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6W

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 篇1

本課在前課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瞭解古人很早以前,就注意到太陽的運動和投影的變化是有規律的,人們就利用這個規律來計算時間,在當時計時的工具叫做日晷。

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精選17篇)

本課教學一個重點是讓學生利用第一課的知識製作簡易的太陽鍾。課本上介紹了兩種太陽鐘的製作方法。如有時間,教師應該讓學生嘗試這兩種方法,然後比較這兩種方法哪一種計時準確。

這樣的教學策略有助於幫助學生理解工具具有感官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 篇2

《太陽鍾》這節課我設計了5個教學環節,分別是說一說太陽這個鍾,看一看古代太陽鍾,做一個簡易太陽鍾,玩一玩手掌太陽鍾,用一用標準太陽鍾,通過這五個教學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如何利用太陽來計時。

首先通過從學生身邊最熟悉的太陽入手引入時間的概念,可以是學生感到這是很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是學生並不感到畏懼,同時也揭示了事物之間的聯繫。看古代太 陽鍾是讓學生真實體會到古代確定時間很困難,對古人如何確定時間產生疑惑,從而帶着問題學習,激發學生製作太陽鐘的興趣。接着介紹太陽鐘的製作方法引起學 習和動手製作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並動手製作。最後玩手掌日晷和用標準太陽鐘的活動,增強學生運用科學原理,提高生活和科技水平的意識。

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 篇3

一、在導入課時,我通過談話“每個人長大後都有不同的生活,但有一段時光是我們共同擁有的,美好的,那就是童年,你能介紹一下自己的童年朋友嗎?”開門見山的引出了本文課題,使學生能較快地融入課本。同時,也進行了說話訓練,用“我的童年朋友是,因爲。”的句式發言。

二、整體入手,把握重點。

《童年的朋友》全文圍繞着“形影不離”這個關鍵詞展開描寫。上課伊始她就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表達作者和小熊之間的關係?並讓學生找出相應的段落,引導學生聯繫課題找出課文的重點段落。

三、直奔重點,在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品詞賞句,體會情感。

課文重點段——第三段很適合用來落實讀懂文章內容的訓練。而在閱讀教學中,則抓住形影不離這個詞來展開,讓學生說說什麼叫形影不離?哪些地方看出我和小熊形影不離?通過圈畫有關的詞句,朗讀句子,瞭解作者內心的不平靜,既有回憶起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對自己的自責。在練習指導這個環節中,重點讓學生體會聯想句的作用,引導學生體會,加上作者的想象,小熊彷彿有了生命,更加突出了作者與它的深厚友誼。引導學生運用抓重點詞的方法,自主讀懂自己喜歡的句子,感受小作者與小熊之間的親密關係,學生通過朗讀,感受作者的真情,以及對小熊的愛,提高了朗讀的有效性。

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 篇4

語文學習重在感悟,《地球萬歲》是一首獻給地球的詩,它包含着對地球無私奉獻的讚美,更包含着對地球美好未來的企盼。全詩包含這兩方面的內容:熱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讓人類享受平等與自由;保護地球生態環境,反對貪婪索取,讓地球充滿生機與活力。所以瞭解詩歌內容,理解世人對地球未來的企盼,體會詩歌蘊含的情感是教學重點。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意境,我讓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然後進行彙報。我始終關注活動的進展,瞭解學生的活動情況。如:兩個小組學生暢想地球未來,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組認爲未來是美好的,另一組認爲是不美好的。據此,讓學生討論,引起思辨,由關注地球的現狀引起對地球未來的關注,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們意識到肩負的綠色責任。爲了和平、自由、友誼和愛,我們要反對戰爭,反對貪婪,讓大家一起保護環境 ,讓地球充滿生機和活力。

不過,在進行此課教學時,我依然還能回味起當時王丹老師的這一課教學,孩子們對課文的感悟和老師的引導,向她學習。

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 篇5

本課我要反思的內容非常多,《搭石》是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搭石》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本中和諧共生。

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原本的設計是以人爲本,以讀爲本。想通過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想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想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但由於自己課堂出現錯誤,心裏自信不夠,壓力不由而生,導致課堂沒能按預定的設計完成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我是設計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受,帶着問題:“什麼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來讀書,即爲讀書設立了目標,又爲下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接着主要以這兩個問題爲抓手,層層深入的去解讀什麼是搭石、尋找搭石的美。在尋找搭石的美這一環節,我設計引導理解內容的主要方法有: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進而理解內容;例如:教學一排排人走搭石時的情景時,通過理解“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來讓學生感受到協調美、畫面美。2、通過邊讀邊展開想象,把課文描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以此來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時,讓學生展開想象:那將會是一副怎樣的畫面?讓學生從字裏行間感受到文字背後的美。3、爲了使學生豐富和深化學習的內容,我從課文的實際出發安排了一個小練筆。主要是爲了讓孩子們能感受到並體會到小山村的那種淳樸的美,那種人性的美。

可惜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預設時考慮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沒能達到預期效果。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的不足很多:

1、由於沒有很好地把握時間,原來預定的內容都不能完成,是有生以來上得最失敗的一堂課。

2、由於在教學中既想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還想滲透寫作方法。設計的內容太多,講授的內容太細,不敢大膽的放手,因而對文章分析的太繁瑣,甚至是很羅嗦自己卻全然不覺,因此浪費了很多時間,沒能把握住教學內容。

3、對自己教案不夠熟,對文本也沒揣摩透,今後一定努力改正。

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 篇6

《可愛的地球》一文是一篇略讀課文。篇幅較短,內容較淺。我打算用一個課時結束。但如何在短短的40分鐘內完成一個知識點的下達呢?這一課的重要知識點應該是哪一個呢?這都是我備課中反覆思量的問題。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發現這篇科學小品文有一個文體特徵,就是每一自然段都有一句可以概括這一段的中心意思。在想到每次考試中的現代文閱讀,我們學生所欠缺的一個技能就是找中心句。而在現代文的理解中,能否找出中心句,並準確地概括文意,這一點是極爲重要的。中心句就猶如密密麻麻蜘蛛網中的幾個亮點,讓學生們在漫無頭緒的文章閱讀中找到路標、尋到方向。

上完這節課後,我發現,再簡單的文本,如果備課時能認真深入地準備,也能上出精彩的一節課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多讓學生們自主探討,不再進行“老師報答案,學生記答案”的機械性教學。

不過,這節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比如,由於設定爲一課時,時間上比較緊,個別學生不能很快地進入老師設定的狀態中來,學習的效率比較低,仍然做了“文抄公”。如何調動這一部分孩子的積極性,還值得我去探究。

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 篇7

《老人和鳥》這篇課文是個感人的故事,娓娓道來,耐人尋味。“老人和鳥”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文章脈絡清晰,情感發展自然:老人通 過充滿誠摯愛心的行動,使鳥兒由懷疑到信任,直至與老人親密無間。文章語言生動,優美,富有詩情畫意。讀着這篇文章,使人不由自主地走進了一股人與自然和 諧共生的美妙畫卷中。人之愛,鳥之語,樹之情,花之意,無不充盈着溫馨和美之情。本課的教學,應引導學生好好朗讀,細細品味,想象老人與鳥兒們和諧相處的 感人情景,體會老人的誠摯愛心。

我在教學中除了結合文中重點詞句理解課文之外,我重點讓學生展開想象文中沒有寫出來的故事,達到了讀寫結合。從整堂課的效果看較好的完成了預設的目標。但也有一些設計上不完善的地方,在課堂中顯現出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師沒有很好的進入角色,表現爲在和學生對話過程中總是遊離在“自己還是老師”的角色中。不能很好的用自己的角色扮演影響感染學生情感的迸發。

2 沒有很好的滲透工具性。具體表現在對文中比喻句(多像碩大的蒲公英,多像明亮的神燈)和標點符號(主要是省略號)的指導不到位,不具體。學生顯然就失去了 自我感悟、個性化理解的空間。恰當的做法應該是讀完這一段後,談談那句話最能體現鳥兒對來人的讚美。請學生在品味句子的過程中體會比喻句的好處。利用省略 號省略的部分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還可以。

3指教後半部分稍偏離了中心話題,原因是由於課件的利用和製作沒有最好的服務教學。教師對動態生成的調控能力欠缺。板書沒有體現文章的主線,板書的利用不夠科學合理。

以上欠缺,與我個人的講課習慣有直接關係,在今後的教學中應當儘量改進。

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 篇8

我備課時閱讀了教材,發現這篇課文在寫法很明顯是先抑後揚,作者抓住對母雞前後感情不同來寫,於是我把教學重點改爲:1、自讀課文,體會作者對母雞的感情有什麼變化,兩種不同的感情你分別從哪些句子的描寫中體會出來。學生自讀後很快都完成個內容。2、抓住個別有特色的句子,引導學生品讀,感悟作者的寫法,如:“發現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它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讓它的兒女吃。”這個句子,學生找出了作者抓住母雞的動作“叫,啄,放”體會出,除了描寫出母雞對兒女的愛,還看出母雞非常的細心。學生體會到抓住動作描寫的好處。

這節自讀課文抓住一個主要問題,讓學生品讀課文思考,再體會這篇課文在寫法上一二個有特色,值得學習的地方,讓學生學習體會。抓的點不多,但在課堂上感覺效果不錯。

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 篇9

在學校倡導的“三環六步”教學理念的指引下,我們組開學階段一般從古詩文單元講起,爲的是學生早讀時間多讀多背,多一些時間積累。從去年開始,我在古詩方面結合新課程改革形成自己的教學環節。先學生課前預習,至少讀三遍以上,生字詞過關,搜尋有關作者的資料信息。上課後,我導入新課後,請同學先簡介作者,由於國小學過杜詩,學生立刻介紹了作者。然後我讓一學生朗讀全詩《望嶽》一遍,朗讀前我對朗讀提了具體要求:字音準確,節奏把握正確。學生讀完後,我泛泛而談地點評了一下就進入自己的範讀,結果第一句自己就醜,把岱宗夫如何的“夫”二聲讀成了一聲,幸好我態度謙虛,立刻和學生一起翻閱字典,承認自己的錯誤。第二環節我讓學生自讀詩歌,結合下面的小字註釋疏通全詩,不懂的字詞句把它做好記號,先和小組的同學合作討論解決,解決不了的等下舉手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學生髮言比較積極踊躍。第三環節則是品讀詩歌,我讓學生自己揣摩詩歌用“我讀懂了這一句”或者“我最喜歡這一句”來說話,談自己的感受和理由。幾分鐘後,我請學生髮言,結果舉手的同學寥寥無幾,我立刻意識到學生參與不夠,必須尋找原因。原來是學生不知如何回答,怎樣說。我當即以一二句爲例,幫學生示範了一遍,先有感情地讀“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再從“青”看出山之秀美,從“未了”看出泰山的遼闊無邊。學生之後紛紛發言,先讀再品,課堂氣氛較爲活躍。最後我讓學生從題目的角度去引導學生從望的不同角度來理解全詩,並思考詩歌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由於有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學生能夠較好地說出讚美泰山的雄偉氣勢和秀美的景色,透露了詩人遠大的理想抱負。最後在全班齊讀後背誦中結束《望嶽》的教學。

一堂課下來,我很高興學生能在讀中品,能較好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發言較積極,學生能有更多機會自己說自己談,學生比較歡迎這種課。但自己仍然感覺有許多不足,首先自己沒認真查好字典,想當然地讀,結果鬧了個小笑話,聯想上次教《桃花源記》時自己也讀錯了兩個字的拼音,我深感慚愧,下次絕對不要再自以爲是地讀課文,課前聽好專家範讀,有疑問的立即翻閱字典或詞典,不欺騙自己,更是對學生負責。其次問題的設計及引導還需細加錘鍊。對問題的難度和深度應以學生爲本,而並非借鑑參考書。這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不斷學習,師生共同進步吧。

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 篇10

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五冊《小露珠》一課巧妙地運用了童話所具有的特徵——奇特的幻想,採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方法,寫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讚揚了小露珠的美麗、可愛以及大自然的和諧、融洽。

全文共七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先交代小露珠形成的時間,再寫小露珠形成的地點,最後寫小露珠在形成時是怎樣變化的。第2至5自然段寫小露珠受到小動物們的喜歡。小動物們見到小露珠紛紛和她打招呼,並且讚美她“像鑽石那麼閃亮”“像水晶那麼透明”“像珍珠那麼圓潤”,這也正是小動物們都喜歡小露珠的原因。第6自然段寫小露珠裝點了花草樹木。小露珠不僅本身很美,而且還會用自己的美來裝點別人,讓植物們顯得更精神更美麗。第7自然段寫小露珠消失的過程,植物與她依依惜別。

在教學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小動物都喜歡小露珠時,先讓孩子們自讀課文,找出小動物喜歡小露珠的原因,同學們都能很快找到,我相機板書“像鑽石那麼閃亮”“像水晶那麼透明”“像珍珠那麼圓潤”。接着指導學生感情誦讀,學生能夠抓住重點詞語重讀,我還提醒學生看圖,抓住小動物的特點朗讀。

然後讓學生扮演小動物,我扮演小露珠,進行說話練習,拓展思路。“假如你變成了一隻小動物,你想變成什麼?你會怎樣和小露珠打招呼呢?”學生很喜歡這種形式,部分學生說得很好,任倚影說“你早哇,像花朵一樣美麗的小露珠,我是小蝴蝶。”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講的是植物喜歡小露珠的原因。通過自讀,同學們很快就找到“讓植物們顯得更加精神”“讓植物更加生機勃勃”,部分學生還說出了“小露珠讓植物們更加美麗動人”。接着我問:“小露珠讓植物們更加生機勃勃,植物們會怎麼感謝小露珠呢?”學生說“謝謝你小露珠,讓我這麼美麗”“謝謝小露珠,讓我這麼精神”……

第四部分(第7自然)寫小露珠消失的過程,植物與她依依惜別。首先讓學生自己讀,然後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麼,學生們說得真好,“我讀懂了植物們喜歡小露珠,關心小露珠”。在講到植物們“都想把小露珠留住時”,我問爲什麼, “小露珠把植物們裝點得格外精神,植物們捨不得小露珠。”…….

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了小露珠的美麗可愛,植物與小露珠之間的相互關心。

雖有一些讓人欣喜的地方,但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引導學生深入感悟,很遺憾。

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 篇11

上完《梅花魂》這一課,我的心裏涌動着一種激動,洋溢着一份感動,久久不能平靜,爲自己,也爲學生。也對語文教學要與學生的實際的結合有了更深的瞭解。

《梅花魂》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會梅花魂的本質含義,體會外祖父的愛國思鄉之情。課文的第13自然段關於外祖父對梅花秉性的闡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根據我班學生好動好表現的特點,在教學伊始,我讓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寫梅花的詩詞,然後教師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陳毅的《紅梅》,陸游的《詠梅》,以及毛澤東的《詠梅》,讓學生吟詠,在吟詠中加深對梅花特點的認識,以及對梅花品性的瞭解。

接着以讀爲本把五件事情找出來,然後分析外祖父的“三次流淚”,體會外祖父濃厚的思鄉之情。第二課時圍繞“珍愛梅圖”和“贈墨梅圖”體會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眷戀祖國的心就像那梅花精神。在課快要結束時,適當地引入“我的中國心”這首歌。師生一起跟着音樂唱,在歌聲中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加深對外祖父思鄉之情的理解,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同時也深化了對梅花魂的理解。讓學生漫步在文化的長廊裏,沉浸在濃厚的文化意蘊裏,課內外融合,使本節課不僅有了廣度,還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見大,融進大語文教學觀,有這樣日積月累的教學,小小少年的心便不會拘於孤陋寡聞,視野也一定會達到星垂平野闊的境界。

課題是《梅花魂》,我首先問學生課題《梅花魂》從字面上理解是什麼意思,學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這時我在課題魂字的底下批註精神二字,我緊接着問:“課文哪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梅花的精神?”學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課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讓學生品讀思考:“從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麼?你是從哪體會到的。”通過思考,學生體會到了梅花是不畏嚴寒,寒冷對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對梅花則意味着生存。面對嚴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體會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不僅如此學生還體會到了,這不僅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華兒女,無數中國人的精神他們頂天立地,從不肯低頭折節,構築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於是我問:“中華兒女千千萬,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數不勝數,你都知道哪些人物?”學生紛紛發言,列舉出了許多的古今我國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讓他們懷着對英雄的崇敬之情來有語氣的朗讀第十三自然段的時候。令我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一個同學在讀到“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呢!”這句話的時候,突然舉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我覺得這句話中的“她”字用錯了,應該用這個“它”。

從思維的碰撞,情感的昇華,體會深深的思鄉情。

通過對愛國心的理解,學生的思維碰撞出了火花,一個學生說:“我覺得課文在向我們介紹外祖父愛國的同時,還在向我們說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鄉。”於是我追問:“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戀祖國,思念家鄉?”學生分小組進行了學習,在彙報中,學生將文章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淚聯繫在了一起進行了體會,從這三次落淚學生體會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鄉、眷戀祖國。這是我事先沒有想到的,我的設計是學生一個一個的進行體會,但聯繫起來更能體會到外祖父的思鄉情。由此理解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給我的這幅墨梅圖和繡着血色梅花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 篇12

《孫中山破陋習》是一個歷史故事,課文以鮮活的文字敘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的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後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

在教學設計中,我認識到,纏足作爲封建社會所特有的產物,離現在學生的生活已十分遙遠,學生自然沒有辦法獲得切身感受。那如何帶領學生走近纏足,去感受纏足時代的那些事呢?我抓住了兩條線索:第一,回溯時空,採用聚焦畫面的方法,像攝影中推鏡頭一樣把關注點推向當時當事, 讓那些遙遠而模糊的情景在學生的朗讀感悟和想象中變得逐漸清晰起來。第二,抓住孫中山、姐姐、媽媽這三個主要人物的感情線索,通過對人物描寫的揣摩,透析不同人物的鮮明個性,感受遙遠年代中那觸手可及的真情實感。

有了這樣的教學構想,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封建陋習對當時家庭生活的影響,突出陋習之“陋”, 讓學生內心能有所震撼,我又整合文本的板塊,設計出基本的教學流程:

一、前後對比,陋習之害,傷及心靈。

姐姐是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孫中山引發破陋習的主要原因。學生只有去熟悉姐姐,瞭解姐姐,才能真正的感受姐姐的快樂,撫摩姐姐被刺痛的心,纔是有效的閱讀。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去熟悉姐姐,深入體會纏足前的姐姐是個活潑又能幹的姐姐。爲了加強前後對比,我抓住文中的“洗衣、燒飯、插秧、挑柴、一起玩、唱歌”等詞,鼓勵學生展開畫面。

在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充分感受到姐姐的活潑能幹和纏足前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時,再來學習姐姐後來變成了怎樣的女孩子呢?讓學生通過閱讀、交流去體會,加深對文本內在感情的體悟。

二、聚焦纏足中的三個主要人物,體會人物的鮮明個性。

故事中的孫中山、姐姐、媽媽這三個人物個性鮮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前面瞭解了姐姐,而在2-7小節描述的纏足場景中,通過幾次聚焦的環節,也走近了媽媽和孫中山。

給姐姐纏足的媽媽角色也很重要,作者對媽媽的描寫很出色,塑造一個軟弱、無奈的中國封建婦女形象。童年的孫中山和學生們不理解媽媽爲什麼要給姐姐纏足,媽媽又是怎樣一個人?所以教學中,我聚焦媽媽,儘量引導孩子去熟悉媽媽,走進媽媽的內心世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朗讀找出關鍵詞語,從媽媽的神態、語言、動作中去理解媽媽到底爲什麼要給姐姐纏足?

孫中山是本篇課文的主要人物,走近孫中山,熟悉孫中山,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通過聚焦孫中山和聚焦對話環節,使我們對他有了切實而全面的瞭解。尤其在聚焦對話環節,孫中山對媽媽說的幾句話,具有鮮明的語言特點,運用反問句和“既然……就……”的句式,表現出堅決的語氣,學習時引導學生跟肯定句進行對比,並反覆朗讀,體會孫中山的語氣和內心世界。

在教學中,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不足的地方是情感的鋪墊還不是很紮實,師生情感互動、學生和文本的情感互動還不夠深,導致某些地方的朗讀不夠到位。我定會吸取經驗,再接再厲。

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 篇13

而聞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學生需要學習的。

因此,本節課的高潮部分在觸摸人物靈魂,感知人物精神內涵。這一教學設想起到了人文素養教育作用。也是本節課最成功之處。是本節課的最大的亮點之一。

其次,採取老師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學生真正成爲了課堂的主人。這可從實際的教學中,學生投入的熱情程度和解答問題的質量上得到了明證。在第一大塊引導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對某些詞語的品味、某些語段的反覆朗讀,讓學生加深理解、體會、感悟。這在教學實際中也充分得到了體現,但在引導學生討論作爲卓越的學者第二大塊上,朗讀不夠充分,品味的時間較匆促。這是這堂課中的一個小小的遺憾。因爲這篇課文語言是詩化的語言,而這詩化的語言又特別集中在這一部分,實際上我在備課的當下和課堂的實際操作上,我已經注意到了這一特點,並作了詳細的朗讀文本、體驗語言情思的教學設計,也付諸於實踐;但實際操作上由於時間關係而漠視了有些語言的咀嚼和品味。是的,應該多朗讀、多品味,通過語言走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思和聞先生的思想,讓學生用自己的認知觸摸文本的情思,用自己的思想去碰撞文本的思想,用自己的心靈傾聽聞先生的吶喊。這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進一步加強的。

再次,在導入新課時,我也是十分注意。

由於,我們班的孩子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的老師 來聽課,心裏或多或少有些緊張。於是我採用鼓勵的方 式進入教學,效果較好。(導入語:今天,有這麼老師來我們班做客,對同學對老師來說,真是一件幸福的事。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老師的到來,同時,也把這掌聲送給自己,希望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能共同交流,共同成長)。不足之處:

(一)難點沒有突出。

在理解比較這一過程中,即討論作爲前期卓越學者的說和做和作爲後期大勇革命家的說和做有什麼異同點。這是這課堂的難點,解決它,就可以達到加深學生對課文主題和內容的理解,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但我在實際的課堂上也忽視了一個小細節,每能強化一個學生的思維閃光點。這是這堂課上的一個較大的遺憾。

(二)缺少對關鍵詞語的鑑賞與朗讀訓練

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花樣翻新。語文課不能缺少朗朗的讀書聲,不能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不能缺少對優美精彩文段的欣賞和必要的獨到的分析見解。

(三)板書不工整,需注意。

同時,由於教學內容比較多,我用一節課去完成,顯得有點倉促,學生的思考時間不夠,所以在回答問題時就不夠主動積極,只有那些基本功比較好的學生能大膽回答及發言。最明顯的就是在:“品味精彩句段”,就是聞一多先生作爲學者詩人,在搞文化學術這方面的說和做的態度,這個環節上顯得有些倉促,不少學生沒有多少時間思考,從而未能發言,這是一個缺憾。

再有語文課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探究。語文課的“心動”比“形動”更爲重要在合作學習中如果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流於形式,收效甚微。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會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更靈活的處理授課內容。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有最大的收穫。同時,自己也要反思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多注意,多揣摩,多推敲,多實踐。力爭每天都有一個臺階的進步了,加油!

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 篇14

《石榴》這篇文章是詠物抒懷作文的很好的範文,它篇幅短小、結構清晰,尤其是描寫的表達方式很值得模仿和借鑑。

我在教學的時候就把“描寫”作爲教學重點。

學生寫作最大的也是最普遍的毛病就是言之無物,內容空洞。這固然與生活經歷單調、觀察不細有關,我覺得關鍵的原因還是不會描寫。

《石榴》2-6段描寫石榴的特徵,描寫得很具體也很生動。我在教學中以《石榴》爲範文指導學生掌握描寫的方法。

1、描寫要多角度。課文對石榴從枝葉、花朵、果實三個方面來描寫石榴,其中描寫花又從形狀、顏色、光澤這些角度來寫。學生在寫作中往往對事物描寫像蜻蜓點水一樣,三言兩語就沒話了。掌握多角度描寫的方法,就可以寫得具體、全面、豐富、深刻了。

2、描寫要有詳略。多角度描寫不注意詳略就容易犯面面俱到,淺嘗輒止的毛病。詳略的安排是由寫作目的、文章主題決定的。石榴的枝葉、花朵、果實三個方面,作者詳寫了“花朵”。這是因爲作者讚美石榴——“夏季的心臟”,石榴花“對於炎陽的直射毫不避易”,讚美石榴花敢於同驕陽抗爭、毫不示弱的精神美。石榴花是最能體現石榴的精神品質的,也是作者寫作目的的直接寄託。因此用3個段落詳細描寫。

3、描寫要生動。生動地語言是描寫成功的關鍵。郭沫若運用了比喻、擬人、反問、對偶等多種修辭和許多準確、生動的詞語來描寫石榴,極具表現力。(不再舉例)

教材課文文質兼美,也是作文教學的極好的範文,我們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從模仿課文開始,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 篇15

語文百花園二的內容豐富而又新穎,它與過去的單元訓練和基礎訓練有着天壤之別,它是單元識字、閱讀、積累、交際的延伸,是溝通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的橋樑,既是學生合作競爭的平臺,又是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舞臺。

因此,我們需要採用各種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那麼,在衆多的教學方法中,我認爲活動型教學更爲適合語文百花園的教學。活動型教學以遊戲活動代替單一的講解和枯燥的練習,它是開放的,是快樂的,整個活動過程集趣味性、科學性、實踐性於一體,學生猶如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樂此不疲。

本節課,由於教學設計科學、合理,教學手段新穎、獨特,教學環節自然、流暢,活動過程豐富、多彩,學生的身心始終處於愉悅狀態,注意力高度集中,有主動學習的願望,歡笑聲、加油聲此起彼伏,他們在語文百花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處於合作者、引導者的地位,與學生的關係是夥伴式的合作關係。

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 篇16

這篇文章真新鮮。可是因爲要趕課,所以沒有細講,只是讓學生讀。爲了要趕課,把讀書時間都停了下來。哦,不是讀書時間,是調整了一下讀書時間的讀書內容。不再是讀課外書,而是要學生讀沒有學過的課文。我覺得這樣可以加快課堂的進度。那麼只在課堂上講字就可以了。我知道學生消化得不好,可是有什麼辦法了。時間已經不夠了。我沒有耽誤上課呀。有時還建議兩到三課時,我們是一課兩課時上下來的,還是不夠用。而且有的口語交際都拿到了班隊會上進行了。可是現在已經是十二月初了。課時還有不到兩週,可是課還有十課。這怎麼能講得完。爲什麼新書這麼多學習內容,我真的不知道別人別的學校別的地方是怎麼進行的/反正我們年年上不完。我一直在想對策,可是目前爲止沒有發現什麼好方法。上網發現別的教師也是這樣緊張的。是不是教材有問題,不應該安排這麼多內容。我想,可能是教材只管編教材不管學校還有別的活動吧。/可是一線教師沒有發言權。可是, 爲什麼實驗者只能實驗卻沒有發言權呢?那實驗的可操作性從哪來呢?

語文太陽鍾教學反思 篇17

《母雞》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級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寫了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母雞》是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然後再交流讀書體會,對比與《貓》的寫作手法。

教學中,我還抓住重點句來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爲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後,重點理解作者爲什麼不再討厭母雞,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後解決爲什麼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爲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當然,在教學中還發現了很多不足,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是自己因爲覺得這也好,那也好,而捨不得丟掉一些,反而使課堂容量過大,課最後來不及上。還有自己上課節奏比較慢,學生反饋有重複的比較多。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要善於發表不同意見,相同意見就不必多講了。整堂課,舉手回答的學生就集中在那麼幾個人,其他的都是沉默的。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而略讀課文教學最大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略讀課文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可是在學生的理解遭遇瓶頸的時候,我的分析就過多地參與引導了,使得課堂中教師的主導明顯化。

本文的語言十分生活化,使得文章是那樣的生動鮮明又通俗易懂。都說語文課堂應該充滿了朝氣與樂趣,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教學情境等是靠教師的語言的。但是在教學時由於讓學生回答問題時過於猶豫,延誤了時間顯得有點拖拉,致使課堂缺乏活力。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應該注意訓練學生要善於發言,要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