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思品教學反思(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8.01K

八年級思品教學反思 篇1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爲一名教師更應該要反省、反思。反思課堂、反思學生。因爲反思是一種促使自己進步的方法。及時進行課後反思,能有效地掌握自己在課堂上的好與不足,及時進行改進和提高。

八年級思品教學反思(通用5篇)

我今年任教八年級思想品德課,現就自己的一點反思總結如下:

一、有效之處:

1、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2、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課前備課充分,多渠道收集資料等。

3、結合每堂課內容創設情境或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4、採取以講授爲主的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課堂上能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發揮,達到教學相長。

5、根據課本特點和學生實際制定實用的教學常規,能讓每堂課有效地開展下去。及時進行單元測試、評卷、講評。

6、經常聽課,吸取同行精華,補自己不足。

7、因爲八年級學生正處於青春期這一特殊階段,不僅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更重要就是要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由於他們身心的變化,容易出現不同狀況,如果處理不好就會不堪設想。所以我要求學生寫課後筆記或日記,從而瞭解他們,並對一些特殊學生進行單獨談話,使其能走出青春期的困惑,能正確把握好自己的青春,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8、八年級這一階段也是國中生提高能力和培養意識的重要階段。除了課堂上學習相關知識外,要求學生把理論與實際生活學習結合起來,學以致用。在實踐中提高解決、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培養自主學習,遵守規則,履行義務等自覺意識。

二、不足之處:

1、政治學科涉及的內容廣而多,又貼近生活,要給學生的那“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不斷地學生和充電。

2、有時課堂上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感受,沒有及時瞭解學生,沒有調動學生的注意力。

3、在差生的轉化方面還做得不夠,給他們的關心和關愛不夠。

4、在實際生活學習中,還有不少學生沒有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經常有違規違紀的現象發生,在這方面作爲政治教師還有待對學生進行教育。

總之,每堂課都有好的方面和不足之處,我將不斷地反思和學習,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使自己以後的課堂教學更有效。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思品課的教學工作。八年級思品重在培養學生交往與溝通的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爲健康的國中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思品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

八年級思品教學反思 篇2

1、對思品課教學內容的認識

思品課不同於其它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功能,其主要功能是“道德學習”,促進學生道德生命的成長。道德生命是在健康、文明、道德的生活中成長與發展的,因此,教育內容必須充分考慮學生個性成長與學生生活,與社會實踐的關係,使其內容具有實踐性、針對性。一句話,教師要對學生的道德學習加以引導,要引導學生過有意義的生活,也就是說,幫助學生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質量,過積極向上,富有情趣的道德生活。

2、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地位的認識

《思品》課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情境豐富,爲學生的自學理解提供了條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空洞的說教會引起學生的反感,而且也不符合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爲主體的原則,不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在教學中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而且在課前爲學生預設一些問題,要求學生帶着問題走進教材,走進生活,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對教學方法的探討

(1)教學過程中,內容的呈現採用以下三種方法:

基於生活(問題)、基於案例(情境)、基於活動(體驗),促使學生在情感體驗和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感情教材內涵。

(2)充分利用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展開社會調查,發現問題,在課堂上互相交流探討,形成共識,以指導自己的行爲與生活。

4、堅持以人爲本,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突出人文關懷,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優勢,提升學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爲學好其它科打好思想基礎,做好思想支持!

總之,思品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思品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真正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八年級思品教學反思 篇3

我今年擔任八年級思想政治課教學,對思想政治新課程教育教學實踐,我感觸頗深,收穫頗多。

1、樹立政治教學新理念,多多運用情景教學模式.

隨着課程改革和新課程的實施,新的教學理念正逐步深入每一位教師的心靈,它使得教學成爲人的解放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要把學習的本質看作是學習者調適心理的過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運用我校的:“指導自學,以練促能”這一教學模式,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課堂讓學生做主。課堂上主動創設開放、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主宰課堂,輕鬆學習,快樂體驗,增長見識,提高覺悟,培養能力。

2,注重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培養.

在情景教學中,目的就是爲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愉快的心理狀態下主動學習,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獲得成功的關鍵。例如:在我教學《誠實最好》這一課時,首先,我講了誠實的好處,又講了有關誠實的事例。教學過程運用了激勵法——本節課評出五名優秀小組,但必須做到誠實展示。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針對自學提示,積極參與,展示自我。一節課收穫很大。誠然,要真正培養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至關重要。

3、教學中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組織小品、表演(有時是即興表演)、模仿等各種活動,很多時候我自己都笑的前俯後仰的,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讓學生很輕鬆地掌握了知識。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力爭快步成長。

在講授魯教版八年級下冊“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這一節內容時,我採用了體驗式教學法,使課堂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分析學情時,我發現學生對憲法知識瞭解有限,而這些知識理論性又較強,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若由教師來講授,那課堂將會是枯燥與沉悶的。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學習,學生對於憲法的理解,將停留在表面,更無從去運用了。因此,一上課我就板書兩個字:憲法。

然後提問:“你對憲法的瞭解有多少?”學生略微思考之後,有人回答:“憲法是國家的基本大法。”旁邊有學生趕緊給她說是根本大法。這時課堂出現一些議論,學生七嘴八舌地爭起來,有人說是基本大法,有人說是根本大法。我馬上提問到“憲法到底是根本大法還是基本大法呢?”四人小組分組討論,交流討論完之後,有學生代表發言:“憲法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法律,是其它法律的基礎,根本大法體現出了憲法的不可替代性。”

這時,我進一步提問:“對於一棵樹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樹根”。我說:“如果我國家的所有法律就象一棵大樹一樣,那麼這棵大樹的樹根應該是什麼呢?”學生齊聲說是憲法。“對!憲法就是這棵樹的根!有了根,樹纔會枝繁葉茂,因此有了憲法,纔會有其它的法律。所以說憲法是其它法律的基礎。因此用根本大法來形容憲法應該更能夠體現憲法的重要地位。”學生通過這種參與問題的分析與交流討論的體驗式學習方式,深刻地瞭解了憲法的地位與重要性。

通過這些嘗試,我深切的感受到在全面瞭解學生心理髮展特點的基礎上,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各學科教學進行整合,通過非智力因素的完善與提高,促進學習效率以及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經。通過促進學生領悟自我、覺察自我、發現自我個人成長中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健康、愉快地成長,作好適應並參與未來生活的心理準備,無疑將會使學生終生受益。

《新課程指導綱要》提出教學改革要着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爲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也就是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教學”。

現在的新課標學生主動參與,讓他們在觀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動中,積累經驗,積極運用所學知識。達到讓學生先想象後動手.在教學上靈活機動,不必教死書,也不必死讀書.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學生中出現的獨特的相法或結論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的學習,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提高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二、自主合作探究,變“權威教學”爲“共同探討”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

三、創新型教學,變“單一媒體”爲“多種媒體”當今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爲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髮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屏幕教學”,由講授型教學向創新型教學發展。在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爲主變成學生以學爲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享受“快樂學習。

八年級思品教學反思 篇4

最初選這首詩來上示範課,我的心裏是直打鼓的。古代詩歌怎樣教?我想很多一線的老師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困惑。如果只是從應試的角度來看,這首詩只要求會背 會默則已,花不了多少時間。但是《錢塘湖春行》這樣一首經典的七言律詩,如果想讓從字詞、意蘊、情感等等角度引導學生去細細品悟的話,一節課四十五分鐘還 遠遠不夠。如何在四十五分鐘內引領學生真正地走入白居易筆下錢塘湖的早春美景,引領學生體味到詩人內心的情愫,這是我在備課中首先考慮的因素。

因此在設定教學目標的時候,確定了以下幾個目標:品讀詩歌音律之美,品析詩歌的語言之美,品味詩歌的情感之美,並能當堂背誦全詩。而把品析詩歌的語言之美,品味詩歌的情感之美做爲教學的重點來處理。從上完這堂課之後的反饋來看,我的這個教學目標還是基本完成了。

楊特說過:教師要用睿智的課堂謀略和手段吸引學生,這是引領學親近詩歌的有效途徑。於是我在課堂幾個環節的處理上還是下了一定的功夫並起到了意想不到的 效果。首先在課堂的導入環節我僅用了一分鐘左右的時間有這樣的語句“大家一定很好奇今天老師會帶給大家一段怎樣的語文之旅呢?那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插上想 像的翅膀隨着老師的聲音一起開始我們這短短的四十五分鐘的旅程吧。”簡潔明瞭而富有詩意帶學生們進入情境。而接下來的環節處理上我先是教師自己範讀一遍這 首詩,但是不讀詩題從而讓學生去猜想,從而引出詩題。因爲“聽”詩,不僅僅是聽覺方面的活動,而且是心靈感官的互動。這個“聽”字是想像的過程,是創造的 過程,還是一個“想詩的過程。因爲大大地調到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好奇心。於是在大致對錢塘湖及與錢塘湖相關名人名詩做了一個簡介之後,在學生沒有翻看書本, 沒有預習的前提下,我用教師範讀學生默寫的方式來糾正學生易錯易混的字。從而引出學生對詩中關鍵字詞的品析。應該說這個環節的處理也着一定的新意,由學生 提出問題,以學定教,而不是讓課堂跟着既定的教案走。

楊特在她的《引領學生親近現代詩歌》中說到:“詩歌是人類寶貴的情緒、情感在瞬間 的靈光閃現。教師要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感悟能力、審美體驗,還要用研究的眼光解讀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文本對話,讓學生在詩的世界裏體驗、 薰陶……”她還說到:“詩歌是用語言搭建的房子,讓靈魂在裏面居住。詩歌中對情感的表現是最爲重要的,但最終還要回歸到語言上。學習語言,理解作品的詩 意,教師要帶領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所以最後在引導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把握上,我選擇仍然是走進文本,採用了比較法,將本詩的頷聯、頸聯去掉,把七言律詩變 成七言絕句,問學生這樣的修改好不好。然後就引導學生細細地去品讀這兩聯的“幾處”、“誰家”、“爭”、“啄”等關鍵字詞。應該說還是基本契合了走進文本 的精神。

在反思本課的一些亮點之後,我更看到的這節課的缺憾。

一、部分教學環節的設置有頭無尾。第一環節以默寫來糾錯這種設計較新穎,但是卻缺少了學生展示的環節,而是自己包辦代替將易錯的字加以提煉。如果此時教者能夠在進行調查學生默寫正確率之後,讓錯誤率較高的學生上黑板來展示效果會更好。從而才能達到糾錯的效果。

二、作者介紹這一環節的插入是一敗筆,我不應該放在糾錯環節之後,而是應該放在教師第一次範讀之後,在介紹杭州的“風流太守”之一的蘇軾之後就順理成章地引出白居易的其人其事。

三、關於詩歌朗讀的指導上,所教授的方法導致學生朗讀機械化了。因此在指導朗讀方法上是否還需要教授學生如何劃分節秦,如何停頓。這是值得商榷的地方。 其實通過這節課的實踐來看,在正確引導學生去品析語言和品味詩人的感情之後,學生自能體會出詩歌的音律美。此外,在朗讀活動方面,學生的齊讀過多,缺乏太 多的變化。所以,在以後的朗讀活動中除了齊讀、男、女生讀、個人讀之外,還可以進行另樣的組合,比如說戴眼鏡的同學讀、系白鞋帶的同學讀,還可以是短頭髮 或是扎辮子的同學讀……另外,在做教師示範朗讀的時候應該選取一着合宜的音樂,這樣更能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四、楊特說:“詩歌就像一 幅國畫,它是留白的。”同樣,語文課堂也應該是留白的藝術。這堂課,做爲教師的講授還是過多,留給學生想像的時間和空間則相對少了。比如說最後一個品析詞 語進而品味作者感情的環節上,如果我只是示範性地指出“幾處”這個詞的妙處何在,剩下的就交給學生去討論,去品讀,效果會更好。這纔是真正的讓學生走進文 本。

《錢塘湖春行》這一堂課雖然有一定的亮點,同時也充滿了缺憾。其實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不管怎樣,我理想中的課堂是審美的課堂,詩意的課堂。這是我的追求目標.

八年級思品教學反思 篇5

我設計了兩條線來幫助學生理解。一條是抓兩次失敗後觀衆的反應,另一條是抓兩次失敗後少年的表現。通過閱讀課文,弄清故事的梗概,瞭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抓住重點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內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後獲得成功的。通過讀分析領悟作者看錶演時受到的啓示;感悟“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的人生哲理,培養學生面對挫折應有的信心和勇氣;能結合實際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引導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領悟做人道理。

這節課上也存在着不少遺憾:比如,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到位。我在教學時過於重視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培養,而忽視了朗讀的指導。學生每每分析後都是自讀感悟,朗讀方式單一不說,也不能瞭解學生的朗讀是否體現了少年的精神,學生讀的面比較少。如果每位學生分析後,都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讀一讀,學生在彙報朗讀時如果沒有讀到位,可以讓他們先說體會,如果理解到位後再去讀,或者可以讓讀到位的同學範讀,他學讀。

在體會少年在失敗後的反應時教師可以先讀出觀衆的反映,再讓學生跟讀少年的反應,進行師生對讀。課文的最後一段是烘托感情的段落也可以讓學生齊讀,等等,總之要通過多種形式來練習學生的朗讀。如果這樣,我想可能學生的理解會更深入一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