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27K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1

在體育教學中,中長跑項目是體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身體鍛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對培養學生刻苦訓練、頑強拼搏、吃苦耐勞、勇於進取的體育優秀品質,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往往最害怕的項目就是中長跑項目,因爲它的路程長、消耗大、訓練辛苦、枯燥、易疲勞,考試成績往往都不理想。同時,學生又希望能考試達標,但平時又不願意付出訓練,不願去練習中長跑,其主要是怕吃苦、怕累、思想畏懼的表現。如何讓學生提高中長跑成績,最關鍵的一條是體育教師必須嚴格地引導學生參加耐久跑訓練,並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教學手段、教學原則進行教學,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由被動式訓練轉變爲主動式訓練。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精選19篇)

要使學生提高中長跑能力,要求鍛鍊內容要全面多樣,方法靈活,使身體得到全方位發展。只有在身體得到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進行中長跑訓練,纔能有穩定紮實的基礎作爲保證,而不至於使學生訓練成爲只有某一方面發展的單一人才。中長跑的教學與訓練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運動量的大小應從易到難、由簡到繁、從小到大。作爲體育教師,就必須要有耐心,不能強加給學生過大的運動量,以免造成對學生的傷害。

進行中長跑的體育教學工作,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要根據具體情況、學生特點、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體質以及不同訓練水平進行區別對待。首先,應從性別特徵上區別對待。男女生的性別差異,是體育教學和訓練中必須注意的一個問題。另外,在進行中長跑的教學訓練當中,性別特徵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女生月經期的問題,應當儘量避免強度過大的訓練。綜上所述,男女學生在性別特徵上的種.種差異,決定了在中長跑教學與訓練中應區別對待、因人而異、合理安排運動量、男女學生的訓練強度應當有所區別。同時又要根據不同的體質、健康狀況及訓練水平差異進行分層次教學。因爲,相同的刺激對不同的個體可能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同一班級的學生,用相同的運動量訓練,就可能有人適應、有人過量、有人又嫌太少。從生理方面考慮,在中長跑教學中應積極創造條件做到健康分組進行教學,使學生生理負荷能夠達到不同個體的生理範圍,這樣才能夠收到最佳效果。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2

中長跑是九年級體育會考中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在教學實踐中,其單調、枯燥、持續時間長、運動強度大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對中長跑普遍都存在着厭倦心理。學生一聽長跑,就會皺眉頭,又跑步啊,雖然會考要考,但積極性不高,成績提高也慢。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老師上中長跑課“太過直接了”,只想着完成教學任務,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心理。

如果單從練習效果上看,繞圈跑教學對於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和意志品質的鍛鍊非常有效。但前提是要學生不覺得繞圈跑枯燥與乏味,不過從實際教學過程來看,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相對較厭惡這種教學形式,認爲沒有新意而且累。一開始我也是這樣上課,看到學生煩,我的心情也不好受,有時就強迫他們練,還苦口婆心的教育,收效甚微。因此,我覺得有必要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在一次上課後,學生們問我:“老師,今天上什麼?”我說:“長跑”,那些學生的眼神馬上暗淡下來,象放了氣的氣球。我馬上故做神祕地說:“今天的長跑可不同往常,有點刺激。”說完,學生來精神了,迫不及待的想聽。我知道時機到了,學生被我吊起“胃口”了,“今天,玩(火炬接力)遊戲…”然後在準備活動後我宣佈了方法,將學生分成10人一組,手拿“火炬”,每人按體能差異跑不同距離,進行200米、400米、600米不同距離跑接力,要求,爲公平起見,各組男女搭配,保證實力相當。這次練習後,學生反映不覺得怎麼累,而且說這麼快就下課了,其實這運動量比平時還要大點,只不過興趣高,沒注意而已。在以後的課中,我又利用跳繩比賽,看誰時間長,次數多;還有加速領跑法,記時跑,定時跑,跟音樂、踩節奏,跑遍校園,簡易定向運動,越野跑,障礙跑,趣味球類等,同樣一個長跑任務,不同的組織形式呈現出了不同教學效果,既提高運動成績,又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其實,教學中還有很多教法資源有待開發,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創造不同的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不僅可以發展學生有氧耐力和耐久跑的專項身體素質,而且會因爲外部環境的變化,因爲新鮮事物的刺激使學生忘記疲勞,在快樂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除此之外,還可以創設一些比較有意思、有一定故事情節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這種情境模式下完成教學任務。

反思與歸納

1、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及教法,提高練習興趣。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不斷激發學生的練習熱情。

2、採取各種措施,使之體驗成功快樂。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再加上女生往往有怕羞、怕丟面子的心理特點,確實有不少學生因體育成績不佳,想放棄體育鍛煉。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採用分類、分層、分組教學法,並及時把有關信息反饋給學生,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產生一種成就動機。

3、豐富教學手段與活動環境,可以減少練習厭煩情緒。如果長時間使用一種教學手段,或者固定在一個環境活動,學生很自然地會產生厭煩情緒。爲此,除了要經常改變教學手段外,還要充分利用校園內外的環境,尋找安全有利的教學場地、設施進行教學,達到提高教學效果之目的。

4、創設操作情境,提高練習積極性。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示範與講解,還要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討,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實際操作,體會動作要領,以有效地掌握體育技能訓練的方法。

通過不斷地改進,學生會覺得該練習方法很新穎,會產生練習的意願,從而達到激發學生活動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3

近年試題涉及環保等社會熱點內容,從多角度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進行考查。這類試題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強。這就要求化學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減少機械操練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有時間閱讀課外科技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和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角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學以致用。 化學基本概念都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得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定律、規律、原理和反應規律等。其中每一個字、詞都有其特定的意義,以保證概念的精闢性和科學性。在國中化學教材中,基本概念幾乎每課題中都有,而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把握的基礎知識,準確地理解概念對於學好化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清概念,讓學生把握好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爲了深刻講解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重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熟悉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淨物”三個字。也就是說,單質和化合物應該在純淨物的範疇內進行區分,然後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定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輕易錯將一些物質如氧氣、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們就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4

作爲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裏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的大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爲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啓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裏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

對於新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我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三、教師的教育素養

“關於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說,應當只是他的知識的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纔可能成爲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閒暇時又懶得動,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纔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說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麼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

年輕的我對於教師這個行業還存在着比較稚嫩的想法,而學習對於我來說是補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斷地學習,積累經驗,使自己能成爲一名名師。 中學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之二

讀了《一份特別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爲: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爲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5

1、概念中要害的詞語一定要講解到位

爲了深刻講解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重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熟悉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淨物”三個字。也就是說,單質和化合物應該在純淨物的範疇內進行區分,然後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定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輕易錯將一些物質如氧氣、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們就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2、概念的內涵一定要剖析到位

一些含義比較深刻,內容又比較複雜的概念一定要進行剖析,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國中化學的一大難點,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於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爲100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6

在讀《孔乙己》的時候,我拋除了腦海中所有的成見,與文章“坦誠相見”,一讀彷彿見其人,二讀彷彿有所感,三讀彷彿有所悟,但只是“彷彿”而已,面對經典,有時我會窒悶無語,大約這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形吧。後來一則材料進入了我的視野,據孫伏園說,他曾聆聽過魯迅自己講述他創作《孔乙己》的動機,“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於苦人的涼薄”。讀此句,如甘露入心;品此語,似醍醐灌頂。

可是於教學而言,“意會”僅僅是第一步,我還必須要“言傳”,教師永遠做不了孤膽英雄,因爲教師的核心任務是指導着學生去奪取全面的勝利。如何“言傳”呢?我想第一步還是要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帶領學生穿越時空,引導他們積累大量的感性認識——孔乙己苦在哪兒?

社會怎麼薄涼的?於是授課過程中以情境再現爲目的有了大量的演讀、模擬,這個過程中注重了課文的朗讀與語言的品味,並順勢對語言文字背後的“語言”進行了必要挖掘。爲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教學設計的適當位置設置了幾個“觸發點”,一是導入,暗示科舉制度,二是認識咸亨酒店的酒客的等級,三是體會丁舉人與孔乙己同是讀聖賢書同樣形成了扭曲人格,四是讓學生思考作者吶喊什麼。就課堂效果而言,在品語言、現情節的過程中,學生由“笑”轉爲“不笑”,現場由“快活的空氣”轉爲“肅穆的氣氛”。

但這樣的教學設計天然的特點就是把“我的理解教給學生”,這樣做顯然會讓許多人再次陷入迷茫:這沒讓學生自主,這沒讓學生合作,這沒讓學生探究,甚至這也沒有傳授什麼方法,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是啊,學生學到了什麼?我也想問問聽課的學生,但我沒有機會,45分鐘的相遇僅僅是一次偶然,對學生而言,我的確是個過客。

關於教學設計過緊與過鬆的問題還在困惑着我:過緊就會限制學生的課堂生成,學生只能跟着教師走,有控制的痕跡;過鬆就會導致自由散漫、左右出擊的被動局面,並由此導致學習的低效和思維的浮淺。到底怎樣做纔是恰當的平衡?

我的書桌上放着一尊魯迅塑像,那是我到上海講《阿長與<山海經>》之後魯迅紀念館的饋贈,此刻,先生正注視着我,我不知道我講的課是否道出了先生的心聲,最後只能感慨一句:道不盡的《孔乙己》啊!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7

首先回顧一下我上課的思路:本節課共有三個大環節:1、讓學生談以前對於空氣的認識和了解,完成氣泡圖的填寫;2、學生想出多種證據證明空氣確實存在於塑料袋中;3、空氣和水的比較,完成維恩圖的填寫。在第一個環節,讓學生談對空氣的認識和了解時,由於我給的時間少,對於學生的知識基礎瞭解不夠,本來以爲學生能夠填寫出來,結果彙報時學生都不願意舉手,對於空氣是什麼樣的、空氣的成分、與動植物的關係等幾個地方填寫出來後,其他的兩個空填不出來,在這裏我應該引領學生共同完成氣泡圖,並注意各氣泡之間的內在聯繫,結果太不沉着,缺乏隨機處理課堂的靈活性,把這個氣泡圖空着就進行下一個環節了。

遺憾之一。第二個環節讓學生捕捉空氣進而證明空氣存在,這個環節中爲了讓學生知道證據可以是感覺到的,也可以是看到的,我特意設計了一個課件提示大家,感覺到什麼,看到了什麼能證明塑料袋中確實存在空氣,並提醒大家實驗中注意合作交流,注意了實驗品質的培養。在實驗中學生充分動手了,但是我的目標指向不明確,致使這個環節的有效性降低了。很多學生都在動手做遊戲了,拿着塑料袋玩或者在水裏兜水玩,把找證據拋在腦後了,雖然也找到了幾個證據,但我感覺這裏我的調控能力太差,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應該有度,我沒有控制好,學生在玩得時候都很有興致,但是一回答問題就都沉默了,除了反覆的那幾個組長在回答問題,其他同學的參與度很低,這也是這節課一個很失敗的地方。

遺憾之二。第三個環節比較空氣和水時,爲了讓學生明白,空氣雖然看不見,但是它可以通過一些現象,藉助很多事物知道它在流動,我每個小組準備了不同的東西,香水瓶、香、風車、扇子、泡泡器,讓學生通過動手知道這些東西在使用的過程中都能感覺到風或看到一些現象,從而知道空氣在流動。同時也和生活聯繫起來,解釋了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噴灑殺蟲劑、空調暖氣的使用等都與空氣流動有關,藉助課件展示風的利用(發電),風的危害等,這裏我本想進行知識的拓展,可是又太過充分了,這個環節的時間過長,致使後面的填寫維恩圖環節沒有了時間,只能留作課下去作,可是課下的效果與課上的效果相去甚遠。

遺憾之三。教材的處理和時間的分配上都不太合理。遺憾之四。有效課堂的設計體現在:1、導課時,由學生憋氣的遊戲,讓學生知道我們周圍有空氣,揭示課題的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空氣對於我們的重要性,爲下面填寫氣泡圖做了鋪墊。認爲這樣設計既簡潔又利落,但是,實際的效果與想象的存在差距。2、實驗材料的準備。證明空氣確實存在於塑料袋中這個環節,準備了大頭針、細線和水,期望學生能動手想出更多的證據。怎樣知道空氣在流動環節,準備了多種多樣的東西,每個小組一種,讓學生感知空氣的流動,這樣既有了親身體會又舉出了多種現象,認爲能節約時間,可是實際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處理不當,費時較多。3、課堂上注意了學生語言表達和實驗中的合作交流,時時注意了學生了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最後,懇請各位科學老師不吝賜教,對這堂課發表您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將虛心接受,並衷心感謝各位老師的批評指正,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力求在各位老師們的指導中有所提高,不斷進步!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8

《孔乙己》是魯迅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小說,這篇小說通過生動形象的描寫,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世態,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戰鬥檄文。應該說,這是一篇大家都很熟悉的課文,如何在“一人一課”中上出新意呢?錢夢龍先生說過:“會讀”才能“善教”。教讀的根本問題在於教會學生讀文章,而要真正教會學生讀文章,首先是須有一位會讀文章的語文教師。(見錢夢龍《導讀的藝術》P108)於是我就把“教參”放在一邊,重新細讀起文章來。在閱讀中也發現小說的一些特點,就隨時記下點滴感受:

1、佈局精巧。它沒有一箇中心情節貫穿始終,而是充分體現出“刻畫人物形象爲中心”的特點,人物的性格展現、命運起伏是構思的重點。

2、小說開頭便描述咸亨酒店,爲典型人物活動提供典型環境。以“我”——酒店小夥計的見聞爲線索組接生活畫面,選取孔乙己在酒店的幾個生活片段展開情節,使人物性格脈絡清楚。故事情節的展開線索分明,結構安排嚴謹完整,增強了親切感和真實感。

3、以“笑”貫穿全文。讓孔乙己在笑聲中出場,最後在笑聲中離開生活舞臺,這樣的安排既是對孔乙己性格的批判,也是對社會冷酷、羣衆麻木的批判,更是對罪惡的封建制度的無情鞭撻。

根據以上特點,在教學設計時也就忽略對情節的分析,而考慮以“人”爲中心,設計上重點分析,瞭解小說的社會環境描寫及其作用;第二課時結合孔乙己在酒店生活的四個片段,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徵,把握人物形象,瞭解封建科舉制度對孔乙己的毒害;第三課時通過對孔乙己“被打折了腿”這一情節高潮的分析,領會封建制度的罪惡不僅僅在於摧殘了孔乙己,還扭曲了丁舉人以及周圍的羣衆,最後總結歸納全文。

回顧整個備課的過程,不“搬”教參也沒有刻意“避開”教參,而且更多的是感受到了閱讀的快樂、思考的快樂、收穫的快樂。閱讀之前還想着如何設計出“新”的教法,但在閱讀後卻彷彿忘記了這一點,教學設計也就是根據課文內容自然而然地確定的,沒有刻意編排的煩惱,只有一氣呵氣的快意。當然,現在看來,似乎沒有考慮到作爲主體的學生,但我瞭解我的學生們,相信我的學生們。寫着寫着,一絲遺憾涌上心頭:因爲自己平時的“懶”,有多少這樣的快樂失去了呀!不過好在有了這樣一個良好開端,“亡羊補牢,猶未爲晚”。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9

一、試題中出現新教材中的觀點

1.注重綜合素質能力的考查

今年文綜政治部分注重了綜合素質能力的考查,尤其是主觀題中:38題,針對的是今年抗旱保糧的重大時事背景,考查水資源的保護、可持續發展,以及一些基本經濟知識和經濟規律,如價格與價值,價值規律與市場競爭,國家職能和哲學上的有關觀點等等,這不僅實現了政治學科內綜合,而且我覺得今年在試題答案的設置上更加註重體現文科綜合。如在38題(1)(2)問的答案中,體現了政治和地理綜合;而39題是從歷史上的國際貿易切入引出了貿易全球化,其中,(5)和(6)問無論是試題的設問還是答案的設置都體現了政史綜合,(6)問還在一道題裏實現了學科內哲學和經濟學的綜合。

2.大學聯考試題貼近新課程

今年全國卷(一)雖不是舊教材的最後一年,但高一已使用了新課程。如38題(3)問政治常識題採用了高一政治生活新教材的觀點作答,如"政府的宗旨是爲人民服務,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對人民負責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這些觀點在舊教材裏沒有原話,但新教材裏都有。還有39題(7)問也是高一經濟生活新教材專門講的內容,還有39題(6)問的也是新教材中增設的歷史唯物主義的"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的觀點。

3.試題具有很強的時代性

試題幫助學生樹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理論,實踐科學發展觀,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和素質性的要求。如38題(2)問水資源的利用和三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39題(7)問分別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第一要務是發展"和"核心是以人爲本"的科學內涵。如24,27題注重了對經濟知識應用,25題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

4.注重主幹知識聯繫重點時政

和往年一樣,試題仍注重落實教材的主幹知識並聯系重點時政知識。

全國卷的大學聯考題選擇題基本上我們看到12道選擇題覆蓋了12個重點和熱點。其中:經濟常識五道題:包括24題、25題是經濟知識應用和計算,26題是個體經濟發展的意義和作用,27題是經濟知識應用計算,考查對價值規律的理解和運用,35題通過中國與東盟貿易的發展,考查我們經濟常識和政治常識。哲學常識是四道題:從28題開始,通過金融危機考查了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的相關知識,29題用矛盾的觀點分析災難和進步的關係。30題就小崗村致富路的探索考查體現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31題是就三農問題的解決來考查歷史唯物主義;政治常識三道題:分別是32題通過金融危機考查了對人大代表權利和義務的應用;33題通過抗震救災考查國家的立法工作,對地位和職位的理解;34題考查多黨合作制度主幹知識。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複習時應重視基礎知識的全面、準確掌握,抓住學科內最基本、最常見的主幹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在複習中應有意識地將教材中瑣碎的知識點由點連成線,由線織成網,形成多個相關知識點的網絡化教學,這樣才能使學生站在一個新的角度去理解問題,從多個方向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從而大大提高複習效率。

二、學生在答題中出現的失誤:

失誤一:知識準備不足

表現在一是知識的全面把握不夠,二是對知識的理解不夠,因此,答題時只能就是論事,就題目所給的材料“論”材料,缺少理論分析,缺少知識理解。如,選擇題第11題,問“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增長的根本原因”,考生的失誤率在60%以上。第39題(2)“試運用所學經濟常識分析氣象經濟迅速發展這一現象”,得分率不足1/3,失誤也在60%以上。究其原因,概因考生大部分根本不理解“市場經濟”究竟是什麼,它是怎樣起作用的。此題即使用反向思維來解答,也能夠很快排除其他選項,因爲題目所給的其他選項不具有很強的干擾性。這隻能說明考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到位。還有第38題,以“兩個務必”爲背景,辨析對“艱苦奮鬥精神”的兩種不同認識。此題的得分率也只在40%左右。失誤在於,或者觀點就是錯誤的,認爲“在現代,艱苦奮鬥精神已經過時,是落後的”等等,或者將哲學觀點列上一些,毫無針對性。凡此種種答案,都說明考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第41題(4),問題非常直接、直白:“我國如何堅持依法治國”,甚至許多教師都認爲此問不像大學聯考試題,認爲難以考查出考生的水平等等。但評卷結果出乎意料,考生得分率僅有不足1/3。許多考生離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大抄試題材料。這隻能說明考生不知道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或者是知道但不理解,因此,難以根據題目要求作答。

失誤二:思維能力不強

表現在一是審題不清,抓不住問題的中心和要點;二是答題思維混亂,層次不清。審題能力是指考生在解答問題之前認真、仔細、準確、完整地把握題目要求的能力。而答非所問現象的大量存在,首先說明對題目的理解和把握不夠。第38題要求考生“分析目前應如何加強黨的建設”,但許多考生離開了“黨”的建設這一主題,大談“政務”建設,“人大”加強立法建設,等等;在第(2)問,則有許多考生離開了對“艱苦奮鬥精神”這一觀點的分析,答共產黨如何艱苦奮鬥取得了勝利。答第41題(3)“城市化的意義”時,只將“xx大報告”的有關內容答上,顯然不符合題目要求。說明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能力都不強。另外,答題時無層次、缺乏條理也是常見現象。大學聯考閱卷固然是“踩點”給分,但如果層次不好,條理不清楚,“點”何以能答上?能答全?

失誤三:理論不會聯繫實際

理論聯繫實際是思想政治課的生命,缺少對實際生活的理解,理論既學不好,也沒有價值。但考生卻不這樣理解。從答題情況可以看出,答案或者抄題目材料,或者空話連篇、口號連篇。許多考生對此都很委屈,認爲自己花費了很多功夫來學習政治課,而且對於理論知識都能“倒背如流”,爲什麼答題時卻答不好呢?關鍵還在於對理論不理解,即平時學習時就沒有理論聯繫實際(只會背概念、記憶原理是不夠的),平時對理論的內涵就沒有深刻理解,只當作“口號”來記憶,答題時空話連篇就是必然的了。

三今後教學的新措施

從教學看,仍然需要注意基礎知識的教學,同時訓練思維能力,強調理論聯繫實際:

1.政治學科的基本知識主要是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因此,不能夠背誦記憶,必須理解記憶,是教學中特別需要強調的。從能力和基礎知識的關係看,能力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基礎之上,即首先必須有學科知識做支撐。因爲基礎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礎,並且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能力,是解答好試題的基本保證。能力與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是一個雙向促進的互動過程。教學中對基本知識的內涵要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進行深層分析、比較分析。須明確,教材只是從特定的角度、特定的背景對某一具體知識進行分析和說明的,換了背景和角度該如何把握?在教學中不妨多做一些嘗試。從知識內容看,除了把握教材的顯性知識外(大多數考生只能停留在這個層次),對教材知識延伸的隱性知識,即所謂教材文字背後的東西,也就是通常所理解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要重點把握;還有,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的知識需要重視。幾年來文科綜合試題所涉及的知識範圍,已經遠遠不侷限於政治教材中所規定的知識了,也涉及到文學、美學、甚至藝術等多個領域。詩詞歌賦皆可入題的設計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思維領域,也使學科廣度加寬。當然,這些知識的選取都是與政治學科知識相關聯的,只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另外,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學術領域的新認識、新見解(基於中學學科內容的拓展或延伸)等都要有所注意。上述分析旨在說明:不能狹義地理解學科基礎知識。

2.通過適當的解題訓練,增強思維能力。從大學聯考要求看,學會知識是最基本的要求,重要的是對新問題、新情境的認識和解決過程的要求。試題看起來不難,答案也是簡練的,但其背後的思維過程卻是複雜的,思維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必須通過解答試題的訓練,增強思維能力。當然不能搞題海戰術,而是要選擇一些好題,放大考生思維的空間和時間。要研究這些題目的命題思路、思維價值、知識要求等等。這樣,一方面在解題過程中深化理解知識,更爲重要的是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

3.重視理論聯繫實際。如果說第一階段的複習是“理論聯繫實際”,那麼第二階段的複習可以理解爲是“實際聯繫理論”。其不同在於:“理論聯繫實際”主要強調在學習理論知識過程中,要注意聯繫實際問題來加深理解;而“實際聯繫理論”則主要強調在新情境中運用知識,在實際問題的認識和解決過程中運用理論。從具體操作看,在“理論聯繫實際”過程中,由於學生對教材理論知識的掌握還不能作到全面、透徹,因此,理論所聯繫的實際問題應該是被拆解開、被分解了的實際的某一個側面、某一個片段;而在“實際聯繫理論”的過程中,實際就應該是比較完整的、全面的。此時學生必須將學科理論體系打破,根據問題情境的展開情況,根據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重新篩選、整合理論知識,建構一個新的理論知識框架。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問題的發生有大有小,但都是具體的。因此,大學聯考試題的設計也一定是從微觀切入題目。即使同樣的問題,切入的角度不同,答題的思路和答案的設置也就不會相同。因此,不能停留在僅僅知道了理論,知道了實際,還要通過具體問題的設計和解答,來鍛鍊思考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10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爲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

第二方面只有當以上思想工作基本過關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學效果上去。對於教學方面,我主要從以下六點入手,第一點:總體把握教學要點,如該學年,該學期有哪些知識點,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這樣在平常教學中才有目標。第二點:注意和學生一起探索各種題型,我發現學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點,只要勾起他們的求知慾與興趣,學習勁頭就上來了。第三點:每節新課後注意反饋,主要作業與小測中發現學生掌握知識的不足之處,及時加以訂正。第四點:要進行一定數量的練習,我反對題海戰術,但用相當數量題目進行練習卻是必要的,練習時要有目的,抓基礎與重難點,滲透化學思維,強調一點是老師的練習要注重學生化學思維的形成與鍛鍊,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與打好基礎,可以做到用一把鑰匙開多道門。第五點:就是考前複習中要認真研究與整理出考試要考的知識點,重難點,要重點複習的題目類型,難度,深度。這樣複習時纔有的放矢,複習中什麼要多抓多練,什麼可暫時忽略,這一點很重要,會直接影響複習效果與成績。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並把握得準,必須要有相當長時間的經驗積累與總結,甚至挫折,否則不行。而我仍在不斷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會有所領悟。第六點:抓好後進生工作,後進生會影響全班成績與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氣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後進生跟得上。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11

課改向我們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中要樹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學生髮展爲本“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爲了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每個班都有肥胖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遺傳因素導致缺乏運動細胞的學生較多,在技能要求比較高的項目練習時,常受到同學嘲笑,因而這些學生雖喜歡上體育課但又怕遭到同學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遠了體育活動,成了體育課上受冷落的旁觀者,特別是體育課改的今天,此類問題更加突出。那麼如何使這些同學象其他學生一樣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並獲得樂趣,是我們每個體育教師的職責和追求目標,也是課改的今天要解決的問題。通過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只要教師努力去關愛這些特殊學生,這個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現在可能所有班級中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同學人特胖,有的不但胖個子又高,跑起步來挺費力的(200米都跑不完),別說跟隨隊伍跑步了。所以這樣的學生在分組練習時經常受到小組同學的批評及責罵,甚至遭到嘲笑。我所教的七年級年級就有這樣一位同學,不太愛和同學們一塊活動,做練習時總是往後溜,摸底測驗成績也比較差。課後我找到他,問他爲什麼上課不積極活動?開始他不說,在我的啓發下,他才說:“其實我很喜歡體育活動的,可我長得這麼胖,做起動作來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學們會笑話我,所以就不想動了”。根據他的想法,我誘導說:“不管誰在學習新動作時,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說對於你,重要的是參與、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練習的次數多了,動作也就好看了。老師相信你,你一定會戰勝自我,找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在後來的活動中我仔細尋找該生的閃光點。不久在練習耐久跑時他總是堅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學有多大的差異,始終堅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堅強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樣的練習內容。在體育課上,我及時表揚了他,並要求其他同學多向他學習。同學們也報之以熱烈的掌聲,紛紛向他詢問起來。老師的表揚,同學的鼓勵給這位同學裝上了自信、堅強的翅膀。自此以來的體育課他上課很投入,與同學合作的也很愉快,體育成績也有了相應的提高。在上課時每個人一定要克服內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體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會的主動請教,反覆練習,同時常於同學合作、交流。總之,“在課堂上

只要主動參與、積極練習,就一定能獲得快樂,獲得成功”。

一.課的構思:

培養學生自主學練能力是當前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新課標》的需要,也是體現主體性教學的一種現代教學思想。每節課以學生爲主,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課以“運動技能”“社會適應”“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爲主要目標,着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建立印象,直觀的體驗和感受,並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學生的發現性思維及多樣性思維和自我的創新能力。在動作技能形成過程中,採用了嘗試,啓發,點撥的方法。使學生對新動作有個總體的瞭解,同時根據不同水平,讓學生自主選擇輔助練習,完善技能的不同練習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嚐到成功的樂趣。同時,還能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超越過去那種“授之以魚”的被動教學模式,更好地貫徹“授之以漁”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習中做到會學、會用、會舉一反三。通過熱身遊戲和素質練習遊戲,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及合作精神,激發了學生愛國,愛軍的高尚思想。

二.教學過程:

準備:在課的開始部分,選用了創新“集體性”遊戲,但是改變了傳統的你講我做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腦思考,發揮想象,創新練習的方法,並在合理運用情景導入的基礎上,更易激發學生的參與精神。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

基本根據體育課的特點組織教學

在七年級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體育課是通過身體的各種練習,使體力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課的特點,行之有效地組織教學。抓好體育課堂常規的組織教學。體育課堂常規是規範體育課必要條件,教師必須嚴格認真,堅持不懈地抓好體育課常規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隊、服裝、精神狀態、組織紀律、場地器材的佈置與收拾等常規訓練與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嚴格要求、反覆訓練使學生變成自覺行動,以保證體育課的順利進行。抓好體育各階段組織教學。體育教育過程是由開始、準備、基本、結束四個部分組成的。由於四部分教學內容和學生情緒各不相同。因此,教學中要靈活地組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忌出現先緊後鬆,龍頭蛇尾的不良現象。上課前,教師要組織學生布置好場地器材等,爲上課作好準備;上課開始時的組織教學特別重要,因爲體育課前,學生大部分在操場上進行各種活動,他所注意觀察的對象目標較多,思維比較活躍,注意力比較分散。因此在組織課堂教學前,採用趣味遊戲。如做反口令訓練遊戲,將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使他們興奮的情緒穩定下來:基本部分是體育中的重點部分,教師應力求做精講多練,

語言生動,並不斷改變練習方法。如在聯繫中引入競爭性遊戲、不同形式的分組練習等,提高學生興趣。結束部分,學生情緒極易鬆懈,此時教師的組織教學更不能忽視,後採用一些調解情緒和恢復體力的放鬆性練習,保持學生興趣,如舞蹈放鬆,同時做好利用結束部分對課堂進行小結

三、根據教材特點組織教學

同一教材的組織教學。在體育課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課時重點練習的難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八年級年級的實心球投擲的教學,第一次課的要求是教會學生投擲方法。第二次則要求學生初步掌握投擲方法,通過多次重複練習,讓學生找到掌握正確技術動作的感覺,才能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投擲方法等,每一次重複練習的難度都有所提高,最終達到合格標準。對此,教師在同一教材的重複練習,如果每次都採用同樣的組織教學方法,學生自然會感到枯燥無味而分散注意力。不同教材的組織教學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師在教學與教材特點有機結合,改變傳統中單一的千##第1篇律的組織教學形式,變學生被動的接受爲主動的學習,從而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學效果。如田徑教材的“跑”,教師可

以充分利用跑的特點,運用競賽、奔跑遊戲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組織教學

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主要表現爲:有意注意時間短、興奮過程和無意注意佔優勢,好奇、好動、好模仿、好競爭等。同時,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緒等心理活動的變化也是不同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七年級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組織教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由於學生注意力在課的前半部達到高峯,意志力在課的中後部達到高峯,情緒則在課的後半部達到高峯。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組織教學中應把新教材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有利於學生對新教材的學習、理解和掌握。在課的後半部分則應安排一些遊戲性較強的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同時要做主教材和輔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內在聯繫進行組織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靈活動用組織方法,針對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教師的組織教學要儘量體現在“新奇、活”的原則,採用多種多樣的,生動活潑的,使學生能夠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如一節課中,教材之間的銜接,傳統的調隊方法顯得機械、死板、單一,且容易出現散亂的狀況,而此是教師採用遊戲或舞蹈等教法進行銜接,即會使學生感到新奇,又會使教學活而不亂,順利過渡。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手勢、眼神、語言”的作用,既用“手勢指揮、眼神暗示,語言激勵”組織方法。“手勢、眼神”具有無聲的語言,更具有其它組織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組織方法。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從而實現教學目的。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授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搖籃。由此可見,讓課堂充滿創造力,促使學生產生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12

本課希望通過系列活動,讓學生認同空氣和其他物質一樣,能夠佔據空間。然後和水作比較,通過實驗發現用同樣大的力量壓縮空氣和水,空氣可以被壓縮和擴張,而水佔據空間的多少不會發生變化。在教學時,我以學生爲主體,留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激發興趣;讓學生在充分探究中,大膽探索,得出結論;讓學生在平等對話中,深入探究,張揚個性;讓學生運用實驗中得出的結論

延伸探究,解決實際問題。

一、創設情境,點燃學生探究的火把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爲後者僅僅是方法和實驗過程,而提出問題則要找到問題的關鍵、要害。”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以邊講邊演示的方式給同學們曾現了《烏鴉喝水》的故事,進而提出問題:“瓶子裏發生了什麼變化呢?水面爲什麼會上升?”激發了學生思考的熱情,讓學生輕而易舉地理解了什麼叫佔據空間,是石子佔據了水的空間,所以水面上升了。緊接着我又出示了另外一個瓶子,讓學生去積極思考,能不能也把這個瓶子裏的水擠出來,用什麼方法。一系列情境的設置,學生的興致越來越高,而讓學生上來試一試,則把學生的熱情推向高潮,進而引導學生提出了今天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空氣佔據空間嗎?”

二、充分探究,給足學生動手的機會

《課標》指出:“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驗器材,並且能保證兩個同學一個小組,進行充分探究,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去感受實驗的過程,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當學生充滿好奇地將一團紙塞入杯底,倒扣入水中,那種期待,那種新鮮感,那份激動的心情,寫滿在學生的臉上,“我們的紙沒溼!”學生實驗後的驚訝與興奮,和“我們的紙怎麼溼了?”一臉的疑惑與不甘,那都是學生能夠親手實驗,能夠充分探究後的寶貴發現。從這一實驗又緊扣着進入下一實驗,去探究“空氣佔據空間的變化”,學生的探究由老師扶着走,進而到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學生髮現了,空氣可以被壓縮和擴張,而水卻不能,學生充分體驗到了實驗的樂趣,也鍛鍊了他們動手的能力。如果這裏只是教師直接講,而並沒有讓他們親身實踐,學生是根本體會不到那種變化,更不會從中獲得情感體驗。充分地探究,讓學生獲得的豈止是科學知識……

三、平等對話,引學生奔赴真理天堂

在本課的兩次探究實驗中,並不是如老師所願的,所有的學生都能探究出正確的結論來,相反的,有一小部分學生對於實驗結果是存在異議的。比如說,在做杯子入水,杯底紙巾不溼實驗時,有些學生就說我們的紙溼了,而此時我也並沒有責怪學生操作有誤,或者粗暴地說他們做得不對,而是引導他們去思考:“爲什麼你們的紙會溼?而人家的沒有溼。”學生通過思考,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知道了,原來是自己的杯子沒有豎直倒扣入水中,而導致水事先流到了杯子裏,趕跑了裏面的空氣,所以紙溼了,如果豎直倒扣入水中,速度也比較快的話,水是流不進去的,進而知道是因爲空氣佔據了空間。在做第二個實驗時,出現的問題也是比較大的,有學生彙報說:向下壓活塞時,裝水的注射器能被壓下去,裝空氣的注射器不能被壓下去。實驗結果正好相反。很多小組聽了他們的彙報,都不贊同,也有的小組,贊同他們水是能夠被壓下去的,而我並沒有一票否決他們,而是鼓勵全班同學,再來做一次實驗,並且親自指導了彙報結果錯誤的小組,當他們再次實驗時,才發現了,是自己實驗操作的失誤和沒搞清對象才造成的。我鼓勵他們將現在實驗結果再向全班同學彙報一遍,並且引導他們分析了第一次實驗失敗的原因。在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中,老師引領着學生走向正確的科學探究之路,教學生分析實驗尋找失敗的原因,教學生不怕失敗,在反覆實驗中,得出真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實踐出真知”的至理名言,或許在這一堂科學課中,學生都能有所體會。科學探究本來就是在不斷地實驗與發現中才獲得真知的,給學生創設一個平等、和諧的交流平臺,以平等地態度對待他們,已朋友的身份引領他們,學生的探究會更深入,學生的科學素養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

縱觀整節課,教學層次比較清楚,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氣氛也比較輕鬆而和活躍。但總覺得自己選的課文是最後第二課,前面跳開了很多課沒有上,學生很多知識和能力方面還是欠缺了點,自己的教學也不夠流暢,準備還不夠充分,在內容上還可再充實一點,讓學生能得到多方面的發展。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13

通過這次研修培訓我才知道新課標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它的出臺,給了教師廣闊的教學創新空間。通過這幾天的研修,讓我認識到,每個音樂教師都要不斷的進行心態調整、進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爲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教師。

以下面幾個方面的問題應該引起我的思索:

一、教學視角的變化

新課標要求教學內容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且有益於他們解決社會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修養。因此,實施新課標迫切要求教師轉變原有的課程價值觀,開發課程資源,以多元的視角審視教學。現代社會生活中,伴隨着大量音樂現象,諸如,禮儀音樂(節日、慶典、隊列、迎送、婚喪等)、實用音樂(廣告、健身、舞蹈、醫療等)、背景音樂(休閒、餐飲、影視等)同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瞭解音樂與生活的關係,使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進而讓音樂伴隨終生,提高生活質量。在設計具體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入手,從自身音樂經驗出發,緊密聯繫社會生活及音樂現象,主動去探索、思考音樂與人生的關係,使音樂學習成爲一項生動、具體、藝術化的生活體驗。比如:在一節音樂課上,給學生欣賞Flash要學生評價和修改裏邊的音樂音效。學生積極性很高,這節課就上的特別非常生動有趣,還讓學生學會了關注自己身邊的一切音樂現象。

二、教學方式的轉變

1、從課內到課外

在音樂學習中,爲了讓學生有實際的體驗,可以讓學生收集課堂以外的音樂資源運用在音樂教學中,也可把教學活動拓展到課外等。比如:在七年級第二單元的《走進大自然》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利用網絡等手段收集相關資料、在大自然中找音樂中表現內容、也讓他們嘗試用自己的音樂語彙表現自己生活中的音樂。

2、從本學科到跨學科

實踐證明,中國小接受音樂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因此,音樂教育必須具有寬闊的視野,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度。如在中國小各門課程中:語文、歷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與音樂有着一定的聯繫,這也使得音樂教學與這些課程之間的聯繫成爲了可能。課外音樂活動、社會音樂教育環境便都成爲,也應該成爲音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如:音樂與舞蹈結合來表現音樂;與美術結合使音樂更形象;與語文中的詩詞、戲劇溝通等。

三、教學重心的轉變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表現能力

新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其實每節課、每個音樂知識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師要做好正確的啓發和導向工作,讓學生在每次音樂學習過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美的享受。

2、 強調創造探索精神

由於音樂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提供了想象、聯想的廣闊空間。因此,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河師大的張睿婷教授在上《音樂作品鑑賞與教學》這節課時,提出:如果僅僅把音樂創造融在其他音樂教學內容中,就不可能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審美育人的作用,只有把音樂創作作爲中學音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獨立出來加以強調,中學音樂教學才能獲得最大的教育教益。比如:爲了指導學生的創造探索精神,給學生欣賞譚盾的《水》、《破銅爛鐵敲起來》等“另類音樂”,讓學生去思考爲什麼這些看似不可能發出樂音的,不是常規樂器的東西居然也能奏出這麼美妙的音樂?在關注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同時,更要關注音樂教育方式的創新。對音樂教學更有創新探索的精神。

四、教學評價的轉變

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基本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要求:“應在體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爲評價的出發點,建立綜合評價機制。”這就與我們以往的“成績考覈”有着重大的區別。新課標的評價是包括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學校的教學管理、教學質量,以及對本課程的建設和發展進行全面的評價。總之,我們音樂教師只有重新審視音樂課程的標準、理念,在研究和思考狀態下認真學習,不斷反思、不斷進取,認識到音樂教學應該儘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會化、多元化與個性化……才能做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14

10天的遠程研修在充實和忙碌的學習交流中漸漸落下了帷幕。原以爲10天的時間很漫長,沒想到竟是如此短暫。或許,一件事情當你用心投入地去做的時候,往往就忽略了時間的流逝。

在這10天裏,我每天一大早風塵僕僕地趕往學校,和教研組的老師們一起觀看課程視頻、認真傾聽專家們的真知灼見和專業引領、仔細研究優秀課例,然後一起研討總結,根據自己的學習感受和課堂實踐認真完成作業。同時,遠程研修還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各地市的老師們可以共同切磋和交流,互相學習對方好的經驗,互相啓發心智,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自由地釋放彼此的智慧和感悟。

令我感到特別高興的是,在我的努力下,我精心完成的作業多次得到指導教師的指教推薦和省專家的關注指導,還有一篇被推薦爲資源。在此,非常感謝專家和老師們的鼓勵和指導,讓我對自身的專業化成長有了更多的思考。從優秀教師的課例及推薦作業中我也學到了很多很多!

總結到此,就簡單說說我的幾條反思吧。寥寥幾句點到爲止。

1、親其師,信其道。

要先做一個令學生喜愛、受學生歡迎的老師,然後學生才能愛屋及烏的喜歡上美術課,才能在美術課堂上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和藝術實踐。就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一個好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時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爲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作爲師生關係的註解,讓老師“樂教”,學生“樂學”。

2、教學相長,不斷創新

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並把這種意識也傳遞給學生。只有師生共同學習和成長,才能使我們的教育教學順應時代的發展和現代教學的需要。教師要善於挖掘學生身上的資源和潛力。“一人一世界”,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是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作品”,在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他的閃光之處,教師要練就一雙“慧眼”。

教師要善於進行教學研究和創新,加強美術學科與學生生活經驗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繫。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不再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再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而是鼓勵在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和思維碰撞產生的火花。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創造條件,使學習方式變得多樣化和個性化。

3、善於合作,共同發展

教師一個人的個體發展是有侷限性的,一個人的智慧難抵羣體的智慧。合作意識和交流溝通的能力對學生很重要,但對教師而言尤爲重要。一個善於與別人合作、善於向別人虛心學習的教師,善於與人交流溝通的教師,在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會步子邁得更穩,成長得更快。

最後,以這樣的一句話結題:一個人走路可以走得很快,但結伴而行才能走得更遠!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15

語文教育要以學生爲本,着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能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語文教育要着眼兩點:語文教育要爲培養“四有”新人服務,要爲學生成長、成才服務。語文教育要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性質和功能,要突出語文的人文性。因此,語文教育不能急功近利,立竿見影,而應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寓情於教,寓道於教。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背影》之所以感動幾代人,就是因爲它蘊含着血濃於水的親情,刻骨銘心的關愛。當祖母去世,父親失業,家中光景甚是慘淡的時候,父親安慰我“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作爲父親,面對災難,他默默得承受,勇敢得面對,表現出一個偉大而堅強的父親形象。當祖母的喪事辦完,我準備回校時,他再三囑咐茶坊,甚是仔細,他終於放心不下,決定親自送我。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平淡無奇的語言行爲中飽含着一個“愛”字,飽含着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其實,何止是朱自清的父親,我們的父親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父愛如山,成熟而穩重,無言而深沉。父愛濃於水,重於山,可是我們常常不理解父愛,總是覺得父親囉嗦,說話不好聽。當兒子的是否知道,在父親眼裏,兒子永遠長不大,永遠需要他的呵護,需要他的關愛,需要他遮風擋雨,父母的心永遠系在兒女身上。作爲兒女,應該感受到的不僅是嘮叨,更是他們的寸草心。分離的那一刻,父親想到兒子的旅途的艱辛,所以把橘子送給兒子,父親買橘子時很艱難,父親是個胖子,走路就已經很費事了,還得又“跳”又“爬”的攀月臺給孩子買橘子,“蹣跚”、“探身”、“攀”、“縮”、“努力”……無不表露着父親買橘子的艱難,但對父親來說,能爲孩子做的,都是甜的。父親買了橘子回來,父子即將分別了,但父親沒有世界上的母親那樣對孩子的依依不捨,他表現得異常的輕鬆樂觀。人心都是肉做的,在這分離的時刻,不理解父親的兒子終於簌簌地流下了眼淚。文中表現得不僅是父子情,更是一種懺悔情,一種後悟愛。

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教師不能包辦代替,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使之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有着巨大的發展潛能,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逐漸形成獨立學習、自主發展的能力。在《背影》的教學中,我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與他們平等相處,相互交流,他們在自主學習中爆發出超出平常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從學生積極探究的實踐中,我也感受到了作爲引導者的自豪和快樂。

文學即生活,文學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文學家、作家與普通人的不同,也許就在於他們對人生、對生活,有更敏銳的感覺、更深刻的思考。而我們要引導學生的,正是學習教材中各位作者對生活、對人生的那種更加敏銳的觸角,更加細膩的觸覺,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捕捉,用心去積累。我佈置了作文題《 的父親》要求學生對父親仔細觀察,用心體會,然後寫一篇具有真情實感的描寫父親的文章。學生由於對父親有着獨特的感知,所以寫出了一篇篇優秀的文章。有一位同學寫道:“歲月無情,生活的拮据一年又一年地煎熬着爸爸強健的身軀。如今的他,頭髮漸白,臉龐消瘦;如今的他已走過英俊瀟灑、精神抖擻的壯年時代;如今的他總是埋頭拼命勞作,希望家裏的生活會好一些;如今的他放棄了那輛承載着他在那條鄉間小道上走過5年的摩托車,換上了一輛破舊的自行車。

他總是說:騎自行車比騎摩托車舒服多了。爸,真的是這樣嗎?在那炎熱的盛夏裏,在那火辣辣的太陽下,看着你汗流浹背,吃力地蹬着車前進,那叫舒服嗎?其實我知道爸爸是在用自己的辛勞和汗水爲我們省下一點點開支,爲我積攢上學所需的費用。┈爸爸,請放心,我會以最好的成績給您帶回最好的榮譽。您雖然沒有帶給我富裕的生活、名貴的衣服,但我卻擁有着最溫暖的父愛,我擁有一個偉大的父親,享受着偉大的父愛。”一個沒有仔細觀察生活,沒有用心體念生活的人是無法寫出這樣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的。我認識到,要讓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不是憑空一上來就做的。探究性學習有一個基礎和前提,那就是學生自己對生活、對人生已有的敏銳體察、真切感受、深入思考和解讀。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在這個平臺上,學生纔有能力、有根基來開展自主探究。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16

讓詞彙教學充滿滋養的靈氣。 面對一張張純真爛漫的面孔和一雙靈動閃爍的明眸,教師也要懷有一顆孩童般靈巧的心,站在孩子的角度;針對學生的年齡,思維特點和認識規律,用精巧的心思去思考去設計。詞彙教學活動的設計要能夠在現生活點撥情趣,激發愛心,喚起靈性,讓師生情感實現對接,讓心靈息息相通,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樂趣產生靈感。

有一次,我聽了一位男教師的課,他在教三年級學生學習1—12英文數字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將1—12數字排成一排,在其中的三個數字上方隨機的畫上a dog’s head ,a cat’s head ,a pig’s head ,讓學生連起來讀這12個數字,讀到那三個數字時用“汪,喵,呼”擬聲代替,並伴動作,兩遍之後更換數字,因爲有了三個head 於是一長串枯燥;呆板數字有了生命,有了靈氣,活動開始後,學生們興致勃勃,爭先恐後地上臺模仿,樂次不疲,從孩子的笑臉,自然的演示和漸熟的朗讀中看到了“寓教育樂”。

流動的水是靈秀的,因爲他蘊涵着無限的生機,它能滋生萬物,我們要努力讓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成爲靈秀的流水,用它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17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知識和實驗技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與學生的接觸中,我發現九年級學生對化學實驗非常感興趣,只要課堂上一做實驗,興趣驟升,如何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引導他們去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優越性,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進行示範操作外,還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並能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化學變化的規律。我還結合教材內容,對實驗進行增補,增強實驗的效果,加強實驗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進而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增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藉助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綜合歸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18

國中數學新課程實施多年,已逐步走入了新課程的軌道。教師們更新理念,積極探索、勇於實驗,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如學生主動地開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一線教師作爲課程的建設者、教學的研究者在課堂教學探究活動中面對學生的變化、課程變化、教學形式的變化,考試變化中有着太多的疑問、太多的困惑。現將我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的一些嘗試、實踐和與其他教師交流過程中的一些體會,產生如下一些反思:

一:新課程可喜變化

1.學生更喜歡數學了新課程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比傳統教材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經驗,更關注學生的現實世界,將教學目標轉化爲學生的“自我需求”,密切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相聯繫,引導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課堂呈現勃勃生機,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師生之間平等交流、共同學習的民主關係逐步形成,學生更喜歡數學了。

2.教師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每位教師來說,既是一種嚴峻的挑戰,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機遇,教師是新課程的開發者,是“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師們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體素質,重研討、重實踐、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圍蔚然成風,新課改有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新課程實驗中的困惑與思考

1.課堂變“集市”,教學過於追求“情境化”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啓動環節,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此創設教學環境,不僅可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更能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生動形象的數學問題與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生聯繫。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於追求情境化,“上游樂場分組玩”、“上街買東西”,單純用“生活化”、“活動情趣化”沖淡了“數學味”,忽略了數學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設置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但教師不能簡單化機械理解新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境由心造”——富於時代氣息的情境的設置只有在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的前提下,學生才能學會從數學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真正由情感體驗激發有效的數學認知活動。

2.教師由“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角色錯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有些教師常講“我們要蹲下來與學生對話”,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來嗎?部分教師常重教案的精心設計,注重從如何教的層面考慮,照“案”宣科時,更關注的是教學進度和當堂的教學效果,忽略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做數學”的過程,置學習過程中的“想不到”於不顧,只是形式上的牽着學生去合作、探究,不願放手讓學生去體驗問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師實質上還是“解題的指導者”,走出了新課程倡導的學生是探索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的意境。

3.分組合作學習、討論“熱鬧”充當新課改“標籤”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樂於與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教學中評價一個學生的重要指標,但評價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關注學生是否真的有效參與、獨立思考,真正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部分教師刻意追求上課氣氛熱鬧,笑聲越多越好,小組討論流於形式,討論問題數學思維層次低,指向不明,爲討論而討論,以問代講,“雙向交流”太多太濫,教學出現盲目性、隨意性,教學過程匆忙零亂,缺乏整體性。課堂教學貫穿新課程理念必須重視“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視教學目標多元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4.電腦代替“人腦”,鼠標代替粉筆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爲現代化教學手段能處理好靜與動、局部與整體、快與慢的關係,適時選取有探索意義的課件和內容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興趣,擴大知識的信息量,啓迪思維,提高效率。有的教師整天忙於製作的課件只是課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數學課應用多媒體手段,視聽圖畫晃動頻繁,學生眼花繚亂,僅僅讓五彩繽紛的圖畫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課件只是一種點綴,不利於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和理性思考。教師應把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黑板)結合起來,優勢互補方能使教學手段整體優化。

5.“課堂教學反思”≠“反思型教師”常有教師專心課堂教學後記,把教師本人的教學實施過程與教學設計比較,描述課堂中出現的異常與教學目標的狀況差異以及今後需改善之處的一些經驗與教訓,把課後體會混同於教學反思,其實這只是教學反思的一個方面,有專家提出“反思就是行爲主體對自身、對實踐活動過程及相關的主體認識的再認識”。可喜的是不少教師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中。尚需明確的是:真正反思,不僅要對我們採取的那些教育或教學行爲進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對支配這些行爲的潛在的教學觀念進行重新認識。本次課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啓蒙運動”,教師不再是“習題的講解者”,作爲課程的建設者的教師案桌上除了數學習題集,還應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論。6.評價的多樣化與呈現形式與會考指向“短路”

新課標指出:“評價的方式應多樣化,可將考試、課題活動、撰寫論文、小組活動、自我評價及日常觀察等多種方法結合”。數學學習評價多樣化,評價形式要求通過評分+評語形式呈現,而現實的升學壓力和功利性,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基本素養的培養,“考什麼,教什麼”,“怎麼考,怎麼教”,“不考,不教”成爲課堂主旋律,更關注會考命題走向、題型分值,而對全新的會考命題新框架、新思路、新亮點,部分教師只能“摸着石頭過河”,缺泛細緻深入的專業化研究。

新課改的精神、理念要轉化爲實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精研、精思,方能曉其義,識其神。深入開展對新課程的研討交流,讓課堂教學與研究“共生互補”的同時,不僅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爲,而且要從主體認識上找根源,樹立“問題意識”,積極實踐,找差距,找問題,找不足,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素質,真正走進國中數學新課程,爲實現新課程的理想而努力。

國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反思 篇19

年全國國中美術教師遠程研修開始了,教師遠程研修平臺可以說像一扇窗口,讓我眼界更加寬廣,教學思路更加清晰。通過觀看專家講座、答疑,大家一起討論交流等學習方式的學習,我真是受益匪淺,對以往一些困惑的問題,在這次學習中都找到了答案。

一、更新理念

開闊眼界

通過這次研修學習,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美術新課標和新課改理念,更好的、準確的把握新教材,都有很大的幫助,感受很多。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在課堂上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魅力,努力使課程內容呈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二、深刻感悟

實踐運用

通過研修教師對情境教育特質及其獨特優勢的講解,我深深的認識到一堂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是多麼重要啊!當我再次設計課堂情境時因課而定、因人而設、因情而導。例如引導學生以“我爲校園添色彩”爲主題創作一幅風景裝飾畫,課前我先佈置同學們到校園裏走一走,看看那一處景象你認爲最能代表校園的美。上課時我先講了一點風景裝飾畫的基礎知識,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談談想法,結果由於每一個同學的生活環境、心理個性等都不同,他們對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樣。有的認爲熱鬧體育場能體現校園的生龍活虎景象美;有的說寧靜的小花園美;有的說幽靜的晚自習夜景美……

課堂活起來了,同學們的腦子動起來了,我對同學們細微的觀察、深刻的體會都一一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鼓勵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並啓發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結果,同學們的作業沒有雷同,內容與形式都非常豐富。且較充分的體現了校園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三、轉變較色

與時俱進

在這次學習中,網上遠程培訓也爲我們美術教師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我們之間相互討論、交流、互相學習,對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供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研修活動已經結束,通過活動我的新課程理念得到了提升、專業技能得到了提高。在新一輪課改實施中,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抓住時代的脈搏,爭當課改的排頭兵,做人民滿意的教師。遵循“平等交流、和諧共進、優勢互補、全面提高”的理念,勇敢的走在教育的前沿,用過硬的教育教學本領回報我們的家鄉父老和渴望求知追求真善美的孩子們。通過這次研修,讓我深刻的感受到“教育也是一項技術活,不僅需要豐厚的教學技能,還需要出奇制勝的教學設想和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當你把握住被教育者的興趣點時,說明你已經叩開了教育之門,但要獲得最終的成功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和探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