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7W

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 篇1

"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這頗有哲理的標語掛於美國華盛頓圖書館的牆上。它說明了無論做什麼事光聽是不行的,過後不久就會忘記。光看也還是不行的,雖然比光聽的效果好,能記住一些,但能理解嗎?也不一定。如果親自嘗試了,其中道理就能明白了,運用起來就得心應手。

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精選17篇)

一 吊起胃口,讓幼兒主動去探究。

課堂上,好多老師總是擔心幼兒聽不懂,上課總是自己在上面講啊講啊,結果幼兒不感興趣,教學效果很不好。所以中幼兒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幼兒聽"的學習方法,努力培養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理解知識、應用知識。

首先讓幼兒產生製作的慾望。只有有了興趣,幼兒纔會積極主動地去觀察自學。活動伊始,我並不急於讓幼兒動手製作,而是通過網絡讓幼兒欣賞世界各地的風車,欣賞老師製作的各種漂亮的風車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幾分鐘下來幼兒學習動手製作的胃口已被吊得高高的了。趁着這股熱乎勁,我開始把幼兒引上正題,要求幼兒先自學書本,然後自己製作。如果有個別幼兒覺得無從下手,就對他們進行個別的輔導,把他們引上路。

二 鼓勵幼兒質疑,解疑。

問題是幼兒學習的起點。幼兒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也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慾。因此,不少教育專家都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幼兒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開放式的課堂,要確保幼兒發現問題,思考問題。

在玩風車的過程中,幼兒發現並提出了很多問題:爲什麼小風車會轉而風箏不會轉?爲什麼有風的時候風車會轉得快?爲什麼自己的風車側面吹比正面吹要轉得快,而老師的卻相反?爲什麼老師的兩個風車轉的方向不一樣?……對這些問題教師必要重視,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老師特別應該耐心聽取一些看似荒.唐的問題,給他展示的機會,可能會從中發現幼兒創新的火花,使幼兒的學習收穫遠遠高於預期的效果。

三 開放教學,讓幼兒在合作中探究。

開放式教學,可以讓讓幼兒放開手腳地活動,第一他們很高興,第二他們很認真,第三他不會時就想去求教老師,這樣做效果是明顯的。大家可以看當今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的課堂實錄,他們就是這樣要求幼兒的。他們以幼兒敢於提問題爲起點,以幼兒能自己解決問題爲終點,而方法的核心就是放手讓幼兒活動。

不少教育專家也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幼兒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開放式的課堂,爲幼兒提供了自由發表意見的時間和空間,使幼兒敢於質疑,敢於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在問題的討論中促進信息的探究,以獲取知識和技能。幼兒在製作小風車的過程和討論過程中,放手讓他們進行小組合作。在玩中發現問題,爭論問題,從而共同解決問題,有利於從小培養幼兒的合作習慣和合作精神。

活動更多地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讓他們成爲活動的主角。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夠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去。

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 篇2

本學期的"跨班跟進課"活動,我執教的是大班的散文詩《落葉》,在三次執教的過程中,我在不斷地專研教研、分析教材的基礎上,調整活動環節的設計,以力求使教學活動達到理想的效果。下面,我就來說一說我自己在三次執教的過程中的一些所想所思。

一、教材的處理1.第一遍讀散文詩《落葉》之後,我發現這篇散文詩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中間的三段內容,它具有一個非常規整的句式,語言非常優美。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我可以將這三段的內容作爲一個重點內容來引導幼兒學習。

因此在第一次執教中,我制定的活動的教學目標中的第二條是:學習句式"樹葉---小動物---",體會散文詩的語言美。我制定的活動難點是: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上學習句式,感受散文的語言美。

2.第二遍讀散文詩《落葉》之後,我發現散文詩的最後一段在句式上其實是在之前的三段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在內容上是對前三段內容的一個提升。如何來處理這一段的內容,是分開學習還是結合之前的三段內容,在之後的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該如何體現,這些思考便影響和指引這我接下來的教學設計。

第一次執教時,我在欣賞散文詩的最後一段時是將這一段單獨拿出來讓幼兒的,在學習完前一段散文詩後用"我們再接着聽下去"來作爲過渡,這樣的處理方式顯得比較生硬。因此,在第二次執教時,我在幼兒學習完前一段散文詩(集體朗誦)後,直接在背景音樂聲中將最後一段的內容呈現給幼兒,這樣的處理方法不僅使幼兒覺得新奇,也使環節之間的過渡更爲順暢。

3.第三遍讀散文詩《落葉》之後,我發現了散文詩的第一段內容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導入,可以通過對第一段內容的呈現來和自然地引出全文。

在前兩次執教中,我採用的圖片是靜止的,而且在呈現圖片後提了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對學習散文詩沒有多大的幫助,還使得導入部分過於繁瑣。因此,在第三次執教時,我採用的PPT落葉圖片是動態的,而且在圖片呈現以後,通過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秋天到了,樹上的樹葉發生了什麼變化?"直接呈現散文詩第一段內容,使幼兒進入散文詩的優美意境,激發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細節的處理1.句式的學習在句式的學習過程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以看、聽、說爲主體的語言環境,調動幼兒說的慾望,促進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言。

其一:第一環節的初步感受散文詩內容,在我朗誦散文詩的時候沒有出現PPT畫面,通過一個提問"---"讓幼兒自由地說說自己聽到的。其二,第二遍朗誦散文詩時配上PPT畫面,再次通過一個提問"---"讓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來說一說。兩次內容的呈現不同,提問指向的重點不同,使幼兒逐步進入帶散文詩的世界中去。同時,藉助圖式,爲幼兒的學習提供支架,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內容。

2.動詞的處理散文詩重點內容中出現了"躺"、"坐"、"藏"三個動詞,動詞的出現使小動物與落葉之間發生的事情更加有趣、生動,如果將動詞的學習融入進去,一定會使孩子們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更加深刻。

其一:集體試試躺的動作,請個別小朋友學學坐的動作,個別、集體試試藏的動作。其二:爲最後的角色表演活動做好鋪墊。

3.圖片的呈現動態落葉圖片的選用,使秋天的景象更爲生動、真實,相比較靜態的圖片而言,起到的效果一定會更好一些,也更能吸引幼兒,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四副背景大圖的使用,使最後的角色表演環節充滿趣味,激發了幼兒繼續學習、遊戲的興趣。

通過這次的"跨班跟進課"活動那個,我在如何處理教材、設計活動方案方面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經驗,我認爲:

首先,一定要反覆研讀、分析教材內容,對教材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要做到"反覆細讀、品味全文"。

其次,一定要處理好教材中的細節部分內容,要做到"反覆思考、體現細節"。

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 篇3

我今天開展的社會活動《我是中國人》,我在活動中預設了兩個活動目標:1.讓幼兒瞭解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2.培養幼兒從小熱愛祖國的情感,感受做中國人的自豪。從整個活動的效果來看,兩個目標都達到了。因爲在活動前上我們已經豐富幼兒的國慶節常識,所以在活動開始我就與談話的形式引入:如我們都是哪國人呀!這樣直接切入主題,即簡單又明瞭。接下來在出示國旗,引導幼兒認識我國的國旗,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上讓幼兒來觀看我們的四大文明、我國的主要服裝>唐裝、我國的國粹中國功夫。通過這一系的觀看,讓幼兒層層遞進的瞭解我國的悠久歷史文化。因爲我採用的視頻的方式,所以幼兒能在動靜結合下始終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再以遊戲的形式來讓幼兒體驗身爲中國人的自豪。

但活動中不足的是:教師在活動的最後沒有及時的提升幼兒的情感,幼兒對自己熱愛祖國的情感沒能很好的給予抒發。在遊戲環節上,教師沒有及時的提出要求,所以幼兒遊戲時,有點亂。從今天的活動中,我瞭解到做爲老師要時時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這樣活動才能更流暢、更完美。

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 篇4

一、設計意圖:

我選擇的是一個科學活動《青蛙》,現在正是春天,結合春季的特徵,我們開展了春季的主題教育,由於青蛙是在春天裏繁殖的一種動物,青蛙媽媽生下了許多的寶寶——小蝌蚪。所以,幼兒們就會經常走到自然角去觀察小蝌蚪,對小蝌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一次。

我問幼兒:“小蝌蚪的媽媽是誰?”

幼兒說:“小青蛙”。

我又說:“那小蝌蚪怎麼長得和青蛙不一樣呢?”幼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臉疑惑的樣子。

故我又根據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

中央教育研究所的劉佔蘭教授也指出: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奧祕,有益於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探究的熱情,使他們從小善於觀察和發現。爲此,我就結合新《綱要》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此次科學教育活動。

二、主要的教學描述: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青蛙,初步瞭解青蛙的外形特徵及生長過程。

2、使幼兒知道青蛙與人類的關係。

教學準備:硬件方面:青蛙玩具或圖片 青蛙的生長過程圖 小蝌蚪

軟件方面:事先飼養小蝌蚪

教學過程:

一、出示小蝌蚪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觀察青蛙的興趣。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朋友,請你們看一看是誰呢?(小蝌蚪)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青蛙)

二、出示青蛙玩具或圖片,讓幼兒觀察青蛙的外形特徵。

“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們好!我是玩具廠的叔叔根據青蛙的樣子做成的青蛙玩具。

提問:

1、青蛙長得怎麼樣的?

2、眼睛、嘴巴怎麼樣的?

3、肚皮、背是什麼顏色的?

4、青蛙有幾條腿?

5、青蛙有頸嗎?頭能轉動嗎?

6、青蛙生活在什麼地方?

三、初步引導幼兒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現在,小朋友們都認識我了,但你們知道我是怎麼變成青蛙的嗎?

1、幼兒先借助已有的經驗講述青蛙的生長過程。

2、教師出示青蛙的生長過程圖,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小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青蛙爸爸和媽媽身下寶寶的時候是怎麼樣的?慢慢長大後又變成怎麼樣了?最後又變成怎麼樣了?

3、遊戲《蝌蚪寶寶變青蛙》,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青蛙的生長過程。

① 假如你是一隻蝌蚪寶寶,圓溜溜的,用身體的動作怎麼做?

②變成小蝌蚪了怎麼做呢?

③長出後退怎麼做?

④長出後退怎麼做?

⑤脫掉尾巴怎麼做?

最後,教師做青蛙媽媽,幼兒做寶寶一起遊戲,將青蛙的生長過程用身體動作來表現。

四、知道青蛙與人類的關係。

1、青蛙有什麼本領?

2、青蛙對我們人類有這麼大的用處,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青蛙呢?

三、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青蛙》結束後,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從選材、設計、準備到教學,雖然我能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季節和興趣需要出發,詳細地考慮了各個方面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但在課後發現還有一些方面有待改進的。

很早聽說過有這樣一節課:“平衡小人”心裏很好奇是怎樣一個生動的課例,正好有幸走進胡醒老師的課堂,有機會聆聽這個關於大班科學的探索活動。活動從開始到結束,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的安排都是老師精心設計和預設的,都給人一種嚴謹的教研風格,評價語、導入語、過渡語、小結語等多個方面充分的體現了科學活動中的語言的規範和機智。在活動中,老師適時的指導孩子,要求明確到位,評價具體親切並且準確,恰到好處的促進了幼兒的探索興趣。回顧下來,受益匪淺。

在活動開始,胡老師以幼兒感興趣的話題:“雜技小人”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通過孩子的自由猜想和進一步的操作探索慢慢的發現奧祕、彙總經驗,豐富的材料給予孩子各種學習嘗試的機會,橡皮泥、夾子、螺絲、磁鐵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讓幼兒從生活經驗獲得知識,使科學活動真正成爲幼兒喜歡的日常的興趣活動。對於表格的記錄,更是有效的幫助孩子梳理探索的結果,共同彙總規律,獲得互相學習和提高的機會。

在活動中,當老師發現問題的時候,及時的提出疑惑,在幼兒的再次實踐裏解決問題,使活動更加的有效。值得一提的是活動中的常規,在一般的操作活動中,做到收放自如都是不容易的,但是老師明確清楚的操作要求以及生動的過渡語都爲整個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最後的環節,老師提出掛着不同重量的小丑娃在鋼絲上會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發生?這樣帶着問題的延伸活動,使幼兒的學習進一步的拓展,給他們更多挑戰自己的機會。

小小的科學活動帶給孩子的興趣和快樂是不可限量的,我想一個科學活動不在於內容是哪個方面,關鍵是老師如何的深挖和鑽研,怎麼樣的活動是有效的、快樂的、提升孩子興趣和求知慾的,怎麼樣的過程是合理的,可行的、怎麼樣的引導是適時的科學的。要思考的有很多,一個活動的建構在無限的思索和實踐中會越來越完美,就像胡老師的課,給我們帶來的是欣賞和提高,在這次的學習中使我們對科學活動有了更多的啓迪。

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 篇5

孟子說:“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爲名師。”新課程標準認爲“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隨着課改的深入,教學反思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既然教學反思如此重要,那麼該從那些方面去反思呢?筆者認爲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反思。

1.理解教學反思的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學活動所涉及的種.種問題進行多視角、多層面、反覆、深入、認真地審視與思考的過程與行爲。在教學反思中教師通過不斷反省教學行爲、澄清教學理念、變革教學方法、塑造教學風格,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個人的教學能力。因此,教學反思即是教師教學生活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重要策略。

2.教學反思的內容

課堂教學是教學實踐的主要“舞臺”。因此,在作教學反思時,我們的教學不能遊離與課堂教學之外,否則反思就漫無目的,將是無的放矢。以課堂教學活動爲例,一般針對三個方面:對教材的理解、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1)對教材(教學內容)理解的反思。具體內容包括對教材編者的意圖,教材所體現的課程價值及教育功能理解的是否透徹、到位?教學目標定位是否準確、具體?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是否確定恰當?對教材的調整挖掘是否科學合理?如在講授人教版高中音樂鑑賞課第四單元“國之瑰寶-京劇”時,我先講第二節的現代京劇,學習“說唱臉譜”,“甘灑熱血寫春秋”等學生容易接受的現代京劇,進而在講述第一節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傳統京劇,這樣教學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學效果顯著。

(2.)對教師教的反思。具體包括教學策略是否科學、教學理念是否體現教材的本質?教學方法是否合理?教學環節安排是否優等。

教師經歷教學實踐後,總會有一些難忘的感受,或多或少,或“得”或“失”這就需要我們“反省”來梳理。如去年我講了一個市級優質課,是人教版第三單元第一節是《豐富的民間器樂-民族吹管樂》,我從小接觸民族吹管樂,對之較熟悉,課前可謂準備之充分,(導入新課用的女子十二樂坊的《輝煌》),這節課講了三類民族吹管樂,帶哨片的如嗩吶、管子;帶簧片的如笙、葫蘆絲巴烏;無哨片無簧片的笛子、簫、壎、口笛、排簫,所有的上述樂器我都熟練的示範給學生聽辨音色,學生積極配合,參與性高,熱熱鬧鬧,但最後還是缺少一個總結性的環節,就是放一段音樂分辨各民族管樂的音色,至今感覺多少還是有些遺憾。

(3)對學生學的反思。具體內容作爲互動的一方學生是否真正投入到教學活動當中?(即學生的興趣與參與程度怎樣)?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與教學內容聯繫的是否緊密(如自主探究、分組合作有無必要)?學生對於教學目的的實現程度狀況如何(即課堂教學效果怎樣)?學生自我學習的狀況是否明白(即我學的怎樣)?學生的自我評價是否到位?

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的確立,是以一定得參與度做保證的,學生沒有參與或參與的不夠,就算不上“主體”。學生的參與狀態,既要看參與的廣度又要看參與的深度,就廣度而言,學生是否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是否參與了課堂教學的各個環;就深度而言,學生是被動地、應付地學習,還是積極地、主動地探究。從這一點上來講,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沒引起學生多少認知衝突的課不是好課。如在講述授人教版高中音樂鑑賞課第二單元第一節《高亢的西北腔》我整合許多的視頻資源(如歌曲:山丹丹花開紅豔豔,黃土高坡,信天游,颳大風,西部放歌,紅高粱主題曲,紅高粱電影片段等等),的確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耳目一新,可課後反思覺得觀看的太多,易造成高強度的視覺疲勞,轟轟隆隆一節課倒也熱熱鬧鬧,但學生到底從中得到些什麼,的確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深思,難道不是嗎?

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 篇6

本次我執教的內容是大班《大自然探祕》主題活動中科學領域的一節生成活動《天氣預報》。天氣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教育屬於生活,教育爲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並藉助於生活。因此,我設計了天氣預報的活動。通過本節活動幼兒將認識幾種常見的天氣符號,瞭解簡單的氣象知識;能關注天氣變化,有觀看天氣預報的意識,知道天氣預報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課前準備活動,讓孩子們先關注了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天氣預報”,讓孩子對天氣預報有個粗淺的認識。比對了幾個版本的天氣圖標,結合電視臺播放的“天氣預報”,選擇了12中幼兒生活中比較瞭解的天氣情況之製作成氣象圖標。活動中儘量以幼兒爲主體,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整節活動課的設計滿足了幼兒主動探究的慾望,支持了孩子的探究和發展。教師結合幼兒已知的經驗,在問題的引導下,鼓勵幼兒主動參與積極思考,進一步引發探究興趣,主動提出問題,建構新的知識體系。

活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1、視頻利用率不高,在讓幼兒開始播報之前,可以再讓幼兒觀看一次視頻。

2、在“模仿播報員”的遊戲環節中,可讓遊戲情境更濃一些,也可以讓幼兒自由選擇城市進行播報。

3、天氣預報中還蘊藏着許多知識點,如:空氣質量、溼度、紫外線指數、穿衣指數等等,可以作爲延伸活動繼續開展,使幼兒對天氣預報有繼續探索的慾望。

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 篇7

一 ·活動主題:誠信考試 誠實做人

二、活動背景: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人的立身之本。時光飛逝,轉眼一學期的學習又將告一段落,我們也迎來了20____—20____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我們要面臨的既是一次學習成果的檢閱,更是一場道德與誠信的考驗,面臨期末全校已經進入了備考階段。嚴肅考風考紀成爲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次活動意在使同學們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和培養同學們誠信的意識,並初步學會將誠信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真正做到誠實守信。讓每位同學認識到誠信對於人生的重要性,誠信是做人的一種品質,是職業道德的根本,是個人成就事業的根基。要培養誠信的良好道德品質,就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三、活動目的:

1.全面貫徹、認真學習考場紀律要求。

2.指導大家的認真複習,做好考試準備。

3.加強誠信意識教育,塑造良好道德品質

四·活動對象:咸陽職員醫學系全體學生。

五·活動時間 :20____年12月

六·活動地點:個班教室

七 ·活動流程

1·誠信意識教育

班長 團支書首先向同學們傳達學習有關考試的規章制度,詳細闡述考試過程中誠實守信·認證仔細·沉着冷靜的重要性。接着要求同學們圍繞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結合自身實際闡述自己所理解考試的含義。讓同學們明白考試只是檢測所學知識的手段,是平時努力程度的集中反映。優異的成績要靠自己的真實智慧·辛勤奮鬥來爭取。因此大家一定要遵守學校的校紀校規,用嚴謹的考試作風,嚴明的考試紀律和良好的心態迎接期末考試的到來。

2 請幾位成績優秀的同學講講自己的複習方法和平時學習的經驗。

3 “誠信考試,誠實做人”的簽名活動

組織全班同學在“倡導誠信考試,建立和諧校園”的橫幅上簽名,以便提醒同學們要誠信考試,杜絕一切作弊行爲。

4 活動最後由班長和團支書總結性發言再次強調迎接複習的注意事項及考試的注意事項。並祝同學們在考試中獲得優異的成績。

八、活動意義:

通過策劃舉辦這次活動,同學們都充分的認識到了誠信的重要性,大家都會在以後的工作與學習中以誠信的優良傳統美德指導自己的一言一行。古往今來,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誠實守信的人。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只有有了誠信,你才能在社會立足,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才能使他人信服,因爲誰都不喜歡被欺騙。因此,做一個誠信之人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以及一個做人的最起碼的原則!要想做到誠信,就要從生活中每件點點滴滴的小做起。今天,我們重溫我們優秀的道德文化傳統,並在這豐富的道德資源中,汲取到中華民族騰飛的持久動力。希望同學們能牢記這一點,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處處做到誠信。爲將來的人生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九、注意事項:

1、在組織過程中負責人要注意時間的分配,儘量避免由於時間過短和問題過偏而效果不佳。

2、會場氣氛要活躍,但保持會議的紀律;負責人要調動班內氣氛,注意保持會場安靜。

3、通過靈活方式,讓同學更投入到會議,正面認識考試紀律的嚴肅性,讓所有同學都有所收穫。

4、每個班幹部都要積極配合負責人工作,幫助維持會場次序。

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 篇8

我們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爲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兒童只有在真實的生活中感受、體驗,才能領悟到誠實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學《誠信是金》一課中,我注意指導學生,以少的時間,精的內容,活的形式,形成學生主動把握,快動思維,靈動氛圍的良性循環圈。以“活動”貫穿始終,在活動中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對於國小生來說,生動形象的道德教育情境是其產生情感體驗的土壤。因此,我注重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來使學生“動情”。 倡導在活動中發展,但不是爲活動而活動。活動過程應更多的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使學生體會和認識:在社會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誠實,不僅給當事人造成直接的傷害,而且也使整個社會失去安全感,人與人失去最起碼的信任,受傷害的是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雖然誠實有時候吃點小虧,但是對你,對我,對大家,對社會都有好處。這就對學生的實際生活起到了指導作用。

總之,品社課要走進學生的生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時啓發學生自我評價。只有將學生的情感體驗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充分感悟、發展,才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 篇9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它既適應我國當前進行素質教育的內在需求,又呼應世界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綜合實踐活動課”自提出後已被廣大教師和學生所接受,實踐證明通過活動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在這次“家鄉文化之旅”的活動中,體會最深的應當是教師,而受益最大的應當是學生。上完這次課,我反覆琢磨,總結出四條經驗:第一、活動的開展不僅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做,老師也應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和指導者。因爲老師的參與,會讓學生感到他們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隨便的事,而是一件值得他們去重視、去認真體驗的一件事;老師的指導又使他們少走彎路,可借鑑我們已有的經驗幫助他們更快的享受成功。第二、對學生有創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師應給予讚賞,讓他們的自信發揮極至,促使他們形成再研究的願望,形成良好的“願學”循環。但當學生在活動中遇到挫折時,老師應嘗試用“挫折教育”讓學生品味人生,鼓勵他們勇於面對失敗,培養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質,爲築起他們的人生之塔奠定結實的基礎。第三、課後要有反思。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在每一次活動結束後,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與所失,做到“無則加勉,有則改之”,讓反思爲下一次課的進步爭取成功的機會。第四、讓評價體系貫穿於活動的全過程,使生生互評及師生共評等評價方式爲完善活動方案提供最直接幫助。

這次活動,至少在四個方面讓學生受益匪淺。

一、培養了學生開放合作的意識。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一個人的學識再豐富也相對有限,要進行創新,光靠個人的力量有時也極難完成任務。學生們必須學會協作。合作意識在現代創新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如此次“家鄉文化之旅”活動課教學中,就有很多幾個人協作才能完成的任務(如小品表演、廣告設計等),有意識的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這次實踐活動,使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學習能力、觀察思維、語言表達及創造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在活動中加強人文修養。當今時代,人們都在大力倡導人文教育,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是責無旁貸,我們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這個理解表達的工具,更應該讓學生獲得豐厚的人文修養--對古今中外優秀歷史文化的瞭解、積累,對各個領域的探索,對社會的關心,對現實生活的關注。活動前,學生要了解家鄉的人文、地理、歷史,瞭解家鄉的風土人情、民間習俗。因此,學生們閱讀了一些相關的書籍,走訪了一些知情的老幹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這個準備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吸收、積累本土優秀文化,豐富“內存”的過程。交流時,學生雖然是在傾吐,但同時也是再一次地學習,他們在反覆咀嚼、品味這些璀粲的文化。多一次講解,就多一些個人對語言,對文化的感悟和積澱。潛移默化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了加強。

三、在交往中提高語文實踐能力。“家鄉文化之旅”是利用本地資源開展的一項語文實踐活動,它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交往空間,在整個過程中,他們要主動與人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要通過調查,瞭解各個時期文化的特點。在交流中,要使用規範的口語表達,並且要努力做到發音準確,吐字清晰,音量、語速適中……總之,這樣的交往活動,交往的內容和方式都是富有吸引力的,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四、在生活中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感。“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學習語文不僅要讀有字的書,也要讀無字的書,家鄉文化,處處有情,正是一本內涵豐富的“無字書”。活動中學生們感受到,語文在生活中無時不在,無地不有,語文是最實用的。他們在活動中獲得的這些情感體驗和激起的對語文學習的深厚興趣是潤物無聲的,是持久永恆的。

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 篇10

《美麗的手型畫》

此活動設計的最大優點是:教師能較好地把握培養幼兒創造力與提高幼兒美術技能的關係,既給幼兒留有較大的想象創造空間,又能幫助幼兒解決繪畫技能上的難點。

開始部分,通過欣賞作品和手形變化遊戲,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幫助幼兒積累創作素材。

中間部分,教師抓住瞭如何"將幼兒的想象通過繪畫形式表現出來"這個重難點。在方法上,把傳統的教師示範,改爲幼兒創造的啓發式、討論式、在手段上,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將幼兒的想象以動感的畫面展示,爲幼兒提供了更多的觀察、比較、判斷的機會,找準了由手形添上什麼變成什麼這一技能上的關鍵,突破了教學的難點,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結束部分,利用視頻轉換儀,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同伴面前,便於幼兒參與評價,促進交流。

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 篇11

巧設提問,推進孩子繼續閱讀與思考

執筆:呂雪芳

在早期閱讀活動中少不了提問,提問是成人與孩子共同閱讀並交流互動的重要途徑之一。缺少了有效的交流,就無法瞭解孩子的閱讀需求與現狀,更無法推動孩子繼續閱讀與思考。因此,在各類閱讀活動中,提問的設計始終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對於中班孩子而言,怎樣的提問纔是最爲有效的呢?通過多次的閱讀活動教學,我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總結出來與大家共享:

1.“步步推進”式的提問。

即將複雜的情節點進行梳理,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規律,設計一連串有聯繫的提問,幫助孩子逐步深入理解,最終撥開雲霧,理清頭緒。如在閱讀故事《第二塊蛋糕》的第二個情節點時,我們可以以這樣一組提問,來啓發孩子思考。“小動物們在幹什麼?”“他們爲什麼還要做蛋糕?”“這次小狐狸搶走了蛋糕,小動物們爲什麼都笑了呢?”“猜猜,狐狸的下場會是怎樣的呢?”,通過一連串的問題,有效分解了故事理解中的難點,不僅使不同能力的孩子最終都能理解這個故事的情節,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梳理了思緒,習得了有序思維的方式。

2.“天馬行空”式的提問。

考慮到中班幼兒思維仍然以具體形象占主導地位,因此,教師在閱讀後的交流中,還是應以開放性的提問爲主,提供幼兒大膽講述不同見解,且不會受到太多思維侷限的表達機會。如:故事“《貪吃的哈羅德》中的提問:“小動物在哈羅德的肚子裏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圖畫故事《幸好只是一個夢》中的提問:“小刺蝟看到大蘋果會怎麼想呢?”等等,這類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也就不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又而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經驗,大膽的想象和猜測,並運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不同於他人的看法。這樣的提問方式有助於幼兒用想象來補充故事發展中的空間。

3.“旁敲側擊”式的提問。

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 篇12

對國小生進行遵規守紀教育,是一個巨大的工程。知規範,守紀律,有禮貌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需要,是他們個人內在修養的表現,也是他們將來走向社會的必備素質。如何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養成了良好的遵規守紀行爲習慣,將來在社會生活和工作中,就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就能成就一番大事業。要從小抓好這一教育,因爲不僅關係着一個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更關係着整個社會的井然有序的發展。因此,召開了本次主題班會。 這次主題班會總的來說是開得比較成功的。這次的活動目的是通過活動,使學生懂得自己所有的言行都應以《規範》爲基準,遵規守紀是每位學生必備的素養之一。通過主題班會活動,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遵規守紀行爲習慣,初步樹立規範意識。把遵規守紀常規貫穿到啞劇、遊戲、朗誦、情景表演等各活動形式之中,讓學生受到情趣的薰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如啞劇《差異》;快板《三字歌》;兒歌《課堂紀律歌》;情景表演《問好》、《兩操》等,欣賞完還讓學生說感受。學生深刻理解了《規範》,並轉化爲行動,真正的做到是一名遵規守紀的學生。

當然,也有小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只能堅持很短的時間,一旦沒有提醒,他們就會忘記。尤其是在課間活動時,不能約束好自己的行爲,瘋跑猛追、打打鬧鬧的現象屢次出現。其實要真正讓遵規守紀落實到班級、落實到校園,不能只靠一節班隊課的,而應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常抓不懈。

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 篇13

聖誕卡是學生特別熟悉的事物,他們也非常感興趣,課前積極準備,到商場蒐集賀卡、網上搜集有關聖誕節的各種信息。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力。在本課預習時,我讓學生充分地所收集的材料,以便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

瞭解聖誕節的相關知識,通過小組討論確定了製作賀卡的設計方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給學生創建了自主探究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我本着以學生爲主體,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聖誕卡的製作。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的精神。使學生完全體驗到活動所帶來的樂趣。爲培養

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說出發自內心的祝福話,培養了學生的溝通能力。

通過學生討論、教師演示的方式,引導學生全身心的進入學習狀態,引導通過歸納,總結出製作賀卡的步驟。

自主探究,製作賀卡。播放音樂,使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充分發揮想象把美好的祝願用賀卡展現出來,同時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製作賀卡的實踐能夠達到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評價作品方法較爲合理:這一過程中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是學生互評好的作品,而忽略了有“問題”的作品,本課以學生自主評價爲主教師評價爲輔對賀卡的優處與不足展開充分的評價。達到了活躍學生思維,總結、鞏固知識的目的。

不足之處:

1、在卡紙的顏色選擇上應力求鮮豔,才能烘托出節日的氣氛。

2、教師應事先強調注意寫字規範,不能塗抹。

3、賀卡上的圖案畫的很好,但沒有塗顏色,整體效果欠佳。

4,聖誕節是西方的節日,在祝福的語中,有大部分同學只有一種書寫體形式,以上幾點需在今後教學中改進。

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 篇14

文學作品中有很多真、善、美和假、醜、惡的形象,爲了幫助幼兒正確理解這些形象,有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啓發幼兒假想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去體驗角色。

我在大阪故事《城裏來了大恐龍》的教學活動中,爲了讓孩子瞭解恐龍的心裏活動,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恐龍它願意給城裏的人們帶來麻煩嗎?如果你是大恐龍,你來到城裏,你會怎麼做?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抓住作品中有利於幼兒想象的因素對幼兒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維的想象。這種問題沒有正確的答案,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合理的想象,多角度的回答問題。另外,我在提問時還注意了提問的角度和幼兒的經驗有關,提問的難度要適合幼兒的現有的知識水平。

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 篇15

中班區域活動觀察反思

今天是我們玩區域的日子了。早早地上完了課,請孩子們安靜地坐在我旁的邊,分配起了區域。區域是輪流的,所以每個孩子都可以玩到不同的。男孩子特別喜歡玩建築區,但是也是因爲他們特別調皮,再玩的時候總會發生一些爭執。於是在玩之前,我們做了勾勾手指頭的保證的,誰一犯錯,就會被取消資格,黃牌罰下場。他們的再三要求和保證,我心軟了。話音剛落,他們幾個高興地朝着建築區走去,玩了起來。我坐在美工區的一角,觀察着他們這幾個孩子。他們是我們班裏很活躍的孩子,有時活躍的只要一看見人就容易興奮起來。 果然,不出所料沒過一會兒,他們就爲了一塊積木爭吵起來了終於,嘟嘟他開口了:“阮老師說過《孔融讓梨》記得嗎?告訴我們要謙讓,並且剛開始在玩之前,我們都答應老師的要好好玩,可是。。。。。。。。說着說着,他們不再爲一塊積木爭吵了又恢復到了平靜。

玩區域其實是給孩子創設一個特定的環境,讓他們身入其中去。進入這個環境中,需要接觸夥伴,這就是合作遊戲 。可是如何讓他們學會玩,快樂地玩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在一個小小的建築區中,難免會出現爭搶積木的現象,並且它很普遍。即使在開始分配之前,你千叮嚀萬囑咐不可以爭吵什麼的,孩子畢竟是孩子,玩起來什麼都忘了,這就是孩子的天性—愛玩。作爲老師的我們總是幫着孩子去解決問題,可是不曾想過這樣的方式對嗎?也許孩子也會有自己處理的辦法,雖然不怎麼周到,但在合作遊戲中,讓同伴折服的就是好辦法。

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 篇16

今天的手工活動是請小朋友將撕的彩條依次穿過紙圈後粘成圓圈變成長長的彩鏈。

彩鏈一出示,孩子們非常的感興趣,他們積極的討論彩鏈的作用:有的說可以將彩鏈掛在教室;有的說可以掛在牀欄上……。當引導幼兒觀察老師製作彩鏈的方法提問:膠水塗在紙的哪裏,紙條怎樣變成圓圈時,孩子們都非常的認真觀察、回答。但是當幼兒操作時,出現很多孩子不會做的現象:有的孩子將紙條兩端對面粘,有的孩子把紙條顏色粘反了,有的孩子不會用紙條穿過另一個紙圈。到活動最後只有7爲小朋友學會做彩鏈。

活動過後,我對這次活動失敗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首先,材料本身有多種操作方法,如紙條的兩端可以有很多種粘法,造成幼兒粘法也是各種各樣。二是紙條顏色有正反兩面,導致幼兒粘的圓圈有的紅色在裏面、有的白色在裏面,造成粘成的圓圈有兩種顏色。

其次,操作方法上有難度:小朋友先要把寬的紙條撕成細紙條,然後再開始粘,而穿過圓圈進行粘貼幼兒是第一次接觸,操作時間一長,加上有一定難度,幼兒就沒有興趣了。

通過這次活動,我在想,以後組織的做彩鏈活動可以讓幼兒根據材料自由發揮,用自己的方法讓紙條變長,粘的方法不限,可以紙條兩端對粘,也可紙條正反面疊粘。做彩鏈時可將紙條穿過一個圓圈相連接,也可將圓圈兩兩相連接粘成彩鏈……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能力自主參與活動。

大班教學活動及反思 篇17

民間遊戲跳皮筋,是幼兒接觸比較少,但很感興趣的傳統遊戲,它不僅鍛鍊幼兒身體,發展幼兒基本動作,還有豐富幼兒生活,開發智力和陶冶幼兒情操的作用,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跳皮筋的遊戲簡便易行、取材方便、內容豐富、不受時間、場地、人數的影響,隨時隨地就可以開展的特點,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間體育遊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爲了避免民間遊戲中單純的玩會很枯燥,孩子們不太感興趣,便設計了情景,讓幼兒扮演小雞,來一起做遊戲,孩子們會玩得很高興。而我認爲這也是本次活動的亮點。通過音樂乘坐皮筋小汽車來出場,進行熱身運動,將皮筋便趁鼓勵一輛小汽車,勾起了幼兒的興趣。整個活動,老師都是在引導孩子們自己想辦法去玩,引導他們想出不同的玩法,引導他們去合作遊戲。在綜合遊戲中設計了聽指令轉換動作,不僅增加了遊戲的趣味性,還對孩子們進行注意力方面訓練,在轉換之間增強了難度,幼兒很有成就感。遊戲中設計了有難度的夾沙包跳、爬用輪胎搭成的小山坡,孩子們能夠在大家的鼓勵下勇敢地去嘗試並且渡過難關,表現很棒。而規則意識的培養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本次活動中也存在這不足,在活動過程中沒有進行總結性的過度,個別幼兒的關注不夠,在對幼兒的探究引導上還需要更細緻的斟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