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科學家教學反思(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W

孩子考科學家教學反思 篇1

《孩子考科學家》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課文寫的是英國有一對小兄弟特別喜歡捉蟲子玩,他們聽爸爸講了科學家達爾文的故事後,對達爾文很感興趣,當他們聽說達爾文要來他們家做客時,就準備考考達爾文,看看達爾文是不是像他爸爸所說的那樣有學問。於是,兄弟倆捉了許多蟲子,拼湊成一條怪模怪樣的蟲子標本給達爾文看,被達爾文識破後,兄弟倆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這個故事說明了真正有知識有學問的人,是會得到別人的尊敬。在教學本課時,我採用“問題導學”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讀書,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學會運用語言。現在,我談談在教學中體現的教學思想。

孩子考科學家教學反思(精選16篇)

一、抓住重點,問題導學。

本課我採用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略,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解決“達爾文是怎樣考科學家的”,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本節課我主要從字詞——句——段——篇,由易到難,兼顧各種能力的學生參與學習,重點放在8——17自然段,解決重點時,我首先讓學生讀第7自然段,瞭解兄弟倆爲了考達爾文而做的準備工作,然後指導學習8——17自然段,通過帶着問題反覆朗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體會、感悟,從而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二、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讀書。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從教這個角度來說,就是要着重抓好讀的指導,指導學生如何通過“讀”,把課文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並在讀中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學會運用語言。課堂上,我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讀文,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等。我力求憑藉語言文字來訓練語言、發展思維,讓學生在理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從中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拓寬知識面。

在最後交流有關蒐集到的達爾文的資料,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又激發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同時鼓勵學生蒐集有關信息,擴大知識面。

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我發現自已以下幾點做得不夠好,以後應該改正:

1、由於我在教學中抓得太細,時間分配不夠合理,前鬆後緊,所以課堂上也沒有時間交流學生蒐集到的資料。

2、在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時,討論“兄弟倆爲什麼對達爾文更尊敬了”這一問題,我引導得不夠深入和全面。

孩子考科學家教學反思 篇2

因本課文淺顯易懂,接近學生的生活和情趣,所以學生也理解得好,課後回答基本能敘述清楚。

這篇課文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課文寫的是英國有一對兄弟特別喜歡捉蟲子玩,爸爸向他們講述了達爾文的許多故事。當他們得知達爾文要來家裏做客時,用四種昆蟲的部件拼湊了一隻蟲子標本想考考達爾文,結果被達爾文識破了,兄弟倆對達爾文更加尊敬了。

課文重點寫了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本課我採用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讀課題後對課題進行質疑,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將課文讀通、讀順,初步瞭解課文大意,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解決“兄弟倆是怎樣考科學家的”,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解決這部分內容主要分兩步進行:首先讓學生讀第七自然段,瞭解兄弟倆爲了考達爾文而做的準備工作。然後指導學習8——17自然段,通過多次和多種形式地讀,讓學生弄清楚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儘管兄弟倆爲了考達爾文做了充分的準備,可還是被博學多才的達爾文一眼就識破了,可幽默的達爾文卻沒有直接說穿,而是叫這兩兄弟爲小“叫蟲”,讓這兩兄弟對達爾文更加敬佩了。

這節課就輕鬆的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學生的學習興致也很高。

孩子考科學家教學反思 篇3

這篇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課文寫的是英國有一對小兄弟特別喜歡捉蟲子玩,爸爸向他們講述了達爾文的許多故事。當他們得知達爾文要來家裏做客時,用四種昆蟲的部件拼湊了一隻蟲子標本想考考達爾文,結果被達爾文識破了,兄弟倆對達爾文更加尊敬了。

課文重點寫了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本課我採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讀課題後對課題進行質疑,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將課文讀通、讀順,初步瞭解課文大意,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解決“達爾文是怎樣考科學家的”,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解決這部分內容主要分兩步進行:首先讓學生讀第七自然段,瞭解兄弟倆爲了考達爾文而做的準備工作。然後指導學習8——17自然段,通過多次和多種形式地讀,讓學生弄清楚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儘管這對小兄弟爲考達爾文做了充分的準備,可還是被博學多才的達爾文一眼就識破了,可幽默的達爾文卻沒有直接說穿,而是叫這兩兄弟爲小“叫蟲”,讓這兩兄弟對達爾文更加敬佩了。

這節課就輕鬆的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學生的學習興致也很高。

孩子考科學家教學反思 篇4

《大綱》指出,閱讀教學“是識字的基本途徑”。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依據《大綱》制定的識字教學原則,在這節課中,我從識字着手,隨識字一步一步地理解課文,把識字教學與理解內容、領會感情三者融爲一體。

第一步,讀準字音與讀通課文相結合。讓學生藉助拼音據詞讀音,然後在檢查預習時,根據這篇課文生字在讀音上的特點,分成平舌音、翹舌音、前鼻音、後鼻音等幾組,這樣,爲突破字音的難點,幫助學生讀準字音起到積極作用,然後,通過指名認讀、男女分讀、開火車讀、分組讀、自由讀等方式加以檢查、正音及鞏固。

第二步,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語言環境進行字義教學。利用近義詞來理解新詞,利用插圖幫助理解,通過造句學會運用,從模仿表演中識字,讓學生通過做一做體會字義:再是利用字形來理解字義,如“研”字的教學。

第三步是在總結課文以後,設立一個突破字形的環節解決字形上的問題,以強化對字形的記憶。二下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定的識記字形的能力,我就利用學生學過的偏旁部首、熟字、猜字謎、做遊戲、分辨書寫的正誤等來分析生字的字形。這樣,使音、義、形有機結合,形成整體,達到會讀、會講、會寫、會用、事半功倍的目的。

孩子考科學家教學反思 篇5

它所在的第六單元課文是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編排的,寓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於生動感人的故事之中,蘊含着豐富的人文內涵。本文主人公“渴望要小汽車”和“堅決不要媽媽買”這一巨大的心理反差,強烈地向我們傳達着“愛母親”的信息。

然而,現在這些在春風雨露中長大的獨生子,是很少有文中小男孩這樣的情感體驗的。如何使本堂語文課達到教學目標,使學生在這堂課後更加發自內心地愛父母、愛他人,真正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一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呢?我想,莫過於動之以情!

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感動;讓這個玩具櫃檯前的孩子的高尚情感,撼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與老師的感動產生共鳴。

語文的人文教育,就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通過語感、文感的磨練,實現“美感”的積澱,發揮其“美化人”的功能。

孩子考科學家教學反思 篇6

課堂實錄:

師:孩子們,讀了槐鄉的孩子一文後,你覺得槐鄉的孩子可愛嗎?

生:可愛。

師:你從課文中那些地方的描寫覺得槐鄉的孩子可愛呢?請再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並用線把它們畫出來------

師:同桌之間相互交流

師:好了,咱們大家在一起交流吧!

生:槐鄉的孩子------頭上的兩隻蝴蝶上下襬動------?

接下來這個時間很長------

儼然一個可愛給孩子嚇住了,到底什麼是可愛? 多數學生還停留在外表外在的表現上,好多同學都是話畫的這幾句話。

生:槐鄉的孩子還不等雲雀叫醒黎明,就去山上採摘槐米了,他們走的很早,他們很勤勞,這點我覺得很可愛。

生:槐鄉的孩子不向父母伸手要錢---------

教學情境二

問題改爲:孩子們讀了課文《槐鄉的孩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

學生思考後就開始說

槐鄉 的孩子很勤勞,書中這樣寫到

槐鄉的孩子,不問自己的父母要錢,會自立

槐鄉的孩子很勇敢,你看男孩敢爬那麼高的樹

槐鄉的孩子不怕熱,起得早-------

咱們同學說了這麼多這麼好,槐鄉的孩子多可愛呀!

這是孩子們通過讀課 文,自己的獨特感受.這個問題的設計,很容易使孩子們思維活躍起來,前 者爲什麼出現困難,就是因爲老師的一個可愛給同學們的思維限制住了,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可愛究竟可以怎麼理解呢? 這個詞語在稍大的孩子的理解可能會更寬泛一些,顯然課堂上一個關鍵的提問是整堂課取得成功的關鍵.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閱讀中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而前者把一個感受強加給孩子們,這樣孩子們的思維受到了限制,因而課堂上出現學生卡殼現象,交流不積極.不知如何說,,而後者則是沒有框架無拘無束暢談,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其實在我們上課之前作了研究,在商討這個可愛究竟可用不可用,我們有兩種意見.事實證明一個問題的兩個問法導致不同的課堂情景.和教學效果.這就告訴我們在新課改的形式下,教師要提高各種各樣的技能.要和學生很好的互動和溝通,就要我們每一位教師認真搞好學習,學習各種各樣的技能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發展學生的思維創新出發.那樣我們的課堂纔會變成精彩的課堂,自主,平等的課堂.讓我們共同努力去認真,細緻的去尋找那把開啓學生心靈的金鑰匙。

孩子考科學家教學反思 篇7

《鄉下孩子》是一首反映農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詩歌,全詩共有4小節,詞句優美,寫了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遊戲,勞動等生活情景。我首先定了教學目標,重點在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感悟鄉下孩子生活和活動的幸福,快樂、有趣,並進行適當的想象說話訓練。

首先以圖導入,讓孩子觀察圖上的女孩子和我們有什麼不同,引出她是一位鄉下孩子,揭示課題,引入課文,鄉下孩子的生活怎麼樣呢?比如在教學第一小節中,我通過將“歡唱的黃鸝”和“盛開的野菊”兩個重點詞語出示,指導朗讀,用一句“這隻黃鸝正在唱着歡樂的歌,誰能來讀好這個詞語呢?”然後進行朗讀。

在理解第二節時,抓住“捉蝴蝶”----“遍故事”,“含草葉”----“吹歌曲”等詞,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稍稍長大一些的“鄉下孩子”在樂趣無窮的自然中玩耍、嬉戲的情景,感受“鄉下孩子”無憂無慮的愉快心情。然後抓住“挖野菜”、“逮小魚”等詞讓學生了解又長大一些的“鄉下孩子”會在閒暇時幫父母做一些事了。通過“撐圓了”、“樂壞了”等詞感受勞動的滋味----樂在其中!這些令人充滿遐想的語句引導學生由表及裏地走進教材,在層層深入地朗讀過程中意會課文用詞的貼切與精美,漸入佳境。針對第一句,我激發學生想象:看看圖,想想田野上都飛舞着什麼樣的蝴蝶?鄉下孩子捧着這美麗的蝴蝶,編織了什麼美麗的故事呢?學生思如泉涌。有的說,他也想變成那美麗的蝴蝶,爲花兒傳播花粉,讓花兒開得更鮮豔;有的說,他希望蝴蝶能帶上他飛到城市裏去,看看和他一樣大的小朋友是怎麼玩的……課堂氛圍異常活躍。通過第二小節的學習與歸納,第三小節採用“放”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來歸納,再以一組填空來激發學生的想下,如:

割一籃青草,( ) 。

採一束野花,( ) 。

捉一條小蟲,( ) 。

第四小節主要理解了“曠野”,學生已經體會到鄉下孩子的勤勞、能幹、自由。朗讀的感情比較到位。

其次,讓孩子進行語言模仿沒在紮實的語言積累的基礎上,二三小節語言優美,很適合句子仿說訓練。如:“捉一隻蝴蝶,能編織美麗的故事;含一片草葉,能吹出動聽的歌曲”“挖一籃野菜,撐圓了小豬的肚皮;逮一串小魚,樂壞了饞嘴的貓咪。”我啓發學生在美麗的田野裏,你還能做什麼,仿照句式來說,孩子們由於還沒有進入那個遊戲勞動場裏,說的不夠生動,進行句子訓練應該是自然而然的生成,而不是硬憑空想象。

孩子考科學家教學反思 篇8

國小一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佔優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本文的教學,我是讓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來理解課文中的詞,句,段和文章的內涵。在觀看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一圖時,老師問從哪裏看出他們高興呢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惟恐把自己的精彩答案給遺漏了。在這此起彼伏的回答聲中,學生們理解了"快樂,又蹦又跳,開心"等詞語。又如,片段一中的雪景圖,把孩子們帶入了生活的情境,貯存的詞語也一下子變得那麼鮮明而富有感情色彩,如白茫茫,潔白,銀色的世界等。孩子們情不自禁地用這些形象的詞語去描繪眼前見到的雪景圖。再看最後的一張白雲圖,把課文內容"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歡樂,爲小白兔解除災禍,最後自己變成了雲朵,以及雪孩子助人爲樂,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都融入到了這張簡單的畫裏,讓畫不再是畫,而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東西。

我覺得在這"看圖中學文",把孩子們帶到了一個永不枯竭的活的源泉中,在這翻騰着絢麗浪花的源泉中,孩子們的思維極大地得到訓練。與此同時,再回歸文本,孩子們在朗讀時就顯得得心應手多了,那絲絲感情就在他們的朗讀聲中流淌,讓學生的朗讀不再蒼白無力。他們一個個進入情境讀課文,充分領略到了語文的音,韻,美。

孩子考科學家教學反思 篇9

《雪孩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第一冊的最後第二篇課文,也是一篇沒有拼音輔助的課文。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課文內容有沒有拼音,這關係非常大。將直接影響到課文能否被他們熟練地朗讀及其理解。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開頭預設了:跟孩子談談冬天、看看雪景圖,因爲天氣關係,外面並沒有雪,於是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在黑板上畫一個大大的雪人,讓孩子們給自己親手畫的雪人取個自己喜歡的名字,孩子們興高采烈的爲雪人取名字:雪人、小可愛、雪娃娃、小雪、雪孩子……孩子們在快樂中走進冬天。趁機導入新課。在配有動畫的範讀中讓孩子感受雪孩子的故事。

國小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佔主要位置,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來理解課文中的詞、句、段和文章的內涵。在觀看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一圖時,老師問從哪裏看出他們高興呢?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惟恐把自己的精彩答案給遺漏了。在這此起彼伏的回答聲中,學生們理解了“快樂、又蹦又跳、開心”等詞語。

又如,片段(一)中的雪景圖,把孩子們帶入了生活的情境,貯存的詞語也一下子變得那麼鮮明而富有感情色彩,如白茫茫、潔白、晶瑩剔透、銀色的世界等。孩子們情不自禁地用這些形象的詞語去描繪眼前見到的雪景圖。再看簡單的一張白雲圖,把課文內容“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歡樂,爲小白兔解除災禍,最後自己變成了雲朵,以及雪孩子助人爲樂、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都融入到了這張簡單的畫裏,讓畫已不再是畫,而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東西。我覺得在“看圖中學文”,能把孩子們帶到了一個永不枯竭的活的源泉中。與此同時,再回歸文本,孩子們在朗讀時就顯得得心應手多了,那絲絲感情就在他們的朗讀聲中流淌,讓學生的朗讀不再蒼白無力。讓他們一個個進入情境讀課文,讀出節奏、讀出技巧、讀出人生百態,領略到了語文的音、韻、美。

孩子考科學家教學反思 篇10

不用多說,主要理解了“曠野”,學生已經體會到鄉下孩子的勤勞、能幹、自由。朗讀的感情非常到位。

接下去我把課外找來的兩首兒童詩,配上音樂,美美地讀給學生聽,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連連說有趣極了。我由此引導學生語文就是這樣美,如果你能學好語文,用好語文,你也能寫出如此美妙的小詩來。

發展性課堂教學的首要特徵是注重發展。:“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下及今後的多方面的發展和成長。”“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中的最基本的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與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生命價值的體現。”課堂教學不僅應成全學生生命整體的發展,而且也應使教師獲得生命滿足,使師生雙方的發展相得益彰。我想今天的這堂課,給了學生不僅僅是一首小詩,更多的是給予了學生對詩歌的感悟,對生活的熱愛。

孩子考科學家教學反思 篇11

《鄉下孩子》是一首反映農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詩歌,全詩共有4小節,詞句優美,寫了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遊戲,勞動等生活情景。我首先定了教學目標,重點在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感悟鄉下孩子生活和活動的幸福,快樂、有趣,並進行適當的想象說話訓練。

首先以圖導入,讓孩子觀察圖上的女孩子和我們有什麼不同,引出她是一位鄉下孩子,揭示課題,引入課文,鄉下孩子的生活怎麼樣呢?比如在教學第一小節中,我通過將“歡唱的黃鸝”和“盛開的野菊”兩個重點詞語出示,指導朗讀,用一句“這隻黃鸝正在唱着歡樂的歌,誰能來讀好這個詞語呢?”然後進行朗讀。

在理解第二節時,抓住“捉蝴蝶”----“遍故事”,“含草葉”----“吹歌曲”等詞,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稍稍長大一些的“鄉下孩子”在樂趣無窮的自然中玩耍、嬉戲的情景,感受“鄉下孩子”無憂無慮的愉快心情。然後抓住“挖野菜”、“逮小魚”等詞讓學生了解又長大一些的“鄉下孩子”會在閒暇時幫父母做一些事了。通過“撐圓了”、“樂壞了”等詞感受勞動的滋味----樂在其中!這些令人充滿遐想的語句引導學生由表及裏地走進教材,在層層深入地朗讀過程中意會課文用詞的貼切與精美,漸入佳境。針對第一句,我激發學生想象:看看圖,想想田野上都飛舞着什麼樣的蝴蝶?鄉下孩子捧着這美麗的蝴蝶,編織了什麼美麗的故事呢?學生思如泉涌。有的說,他也想變成那美麗的蝴蝶,爲花兒傳播花粉,讓花兒開得更鮮豔;有的說,他希望蝴蝶能帶上他飛到城市裏去,看看和他一樣大的小朋友是怎麼玩的……課堂氛圍異常活躍。通過第二小節的學習與歸納,第三小節採用“放”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來歸納,再以一組填空來激發學生的想下,如:

割一籃青草,( ) 。

採一束野花,( ) 。

捉一條小蟲,( ) 。

第四小節主要理解了“曠野”,學生已經體會到鄉下孩子的勤勞、能幹、自由。朗讀的感情比較到位。

其次,讓孩子進行語言模仿沒在紮實的語言積累的基礎上,二三小節語言優美,很適合句子仿說訓練。如:“捉一隻蝴蝶,能編織美麗的故事;含一片草葉,能吹出動聽的歌曲”“挖一籃野菜,撐圓了小豬的肚皮;逮一串小魚,樂壞了饞嘴的貓咪。”我啓發學生在美麗的田野裏,你還能做什麼,仿照句式來說,孩子們由於還沒有進入那個遊戲勞動場裏,說的不夠生動,進行句子訓練應該是自然而然的生成,而不是硬憑空想象。

孩子考科學家教學反思 篇1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爲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

1、讀書方式多樣,激趣學文:課文教學中,我力求把讀放首位,通過自讀,評讀,比賽讀等方式,使學生喜歡讀書,並把課文讀準,讀流利,到有感情。

2、在讀中落實重點詞句,感悟課文內容,領悟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如:讓學生自主讀第一節,啓發思考:這個孩子在玩具櫃檯前想幹什麼?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感受?說說自己的理由。並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深入體會小男孩對玩具汽車的喜歡之情。從小男孩在玩具櫃前的表現入手,抓住人物的外在表現,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爲理解下文小男孩的異常決定,體會人物的品質打下堅實基礎。自主討論的方式,同有感情地朗讀相結合,訓練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在深入研讀課文後,分組研究討論:小男孩那樣喜歡小汽車,爲什麼不買一輛呢?結合課文內容,抓住"爲什麼喜歡卻不買"這個核心問題,統攝文章的主體部分。利用對話較多的行文特點,從讀中理解。學生在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過程中,避免了繁瑣的分析,提高了教學效益。同時強調自讀自悟,引發學生的想象人物的內心世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增強學生的感悟,豐富學生體驗,並從中受到人物優秀品質潛移默化的影響。

然而,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後認真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我感到課堂上仍存在一些不足:

課堂上學生的感受談得還不夠深刻,內容還不夠具體。仔細分析,這與我在課堂上巧妙的引導、點撥還不夠到位有關;也與我有些緊張,沒有仔細地傾聽學生的發言,而忙於教學進程,給學生默讀的時間還不夠充分有關。

因此,嘗試上了這節略讀課文後,也使我更清楚了今後略讀課文教學的方向,既要大膽放手,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自由閱讀的時間、空間。同時也要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徵、認知水平,還是要給予適時的引導、點撥。

孩子考科學家教學反思 篇13

教學本課時,主要是讓學生以吟讀爲主。創設各種不同的情況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各自想象,定能激活課堂氛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對於突破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無疑也有極大幫助。例如:“曾是媽媽懷裏歡唱的黃鸝,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躺在媽媽懷裏是怎樣一種感覺?趴在爸爸背上去野外遊玩又怎樣一種感覺?學生爭先恐後的說“幸福、溫馨、快樂等”,也通過學習學生了解了鄉下孩子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在這一節課我覺得課外拓展還不夠顯著,這一環節今後還得加強。

朗讀第二節時,抓住“捉蝴蝶”----“遍故事”,“含草葉”----“吹歌曲”等詞,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稍稍長大一些的“鄉下孩子”在樂趣無窮的自然中玩耍、嬉戲的情景,感受“鄉下孩子”無憂無慮的愉快心情。然後抓住“挖野菜”、“逮小魚”等詞讓學生了解又長大一些的“鄉下孩子”會在閒暇時幫父母做一些事了。通過“撐圓了”、“樂壞了”等詞感受勞動的滋味----樂在其中!這些令人充滿遐想的語句引導學生由表及裏地走進教材,在層層深入地朗讀過程中意會課文用詞的貼切與精美,漸入佳境。於是我趁熱打鐵指導學生讀好最後一節:“哦/鄉下孩子/生在陽光下/長在曠野裏。”通過朗讀簡潔明快、朗朗上口的詩句,學生們體會到了農村的廣闊與前途的光明。此刻,我們老師也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感覺。由此而產生的藝術魅力,用三言兩語又怎麼表達得清楚呢?我想:“只要我們抓住它的主幹,讓學生多讀就能感悟,還需多費口舌幹什麼!老師講得再多,難道還比課文本身更生動更形象嗎?不如老老實實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好、讀美,在讀中去感悟、去學習,在讀中去欣賞,去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迴歸到語文的本位上來。”

孩子考科學家教學反思 篇14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採摘槐米的經過,讚美了槐鄉的孩子們吃苦耐勞的品質。意圖在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懂得勞動會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

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天氣很熱的句子:八月,天多熱。雞熱得耷拉着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在這樣的環境裏孩子們去採槐米,得受多大的罪啊!可光憑老師口頭解釋天熱的程度是無濟於事的,必須讓學生親身體會得到。所以,我給學生髮表見解的機會,回憶一下自己在暑假時經歷的天熱的感受,來體會和品味這個句子的意思,進一步體會槐鄉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懂得勞動的快樂。

經過一陣思考,小手舉起了一片。

陳浩然一本正經地說:“天真熱,我真想鑽進冰箱裏。”

張金凱接着說:“真熱啊,我想跳進河裏洗冷水澡,還不想出來。”

“暑假的時候天好熱!”王蒙源認真地說,“我真懷念冬天下雪的日子,希望冬天快快來到。”

“有一次,熱得我不住地吃冰棍,一下子竟然吃了五根。媽媽還打了我一巴掌,說非把我吃拉肚子不可。”牛新建邊笑邊說。

“想起暑假的熱啊,我身上是不停地流汗,裏裏外外的衣服都溼了。”商慧琳本來就胖,說着說着還真出汗了。

……

經過學生的發言,真切地感受到了天熱的程度,都紛紛感慨:能在這樣熱的天氣裏去鉤槐米、拾槐米,真是不怕苦、不怕累,槐鄉的孩子勤勞勇敢,值得大家學習。 

身臨其境纔是真。

孩子考科學家教學反思 篇15

信中深切地緬懷父親,並代表中國孩子向整個國際社會呼籲:要和平,不要戰爭!課文飽含着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沒有口號,但讀起來催人淚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傾訴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因此教學時我注意聯繫生活的實際,聯繫當前世界的局勢,通過多幅畫面讓學生親身感受戰爭給世界人民帶來的災難,引導學生體會理解,並在充分的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體會、感悟書中的這種情感,感受和平的可貴。

一、確立適合於學生的導學思想:

要調動學生的潛能,還要確立正確的導學思路,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爲此這節課我確定了這樣的指導思想: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讀,通過讀中感悟、讀中體會,來理解課文的內容,進而達到感情的昇華。圍繞這一主題,我精心設計瞭如下教學步驟:

1、自讀,初步體會文中的情感。

2、再讀,感知課文內容,在讀的同時體會作者的情感,以讀促感,以感促讀,達到與小作者情感的共鳴。

3、讓學生抓重點詞句讀,讀的同時聯繫具體實例理解課文內容。

4、多種形式比賽讀,激發學生讀的積極性,讀的過程中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就是說,讓讀貫穿本節課的始終,體現讀中感悟,讀有所思,讀有所得的思想。不僅學生不感到乏味,樂“讀”不疲,而且,課文的內容在讀的過程中已經不知不覺的理解了。

二、創設情境,激發想象

在教學“痛失父親”這一環節時,我讓學生想象爸爸凱旋的情景,有的說:“我一下子撲進爸爸的懷抱,在爸爸的臉頰上親了又親。”有的說:“爸爸,你真棒!你真了不起!”還有的說:“爸爸,我一定向你學習,長大了也當一名維和戰士。”就在學生飽含激情的讚美聲中,我一下子把話題拉到爸爸犧牲,學生的感情從顛峯一下子跌入低谷,我抓住契機,再次讓學生想象此時的情景,隨着思維的積極活動,學生聯想、想象的翅膀隨之展開。學生們從心底裏噴發出對和平的渴望,“和平!和平!和平!”鏗鏘有力的呼聲響徹整個教室。

孩子考科學家教學反思 篇16

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學知識課文,讀着本文,彷彿回到了兒時,也像張衡一樣,偎依在奶奶的懷裏,與天上的星星一齊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織女星,那是啓明星,那是勺子星……它們怎麼總能掛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顆?數也數不清。而且本文的語言生動、簡潔、優美,處處透着童趣,顯着童真,又蘊含着豐富的科學知識,對孩子們充滿着無窮的吸引力。要讓孩子們真正地走進文本,體會星空的美,感受張衡勤於觀察,樂於思考的品質,需要教師引導下的深入閱讀,讓孩子們自讀、自悟、自得。在讀中獲得愉悅地享受,在讀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薰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教學本課時,我和孩子們一起對着課件“明朗的夜空”數數“天上的星星”,再到課文裏找“星星”(生字),這樣,會感到教學是多麼的富有情趣,孩子們也會感到學習是多麼的輕鬆!針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作以下幾點反思:

一、識字教學與閱讀結合,充滿情趣,體現識字效率。

新課程背景下,二年級的孩子的識字量已有近兩千字,他們有自己的識字方法,識字教學是重點,但已不是難點。因此在課堂上要提高識字的效率,力求紮實有效。在初步感知課文時,要求讀準字音與讀通課文相結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二、採用多種閱讀的方法,體會閱讀的樂趣,培養閱讀的能力。

1、圖文結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灑在碧玉盤裏。”我讓學生自讀自悟,在句子教學時進行了紮紮實實的訓練。我先讓學生讀讀,談談你感受了什麼?讓學生理解“珍珠”是怎樣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樣?“碧玉盤”是怎樣的,在文中“碧玉盤”指什麼?然後通過生動的描述,讓學生體會夜空的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們在朗讀中體驗,又將體驗融入朗讀中,將這句話讀美了,讀出感情了。

2、自讀、自悟、自得,在角色體驗中感受張衡數星星的決心和對星空的認識。

在進行二、三兩小節的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去讀,去體會奶奶對小張衡的疼愛,學着奶奶的語氣笑着勸勸張衡。 從中他們體會到了張衡不是第一次數星星,體會到奶奶認爲星星是數不清的。

整堂課中,我運用了精美的課件,將孩子們帶入到了真實的情境中,所以孩子們看到了,感受了,也投入了,整堂課中,他們的精神是飽滿的,情感是愉悅的。他們跟着張衡,學着張衡,感悟着張衡,相信他們對於認真觀察,善於思考,一定會有更新的認識。正如課堂總結時那樣,也許,真有一個孩子因爲認識了張衡,數了星星,學會了思考,研究,而成爲一個天文學家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