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化學反思回顧(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9W

國中化學反思回顧 篇1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知識和實驗技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國中化學反思回顧(精選16篇)

在我與學生的接觸中,我發現九年級學生對化學實驗非常感興趣,只要課堂上一做實驗,興趣驟升,如何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引導他們去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優越性,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進行示範操作外,還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並能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化學變化的規律。我還結合教材內容,對實驗進行增補,增強實驗的效果,加強實驗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進而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增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藉助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綜合歸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中化學反思回顧 篇2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爲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

第二方面只有當以上思想工作基本過關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學效果上去。對於教學方面,我主要從以下六點入手,第一點:總體把握教學要點,如該學年,該學期有哪些知識點,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這樣在平常教學中才有目標。第二點:注意和學生一起探索各種題型,我發現學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點,只要勾起他們的求知慾與興趣,學習勁頭就上來了。第三點:每節新課後注意反饋,主要作業與小測中發現學生掌握知識的不足之處,及時加以訂正。第四點:要進行一定數量的練習,我反對題海戰術,但用相當數量題目進行練習卻是必要的,練習時要有目的,抓基礎與重難點,滲透化學思維,強調一點是老師的練習要注重學生化學思維的形成與鍛鍊,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與打好基礎,可以做到用一把鑰匙開多道門。第五點:就是考前複習中要認真研究與整理出考試要考的知識點,重難點,要重點複習的題目類型,難度,深度。這樣複習時纔有的放矢,複習中什麼要多抓多練,什麼可暫時忽略,這一點很重要,會直接影響複習效果與成績。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並把握得準,必須要有相當長時間的經驗積累與總結,甚至挫折,否則不行。而我仍在不斷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會有所領悟。第六點:抓好後進生工作,後進生會影響全班成績與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氣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後進生跟得上。

國中化學反思回顧 篇3

1、興趣:學習興趣是我們教師工作的動力基礎,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調節課堂氣氛的能力,

2、激情:熱愛所教的學科,要找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找一種與學生分享快樂的感覺;用教師的激情點燃學生學習熱情。

3、契機:抓住每一個教育的契機,不放過任何一個教育的最佳機會。

4、懸念:課堂教學要有懸念,要利用問題或問題組給學生提供閃光的機會,讓學生告訴學生。

5、規矩:教師的教學要有特點,形成規矩,並且要引導學生儘快適應教師的教法。教有規矩,學有方圓。

國中化學反思回顧 篇4

一、在教育理念,我以學生爲主體地位的教學手段:

1、在新的課程標準,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即體育從學生的發展、學生的需要出發。根據課改的指導思想,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學習是經驗的重組和重新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自主的學習者。學生來到學校,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進行知識建構。通過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學生的創造力、潛能、天賦等得以發揮,情意得到陶冶,個性得到發展。

2、我樹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體現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實現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目標。

3、教法要求創新開放和放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爲主採用探究教學,情景教學等、重視學生學法指導。

4、改革評價體系,改變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功能。

5、我積極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探索學生喜歡、符合本地區、本校、教師本人特點的教學內容。這裏要指出校本課程應是學校的集體行爲,而不是教師的個人行爲。

二、不斷提高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我通過了培訓,回到學校進行教學從心裏上有了底。這學期我所帶的是畢業班,因此根據實際情況,在實踐過程中我做到了如下幾點:

1、我從自己制定的目標入手,與學生共同制定課堂常規,進行教學調查,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體育基礎,最後確定學習目標。

2、制定教學計劃,根據調查瞭解的結果,對照體育與健康的標準,確定學年計劃、學期目標。如:實心球的教學,根據場地器材條件、學生興趣等因素,各種姿勢的投擲方法在八年級年級基本完成,而在九年級年級則以鞏固提高爲主。

3、確定評價方案,根據課改要求,考慮要操作性,確定體育與健康評價方案。

4、努力適應新時期學校教育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特點摸索出學生喜歡的課堂形式。本學期上課至今,在上課期間男生比較喜歡球類運動,而女生則對遊戲、墊上運動比較感興趣。根據此特點有計劃的開展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在新課程標準中我要求在實踐中總結經驗

1、課堂的觀念變了①、課堂不在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過去,常常把教師的課堂教學類比爲舞臺表演藝術,把課堂當作教師表演的舞臺,只要教師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實不然,表演可以無互動、無交往,而教學必須要藉助交往來進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與互動中,學生獲取知識才是“內化”了的,增長的能力纔是“貨真價實的,養成的情感纔是“真真切切”的。因此,衡量一堂課的標準不只在於教師的行爲舉止是否大方,時間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在於學生交往、互動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動的方式與成就。②、課堂不再是對對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場所。把訓練等同於教學,把訓練當成課堂中的主要行爲,是我們以前在課堂中常有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個體差異,體育教學需要練習,但更需要興趣。③、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本領,養成不斷求知的習慣,形成終身學習必備的素質,是時代發展對學生的期盼。而體育課改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體會體育鍛煉的價值,牢固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④、課堂不再是教師教學行爲模式化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場所。課堂總處在一種變化的狀態,要求教師必須要根據變化的情形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爲,把學生置於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景而動,課堂纔會生動,有活力。

2、教學內容選擇餘地大。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針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材處理更加機動靈活。

3、評價方法有所改變。新課程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要求評價採用自模和常模評價相結合,重視學生的點滴進步。通過實踐,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意識明顯提高。

4、體育與身體健康相聯繫。提出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和五個領域的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會考慮的更多、更仔細。

5、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在實踐中,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形成特長,爲學生終身體育打好基礎。學生在課堂中表現積極、認真,學習效果好。

6、讓學生在課堂中享受快樂,盡情的歡喜纔是學生爲主體地位的教學手段。

國中化學反思回顧 篇5

又到了學期末,回眸20____,突然想起了孫悅的一首歌:“看着日曆最後一頁,總不忍心把最後一頁翻過”。20__緊張的一年,忙碌的一年。本學期,在學校領導的信任下,我擔任了九年級5、6班英語教學工作,與名師、骨幹教師搭檔,我深感自己的不足,內心也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工作中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兢兢業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本學期是我講課最多的一年,其中我在 “一課二摩三討論” 執教了Unit4 What would you do?第一課時;在縣視導中,我執教了Unit10 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在教學示範校驗收中我執教了Unit13 Rainy days make me sad.通過這幾次講課,我真正體會到了背課的重要性,因此每節課我都精心準備,做到了認真備課。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既要備教材、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

英語教學要求採用任務型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一上課就置身於一個講英語、用英語的環境中,在既緊張而又活潑的氣氛中學習英語。教學一開始就寓於情景,設置任務, 如unit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的教學目標時,我首先讓同學們理解哪些事情是他們能允許做的,哪些是不允許他們做的。第一個課時,我先把完成任務所需的語言寫在黑板上,從而引出新單詞,然後設置任務,要求同學們討論他們能做的和不該做的。我們新建了“興藝廣場”,還有將要搬入的學生宿舍及我們學校的校規等,面對我們美麗的校園,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引導學生結合實際,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很自然地,同學們就理解了what the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and what the teenagers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學生在情景中大量實踐,用已知的學習未知的,很容易掌握所學內容。再如在教授Unit10 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中,我先突破重難點,讓學生了解過去完成時,我採用課件形式出示經常發生在學生們身邊的事情,如當老師進教室時,你們已經擦完黑板了,打掃完教室了,做完作業了等,結合課件,圖片等,讓學生初步感知重難點,爲後面的教學鋪墊到位,學生也很容易的突破了重難點,從而使這節課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中還有很大缺陷,今後我要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爭取有更精彩的課堂。

國中化學反思回顧 篇6

衆所周知,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新課程提出,學習目標應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堂設計應由“給予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得到“經歷、體驗”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積極爲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法,注重“用教材”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讓學生在學習得自信、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教師合理地改造教材,重組學習內容的呈現順序和方式,通過幾個連續的活動,創設學生主動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情境,以學生的活動爲主線,引導學生建立解決問題的目標意識,形成學習的意向,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促進了學生的主體參與在課堂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教學方式的反思

我們應當根據教材和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採用適當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美術課程標準告訴我們,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爲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爲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應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我們應當依據教材的提煉教材內容,抓住美術的根本,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專業知識的認識。爲了達到實現教學目的,我們必須要找到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方式。

二、學生學習興趣的反思

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三、美術學習活動的反思

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 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美術學習活動大致可分爲創作和欣賞兩類。儘管創作和欣賞都涉及外化和內化兩種活動特徵,但創作更傾向於外化,欣賞更偏重於內化。由於美術學習具有操作性的特點,所以創作活動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造型·表現"是美術學習的基礎,其活動方式更強調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認識。"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既強調形成創意,又注意活動的功能目的。這就要求課堂上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同時要設計學生的表現活動,這裏我們簡單的理解爲學生動手的能力表現。作業的設計和操作爲主要的體現方式。作業設計要考慮學生表現能力,難度的大小和學生的興趣程度直接影響作業效果,也就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作業表現得自信程度。爲了能更好的得到教學目的體現,我們應當設計適當的學習活動。

四、教學評價的反思

1. 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在重視教師與他人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評價的同時,更應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可以採用問卷形式,也可以採用建立學生學習檔案的方式。

2.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因此光有一個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即心靈的溝通。注重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美術教學評價既要通過美術作業評價學生美術學習的結果,更需要通過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對其在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予以評價,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哪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着“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3. 教師應儘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絡美術教學, 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製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國際互聯網資源,檢索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 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範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4.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對學生美術作業應採用多樣的評價方法,學生美術作業評價呈現方式可以是分數或等級,可以是評語,也可以採用評語與等級相結合的方式,還可以採用互評或座談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並使學生明確需要克服的弱點與發展方向。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與鑑賞的能力。合理的評價可以建立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同時也傳遞給學生一種信息——公正、公平的評價方法。

總之,美術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學範疇的重要環節,我們應當根據教材和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方式方法。找到符合美術教學內容的教學方式。嚴格按照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美術授課的基本內容。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爲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爲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以達到我們實現美術教學最終目的。

國中化學反思回顧 篇7

檢測反饋可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不同的學科在設計檢測題時又各有設計的不同點,我想從語文學科的角度,就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能力來談談如何設計一些檢測題:

一、“聽”的能力檢測設計:

【案例一】:薛法根老師執教的《她是我的朋友》?師:老師這兒有三組詞,請同學們看一分鐘,快速記住這三組詞,看完後把這三組詞默寫下來。教師提示:要看出每組詞語之間的聯繫,把它們連成一句話或者一個畫面。

?休克 輸血 迫在眉睫

?阮恆 草墊 擦試

?捂住臉 掩蓋痛苦 竭力制止

?學生默寫後對照批改,指名交流記憶的方法,即說出是如何把這一組詞中的三個詞連成一句話或一個畫面的。(教師點明:詞語之間是有聯繫的,只有發現這種聯繫才能記得牢,用得準。)

二、“說”的能力檢測設計:

【案例二】:二實小沈麗娟老師《長征》教學中的當堂檢測題:

?先出示:長征是“地球的紅飄帶” (魏巍)

?長征是“前所未聞的故事” (索爾茲伯裏)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長征是一曲感天動地的樂章(沈老師)

?在我眼中,長征是[ ]。( )

?師:用這種方式試着說一說,最後記得署上自己的大名。

?同桌試說

?師:讓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在你眼中,長征是[ ]。

?生1:在我眼中,長征是一座勝利的豐碑。(方曉麗)

?生2:在我眼中,長征是革命歷史的見證。( 林一琳)

?生3:在我眼中,長征有一種激勵人們奮發向上的精神。(林好)

?生4:在我眼中,長征是譜寫幸福的音符,歌唱美好的麥克風。(陳夏穎)

?生5:在我眼中,長征是一本厚重的書。(止靜)

?師:說得真好,看來長征精神已經植入同學們的心中。

?評析:這道課堂檢測題,有效地把課內學習的知識轉化爲口頭表達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陶冶學生的情操,訓練學生語言的邏輯和表達能力。署上自己的大名這細節的設計,更使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增強學習的自信心。當堂檢測是一種學習提升,更是一種互動和激勵。

三、“讀”的能力檢測設計:【案例三】:《鷸蚌相爭》的教學

一位老師教學《鷸蚌相爭》,其中關於鷸和蚌相爭的對話,設計了這樣一段朗讀導語:關注一下提示語“威脅”,體會一下,“威脅”時語氣是柔和的還是生硬的?語調是粗重的還是細長的?語態是和善的還是兇狠的?熱情的還是冰冷的?……

評析:這是一個失敗的教學案例。設計意圖是通過比較,辨別出表現“威脅”特有的語氣、語調及語態,然後練習朗讀,揣摩朗讀發聲的變化。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光有這樣的理論指導,學生還是一頭霧水。 學生需要的是在具體朗讀語境中的現場比較、即興示範、反覆模仿與積極評價。所以,教學時可以做出這樣的改進:你用什麼“威脅”蚌?(乾死)體會一下鷸對蚌的態度?(惱羞成怒、氣急敗壞)讀!學生果然讀出了相應的語氣、語調,教師及時評價:有點“威脅”的味道了,誰能比他更厲害?幾個學生爭先恐後地表演朗讀,一個比一個更能表現“威脅”。在此基礎上,教師作朗讀的點化:語氣是生硬的,語調是粗重的,語態是又氣又怒、冷冷的。學生有了具體的朗讀經驗,自然就能辨別分寸之感了。

四、“寫”的能力檢測設計:

【案例四】:教學中寫“拼音”的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課堂書面練習:我會寫,我會注音。(田字格內書寫四會字,括號內書寫本課生字的字音)

從前,有個人種了一[ ][ ][ ]葫( )蘆( ),細長的葫蘆藤( )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 ][ ][ ]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 )!

【案例五】:教學中寫“字、詞”的設計:《識字8》

?出示選字填空題,並練習誦讀。

?清,晴,睛,請,情,蜻,青

?(1)天氣( ),池水( )。荷花紅,荷葉( )。( )蛙( )蜓大眼( ),飛來蹦去捉蚊蠅。

?(2)星期天,媽媽( )全家人一起幫忙( )洗衣物。我們做完了事( ),心( )像天空一樣( )朗。

評析:[ht]將漢字所組成的詞語與相應的事物、生活情境融合在一起,成爲一個整體加以識記。這樣的記憶方式稱爲“組塊識記”。而選字填空,是檢測學生識記的清晰度。正確地選字填空,表明學生對相近漢字的清晰識別,尤其是在新的生活語境中(練習2),面對陌生的詞句組合,鍛鍊的正是學生正確運用漢字的意識和能力。可見,創設具有一定挑戰性的生活化問題語境,考查的是學生的學習水平,激發的卻是他們的學習願望。

【案例六】:教學中寫“句”的設計:

?於永正老師用“管理”造句:

?師:能不能根據你家長的工作,用上“管理”說一句話。

?生:我爸爸是交通警-察,他是管理交通的。

?師:好,“管理”這個詞用上了。——誰接着說?

?生:我爸爸在路燈管理所工作,他是管理路燈的。

?師:這項工作很重要,以後路燈不亮就找你爸爸。

?生:我爸爸在監獄工作,他是管理犯人的。

?(笑聲)

評析:要二年級學生用"管理"造句,是比較困難的,但經過於老師的指導,學生卻很容易掌握。其原因就在於,於老師善於把造句與學生生活相聯繫起來,這樣引導,能有效地溝通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溝通生活庫存與言語實踐的聯繫。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詞語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而且能提高他們的認識能力。

總之,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老師用心地鑽研教材,細心地發現每一個知識檢測點,就能設計出富有實效的檢測題。

國中化學反思回顧 篇8

一提到九年級體育馬上就能聯想到體育會考,在應試教育的慣性下,這已成了檢驗九年級體育教學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回顧我校歷年來的體育會考成績,應該說比較理想,但近年來顯得有點磕磕絆絆。每次考試總有種提心吊膽的感覺,特別是03和05年的會考成績僅僅超出市平均0.01分,04年則低於市平均0.4分的較大差距創下了我校體育會考的“歷史”。有人不僅要問:憑我校體育組的師資力量在全市也能算在優秀之列,可爲何我校的會考成績卻僅僅在平均線上掙扎呢?這裏倒底存在着哪些匪夷所思的因素呢?

一、教師因素。無論哪一門課程,學生成績的好壞肯定與指導教師有直接的關係,體育也不利外。教師的因素主要在於教學方法、敬業程度、課堂管理能力、人格魅力、人際關係等幾個方面。從我校的九年級體育教師情況來看,以上幾方面並不存在太大的問題,而且我校的教師都很敬業,幾乎把一年全部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教學中去,不但在課上精心組織教學,竭力督促每個學生去練習,課外拼命擠時間去指導學生練習,哪怕是星期天;教師組內經常相互探討交流經驗,努力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應該說我們的教師在九年級體育教學上是盡心盡職的,況且不計任何報酬,充分體現了一名優秀教師的高尚的職業道德作風。

二、學生因素。所謂教學就包括“教”和“學”,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我校的九年級體育教學就存在“一頭熱而一頭冷”的現象普遍,學生的厭學情緒非常嚴重。這對教師的教學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幾乎是“摁着牛頭吃草”式的教學方式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以本屆九年級爲例,五個快班和五個平行班,快班的成績明顯比平行班的成績要好,這能說明快班學生的成績比慢班好嗎?事實並非如此,兩者並不存在差異性。最終問題很簡單,就是學生“要”和“不要”的問題,而且快班的教學要比慢班輕鬆的多。在快班上課,教師可以“引着牛頭吃草”,可以把瘦“牛”喂得又肥又壯;慢班上課必須是“摁着牛頭吃草”,何況“牛”太多,手只有兩隻,有時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若是班上有“瘋牛病”的,那不是個人能治理得了的。那麼爲何會產生如此嚴重的不良的厭學之風呢?……

三、班主任。班主任在一個班級的教學影響力是非常重要和巨大的,猶如一把手柁引領着班級的航向。因此,如何與班主任協作對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一味的靠班主任去做,過多的依賴班主任,誇大班主任的作用我個人認爲對體育教師來說是一種恥辱!其實我認爲兩者好比是“錄音機”和“功放”的關係,怎樣來處理好兩者的關係,發揮最大的功效呢?首先兩者都必須相互密切的溝通、同心協力。要調動班主任的責任心光靠教師個人的職業道德的不夠的,必須有一定的獎勵措施才能保證“功放”的優良性能。許多成績優異的學校,班主任的“功放”能力確實比我校的要強,至少功率要大的多。再者,班主任與體育教師要有密切的合作,隨時掌握班上學生的練習情況,並有相關的針對措施,充分作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假如能作好以上幾點,班上90%的優秀率就不再是天方夜譚。本文由本站編輯整理。

四、學校考覈機制。個人而言,我校的考覈機制確實存在着較大的欠缺,主要表現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不高,缺乏效率,不顧及結果。在本屆九年級學生考試訓練的過程中發現,部分班主任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責任感,總是抱以一種“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心態,缺乏工作壓力和熱情,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其中也包括體育教師,特別是對九年級體育教師缺乏獎勵機制這在全市似乎是屈指可數的,那麼這同樣影響到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這也就是爲何不能做到“有的老師提出九年級考試七年級抓起”的緣故了,何況真正能做到的我想肯定爲數不多的,至少全市會考成績前列的學校沒有這樣做。另外,學校的學習風氣光靠班主任的管理是不夠的,而是要靠全體任課老師共同來抓,全體老師有共同的責任和義務。

隨着教育局對體育會考成績考覈力度的逐步加大,各校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各校的體育成績甚至精確到了小數點第3位,比世界百米大戰還要精準,這就意味這一位考生的成績可能就會決定學校的名次,決定九年級體育教學的“成敗”。在這樣的一種嚴酷的形式下,要求我們在各方面的工作更加細緻,周密。擁有一支優良的師資隊伍固然重要,關鍵是如何充分發揮他們的最大的功效,這需要一套合理的考覈機制,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最好的例證就是會考成績幾乎歷年墊底的北厙中學,今年的成績躍居全市第十名,靠得是什麼?答案是很清楚的。

國中化學反思回顧 篇9

1.精心設計問題,引領學生創新

整堂課每個教學環節,我都採取帶着問題去引導學生認識各類化學電池的優缺點及不斷改進創新的發展過程。

2.提供新科技信息資源,認識科技創新

目前,化學電池的研究進展日新月異。教學注重電化學知識與科技發展的緊密聯繫,教科書中提供了“鋅銀電池”“鋰電池”“微型燃料電池”等閱讀資料,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電池工業發展的現狀和前景。在教學中,我們還密切關注能源、環保方面的時事新聞,關注科技發展的動態,以適時地教學補充相關素材。老師應該爲學生提供最新的優質的學習資源,才能激發學生開展科學研究的興趣。爲此,我查閱了大量的有關化學電池的研製及使用的新資料,提煉出汽車,飛機、航天飛機等使用新電池的一些信息,向學生滲透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科學研究等科技創新的觀念。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意識,加強情感、態度、價值觀和STS思想,這些方面都是新課程特別要求的。

3.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採取把學生放在主要位置的教學方式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合理的,以學生爲主角這種方式,學生能做的,我們老師就不要代替。老師要給學生儘可能多的發揮創造、創新的機會,學生表現的機會,其實學生能做到,能夠達到我們期望的目標,這節課學生表現得就比較充分,他們很快就能發現各種電池的優缺點,積極討論出改進措施,但如果多給學生一些互動的機會,讓更多的學生也能提出相應的問題,發表自己改進電池的一些設想,教學效果就會更好了。

國中化學反思回顧 篇10

語文新課程的教學改革一直是語文教學工作者們津津樂道的一件事。但其實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值得我們好好反思。比如,針對七年級這樣一個特殊的年級,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尷尬”的問題。七年級是一個過渡期,從這時候開始,識字不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和相關能力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七年級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很難適應,對寫作感到非常盲目,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而新的課程改革又強調要突出體現語文的人文性,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面對新課程的改革,我們需要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完全沒有得到充分地發揮,所以,語文課從來都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重要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了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於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爲,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爲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看似是一節很成功的課。可是,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來看,在這堂課上老師講的東西他們是不是真的都吸收理解了呢?對於教師而言,這堂課的目標是不是真的達到了,是不是落到實處了呢?我曾就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篇課文都快學完了,我點一些學生起來讀課文,他們讀得結結巴巴還不說,竟然還有一些很常見的字詞都不認識。於是,我只好花大把的時間在每一次新課前指導他們預習,可是後來抽查仍發現學生字詞不會讀的現象,追其根源才知道,原來有部分學生連漢語拼音都不會認不會讀,這其中也有上課發言很積極表現還比較好的學生,於是我不得不感嘆,他們國小的語文課到底是怎麼上的?難怪學生上課都不願意開口回答問題。我覺得,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再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

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雖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但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爲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纔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後馬上接受下來並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於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麼任務,達到什麼目標。

教師引導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語文教學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獨特性”會給學生什麼樣的影響呢?”長期“不假思索地說”、“無根據地說”、“任意地說”、“編造着說”、“不負責任地說”,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使他們很迷茫地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課堂高效高質,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每一堂課學生都應該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標有任務有條理地進行,從而完滿地結束。

三、鼓勵合作學習,但不能忽視獨立思考

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但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作爲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採用。那種人人蔘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啓迪。

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爲前提。

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甚至有時候都沒把握準方向和重點,這樣的合作只是爲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氣氛活躍,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教學動不動就安排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結束了這次合作。在合作學習中,還經常看到如下場面:1、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彙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2、小組成員默不作聲,自己想自己的。3、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沒圍繞主題,討論時氣氛熱烈,卻沒解決實際問題。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於形式,未落到實處。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係。

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語文課“心動”比“行動”更爲重要,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

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啓發,共同探究,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講教合作的方法,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三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四、倡導探究性學習,但不能無度開放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的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昇華認識,學會學習。

課堂上探究性學習主要體現在探究性閱讀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本的深層含義進行開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閱讀活動。語文的探究學習不同於科學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講究科學性,隨意探究只會浪費時間。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發散思維,不注重整合和優化,開放無度,天馬行空。如有一位教師執教《三峽》時給學生提出瞭如下探究問題:1、在三峽地區我們國家正在建設一個什麼工程?2、就你掌握的資料看,這一工程有什麼作用?3、這一工程對三峽地區的生態環境有何影響?4、假如爆發戰爭,這一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隱患?5、你知道我國黨和國家三代領導集體是如何關心和重視這一工程的?這幾個問題在師生的互動、交流、爭論中佔了整個課堂的三分之二。這樣的“探究”看起來有“深度”和“廣度”,也很“開放”,但實際上是曲解開放,遠離文本,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將語文課上成了“資料課”、“環保課”、“綜合課”。

閱讀是富有個性化的行爲,閱讀過程充滿了創造。閱讀教學應該依據教材內容設計開放性的話題,培養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個性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當然,教師在進行開放性教學時要把握一個度:開放要有利於師生在閱讀實踐中與文本發生深層的有價值的對話,有利於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有利於進行科學方法、健康情趣、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的滲透,有利於學生體驗母語的優美和運用母語的實踐。

五、倡導對話,但不能遠離“根本”

對話既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一種師生關係。(李鎮西)

《語文課程標準》引進了“對話理論”,認爲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

下面是一位教師在教學《三峽》設計的“對話式閱讀” 教學與過程,就較好地體現了對話式閱讀的內涵與特徵。

1、創設對話的良好氛圍。(1)可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三峽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飛奔的船隻和悽異的猿嘯等自然風景,引領學生親歷課文意境;(2)還可以利用課文配樂朗讀,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意韻之美。

2、創設對話的主導問題。譬如:回溯三峽的過去,細看三峽的現在,展望三峽的未來,你想到了什麼?

3、設置刺激參與對話的話題。包括:(1)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如:《三峽》先寫山後寫水,是如何寫山的?又是如何寫水的?爲什麼要這樣寫?(2)學生與教師的對話。如:《三峽》語言凝練,雖然只有幾百字,卻能繪盡四季景色,羅列山水猿嘯,爲什麼能達到這種效果?(3)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如:《三峽》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屬於自然描寫,這是否與本文寫景的宗旨背離?你有什麼看法?(4)師生與作品的對話。如:酈道元寫三峽風光,大部分筆墨放在寫水,水是課文的重點,那麼爲什麼要先寫山後寫水?能否調整一下順序,或者只寫水?

4、培養學生在對話中的創造性。譬如:通過討論我們今天應當怎樣開發和利用三峽?這一問題,在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可見,真正的“對話式閱讀”應該是對話主體間視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對話主體各自向對方的“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

而實踐中,我們往往對“對話”的內涵理解不透,認識膚淺,甚至歪曲。課堂上貌似平等的對話,但實際與《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對話還有不少距離:一是話語霸權嚴重,對話機會不等。課堂教學中一部分學生成爲對話的貴族,一部分學生淪爲對話的奴隸,師生的對話成了“課堂上的孤獨行爲”。二是注重發表和說話,忽視傾聽和交流。學生間不能夠有效地通過對話互相補充、共同提高,教師也難以及時抓住對話中閃現的教學契機。三是不重讀書,只重對話。往往學生只讀了一兩遍書教師就展開議論、組織交流,導致對話的質量不高。四是對話到底,方式單一。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真理向前邁一小步,就會變成謬誤。” 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必須革除,但我們不能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只有不斷地深入學習,冷靜地思考,不斷地反思,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地走進新課程。

國中化學反思回顧 篇11

作爲一名體育教師,在工作中,我收穫很多,有經驗,有教訓,也有喜悅。教師面臨的最大不足就是缺少經驗,對教學的重點難點把握不住,我知道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剛開始不知道學生學過什麼、掌握到什麼程度,語速和教學進程都比較快,如原地的三面轉法的學習過程中,向右轉的口令發出後,有好多學生方向會搞錯,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就把向右轉的右字口令拖長,給學生足夠的反應時間

課堂教與學的效率是關鍵。在課堂上要合理組織好內容,優化教學手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但同時要注意對學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讓學生過於活躍,否則不利於控制課堂紀律,進而影響學習的效果。要跟學生保持適當的距離。這一點開始我做得不好,跟學生走的太近,不利於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嚴形象,不利於教與學。根據學生的情趣特點、身體素質、接受能力這些特徵總結出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教”與“玩”的結合。低年級的國小生,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都比較差,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常常會遇到自己講的頭頭是道,學生卻似懂非懂的情況,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將“教”同“玩”結合起來,同時通過做遊戲等趣味活動來啓發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做到潛移默化,當然課堂紀律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我會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隊形、隊列: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和加強紀律性的手段,是教學的重要一環。如何使之專心致志,排除一切雜念,這是教師所採取的手段。有時同學出現的頑皮,不遵守紀律的現象是由好動而動得不適時產生的。針對“好動”這一天性,我注意加強課堂常規教育和訓練,逐步發展他們的自制力;同時,還有意識地加強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練習,隨時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到正確的道路上。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當然,訓練隊形隊列,同學的步伐,精神飽滿與否和教師的口令和生動的啓發性語言有關,因爲學生最敏感,對老師的表情最易感染,爲師的要起表率作用,否則這一單調和枯燥的項目,學生就不會持久,儘管一般不超過十分鐘,但由於“疲勞”的出現,自然會導致不守紀律的現象發生。對這項,我今後一定更引起重視。

2、遊戲:可以使緊張的體育課變得生動、輕鬆,具有吸引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之靈活運用走、跑、跳、投擲等基本技能,在競爭中得到鍛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勇敢頑強的好作風及團結互助的共產主義風格,思想和技術雙豐收,效果顯著。隨着教改的逐步深入,我認識到要把遊戲教學搞好,必須要先吃透教材,瞭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抓住實質,提高效率。其次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教學藝術,處理好教與練的關係。這種應變能力平時積累,虛心學習都能逐步豐富。對學生的脾氣也不盡掌握,因爲“好勝”竟會奮不顧身地只顧榮譽而不管安全。爲此,得總結教訓,從熱愛學生出發,重視安全教育,加強保護工作,嚴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體育課在室外,接觸面大,極易受周圍的人和事的暗示,有時竟會不加選擇地模仿他人動作。這主要是學生的活動自覺性、持久性差的緣故,往往他們是受環境感染而不是他們的自覺性,有的則表現爲任性、執拗,不守紀律由自然變爲習慣,這就難了,說實在的,一節體育課不可能過細地作幾個差生的思想工作,特殊的課程有時只好採取特殊的手段。但是粗暴的訓斥不是根治的辦法,用軟的“哄”雖是辦法,但他們有時也會無動於衷,好像都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如何處理課內出現的的調皮生,這本是體育老師必備的基本功。

國中化學反思回顧 篇12

不知不覺,一個學期就過去了,回顧這一期的教學,感覺特別地累,但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別是初欠帶畢業班,更是誠惶誠恐,擔心自己的解讀不準,而使學生有什麼閃失。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方法,虛心向同事們求教。因爲我知道課程是一種實踐,只要用心鑽研、探索、反思、總結經驗,就可以把語文融入到學生當中,變成他們的笑臉,就學生愉快的學習,就學生更真實的發展。新課程要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就成一種真實的、動態的、發展的現實。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獲取了點滴的教學經驗:

一、自始至終強調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課標》中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後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否,不僅僅是個人的“門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及性格特點。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讀字、範寫、評議、試寫”的程序:“讀字”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範寫之時,讓學生評議老師的範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把握寫字的要領;讓學生對老師評頭論足,運用形體動作學寫筆畫、作業展覽、評選書寫認耀明星等方法,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二、在閱讀教學中,我反對無目的的多讀,強調有層次的讀書。

初讀,將課文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再讀,將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中詞句;研讀,將課文讀出感情,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練讀,將課文讀入心,積累語言文字。在不同層次的讀中,鼓勵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挑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畫出來,說一說自己這樣畫的理由,放膽做畫學語文;讓學生排演課本劇,師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評議,演演評評學語文等等。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在學生習慣的培養方面,我注意讓學生在規範中學語文,打下學好語文的基礎。這並不與“玩”中學習語文相矛盾,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個性”必須在一定的規範中張揚纔不會使學生走上發展的歧途。所以,教學決不能從統得過列轉向放任自流,一定要嚴把“度”這一關。在聽、說、讀、寫幾方面,都有一定的規範。如:個別同學站起回答時,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有意見可以舉手提出;朗讀或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語文學習的點點滴滴都需要有規範,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三、在學生學習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國中化學反思回顧 篇13

《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敘事性散文。此文通過描寫父親的“背影”來歌頌父親,把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背影》是一篇傳統科目,要讓學生掌握的內容很多。師就要抓住重點,如果抓不住重點,就會給人一種撿了芝麻扔了西瓜的感覺,。另一方面能否抓住重點,還是對教師教材挖掘,支配課堂能力的一種考驗。如何讓文章震撼學生的心靈,達到“以人爲本,教文育人”的目的,還要學會刻畫既熟悉又陌生的父親,避免出現父親形象“千人一面”,對於國中的學生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在處理教材時必須要精心設計,想方設法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將個體體驗、思考與文本聯繫起來,讓他們的心與文本產生共鳴。

文章的標題是“背影”,我的這堂課就抓“背影”這一角度。,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可以視作貫穿文章的主線。“背影的表現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寫對象的內在精神”,分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

古人云:“男兒有淚不輕彈”,可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文中竟然出現四次流淚,是什麼原因使得堂堂男兒朱自清先生數次淚流滿面呢?從這一角度引導學生把握課文,易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帶着疑問開始對文本的解讀。

第一次流淚,“父親賦閒,家道衰落”,“滿院狼藉”的景象引起作者的感傷,再加上失去親人的傷痛,百感交集,“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淚”。

當作者看到父親爲自己買橘子時的艱難身影,流下了第二次眼淚。父親的艱難與父愛的偉大,使得作者的淚“很快地流了下來”。

分別後,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慢慢混入人羣中的父親,從此又要走上風雨飄搖的人生之路。不難看出,離別的傷感與對父親的牽掛,是作者第三次流淚的原因。

“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讀着父親的來信,買橘子的蹣跚身影,離別時漸行漸遠、混入人羣的背影,衣着樸素、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又浮現在作者眼前。淚光晶瑩中分明透露出作者對年邁父親的記掛與惦念。

現實生活中,好多人可能並沒有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因爲這種基於血緣關係之上的感情不是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它蘊含在平凡和瑣碎之中,如果不用心去感受的話,很容易被我們忽略掉。作者從埋怨父親“說話不大漂亮”,並“暗笑他的迂”,到數次淚流滿面,可以看出,在不斷反省中作者體悟到了父愛的珍貴,並接受了這珍貴的愛,將其傾訴於筆端,我們今天才讀到了這感人至深的文字。

在教學中我抓住“背影”這一角度,注重發展學生個體,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尊重他們,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和諧、向上的氛圍中得到發展。通過展示課件教師的引導,通過讀文本深深理解父子的深情不僅體現在特寫鏡頭“背影”上,還體現在父親的語言上。通過教師反覆引導學生研讀,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父子深情。

國中化學反思回顧 篇14

國中數學新課程實施多年,已逐步走入了新課程的軌道。教師們更新理念,積極探索、勇於實驗,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如學生主動地開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一線教師作爲課程的建設者、教學的研究者在課堂教學探究活動中面對學生的變化、課程變化、教學形式的變化,考試變化中有着太多的疑問、太多的困惑。現將我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的一些嘗試、實踐和與其他教師交流過程中的一些體會,產生如下一些反思:

一:新課程可喜變化

1.學生更喜歡數學了新課程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比傳統教材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經驗,更關注學生的現實世界,將教學目標轉化爲學生的“自我需求”,密切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相聯繫,引導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課堂呈現勃勃生機,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師生之間平等交流、共同學習的民主關係逐步形成,學生更喜歡數學了。

2.教師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每位教師來說,既是一種嚴峻的挑戰,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機遇,教師是新課程的開發者,是“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師們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體素質,重研討、重實踐、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圍蔚然成風,新課改有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新課程實驗中的困惑與思考

1.課堂變“集市”,教學過於追求“情境化”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啓動環節,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此創設教學環境,不僅可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更能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生動形象的數學問題與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生聯繫。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於追求情境化,“上游樂場分組玩”、“上街買東西”,單純用“生活化”、“活動情趣化”沖淡了“數學味”,忽略了數學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設置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但教師不能簡單化機械理解新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境由心造”——富於時代氣息的情境的設置只有在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的前提下,學生才能學會從數學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真正由情感體驗激發有效的數學認知活動。

2.教師由“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角色錯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有些教師常講“我們要蹲下來與學生對話”,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來嗎?部分教師常重教案的精心設計,注重從如何教的層面考慮,照“案”宣科時,更關注的是教學進度和當堂的教學效果,忽略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做數學”的過程,置學習過程中的“想不到”於不顧,只是形式上的牽着學生去合作、探究,不願放手讓學生去體驗問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師實質上還是“解題的指導者”,走出了新課程倡導的學生是探索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的意境。

3.分組合作學習、討論“熱鬧”充當新課改“標籤”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樂於與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教學中評價一個學生的重要指標,但評價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關注學生是否真的有效參與、獨立思考,真正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部分教師刻意追求上課氣氛熱鬧,笑聲越多越好,小組討論流於形式,討論問題數學思維層次低,指向不明,爲討論而討論,以問代講,“雙向交流”太多太濫,教學出現盲目性、隨意性,教學過程匆忙零亂,缺乏整體性。課堂教學貫穿新課程理念必須重視“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視教學目標多元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4.電腦代替“人腦”,鼠標代替粉筆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爲現代化教學手段能處理好靜與動、局部與整體、快與慢的關係,適時選取有探索意義的課件和內容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興趣,擴大知識的信息量,啓迪思維,提高效率。有的教師整天忙於製作的課件只是課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數學課應用多媒體手段,視聽圖畫晃動頻繁,學生眼花繚亂,僅僅讓五彩繽紛的圖畫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課件只是一種點綴,不利於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和理性思考。教師應把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黑板)結合起來,優勢互補方能使教學手段整體優化。

5.“課堂教學反思”≠“反思型教師”常有教師專心課堂教學後記,把教師本人的教學實施過程與教學設計比較,描述課堂中出現的異常與教學目標的狀況差異以及今後需改善之處的一些經驗與教訓,把課後體會混同於教學反思,其實這只是教學反思的一個方面,有專家提出“反思就是行爲主體對自身、對實踐活動過程及相關的主體認識的再認識”。可喜的是不少教師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中。尚需明確的是:真正反思,不僅要對我們採取的那些教育或教學行爲進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對支配這些行爲的潛在的教學觀念進行重新認識。本次課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啓蒙運動”,教師不再是“習題的講解者”,作爲課程的建設者的教師案桌上除了數學習題集,還應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論。6.評價的多樣化與呈現形式與會考指向“短路”

新課標指出:“評價的方式應多樣化,可將考試、課題活動、撰寫論文、小組活動、自我評價及日常觀察等多種方法結合”。數學學習評價多樣化,評價形式要求通過評分+評語形式呈現,而現實的升學壓力和功利性,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基本素養的培養,“考什麼,教什麼”,“怎麼考,怎麼教”,“不考,不教”成爲課堂主旋律,更關注會考命題走向、題型分值,而對全新的會考命題新框架、新思路、新亮點,部分教師只能“摸着石頭過河”,缺泛細緻深入的專業化研究。

新課改的精神、理念要轉化爲實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精研、精思,方能曉其義,識其神。深入開展對新課程的研討交流,讓課堂教學與研究“共生互補”的同時,不僅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爲,而且要從主體認識上找根源,樹立“問題意識”,積極實踐,找差距,找問題,找不足,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素質,真正走進國中數學新課程,爲實現新課程的理想而努力。

國中化學反思回顧 篇15

詞彙是組成語言的最基本材料,掌握一定數量的詞是學好英語的基礎。詞彙教學是國小英語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詞彙教學方面,許多老師對詞彙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進行詞彙教學的方法簡單,缺少含金量,普遍存在重樂輕智的現象,這不利與學生對詞彙的有效學習和積累、詞彙教學不僅需要趣味,而且需要智慧。

單詞教學很容易變的枯燥乏味。國小在課堂上的有意注意時間維持不長,但是國小生喜歡遊戲,樂於參與,依據國小生的特點,教師在進行詞彙教學時要多管起下,激發興趣,培養情感,調動諸多非智力因素,以便提高學習效率。讓快樂與詞彙教學時相伴。遊戲、兒歌、表演等是國小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能激發興趣,引發學生開動腦筋和豐富的聯想。

1、經常用單詞遊戲介紹:Guessing game ,What’smissing? Quick response, Magic. Eyes. Listen and do draw clour…….猜謎,接龍,高低聲,傳話筒,木頭人,機器人 演雙簧,小小神槍手,“捉鬼”遊戲,寶物大搜尋等。

2、Rhyme 和Chant 以其韻律優美,節奏感強,易於記憶加倍,受到老師和學生的歡迎。如:有位教師在教學Food and drink 時,就自遍了一個音樂,Hot dog 不是狗,bread bread 象熱狗。Chocolate 甜心頭,soft drink 很爽口 pie 的味道不錯嘛,sandwich 讓你吃個夠,rice rice在碗裏頭,milk mi;k 營養很豐富,吃飽喝足,Let’s go !學生們說的過程中完成了這節課的高潮,不僅如此,下課後,學生走出教室還口中唸唸有詞,使課堂有了生機,使學生有了激情,單詞伴隨着遊戲完成了一次美好的記憶。

國中化學反思回顧 篇16

根據我個人學習和教學實踐,爲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判斷能力。我在英語日常閱讀課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實施了“問題情景教學法”的嘗試,形成了以下的認識:

1.“語言點問題”的設計與作用。根據閱讀課文材料,老師精心設計部分“小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語言知識的展現,這些問題淺而易懂,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或聽力訓練),瞭解材料內容,很快找到問題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

2.“整體理解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隨着詞彙、語言點的處理,老師再精心設計部分“大問題”,促使學生加強對段落的理解,理順事件發生的順序,人物行爲,加深對文章整體的把握,獲取中心意思。同時,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回答,老師可精選幾個重點段落,篇章,引導學生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猜測生詞、難句的意思,加深對句子章節、文章的理解,體驗作者意圖、態度、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分析能力

3.“趣味思考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在處理了語言點知識,對文章整體認識後,老師可精心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問題,有些問題可讓學生相互討論。進一步促使學生去了解作者觀點、態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能力。預測事件情節發展或後果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判斷能力。而這些問題往往也是平時考試中常出現的難度較大的問題。

現在我們流行這樣一種說法:一節課老師最多講15分鐘,剩下的要麼是開展活動,要麼就是讓學生自學。每單元至少有兩篇閱讀材料,我們現在一般都採用閱讀教學法,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得知識,強調自學與合作學習。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到底要不要講?究竟應該怎樣講?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可見教師並不是不能講,而是要“精要地講”。再說,只讓學生暢抒己見而沒有教師精當的講授和適時的點撥,學生的思維不可能深入;只讓學生想象體驗而沒有教師開啓智慧的引導,學生的創新精神很難得到培養;只讓學生誦讀感悟而沒有教師的品詞析句,學生的學習勢必缺少深度和廣度。因此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必須從教育規律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好自己的“講解點”。那麼,在何時精要地講呢?

1、自讀之前啓發講:即在學生自主閱讀之前,簡明扼要地揭示閱讀要求和重點。

2、重點地方着重講:對材料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講解,該挖掘處必挖掘,該品味,該講深講透的地方必須講深講透。

3、疑難問題明確講:當學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難時教師要鮮明地講,從而爲學生解難釋疑,讓學生正確理解、領悟材料內容。

4、合作中提示講: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能抓住要點進行有效合作時,教師要進行提示性講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總結時補充講:在總結一節課、一篇材料的閱讀情況時,在學生概括、總結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進行補充,以進一步進行提煉和歸納,從而使總結更加完整、準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