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畫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1W

大家一起畫教學反思 篇1

這樣的課堂教學設計能發現學生最深切的快樂,讓學生在快樂中自主發現,在發現中自主創造。從教學時間的分配上看,講解時間明顯比保守教學所用的時間少了,而重點把時間放在學生嘗試和練習體驗上,充沛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知識性瞭解和情感體驗,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

大家一起畫教學反思(精選12篇)

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整個練習從易到難,由嘗試到發明的層次遞進十分清楚;突出練習內容更具發明性,練習方式也強調與人合作的要求;從個體示範到合作發明,體現從簡單到複雜、從模仿到發明的思維發展過程。嘗試練習中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大家一起畫教學反思 篇2

第一次上一年級的美術課,剛拿到教材看到這課內容時,很是頭疼。因爲本課是兒童進入國小學習繪畫的第一課。就要求學生集體合作,這對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說是一個大問題,於是就想小組合作讓四人一小組圍坐在一起,根據一個主題展開想象、討論、分工、繪畫。可時這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會對某一主題進行展開繪畫嗎?不能。如果靠老師手把手地教,這麼多地小組根本指導不過來,而且也阻礙了學生的思維。再想如果放手讓學生自由繪畫,那麼學生在一節課中到底學到了些什麼呢?

於是打開教參看到上面的設計後,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難道我不能設計一種形式,既可以教會學生一些知識,又可以留給學生一些想象的空間去完成嗎?經過一番設計,我將它設計成一個遊戲活動,用各種美術教材和工具佈置出遊戲場景,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活動中,我鼓勵孩子們隨意選擇,大膽嘗試,說說:“你認識了哪種工具?怎樣畫更漂亮?”並分成小組,合作完成。讓孩子們在玩中自然而然地體驗到各種材料、工具使用的特點及不同組合的不同效果。最後要求孩子們在體驗後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孩子們不僅自己得到鍛鍊,也在發言中得到交流,學到新的不相同的方法,最後就是想象力的解決了,我打開了幾幅畫,讓孩子繼續分析,我說水果能真的跑嗎?孩子就說不能啊。我就繼續發問那爲什麼這些小朋友就這麼畫呢?孩子很自信的就說是用了想象力啊?那你會怎麼用想象力呢?讓他飛起來,給他建房子……孩子的想象力是無窮的。我又給他們介紹了集中適合集體作畫的主題。給學生觀察。學生們說的的很好,說出了用的各種材料,顏色等.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發現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想象力很豐富,作業完成的出乎我的預料。面對這樣的現象,我深感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好的教案設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在今後的教學中,自己還要不斷加強這方面的探索。

大家一起畫教學反思 篇3

本課是兒童進入國小學習繪畫的初始課,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感性地認識繪畫工具和材料,讓每一位同學都因自己畫下的形象和塗出的顏色而感到興奮和愉悅。

在教學中,我將它設計成一個遊戲活動,我將三個班佈置不同的任務,讓學生有主題的進行繪畫,如——《海底世界》、《奇妙莊園》、《下雪了》等,每班選定一個主題,我說先用五分鐘時間思考,然後請小朋友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你自己喜歡而且你認爲最好的作品,每次上去五個個人,畫完的緊接着上去畫,看哪個小朋友畫的種類最多、圖案最漂亮、構圖大方等爲獲勝,讓學生自己進行點評,先說一說自己畫的如何,然後再點評別人的,這樣的遊戲場景,很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孩子們很開心。活動中,我鼓勵孩子們大膽去畫,比賽說說:怎樣畫更漂亮?”可以根據方位、大小、佈局擺放等,讓整個黑板畫充滿藝術感。讓孩子們在玩中自然而然地體驗到粉筆的特點及不同組合的不同效果。最後要求孩子們在體驗後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孩子們不僅自己得到鍛鍊,也在發言中得到交流,學到新的不相同的方法,學習效果是顯著的。

“寓教於樂,寓教於玩”。繪畫遊戲能給學生帶來學習的興趣,能給課堂營造良好的氛圍。而創設良好活躍的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本課通過遊戲法達到了教學目的,孩子們都覺得“好玩”、“有趣”、“輕鬆”,沒有負擔。一年級孩子好動、自率性較差,美術課堂紀律難以控制是常見的事。但是用遊戲法恰好可以彌補這個缺陷。遊戲中,孩子們互相制約、督促,這樣保證了每位小朋友都有表現的機會。課堂有秩序而快樂。

大家一起畫教學反思 篇4

《一個蘋果》是北師大版第九冊《水》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記敘了在抗美援朝時期,八位志願軍戰士在防炮洞裏,當生命受到飢渴的威脅時,卻捨不得吃完一個蘋果的感人故事。因爲故事發生的時代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學生與文本之間存在着距離。但作爲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獨立預習、一定的閱讀基礎和查找資料的能力。因此,我在課前佈置學生查閱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及英雄事蹟,瞭解課文的寫作背景後,再帶領學生觀看了電影《上甘嶺》,爲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做鋪墊。

教師的任務不僅在於教授知識,更重要的還在於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激勵、喚醒和鼓舞,讓學生有深刻的情感體驗,並昇華情感。我一直認爲:“要使別人感動,首先要感動自己。”在課堂上,老師對氣氛上的渲染和對學生的引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課前就作了充分的準備,除了反覆品讀課文外,還查找了上甘嶺戰役的相關資料,然後我認真看了三遍《上甘嶺》這部影片。讓自己身臨其境地感受了在上甘嶺戰役中,戰士們的頑強和偉大,併爲之深深地感動着。因此,我在設計情境導入、激趣引導、朗讀鼓勵和小結過渡時,都帶着煸情的語言,讓學生能隨着我的導入過渡講述時走進了當時情境。這樣學生們自然就能跟着我的引導走進文本。

這篇課文的內容雖然較淺顯,但時間跨越較長篇幅也較多。如何在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抓住文章的主線,走進文本,深入到戰友們心中去用心體會,與作者產生共鳴,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從而領悟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戰友們團結友愛的深情厚誼和舍已爲人的崇高品質,是我在設計第二課時教學任務的重點。

綜上所述,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戰友們對蘋果的傳遞上。首先,在講授第一次傳遞時,我讓學生們在文中找出每個戰士都非常需要這個蘋果,也渴望吃掉這個蘋果的相關語句,然後根據學生的反饋,通過反覆朗讀,理解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再帶着情感去品讀,體會文中每個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戰友們在忍受着極其飢渴、辛苦、生命危在旦夕的情況下,心裏卻還想着別人,把蘋果傳給別人。然後再聯繫本單元學過的《生命與水》課文,回顧人在缺水的情況下的生命極限是多長時間,進而體會到戰友們傳遞的不僅是一個蘋果,而是一種情誼,一種心裏只想到別人的深厚情誼,一種關愛別人勝於自己的精神,一種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的高尚境界。

其次,我再通過“蘋果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一口氣能吃掉十個二十個。”與“蘋果轉了一圈,還剩下大半個。”這兩個句子進行對比,引入第二次傳遞“動員”的重點講授。學生通過爲兩個句子的對比和感情朗讀,自然而然地就體會到了此刻這八位異常乾渴的戰士是依靠頑強的意志,爲別人着想、互相關心的崇高的友愛精神來抵擋這個蘋果的誘惑的。從而進一步地明確了主題思想。這樣的教學安排,讓學生們理解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的思想情感,昇華主題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最後通過播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上甘嶺》電影的剪輯片段,重溫了當時的感人畫面,進一步地昇華了主題思想,激發學生們的情感、使他們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

整堂課上下來,總體的感覺還是較好的,學生們的朗讀、理解和感受都很到位。而且感覺課堂氣氛輕鬆,學生們入情入境,體會深刻。

有句廣告語說得很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課後冷靜地思索整個教學過程,雖然有收穫和可取之處,但依然發現還有許多不足。爲了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質量,特總結如下:

1、學生的發言不夠涌躍。這裏面有學生的原因,也有我的原因。因爲我面對的是一羣農村的孩子,雖然他們聰明機靈,但是知識面和視野都比較侷限,最重要的是他們害羞,缺乏自信,不善於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更不善於用語言表達情感。而這節課的內容和情感都需要用極其富有情感的語言來表達思想主旨的。因此,在課堂當他們不發言或是用詞表達不到位時,我總會有想幫他們說出來的衝動。我想,以後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僅要加強閱讀教學,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更應該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要不斷地鼓勵他們大膽地展示自己;同時,還要拓展他們的知識面,積累詞語,豐富語言;並且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優美的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2、在整節課上我缺少了範讀。作爲一個語文老師,範讀是必不可少的。當學生在朗讀遇到困難和情感表達不到位的時候,老師就應當示範給學生聽,這樣就更有利於幫助學生入情入境地深入到文本中去。因此,以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應注意,做好示範朗讀,這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利於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從而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情感。

3、提高駕馭學生的能力。當課堂上出現學生的思路與教學設計有衝突或相悖時,這就需要老師不僅要熟悉文本,而且要有能駕馭學生的能力。才能通過自然地慢慢引導,讓學生重新又回到課堂的教學設計和文本上來。我在這方面還必須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多探究,形成特色。而且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積累,做到因材施教,以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最後,衆領導和老師們在評課時,也給予了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如我的板書設計太簡單,是否能用簡筆畫,畫一個蘋果,再把傳遞的人物圍繞蘋果板書下來;特別是龔校長提出,在分析講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時,是否可以讓學生進行口頭說話的訓練,讓學生學以致用,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這些意見對我來說是非常可貴的,同時也對我以後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必須不斷地提高業務水平,拓展自己的業務能力,善於在課堂上用簡筆畫;並且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把語文教學的主旨“聽”“說”“讀”“寫”訓練貫穿和運用到教學當中去。

大家一起畫教學反思 篇5

一節課聽完了,其優劣得失盡收眼中、耳底,其過程細節也皆記在本上,是不是就完事了呢?我們聽課的目的是爲了借其長爲我所用,見其短以之爲鑑。因此,聽課後,要重視課後反思,每次聽完課以後都要對聽課資料進行及時的反思。

過去聽課者重點反思的是別人,很少主動結合自我的教學實踐進行系統反思。聽課教師在撰寫聽課反思時,應對照新課程的理念來審視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思考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在多大程度上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的要求,還需要反思如果自己來上這節課,又將如何落實新課程的課堂教學理念。這樣的反思會使得新課程的理念逐步在課堂上得到體現和落實。

進行聽課反思時,並不見得只是就問題而談問題,在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深入思考時,需要回憶、整合原有的經驗,借用某些已有的理論來分析。在反思時聯繫自己以往授課的經歷,並且把有關教育專家關於課堂教學的論述作爲反思的基本參照,使聽課反思成爲聯繫聽課教師以往經驗與現有做法的橋樑,成爲貫通既定理論與實踐的中介。這樣的反思擺脫了純粹經驗的說教,是對課堂實際行爲的有效提升。聽課後的反思不是事不關己的坐而論道的玄思,需要將反思得到的啓示、體會、對策轉化成爲聽課教師改善和提高自身教學實踐的具體舉措。

聽課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課後反思,就應着重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從教學目標、資料、重點、方法等的協同程度方面:反思教學的目標是否明確,主要看師生是否都明確各自的教與學的目標;反思教學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是否講清了理解知識的關鍵點;反思教學方法組合是否得當,主要看所採用的基本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選取的依據等;教學目標與資料、重點、方法是否協調。

從課堂教學結構的適宜程度方面:主要是看課堂教學程序的展開是否貼合學生認知的一般規律,是否貼合既定學生認知的特點。

從師生關係中的作用是否協調方面:主要看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對學習任務的表達、解釋與順序安排是否適於對象;學生對教材和教師指導的理解是否透徹;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動機是否強烈;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是以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出現的,師生互動是如何展開的,互動的類型有哪些;學生有沒有主動發言、提問的機會,有沒有表達自己情感和觀點的機會等。

從時量分配容量是否合理適中方面:主要看重點、難點的教學與教學高潮的呈現是否一致;各教學環節的時量與教學任務是否匹配;是否安排了充分的學生活動時間。容量主要看教學是否做到有張有弛;知識呈現是否有密有疏。

從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適當方面:主要看在當時當地條件下,是否充分運用了能夠運用的教學手段,效果是否儘可能最好。

從反饋矯正的實施是否有效方面:主要看教師收集學生學習成效的反饋信息的意識是否強烈,教師反饋學生學習狀況是否及時;矯正應儘量避免雷同,儘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處理教材,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打不同的比喻,列舉不同的例子,教學同一知識資料。

從訓練是否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方面:主要看課堂教學是否始終在進行對學生的觀察潛力、表達潛力、操作潛力、思維潛力的訓練。

從教學效果是否顯著方面:主要看學生的學習用心性是否高漲;學生答問和練習的正確率高不高;師生的情感體驗是否偷悅、歡暢。

教師的基本功是否紮實方面:主要看教師的導人、講解、課堂教學語言、提問、板書、變化、反應、反饋、演示、結束等教學技能是否得到充分發揮。

大家一起畫教學反思 篇6

語文課程標準標中指出:使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讀中有所感悟,從而以讀促寫,形成作文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時,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來走進文本,拉進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首先,我選用齊讀的形式來讓學生體驗“震耳欲聾”的感覺,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體會母親工作環境的惡劣,體會母親的辛苦。我深知,雖然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但是文中蘊含的母子深情卻不能忽略,有必要多讀多練。

文中表現母子感情至深的句子有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教學時間自然不夠。兩者之間看起來是有些矛盾。如何化解這一矛盾?那就是突出朗讀訓練的重點句段,緊緊抓住三個“我的母親”和四個“立刻”這兩處作爲朗讀重點,其餘句段讀到、品到即可。通過對連續出現的三次“我的母親”的朗讀指導,讓學生真真切切地看清母親那疲憊瘦弱的形象,然後採用自由練讀、指名朗讀、評價朗讀、配樂朗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悟,悟中有所得。抓住四個“立刻”這個句子,採用情境朗讀的形式讓學生體會母親爲了掙錢養家而爭分奪秒地工作。

整堂課,我力求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引領學生一次次走進文本,觸摸文本,感受文字背後所隱藏着的這份母子深情!在學生情感融進文本時,適時加入“媽媽,我想對您說“的寫話訓練。因爲有了前面情感朗讀和媽媽關愛自己的故事做鋪墊,學生感情的閘門已經被打開,再加上動情的音樂做背景,學生寫作的慾望被自然地調動起來,寫幾句對母親說的話自然水到渠成,讀寫訓練連接順暢,同時在寫話過程中也向學生滲透寫文章要飽含真情的理念。

大家一起畫教學反思 篇7

本文是着名學者季羨林先生的一篇散文,語言精煉,含義豐富。課文描繪了幽徑藤蘿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無比痛心的愚氓滅美的現實,抒發了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對於這樣一篇涵義極爲深刻的文章,沒有一定的人生閱歷是很難理解的。因此,選擇文章的切入點是很重要的。經過反覆研究決定,從內容上開始層層深入。

首先,在讀中感知。這個層次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去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大體結構。如學生閱讀課文,主要針對前後對“美”的書寫,以及後文對“悲”的描繪。這些問題就需要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從整體上感知文章,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大家一起畫教學反思 篇8

《師恩難忘》一課文質兼美、情感至深。記敘了作家劉紹棠童年時代的啓蒙老師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生動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培養了作者對文學的熱愛,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文章內容雖然簡單,且只舉了一個故事的例子,但是字裏行間透出的是老師的智慧、老師對學生的負責與關心以及作者對田老師的喜愛和敬佩之情。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爲何難忘師恩”這個問題並讓“師恩”植入學生的心靈呢?

一、抓關鍵詞。

教學中,我緊扣關鍵詞語“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等想象田老師把古詩改編成動人的故事來講課的經過,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老師不僅教給了學生知識,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不忘教導學生做人……使學生深入體會到老師的“恩”和對學生的愛。然後,在這樣的感情基礎上,帶着學生感受作者對老師的喜愛、敬佩和感激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點句子——“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裏,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二、抓關鍵句。

抓句子和抓詞語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教學中,我抓住文中的一個重點句:“我在田老師那裏學習了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着我。”這個唯美的句子是一個比喻句,學生很容易就發現了這點;然後,讓學生通過句子理解老師對作者影響之大後。學生談了很多,也表現出了對文中老師的敬佩。這時的學生便與課本產生了共鳴,也就更明白這也是令作者難忘的“恩情”。

大家一起畫教學反思 篇9

在教學過程中,爲了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我精心設計了用於上課的課件,盡力使平時不敢舉手的孩子都積極參與到朗讀學習中來。事實證明,這節課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習效果都非常不錯。下面就本節課的教學做一下總結:

一、識字教學

導入時先讓孩子回憶與父母在一起最開心的事,體會家的溫暖和快樂,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初讀課文之後,我先從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入手,看看學生字音讀得是否準確,再從句子中脫離出生詞,讓學生認讀,先讓獨立練習,再指名帶讀。在這裏面我重點處理了一類字“雲”和“子”。“雲”在讀完詞後,讓學生嘗試組詞,學生的思路還是比較開闊的,有的組“雲朵”、“彩雲”,還有的想到了“烏雲”。“子”我重點是通過“種子”和“孩子”來認識“子”在獨立念時讀三聲,而在這兩個詞中讀輕聲,老師指導讀詞,輕聲讀得短而輕。緊接着讓學生說說知道哪些植物的種子,而種子是如何生長髮芽的,學生沒有太多的親身經歷,所以老師通過講授,讓學生理解“泥土是種子的家”這句話,學生練習朗讀這句話,爲學習課文奠定基礎。最後再將詞語打亂順序進行開火車練習。

低年級詞語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但學習不能脫離句子,脫離語境,只有在語境中學習才能理解和學會運用。

二、品讀文本

本課全文共6句,1至4句按從上到下分別指出“藍天、樹林、小河、泥土”是“白雲、小鳥、魚兒、種子”的家。第5句指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家。第6句是總結,又是昇華,告訴我們世界上萬物雖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懷抱裏,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的設計思路是按照“引學第1行——自學2—4行——共同體會第5、6行”爲主線,以讀爲主,配以精美的課件把課文內容變得更直觀,邊讀邊展開想象,讓學生有所感,有所悟。

在學習第一句時,先引導學生想象白雲在家裏時的自由自、快樂的心情,再通過指導朗讀。有了第一句的朗讀基礎,在學第二句時學生就能夠讀出自己的感受了,老師再適時地評價,學生朗讀水平就會上一個層次,第三句不用老師指導,也能後邊想象邊讀出感情了,這樣,也體現了教學的教、引、放的過程。最後,讓學生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表演、朗讀前四句話,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爲背誦奠定基礎,而且還讓學生有個簡短的休息,一舉多得。在處理課文的難句“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這句話時,我是先讓學生欣賞地球上的事物的圖片,有大山、海洋、草原、各種動物以及人類。在出示“地球是( )的家”,讓學生看圖填空,之後讓學生想一想,地球既是植物的家,也是動物的家,更是我們人類的家,那我們用一句話說就是……在前面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填出“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也解決了難點。

三、句式練習

在落實句式練習這一重點目標時,我主要是分幾步進行遞進式的滲透,最後讓學生達到了靈活運用的目的。第一次練習,在學習第三句“小河是魚兒的家”之後,讓學生想一想,小魚在小河裏會有哪些朋友,由此引出“小河是( )的家”,在插圖幫助下,學生很快就能填出答案。第二次,是在表演朗讀前四句話後,讓學生觀察這四句的特點,這四句說的都是誰是誰的家,再出示“大山是的家”和“( )是( )的家”,有了前面的基礎,第一句學生填的很快,後面進一步的發散思維,並進行運用。第三次練習是“地球是的家”,這句話的目的,主要是鞏固句式,再有就是爲突破難點奠定基礎。總的來說效果還是非常好的。

當然這堂課還存在着很多不足:第一,學生的朗讀層次性還是體現的不是很到位,這主要是老師的指導語需要進一步的加強,真正起到引領的作用,更夠使學生的朗讀上一個高度。第二,對低年級學生的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學習提高,在平時還有長抓不懈。

大家一起畫教學反思 篇10

《師恩難忘》是蘇教版五年級教材裏一篇深情而又樸實的記敘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劉紹棠。他通過對國小一年級時一位教學有方的田老師的回憶,抒發了對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教學時重點應該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學習作者選擇典型事例凸顯中心的寫作方法。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把田老師與自己怎樣教學第一課進行對比,這是本課對田老師這一形象的第一個層面的解讀。本環節以學生喜歡的內容入手,直奔田老師故事教學法這一最有趣的內容。而後採用對比,再次緊扣重點句“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瞭解田老師獨特的教學方式——故事教學法。然後抓住重點句子比喻句從“春雨點點”——悟“教誨”之質。這是本課對田老師這個人物形象的第二個層面的解讀。這個環節承接上一環,體會“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着我”的深刻內涵,使學生明白田老師對我的教誨之恩不僅僅有知識的教學,還有人生道理的啓蒙,同時也感悟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從“恭恭敬敬”——感“教誨”之恩等。這是本課對田老師這個人物形象的第三個層面的解讀。體會到一個好老師對一個學生的成長的作用,同時把作者對老師的敬意的表達與傳遞作爲本環節的重點。揭示了本文的題意“師恩難忘”的真正內涵。

另外本文從我的表現中來引導學生感受一個成功人士的成長:從“聽得入迷”——感上課專注,從“文學的種子” ——感喜歡寫作,這也側面襯托了田老師上課講故事的精彩,這是作文的一種方法,引導學生要活學活用。把課文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使自己的作文更精彩!

大家一起畫教學反思 篇11

針對當今社會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中倍受寵愛,在父母的溺愛呵護中長大,他們只知道索取,卻不知付出,養成了自私、不願與人分享的性格特點,結合我園開展的《弟子規》特色經典教學特選擇《小豬家的桃花樹》這節教材。《小豬家的桃花樹》是一篇清新優美、充滿童趣的童話故事,童話中的小豬住在一個如詩如畫如仙境般優美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小豬是一隻快樂,樂於分享的小豬。小小的桃花瓣給各種動物帶來了驚喜,使人感受到快樂是無處不在的。這教材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及幼兒語言發展水平。通過這個活動可以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興趣並且本次教學活動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那就是讓他們知道與人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及幼兒語言發展水平我設定了以下3個目標

1、目標:1)引導幼兒觀察,想象,表達,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豬將快樂帶給大家的情感。

2)激發幼兒體驗與人分享的快樂,鼓勵幼兒說一句完整的話。3)認讀詞語:快樂。

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年齡特點激發幼兒理解分享快樂,現就本次教學活動作以下反思。

亮點:在整個活動中,我有意識地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引導他們觀察、想象、表達、表演,營造氛圍,體驗快樂,使幼兒的認識經驗、表達經驗及情感體驗得到整合,其次,我把故事教學與手工製作有機整合,進一步激發幼兒體驗分享的快樂。第三,體現了融洽的師幼關係,具體表現在: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表現出對孩子的理解和欣賞,對孩子興趣、意願、想法的尊重,對孩子活動的熱情參與和支持、以及留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發揮空間,把幼兒 的認知、情感和行爲有機地融爲一體。

不足:

1、 在活動開始的第一個環節中,我預設的內容是讓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想象、表達來理解故事中小豬是如何把快樂帶給其它小動物、其它小動物收到禮物後的快樂心情,激發幼兒產生與人分享快樂的慾望。接着通過欣賞故事、表演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涵。最後通過製作花瓣禮物、送禮物讓幼兒體驗與人分享的快樂。可是在今天實施的過程中,我所留給幼兒的時間卻較少,使得許多幼兒沒有了講述的機會。分析情況可以看出,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學習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考慮到幼兒存在的差距,並進行相應策略的調整,即:可以通過形式上的調整來保證每位幼兒有講述的機會,可以讓先看懂圖意的幼兒自己講,或講給同伴聽,後看懂圖意的幼兒在集體中講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兒互相講,有了這樣一種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幼兒就能想說、敢說、有機會說了。

2、 從活動開展的情況來看,我所設計的環節多數還是比較傳統的,所要體現的“閱讀”要求並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因此根據這種情況,我試想在設計環節中,可以嘗試這樣來調整環節:幼兒在邊看課件,就可以安排幼兒講述、表演的內容,幼兒在通過多種形式的感知後就能積累較多的語言經驗,然後教師再安排幼兒的欣賞、複述活動中,並重點放在指導幼兒的觀察順序上,通過這樣的一種調整,就可能會更貼切於目標,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在以後的故事教學中,我會嘗試運用其它的教學模式,並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同時也希望各位專家老師給予指導幫助,讓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做的更好。

大家一起畫教學反思 篇12

這節課,讓我深感每個學生都是很棒的,因爲有了他們的創造,才使我們的課堂變得如此豐富多彩,在這個生動活潑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由“心動”到“行動”,充分的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增強了同學間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開心、快樂的學習氛圍中獲得了審美愉快體驗,增強了他們進一步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和信心。同時,也使我的音樂教學變得更加輕鬆愉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