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教學反思(精選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39K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

《靜夜思》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寫的,學生在幼兒園時就能背誦自如,也都知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意思,更能明白詩中所隱含的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對於李白學生也不陌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就學過寫李白的課文:鐵棒磨成針》。所以一上課當我剛揭示課題時,學生就在下面說開了,有的甚至就背誦起了《靜夜思》,看到這種情況,我停止了原先的教學安排,而是話題一轉,問學生:"你能站起來背揹你所知道的古詩嗎"這下教室裏可熱鬧了,學生紛紛舉手,都想站起來一背方休,但請了幾個同學後,我發現他們背的都是課文中學過的古詩,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又微笑着問學生:"你能背誦一些老師沒有介紹過,你也沒有從課文中學過的古詩嗎"這下舉起的小手減少了一些,但仍有很多學生搶着要背,一時間,教室裏簡直成了吟詩誦詩的地方,很多同學站起來背了一些其他同學沒讀過,背過的詩,看到聽的學生的情形,我又提高了要求,"小朋友真能幹,記住的古詩真多,那誰有本事把你背誦的古詩的意思講解給大家聽呢"這下無疑在教室裏扔下了一個重磅炸彈,一時間教室了靜了很多,但不一會,就有學生蠢蠢欲動了,先後有學生站起來了背誦,講解了《春曉》,《鋤禾》,《靜夜思》等,但仍侷限與書本中學過的詩句,其中沈思言同學站起來了背誦了一首同學們都沒有聽過的詩經上的詩篇,但解釋不出來,只能照着所有的課外書念,因爲有些字不認識,再加上不理解,所以解釋的讓人一頭霧水,連我都聽着累,何況學生呢!針對這樣的情況,聯繫到平時不主動去看課外書的情況,我問學生:"這個時候,你最想的是什麼"學生紛紛表示"以後回家都看點書本以外的知識,增加自己的知識量,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那麼下次就可以在課堂上侃侃而談了。"我想此時的教育可能比平時空洞的說教,空洞的要他們看半小時課外書的魅力更足,效果更佳。

靜夜思教學反思(精選18篇)

接下來,我就針對學生的情況讓學生自由地讀〈靜夜思〉,看着學生搖頭晃腦的誦讀着詩句,聽着學生琅琅地朗讀,我想詩句的意思學生都懂,要不要再按照事先備好的課講解呢最後我決定屏棄教案上的東西,讓學生在找朋友說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安排學生自己找朋友,準備表演《靜夜思》,事先我作了說明怎麼表演,一組三人,一人背誦古詩,一人在旁邊講解,還有一人表演詩人李白的情況。如在一生搖頭晃腦的誦讀中,負責解釋詩句意思的同學在邊上開始合着節拍一句一句的解釋,而此時李白也在臺上表演開了,一會舉頭望明月,一會低頭思故鄉等等。學生準備時的熱情空前高漲,人人都積極參與,出謀劃策,真正實現了新課程的學生主動參與,把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2

在高呼素質教育的今天,古詩文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古詩怎麼“自主學習”呢?尤其是低段的古詩教學。我從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入手,雖然孩子們的精力不是時刻集中,但我讓他們自己來當“小老師”,帶讀、自由討論識字辦法、領頭書空、展示自己、自我評價……看着他們興沖沖的小臉,我想他們還是有所收穫。

“國小語文教學應該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爲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古詩的教學尤其不能拘束了學生的想象力,應在教學中把課堂的發言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終生受益。教師課前佈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們有的到網上查詢,有的去圖書館查詢,有的問大人,有的從詩書上找……這個課前預習既爲下一步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

在介紹背景解詩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課標十分重視口頭交際能力的培養,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所以,不用舊模式老師介紹,而讓學生介紹自己蒐集來的資料,效果更好。學生在介紹李白和寫作背景時,便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及聽說能力,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又爲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準備。

在理解詩意時我注重多讓學生朗讀、交流。這樣既不會破壞詩歌的朦朧美,又可以促使他們動腦思考,自主學習。“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沒錯,學生們喜歡讀書,喜歡多種形式、變着花樣讀書!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着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古詩教學也要力求做到以學生爲主體,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古詩的閱讀、鑑賞能力的提高,將會使學生在今後的習作中,形成言簡意賅的文風。那麼教會學生自學的能力,對於他們來說是多麼大的一筆人生財富啊!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3

《靜夜思》這首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着作者的心絃;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的美。然後請願意讀的同學站起來戰時自己的風采,讓學生都很羨慕他,從而帶動其他同學也願意站起來讀,還通過小老師領讀、小組比賽讀、男女比賽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培養他們熱愛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朗誦、背誦古詩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

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也是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根據拼音自己練習讀,發現自己讀得不正確的可以請同桌幫助。然後通過與“字娃娃”交朋友的遊戲來調動認字的積極性。、將生字與音節打亂,“找朋友”、“認朋友”等遊戲性的教學環節中,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學生願意在玩中學,這樣既補充了豐富的拼讀練習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激發了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在認讀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字音的糾正,如:“牀”“光”“望”“鄉”都是後鼻音,學生讀起來不容易讀標準,我採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再讀不準的就看老師的口型讀,直到學生讀準爲止。

會讀不是最終的目的,關鍵是否能牢固掌握,我還通過複習鞏固加深寫生對字型的認識。首先,在教學中,可以用組詞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字義,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如,光—光明、月光、燈光;舉—舉手、舉重;用“詞語轉盤”的形式寓教於樂,讓學生在遊戲中複習本課的生字。。還讓認識字的同學說出自己是怎麼認識的,請認識的學生當小老師,,教那些不認識字的同學。於是我採用包乾到人的方法,讓認字有困難的同學自己去給自己選擇小老師。大家互相幫助、一起學習、一起讀字、一起讀書。這種方法一經實施,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小老師認真負責得教,同學們也喜歡學,到了第二節語文課,大夥兒基本上都能熟練地讀出這些字了。最重要的是它讓學生學會了如何與人團結合作,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這節課,我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學習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特別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問問你當時在思念故鄉的什麼人?你想對他說什麼呢?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想象能力,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思念家鄉的情感態度得到了昇華。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4

《稱讚》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很有啓迪意義的童話故事。課文講述了在小獾有點泄氣的時候,小刺蝟稱讚了它,使它有了自信,小獾稱讚小刺蝟的蘋果香極了,使小刺蝟消除了一天的疲勞。如何讓文本迅速和實際生活聯繫起來,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呢?

我在課前設計了“啓發談話”,先出示一些表揚學生的話語讓學生讀一讀,並讓得到過這些稱讚的同學談談受到稱讚後的心理感受。在教學中,我還引導學生從課文找重點詞句,採用自由讀、同桌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使學生在多層次、多角度、多元化的讀書中領悟到稱讚帶來的快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小刺蝟和小獾互相稱讚的句子,“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和“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這兩句話。

通過抓重點詞“真”、“一個比一個”、“香極了”等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從讀中悟情。課後,我還讓學生們找找身邊的人的優點,用筆墨寫下來。這樣的實踐,讓學生更加體會稱讚能給人帶來快樂。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5

《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寫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描繪了詩人夜泊楓橋的所見所聞。月落、霜天、江楓、漁火伴着烏啼、鐘聲,交織成一幅悽美的秋江夜泊圖。“愁眠”是《楓橋夜泊》的詩眼,因爲愁眠,詩人才看到月落、江楓、漁火,感受到霜氣滿天,聽到烏啼、鐘聲。月落後,天地之間一片昏暗,江邊楓樹影影綽綽,江中漁火星星點點,霜氣襲人、烏啼淒厲,景中無不帶着作者的愁思。詩人與愁思相伴,難以入眠。或許,只有城外寒山寺悠揚迴盪的鐘聲,才能與詩人相伴。在教學時,我從詩題入手,引出“愁眠”,在反覆品讀中感受詩人內心的孤獨。

一、讀詩題,談所得,引出“愁”。

“楓橋夜泊”簡單的四個字,交代了地點、時間、事件。“楓橋”在蘇州西北的楓橋鎮,詩人夜間在此停泊。詩題不難解讀,學生在課前也做了充分的預習準備,能夠準確說出生字“泊”的意思。理解詩題後,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楓橋在蘇州,距離詩人的家鄉湖北襄陽千里之外。此時,詩人不是一個遊客怡然自樂,而是一個科舉考試的失敗者。此時,夜深了,詩人獨自一人,他的心情如何?”愁,自然引出。

二、讀詩文,勾畫面,體味“愁”。

詩人揮不去幾多愁,無法入眠。正因與愁相伴、睡不着,詩人才能看到眼前景,聽到耳邊聲。“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詩文,閉上眼睛,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把你看到的景物在詩中用‘——’畫出來。”學生讀完,我先請學生用一句話或幾句話說說詩人看到了什麼,這是整體的描繪。然後,我讓學生按順序說出詩人看到的景物“月落、江楓、漁火”,並思考“如果讓你來畫這些景物,你會選擇什麼色的畫筆,怎樣畫”。讓學生想象作畫的過程,也是學生理解詩意,感受詩情的過程。學生說“月落”在畫面中不好表現,我說:“是啊,月亮落下,可不好畫啊,那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張繼一直守着天邊的月,一直到月落。你感受到了什麼?”這樣月落就被賦予了詩人的情感,那是憂鬱、孤獨、傷感。受到插圖和現實生活的影響,幾個學生在說畫“江楓”時選擇紅色的畫筆。我沒有急着否定,給出所謂的正確答案。而是順着學生的話:“是啊,‘霜葉紅於二月花’,楓樹是火紅的。可是,此時月亮已經落了,在沒有月亮的夜晚,沒有燈光,你能看得很遠、看得很清楚嗎?”學生搖搖頭。“是啊,四周黑洞洞的,藉着微弱的漁火,江邊的楓樹在詩人眼裏也是模模糊糊的,會透着火紅的色彩嗎?”月亮已經落下,江邊的楓樹模模糊糊,船上的漁火星星點點,一切都不是那麼清楚。“此時,在昏暗的夜色中,詩人會有什麼感受,你能用一個詞形容嗎?”詩人很孤獨,在秋天的深夜,會感到瑟瑟寒風,詩人甚至感到了——“霜滿天”。接着,我和學生辨析,“霜能不能滿天,是不是詩人寫錯了,用詞不當?”學生各抒己見,最後達成共識,詩人悽悽冷冷,感覺到霜氣滿天,實際上是到處都冷,沒有一絲溫暖啊。

三、品鐘聲,抒情感,解落“愁”。

“烏啼”、“鐘聲”是詩人聽到的。烏啼透着淒涼,但是鐘聲是複雜的。我播放了鐘聲的音頻,讓學生感受鐘聲的深遠、悠長,並補充了寒山寺鐘聲的特殊意義:過年時,夜裏11點40分寒山寺的鐘聲都會敲響108下,最後一聲敲響正好第新年的0點。這108聲鐘聲,預示着人的108種煩惱都會隨鐘聲消除。“這鐘聲好像在對張繼說:……”,寫話訓練水到渠成。孩子們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張繼啊,請你不要再發愁了,這108聲鐘聲之後,一切都會好的。”“張繼啊,科舉落榜不算什麼,你還有機會。”……

寒山寺的鐘聲響了千年,你聽,在陳小奇在《濤聲依舊》中這樣寫道:“留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歌聲在教室內響起,孩子們沉浸在音樂聲中,此時下課鈴已響,可他們堅持要聽完這首歌。我想,“楓橋夜泊”的風景和“楓橋夜泊”的鐘聲一定會留在孩子們的心中。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6

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導人生,讓人終生受益的文章。文章通過回憶小時侯父親帶“我”登上高高的塔頂,看蛛網般通往廣場的街道,讓我知道“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懂得生活中的路也是如此。隨後通過“我”的兩次人生經歷,讓人感悟到: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着希望出發,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頑強的意志可以克服許多困難,當再一次衝破艱難、經歷苦難後,腳

下的路就會多一條。中心句“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由生活故事導入,揭題。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找出能夠告訴我們“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的句子,學生找到了兩句話,表面的和深層次的,初步讓學生了解了課題的意思,第三個環節,瞭解和研讀“我”的兩次人生經歷。通過我的心情變化和取得成功的重點句子的分析,讓學生讀、劃、想象、引導感悟,明白生活的路不止一條。第四環節,再回到導入的生活故事,聯繫生活,寫寫自己的感受。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7

國中語文教材中,小說教學,因其內容的豐富、情節的曲折、形象的多異、主題的潛蘊性等特點而呈現教學的多樣性。我是如下進行《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

一:從標題上看,討論主要人物。

討論前,教師提示:如何判定一個人物是否爲主要人物呢?1看人物着墨的多少2看人物在小說中的地位和作用;3看作家的創作意圖。這種帶着一個主問題進行閱讀的方式叫做尋讀,尋找發現,大家開始閱讀,發現後做好記錄,然後分組活動。並確定發言人。

學生尋讀課文。開始思考批註。

教師歸納小結。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這樣出現的,一是全家人的談話,二是插敘介紹,三是在遊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則是菲利普夫婦。

二:于勒雖然不是小說的主要人物,可老師感覺于勒這個人物在文中無處不在。大家的意見是怎樣的?從文中尋找信息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尋讀課文,整理相關信息。

相互交流,明確:于勒顯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運決定着菲利普夫婦的變化,並在他們一家中佔據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瀾。他是小說的線索人物。我們帶着第一個問題閱讀解決了另外一個問題——小說的線索,這就是尋讀的效果。

理讀,體會精妙構思

剛纔我們一起弄清楚了小說的線索,下面請大家據此梳理本文的情節,對課文進行梳理式閱讀,就是理讀。並通過理讀情節,各提練一個字概括情節內容:

從課文順序上看:[盼]于勒——[趕]于勒——[贊]于勒——[罵]于勒——[躲]于勒

從小說情節上看:[趕]于勒——[盼]于勒——[贊]于勒——[罵]于勒——[躲]于勒

三:作家爲什麼作這樣的安排情節:①爲什麼將“趕于勒”以插敘方式安排?②爲什麼要安排船上相遇呢?我可以這樣設計:于勒來過幾次信,再以寫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嗎?改後效果有什麼不同?

相互交流,一人發言,其它同學可作補充。討論明確:①巧設懸念,開頭反覆渲染盼歸的氣氛與心情,埋下伏筆;②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構成情節的曲折美,俗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這個道理。③安排船上相遇給人物亮相提供了一個特有的展臺,更能體現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具有一種較強的諷刺意味。

四:對人物的描寫中,哪些詞句最有表現力。抓住這些具有表現力的詞句評說人物形象。

1、品讀示範:第25段,品析“不安”,“瞪着眼”,“趕緊”,“十分蒼白”,“兩隻眼也跟尋常不一樣”,“低聲”等詞語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2、學生讀句品析,評說人物形象。

3、教師小結:通過品析,我們看到了一個唯利是圖,虛僞,自私冷酷的形象,他們以貧富爲兄弟相認的原則,在他們眼中,情不如錢!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8

《藏戲》這篇課文主要爲我們介紹了藏戲的來歷以及藏戲的三個特點。是爲了讓孩子們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這篇課文雖然是一篇閱讀課文,是以介紹民風民俗爲主題的單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篇民俗散文,語言豐富多彩、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因爲本文在語言上的這一特點,而且,藏戲對我們師生而言是一種很“新”的文章,所以我在教法上將它上成了精讀課文,我想這樣的“略讀”文章“精度化”,也是值得的。

因而我在教學的時候還是花了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因爲這篇課文中優美的詞句較多,同時在說明方法上也有一定的特色,因此爲了讓孩子真正有所收穫,我覺得保證教學時間是一個必要條件。本課條理清晰,內容比較易懂,但距離孩子的生活比較遙遠,可以說是從未接觸過,並且本課有些詞語屬於少數民族特有的稱謂,所以,讀通課文、理解課文、瞭解藏戲是本課的重點。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9

《方程的意義》是一節數學概念課,概念教學是一種理論教學,理論性、學術性較強,往往會顯得枯燥無味,但同時它又是一種基礎教學,是以後學習更深一層知識,解決更多實際問題的知識支撐,因此這節課我重視了概念教學的開放性,自主性與概念形成的自然性。這節課是在學生熟悉了常見的數量關係,能夠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教學,但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數學教學過程,首先應該是一個讓學生獲得豐富情感體驗的過程,要讓學生樂學、好學,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下面就結合這節課,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做法和看法:

一、猜數字遊戲導入,激趣揭題

課開始前,先來做一個抽撲克牌猜數字的遊戲,老師通過了解學生利用撲克牌上的數字“先乘2,再加上3,用所得的和乘5,最後減去25”得出的結果是50,很快猜出學生抽到的撲克牌是6。此時學生表現的很驚奇,此時,老師問“想知道老師爲什麼能猜得這麼準這麼快嗎?是數學王國的“方程”幫了老師的忙。你想知道什麼是方程嗎?咱們就先從它(出示天平)學起。” 遊戲的方式激起學生對方程的好奇心,激發學習本課的興趣。本課最後一環節的“遊戲揭密”不僅溝通了數學活動之間的聯繫,更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方程作爲一種數學模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二、合作交流,總結概括

通過天平的演示: 認識天平,同學們說天平的作用、用法。在這個環節要充分發揮低視的動手能力,注意了對學困生的引導,在這個方面給學困生了更多的機會去接觸天平,起碼讓他們對天平建立起一個初步的認識。通過對天平的觀察得出許多式子。讓學生合作交流觀察式子進行分類,得出等式的概念,通過比較等式與方程,以及不等式與方程的不同,得出方程的概念,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實際情景中列出等式和不等式,讓學生用數學的符號把要說的話(兩件事情等價)表達出來,使學生經歷用數學的簡潔方式表達生活現象的過程,不僅使學生初步感知了方程的表現形式,更滲透了建模思想。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啓發誘導學生髮現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將有一定 難度的問題放到小組中,採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決,逐步的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向縱深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和合作意識。

三、迴歸生活,體會方程

讓抽象的方程定義融入一種生動的思辨情境中,使學生在對“被墨跡掩蓋了的式子是不是方程”的合理解釋中,形成對方程外部特徵的深刻印象。不僅爲檢驗學生對方程概念的理解,更爲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思考空間。學生不僅展示了學習的結果,感知了方程的多樣性。同時在對自己所列方程的一一判斷中,加深了對方程意義本質的理解。在建立方程的意義以後,設計了根據情境圖寫出相應的方程,並在最後引入生活實例,從中找出不同的方程。這一過程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尋找等量關係列方程,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加深了對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時也爲以後運用方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四、在“看”“說”和“寫”中體會方程

當方程的意義建立後,我讓學生觀察一組式子判斷它們是不是方程,通過判斷說明這些式子爲什麼是“方程”,爲什麼“不是方程”,體會方程與等式的關係,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再讓學生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寫的方法。

五、實際運用,昇華提高

設計了闖關比賽摘智慧星的練習形式,展開練習。在練習設計中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使學生的思維不斷髮展,使學生對於方程意義的理解更爲深刻,特別使讓學生自由創作方程這一練習題,既讓學生應用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本課時教學設計,改變了傳統學習方式,利用課本的靜態資源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數學情景動態化,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讓學生獨立思考,不斷歸納,把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爲自己探究,爲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在學習中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一些問題:

1、對等式與方程的關係突出得不夠。對方程的定義中“含有未知數和等式”這兩個必要的條件強調不到位,導致學生在選擇題時有個別學生把y+24選擇爲方程。

2、對學生“說”的訓練不夠,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表述的機會。

3、自己的課堂語言還不夠準確、不夠豐富,有待於提高。

經常有人說“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有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反思,纔有不斷的進步,也才能將遺憾降到最低點。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0

進行本課教學時,我從學習《寫字很有用》入手,引出問題:寫字需要哪些工具?認識這些文具後,認讀“鉛筆、橡皮、田字格”。反覆帶讀6個詞語,用聽讀法使學生整體認讀它們,然後抽出單字讓學生識記。比如從第一個詞中抽出“筆”字認、讀、記、用(口頭組詞)。先出示帶有音節的生字,結合剛纔讀詞語的積累,幫助學生識字。將複習拼音和學習生字有機結合,更發揮能力較強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當小老師,帶動學生學習,當多數學生會讀後,全班齊讀,帶動能力較差的學生。對常用的“筆、皮”,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擴詞,調動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在此基礎上,引出“我們、寫字、要用心”三個詞語,進行初步認讀。提出問題,怎麼寫字纔是“用心”?學生有寫拼音字母的經歷,所以很容易體會,結合識字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本課還進行了在課文中圈出生字條中生字的訓練,爲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打下基礎。

反觀本課教學,我認爲做到了三個結合:

1、複習拼音與認識生字相結合,幫助學生說好普通話。

2、有效使用教材,識字與學習習慣養成相結合。

3、聽讀識字方法與拼音識字方法相結合,拓展學生識字途徑。

注:本單元中涉及寫字姿勢的訓練部分已經在拼音教學部分相機完成。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1

八年級物理《速度》一節是認識物體運動一章的重要內容,無論對速度概念的建構,還是對運動快慢的描述,以及對速度及其變形公式的綜合應用,要求都是比較高的,這也將對學生今後的物理學習產生重要影響。

1、問題引入調動學生積極性

以三個問題引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老師再列列舉比賽場地上的裁判和觀衆比較運動員快慢的實例讓同學們開始議論紛紛了。讓他們在以前個控制變量法的基礎上來敘述兩種比較快慢的方法,同是也爲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把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很少有學生睡覺。上課時,都很認真的聽課,對問題都會積極參與。

2、教學內容難度適中,控制好一節課上的容量。

在教學中就要把握好題目的難度,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剛開始難度不能太高,太難了他們聽不懂的話,上課就會失去激情,不認真聽課,會讓他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讓他們以爲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沒辦法學好,所以教學時一定要選一些難度適中的題目。待時機成熟題目可以難一點,這樣反而激起他們的好勝心,攻克難題他們會覺得具有挑戰性,他們心裏會有一種不服輸的念頭,所以聽課就會更加認真。

3、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以學生討論爲主。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甚至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這時採用提問或討論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爲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4、多舉實例,生活與物理相聯繫。

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強調物理的應用,每個章節中都有相關聯繫生活的例子,多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讓他們知道物理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廣泛的應用,會激起他們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因爲要使學生學會你這一科,先是讓學生喜歡你這一科。對於本節內容,可以讓學生測量自己不行的速度等等,這樣也爲會考中的估計題作好準備。

教材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實踐和創新,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教師的工作重心也發生了轉變,教師講的少了,開放性的題型多了,這就要求老師不斷的去嘗試用新的教學模式來打破目前的教學難題。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2

《西門豹》是一篇傳統的歷史故事性課文,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既利訓練分段能力,也有感悟“話中有話”的難點,深究之,蘊含極豐富的語文素質培養的契機。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在教學中將努力地把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引導學生“愛學”、“學會”、“會學”上。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徹底揚棄了情節分析。多餘的情節分析已被公認爲現代教法所不取,但是如何從語言文字角度去教課文,卻頗爲棘手。我以學生的認知特點爲綱,自主感悟人物語言爲目,正確估計學生由簡單到複雜,由易到難的感受知順序,用一個發散式的探索提問,涵蓋全文,組織起科學的教學程序,瀟灑地走了一回,輕鬆地突破了感悟“語中有話”的難點,然後順勢拓展。這樣便從課文中跳出來,站在語文的廣度、高度上來把握教學策略,真正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

2、綜合訓練了聽、說、讀、寫。在教學中讀、寫能力得到了主動的發展,例如分段這項目,我把它巧妙地鑲嵌在編劇本時場次確定的問題上;把“讀——說——讀”緊密地反覆結合在一起訓練。感悟西門豹的話中之話,必得讀,而讀出其語氣,演得逼真又得通過說來暴露思維過程。最後的情趣作文又把聽、說、讀所得綜合起來。這樣語文素質得到了整體的發展。

3、充分強化了主體意識。整個教學過程,不管是初讀感知,還是深讀探究,以及課外延伸時的編(劇本)、爭(演員)、演(排練演出)、寫(作文)。我都從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民主性上去考慮調動的手段、策略,爲學生的各種活動提供施展才智的空間,又爲個性差異設計了靈活的可選擇性的表現機會。讓不同層次學生有較爲寬鬆自由發展的舞臺。因此學生主體是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之中,學習興趣越來越濃,使每一個學生在學課文的過程中真正學語文,在學語文的愉悅中體驗心理之滿足與自信之快感。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3

教材中的主題圖是以學生喜愛的童話形式出現的,目的是使學生感到生動有趣,讓學生在生動的情景中提出問題,列出乘法算式,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教材中“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我利用課件調動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一引導學生集中討論“一共有幾隻小鳥”這一問題。根據問題列算式,有的是列加法的算式,有的是列乘法的算式,都應給予肯定,但要引導學生明白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列乘法更簡單一些!接着重要的環節便是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例如3__6既可以表示3個6 又可以表示6個3 ,但是在具體的情景問題裏就只能表示一個意思了.讓學生通過畫圓圈來理解幾個幾。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時間控制的還不夠好,因留5到10分鐘給學生做作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教師講得太多,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沒有體現出來。通過今天的教學讓我明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是極爲重要的,這就要老師花更多的時間備課,寓教於樂。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4

《我的長生果》是一篇拓展閱讀課文,應該讓學生自讀自悟,以文爲本,讀中思考,讀中領悟,在文中讀出想象來,不能講的太多,詞語不用我去解釋,要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自己去理解。因此,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從文中讀出想象來,引導學生結合重點段體會作者情感,對閱讀的熱愛,把酷愛讀書這種情感貫穿始終。 本節課,我沒有講的太多,詞語沒用我去解釋,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自己理解,注重引導學生結合重點段體會對“書”的情感,在課堂上,我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發現在後來的習作練習中,學生能學以至用,習作時能夠把握住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能寫真實的事情,而不象以前那樣自己去編故事,同時我認識到一篇好的課文,一節好的課對學生來說很重要,每一位老師必須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本文的重點除了 “讀” 還有“寫”。作者重點回憶了兩次作文的構思與寫作的經歷。就在讀寫的實踐中,他逐漸悟出了讀寫間的關係和寫作方法: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些“鮮味”纔好;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作文要寫真情實感。

每當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時,我都要求學生去查字典,查本課的生字,包括它的正確讀音,包括能用生字組詞,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同時在這這節課中,我還要求他們自己去查找成語“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意思,還要能聯繫上下文理來解這些成語,同時注意引導學生結合重點段體會作者對書的情感,對閱讀的熱愛,並適時地引導學生聯繫自己平時的實際來談體會,把酷愛讀書這種情感貫穿始終,領會正是作者在書裏如飢似渴地汲取營養,纔不斷地成長起來,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時光時才感到那樣的愉悅。並要求學生要將作者葉文玲所領悟到的寫作要領融入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5

廣大教師合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急待提高。要能夠熟練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我們的各科教學,教師首先得具備過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我本人對計算機操作只是略懂皮毛,所以,我執教的《太陽》一課的網頁課件是由學校的電教老師幫助製作的。

在製作過程中,要將自己的設計意圖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常常是邊講述邊比畫才能讓製作者明白自己的意思,但由於理解上的偏差,製作出來也還會不盡人意。如此反覆修改,浪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當時,我最大的感慨就是:要是自己能獨立完成這些複雜的網頁課件,那該多好。另外,學生對計算機操作的不熟練也不可避免地給網絡課的教學帶來了限制。例如,在本課教學中,我原來設計了這樣的環節:讓學生在學完課文後利用留言板功能相互交流信息,但由於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無法達到這一要求而只好放棄。

我想,要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得以廣泛地應用,就要通過各種途徑對教師和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加以培訓,提高廣大師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6

通過這句話,學生可以帶着這樣的幾個問題:“人們爲什麼熱愛海洋,又敬畏海洋?從那些話可以讀出來?哪些詞句突出了人們對海洋的熱愛、敬畏之情?”去朗讀感悟課文1-3自然段。第二:“今天,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正迎來了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時代。”通過這句話,我們主要引導學生了解是什麼力量可以使人類跨入21世紀不再“望洋興嘆”。人類從哪些方面開發海洋、利用海洋。學生帶着問題去朗讀感悟課文4-8自然段,就可以多角度體會到海洋的確實21世紀人類的希望,體會到科學的神奇力量。

第二步,引導學生知道要善待海洋。課文的第9自然段中強調了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的重要性。我是這樣來激勵學生熱愛海洋、保護環境、善待自然的:其一,引導學生抓住“不過”、“首先”、“必須”、“只有……才……”等詞語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其二,從反面理解內容,做了一個這樣的說話練習“如果人類不保護海洋,不珍惜海洋資源將會( )。”其三、我有蒐集了一些資料做了適當補充,並佈置學生課後繼續蒐集。其四、鼓勵學生愛護環境從身邊做起。

當然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不斷的引導學生注意積累四字詞語,課後還讓孩子做了一個用用書中的詞語練習寫一段話的練習。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7

《北京》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中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爲讀者介紹了首都北京的美景。這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在開課時我讓孩子演唱了《我愛北京天安門》,並聆聽了《北京歡迎你》這首歌,一下子把學生的興趣提上來,讓孩子意識到今天學的課文和北京有關,然後把孩子帶入情境,請對北京有一定了解的孩子說說北京有哪些景觀,從而揭題。學生還停留在剛纔美妙的歌聲中,興趣盎然。

然而首都北京對於我班的學生來說,幾乎都沒去過。絕大部分學生缺少對北京的直接感知,這就對課文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尤其是理解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課文對所提到的名勝古蹟、公園、新建的高樓大廈未做詳細介紹,因此,要全面地瞭解北京,對於孩子們來說有難度。爲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引導學生紮紮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的同時,我採取的相應對策是充分運用多媒體網絡,讓學生更直觀、更準確地感受祖國首都北京的美,激發學生對北京的熱愛之情。當北京風景以及風俗民情真實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時,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真實、生動、形象地感受北京的偉大、美麗,同時有助於學生理解文章中重點詞語。

在課外我還收集了許多北京的圖片在課上給學生欣賞,目的是讓學生更充分的瞭解北京,當圖片播放的時候,學生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紛紛發出讚歎,與此同時,圖片中的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景物被學生紛紛猜疑起來,如果在這裏我再向學生作一下介紹就更好了。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8

本課的課題就抓住了人心,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茫茫大千世界,誰都在追求幸福,只是人們對幸福的觀念不一樣,有的人是爲自己追求幸福,有的人是爲大多數人追求幸福,因此,本人是引導學生認識人生,追求人生,這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課目。

雖然本課是閱讀課文,但本人在教學中卻經過了“講、竄、套”,就是抓住文題“幸福是什麼”讓學生無盡地講自己所理解的幸福,然後結合文中人物故事,把幸福的含義用事例串起來,使實際生活與文本意蘊,縱橫交錯。“套”就是將影形的生活與無形的生活排列一起。如:父母爲了全家人的幸福,而且不息離開親人遠行千里,幹苦力,本人將這歸爲影形的生活,它是一個認識幸福的過程 。同時,這樣的幸福得來要讓學生感受到勞動創造幸福的真理,自然引導學生感悟什麼是真正的幸福。這裏本人降低了要求,只要孩子們認爲的幸福觀點,我都給予鼓勵支持,肯定。比如:孩子們各抒己見“星期天是幸福的,過節時桌上有爸爸媽媽是幸福的,中秋佳節一家人一起吃月餅是幸福的,拉着媽媽的手照張相是幸福的……”

根據學生對幸福的感悟,本人在教學中就已經成功了。於是,我把教學重點落實到“認識幸福的含義與意義”上,再抓住文中重點段的朗讀來感受勞動創造幸福的真理。因此,本人直接導入學生所認識到的幸福之上。“你認爲自己的幸福是什麼?然後根據學生所認識的幸福,引導學生將自己認識的幸福進行闡述,並舉出實際例子,要求理清例子的起因,經過、結果,緊接着套入文本中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並抓住重點段來理解全文即分析課文,感悟幸福的含義。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就這樣下來,我引導學生將自己“所聞、所疑、所悟”等過程 ,用列提綱的形式表達出來。

比如:有一孩子列了這麼幾個提綱“1、你知道什麼是幸福嗎?2、有錢就幸福嗎?3、我認爲幸福是這樣的?4、原來幸福是這樣的?”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擬的提綱,盡情闡述,分析、舉例說明、悟出幸福的含義,這個環節學生表現非常棒,學生很快進入寫作狀態,我也悄悄退出,學生足足寫了50分鐘左右,班上三分之二的學生是500字以上的習作練習,有六七個孩子寫了近700字的作文,習作內容還真具有夾敘夾議的味道,能引用名言,偉人的故事,還有孩子引用了所學的課文《巨人的花園》,將文中巨人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通過孩子們的幫助,又享受到了春天的快樂,這是幸福的。本人認爲作爲四年級學生,能通過文中作者的文筆啓示寫出自己的手筆是很不錯的。在此基礎上,我也滲透了文中的語文知識點。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個孩子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十年的親身經歷,終於明白了只有用自己的勞動做出對人們有舉益的事,纔是真正的幸福。由此,更進一步地引導學生感悟幸福的真諦。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那麼,究竟什麼纔是真正的幸福呢?掩卷沉思,智慧的女兒一語道出了幸福的真諦:只有靠自己的勞動 ,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情,便能收穫幸福。讓學生真正地領悟到:原來 幸福就是這麼簡單!讓我們牢記,能使大多數幸福的人,認識到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做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從閱讀中感悟寫法 。故事情節的奇異是本文的一大特點 。“奇異的故事”往往是童話故事的亮點。文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她肯定、讚揚三個牧童疏通泉眼的勞動,還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弄明白什麼是幸福。智慧的女兒在文中起到了“靈魂”的作用。正是這一人物形象,使整個故事讀起來既神祕,又有趣,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我們在平時讀童話的時候,這樣的故事也很常見。例如《漁夫和金魚》中“金魚能一次又一次地滿足漁夫的要求”這一情節的安排,使讀者們的閱讀興趣大大增加。又如《白雪公主》中王后的那面魔鏡,孩子們也是十分感興趣的。由此可見,我們在寫童話的時候,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越離奇,越神祕,就越引人入勝,這樣,自己手中的童話就成功了。

當然,引導學生讀書,寫作更是本人在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支撐點。比如:“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句話也無形地滲透了德育審美教育,句中的“義務”是什麼含義?無疑“義務”是應盡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盡的責任。“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是指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這話告訴孩子們:要想獲得幸福,就要通過辛勤地勞動,給別人帶來方便和好處,讓別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總之,教學本課後,我深深地認識到: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讓自己能更好的成長,讓自己的人生更爲燦爛,更有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