們熱情去打動學生,這樣的英語課纔不愧是有意義的英語課。

總之,伴隨着一步一步走進新課程,我們必須用新課程的理念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爲。 英語教師只有在不斷地自我反思與磨礪中才會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永遠在潮頭衝浪。 沒有反思,教學將只建立在衝動、直覺或常規之上。 “優秀教師=教學過程 + 反思”。因此作爲國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時時反思、事事反思,並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矯正自己的教學行爲,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英語教學水平,才能不斷地成長,教學反思會促使教師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它是老師的專業發展和認清自我行爲與觀念的重要機制。 作爲國中英語教師要與時俱進,努力做一名經驗+反思型的新型教師。教師自身素質提高了,新課程改革纔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國中科學課後反思 篇5

《春》是人美版八年級美術教材扉頁的“欣賞•評述”課。本課是讓學生初步瞭解作品的創作主體和表現手法,認識作品的形式美感,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人文精神。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我根據本課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徵,認真備課,上課。做到了教學內容深入淺出,課堂情境精心設計。課後,我對這一課作了總結和歸納,找出不足之處和存在的問題,以便今後加以改進。

一、以人文爲切入點,用人文的知識,人文的態度陶冶學生的人文素養。

新的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爲一種文化學習。”因此,欣賞《春》時,我設計了問題,引導學生要把它放到它賴以產生的環境中進行,學生探究、瞭解意大利的地理狀況,文藝復興思潮,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風俗,以及波提切利的成長經歷,用人文知識帶動學生進一步解讀《春》這件美術作品。同時,在人文知識的探究中,學生會很自然地發現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認識美術對生活的特殊貢獻,形成學生對待祖國優秀美術傳統和世界多元文化的正確的人文態度、進而陶冶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集體式”討論,通過“求異性”達到相互啓發和學習的目的。

本節課採用自主學習型教學方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集體式”討論,通過“求異性”達到相互啓發和學習的目的。讓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這其中討論法是自主學習型教學的代表,學生在集體學習和討論中,成爲學習的主體。

這節課提出的問題有:

1、畫面內容表現的主題是什麼?

2、題材是什麼?

3、畫面上的人物象徵和寓意是什麼?波提切利採用了怎樣獨特的藝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4、透過人物神態能體會出什麼樣的更深層的含義?給我們的啓示是什麼?

5、我們如何來欣賞一件美術作品呢?

6、聯繫當今社會,你想說些什麼?

通過上述問題,把知識設計成學習情境,啓動學生思維,學生主動探究與交流,在探討和解決問題中發現知識,內化知識,構建知識,活化學習。同時也強化學生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

三、以學生髮展爲本,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

隨着課程功能的轉變,評價的功能也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新課程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強調建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重視評價的激勵和改進功能”。在本課的教學過程我及時對學生的討論作出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肯定和讚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感受學習成長的歡樂。以此喚起他們的自豪感和自尊感。進而促進學生髮展。

不足之處及改正措施:

一、在教學過程中,雖然絕大多數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評述,但仍有一小部分學生只作探究狀,人云亦云,不能積極地參與到課程中來,對這一小部分同學要進一步給與關注,找出他們自身的閃光點,鼓勵、肯定,充分在興趣上做文章,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熱情,爭取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二、本節課採用了自主型的學習方式,在教學節奏的把握上不夠張弛有度。要適時做好引導,以控制好課堂節奏。

三、教師自身也要加大學習力度,不斷髮展自己的文化素養,這樣才能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向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

四、多給學生欣賞優秀美術作品的機會,讓他們也有基本的欣賞美術作品的常識,即使隨即看到一幅作品,也有基本的正確的評論常識。

國中科學課後反思 篇6

在學習湘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3課《綠洲》時,這節課是以學習“ 造型·表現 ”爲主,結合 “欣賞·評述 ”爲輔的綜合課。主要是讓學生接觸超現實主義繪畫,感覺超現實主義新奇的視覺形象與效果,結合體現環保意識的招貼畫的藝術構思對應分析,學習掌握超現實主義繪畫的一些技巧展開教學活動,把教學與環保主題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問題情景的設置,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的每一幅習作,注重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力求達到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協調統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下面談談我在實施發散性思維教學方法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一、 鼓勵發散性思維 ,培養審美個性,審美意識.

鼓勵審美個性,即是鼓勵學生不僅僅能學會欣賞藝術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審美判斷。美學家曾經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審美對象,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學習《綠洲》的教學中,我出示自己的兩幅環保作品,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對象產生共鳴,審美的想象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我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麼?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後,鼓勵每個同學都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河水被污染了,魚兒變成了白骨;有的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畫面形成的視覺衝擊力,體現出環境被污染的嚴重;有的領略到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畫面,空氣被污染了,樹木砍伐光了,沙塵暴的肆意傾掠;有的則從作品中體會到環保的重要性。

學生對作品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接着問:“看了作品後,我們的內心都會有自己的一片綠洲,你心目中的綠洲是什麼樣的 ? 你會畫成什麼樣 ?”,問題的設置引起學生的興趣, 激發參與意識都想來說出自己心中的綠洲是什麼樣的,會怎樣去表現他。有的認爲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有的說綠樹成蔭,鳥兒飛,魚兒遊,孩子們在無憂無慮的玩耍;有的說只要是自然的不被污染的都很美;有的認爲藍藍的天,綠綠的水。課堂活起來了,同學們的腦子動起來了,我對同學們細微的觀察、深刻的體會都一一給予充分的肯定,讓每位同學嚐到了跳着吃果子的樂趣。可見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可以啓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複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審美意識。

二、鼓勵發散性思維 ,改變事物正常的邏輯關係。

高年級的學生隨着生活經驗的豐富,及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形成了一些因果關係,其存在或改變都會導致他們產生“可能”或“不可能”的判斷。如果老師人爲地打破這種因果關係,就會使學生產生一種莫名奇妙的陌生和驚異,從而促使他們探索這種“不可能”現實的奧祕,或創造者的意圖。我們從賞析比利時畫家馬格里特的作品《綠洲》入手,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自己分析評價作品,闡述自己的觀點,得出自己對作品的認識。有的認爲畫的是一種客觀世界不可能存在的景象——在反透視的桌面上,立着三棵樹;有的認爲雲彩部分有的畫在樹前,而有的畫在樹後去了;有的認爲更奇的是天空與大地的距離太小而顯得非現實;有的認爲沙漠裏怎麼會有桌子;有的認爲樹怎麼會長在桌子上,雲怎麼會在樹上等很多與正常邏輯關係相反的畫面,充分活躍了思維。我們可以看出《綠洲》是在現實中抽象

第2 / 3頁

出一些 “形象要素 ”( 樹、白雲、沙漠、桌子 ) ,然後按照藝術家的構思重新進行不同尋常的組合,變成了超現實主義觀念下的作品,其特徵形象新奇,視覺衝擊力強。 其次是教師綜合分析評價,既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又整體分析評價作品。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陳述自己對作品的看法和觀點引發學生對營造新奇視覺形象的興趣,通過圖片範例讓學生了解什麼是超現實主義,激發學生的思維進入超現實主義藝術創新表現,進行創造新奇視覺形象的嘗試,去體驗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過學習與借鑑,鼓勵學生髮表“奇思妙想”,正確地認識理解和選用表現手法。給學生五分鐘的思維拓展時間,運用空間重組的藝術處理手法,描繪包含有樹木形象的環保主題作品。嘗試巧妙改變樹木原有的空間位置和環境,創造出新奇的視覺形象。

三、鼓勵發散性思維 ,激發藝術創造和表現。

現代美術教育家伊頓說:“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尤其是藝術教育,因爲它涉及到人類的精神創造。”可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我十分注意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教學中我從來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裏所體現的與衆不同的東西,因爲美術不同於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所以,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誇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熱情還是寧靜,奔放還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內在的含義,是學生思維創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映。作業評講時我注意多講優點,多肯定學生具創造性的一面,激發學生創造、表現美的慾望,這樣做,同學們自然會變得更大膽、更充分、更主動地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外界交流,這樣纔會給學生的藝術表現提供一個有利的條件。因此,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要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見、交朋友、交心。讓同學們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起來,並留一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性表現出來。同時鼓勵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並啓發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結果,同學們的作業沒有雷同,內容與形式都非常豐富,且充分的體現了學生願意積極嘗試與借鑑新奇、適當的藝術表現形式及手法,有意圖地表現環境保護的主題,傳遞環保意識。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有效性的探索,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第一,鼓勵發散性思維的美術課堂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了學生的活動,有利於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助於學生的藝術性和創造性發揮。

第二、鼓勵發散性思維的美術課堂教學活動,更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作品結果。完成一張好的作品固然重要,但在完成作品的全過程中,所進行的與衆不同的思維探索和創造更爲重要。

第三,鼓勵發散性思維的美術課堂教學活動,能使更多的學生作品標新立異,畫面中充滿着成人眼光中的“怪異”,而這種怪異正是創作的靈魂。

因此,美術課堂教學活動應巧妙地誘導學生髮散性思維,啓迪他們與衆不同的思維方式,能充分發揮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才能創作出優秀的美術作品。

國中科學課後反思 篇7

週一晚上,兒子的學校召開家長會。我不想錯失良機,要親自去了解兒子在班裏的表現,瞭解班主任對兒子的評價。會上,班主任開始點名批評家作表現差的學生,我很自信,這裏面絕對不會有兒子的名字。接着表揚作業清楚,字跡端正的學生。縱使兒子的字不夠漂亮,可我還是豎着耳朵聽,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沒有。我有些不好意思,因爲不受表揚就說明已經被批評了。

我已無心於家長會。我開始思考我的家長會,我該怎麼做?作爲家長的我深知兒子有衆多的不足,但仍然想聽到讚賞的話語。那我們的家長何嘗不是這樣呢!回想去年家長會:家長們剛下班,有的來不及回家,匆匆趕往學校;有的顧不上吃晚飯,忍餓來到學校;有的全身髒兮兮,也沒來得及洗個澡……我開始下定決心,不能讓家長深受打擊。在家長會上要多表揚學生,儘量不點名道姓。批評可以私下裏。

家長會那天,臨近放學,我提醒孩子們:“回家別忘了讓爸爸媽媽來學校開家長會。”話音剛落,十幾個孩子就爭着搶着說:“老師,老師,我來畫黑板。”我一時間沒反應過來,這後面的黑板報我不是已經指定幾個孩子出了嗎,怎麼……幾個機靈鬼看出了我的不解,指了指前面的黑板。我明白了,他們是想在父母面前露一手。整整兩個多小時,他們畫了又擦,擦了又畫。感謝孩子們,幫了我大忙,要不等我想起裝飾黑板時,又得手忙腳亂了。

六點半,陸續有幾個家長準時來到了教室,可我忘了表揚。對於遲到的和遲遲未到的家長,我表示理解,但忘了鼓勵下次能儘早安排好時間。

會上,我首先請家長欣賞前後兩塊黑板,雖然不是很漂亮的,但那都是孩子們自己的傑作,上面還掛着孩子的大名。家長面帶微笑地看着,此時他們一定打心眼裏喜歡自己的孩子。可當我與家長聊起孩子的家作時,一兩個從來不幫孩子檢查作業的家長提出孩子的字不夠漂亮,孩子在家作業非常不用心,學習沒有進步……殊不知,孩子就是孩子,如果在家都能那麼自覺,會學習,還需要我們老師、家長做什麼。爲了讓幾個極其不負責任的家長認識一下自己,我還是點名表揚了一些學習認真,進步較大,家長在家也非常用心輔導的孩子,並狠狠批評了幾個作業經常不做,且家長從來沒有盡到監督、檢查義務的學生和家長。事後,我很後悔,爲自己的一時之快又傷了許多家長的心,他們的心裏一定不好受。

國中科學課後反思 篇8

一個漫長的寒假已過去,迎來的是一個美好的春天.在這百花齊放,春暖花香的季節裏,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迎着早晨的第一縷陽光,我們又重新回到美麗的校園,開始了新一學期的征途.

在上一個學期中,因爲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期末考的一塌糊塗,令家長失望,也另老師失望,更另自己失望。所以我要在新學期有新面貌。每天早晨要準時進校,要按時完成家庭作業和預習工作。上課時,遵守紀律、認真聽講、積極動腦思考、踊躍舉手發言,當堂學到的知識爭取當堂消化和掌握。我對待語文要利用課餘的時間,多閱讀一些有意義課外書籍,增加知識、開闊眼界,要寫出它的好詞好句,不斷積累才能進步。對待數學,要認真審題,仔細計算,反覆驗算。對待外語,要按老師的要求完成回家作業,每天堅持半小時聽、讀、背單詞和課文。

在過去的旅途中,無論你是否擁有過歡笑,擁有個陽光,這都已成爲永遠的記憶,加上一把鎖將它封閉起來吧!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切都是新的,你看見了嗎?新的生命正在破土而出.由於現實的殘酷,我們將化身爲一個個騎士,抹掉胸口上的創傷,拿上我們的武器,整裝待發,新學期的目標你確定了嗎?

也許你的目標是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也許你的目標是追趕上某位同學,目標可以不同,但是絕對不能沒有,更重要的是有了目標後,我們一定要爲此付諸行動,全力以赴,這些沒有必要拿張紙唰唰大筆抹幾下,但是在你的頭腦中一定得有個奮鬥目標,有個全套打算,沒有目標就是沒有終點,一個連自己終點,都不知在哪裏的人,將如何完成這段旅程,當然這一路不會是一帆風順,它總會有讓你黯然流淚的時候,不過陰天之後總會是晴天的,因爲你是一個騎士,擁有騎士精神,勇敢的騎士,不會被任何困難打倒!

那麼,我們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做學問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讓我們共同探索未知世界,向着自己的目標,奮力前進!

弗蘭克林說過:“有非常之膽識,始可做非常之事業”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 寫一篇好的作文 畫一幅美麗的圖畫 唱一支動人的歌曲 打一場漂亮的球賽 都是我們中學征途中的一次次成功。成功中是我們的喜悅,成功背後是我們辛勤的汗水,沒有耕耘就哪有收穫 沒有付出哪有所得。因此,對於即將升入高中的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這段寶貴的時光充實自己,把自己的理想變爲勢不可當的動力!

國中科學課後反思 篇9

我感覺本次公開課的成功源於平日教學中的多總結、多體會,善於發現問題。善於發現問題,是實現"反思性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學中的問題,往往具體表現在教師教學設計的合理性,以及課堂的組織與管理,即在課堂上密切注視學生的反應,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性,這個過程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核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對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和反應等方面隨時保持有意識的反思,並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使之達到最佳效果。

1、對教學目標的體會反思

教師在每一個單元甚至每一個課時教學前,均應對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要達到的目標有一個清晰認識,因爲教學目標具有導向和控制功能,是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教學前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教學目標,以免目標過高或目標過低,使教學效率低下,達不到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

2、對教學內容的體會反思

首先是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反思。例如,鋅錳乾電池由於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就能理解明白,學生自學後立即進行自主測試,而鉛蓄電池和氫氧燃料電池難度比較大,只看教材不能很好理解,在設計學案時增加了問題導學,幫助學生分析原理,可以降低學習難度。

3、對教學方法的體會反思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說明了沒有適合所有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的方法,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訓、自己的教學水平、學生的基礎對教學方法作適當的調整。

例如:對鉛蓄電池和氫氧燃料電池教學時,把教學方法改爲以問題爲中心、以學生小組探究爲形式,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關注和反思自己教學行爲的明確性,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堂所有活動的取向性,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性等諸多方面。

總之,只有對教學各環節進行細心體會,才能發現問題,爲進一步解決問題打好基礎。

通過這次公開教學,我體會一個人有壓力應是好事,安排我上公開課時我還點牴觸情緒,最後認爲自己應該鍛鍊一下,所以我經歷從不想幹--------必須幹-------努力幹------幹得好四階段思想變化,回想起來讓我意識到有壓力纔有動力,有動力纔有能力,個人真心感謝教研組給我這次機會,一次展示和暴露自我的機會,雖然不是盡善盡美,但是經歷很重要!

國中科學課後反思 篇10

音樂對學生的美育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其中蘊涵着道德哲理和豐富的情感體驗。因而在欣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仔細地聆聽樂曲,張開想象的翅膀,在廣泛的時間、空間裏遨遊,用心去感受、體驗音樂的美。一般來說,音樂有打動自己,感動別人的作用,這主要體現在音樂的內涵上。在這節課上,我沒有過分的強調知識技能的傳授和訓練,而是給學生提供參與和表現的機會,這樣就會激起學生創作音樂和享受音樂的興趣。我認爲一個合格的音樂教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以外,還要以情感感人,儘量把教學內容演繹的淋漓盡致,恰到好處的使學生陶醉於音樂之中,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隨着音樂節奏動起來,激發學生積極發言的興趣和慾望。

一、重開放式,輕關閉式。

在這裏的“開放”,本人詮釋爲問題的答案範圍寬;而“關閉”則是侷限在某個具體的小範圍問題去思考。在音樂欣賞課堂中,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去偏重開放式地提問題,讓學生通過多方面、多層次的思考與感受發表自己個性化見解,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反之,則要儘可能地避開關閉式地提問題。學生是教學最有用而廣泛的資源,我們應從多方面去開發他、塑造他,如果把學生引入一種思維或關在一個“峽谷”,以我個人的實踐來看,會出現三種結果:

1、不適應或這種思維較弱的學生對課堂產生厭感,甚至恐懼感;

2、就算是適合某位同學的強項思維,如果繼續發展下去,也會成爲定向思維,出現智力偏向;

3、整個課堂會很冷清,因爲它不是面向全體學生,不注重四面鮮花齊放的創設。據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學嘗試:

在欣賞課《瑤族舞曲》中,進行到欣賞第二部分主題時,我第一次是這樣設計問題:請同學們認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題,完成以下三個問題: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較弱)。學生聽後,老師按順序逐個引導回答。實踐後,教學任務基本完成,但由於受到關閉式問題的侷限,學生的表現爲兩種:一是根據提問都不會的學生乾脆不說;二是知道個別答案但順序不對的也靜止不動。由於沒有空間讓學生去暢談,所以整個課堂陷入了凍結階段。輕鬆、愉快的情緒一時被緊張、恐懼取而代之,結果以失敗告終。之後,本人經過請教別人與查閱相關資料,進行了第二次試教,把這個問題設計爲:請同學們認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題,並說說你的感受。欣賞音樂後,課堂真是像炸開了花,精彩不斷,想說的同學非常多,既分別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個性化的見解。如:“這一部分主題速度較慢,力度較弱,旋律悠揚,讓人聽後的感覺是悠閒自如,心情舒暢,所以我很喜歡。”我給予肯定鼓勵說:“談得真好!掌聲謝謝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學說:“這一部分是以木管樂器獨奏爲主,音調統一,音色清晰、悅耳,讓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時給予表揚說:“聽得真仔細,說得也很完整,掌聲表揚!”……雖然這些說法有時會出現大同小異,但是它是學生自己獨立感受的結果,是開放課堂產生的效果。學生高興、自由,老師輕鬆、自如,何樂而不爲呢?

通過這節課前前後後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受益非淺,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作爲一名青年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通過不斷地反思和努力學習的態度,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因此,爲學生創設一個開放、自由的課堂,對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是最有效的途徑,對提高學生音樂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環節。

國中科學課後反思 篇11

我認爲,英語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掌握並運用英語的能力,英語教學應該爲學生創設他們喜聞樂見的合適的情境,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成爲學習的主人。作爲一名英語教師,首先應該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記憶效率,以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如果一味地採用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講授語言規則,讓學生脫離語言環境去做大量機械、枯燥乏味的知識訓練,學生學習興趣當然不高。因而,在本堂課的中,我設計了兩個活動,讓學生在情景中練習間接引語,增強學習的興趣,鍛鍊了口語表達能力。

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發現活動的效能遠不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樣。例如,在活動伊始,我過高的估計學生的聽的能力。大多數學生無法在頭腦中對直接引語進行轉變,有的甚至對原話複述都存在困難。因此,活動的設計以及活動中出現的意外狀況都需要設計者在之前進行周密思考及在課堂上的變通。現對如何發揮活動的效能作如下反思:

(一) 設計與學生實際英語水平相當的活動。

由於地域、師資和學習起始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各校各班的學生的差異相當大。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認清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筆者在本活動的開始時,高估了學生聽得能力。在及時認識這一不足後,調整了呈現與聽的順序,讓學生看了再聽,再想,再反應。雖然活動也延續了下去,但聽的作用似乎不大。筆者在課後與學生的交流中瞭解,學生只是對聽到的句子時態不太明確,基本還是聽得清楚的。在瞭解學生聽的能力這一真實水平,筆者認爲在佈置寫句子時,事先圈定每組所選用的時態,並讓讀句子的同學讀的同時,寫出句中出現的動詞形式。這樣保證所有學生能準確地獲取信息,聽也發揮了它應有的效能;同時這也保證了五種時態都能練到。

(二) 重視活動中微任務的設計

在任務型教學活動中,任務是無處不在的,即大任務中包含小任務,小任務中包含微任務。教師不能單純的設計大任務,而忽視小任務,微任務的設計。正是由於它們的鏈接和點綴,任務才更易操作,活動的效能才能更好的發揮。本堂課中出現的一些學生在別人練習時,思想不集中,開小差的情況,正是教師忽略微任務佈置的結果,讓這些學生感到無事可做。筆者在課後想到,在讓個別學生進行練習前,可先把全班學生分組;學生回答時,本組的學生可以補充;其他組的成員可以找錯。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激起每一位學生的關注。這樣就保證了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同時也讓學生感受集體榮譽感,增強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

(三) 加強活動中的即時評價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活動中的即時評價,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激發學生自我完善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各項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當一些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時,教師更應慎重對待。

總之,在教學中活動能否真正的發揮好效能,是能否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的重要條件。本人在今後備課過程中,應反覆斟酌學生的生活環境,生活經驗,學習興趣和英語水平,努力調整教學方式,大膽取捨教學內容,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讓每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都能感受成功,從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國中科學課後反思 篇12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的頒佈帶來了音樂教育發展的春天,它改變了音樂課無地位、無組織、無核心的局面,正在走向日益完善、系統的道路。 唱歌課是中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我發現現在的學生喜歡唱歌可是卻不喜歡唱音樂課本上的歌曲,喜歡唱象周杰倫等一些現代的流行音樂,難道是音樂課本上的歌曲不好聽,與學生現在的心靈差距太大了嗎?通過我的觀察不是這樣,以前所謂的“唱歌”,就是老師教會學生唱會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狀態,以及對歌曲的感情處理,教師對歌曲的創作背景做簡單的介紹,比如有的歌曲離我們現在的是生活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象一些抗戰時期創作的歌曲,如:《黃河大合唱》《長征組歌》,現在的孩子們包括我都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顯然對歌曲的感情就很難掌握了,那麼學起歌來的興趣自然就沒有那麼高漲了,所以就要求教師在教這種題材的歌曲時,應該對歌曲的時代背景做詳細的介紹,最好是結合VCD等有關影像資料讓學生真正瞭解歌曲的時代背景,教師以正確的歌唱方法來引導學生來演唱,這樣本來單調的課程就會豐富起來。

樹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對人的重要性,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自信心,那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一事無成。而自信心對一個歌唱者來說尤爲重要,那要怎樣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合作才能達到的。比如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都會找出學生的毛病進行糾正,這是每個聲樂教師的職責,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諷,這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應該多給學生一些表揚和肯定,及時留意每一個學生的心理變化,保持和培養學生的細信心。

重視導入環節的設計,導入是引發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及熱情的導火線,也是學生體驗音樂和參與音樂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步驟。良好的導入會使學生從上課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讓學生動起來的教學過程,音樂課要生動活潑,必須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光靠老師能說、會唱、會跳讓學生動起來,不能閒着,要說動,那可動的內容可真不少。

節奏模仿,節奏模仿的好處在於能很快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們希望準確地模仿老師的節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應能力,因此他們會很安靜地聽老師的示範。節奏模仿的好處還在於可以解決歌唱中的節奏難點。教師把歌曲中的複雜節奏拿來拍一拍,學生通過模仿,對節奏進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難度會大大降低。

畫旋律線。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樂譜下畫,一種是用手在空中畫。在聽範唱時,除了讓學生感受歌曲情緒外,我經常讓學生看着譜子畫旋律線。在視唱樂譜時,我會學生一起用手描出旋律線。這樣,學生“有事做了”,聽得就比較專心,而且通過畫旋律線,可以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對錶達音樂情感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