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鳥蛋》反思總結(通用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9W

《兩隻鳥蛋》反思總結 篇1

1.利用課件進行識字教學,大大提高了識字效率。

《兩隻鳥蛋》反思總結(通用15篇)

在本節課中,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生字,不僅提高了認讀生字的效率,交流了識記生字的方法,而且培養了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我又利用課件進行識字教學,通過帶拼音讀詞、去拼音讀詞、再讀單字等多種形式來認讀生字,大大提高了識字效率和識字興趣。

2.加強了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在本節課中,我加強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每一小節我都進行了細緻的指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來朗讀課文,並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悟內容,理解內容,受到愛鳥護鳥的教育。此外,我還讓學生齊讀,指名讀,分節讀等形式,加強了朗讀訓練的頻率,提高了朗讀能力和興趣。

3.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兩隻鳥蛋》這一課,來源於生活,貼近生活,極大地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了鳥類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培養了學生愛鳥的意識和情感,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保護之情,培養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但是,這次授課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例如我沒有強調識字的方法等,我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力爭創建良好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兩隻鳥蛋》反思總結 篇2

在這首小詩裏,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啓發下,幼小的心靈裏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爲了總結教學經驗,改進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現將本次授課進行反思如下:

1. 創設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爲此,我首先播放歌曲——《小燕子》把學生帶進無限美好的學習情境

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了學生學習本課的慾望。

2. 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

在教學本課之前,我首先佈置了三道預習題:

(1)藉助漢語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句子

讀通順。

(2)標出自然段。

(3)畫出課文中的生字,並做生字卡片。

讓學生按要求提前進行預習,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識記生字。通過佈置學生課前預習,使學生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速度和效率。

《兩隻鳥蛋》反思總結 篇3

《兩隻鳥蛋》是一首兒童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樹上取下兩隻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裏,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啓發下,幼小的心靈裏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本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教學思路: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今天,老師拿來一個魔術盒,盒裏能變出什麼來呢?請一個同學上來摸一摸,把裏面東西的大小和形狀告訴大家,讓大家來猜一猜。

學生猜出是“蛋”。老師板書“蛋”字,指名讀字音並組詞。

出示課題《兩隻鳥蛋》

這一環節,使孩子們在有趣的魔術中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讓學生拼拼讀讀生字,初步讀通課文後,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讀了這篇課文後,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站起來回答的學生有兩位基本能說清事情的主要內容:

“課文寫一個小朋友取下兩隻鳥蛋,媽媽告訴他,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鳥媽媽這會兒一定焦急不安,小朋友聽了媽媽的話,就小心地把鳥蛋送還了。”

不管學生的回答是否切中要點,我都給以肯定和鼓勵,因爲這畢竟是剛開始瞭解課文的階段,學生只要能有初步的認識就夠了。

《兩隻鳥蛋》反思總結 篇4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爲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課文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滲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質兼美,富有人情味,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淺顯生動,後一部分概括優美,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啓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

學生已經有五年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學生理解學習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因此,對本課的教學,可以從"悟"字出發,着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兩隻鳥蛋》反思總結 篇5

在這兩節課中,我做到以下幾點:1、以語文課堂的三個維度爲基點,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教給學生品讀課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閱讀課文的能力,同時通過歸納文章的主旨,滲透思想教育。2、爲體現課堂學生的主體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爲學習方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3、從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爲出發點,①通過指導學生默讀、齊讀、聽錄音朗讀、分角色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朗讀課文的能力;②通過師生、生生的互動,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③通過思維拓展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但也有一些遺憾:1、第一課時開頭我精神有些緊張,所以聲音不夠大聲,但幾分鐘之後就轉入良好的狀態;2、品析騙子、官員等人物形象時,我給學生交流的時間多了一些,所以下一個環節分角色朗讀課文時由於時間倉促,學生朗讀過程中不入戲,而我沒能及時的指導和點評;3、給學生寫作訓練的時間只有8分鐘,效果不是很好。

通過這次活動,我感觸很深,要上好一節課,須做到:1、教師首先要自己獨立鑽研教材、教參,吃透文本。2、集體備課,集思廣益,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較好的教學過程。3、教師課堂上要有隨機應變和駕馭課堂的能力。4、教師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特有的優點來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標準的普通話,整潔美觀的板書,帶有鼓勵性和幽默風趣的語言,大方且具有親和力的教態等方面。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朝着這些目標去努力。

《兩隻鳥蛋》反思總結 篇6

語文教學,引導學生理解一篇篇課文的內容固然重要,但其並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我們經常所說的“授之以漁”。在進行這篇課文備課的時候,我預先有一個設想,教學時先扶着學生走一程,即由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長廊的長和美,瞭解作者的寫作方法。而在學習萬壽山這部分時,我再放一放手,讓學生分組進行協作學習。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這樣,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最後在學習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橋時,讓學生自學,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又開始的扶着走,到後來的學生之間學着走,到最後的學生個體獨立走,充分體現了教學重在授人以漁,我覺得這是我們教師在教學時,所應該着重體現的。

《頤和園》這篇課文是一篇遊覽性的課文,不僅文章內容美,而且在寫法上也很有特點。教學之前,我就設想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充分記憶課文的內容,練習表達。於是,講課時,我根據本文的特點及學生喜歡旅遊的特點,學習設計了讓學生當小導遊這一情境。但是由於時間的原因,沒有使全部學生融入到導遊這個角色中,沒有真正走到文本中去。

《兩隻鳥蛋》反思總結 篇7

葉聖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親”。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境因素對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國小生因生活經驗缺乏, 知識水平有限,教學中如果僅靠文字的敘述,很難向學生呈現直觀形象。因此,要善於創設各種直觀情境。這節課我創設多種情境,如在教學第一、二小節時,通過 創設“小樹在寒風和大雪中受凍”、“小鳥在鳥窩裏孤零零地大哭”兩個情境,讓學生仔細看,仔細聽,通過多種感官的感受,引發學生內心體驗,感受到小樹的寒 冷,小鳥的孤單,西西的痛苦。這樣,讓學生達到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深刻體驗文中蘊含的情感。

在課的結尾,我又迴歸到“神”字上來。變相的總結課文:馬良的筆“神”在哪裏?不僅要引導學生答出“畫什麼有什麼”,還要結合實際說出馬良是通過對畫畫的執着、刻苦的鍛鍊纔得到的能力。達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還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假如你也有一支神筆”,你想做些什麼?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表達自己美好的心願。

當然,在教學中個別學生對討論的問題積極性不夠高;對馬良的這些做法是體現馬良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滲透的還不夠完善;在板書的設計上還需精煉!

《兩隻鳥蛋》反思總結 篇8

《我的信念》用點撥教學法教授效果可能會更好。教者可引導學生利用書上註釋和工具書獨立學習,培養自學能力。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互相啓發,讓學生感知語言,揣摩居里夫人性格特點和人格美。至於文章結構上、內容上的疑難點,教師要點撥到位。

《我的信念》這一課是居里夫人晚年的自傳體散文,主要是向學生展示居里夫人高貴的品質與崇高的人格魅力。在教材中是作爲一篇略讀課文,我採用我市大力倡導的“三步四環節五課型”中的閱讀課形式進行教學的。在我設計的教學案中,預習學案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朗讀與整體感知;在課堂探討案中注重對課文重點——感受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探究討論和難點對語言的品味、賞析。

在課後拓展案中既有對課文內容的回顧又涉及課外的相關閱讀 ——名人眼裏的居里夫人。每一步都充分的展現學生的自學能力。尤其在整個課堂上,學生的自主互助探究學習的水平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老師僅僅是一個導向,起個引導的作用,真正的讓學生自學。同樣,學生的自學過程中小組合作開展的活躍而有序,對於問題的討論與解決更是超出了我的預想。

綜上,我認爲日後在上《我的信念》時應注重“讀”,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拓展,注重自讀程序安排的優化。可採用“導入-示標-初讀( 整體感知課文、質疑)-再讀(討論、答疑)-遷移-小結、模仿寫作”的自讀程序,以使“設計”更加優化。

《兩隻鳥蛋》反思總結 篇9

1、準確把握並激活學生的興趣點

說明文相對其他文體來說比較枯燥,《橋之美》爲自讀課文,位於講讀課文《中國石拱橋》之後。兩篇課文同是寫橋,但《中國石拱橋》的作者茅以升是橋樑專家,而《橋之美》的作者吳冠中是畫家。他們分別從科學的角度和藝術的角度來寫橋。在課文導入中,我從學生身邊的橋講起,又展示了課文作者即畫家吳冠中的畫——江蘇宜興蛟橋,充分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文章重點研讀的環節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展示了自己根據文本內容而畫的葦叢中的石橋、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形式獨特的風雨橋,並組織學生點評哪一幅畫好,好在哪裏,雖然準備倉促,但學生的熱情被極大地調動,更重要的是深深地感染了作爲觀衆的同學,這個環節結束後,整個班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因此我認爲,教師必須準確地把握並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纔會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注重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

事實上,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和實踐。古人云: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自子自知。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一技能,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第一教學法。文字是情感的載體,也是美的傳遞者,我讓學生採用了不同的朗讀形式重點研讀了課文的第四段,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橋美在何處。並根據課文內容,用“_____橋之美,美在____” 的句式,概述文中所說到的橋之美。“烏鎮小河兩岸的橋之美,美在與密密的葦叢配合的開闊疏朗。江南細柳下的橋之美,美在與纖弱的細柳配合的剛柔相濟。橋之美,美在長橋與嫺靜的水面配合的靈動和諧。橋之美,美在風雨橋與險峻的山峯、湍急的流水配合給人的安閒、自在之感……”聽一聽學生的回答我明白:學生在閱讀中積極主動的理解和迴應,書本潛在的意義才能處於不斷的被創造性的流動之中,學生的心靈才能於書本中的世界融爲一體。

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依附於課文載體實現的。它的實現需要老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通過學生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充分關注教學對象的情感體驗,效果不錯。

《兩隻鳥蛋》反思總結 篇10

1、重視詞語教學,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

始終覺得詞語教學是閱讀教學非常重要的部分,理解詞語的過程是詞彙積累的過程,也是閱讀理解的過程。當前的語文課堂強調“悟”,而這種“悟”往往只偏重於人文方面,重視作者情感的體會,而忽略了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忽略了寫作特色的感悟。而詞語學習正是最基礎的語文。所以,在平時的課堂上我一向重視詞語教學。如果從公開教學的角度看,感覺今天的課堂上可能在詞語學習上化的時間有些多,但從教學的過程和效果看,感覺比較滿意。

本節課在詞語教學上最大的失誤是多音字的學習,這課多音字比較多,如果把多音字列成一行,引導學生讀一讀,可能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2、重視了品詞析句,提高學生語言的欣賞能力。

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總起—分述的結構描寫了鵝走路時慢條斯理的樣子,語言形象具體,值得細細品讀。我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重點詞語、想象情景、比較體會等方法欣賞課文語言。

3、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與表達能力最有效的手段。

如何在品讀欣賞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我覺得,可以在課後安排仿寫的練習。如讓學生仔細觀察戲劇中“官員”踱着方步走路的樣子,進行仿寫的練習。

在寫下以上反思的同時,我擔心,我這樣的設計,這樣的教學是不是會被人指責過於強調了“訓練”,回到了強調“語言文字訓練”的年代,使語文課失去了情趣。因爲,在新課程實施後,不少教師不敢再提“訓練”兩字,似乎一提“訓練”就是支離破碎的、冷冰冰的、沒有情趣的語文課。但我卻困惑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爲“悟”而“悟”,爲“人文”而“人文”,爲“情感”而“情感”的教法。我以爲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矯枉過正”使語文教學丟失了語言的特色,丟失了語文的特色,這也是不對的,值得我們反思的。

《兩隻鳥蛋》反思總結 篇11

ɑ、o、e是漢語拼音的第一課,作爲剛入一年級學生所接觸的第一堂漢語拼音課,如何在課堂實踐中體現創新與發展的理念,是每位實驗操作者值得思索的新命題。

學 好漢語拼音是學習普通話的保證,針對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學會單韻母ɑ、o、e(會讀、會認);把三個單韻母與學過的熟字相聯 系,體會字母在音節中的發音;讓學生觀察、瞭解字母在四線格中的位置。其中,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發音方法,這無疑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 點。

本課力求做到:

一、使整節課充滿童趣

興趣是兒童感知事物、發展思維的內動力,針對這一心理特徵,我創設了生動的教學情境(帶學生進入"拼音王國")及採用多種活潑生動的形式(如開火車、開小船、醫生爲小朋友檢查喉嚨、記者採訪、"猜一猜"遊戲、送字母回家等)激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二、使本課真正體現"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這 一節課,我力求打破以往教學拼音時老師教,學生學,老師領讀,學生跟讀的舊模式,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發現字母的發音要領,字形教學既重視 和生活實際相聯繫,又採用了學生喜歡的編兒歌的方法,使學生準確地掌握了字母。兒童學習漢語拼音,

是一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是一 個將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習建立起新的聯繫的過程,對於剛入學不久的兒童來說,漢語拼音字母標識的語音,其實是在兒童口語中經常出現的。因此,教學中,只要 善於藉助兒童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相關的生活經驗,使之與所學的字母接通、匹配,就能化難爲易,大大提高漢語拼音的學習效率。如,教學中,我通過創設情境,讓 學生學公雞叫,學白鵝唱歌,背古詩《詠鵝》,叫阿姨好使學生初次感受到拼音字母所標識的語音就在生活語言中,繼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單韻母a的發音方法及字 母的形狀,最後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剩下的兩個字母,真正體現"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兩隻鳥蛋》反思總結 篇12

高爾基的《童年的朋友》,寫了在他童年生活中對他無比關愛、給他帶來溫暖的外祖母。在教完這篇課文後,總體感覺還不錯,但也有一些不足,總結爲以下幾點:

一、入設計不夠新穎

扣住題目問學生,你童年的朋友是誰,爲什麼他(她)是你童年的朋友?蘇聯作家高爾基童年的朋友又是誰呢?爲什麼成了他的朋友的?我的用意是讓學生有個反差對比,事實上確實有反差對比,但因爲學生一早已經預習過,所以我的導入顯得毫無吸引力。

二、祖母形象的分析

在分析外祖母的形象時,我先提供一個示例,讓學生從文中找到描寫外祖母的語句,然後依據我提供的示例用“從文中————句話能看出,這是————的外祖母”的句式來分析人物形象。看上去似乎沒什麼問題,其實在學生分析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提問要求還不是很到位,“找到”這個詞換成“劃出”,然後在邊上作批註,這樣的話學生既動筆又動腦,回答的時候有理有據,不至於東找西找,還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

《兩隻鳥蛋》反思總結 篇13

一、從題入手,質疑定向

板書課題後,我讓學生質疑。學生提出的問題有:誰與象共舞?與象共舞是一種怎樣的情景?“與象共舞”是什麼意思?我充分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價值,並出示投影打出我事先預設的問題,學生驚喜地發現他們提出的問題與老師提出的問題驚人地相似,他們很願意帶着這些問題自學課文。

二、由表及裏,深層體會

學生自學後是全班交流,根據“泰國人與象共舞是一種怎樣的情景”這個問題,首先將學習重點鎖定在第五自然段。學生讀完這一段,我問學生:“與象共舞”是什麼意思,明白了嗎?此刻大多學生的回答停留在表面,認爲“與象共舞”就是人與大象歡快地跳舞的意思。我接着追問:泰國人爲什麼能做到與象共舞?“與象共舞”的深層含義是什麼?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與象共舞是泰國人象和諧相處的極致表現,人與象不僅共舞,甚至共生共樂,從而提升認識。

三、授之以法,言意兼得

在課堂上,我滲透了學習方法的傳授。學生理解了“與象共舞”的含義後,我問: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出人與大象之間的關係和諧融洽的?實際上,這也是課文自學提示中的問題。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善於抓住每一段的要點,並儘量考慮周到,從多個方面思考。根據學生的反應,我相機指導學生抓中心句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簡要地回答問題。通過解決這個問題中,學生不僅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還了解到了自然段的構段方式,和課文先概述再分述的結構範式。

四、情境教學,朗讀課文

最後,我創設了“小導遊”的情境,請學生向遊客介紹泰國人象共舞的異國風情。我的出發點是通過這一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共有4位學生當了小導遊,讀了第三、四、五幾個自然段。

教學的成功之處可以從以上介紹中略見一斑,而失敗的地方也很明顯。

一是放手仍然不夠。雖然明知是略讀課文,教師不能包辦、牽引過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不自覺地越粗代庖了。如針對題目讓學生質疑固然好,但不能問出“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人與大象的關係”這一重要問題,而這個問題還是後來我親自提出來的。又如以“小導遊”的方式進行朗讀不夠自由,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朗讀成果,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話來介紹。

二是朗讀指導不到位。第五自然段無疑是朗讀訓練的重點,但學生讀得並不好。我錯過了兩次好的指導契機:第一次是學生回答“與象共舞”是怎樣的場景時,我只是要學生隨便讀了一下,這顯然不行。應該要讓學生談談感受,然後帶着自己的感受去讀,而且讀的形式要多樣,自由讀、個人讀、齊讀相結合,初步奠定歡快、和諧的朗讀基調。第二次是學生當導遊讀這一段,一直比較平淡,入不了“戲”,此刻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大象跳舞是有音樂的,你們想想是什麼音樂?學生可能會說是搖滾、迪士科之類,然後再讓學生帶着這樣的感覺去讀,效果應該會好些。

《兩隻鳥蛋》反思總結 篇14

《母親的呼喚》這一篇課文,通過作者飽含深情地回憶母親呼喚自己的幾件事,反映了母親對孩子的殷切關懷、無限愛意,表達了人間真摯、和諧、美好的親情,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深深眷戀之情。目的在於教育學生體會母愛、感恩母親。

課文中寫母親對“我”的深切的愛,是通過三件具體事例來表達作者對母愛的深刻感受和甜蜜的體驗。在教學中,我以“情感”爲主線,貫穿於整篇課文的教學之中。充分利用插圖,圖文結合,讓學生透過圖片和課文的描述,快樂地感受母愛的甜蜜、幸福。

“語文反映生活,反過來又服務於生活。”“閱讀語文,必然聯繫生活。”語文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活,課本即生活的記錄,教學即生活的闡釋。課堂學習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當然,教學更需要學生的生活來充實它。

在教學課文裏描述母親關懷“我”的三件事時,調換一下課文的原順序,先引導學身自主學習第二件事。

這件事講了小時候的一天,母親帶“我”去海邊玩被海邊美麗的小貝殼吸引,越走越遠,漸漸地離開了母親的視線,直到後來母親急切並且近乎絕望的呼喚時才引起“我”的注意,回到母親的身邊。

學 習這些內容時,先讓學生朗讀,在讀中感悟母愛。然後抓住關鍵詞語“急切”、“近乎絕望”、“聲嘶力竭”等詞語來體會母親爲“我”擔心而心力交瘁的情景。再 次品讀“一張憔悴不堪、淚眼模糊的臉。那散亂的頭髮,那喜極而泣的神情。”根據母親的外貌和神情,體會母親對孩子的無比關心和深切的愛意。

《兩隻鳥蛋》反思總結 篇15

一、讓學生在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中體驗積極的情感與態度

本次課程改革要求,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中體驗積極的情感與態度。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我們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採用學生喜歡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探求、主動合作、主動獲取知識,形成技能。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生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自然也能培養了積極的情感與態度,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的作用是設計任務,創設環境,組織學習。對採用其他方法解決不了的問題,學生可以在留言本上向教師發問,教師及時地對問題進行解答。

二、重視學生之間的評價

這節課還有一個突出特點是學生之間和學生自身進行評價。目前,信息技術課程的評價方式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這節課是以學生爲中心,教學評價中的評價對象也從教師轉到了學生,評價的標準從知識轉向了能力,即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本節課最後是展示學生作品,放手讓學生互相評價,讓學生自己評價,從學生的角度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儘量鼓勵學生先發現別人的優點,看到別人的優點。學生這麼做,說明他已經掌握了知識;能對別人的作品提出意見,說明他在理解上有獨到的見解,應該給他機會去發表;引起爭論不是壞事,說明學生對教學目標掌握了,轉化成了自己的知識,完成了意義建構。教師也可以適時地對討論不清楚的問題給予指導,幫助學生進行意義建構,在學生互評的同時也鼓勵學生自評。學生們理想的學習成果可能與實際的學習成果有一定的差距。讓學生對學習成果自我評價不僅有利於學生,也可以改進課程或教學的設計,其意義在於重視學習主體,重視學生的反思,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自評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反省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思考中進步,避免了學生互評後難爲情的情緒,也給了學生學習的動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