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通用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21K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1

1、把活動目標1改爲:在欣賞祖國風光和從同一時候各地氣候的不同感知祖國真大。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通用20篇)

在活動開始部分,讓幼兒欣賞祖國風光的圖片後,孩子們都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國真美”“祖國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徵,瞭解了南北方的氣候差異。再出示中國地圖,讓幼兒再一次感受祖國真大。活動開始給予幼兒美的欣賞,有助於引起幼兒學習興趣,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

2、增加活動目標3:幼兒在活動中萌發對祖國的熱愛情感。

我認爲活動中讓幼兒通過欣賞美麗的祖國風光,又通過學習詩歌“我們的祖國真大”, 讓孩子瞭解我們祖國的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感受祖國真大真美,其最終目的是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熱愛祖國之情和作爲中國人的自豪感。所以增加了目標3 。

3、活動實施過程中運用圖標朗誦,不僅能更好地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更有助於他們瞭解詩歌內容,理解詩歌、學習詩歌。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2

在活動《我們的祖國真大》時,我根據詩歌內容,設計了活動教學目標,讓孩子通過看看美麗的祖國風光,讓孩子瞭解我們祖國的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產生作爲中國人的自豪感最重要,其次是讓孩子知道我們的祖國有南方和北方之分,瞭解南北方不同的氣候差異。

我班的益智遊戲中有中國地圖的拼版,所以幼兒對地圖一定很感興趣。利用大屏幕上的中國地圖瞭解中國,沒想到孩子們在遊戲中日積月累竟能說出了祖國各地的名稱。孩子根據自己的想象說出中國地圖“像河馬,像公雞”......各不相同。幼兒還了解了祖國的地大物博,資源遼闊,孩子們都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國真美”“祖國真漂亮”從而引導幼兒說我們的祖國真大……以通過看南北方的四季特徵,瞭解了南北方的氣候差異。從觀察圖片的基礎上,理解了兒歌的內容。並以“冬爺爺”“春姑娘”找家的遊戲激發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認真學習詩歌。通過觀看大屏幕上中國地圖,激發孩子的探索慾望。詩歌中:啊,祖國,媽媽,您的孩子在同一個時間裏,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圍着火爐吃西瓜的詩句。讓孩子們在瞭解祖國人們在同一時間裏的不同活動。在觀看南方景色的時候,我就讓孩子們看了三遍,充分了解南方的一年四季鮮花盛開的特點。通過詩歌的學習,幼兒不僅知道了我們中國的地大物博,也增進了幼兒對祖國的瞭解和熱愛。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3

《我們的祖國真大》是一首簡短的詩歌,詩歌內容講述了中國的地大物博,從而激發孩子們熱愛祖國,也讓孩子們瞭解我們南方於北方的氣候差異。

首先通過一個找中國的遊戲,讓幼兒進入活動中,利用地球儀,大家都能一下子找出中國,其次通過地圖中的比較,讓孩子知道中國的廣闊,從而激發孩子的自豪感。爲了使幼兒能更有效的記住詩歌,我利用了東西南北中的向標,將歌詞中的事物放入向標中,幫助孩子記憶。詩歌中的“十月就飄大雪花”“圍着火爐吃西瓜”通過講解以及與我們自身的比較,幼兒都能夠理解,也瞭解了北方的氣候特點,知道南北方有着明顯的氣候差異。

詩歌中心句:偉大的祖國——媽媽,幼兒對於媽媽的概念只侷限在自己的媽媽上,對於祖國媽媽還不能理解,一直有小朋友問:“爲什麼要叫祖國媽媽?”在念詩歌時也經常落下這句,在此老師還需要做更多的講解,讓幼兒真正理解句意基礎上,更有效的學習詩歌,不僅知道中國的地大物博,也增進幼兒對祖國的瞭解與熱愛。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4

在教授《核舟記》一文時,就採用了自讀、朗讀和表演相結合的方法。表演能使文本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能夠保證學生的積極參與,也便於學生理解、接受文本內容。因爲,學生都有表演的慾望,他們會爲了演好角色,而主動鑽研文本內容,特別是對於一些疑難字詞,如果他們不理解,他們一定會自己去解決問題。對於理解能力差的學生,通過自己表演或者觀看別人的表演,一定會大大降低理解文本的難度。如:“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一句,如果用講授的方法,基礎差的學生未必能理解,但讓學生表演,效果則大不同了,一看便明白。在表演中,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這樣的學習,便於理解,學習後也不易忘記。

在表演時,臺下的學生齊讀,臺上的學生根據讀的句子表演,每當表演到會意處,不用老師提示,學生會非常主動地參與進來。比如到“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蘇黃共閱一手卷。”一段時,需要一些道具。學生會心領神會地拿出準備好的東西,有的把用報紙作成的“帽子”、“手卷”和“髯”等,遞給表演的同學。參與度較高,效果比較理想。

當然,這一堂課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比如讓學生自譯是否需要教師訂正,表演完成之後是否需要讓學生再翻譯一遍等等,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多加嘗試。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5

巧妙的切入點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並且將聽、說、讀、寫的訓練自然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同時也不乏德育教育,這是我教學中較爲成功的地方。

然而在教學這張畫紙也有很多敗筆,留下很多遺憾,對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簡單,沒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有些方面包辦代替較多,直接給了學生的答案,不利於學生思維的開發;在探究環境描寫對主題和人物所起的作用方面,膚淺、不深入、不透徹,忽略了朗讀的訓練,應該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感悟,讀出見解,在拓展延伸方面更是一個空白,需在後面的教學環節中注重這一問題,同時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的含義,在體驗欣賞過程中,擴展學生視野、豐富情感,激發學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態,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6

在《猜猜我是誰》的教學中,我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式,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我有意識地給學生滲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是學生掌握終身學習方法的良好開端。學生間通過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學生學習得快,掌握得好。在檢測時,發現學生個個都能準確地讀出讀音。在自主合作學習中,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得到提高。

二、利用遊戲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激發學生從事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愛玩,愛活動是孩子的天性,學生是活潑好動的,在課堂中,爲調節學生的學習,再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分別與學生進行了兩個小遊戲:“猜猜我是誰”和“找朋友”。老師張嘴僅做動作,不發出聲音,讓學生猜,學生臉上洋溢着快樂的笑容……在玩中,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學得比較紮實。學生學得高興,樂於學習,使課堂變成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樂趣,對學習會更感興趣。

當然,在教學中,我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如:課堂時間設計不太合理,致使鞏固環節顯得倉促,在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的時候沒進行有效的指導,課堂有點亂。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提高,努力改正的地方。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7

在課堂上學生出現自讀不領悟,討論無結果探究無法深入下去的時候,教師不能觀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從而推動合作學習的深入,使學生受到積極情感,審美觀念的教育。如在對課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時,我引導學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許多新鮮事……”有了這一個過度句的理解,學生再理解“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轉換時有時做得不夠好,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8

今天講授完了《水墨徽州》一課,我的思緒還帶着古香古色的餘韻,在那朦朧的畫面中飛揚,久久、久久……

我想正因爲我有如此的感覺,那麼我的課堂是有效的,學生的學習氛圍是濃厚的。因爲我們共同走進了文本,品析了語言,在那簡單勾勒出來的素雅的徽州,我們靜靜地賞着它的早晨,感受它的大街小巷與古老的建築。所以我想對於我本次課要完成的第一點“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自己還比較滿意的。

環節小思:“提高課堂有效性”,在本節課上,我也看到了學生的反饋。從一雙雙小手、一聲聲朗讀中,我知道了,我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能回答出貫穿文章的主線“文章爲什麼以《水墨徽州》爲題?”但是遺憾的是:時間很緊,未能及時的完成教學任務,看來在某個環節還是需要修改的。

課後反思:在文章的開篇我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水墨與徽州有什麼關係?”但緊接着我話鋒一轉,大屏幕丄卻出示了“課文描寫了徽州的幾幅畫面?”。如果按第一個問題解決就是一個很好的主線,問題漂移了,甚是個教訓。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9

初讀豐子愷先生的《白鵝》,在感嘆“鵝老爺”形象之妙的同時,也對大師語言深奧難懂深深嘆息。與其說難懂,倒不如說大師漫畫式的語言使一個個充滿個性的小動物形象躍然紙上。作爲一線的語文教師,總覺得這樣的課文好詞太多,很難分層次一個個引導學生感悟,好像每一個丟了都不合適。對於這樣的文章,筆者在教學實踐中覺得突破一兩個重點詞,使閱讀課堂詞語教學有“牽一詞而動全文”的效果。

反覆體昧《白鵝》,覺得如果把文中“三眼一板”這個詞教好,就能使白鵝吃相的特點分明突出,也能從更深層次習得文本的語言。“三眼一板”,本義是講節奏。於是,筆者想從詞義入手,開掘文本更豐富的內涵,發現詞語中的韻律之美。

一、本義,韻之源

當我進行文本細讀,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就是一定要引領學生學好“三眼一板”這個詞,可是它又在很多的好詞中間,很難抽出來進行單獨的教學。在百般無奈之後,我決定追本溯源,沿着“三眼一板”的本義追尋,或許有教學的出路。當我翻閱很多工具書,“三眼一板”的本義浮現在我的面前:“三眼一板”也作“一板三眼”;板,以拍板擊打一下,爲中國音樂每小節裏最強的拍子;眼,以鼓籤敲擊板鼓,爲次強拍或弱拍;三眼一板即一小節中有四拍的音樂節奏。細讀本義後,覺得豁然開朗,原來“三眼一板”中有着固定的節奏。節奏如此固定,用在鵝老爺身上不正是一種古板和一成不變嗎?於是,一個把文本的內容糅合在詞語本義中的教學思路便應運而生。

二、尋義,韻之聲

出示:譬如吃了一口飯,倘若水盆放在遠處,它一定從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飲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

1.師: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鵝吃飯的順序是不變的?

2.師: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鵝吃飯的樣子?

3.師出示:(三眼一板:“三眼一板”也作“一板三眼”。板,以拍板擊打一下,爲中國音樂每小節裏最強的拍子。眼,以鼓籤敲擊板鼓,爲次強拍或弱拍。三眼一板即一小節中有四拍的音樂節奏。)

4.請你再讀讀句子,說說鵝吃飯怎麼吃出音樂節奏來了?

5.句式:倘若發現飯盆在遠處,鵝老爺必定( ),再去喝一口水,然後再到別處去吃一口泥和草。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

譬如吃了一口飯,再喝了一口水,發現泥和草在很遠的地方,鵝老爺( ),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

6.師:飯、水、泥、草;飯、水、泥、草。順序會變嗎?節奏會變嗎7這四樣東西就好比四個節拍,三個弱,一個強。一個強,三個弱。(指板書)這就是“三眼一板”。

7.齊讀句子。

上述“三眼一板”的教學過程,旨在找到文本的內容與詞語本義的耦合點進行鏈接,讓詞語的本義引入不再變得枯燥機械。在告知學生詞語本義後,老師讓學生找找鵝吃飯所對應的本義中的內容。這一步的理解教師開始調動學生閱讀的思維,讓文本的信息、自己的閱讀經驗、詞語本義的內容表述三者合一。在學生對“三眼一板”的本義有所感悟後,教師的句式訓練則起到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兩個句式的內容,文本中是沒有的,但卻是文本外必有的。這既是教師對文本的一種合理的解讀,有效地拓展文本,也是在文本的縫隙間給讀者提供想象的空間。學生完成這兩個句式訓練的過程,必定又是一個運思的過程。當學生合理地想象和再現鵝老爺吃飯的章法和規律時,情不自禁地發現原來這是多麼程式化的事情,自然就會想到鵝老爺的脾氣和性格,也會隱約感到一種過分的執着。教師在學生回答後,順勢利導,讓學生明白“飯、水、泥、草”這樣的吃飯過程是永遠不會改變的。而教師刻意地重複這四個步驟,讓學生自然感受到一種音韻。此刻,“三眼一板”中所蘊含的韻律之美便水到渠成般呈現出來。學生最後的朗讀,便把感悟的效果提到更高的層次。

三、得義,韻之味

教完詞語,我們不妨冷靜地思考,究竟我們給予了學生什麼?筆者認爲,詞語教學的歸宿應是習得和內化。上述詞語教學的過程,最值得回味的應是得義的過程。其實,“三眼一板”的教學過程,大致經歷了以下的環節:初解本義一鏈接文本一碰撞經驗一糅合文本一拓展本義一內化詞義。這一過程,是詞語教學“得義”的有效規律,也是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有效教學方法。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一教學的規律像線一樣抽出來,那麼詞語教學會變得程式化,課堂自然變得機械而乏味。因此,上述教學的“味”其實就是在追尋客觀規律的同時尋求人文氣息的美,把求義過程“美化”,這樣,我們的詞語才更加鮮活。

詞語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永恆的命題,但在“得意”與“得言”並行的課堂實踐中,一定有深刻的解答!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10

首先,學生成了班會的主人。學生第一次接觸這種形式的班會,之所以喜歡,主要是因爲這次主題班會改變了以往教師主持,教師發言,教師結語的模式。而學生真正“當家做了主人”,他們自己嘗試了策劃、主持、互動、表演的全過程,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熱情。

其次,學生已經被感動。從詩歌朗誦《我慶幸,我還活着》中,學生懂得了珍愛生命,明白了活着的意義:要有目標和追求。從歌曲《凝聚每份愛》中,學生感悟到了集體的力量: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就能渡過難關。在師生互動這一環節中,學生學會了感恩:珍惜擁有,珍惜現在!並能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爲四川人民祈福!

第三,學生也得到了歷練。處於青春發育初期的七年級學生比較靦腆,同時,他們也怕做錯事,怕被嘲笑。因此,很少想主動表現自己。但通過這次班會,他們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展示了自己的風采,並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他們不但歷練了自己的膽量,從而也發現了自己的閃光點,覺得自己很重要,並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

有以上的收穫,學生們很滿足。但是,按照我的設想,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營造積極、樂觀、上進的班級氛圍的目標還沒有達到。是學生不配合,還是我的組織過程出了問題?會後除了問卷調查,我又進行了認真的反思,查找原因:

一是,班會的準備還不夠充分。這是導致班會流程不順的原因。由於種.種原因,只能利用兩個午休的時間來準備。另外,教師經驗不足,對學情估計過高,是導致主持不到位的原因。以爲他們在國小得到過鍛鍊,因此對他們期望很高,但實際情況是他們不懂,更不通。再次,害羞、靦腆,是導致學生參與不自然的一個原因。無論是歌手還是演員開始的時候都放不開,難以調動會場上的氣氛。害羞、靦腆成了成功的絆腳石。

二是,班會的骨幹人員比較緊張。經過倉促的準備,雖然主持人和演員還不能脫稿,但已經初具眉目。然而等我們的班會正式開始的時候,或許是由於緊張,出現了一些問題:主持人的表達不夠流利,感情投入也不夠,更不能調控全場的氣氛。詩歌朗誦者聲音不夠響亮且還打顫,情感也不夠投入,效果不是很佳。本來很好聽,很動情的《凝聚每份愛》也開始跑調,也讓音樂老師感到遺憾。師生互動環節,教師引導不得法,沒能激發學生的熱情,致使學生與老師的配合不密切,沒有將學生真正凝聚在一起。導致氣氛不夠活躍,感情流露不夠充分。

這次班會有得也有失。得,在於我認識到,緊密結合現實生活的德育教育比單調的說教更有效,也使學生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儘管他們還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在較短的時間內經過倉促的準備,能夠達到這種效果已經很好了。失,在於我的經驗不足,對學情瞭解不夠,指導不利。對於我這位剛剛踏上教壇的老師來說,沒有做到完美,留下了一點遺憾。但正是這點遺憾,使我增長了經驗,促使我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努力。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11

1、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信息,學會運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學生經歷提取信息,發現問題,列表整理條件,解決問題的知識獲取過程,從而提高學生收集並整理信息,發現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他們的推理能力。 3、通過學習,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問題情境中的信息,用從條件想起或從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量關係。難點:正確整理、分析數學信息關係,學會通過所整理的信息決策問題解決策略,並內化成自己的問題解決策略。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12

前不久,我到南寧觀摩了“名師大課堂”暨校本教研研討活動。回來後,在本校利用遠教教學光盤借班上了一節公開課——《清澈的湖水》。

我教學這篇課文的思路是:按照光盤教學過程組織課堂教學;出發點是使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中也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因此,在教學中,我按照光盤中的步驟實施教學,學生思維活躍,學得輕鬆,訓練也紮實,較好的實現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這節課也留下了一些遺憾:

一是按照光盤的教學步驟開展教學活動,學生的能力是得到了較好的訓練,但光盤中的每節課都是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我們在播放的時候,還必須同時組織本班的學生按照光盤中的每個教學環節來進行教學,這樣就有了播放光盤的教學活動和我們自己的教學活動兩個活動過程,教學時間比一般的課堂教學多了三分之一以上,教學任務不能與光盤同步完成。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課後的評課中,同事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光盤中教學活動的過程和我們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的相同部分可以省略播放,這樣就可以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同事們的意見很好,以後我要借鑑同事們的做法努力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

二是課堂中不能隨機應變。表現在課前導入沒有根據課堂教學中出現的變化而及時調整原來的教學設計,致使導入效果不好,不能體現預定意圖。開始,我首先提問:“你喜歡我們的校園嗎?”學生回答:“喜歡。”我接着問:“爲什麼喜歡?”本意是讓學生說出喜歡自己的校園的原因,或者是“我們的校園景色優美”,或者是“校園四周風景也美”之類,進而引入課題:“今天老師帶你們來到另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清澈的湖水,看看那裏的遊人又有怎樣的行爲?”沒想到學生的回答是:“我喜歡掃地。”——我們這兒每天早讀之前,各班都先打掃清潔區——課堂教學出現了與課前的設計不一樣的情況。我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沒有根據出現的新情況及時進行調整教學思路,而是依然按照原來的設計進行教學,生拉硬扯地“引導”學生往自己的思路上“走”,結果這個環節花了不少時間,導入效果很不理想。這篇課文所要表現的是“優美的環境需要我們每個人精心呵護”、“景美,人的行爲也要美:保護環境衛生”的主題,如果我根據課堂中出現的這一新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變成:“很好,我們每天來到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本班清潔區,說明我們同學保護校園環境衛生的意識很強。校園是大家的,優美的校園環境需要我們大家來共同愛護,你們說是嗎?今天老師帶你們來到另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清澈的湖水,看看那裏的遊人又有怎樣的行爲?”這樣的導入,比原來的切題,效果自然也更好。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通過學校開展的校本教研活動——上課、評課、反思,既解決了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又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明確了改進的方向——不斷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手段,力求縮小自己與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的差距,可以說獲益匪淺。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13

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較好地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努力地方向。課堂上用一組圖片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了課堂氣氛。其次,通過比較閱讀(課文內容和課後一則寫《女媧造人》的簡短文章《風俗通》)讓學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寫法,整堂課的環節較爲流暢,學生也易把握。  讓學生把自己瞭解的有關造人的故事表述出來。這樣做,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鍛鍊了他們的膽量。尤其對女媧造人的動機做了大膽的想象,閃現了一個又一個思維的火花,如“人間混亂,女媧造人是爲了管理這個世界”;“和盤古比賽,盤古造出了各種獸,女媧造出了人”;“女媧無意間造出了人”……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得到了訓練。針對學生習作情況,我還專門讓學生朗讀了女媧造人的過程,讓他們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

但語文教學始終是一門缺陷的藝術,只能做到更好,不能做到最好,我認爲以下地方值得自己思考:

1、教學中很大一部分時間讓學生比較閱讀,說出課文好在什麼地方。很多學生一想到比較閱讀,並要說出異同,就變得很嚴肅,開始上課對課文產生的喜愛之情一下子就被拋開了,好像是又去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這也是課堂顯得沉悶的原因。

2、課堂評價不到位。如有學生提出“女媧到哪去了?”這個問題時,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對以神話形式解答的學生,我沒能給予肯定,只對一位回答 “女媧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學生極其讚賞。這個評價說明我本身的教育機智不夠,對問題的認識較窄。

3、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 ,在學生質疑這個環節,學生問題較多,當超過我規定的時間時,我爲了能儘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採用了較生硬的方式,直接過渡,給學生心理上造成缺憾。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14

本文通過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向我們提出一個問題:父母應該怎樣尊重孩子的感情?孩子應怎樣才能既尊敬父母,又能增進朋友間的友誼?進而向我們提出:金錢與友誼哪個更重要?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正確的認識:在成長的道路上,會碰到許多的選擇,當我們無法決定時,應多與家人溝通,徵求大人的意見。

缺乏語言賞析。這是本次講課最爲欠缺的一步。討論多了,就沒有顧不上語言賞析了。其實,本文成功運用了多種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傳神地體現了人物性格,應當引導學生仔細賞析。這一點我做得不好。

另外,如果在賞析的基礎上再用幾分鐘讓學生練筆,描寫某個特定場景中的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和心理,那就能更體現語文的特色了。還有,讓學生根據對文章的理解,續寫一個結尾,“我”回家了,父母會怎麼樣呢?寫完後,與家長進行交流、探討,並把與家長的共識記錄下來,這樣一來,學生們的體驗再次得到昇華,實現了學生的有意識學習、個性化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培養了學生終生學習、實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是我這個環節沒有處理好。下次我會努力改進的。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15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興趣是學好課文的第一關鍵,因此,在新課開始,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暢談對水的認識,同時伴有教師動情的描述,很快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語文教學有它自身的特點,注重學生自讀感悟。教學時以讀爲主,將讀書的權利交給學生,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上。鼓勵學生邊讀邊理清文章的脈絡,通過合作討論,弄清文章主要寫了哪些內容,這些措施的實施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3.試着編寫小標題,擬定詳細的提綱,使學生學習掌握讀書的一種方法,爲今後學生自能讀書打下了基礎。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16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40分鐘內全神貫注是不可能的。如果好好發揮學生好動的天性,對於科學探究就有很大幫助。將“動”設定一個目標,並且能夠吸引到這個目標中。所以活動的設置要有足夠的吸引人的地方。我曾經看到一位數學老師在某班上課,我對那個班比較熟悉,自我表現力比較高,因此採用男女生比賽的形式。科學課上也可用一些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我們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誰發現更多,誰的誤差最小。。。。。。

在擺的研究這一課中,特別是上組內公開課的那個班級,使我第一次見到學生做實驗的那份專注,第一次看到小組合作配合的很完美,就連平時很愛鬧的學生都在做自己在行的事情。可能有一些老師在,學生不敢鬧。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對擺的實驗比較喜歡,擺的實驗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他們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而且在實驗過程中給予的自由時間多,大約是一半。但是在這個實驗中,對於學生的計時和數數有很大的要求。有些組會出現參差不齊的數據,可能的原因出在數數和計時。所以在前一課的教學中要特別強調這兩個方面。因此,我就認爲有位老師將機械擺鐘突出了探究的過程是很適合的。他將擺鐘的擺動次數略去,而加強了擺的等時性的探究。在實驗之前,更是對學生進行了數數和計時的有效指導。這樣的教學,明顯是爲下一課鋪好路。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17

上完課後,我覺得自己的教學流程比較清楚,生字教學、說話、朗讀、拓展等環節也都具備,學生上課也很積極投入,課堂氣氛較好,但是經過自己的一番反思,我覺得這堂課的最大失敗就是朗讀指導不夠自然不夠深入,有些浮躁、表演的意味。而《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是意境優美感人,如果閱讀中只停留在表面、誇張的朗讀上,那教學真可謂蒼白無力。下面就從以下幾方面作簡單分析:

一、對教材的把握不夠深入。

二、對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夠了解。

在我們班,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自覺性差距較大,好的學生不用老師點撥,自己就能理解課文,並把它讀好。而有的學生則是“舉步維艱”處處受阻。這次上課時,爲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我將2-5小節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朗讀彙報時,我也只是做了鼓勵性評價,和適當的煽情。

這節課我對學生認知水平不夠理解,低估了或高估他們的朗讀能力,所以朗讀才顯得流於形式。我想以後備課的時候我還得再多備備學生。

三、對教學的設計不夠創新。

由於第一次接觸詩歌的教學,我備課時就順着原來的教學模式進行設計,一路走過來,雖然各個環節、各個流程清楚整齊,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備好一節課需要短期與長期的準備,需要對文本、對學生要有深度的鑽研、創新的理念,還需要儲備更多的相關知識和語言準備,只有這樣纔可能在課堂裏遊刃有餘,揮灑自如,才能更好地實現課堂的精彩生成。這些是我在以後教學中應注意的。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18

在教學中,我從整體把握教材,注意了文本段落間的聯繫。如第12小節“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十多年了”表明時間之久,“每天必來”說明了任何困難阻攔不住老人。這句話在前面“老人喂鳥”、“親暱取名”、“親密交談”等幾個鏡頭基礎上,更深層次地說明了老人愛海鷗之深。於是我把這句話反覆出示,並讓學生反覆讀,如此層層深入,使老人的形象以及他愛海鷗的感情,在孩子們的腦海中越來越高大,已越來越受感動。

反思整節課的教學,學生反應不盡如人意時,我被動等待。當孩子的回答不到位時,我沒有很好地進行點撥,而是一昧地期待孩子的精彩,浪費了很多時間,致使教學任務沒有在規定時間裏完成。“被動就會捱打”在我身上有了真實地體現。因此,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19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爲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從以下四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興趣,引出課題。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說“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教師應珍視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總結 篇20

曾經,我們的語文課程過於封閉,過於注重語文知識,把學生定格在語文書本世界裏,與其他學科及生活、社會缺乏聯繫。語文學科必須從封閉走向開放,學科本位的現象必須改變。在課改教學活動中,看到有的語文課變着花樣滲透各種活動,熱鬧非凡,不管課文的體裁與內容是否適合,也不管知識是否落實到位。我認爲,融合也好,溝通也罷,語文課不能脫離其根本,最終目的還是爲了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國小生必背的70首古詩,在課改實驗中,我將古詩的背誦與學生認字結合起來,旨在通過課外自主地學習古詩,達到促進學生認字的目的。熟知學生卻將古詩與所學課文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且比較和諧。它讓我認識到兩點:一是課標中所提倡課內老師的指導與課外自主的學習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條重要途徑,二是要重視語言的積累。積累,是表達的基礎,是語言材料內化爲個人語言儲備的過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