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違教學反思(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5W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採取了先學後教的教學方式。同學們利用五分鐘的時間通讀一遍教材,結果是學生是一無所獲,關於這一課的教學 ,我認爲必須採取教師指導的方式,於是我就給了同學們一些問題,同學們帶着問題有針對性的去看教材,收穫甚佳。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精選17篇)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我真正認識到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效果。當我在上第一堂的時候,按着我備課的思路去講,學生的接受效果不好,特別是相應的違法行爲應受到什麼樣的制裁,學生掌握的一塌糊塗,當我上第二課的時候,改變了策略,我從本節課的根源說起,違法應從法律開始,讓學生從教材中找到法律的類型,特別是憲法,教材中僅僅已連接的形式提到一嘴,但是也得讓學生知道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我國的最高法律。同學們知道了法律的類型,就很容易的針對相應的案例去判斷相應的違法行爲,知道了違法的行爲就很容易的知道會得到相應的處罰,行政處罰教材中只在案例中體現,但是,學生提出了異議問:“老師,一般違法就不用受懲罰了嗎?”這時我才注意到行政違法和民事違法的懲罰是刑事制裁和民事責任,即受到警告、拘留、罰款等懲罰。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2

1、導學案的設計採用以活動貫穿全過程,學生在活動中探究、體驗、感悟,打破了傳統單向信息傳遞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較好的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意識。因七年級學生對法律知識只有一節課的儲備,因此對一些專業性的知識教師講解在課堂中就顯得尤爲重要。

2、教學過程中安排了“聯繫案例,學法踐行”等活動體現了課程的實用價值。

3、教學中雖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但在課前材料蒐集環節仍存在學生沒時間和對政治課興趣不濃的矛盾,還需要在以後教學中探索具有實用價值的方法,真正把學生課前課堂課後有效地融爲一體,真正起到對學生素質教育的作用,活化教材中所蘊含的德性精神,激發學生的道德法律需要,煥發學生道德生命活力的作用。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3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師生對於違法及犯罪的含義及相關知識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法律的尊嚴以及法律護我成長的重要性,從而學會做一個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在教學中,感覺到教學資源挖掘得不夠,知識性的講解偏多,這是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總之,每上一節課,我都能得到一些收穫,我們一定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成長,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讓自己在成長中進步。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4

經過整整一週的“集中備戰”,我們級部的研究課兼我個人的彙報課在今天下午的最後一節課終於完成了!一週以來,每天白日裏試講一遍,然後級部裏的老師們集體教研,對我的試講進行細緻的分析評價並給予指導,晚上自己琢磨並修改,如此反覆下來,今天下午的最後一講終於實現了最少的出現問題,可謂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我很欣慰,靜靜的回顧反思,的確收穫頗豐。

《紙船》這首詩選自泰戈爾的《新月集》,這一詩集中的作品描寫的都是一個兒童對世界、對自然的發現與感悟,其中所呈現出來的童趣與童真饒有詩意。《紙船》這首詩語言質樸而優美,細膩地描寫了兒童的心理與想像,其中透露出來的童真以及兒童對遠方世界的憧憬,具有一種獨特的美感與詩意,打動了衆多讀者的心靈,成爲泰戈爾膾炙人口、廣爲流傳的詩篇之一。

首先,本堂課的研究主題、設計思路、各個教學環節及落實情況應該說還是比較清晰的,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我個人的一些課堂應變能力及關注學生這塊也有了明顯的進步,這些都跟級部的老師們對我的指導是密不可分的,我衷心的感謝她們!

其次,孩子們都進行了非常充分的預習和自學,我的課前準備工作做的比較到位。試講期間,由於都是用的其他的班級,各班情況不同,而且我對學生的掌握等情況都不太瞭解,出現了種種的情況,同時這也說明了我的教學經驗太缺乏了,還很有待於提高課堂的應變能力。當然,試講中碰到的問題在老師們的指導下也讓我得到了鍛鍊並提高了認識。最後,值得重點關注的是這堂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學完整首詩後的配樂朗誦詩歌環節中,多媒體音響沒能放出音樂來,使本來可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的地方沒能理想的展現出來;課堂上,我的教學設計中的一些重要的提示學生的過渡語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在講自學環節的《金色花》時,只讓學生自由朗讀並小組討論自學了,但沒有提示自學這首詩歌的中心問題“這首詩借什麼事物想表達什麼呢?”,因此造成後來學生們對這首詩的學習有些盲目;還有,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應強調學生們的學習,整堂課中我的“教”的痕跡還有些明顯,這也是我今後需要繼續努力的地方!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角的大小的比較、畫相等的角。依照新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具體內容,從提高學生數學興趣入手,讓學生經歷同化新知識、構建新意義的過程,從而更好地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動手實驗,在輕鬆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增強學好數學的願望和信心。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體驗類比和轉化的思想。

一、通過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我在上課時認真把握了以下幾點:

1.首先在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對導入問題的設置,達到對舊的知識進行適當的複習的同時引入角 的比較,引人與新知識的講解融會貫通,一氣呵成利用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遷移的能力,用類比的思想引出角的大小的比較。

2.在角的形象比較中,要努力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通過開放性問題的提出,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有助於學生靈活地學習知識。

3.問題的設計給學生留有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隨着問題的步步深人,學生的思維得到深化,突出了本課時的重點,也分散了難點,最後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4.作圖的摺紙操作應作爲一個補充知識,不必強求知識的記憶。動手操作、相互交流等活動,又爲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5.在畫時,畫相等的角是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和探究,如何畫應是老師必須給予提示與講解的,特別是如何放角的頂點與邊。

6.角平分線的知識是一個幾何中的重要知識點,雖然在此不是重點,但在教學中,老師不能放鬆,而是要加強講解。

上課時採用的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1)創設情景以同學們比較熟悉的公園導遊路線圖引入角的大小比較。

(2)利用課件,疊合法比較角的大小展示疊合法的操作。

(3)回憶用度量法,使學生掌握角的大小的比較的一般方法。

(4)問題探究,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和與差的運算。

(5)問題引申,引導學生髮現角平分線,並歸納角平分線定義

(6)典型例題,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

本課,自始至終滲透着實驗、觀察、類比、歸納等數學思想方法,重視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充分反映了以學生爲主教師爲導的新理念,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愛思考,善交流的良好學習慣。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6

《登岳陽樓》是老杜的代表作之一,很能體現其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與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其寫景雄偉壯闊,寫身世孤苦淒涼,抒情卻心憂天下。所以這首詩自然要精講。但我又不願跟一般老師那樣一句一句的分析。而本詩的標題也只反映了其寫作地點,不能提取更多信息。因此,我也沒有以題解入手。我當時教學設計是這樣的:第一步,學生閱讀註釋與練習冊上的背景介紹,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然後抽查學生記憶情況以及從中攝取信息的能力;第二步,根據背景入手設問,哪幾句詩最能其身世?他的身世怎樣?第三步,要求學生思考,身世如此悽苦之人,一般是感到自己的不幸,杜甫是否也是如此?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第四步,杜甫博大的胸襟與詩中哪幾句詩相照應相襯托?爲什麼?這幾句詩的意境如何,哪幾個字煉得好?作點分析。第五步,詩歌首聯“昔聞”“今上”相對,有人說是“喜初登也”,有人說是“感悲苦也”,你同意哪種說法?聯繫全詩分析。第六步,先介紹杜甫“沉鬱頓挫”藝術風格的特點,要求學生講講它在本詩中是如何體現的。第七步,學生自讀自主欣賞部分的詩歌,然後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大家共同討論。

但今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作了些調整。在學生了解了背景之後,先讓學生自讀,然後分析其字面意(主要是學生說,老師是作點撥)。然後讓學生思考本詩景與情的關係,且要他們置身詩境,描繪本詩的景物特徵,以及抒情特徵。後面幾步則與設計的一樣。作這樣的調整是考慮班上學生的程度,爲了讓他們能更好更快地理解詩歌。我感覺今天的教學效果還可以。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7

本課從認識簡單機械中的撬棍引出槓桿的概念,讓學生了解槓桿的三個點:支點、用力點、阻力點。接着,引導學生區分槓桿類工具和非槓桿類工具。最後,用槓桿尺做實驗,從而進一步探究槓桿什麼時候省力,什麼時候費力,什麼時候不省力也不費力。

教學時,我就是按照這樣的步驟來的。結果,每個環節進行都很順利,特別是一班的學生做槓桿尺的實驗時非常有序,對操作步驟也是一點就明。課堂提問中,也是一班的學生對槓桿和非槓桿的認識最準確。而二班的學生,四個組中有兩個組的學生操作中出現違規行爲,有三個組在往槓桿尺上掛鉤碼時,竟然在支點兩邊掛了幾處,相當於找出了很多個阻力點和用力點,沒能準確理解槓桿的定義。而且,在距支點的距離把握上,不能發散思維,導致每次槓桿平衡時支點兩邊的距離和鉤碼的個數都是一樣的,都成了不省力也不費力槓桿,給接下來的探究規律帶來難度。

分析一下原因,與學生的素質有關,也與班級的教學環境有關。科學就應該讓每一個學生大膽推測大膽動手,可是有些學生卻習慣於啃書本,讀死書,這樣就不利於科學的學習了。另外,二班上課的時候竟然還有一個學生在人家做實驗的時候玩悠悠球被我逮到了,可見學習習慣的養成很重要,當然,我以後也應該注意科學實驗時的引導,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進來,讓每一個學生都樂於做實驗,會做實驗。

最後一點不滿意的地方時,課堂結尾總結槓桿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律時,下課了,沒能把這個讓學生研究透,只能留到下節課。以後應該注意課堂時間的把握!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8

當我決定以《最後一頭戰象》一課作爲本次研討課時,我就一直努力的閱讀學習“閱讀教學‘激趣導讀’創新教學模式”和“中高年級閱讀教學‘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兩種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理論,認真地思考如何將這教學模式與這篇課文的教學有機的契合起來,符合我們農村學生的實際;同時我還在不斷的揣摩我的教學設計是否達到了創新學習課堂所應有的高度。終於,今天,我將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教學思考,展現在了大家面前。過程大家有目共睹,我也不再贅述,在這裏我只想真誠地給大家彙報一下。我在備課時候的幾點思考。說得對的,那一定也是大家的意見。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專家、領導以及同行門批評指正。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內涵豐富、篇幅較長的動物小說,全文接近20__字。作者以時間爲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返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段,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述了嘎羧生命歷程中最後的輝煌和尊嚴。結合我所任教班級的學生實際,確立下了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重點抓住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從而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並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一、如何解析文本?

有人說過:作爲一名語文教師,當我們手捧一篇墨香濃郁的文章時,我們需要以不同的身份去解讀它,一是站在作者的立場,復原或者重建作者的境遇與意圖;二是站在普通讀者的角度,思索我們從文章中讀出了什麼;三是站在教師的角度,思考我們要交給學生什麼;四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想想我們學習此文爲何。爲了更好的解讀文本,我開始翻閱與《最後一頭戰象》這一課有關的各種資料,哪怕隻言片語:其中包括作者的生平介紹,本篇課文的原文,作者創作這篇文章的初衷,讀者對這篇文章的評價等等。我想要想解讀文本,我們只有走進作者、走入文章的幕後,才能夠體會教者所需,學生所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有了作者的那句經典的話語,在理解“重返戰場”時有了原文內容的補充。

二、如何做到長文短教。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學生在理解上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備課前我也去查閱了有關長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可以採取“直奔中心”法,即從整體入手,通過整體感悟,讓學生直接觸及中心正題,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放棄逐字逐句的講解。也可以採取“抓主舍次”法,即在設計時候我們應該找出文章的線索,理清文章的結構,通過仔細研讀後抓住主要的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做到突出重點而不面面俱到。於是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從整體上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出四個場景,並以此爲線索,抓重點場景講析;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現的幾種情感,以朗讀爲主,在讀中體會戰象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

三、如何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本對話。

當我讀完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我也被嘎嗦有靈性、重感情的特點所吸引,更被它英武、忠誠、善良的精神所打動,它早已不是一頭戰象,它儼然成爲了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我想這是每一位閱讀了這篇課文之後的讀者都會共鳴的想法。那麼如何讓學生也能夠體會到這些呢?畢竟學生的知識儲備、生活閱歷還不足以能夠憑藉一次閱讀感覺到。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本的對話。這成爲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於是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也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爲後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如何實現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品讀“重返戰場”和“莊嚴歸去”段落時,在總結“披掛象鞍”這段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我想讓學生自己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自學這些部分,這樣既能夠檢查學生是否學到了這種讀書的方法,也能夠給於學生一個自我發揮和展示的空間。於是在課堂上,我就先出示自學要求,請學生以學習小組自由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然後彙報交流。

五、如何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崔巒老師有一句順口溜說的是:“讀思議練重實踐,人文薰陶含其中”,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戰場時“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親了又親”,“震耳欲聾”的呼喚等等,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點。於是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們開始思考久久的凝望裏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說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裏,它彷彿在呼喚什麼。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即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同時落實了“讀思議練重實踐”這一句話。

當然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還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師的引導太多,束縛了學生。學生的思維還沒有被老師積極、有效的調動起來。教師的語言還不夠凝練、準確。我想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綏棱教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9

天冷極了,我生起了壁爐。當火焰籠罩木柴時,在一根劈柴發暗的斷面上,我看到了一隻蜘蛛。

蜘蛛興高采烈地爬着。不一會兒,也許是因爲覺得熱而感到不安,它順着斷面跑到了盡頭,迎接它的卻是一片火海。蜘蛛又奔到另一瑞,那兒也是一片火海。它在劈柴的整個斷面上跑了一圈,停下來,呆住了。

這時,火已包圍了這根劈柴,支撐着它的另一根劈柴坍塌下去了,轟隆一聲,這根有蜘蛛的劈柴突然垮下。

我以爲,經這麼一撞,蜘蛛大概已經粉身碎骨了。但是,當我撿起那根劈柴的時候,蜘蛛卻生氣勃勃,在地板上跑起來了。這時,我的小狗發現了它,而且像往常碰到昆蟲時一樣,淌出一大灘口涎,形成了一片口涎的“海洋”。在這片“海水”當中,影影綽綽看得出蜘蛛像一個很小的小島。

漸漸地,“小島”動彈起來,從“海里”爬上了“陸地”。蜘蛛似乎只剩了兩條腿,但後來變成三條,四條……就這樣,粘在一起的腿都舒展開了,它很快向一個黑暗的角落爬去。

我向它祝賀,同時想起了自己生活中一件情況複雜的意外事故。當時,我也是絲毫不靠別人幫助,在一場火災中安然脫險。後來又想到戰時的情況,想到我也曾像這隻蜘蛛一樣,渾身溼透,從大海里爬出來。什麼事情我沒經歷過啊!

可見,在面對困境的時候不要怕,也不要在災難之中沮喪灰心,自暴自棄。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0

上完這節畫風之後,心中感想頗多。雖然第一次上語文課,但也從中得到了很多收穫,也明白了這樣三個道理,第一,任何一門課程都具有它的學科性,如果想上好一堂優秀的課,必須要體現它的學科性質。第二每門學科雖然表面上無關聯,實際上是相通的。第三,不管是一門什麼樣的課程,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大體的框架,思路要非常的清晰,老師本身的積累很重要。通過老師們的評課,讓我茅塞頓開,才發現其實要真正的把一堂課上好是需要花很大的工夫的,也需要用腦思考,該怎麼上才能讓學生真正的學到知識。也真正意識到了自己是多麼的稚嫩是多麼的不成熟,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需要多下工夫,多向老老師們學習。從這次教學中也發現了幾個存在的問題。

在本堂課最後的部分是讓學生自己想象畫風。小朋友的想象裏真的非常的豐富,感覺他們的腦瓜裏藏着那麼多無窮無盡的創意,在小朋友們畫完之後,就讓他們把自己的畫拿到臺上展示。其實在這個部分可以增加一個說一說的環節,“風是…,風藏在…了。”讓學生對照自己的畫,再用這個句型說句子,既可以展示他們的畫,又可以讓他們練習說句型,也爲他們以後的作文奠定了一個基礎。其實這也跟自己的沒經驗有很大的關係,真正的要上好一堂課,每個細節都要抓好,要落到實處。還要多想,多比較。

我還有很多問題還待自己在教學中去慢慢的摸索。只要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只有在不斷的改進中才能讓自己成長。在後面的教學中,自己該學的還很多很多。同時也很感謝學校給了我這麼好的一次鍛鍊機會,也讓我知道了如果要成長必須的一步一個腳印來,實實在在的做事,踏踏實實的做人。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1

aoe的教學,是漢語拼音單韻母教學的第一課。在aoe的教學中,我是藉助形象讓學生記憶拼音形狀的:

首先,從圖入手,我先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畫了誰?他們在做什麼?學生回答醫生給小女孩看嗓子,小女孩發出的聲音就是字母“a”的音。張大嘴發“a”要響亮。這樣初入學的兒童易於接受,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小女孩的頭,以配合字母“a”的字形記憶。

在教學中,我很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讀書寫字姿勢要正確,書寫的指導,爲學生寫好字打下基礎。

在教學中,我還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採用了多種方式記憶字形。如順口溜記憶(張大嘴巴aaa),用動作表演記憶(表演口型猜字母),使學習富於情趣,讓學生愉快學習。漢語拼音教學,我注重的是先擺口形再發音,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o”的發音是難點,我強調先擺口形再發音,舌頭不動,發音才準。

練習四聲重點放在二聲、三聲。通過手勢的幫助使四聲發音更加準確。最重要的是:根據兒童的遺忘規律,在準確的教學後要堅持反覆有序的練習以及循序漸進的複習。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2

學校來了一批焦作的老師,有幸爲他們上了一節語文課。二期課改的語文課本由小變大,課文內容是原來的近3倍,對於第一次教學新教材的我來說,一開始真有點手忙腳亂,要讓剛踏入校門的孩子即能輕鬆愉快地學習,又能在短短的35分鐘裏學到語言文字知識,真是不容易。

這次我上的是21課 《看馬戲》,在孫雪琪老師和鄧偉紅老師的指導和點撥下,我對這節課的教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勵志天下 )

一. 成功之舉

1. 馬戲是深受孩子喜歡的,應該說大部分孩子是有看馬戲的經歷的。所以一開始我採用了談話的形式:小朋友,你們看過馬戲嗎,能說一說你看過哪些小動物的表演。一下子就把孩子的興趣激發起來了。使他們很快地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

2. 二期課改的語文課本中,是通過一篇篇非常有趣的小故事或是兒歌,將生字和拼音交叉在其中傳授給學生。以我已有的教學經驗認爲,拼音教學對於一年級的學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人很注重拼音教學這一環節,在孩子學習了z,c,s,這三個聲母后,爲了幫助學生記住這三個聲母,我就讓學生給新學的聲母編兒歌,而且是從這三個字母的讀音和字形上編兒歌,學生編的兒歌有:

姐姐認字z,z,z, 姐姐寫字z,z,z, 像個2字z,z,z,

刺蝟長刺c,c,c, 刺蝟刺蝟c,c,c, 像個月牙c,c,c,

蠶寶寶吐絲s,s,s, 半個8字s,s,s,

通過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輕鬆地學會拼音。

3. 本篇課文中另一個教學難點是整體音節的學習。怎樣幫助學生掌握這個知識點呢,反覆思考後,我 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先出示三個音節:za, sa, ca,讓孩子們拼讀,這對學生來說是容易,只要將聲母和韻母相拼就能讀準音,接着就出示三個整體認讀音節:zi, ci, si,

並告訴學生這三個音節不用拼,只能整體認讀,所以稱他們爲整體認讀音節,音節中的“i”不是單韻母的“i”,它是一個延長音,把聲母z,c,s,的音讀得長些,就是音節zi,ci,si, 的讀音。然後再讓學生進行z-----zi, c-------ci s------si 比較讀。實際教學下來效果真不錯。

4. 當然字詞的教學也是很重要的。本篇課文中出現了四個生字:狗,幾,子,立。我沒有采用老師教,學生學的方法,而是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因爲許多學生對這四個生字是不陌生的,我就採用讓學生當小老師,領着其他學生讀,並讓學生講講這幾個字你是用什麼方法來記住的,用孩子的思維來互相學習,很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由學習的被動者變爲學習的主動者。

二. 不足之處

語文教學還是要講究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的。在這個環節中,我有些疏忽。例如文中的詞語:報幕,敬禮,在教學中應該通過讓孩子演一演,來幫助學生對這幾個詞語的理解。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3

《大嘴怪》一課是本課是版畫系列單元中的一課,屬於造型·表現的範疇,學習方式爲探究式學習,其教學重難點在於瞭解吹塑紙版畫藝術,掌握基本製作方法,並充分發揮創作性思維,運用吹塑紙版畫的技巧塑造自己喜愛的形象。使用兩課時來完成的,第二課主要集中精力去了解、認識吹塑紙版畫的用具都有哪些,在此基礎上學習吹塑紙版畫的繪畫方法和步驟,從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作業反饋情況來看,教學的目標和要求達到,教學的重難點得到了突破,學生能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自學吹塑紙版畫製作方法、交流自學經驗、嘗試製作版畫、對比範作、相互討論、交流評價等方式,自行探討總結出吹塑紙版畫的創作步驟和製作技巧,並將之運用到實際創作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與創新意識,提高了其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促進其發散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符合美術新課標中“以學生髮展爲本,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理念。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能體現出探究式學習的基本理念,師生之間是一種主導與主體的關係,注重學生的參與,學習的過程,體現一種開放性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思維形態和創造經歷的情感體驗過程。在學習中,絕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之中,主觀能動性得到了較爲充分的發揮,學生作品的完成情況也令人滿意。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4

本節課我結合教材所提供的情境,首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西遊記”(八戒化緣)故事引入,很快的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帶着問題以主人公的態度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通過分餅,引導學生經歷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能正確讀寫假分數、帶分數,瞭解假分數和帶分數的關係。並讓學生總結髮現辨別三種分數的方法。

通過分析教材,我設計了四次分餅活動,每次的側重點不同,第一次是將三張同樣大的餅平均分給四個人,每人能得到多少呢?這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我先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然後組織交流,最後教具演示,這樣化抽象爲直觀,讓學生們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再觀察驗證,從而加深對兩種分法的理解。第二次是將7張同樣大的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得到多少呢?有了之前的分餅經驗,孩子們很快得出結果,這既是對新知的鞏固,又能引出分子比分母大的假分數。接着問:“把4張同樣大的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得到多少呢?把9張同樣大的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又能得到多少呢?”從中引出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數和帶分數。在此基礎上,揭示“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概念,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真分數”和“假分數”分子分母的特點,以及這三種分數與1的關係。最後給出一組分數,讓學生判斷各是什麼分數,哪些分數的大小相等,在加深對概念理解的同時,引導學生髮現假分數和帶分數之間的關係。這樣的活動安排,條理清楚,目的明確,學生學得主動,教學效果較好。

反思本課教學,有三點啓示和兩點不足,啓示是: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正義心,但是教學任務和發展學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爲其服務的,千萬不要本末倒置。二,要有實踐空間。一部好的電影作品,應留有一定的餘地,應讓觀衆有一定的想像空間。同理,在研究中,一定要給學生留下充分的實踐空間。學生只有親歷動手、動口、動腦過程,才能提出屬於自己的發現、假設、問題,才能充分驗證、得出結論。三,從“獨奏”走向“合奏”。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有意義的知識是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的。本堂課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對話,很好的解決了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從“獨奏”走向“合奏”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是師生在新課程中的成長之路。只有“對話”,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不足之處:一、學生對於3張餅的四分之一是四分之三張餅,也就是帶單位和不帶單位的分數區分不清,這在習題中得到了驗證,分數的意義這一節應進一步加強認識。二、要求學生練習太少。由於在前邊我讓學生探索、彙報用了本節大部分時間,以致部分學生不能正確用假分數、帶分數表示陰影部分。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5

這節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和啓發。如果說有“閃光點”,我自認爲有以下 幾點:

一、 以誦讀爲主。七年級的學生學習《江城子·密州出獵》,有一定的難 度,誦讀是最好的方法。讀題,讀作者,讀課文,讀註釋,通過多次的“ 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語感,瞭解詞的思想感情。

二、質疑探究。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先在小組裏提 出,小組探究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在班上提出,師生一起探究。學生 提出的問題先由其他同學分析解決,老師點撥。這一環節的訓練,學生 提出的問題的“面”廣,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討論延伸。由老師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解決。目的是引導學生 把握重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學生帶進作者所營造的意境裏,品 味這首詞的美。水到渠成地感情朗誦和背誦課文。

根據新課標精神,改革課堂教學,實施創新教學模式,實行民主、開放 、以生爲本的教學,讓學生“走出灌注”。以上幾點正是這一精神的體現 。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學習勁頭高漲,與老師配合得較好 ,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完成了這節課的學習任務。(這節課的學習目 標是:1、朗誦、背誦。2、感知、品味)。

這更使我深刻地認識到:要教好古詩文,一定要透切理解新課標的精神 ,指導教學活動,利用最佳的教學方法,真正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的主人 ,對古詩文的教學纔有促進作用。

當然,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上課時情緒比較緊張,普通話不夠標準,對 這首詞還理解得不夠透切等。比如,一學生提問:“爲什麼文題用“密州 出獵”而不用“密州打獵”?一個同學回答是因爲作者當時想到“出”,沒有 想到“打”;另一個同學回答是因爲他們打獵要走出城裏的原因。我的補 充回答是:同意第二個同學的說法,還有一個原因是“打獵”是口頭語, 而“出獵”是書面語。這顯然是不到位的牽強的回答。造成這原因是因爲 對古詩文知識積累不多,理解不夠透切。這警示我趕快廣泛閱讀古詩文 ,積累這方面的知識,提高文化素養。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6

讓幼兒真正成爲遊戲的主人

“小貓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樂遊戲的教學過程中,遊戲情節發展到高潮的時候,幼兒的情緒也發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導遊戲方法的狀況下,逼迫性的讓幼兒安靜了下來,在遊戲即將結束時幼兒卻不遵守遊戲規則,在我的指導下也沒有起色,我沒有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指導遊戲,使幼兒對自我失去信心和對遊戲的興趣。幼兒是遊戲的主人,遊戲是讓幼兒獲得愉悅的一種活動。幼兒在遊戲時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又不能成爲成人願望的執行者,那麼咱們就應怎樣去指導幼兒才能充分發揮遊戲的作用,去展示遊戲自我的舞臺呢?

1、咱們共同認爲對於不一樣年齡特徵的幼兒要用不一樣的方法來指導遊戲。如:小班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個性鍾愛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遊戲時咱們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孩子對新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鍾愛玩遊戲時,咱們就用孩子不感興趣的玩具玩遊戲,這樣就會引起孩子模仿的興趣,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的作用。

2、中、大班幼兒,咱們能夠作爲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解決問題的幫忙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遊戲。如果幼兒在遊戲中需要教師參與,咱們扮演一個主角參與幼兒遊戲中,透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遊戲的作用。在遊戲的過程中爲幼兒帶給一段時刻讓幼兒把遊戲中的過程體驗、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透過幼兒之間的討論,引導幼兒以他們自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我認爲不一樣遊戲主題的指導方法是不一樣的,咱們要根據每一種遊戲特點及幼兒需要指導遊戲。

3、遊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咱們就應讓幼兒自我確定想玩什麼、怎樣樣玩、和誰一齊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幼兒是遊戲的主人。平時指導幼兒遊戲時,就需要咱們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不好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好輕易地打斷幼兒的遊戲,在遊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遊戲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爲出發點;要讓幼兒自我的方式解決遊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讓幼兒願意自覺遵守遊戲中的規則。因此,要讓幼兒真正成爲遊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遊戲,自主決定遊戲的方法。這是咱們教師指導幼兒遊戲的關鍵所在。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7

新課程改革的政治課教學要求理念的體現、課標的落實以及新教材的運用都是通過教學實踐展現出來的。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的課堂中出現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我們對新課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膚淺的,突出的表現是重現象不重本質、重形式不重實質,致使課堂中出現了虛假的繁榮。從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裏常常是歡聲笑語、高潮迭起,似乎課堂已經走進了新課程的最佳狀態。認真審視、研究課堂教學,剖析我們的某些教學行爲,反思如下:

一、 在目標達成的過程中不能忽視“知識”目標

新課程改革拋棄了知識本位觀,反對那種不顧學生感受、體驗和需要以及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的觀念。但是,它並不排斥知識本身。相反,改革是爲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往往我們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達成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學形式多樣、手段先進、方法靈活上,課堂上關注

學生的體驗與感悟,而忽略了知識目標,似乎強調基礎知識就背離了課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的確,國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論性知識,而側重了學生的品德教育內容,但每框題都包涵着很重要的養成教育知識點。知識是基礎,是依託,是載體,是學生髮展的雙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通過師生的活動,最大限度地充實和豐富教科書所設計的基礎知識的框架,使文字知識“活”起來,能否做到這一點直接關係到學科知識的質量和水平,進而關係到三維目標能否有效達成。

二、實現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不能走“形式”

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爲了給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都在積極地探索多種教學形式,其目的是爲了改變過去那種嚴格按照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狀況,我們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參與教學,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

但是,有些活動作爲一種教學形式只是一種點綴。例如,小品劇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形式,但是我們在設計這些活動、指導學生編演時應該充分考慮要達到什麼目的、學生可以從中瞭解些什麼,避免出現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嘻嘻哈哈,內容簡單、形式單一。表演過後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至於劇中表現的主題思想是什麼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又比如:討論幾乎是我們每節課都要採用的教學形式,但是有些問題根本就不具有討論性,甚至有些問題書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給學生時間看書,學生就能歸納出來,討論實在是畫蛇添足,不但不能開啓學生的思維,引發爭論,進出火花,久而久之還會泯滅學生思考的熱情。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從教學需要出發,從學生需要出發,不能爲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會遠離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三、創造互動式課堂不能丟掉“秩序”和“規則”

新教育觀認爲: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的教育觀、教學觀、師生觀不斷更新,爲了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我們可謂絞盡腦汁。有些課堂確實活起來了,老師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探討,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個問題也隨之出現了,有時候,學生一旦動起來,課堂秩序就沒有了,學生們各說各的,似乎發表意見的同學或者小組與自己毫無關係。記得聽過一堂《思想品德》課,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比較新穎的,一改過去課堂教學中的枯燥,學生學習、參與的熱情被激發出來。但是,當某一個小組闡述觀點、表達成果的時候,其他小組的同學要麼忙着整理自己的資料,要麼說笑、吵鬧,即使有個別想聽的同學也聽不清楚。學生們不傾聽,不補充、不否定,明顯的錯誤發現不了,老師也只是與該小組的特定成員進行單向對話,對於每個小組的成員來說,他只是瞭解了本小組的研究內容,而對其他小組完成的那部分知識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說,在這一節課裏,每個學生獲得的知識都是不完整的。與老師們談到這一問題時,老師們很無奈,一方面,他們清楚在混亂的課堂裏很難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爲管理而壓制學生的熱情。毫無疑問,沒有了有效的課堂管理,就不會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和學生一起建立起新規則,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組織,,真正地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在追求課堂的民主、開放的同時,更應該擁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規則”。

四、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不能輕視教師的作用

新課程教學實施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已經成了我們的共識。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大多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非常注意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學生們敢於、樂於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個性得到了張揚。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時在氣氛熱烈、民主的課堂裏卻只能看到學生的風采,老師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無的角色。例如,有這樣一節課,老師在課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把問題佈置給學生,課前由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上課時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談本小組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由於各小組準備充分,所以學生的熱情很高,也講得頭頭是道,但是受年齡、閱歷及知識水平的限制,有些問題說得不夠完整,有些觀點也有失偏頗,老師在小組總結時應該予以補充和糾正。可是在一節課里老師只是在各小組間穿行,把權利從一個小組傳遞到另一個小組,就像一個置身於世外的旁觀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但這種“自主與探究”有時會使學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導、點撥和幫助。這個時候的教師就應該是學生的引路人,把他們從偏執引向正軌。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便利爲學生的學習服務外,更應該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掌握學習策略,同時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嚮導。

課堂教學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自主發現和不斷創新的過程,而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教師和教材提供的現成觀點與結論。 對於我們而言,課堂教學是一個不斷通過創新而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的過程,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教師能否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關鍵因素;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進行自主發現、探究和不斷創新的過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