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教學反思(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6W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篇1

我今天所上課的篇目是《夸父追日》,它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神話。 這篇課文通過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以神話的形式,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光明的嚮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弘揚了一種“勇者無懼”的精神。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精選16篇)

本課談話導入引出學習的內容《夸父追日》,激發學生對神話的興趣。接着,質疑“夸父爲什麼要追趕太陽?”指導朗讀:“每天夜裏,太陽躲到哪裏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讓學生感悟夸父不怕困難,堅定信念的精神,爲下文的理解和朗讀指導作好鋪墊.再以三個詞語貫穿着整篇課文,細細地品讀課文,從課文中體會感悟夸父的精神。本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複述課文,通過初讀,熟讀、感情朗讀多種形式,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爲複述課文打下良好基礎。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篇2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三下年級的課文,這是一篇神話故事,最大的特點就是“神奇”。因此,我在設計教案時,就以“神奇”爲線索,構造教學步驟。

一、自學課文,抓住主要內容。

課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爲線索。首先解題導入,談談讀了課題有一種神奇感嗎?而後研讀故事,說說讀了這個故事後的感受,具體找找哪些句子描寫十分神奇。教學時,我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默讀、朗讀、思考來讀懂課文。遇到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通過自己動手藉助工具書查找答案。在初讀課文後,我又進一步要求學生深入思考,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要求學生圍繞夸父追日的故事把課文的層次理清,並根據課文導讀提出的要求,讓學生試着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同時指導學生用擴充課題的方法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緊接着深化理解,讓學生找到故事中你認爲神奇的句子,進一步認識神話人物“夸父”。最後讓學生再思考:你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

二、品讀課文,感受故事的神奇

從神話故事的神奇處着眼,循着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原需求出發,把對故事的認識和感受寓於讀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讓學生感受課文,把原文中簡寫的幾處神奇的地方,通過豐富又誇張的想象具體化。如:課文用“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裏”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寫夸父爲了解渴,“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裏的水” “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乾了”等等,都形象、誇張了寫出了當時夸父的神力,同時使學生對夸父這個神奇的人物由衷地產生敬佩之情。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篇3

翻到這篇教材時,反覆閱讀了好幾次,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覺得這篇神話故事做完一篇單元結尾的略讀課文,最主要的是讓學生體會神話的神奇及夸父追求太陽表現的執着精神值得大家崇敬學習.有了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因此我把本篇的教學目標定位爲: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有所感受。2細讀課文,從讀夸父的神奇到感受夸父爲追求光明,實現願望的決心和意志。

上完整堂課後,對課堂中印象較深的是:提問課文中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了神奇呢?請同桌合作學習2——4小節,劃出句子好好讀讀。學生的反映很是積極,桌桌兩個小腦袋湊到了一起,在彙報交流時學生表現得很優秀,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從某些句子中體會到的神奇在哪?如:我體會到了夸父的腿很長,我們平常人不可能跑那麼快。我體會到了夸父的手特別長,他都能夠得着太陽。我體會到了夸父很能喝水,如果讓我們去喝,我們一瓶水都要喝個老半天,而夸父咕嘟咕嘟一下子就把兩條河的水喝乾了……簡直就是太神奇了。這一教學環節,每個學生都很吃驚地讀着,聽着同學老師嘴裏說出的不可思議的感受,每個學生幾乎都是瞪大眼睛讀着夸父的神奇。看來目標讓生體會神話故事的誇張、神奇、豐富的想像力的目標算是達成了。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篇4

《囚綠記》教學思路的考慮:

一、抓住“綠”字,突出“綠”的象徵意義。課文“綠”的象徵意義,共有三層:

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

2.永遠向着陽光生長;

3.永不屈服於黑暗。

但是這種解讀方式,勢必涉及文章的背景分析,並且將它圖解爲一篇充滿政治色彩的革命宣言。作者在創作作品時是否有這個意圖,我們的解讀是否爲誤讀?

二、抓住“囚”字,層層深入,分析作者內心的衝突。作者在 《〈囚綠記〉序》裏說:“我是感情的奴役,也是理智的僕隸。我沒有達到感情和理智的諧和,卻身受二者的衝突,我沒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匡扶,而受着它們的軋轢;我沒有求得感情和理智的平衡,而得到這兩者的軒輊。我如同一個楔子,嵌在感情和理智的中間,受雙方的擠壓。”。《囚綠記》就是一篇表現作者理智與感情衝突的作品,通過對詞語句子的解讀分析,挖掘作者的從“喜歡”到“留戀”到“佔有”的心理歷程。這是一個不錯的解讀方式,但是僅僅分析作者的心理變化過程,不僅課時安排上時間有多餘,而且對文章的理解也僅限於表層,如何把課文分析與學生自身生活結合起來,我也存在很大的疑惑。

三、抓住“抒情散文”,傳授有關抒情的知識。抒情式表達方式的一種,也是學生作文比較欠缺的一個方面。但是把《囚綠記》簡單的肢解成反覆、排比等修辭方法,或是肢解成正反對比、側面描寫等寫作手法,那麼就會將語文課變得支離破碎,索然無味。

四、拈出一個主題“快活”,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品讀,分析作者在綠色中獲得快樂的原因,分析他在囚綠時失去快樂的原因,從而聯繫生活,懂得如何在生活中獲取快樂,並避免不快。

課後有老師提出,是否應該介紹一下作者,聯繫時代背景。但是我以爲,最後一個思路雖然突破了傳統對《囚綠記》的解讀方式,但是這樣主題式的語文教學,既沒有脫離課文文本,又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整個課堂學生能夠有話說,樂意說,並且最終有所得。如果介紹作者並聯系抗日背景,不僅主題解讀比較牽強,而且因爲作品距離學生年代久遠,所以學生反而不能理解文章主題。造成教育的無效。

一篇文章的解讀應該是多元的。這次備課冥思苦想了很久,就在快要放棄時,靈感忽現,有了一個比較滿意的教學思路,這也是提醒我備課要多下苦功吧。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篇5

《購物》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在具體的情景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計算對孩子來說是乾巴巴的,既單調又枯燥。我想怎樣創設“購物”這一情境,把學生熟悉並十分感興趣的“購物”這一生活情境引入課堂。首先,我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同學們,新學期開始了,圖書館需要添置一些物品,淘氣作爲圖書助理員想邀請我們三(6)班的同學一起去,但是有一個小小要求,需要做對他出的口算題,在這兒很自然的對舊知進行了複習,同時也爲新課奠定了基礎。

教學時,我通過和淘氣一起購置櫃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讓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體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由學生自己理解所給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學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錢的時候,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合作,去展示,學生出現了多種算法:(1)12+12+12+12=48,(2)畫圖(3)口算(4)通過列豎式進行計算12X4=48。根據學生的4種解答,我先鼓勵學生的做法,讓學生體會哪種算法既簡單又不會出現錯誤,由學生交流後最後得出列豎式,並結合教具來理解豎式計算的算法,讓學生了解算理,從而學會了本節的新知。

看了孩子們能自己提出問題又能自己解決問題,我心裏不知有多高興,真的孩子的能力是無法估計的。我真是笑在臉上,喜在心裏呀!因爲,這節課不僅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會了計算,體會了算法多樣化,達到了本節課預定目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了如何進行小組交流;如何傾聽、借鑑、反思,達到算法的優化;如何進行相互評價;如何學習數學等等。同時,也讓我明白了:課堂中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能進行更有效的學習。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篇6

在探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裝置活動中,每個實驗桌上都提供了注射器、底部有洞的破試管、錐形瓶、平底燒瓶、廣口瓶、燒杯、試管、集氣瓶、長頸漏斗、U型管、橡皮管、單孔橡皮塞、帶支管的燒瓶、玻璃導管、漏斗、銅絲、水槽、酒精燈、分液漏斗、雙孔橡皮塞、鐵架臺等儀器。要求學生動手操作,選取上述某些儀器或生活代用品或其它儀器,設計出幾組裝置來製取二氧化碳?在選擇儀器時應注意哪幾方面的問題?

相互間討論交流認爲哪組裝置是最理想的裝置?爲什麼?哪一組裝置與衆不同?”此問題一出,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大膽思維、討論比劃、嘗試,力圖設計多組裝置,力求自己設計的裝置有所創新。同學們根據已有經驗和所學知識設計了各種各樣裝置,有的裝置簡單方便、易於操作;有的裝置構思巧妙、富有創意;有的裝置充分利用廢棄儀器化廢爲寶;有的裝置卻是錯誤百出等等。然後組織學生們展示作品、相互討論、相互交流,共同推選出幾組比較有創意的實驗裝置供同學們學習參考。所以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要留給學生廣泛的思維空間,要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的超越創新,不要把學生看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人格,不要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和創造力。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篇7

教學中我沒有做過多的講解,而是讓學生朗讀課文,爲學生提供有關月球圖片資料,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教學效果非常好。

遐想的開課語言,給學生插上了相象的翅膀。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經過認真琢磨,仔細推敲每一句話,我用優美富有激情的語言導入新課: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無數美麗的星球,每個星球都是神祕的未知世界。今天讓我們走進離我們最近的星球——月球,去探索它的奧妙吧!優美的語言很快地把學生帶到了浩瀚神祕的宇宙中。接下來富有激情和感召力的話語,更激發了學生探索月球的情感和慾望,使得這節課獲得了一半的成功。

接着,我又在美麗的月空圖片中,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相象: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樣的遐想 在我優美的導語中,學生早已想入非非了,飛到了浩瀚的宇宙中,在這句更具有啓發的語言激勵下,學生已插上了相象的翅膀,飛到了神祕的月球之上。看着孩子們充滿渴望又浮想聯翩的雙眼,我知道,我已經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慾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篇8

《望大陸》是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是中國臺灣詩人于右任的代表作。從詩文的字裏行間渲染出濃濃的思鄉情、愛國情,以及對中國臺灣迴歸大陸的深切期盼。

本節課中我採用“以讀代講”、“從讀中悟”、“個人學習與他人合作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從誦讀中去體會、感受詩文的情感。這一節課下來,自己細細反思,發覺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的地方。

1、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如:初讀詩文後,由學生在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討論前置作業:1、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2、讓學生自己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2、注重對詩文的整合。這課是一篇略讀課,是現代詩。在一節課內完成教學任務的比較緊張。我注意詩文的整合教學。採用對比的學習方法,注意聯繫學習連接即于右任先生的簡介,使學生在瞭解古詩背景及對比學習中體會到詩內容,表達情感的風格。也爲詩歌的理解節約了時間,通過這樣的方法來在有限的時間裏盡最大可能擴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3、注重誦讀感悟。因爲這是一首白話文般的詩,在課堂上,我通過錄音讀、範讀、小組讀、自讀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學生能夠當堂有感情的背誦全詩,更激發學生對主題的感悟。

4、當學生在反覆誦讀感悟後,對詩歌所表達的思想及感情便會水到渠成的脫口而出。

但是,備課前對時間的把握不是很準。按照自己事先的安排,詩文學完後還有“拓展練習”這一項。讓學生欣賞同爲中國臺灣的女作家席慕容的《鄉愁》,來感悟不同作家筆下的不同鄉愁。然後讓學生練寫一句話“鄉愁是------”或讓學生誦讀一首愛國的詩文,使文本的學習與學生的自身體驗整合。可惜時間安排不好,下課了,沒能完成這一項。

現在自己細細想來,教學確實是一項精深的藝術,只要靜下心來研讀、探究,就會發現許多適用的教學教法。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篇9

本節課我採用開放式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教學中,我給學生創設了許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機會,使學生在交流和分享探索結果的快樂中,主動學習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數學方法。第一個教學環節,完全放給學生,學生根據主體圖,自主提出問題,學生根據生活實際提出了不同問題(有一步的,有兩步的)。學生們積極動腦,思維活躍。在解決問題的環節中,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研究出了多種多樣的解決方法,即加減混合、帶小括號。正是因爲給了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學生把自己最原始的想法展現了出來。解決問題要體現出學生思維的個性,這一點特別重要,往往思維的火花就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的。爲了更好地體現這一點,我採用開放式的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學習熱情高漲,學生的思維打開了,競相展示自己的想法,在這一過程中有很多閃光點。例如:教學例1,有一個學生想出了16+13=29,“16”不是題中直接給出的條件,而是學生在心中將第一步計算出來的得數直接應用到了算式中,這時,其他學生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16是22-6得出的,而你在算式中沒有表示出來,這樣解答不行……通過其他學生的補充,這名學生很快修正了自己的問題。再如:從教材的編排來看,例1處理加減混合,例2處理連減和小括號。但今天,學生在解決木偶戲的過程中就想出了帶小括號的解答方法,這在試講的過程中是沒有出現過的,於是例1、例2的重難點內容,學生全部在例1中通過自學自悟理解、掌握了。

此外,本節課中我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通過課堂教學的過程性的評價語言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篇10

在這周學校開展的“同軌班互聽語文課”教學活動中,我執教了《葵花之最》一文。這對我是一次很好的學習鍛鍊、接受考驗的好機會。

《葵花之最》選自畢淑敏的散文集《我的故事》。課文借物喻人,借葵花謳歌了守衛在崑崙山的邊防戰士爲了祖國和人民,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不屈不撓、樂觀頑強的精神。

教學中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思路:以課題“葵花之最”的“最”字爲線索展開教學,抓住描寫這株葵花生命歷程的段落(發芽、成長、開花即被凍死),體會葵花頑強的生命力,進而體會到作者是借葵花來讚頌崑崙山上的邊防戰士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不屈不撓、樂觀頑強的精神。在聽課活動中,我講的是第二課時。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先讓學生回顧課文圍繞葵花寫了幾件事,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通過各個生長過程葵花的生長,讓學生找到文章重點句段(發芽、成長、開花即被凍死),並給出自學指導,讓學生找出這三個段落中哪些詞、句能體現葵花生命力頑強。在分析葵花的的特點之後,我有提出了問題葵花和我們的邊防戰士有哪些相同點這一問題,讓學生進行要討論,並昇華主題。

回顧這節課,我自己進行一下反思:

一、課堂評價語比較單一,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而且評語缺乏導向性,不及時。

二、教學環節不夠緊湊,時間安排不合理,造成課堂前鬆後緊。

三、缺少朗讀的指導。四節課都重視了學生的朗讀,但缺少必要的指導,只告訴學生要讀出葵花的堅強,到底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語速來讀,都沒有進行指導。

有人說教育永遠是一項遺憾的藝術,的確是這樣,我通過這次活動,切實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意識到自己與優秀教師之間還有很大很大的距離。今後我還要向其他教師虛心求教,希望各位老師不吝賜教。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篇11

引導深入學生學習本文,我引導學生抓住本文描寫人物的外貌和語言的句子,通過頻度和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約翰所具備的良好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先是極少數學生談點淺顯的體會,此時,我給學生談我讀後的體會,還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約翰在雪中送報的情景,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情感,走進約翰。使學生對文本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學後,在總結全文內容時,引導學生通過說說“你認爲約翰將來是個怎樣的人?學了這個故事你受到了什麼啓發?自己也經歷過許多事,你認爲哪件有利於自己的成長?”等問題,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認識自己成長經歷中缺少良好的生活習慣,缺少獨立生活能力,缺少持之以恆的精神。從現在做起,就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培養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做事堅持到底的精神,願意自己成長爲一個出色的好男好女。

由此說來,我們的孩子,不是不能自食其力,是我們做老師的,做家長的不重視培養孩子這些方面的能力,不給孩子自食其力的機會。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篇12

有位專家曾經說過:“詩是領悟出來的,不是講解出來的。領悟詩的最好方法是多讀。”在設想本課教學設計前,我一直在想,要如何能引導學生體會出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深深的懷念親人之情呢?學生沒有遠離家鄉,故沒有鄉愁這樣的情感經歷與體驗。因次在第一步教學環節,我先讓學生複習,背誦李白的《靜月思》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啓發學生知道:李白因見月而思鄉,王安石因春風明月而思鄉,詩人總是因物而生情,因景而生情。板書,“秋”讓學生想象一見這個字,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景象,引導學生見到這樣的景象會產生怎樣的情思呢?引入課題。再簡介作者和寫着背景。讓學生提前意會詩境,能更好地領悟詩人的情感。教學的過程,我採取的策略就是誦讀。不管學生懂與不懂,先讓學生讀了再說,讓《秋思》在誦讀中流淌。預設這節課我安排學生多種多次誦讀。教學開始讓學生整首詩的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再由老師引讀,讀出這首詩特有的憂傷。接着課中導讀,在理解了詩意的基礎上,在體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個人獨特的見解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老師的引讀、看意境讀、想像讀,最後熟讀成背。這樣一層一層地深入讀,讓學生在讀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詩人的思鄉情,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詩的味道。並能抓住詩眼即關鍵詞,意會情境,體會情感。

預設教學時“見秋風” 是作爲教學這首詩的突破口。“意萬重”是這首詩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我個人覺得引導學生想象,豐富學生對“見秋風”的表象,加深對“意萬重”的理解。這樣對學生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課前的設想只是理想,教學過程的實踐是現實,現實總是不盡如人意的!因爲有怯場的心理素質,看到那麼多老師坐在那聽課,關鍵時刻掉鏈了。詩中的挖掘不夠深、細,解讀文本不夠精、準,與學生的互動還欠缺,教師的課堂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篇13

我嘗試把反思活動引入幼兒自我評價之中。升入大班以後,在制定班級計劃時,把幼兒一日反思作爲離園活動的主要內容,教師幫助幼兒回憶在園一天中的某個事件、活動後的收穫以及自己最快樂最成功的感受,提出自己需要今後改正的問題,爲自己一天的幸福指數打分。剛開始,很多孩子對反思不感興趣,不樂意參與,有些孩子樂意反思,反思內容往往以好、不好、以後改正爲主,反思的內容單一,語言表述模糊籠統,缺乏情境性和具體操作性。根據這個情況,教師對反思活動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

一、反思講究情境性描述。幼兒的思維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當他們在描述具體事例的過程中,纔會產生形象的畫面感,判斷行爲的合理性。因此,孩子在反思中,表述自己在某一個活動或者環節中,自己是怎樣做?怎樣說?結果怎樣?我這樣做對不對?當孩子的判斷出現模糊時,讓同伴集體評價。

二、反思講究細節描述。孩子關注的一般都是一、二件具體的事件,那麼,反思時就讓幼兒在大腦中臨時篩選,挑出一天中自己印象最深刻、感受最多的實例描述,從描述中讓同伴分享他經歷事件的心理過程,同時,對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作一些建議。三、反思講究個體差異。孩子語言表達和解決處理問題存在差異性,爲了鼓勵更多孩子主動參與反思,教師對不同孩子的反思有着不同的要求。能力強的孩子要求自己獨立反思,用比較精確地詞彙把事件描述完整。能力中等孩子表達行爲好壞的原因,以及自己怎樣改正的具體方法。能力弱的孩子採用教師提問。

四、反思講究以點帶面。反思需要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或者缺點,對於自尊心強,膽怯的孩子他們會迴避問題,不樂意敞開自己的心扉在同伴和老師面前講述自己的心理想法。因此,我請能力強,性格開朗、大膽地孩子以榜樣的身份多反思,在榜樣的帶動下,逐漸引領更多的孩子參與反思。

通過三個月的實施,孩子學會理性的分析自己的言行,能客觀地評價別人,自律能力有所提高,同時逐漸理清孩子的行動思維,我們看到反思的曙光漸漸明朗。但是,在反思活動進程中,讓老師又產生了新的反思。

首先,幼兒反思,老師也該反思。讓孩子在集體面前剖析自己的言行,評價自己一天的表現,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那麼,本着師生平等互動的原則,老師也應在集體面前反思,聽聽孩子對自己的看法,瞭解教師的言行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同時,也是孩子理解老師教育行爲的一個良好的溝通平臺。

其次,反思關注事件,突出個性特點。反思依賴情景和事件的再現爲載體,那麼,是非判斷要依託情景和事件發生的背景,而不能一刀切,形成主觀性。幼兒的個性差異大,當孩子遇到不同情景或者相同情景時的態度和行爲都有所差異,那麼在反思評價中教師應該引導孩子關注個性特點,而不能用一個標準衡量,使得反思教條化。再次,反思內容集中,發言人數適中。一般教師在反思前可以給孩子一些提示,提出每一天反思的側重點,給予孩子選擇和預反思的空間,然後,請2——3名幼兒在集體面前反思。留部分時間讓同伴間相互評價以及老師對孩子的評價,這樣才能做到“反而有思,思而有獲”!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篇14

《秋天的懷念》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而無私的母愛。在教學中,我除了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的潛力外.還重視學生說的訓練和情感培養,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理解文中的重點句段所表達的含義,然後對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句段各抒己見。在課堂上,我把課堂這個大舞臺交給學生,讓他們有機會吐露心聲,讓他們無拘無束的說。下面是我在上《秋天的懷念》這課時設計了以下幾種方式:

一、畫一畫:文中使自己感動的句子或段落讓學生勾畫出來,並讓學生抓住作者對母親神態、動作的描述,“悄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着我”體會母親撫慰我的細緻和體貼;抓住作者對母親語言的描述“咱孃兒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二、說一說:文中自己最感動的句或段落讓學生各抒己見,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原因。例如《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感人之處有許多,我讓學生說自己最喜歡之處。這時,有的學生說最喜歡第一自然段,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第二自然段,有的學生說喜歡文中的五、六兩個自然段,還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最後一個自然段等等。然後我把學生各自喜歡的段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暢所欲言,說出是哪些句子、哪些詞語使自己感動,只要他們說出來的感受是真實的都行。

同時,有的同學對以上同學的看法會有不同看法,能夠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解。說出來,感染其他沒有發覺的學生。

如:《秋天的懷念》最後一個自然段,有位同學說,在媽媽離開後的日子,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時,我覺得作者寫菊花的淡雅,高潔,熱烈而深沉,這就正如她的母親對子女那種純潔高尚,無私的感人摯深的母愛,也是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聽了這個學生的獨到的見解,我很震驚,學生卻從讀文中感受到了,這也許就是史鐵生《秋天的懷念》中所寄託的感情吧!

三、議一議:

讓學生透過母親爲兒子所作的小事進行討論:課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種各樣的答案,以此來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潛力和語言表達潛力。再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母親的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愛,讓學生自由表達,這一過程使學生母親對兒子那片真情,那份偉大無私的母愛再現學生心中。最後教師說:“又是一個深秋或清明節,假如你是作者‘我’,在‘母親’的墳前,你會對‘母親’說些什麼呢?”學生紛紛演說,真情流露,從而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本堂課教學,我個人認爲有滿意之處和不足之處:

一、滿意之處

1、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調動學生自己自由地解讀文本,課堂上呈現出“我要閱讀”的主體興奮狀態,令人欣慰。

2、全班學生真正沉浸於文本,進行了一次文本細讀,而且讀出了文本中蘊含的人物思想、情感,與文本、作者進行了較深入的對話。

3、學生有些解讀超出了我的預見,生成點較多。

4、本課着眼點在於:(1)讀出文本背後“空白、沉默、隱匿的東西”。(2)學習“文本細讀”的解讀方法。(3)感悟、體驗母愛的無私、博大、寬容、含蓄。後兩個資料在這節課上完整呈現。

二、不足之處:

1、從課的完整性上看,結尾時對“秋天的懷念”的題旨分析略顯不足,當然,如果留待下節課分析還是能夠的。

2、生生間的對話還不夠,雖然也有生生間的正面交鋒,但限於時間,教師並沒有讓學生充分發揮。否則生成點會更多,也許更精彩。

3、當教學中遇到學生的生成影響教師的教學預設的時間、節奏和資料完成時,教師就應怎樣辦的問題。這節課裏也有幾處學生的生成頗有意思,但我顧慮時間不夠,中止了學生的發揮,雖覺得有理由,但仍覺遺憾。

以上爲本課的教學反思,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謝謝!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篇15

在這一片斷的教學中,我考慮到三年級學生對學習漢字的興趣較濃厚,基本養成了主動識字的習慣,在教學生字詞方面,我主要讓學生自學。在自學效果檢查中,再針對難讀的字,難記的字着重指明。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積極性很高,都很想展示自己學習成果;而我採取的指明讀,開火車,小老師帶讀的教學形式,沒有充分地給予每個人展示的機會,以致有些學生注意力分散。經過反覆琢磨,我覺得同桌互讀來代替開火車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學生參與的面將是最廣的。同時,在詞語的理解上,如"胸脯",我讓學生做一做拍拍胸脯的動作,從而來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就是胸口。"婉轉"一詞,我先讓學生說一說它的意思,他們答案有:動聽,悅耳,動聽等等,隨後我用兩道線(1。直線2。波浪線)來表示那"婉轉"的歌聲,讓學生來選擇。結果全班學生都選擇了第二條線,我相機引導:婉轉的歌聲就是高低起伏,曲折動人的。

教師設疑是激發學生思維的良好手段。先用一個問題的討論引出結論: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這樣學生會弄清文章思路,不需再思考,接着再提問:"你是從什麼地方知道灰雀被小男孩捉走的呢證據在哪裏"然後,順理成章地組織學生對小男孩說的話進行分析,學生自始至終思維保持緊張狀態。在教學中,我發現國小生的思維存在着不少缺陷:看問題不全面,不善於聯繫地看問題,不能有條理地分析,因此,教學中應指導學生思維,掌握一定的思維方法,培養思維能力。教學案例中引導學生理解小男孩兒說的兩句話,從句子的相同點人手,找出不同點,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全面深刻地體會了句子表達的不同情感。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篇16

《開國大典》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的誕生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們特別是毛澤東的領袖風采。課文按照開國大典進行的順序敘述。先講大會開始前會場上的情況;然後講典禮的主體部分——毛澤東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國旗、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講閱兵式的盛況;最後講羣衆遊行。本文主要通過對開國大典一個個場面的描寫來表現人民自豪、激動的心情,展現毛澤東的領袖風采。我採用問題引導教學法分兩課時進行設計與教學。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理清課文順序並對會場情況這個場面進行了品讀,初步感受到了會場的隆重與熱烈的氣氛以及人們當時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第二課時則繼續品讀其他三個場面。

上課伊始,我用簡短的語言把上節課的內容交代了一下後就直入本課,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帶着目標去學。

接着進行第二個環節品讀文本,解決問題。我提出統領全篇的大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畫出描寫人物活動的語句,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並把感受批註在旁邊,再有感情的朗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獨立完成後再在小組內交流,然後進行彙報,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這也正是”三步”的體現。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我盡力引導學生去想象場面情景,把心放到課文中去,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引導學生想象時,抓住一些關鍵詞、句,通過對這些關鍵詞、句的揣摸來體會人們的思想感情。此外我還特別重視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領會情感。比如課文第七自然段 ,我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時,和想象場面情景有機結合,讀讀、想想、讀讀,在讀好感情色彩強烈的句子的基礎上,進而朗讀全段,並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透過一個個場面,體會人民羣衆激動、自豪的心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爲了幫助學生體會這種思想感情我搜集了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視頻材料,如,毛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一刻,以及盛大的閱兵式,讓學生對新中國的成立有所感受,真正體會到人們激動、興奮、自豪的心情,以及毛主席的偉人風采。

最後回讀全文,總結全文。不但讓學生從人文角度去歸納概括,更主要的是要聯繫文章總結場面描寫的方法。這也突出了本課的重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