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精選2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8W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1

在教學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的過程中,我有不少收穫,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反思如下:作爲一名國小語文老師,第一次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課改就像一把鑰匙,開啓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課改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課改,當前來說,...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精選25篇)

在教學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的過程中,我有不少收穫,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反思如下:

我在語文教學中不光努力抓住教育契機,我還特別重視爲學生創設教育情景,使學生在教育情景中獲取知識,掌握方法,獲得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如:在學習第十一課《我們成功了》時,讓學生觀看申奧成功的專題片,讓學生感受申奧成功時的那些激動人心的場面,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學習第二十八課《潛水窪裏的小魚》一課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從中體會小魚的可憐以及小男孩的善良,從而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當然,在教學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它們有些是教材中出現的,有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有些是因爲我們地處農村條件所限……在教學中我也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列舉一個至今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地處山區,社區資源有限,教材中的一些拓展活動很難開展。)

課改提高了對教師的要求,已逐漸成爲領導和教師的共識。多技能和廣泛的知識面成爲了課改後一名優秀教師的評價標準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未來的教師,都將會與教育科研聯繫起來。面對課改帶來的機遇,我爲一名年輕教師,感受到了學習的重要,感受到了新的挑戰。

課改恰如一陣春風,帶來新的希望。我們沐浴着課改的春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2

在學生學習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我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是孩子們的樂趣所在,將"玩" 引入課堂,使學生對這種活動的動機和興趣逐漸遷移到語文學習上,從中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探求語文教學進程中,我力求將"講堂" 轉變爲"學堂",將機械重複的練習轉變爲生動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爲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儘管是"玩" 中學語文,但我們決不是追求形式主義。這裏倡導的"玩" 是一種形式、一種途徑,"玩"是爲了更好地學習語文,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以上是我這兩個多月的一點收穫,但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3

作爲一名國小語文老師,第一次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課改就像一把鑰匙,開啓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

課改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課改,當前來說,缺少成功的經驗、樣板。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教具少,信息少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面對共同的處境,老師們應該羣策羣力,加強課改經驗的交流。例如: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許多家長不理解,常常反應“孩子回家怎麼不做作業了?”“這樣的教學,孩子能學到啥?”。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課改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我校採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麼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三是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麼想的,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4

進行課改一月有餘,我們課改組10名教師經過認真學習,多輪課堂教學打磨,包括了一輪亮相課,要求每位課改組的教師都要跟上,進行互聽互評,共同進步;接着進行一輪過關課,現在過關課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着,大家的積極性達到了空前的高漲。已經有3人的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比較成型了。

在今天的聽課中,我覺得老師們的課堂教學進步很大。表現在學生的合作學習效果明顯,自學深入、交流有效、彙報與補充深刻。

探索的腳步永不停歇,我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我認爲有以下幾個方面:

1、找準落實教學目標的切入點。在學生能夠進行小組學習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從課文的內容入手,從指導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從主要問題的設計等方面入手。要求我們老師能夠定準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選擇適合學生的學法。

2、關於加強朗讀指導的教學。語文教學少了朗讀,總讓人覺得有缺憾,也沒法實現語文教學各學段中對有感情的朗讀等教學目標的實現。而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最缺少的就是指導朗讀,很多老師也都提出了不知何時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

我想是否可以單獨加一個朗讀展示的環節?或者放到小組展示中彙報到重點語段時,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有感情的讀一讀?是否可以在小組展示後其他小組補充時進行展示?

理解課文內容是一項最重要的教學任務與目標,而朗讀是理解的開始,也是快速有效地檢驗學生是否理解透徹了課文內容的手段和方法,當學生能夠理解課文內容,品悟到情感後,自然能夠進行有感情的朗讀。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確非常重要,在我們所進行的這種課堂教學方法中,將有感情的朗讀加入進去有非常多的困難。但是無論有多麼困難,我們都不能夠缺少了朗讀指導,讓我們共同實踐,找到最合適的指導朗讀的時機與方法。

3、關於我們駕馭課堂的能力。在上週召開的教研員培訓會議上,對導課、結課、抓住課堂生成等方面,領導爲我們指明瞭一些有效的做法。一是我們要精心準備導課,導語或導入新課的問題一定要讓學生產生興趣,引起學生探究和學習的慾望。二是關於結課,我們要把握好課堂教學時間,當學生討論或者交流的時間很長,還有很短的時間就要下課了,這時我們一定要及時進行總結、引導,引向當堂檢測環節,然後按時下課,在我們的展示課上絕對不能拖堂,這是常規的問題,要引起我們的重視。關於課堂生成的問題,我們要抓住生成點,也就是學生能力的增長點了。這些稍縱即逝的時機需要我們有很敏銳的能夠發現並抓住的眼光和能力,更需要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的應變水平。積累經驗,產生敏銳的觀察力。這些應該都是在我們非常熟悉教學內容,心中有清晰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實現的。

任重道遠,共同努力。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5

這是一節二年級跳短繩教學。跳短繩是發展跳躍能力的傳統性運動項目,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練習過,因此在着節課的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我首先要突破的難點。爲此我在開始部分中設計了一些訓練遊戲,提高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注意力。爲了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又在基礎部分的設計中以激情引趣的方式讓學生展示他們所掌握的不同的跳法,從而增加他們的體育運動興趣。針對有些學生還不怎麼會跳等問題,我又爲他們創設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讓學的較快,較好的學生幫助學的慢的學生。學生在學習中不但自身的優勢,進步得到展示,而且樹立了堅韌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合作學習態度。爲了更好的發展學生跑,跳是靈活性和合作意識,我在基礎部分又設計了遊戲“迎面拍球接力”,學生們在遊戲中充分體驗到集體活動的快樂。

一節課下來。學生們的收穫很大,而我也從中得收穫和喜悅!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6

在識字方面,這一學期學生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分析字形,並對認字方法有比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爲最有效的識字方法,通過不斷的求異,激活學生思維,玩出價值。

闖字的識字,有的學生說:這是一隻馬跑進門了。不是,這是馬兒被關住了失去了自由,想衝出門到外面呼吸新鮮的空氣。有的學生說:這是門跟門有關係,就是衝進門或衝出門的意思…一個字有多種識記方法:看字形認字、跟據部首猜字義等等,學生在發散思維的玩中學得快樂。再如用畫畫的方法記一記會意字;將所學的字、詞貼在家中的實物上覆現;將課外識記的字剪一剪、貼一貼,製成小報;在班級中評選出識字大王等方法、活動都爲學生識字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玩法。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7

《稱讚》一課是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寫:小刺蝟和小獾之間相互稱讚,而正因爲彼此真心實意的稱讚,使對方增強了自信,消除了疲勞,神奇的稱讚爲他倆之間搭起了一座友誼之橋。...

《稱讚》一課是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寫:小刺蝟和小獾之間相互稱讚,而正因爲彼此真心實意的稱讚,使對方增強了自信,消除了疲勞,神奇的稱讚爲他倆之間搭起了一座友誼之橋

老師對學生,何嘗不是這樣呢?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聖啊!當學生獲得成功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不要說稱讚,就是一個笑容,一個眼神,一次親切的撫摸,也許都能讓學生心中涌起一陣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另外,本單元的訓練意圖就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根據單元訓練目標,針對學生喜愛故事的特點,利用插圖,激發他們主動讀故事,通過自讀、範讀、齊讀、分角色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感情,從中理解和懂得要想獲得別人的稱讚,得先學會稱讚別人,還可啓發學生大膽想象。讓學生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世界聯繫起來,強調學以致用,用上合適的稱讚語對身邊的人物進行稱讚,引領學生從細節處見真誠,從平淡中見深情,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8

尊敬的學校領導、老師們:

對不起,我深深得知道錯了。在此遞交檢討書以深刻反省我圍觀參與打架的錯誤,此次錯誤後果是嚴重的、性質是惡劣的、影響是難以消除的。我的所作所爲嚴重得違背了學校一向對我們的道德素質教育,泯滅了做人處事的根本道德良知,辜負了作爲祖國花朵應該肩負起的成長責任。

回顧錯誤,當天下午年級段發生一起打架事件,我因爲跟其中一位打架的同學吳某平常熟識又是鄰居玩伴,看他當時打架,自己也跟着湊了過去。周圍有人圍觀打架,我也跟着圍觀,並未進行勸阻。在打架事件趨於緊張激烈的同時,自己還上去推了一把被打同學,造成被打同學的二次傷害,讓被打同學在心靈、身體上遭受嚴重摧殘。

錯誤發生以後,學校領導老師們對我們進行了深刻的批評教育,我也慢慢得意識到自己的不對。首先,我作爲一名班級的體育委員,身爲班幹部沒有帶頭給班級同學做好紀律表率,存在失職行爲。其次,打架是粗魯、野蠻、惡劣的肢體衝突,運用暴力手段只能讓問題更加複雜嚴重,無助於解決根本問題,我圍觀參與打架而不上前勸阻,更突顯了我的無知與愚昧。再有,我當時的行爲客觀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說我就是“邪惡的幫兇”、“罪頭的傀儡”,扮演了非常醜陋的角色。

現如今,我經過進一步的深刻反省,已經有了痛徹心扉的領悟,深深得覺得自己對不起被打同學,也對不起學校領導與同學們,我感到了無比的內疚與懊悔。我痛定思痛、悔不當初,真的覺得無臉面對老師與同學們了。總而言之,我的這次錯誤非常嚴重,我必須在今後長時間裏做好反省與悔改措施,盡己所能得彌補錯誤所造成的損失。

在向當事同學表達歉意的同時,我也要鄭重得向學校領導、老師們、同學們保證:我要從這次錯誤當中吸取深刻的經驗教訓,從今往後堅決與邪惡歪行作鬥爭,平常注意維護校園團結,多做促進同學友誼,構建良好學風校風的事情。並且利用自己身爲體育委員的強壯身體,盡己所能得震懾邪惡,在需要伸張正義、拯救危難時候保護瘦弱同學不被欺負。

檢討人:

時間:

猜你感興趣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9

這一課寫的是大家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表達了全國人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

學生年齡小,祖國在他們心中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如何讓學生感受到祖國人民爲祖國媽媽過生日時的激動、快樂,培養孩子的愛國熱情呢?這時我想到孩子們都過過生日,過生日時要送禮物、吃蛋糕、唱《生日歌》,非常熱鬧,孩子也特別高興。可不可以把給祖國媽媽過生日與孩子們的生日聯繫起來呢?因此產生了以下的故事。

師:孩子們,祖國媽媽要過生日了,你們高興嗎?

生(不約而同):高興!

師:那你們想對祖國媽媽說些什麼呢?

生(不約而同):祝祖國媽媽生日快樂!

(我以爲孩子們祝福完就停止了,沒想到……)

生:祝您生日快樂…….(唱起了生日歌)

生(全班):祝您生日快樂……祝祖國媽媽生日快樂!

生(全班):唱英語《生日歌》。

生(全體起立):黃小二(4)班全體小朋友祝祖國媽媽生日快樂!

(面向國旗齊敬隊禮)

師:你們想送給祖國媽媽什麼生日禮物呢?

生:我給祖國媽媽畫張畫。

生:我給祖國媽媽栽花草,把祖國媽媽打扮得更漂亮一些,讓祖國媽媽天更藍,水更綠,草更青,花更紅。

生:我爲祖國媽媽唱首歌,願祖國媽媽永遠年輕。

真沒想到教師只是輕輕地一點撥,學生馬上聯想到自己過生日的情景:祝福、唱歌、送禮物,把對祖國媽媽的愛融入到了一聲聲的祝福中、一份份禮物中。在送祝福、送禮物的過程中,他們對祖國的愛得到了昇華,教師也在孩子們充滿童真的祝福聲中昇華了自己的愛國熱情,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愛國主義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對國小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時代賦予國小教育的歷史使命。然而這一代的國小生,由於年齡小的問題,不瞭解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不知道我國地大物博,豐富的物產,衆多的英雄。缺乏“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這種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因而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培養其愛國熱情就變得尤爲重要,但是同樣也非常困難,因爲愛祖國對於他們來說非常抽象,因此教師不能空洞地和學生大談、特談愛國教育,而是要把其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給祖國媽媽過生日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可能體會不到當時熱鬧、激動的場面,他們也不知道該怎樣去做,可是生日學生都經歷過,吃蛋糕、唱生日歌,這些都是學生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因而教師只是簡單地一點撥,孩子們馬上想到了過生日的情景,祝福、唱生日歌、送禮物,孩子們都想到了,並且把它變成了實際行動送給祖國媽媽。我想:孩子們在祝福、唱歌、送禮物時,心裏一定充滿着對祖國媽媽的愛,否則他們的情不會那麼真,意不會那麼濃。這不正是我們的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嗎?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10

《黃山奇石》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描述了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不是神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讀着課文我們彷彿被帶到了景色秀麗神奇的黃山,似乎已經不是在閱讀課文,而是站在黃山一個個觀景臺上,美美地欣賞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張張奇石圖。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每一幅圖,都是一個神奇的童話。讀了課文不由心生嚮往黃山之情,更加喜愛黃山。

作爲國小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充滿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知識,表現慾望較強,喜歡展示自己。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已經能夠自主學習,能夠與他人合作學習。但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細緻觀察能力也處於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的學習重在豐富語言,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尤其是低段教學要求,要讓學生喜歡閱讀,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還要讓學生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由此課前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通過觀察圖畫與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學習課文、感受黃山石的奇妙,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讚歎。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教學重點及難點:指導學生觀察圖片,賞析優美詞句,展開合理的想象,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

本課我主要採用的是愉快教學法。首先創設輕鬆的情境,引學生入境,愉快進文,然後引導學生在愉快的品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最後再引導學生想象,使感情得到昇華。總體回顧有以下幾點令自己感到比較欣慰。

一、揭示課題,理解“奇”字

讀課題後,問學生:“課題中的‘奇’是什麼意思?‘奇石’是什麼樣的石頭?”然後引導學生結合課題“黃山奇石”,懂得這裏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爲這樣的“奇石”只有黃山纔有。此時,“奇”字吸引了學生,使他們產生了學習的興趣,爲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情緒基礎。

二、初讀課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饒有興味地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並暗暗驚歎,原來,黃山的“奇石”連名字都那麼有趣。那神話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雞”、“天狗”都在黃山聚會了,那童話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觀海”、“獅子搶球”也出現在黃山的山峯了。學生由此對黃山奇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講讀課文,欣賞“奇石”

學生真正領略黃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黃山奇石的有趣,還是在學課文之時。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來感受。第一,從外形看,它真像一個大桃子,這已經很神奇了。第二,從來源看,這麼大的石桃子人間少有,只能是從天上飛下來的吧,這就更神奇了。第三,從動詞的運用看,一“飛”一“落”把那石寫活了,那麼大一塊石頭宛如小鳥一般輕鬆自如地從天上飛來,落在了山頂的石盤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來體會“仙桃石”的奇妙與有趣,自然會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觀海”的奇妙不僅在於它的外形像一隻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這“猴子”所處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峯上。學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詞義,就會感到奇怪:這隻猴子爲什麼要蹲在那麼陡、那麼險的山峯上?學生再讀課文後恍然大悟,原來猴子是爲了觀看黃山秀麗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滾的雲海。細究 “翻滾的雲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處位置之奇特了。因爲平時我們從下往上看,天空中的雲層通常幾乎是靜止不動的,而猴子正由於它所處的位置高,所以從上往下看到的雲,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學生明白了這一番道理,再讀課文,肯定會爲“猴子觀海”這一奇石大聲叫“絕”。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於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峯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過朗讀課文,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走到那裏就會有位仙人幫我們指明方向。然後引導學生表演、問答,使一個“仙”字給這塊石頭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覺得有趣極了。

“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個“變”字道出的。天都峯上的幾塊巨石的形狀像只雄雞本來就很奇怪了,而太陽升起時,巨石還能“變”得金光閃閃,像只美麗的金雞,這就更令人驚奇了。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太陽升起時天都峯上的景象,他們便能切實感受到“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開想象,描寫“奇石”

爲了在教學中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做到讀寫結合,在學習最後一自然段時,我增加了“看圖聯想,寫‘奇石’”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在先前的朗讀語言積累後,學習作者的方法,寫一寫“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想象,寫出自己喜歡的石頭的有趣樣子,把課堂推向了高潮。

當然教學也是遺憾的藝術,在本節課中也留給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讓學生看圖想象,給奇石起名字,會使本節課的教學再掀一個高潮。

總之,抓住“奇”字教《黃山奇石》,讓學生既能體會到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和黃山怪石的有趣,又能體會到課文語言文字的生動和傳神。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11

古人云,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此話我雖爛熟於胸,但竟然一直不成在意。知道這一次,我才被驚醒—我做了你多麼不規矩的一件事啊!

事是這樣的,那天夜裏我和結束了一天的考試,十分興奮,如您所知,兩個天真爛漫的小女生,湊在一起,碰巧又無堪要是可忙,多半是要嘰嘰喳喳聊聊閒話了。可是,夜將半,其他室友們都已經睡了,我們有不想影響他們,這可如何是好?這是一個靈感閃現出來,何不在一張牀上聊聊?於是 我們便爬到了一張牀上,東拉西扯談起來,這一談就談了許久,以至於我們兩個都迷迷糊糊睡了過去......

後來再睜開眼,就看到了您,您可知我此時是多麼羞愧-我從小到大除了媽媽再沒有跟其他人同塌而眠--即使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閨中密友,這事被人知道了,我定然是有口莫辯啊!

我忐忑的等着您開口,準備好了迎接一場暴風驟雨。

然而,我錯了,您並沒有大發雷霆只是略帶焦慮的說道:“你們怎麼可以這樣。”

是啊,我們怎麼竟然這樣!

我們破壞了學校的規矩-白紙黑字印着的紀律,不止如此,我們還很有可能引起破壞規矩的風潮令學校的管理陷入混亂,甚至影響到學校的聲譽,爲學校發展帶來災難。

這樣的蝴蝶效應,不是,也絕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作爲學校的一員,我們深深地爲自己的學校自豪。對於爲其抹黑的人,我們從心底鄙視他們。然而今天—就在今天,我們竟然成爲了自己最唾棄的人!您知道麼,我們把自己所在沒人的角落,臉上在哭,心在滴血。

痛定思痛,我們此時心情複雜。但又一件事我們十分清楚,那就是對您的感激。著名文學家。曾說過“住在危險邊纔是最大的危險”。我們感激您將我們潛藏的缺點-對紀律的忽視—揭發出來,讓我們得以認識到,以避免日後造成更大的禍端。我們感激您又以您包容的心原諒了我們的一時荒唐。

老師您的恩情,對於我們,如甘霖對於久旱的莊家;如清溪對於車轍中的鯽魚;如麪包對於奄奄一息的饑民......

啊!

我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們甚至不奢望您的原諒,只希望您接受我們的謝意!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12

一、《長度單位》的教學反思

《長度單位》是二年級數學教學的第一單元,因爲這一部分的知識和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生活中的經驗積累非常重要。上完課後有一些體會:

1、對大人來說“釐米”和“米”非常簡單,但是對孩子來說,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利用多媒體多出示一些長度是1釐米和1米的物體,進行多次感知。並且讓他們多動手量身邊的物體:比如課桌的長、寬、高,門窗的高度等,對學生日後填單位很有好處。

2、在教學1釐米有多長時,不要把尺子放在實物投影儀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誤導學生。

3、測量要求從零開始,但是也應該教會孩子能夠不從0開始也能計算出所量線段的長度

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是在學生會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編排的。主要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其包含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兩位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以及兩位數加減法估算等內容。重點是進位加和退位減。

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時,我注重知識間的相互遷移,重視了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構建新的知識內容,消除了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希望使學生易於接受、理解。而且也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用擺小棒的方法,力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使學生更直觀地瞭解抽象算理.

三、《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於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我將觀察、操作、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通過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說一說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學中,我還充分應用了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使學生的眼腦手口協調活動,爲學生創設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力求使課堂教學成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的廣闊天地。

四、《表內乘法(一)》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爲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數學來源於生活及學生實際操作,首先通過學生比較熟悉而又十分喜愛的遊樂園引起學生的興趣,爲認識乘法作準備。接着讓學生用小棒擺各種各樣的圖案,由同數連加算式引出乘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本課。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而我在教學中只輕輕地點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節課使我認識到: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

五、《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觀察物體》這一單元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學生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觀察到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有以下的收穫:

1、學會觀察,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例如:觀察一個圓柱,如果從正面觀察這個圓柱,教師要讓學生從比較遠的地方觀察,把圓柱放在講臺上,讓學生站在教室的最後面,圓柱放的高度要與觀察者的眼睛一樣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來,這樣,學生正面看到的圓柱確實是一個長方體。大部分學生能體會到。

2、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藉助學具,利用這些學具體驗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圓,它有可能是什麼?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麼?……教師給出從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個正方形組成的圖,要求學生用4個正方體積木,有哪幾種搭法?小組成員邊討論邊動手搭,最後形成共識。

3、學生在學會觀察物體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觀察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實物,把從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圖形畫下來,大部分學生能畫正確。

總之,《觀察物體》這一教學內容,只要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物感知,就能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

六、《表內乘法(二)》教學反思

學生在學習8的乘法口訣之前,已經學習了1-7的口訣,對口訣的結構及意義都有了一定的瞭解,但8的乘法口句數較多,記憶不太容易。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在這節課上,嘗試讓學生自主參與編乘法口訣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學習用數學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並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多種形式練習,促進對口訣的理解與掌握。對口訣的記憶如果單純的依靠讀、背,肯定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學生學得也比較累。所以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如師生、生生之間對口令,給單調的乘法口訣溶入了濃厚的生活氣息,給枯燥的數學內容賦予鮮活的生命,讓數學課更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而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練習,也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七、《統計》教學反思

學生在學習了用“正”字統計方法後,我組織了一次教學實踐活動,調查聽課教師喜歡什麼顏色的氣球。在調查活動中,雖然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但在調查過程中,語言含糊不清,不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還不會使用禮貌用語,態度不大方,使的課堂氣氛很尷尬。於是,我隨即組織了“最佳調查員”評選活動,在評選過程中,通過交流、討論,學生懂得了怎樣成功的與人交流,完成自己的任務。課後,我又組織學生調查老師的生日。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逐漸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的意識,親自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鍛鍊了同學們與人交往的能力。

八、《數學廣角》教學反思

本單元主要的教學內容是簡單的排列與組合。簡單的排列組合學生在一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而對1、2、3三個數字排列成幾個兩位數,不少學生通過平時的奧數輔導都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地排列。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我在教學中重點偏重於讓學生說一說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理由,體會到有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好處。並在設計“擺數”、“握手”這些活動時難度再稍微提升些,儘量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有事可做。

在教學中,我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設計教案時靈活處理教材,不拘泥於教材,積極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共鳴。整節課以在數學廣角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爲主線展開教學,以明明和同學們一起參觀爲線索,設計了“密碼鎖”、“密碼門”、“握手遊戲”、“穿衣搭配”、“乒乓球比賽”等一系列活動。以幫東東開密碼鎖的方法來進行數的排列教學,使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擺數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活動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學習中應用。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13

作爲一名國小音樂教師,讓我慢慢體會到,要上好一節課並不難,難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課,很多問題並不能僅僅靠一節兩節課就能解決的,是要靠平時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細節之處慢慢灌輸你對音樂的理解,把握住他們學習音樂的正確的方向,並且能成爲他們中的一員,讓孩子真正的喜歡你,這纔是最難最難的。

我帶的是二年級的音樂課,針對學生性格特點,每次開始上課,我都會在黑板上貼五顆星星,作爲獎勵給表現最好的孩子,這一招,總會特別奏效。孩子們也特別喜歡上我的音樂課。我覺得這也是對我工作最大的鼓勵。 記得有一節音樂課學習的內容是:《認識七個唱名》。我問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哪位小朋友已經認識了呢?孩子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望着我。其中一個膽子特別大的孩子對我說“老師,那不就是我們數學上學的1、2、3、4、5、6、7嘛!話聽到這,我不禁大聲笑起來。說實在,我剛接觸到音樂時,也何嘗不是將這七個音樂符號認成數學符號呢?我忍住笑,換用不着遊戲的方式讓她們來認識七個唱名。

首先,我帶着學生以《找朋友》的遊戲認識了”do、re、mi、fa、sol、la、si“的七個唱名。

然後,又帶他們模仿我做手勢。但是我發現他們在跟我做手勢時,興趣不是很高。我想了又想:爲什麼我不能讓他們自己來爲音樂王國裏的七個小朋友都編上動作,以此讓他們自己來熟悉音的高低呢?於是我就又開始行動了起來,等我話一說出來,就有好幾個小朋友舉手說:”林老師,林老師,能讓我來試一試嗎?“還有幾個小朋友甚至離開座位來扯着我的衣角,要我叫他表演。於是,我請了一個小朋友讓他做”do、do、do“的動作,這時,我發現有很多小朋友都舉起了小手,來跟着他表演。看着孩子們的表演,孩子們掌握的很快。於是我又叫了好幾個小朋友同樣爲re、mi、fa、sol、la、si這六個音編動作,看着,孩子們編的動作再加上我及時的引導,他們對這些音很快就全掌握了。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聆聽、分析、思考“音樂,大致能從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聽去想。這一時期,學生還不具備音樂術語概念,和學生的交流,要避免過多使用音樂術語,要善於將音樂術語轉化成作爲一名國小音樂教師,讓我慢慢體會到,要上好一節課並不難,難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課,很多問題並不能僅僅靠一節兩節課就能解決的,是要靠平時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細節之處慢慢灌輸你對音樂的理解,把握住他們學習音樂的正確的方向,並且能成爲他們中的一員,讓孩子真正的喜歡你,這纔是最難最難的。我帶的是二年級的音樂課,針對學生性格特點,每次開始上課,我都會在黑板上貼五顆星星,作爲獎勵給表現最好的孩子,這一招,總會特別奏效。孩子們也特別喜歡上我的音樂課。我覺得這也是對我工作最大的鼓勵。

記得有一節音樂課學習的內容是:《認識七個唱名》。我問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哪位小朋友已經認識了呢?孩子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望着我。其中一個膽子特別大的孩子對我說

老師,那不就是我們數學上學的1、2、3、4、5、6、7嘛!話聽到這,我不禁大聲笑起來。說實在,我剛接觸到音樂時,也何嘗不是將這七個音樂符號認成數學符號呢?我忍住笑,換用不着遊戲的方式讓她們來認識七個唱名。首先,我帶着學生以《找朋友》的遊戲認識了”do、re、mi、fa、sol、la、si“的七個唱名。然後,又帶他們模仿我做手勢。但是我發現他們在跟我做手勢時,興趣不是很高。我想了又想:爲什麼我不能讓他們自己來爲音樂王國裏的七個小朋友都編上動作,以此讓他們自己來熟悉音的高低呢?於是我就又開始行動了起來,等我話一說出來,就有好幾個小朋友舉手說:”林老師,林老師,能讓我來試一試嗎?“還有幾個小朋友甚至離開座位來扯着我的衣角,要我叫他表演。於是,我請了一個小朋友讓他做”do、do、do“的動作,這時,我發現有很多小朋友都舉起了小手,來跟着他表演。看着孩子們的表演,孩子們掌握的很快。於是我又叫了好幾個小朋友同樣爲re、mi、fa、sol、la、si這六個音編動作,看着,孩子們編的動作再加上我及時的引導,他們對這些音很快就全掌握了。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聆聽、分析、思考“音樂,大致能從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聽去想。這一時期,學生還不具備音樂術語概念,和學生的交流,要避免過多使用音樂術語,要善於將音樂術語轉化成學生聽得懂的話,多多以輕鬆快樂的遊戲來讓她們吸收要學的知識,寓教於樂,同時還要多鼓勵學生敢於表現自己。

學生聽得懂的話,多多以輕鬆快樂的遊戲來讓她們吸收要學的知識,寓教於樂,同時還要多鼓勵學生敢於表現自己。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14

自信受到成功率的制約。一個人的自信程度與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次數越多,自信心越強;反之,失敗次數越多,自信心越弱。

班級中原有一名後進生,各科成績都很差,他自己也很自卑,對學習沒有興趣。我原以爲這個孩子成績差是因爲家長對他放任不管。可是在一次家訪中我意外地發現,其實他的母親爲了孩子的學習費了很多心思,作出了很大犧牲,儘管孩子學習不理想,可她還是一如既往地給兒子信心和幫助。我震撼於母愛的力量如此偉大,同時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我們往往在重視學習成績的同時忽視了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我決心從培養他的自信心入手:

機會終於來了!一次數學課上,這個“笨孩子”興奮地舉着手,迫切希望回答問題,看着他自信的表情,我暗想,等他回答完了一定要好好表揚表揚他,可沒想到他站起來後就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我示意其他學生耐心地聽他講,可他絞盡腦汁還是不知道。怎麼回事?看他舉手的神情應該是有自己的思路。難道是緊張導致暫時遺忘。想到這裏,我對全體學生說:“今天能主動舉手,我們很高興,讓我們爲他的勇敢而鼓掌”。在大家的掌聲中,他顯得很意外,既而靦腆地笑了。我發現,這一節數學課,他聽得特別專心,而且舉手也特別積極,基於上面的經歷,我也不敢輕易請他發言,只是試探性地挑了一個特別簡單的問題請他回答,他好不容易答對了。我暗暗地鬆了一口氣,同時給了他熱烈的掌聲。望着他燦爛的笑容,我似乎看到了他向着成功邁出了一大步。

在以後的數學課上,他舉手的次數越來越多。我儘量挑一些適合他的問題讓他回答,並適當地鼓勵他,他逐漸有了自信。在應用題單元的教學中,我意外地發現他在這方面的理解能力特別強。有一次大部分學生都對一道應用題的另一種解法感到困惑,這時他站起來不緊不慢地說:“其實這很簡單,---------”他自信的語氣和清晰的思路令全體學生和我目瞪口呆。

新的《課程標準》已經明確提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要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我將在這方面繼續探索,爲社會培養更多的後備.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15

一、《長度單位》的教學反思

《長度單位》是二年級數學教學的第一單元,因爲這一部分的知識和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生活中的經驗積累非常重要。上完課後有一些體會:

1、對大人來說“釐米”和“米”非常簡單,但是對孩子來說,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利用多媒體多出示一些長度是1釐米和1米的物體,進行多次感知。並且讓他們多動手量身邊的物體:比如課桌的長、寬、高,門窗的高度等,對學生日後填單位很有好處。

2、在教學1釐米有多長時,不要把尺子放在實物投影儀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誤導學生。

3、測量要求從零開始,但是也應該教會孩子能夠不從0開始也能計算出所量線段的長度

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是在學生會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編排的。主要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其包含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兩位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以及兩位數加減法估算等內容。重點是進位加和退位減。

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時,我注重知識間的相互遷移,重視了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構建新的知識內容,消除了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希望使學生易於接受、理解。而且也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用擺小棒的方法,力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使學生更直觀地瞭解抽象算理.

三、《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於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我將觀察、操作、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通過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說一說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學中,我還充分應用了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使學生的眼腦手口協調活動,爲學生創設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力求使課堂教學成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的廣闊天地。

四、《表內乘法(一)》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爲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數學來源於生活及學生實際操作,首先通過學生比較熟悉而又十分喜愛的遊樂園引起學生的興趣,爲認識乘法作準備。接着讓學生用小棒擺各種各樣的圖案,由同數連加算式引出乘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本課。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而我在教學中只輕輕地點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節課使我認識到: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

五、《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觀察物體》這一單元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學生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觀察到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有以下的收穫:

1、學會觀察,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例如:觀察一個圓柱,如果從正面觀察這個圓柱,教師要讓學生從比較遠的地方觀察,把圓柱放在講臺上,讓學生站在教室的最後面,圓柱放的高度要與觀察者的眼睛一樣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來,這樣,學生正面看到的圓柱確實是一個長方體。大部分學生能體會到。

2、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藉助學具,利用這些學具體驗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圓,它有可能是什麼?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麼?……教師給出從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個正方形組成的圖,要求學生用4個正方體積木,有哪幾種搭法?小組成員邊討論邊動手搭,最後形成共識。

3、學生在學會觀察物體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觀察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實物,把從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圖形畫下來,大部分學生能畫正確。

總之,《觀察物體》這一教學內容,只要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物感知,就能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

六、《表內乘法(二)》教學反思

學生在學習8的乘法口訣之前,已經學習了1-7的口訣,對口訣的結構及意義都有了一定的瞭解,但8的乘法口句數較多,記憶不太容易。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在這節課上,嘗試讓學生自主參與編乘法口訣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學習用數學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並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多種形式練習,促進對口訣的理解與掌握。對口訣的記憶如果單純的依靠讀、背,肯定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學生學得也比較累。所以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如師生、生生之間對口令,給單調的乘法口訣溶入了濃厚的生活氣息,給枯燥的數學內容賦予鮮活的生命,讓數學課更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而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練習,也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七、《統計》教學反思

學生在學習了用“正”字統計方法後,我組織了一次教學實踐活動,調查聽課教師喜歡什麼顏色的氣球。在調查活動中,雖然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但在調查過程中,語言含糊不清,不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還不會使用禮貌用語,態度不大方,使的課堂氣氛很尷尬。於是,我隨即組織了“最佳調查員”評選活動,在評選過程中,通過交流、討論,學生懂得了怎樣成功的與人交流,完成自己的任務。課後,我又組織學生調查老師的生日。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逐漸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的意識,親自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鍛鍊了同學們與人交往的能力。

八、《數學廣角》教學反思

本單元主要的教學內容是簡單的排列與組合。簡單的排列組合學生在一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而對1、2、3三個數字排列成幾個兩位數,不少學生通過平時的奧數輔導都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地排列。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我在教學中重點偏重於讓學生說一說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理由,體會到有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好處。並在設計“擺數”、“握手”這些活動時難度再稍微提升些,儘量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有事可做。

在教學中,我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設計教案時靈活處理教材,不拘泥於教材,積極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共鳴。整節課以在數學廣角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爲主線展開教學,以明明和同學們一起參觀爲線索,設計了“密碼鎖”、“密碼門”、“握手遊戲”、“穿衣搭配”、“乒乓球比賽”等一系列活動。以幫東東開密碼鎖的方法來進行數的排列教學,使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擺數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活動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學習中應用。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16

尊敬的老師:

接到孩子本學期遲到三次的通知,讓我很吃驚。“遲到三次,共遲到6分鐘”簡單的一句話,說明了很多問題。首先,說明班級的管理很嚴格,遲到已經是很嚴重的過錯。第二,說明了班級管理嚴謹細緻,三次六分鐘的記錄足以說明問題。第三,遲到通知這種方式將會讓老師——學生——家長三者之間得到充分的溝通,對錯誤和過錯有一致的認識。

說到這裏,作爲學生家長既臉紅又高興。臉紅的是,在我們成人的世界裏,在我們的工作單位,管理方面也達不到如此嚴格,如此細緻。高興的是,我們的孩子處在一個管理嚴格有效的團隊裏。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試想,一個五十人的團隊,一個人耽誤6分鐘,每個人都拖拖拉拉,五十人將浪費300分鐘,這樣的團隊將是怎樣的一個團隊?

鑑於此,作爲家長我們要積極支持班級管理,不講任何理由,不找任何藉口。在未來的日子裏和老師們一起杜絕遲到,杜絕一切不利於我們共同目標的壞毛病,把孩子培養成學習好、嚴謹、自律、具有團隊精神的未來人才。

檢討人:

日期: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17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美術教育家尹少淳說過:美術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綜合性質的人類活動之一。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於樂的愉悅性,它的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也因爲如此,我們就更應該改革課堂舊式單一的老師講,學生聽的這種限制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教學方法,大膽改革,勇於創新,把握少年兒童心理特點與身心發展的規律,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同時,還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結合進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因此必須探索出一條新的教改方法,這不僅要求我們本身要有創造性思維,思路活躍,方法新穎,使學生感到有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取得預定的效果,而且還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是每一位美術教師值得去去研究與探索的。爲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與實踐,我做個了小結了,總結了教學中的可行性方式特徵如下:

可以採用的開放命題形式。

命題創作首先必須限定一個題目,然後圍繞題進行美術創作。難度太大或脫離生活的命題往往會使學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適當改變傳統的由教材,教師命題的方法,把命題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學時,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教師出"母題",再由學生出"子題":如書中"可愛的貓咪"一課,我就採用了以自編的"貓咪找家"的童話故事入題展開討論,啓發學生想象故事情節後自由擬題,於是作業時"我和小狗一起玩","媽媽再見","貓咪迷路了"等等,一大批各具情趣的命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很好的激發了他們創新的慾望。

又如"印印畫畫"一課教學時,學生在自由出題時更是如魚得水,"大海中的輪船","我的小汽車""美麗的花朵"等別有情趣的命題躍然眼前;作品通過印——貼——畫的形式多樣,獨具創意。

可以才用開放的題材形式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教育在國小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和製作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在教學時,不再一味拘泥於教材規定的題材作爲教學內容,題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現留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在題材,形式表現上營造較爲寬鬆的氛圍,能促進學生樂於參與美術活動。

例如在部分設計製作課單元,我就激發學生從自己身邊感興趣的做起,如把學習的數字卡片和生活中的人,事,物結合起來做成"數字變變變","找一找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後把不滿意的地方改變以下,重新設計並畫出來"。這些形式比起過去美術課本里的紋樣設計,二方連續設計等有趣的多。在製作新年賀卡時可以讓學生運用刮色,塗蠟,撒鹽,吹色,壓印等技法,是學生在變化莫測的遊戲中,達到興奮點。

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

教師要開放課堂活動空間,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爲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月生活想結合的能力。

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程序

大膽突破從低—中—高年級的年級界限,採用有序,無序的教與學有機結合,互補共存。例如在二年級就可以大膽引導學生觀察透視和空間現象,培養他們的空間知覺感;可以靈活結合教學引導學生感受光與色彩的關係,色彩的情感與冷暖等;引導學生嘗試大膽用水粉顏料表現變化的筆觸和變化的色彩。舉例教低年級孩子認識三原色,三間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講話,孩子們是很難接受的。於是我就考慮出這樣一種做法:用水彩顏料調成紅,黃,藍三種原色彩水,分別盛裝在三個空杯子內,再拿三個空杯子,一齊放在講臺上。課堂上讓學生認識三原色時,把三種彩水展現在學生面前,講什麼是間色和間色是哪兩種原色調配成的,就拿杯子做演示。當我把兩種原色彩水倒入一個杯子內一晃動立刻變成間色時,學生邊拍手邊喊出聲來。做法雖然很簡單,但形式較爲新穎,孩子們象看魔術一樣看老師演示,興趣很濃。讓學生做實驗,紅色+黃色= 色,紅色+藍色= 色,藍色+黃色= 色,兩種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調成的間色有什麼不同 這樣學生記得牢,記得深,又證明了知識的科學性,同時學生又學會調色方法。

可以採用開放的評價標準

李吉林老師認爲"老師肯定——學生滿足,樹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學習——再肯定,再滿足——渴望學習更新的有難度的東西。"美術教學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全面的美術教學評價不僅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心智及創造力的成長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啓發和幫助;而且使教師明確學生表現自我時的需要並給與激勵和支持。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18

《黃山奇石》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描述了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不是神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讀着課文我們彷彿被帶到了景色秀麗神奇的黃山,似乎已經不是在閱讀課文,而是站在黃山一個個觀景臺上,美美地欣賞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張張奇石圖。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每一幅圖,都是一個神奇的童話。讀了課文不由心生嚮往黃山之情,更加喜愛黃山。

作爲國小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充滿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知識,表現慾望較強,喜歡展示自己。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已經能夠自主學習,能夠與他人合作學習。但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細緻觀察能力也處於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的學習重在豐富語言,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尤其是低段教學要求,要讓學生喜歡閱讀,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還要讓學生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由此課前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通過觀察圖畫與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學習課文、感受黃山石的奇妙,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讚歎。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教學重點及難點:指導學生觀察圖片,賞析優美詞句,展開合理的想象,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

本課我主要採用的是愉快教學法。首先創設輕鬆的情境,引學生入境,愉快進文,然後引導學生在愉快的品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最後再引導學生想象,使感情得到昇華。總體回顧有以下幾點令自己感到比較欣慰。

一、揭示課題,理解“奇”字

讀課題後,問學生:“課題中的‘奇’是什麼意思?‘奇石’是什麼樣的石頭?”然後引導學生結合課題“黃山奇石”,懂得這裏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爲這樣的“奇石”只有黃山纔有。此時,“奇”字吸引了學生,使他們產生了學習的興趣,爲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情緒基礎。

二、初讀課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饒有興味地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並暗暗驚歎,原來,黃山的“奇石”連名字都那麼有趣。那神話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雞”、“天狗”都在黃山聚會了,那童話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觀海”、“獅子搶球”也出現在黃山的山峯了。學生由此對黃山奇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講讀課文,欣賞“奇石”

學生真正領略黃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黃山奇石的有趣,還是在學課文之時。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來感受。第一,從外形看,它真像一個大桃子,這已經很神奇了。第二,從來源看,這麼大的石桃子人間少有,只能是從天上飛下來的吧,這就更神奇了。第三,從動詞的運用看,一“飛”一“落”把那石寫活了,那麼大一塊石頭宛如小鳥一般輕鬆自如地從天上飛來,落在了山頂的石盤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來體會“仙桃石”的奇妙與有趣,自然會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觀海”的奇妙不僅在於它的外形像一隻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這“猴子”所處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峯上。學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詞義,就會感到奇怪:這隻猴子爲什麼要蹲在那麼陡、那麼險的山峯上?學生再讀課文後恍然大悟,原來猴子是爲了觀看黃山秀麗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滾的雲海。細究 “翻滾的雲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處位置之奇特了。因爲平時我們從下往上看,天空中的雲層通常幾乎是靜止不動的,而猴子正由於它所處的位置高,所以從上往下看到的雲,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學生明白了這一番道理,再讀課文,肯定會爲“猴子觀海”這一奇石大聲叫“絕”。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於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峯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過朗讀課文,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走到那裏就會有位仙人幫我們指明方向。然後引導學生表演、問答,使一個“仙”字給這塊石頭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覺得有趣極了。

“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個“變”字道出的。天都峯上的幾塊巨石的形狀像只雄雞本來就很奇怪了,而太陽升起時,巨石還能“變”得金光閃閃,像只美麗的金雞,這就更令人驚奇了。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太陽升起時天都峯上的景象,他們便能切實感受到“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開想象,描寫“奇石”

爲了在教學中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做到讀寫結合,在學習最後一自然段時,我增加了“看圖聯想,寫‘奇石’”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在先前的朗讀語言積累後,學習作者的方法,寫一寫“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想象,寫出自己喜歡的石頭的有趣樣子,把課堂推向了高潮。

當然教學也是遺憾的藝術,在本節課中也留給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讓學生看圖想象,給奇石起名字,會使本節課的教學再掀一個高潮。

總之,抓住“奇”字教《黃山奇石》,讓學生既能體會到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和黃山怪石的有趣,又能體會到課文語言文字的生動和傳神。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19

《長度單位》是二年級數學上冊的一個概念性的認知內容。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探索性操作,在這次《長度單位》教學活動課中給我以深深的啓迪。長度單位我基本上用了三個課時,運用了大量的對比、測量來感知米與釐米的區別與聯繫,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見物體的實際長度!

教師的精心準備、學生的全員參與,確實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興趣的激發、經驗的積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在第一課時的時候,必須得完成一個教學難點,就是“總長度與標準量的關係”,這個似乎和高年級的“商不變性質”有點相像。呵呵!

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全程參與學習過程,利用操作、比較等手段獲得感性認識,切實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易於獲得感性經驗,從而實現其認識的內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斷力的發展。學生正是通過擺弄客體而獲得客體的知識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驗證的東西,比老師講解給他們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觀察、操作、討論┉┉是數學活動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給學生創設更多的操作實踐機會,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他們可以親自進行最廣泛意義的實驗、試驗及觀察,能夠提出問題,並從實踐操作中自己尋找到答案。

“釐米”這一單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而且較容易讓學生認識。所以,我將“釐米”作爲教學的基點和重點,首先來認識。

爲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學“釐米”這一概念時,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1、猜一猜。讓學生先根據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猜一猜:1釐米有多長?再請猜得準的學生說一說:你是怎麼猜準的?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許多知識是自己從生活實踐中獲得的。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也能夠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

2、看一看。通過觀察直尺,直觀感知“1釐米”的長度。讓學生從直尺上找出“1釐米”,並且知道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就是1釐米。然後讓學生找一找,還有哪兩個數字之間的長度也是1釐米?從而使學生充分認識直尺,認識1釐米的長度。

3、估一估,量一量。給學生提供學具,讓學生利用已有的長度單位表象進行估測,再利用學到的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找一找。從生活中找出長度大約是1釐米的物體,把數學和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

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是在學生會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編排的。主要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其包含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兩位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以及兩位數加減法估算等內容。重點是進位加和退位減。下面就談談自己上本單元后的一些課後感吧!

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時,雖然注意了知識間的相互遷移,重視了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構建新的知識內容,消除了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希望使學生易於接受、理解。而且也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用擺小棒的方法,力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使學生更直觀地瞭解抽象算理。但錯誤的情況依然存在。存在錯誤情況有:(1)橫式上的得數漏寫。(2)筆算中進位“1”沒有寫,做時沒能在十位上加“進1”。

又如《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難點,對於退位減法,在課堂中我也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自己發現退位算理。其實,在課堂中學生的算法多樣化,如有學生從問“十位算起”可以嗎?通過比較優化,最後選用最基本的算法(從個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過一定的練習加以鞏固。但學生的錯誤還是有。如:(1)倒減。(2)無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對這樣的錯誤時,我想重要的是將這一錯誤資源整頓。通過學生板演,我和學生一起抓典型的錯例,和學生一起分析錯誤的所在,是粗心的錯誤,還是方法的錯誤,或還是其他的錯誤。讓學生也在作業中反思自己的錯誤,以便在今後的作業做更能避免這樣的錯誤。因爲計算題的內容畢竟有別於其他內容的學習,他更要學生養成細心做題的習慣。所以,糾正錯誤,在揪錯的道路上讓學生更好地養成學習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上本單元我們三位老師感受最大的是學生作業的正確定率不高。一次作業下來,做全對的學生不多,究其原因,學生計算的正確率不高。還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這也是正常的吧,因爲學生剛學會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馬上讓學生口算,速度和正確率可想而知是沒有的。結合本學期要進行口算能力的測試,還是要加強口算的練習,但是如何加強,還是值得我們探討吧!

三《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對於“角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的知識,新課標中只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角,直觀建立角的表象即可,所以在設計時,我沒有過多的加深知識難度,而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有關角的初步知識。

1、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建立角的表象。

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很多的角,但對於數學意義上的角,還很模糊、抽象,因此,在教學中,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角,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⑴找一找,先從主題圖中找出角、找出教室及周圍的角;

⑵折一折,讓學生參與體驗創造角;

⑶摸一摸,感性體驗角的特徵;

⑷說一說,將角的知識還原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⑸做一做,進一步把角形象化,把感性認識昇華爲理性;

⑹畫一畫,對角的認識的提升,能力的培養。

在找——折——摸——說——做——畫幾個步驟中,學生調動了生活經驗,充分的運用感知覺,饒有趣味的自我建構了角的概念。

2、創造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

我從多方面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積極探索自己未知領域的知識,自己去發現、去創新。如:在讓學生自己製作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用兩條硬紙條做出三種不同情況的角,一種是常見的只有一個角,另一種是十字形的角,還有的是T字形的角。這裏學生做的時候有的並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幾個角,只認爲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則是自己知道發現並創造出來。我在這時因勢利導,先讓學生說出他說的角是指哪個,問就這一個角嗎,還有嗎,能比畫出來給大家看看嗎?並及時給予表揚,這樣既能鼓勵其積極性,又能鞏固對角的認識,一舉兩得。通過這些數學活動的設計,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四 人教版表內乘法(一) 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爲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數學來源於生活及學生實際操作,首先通過學生比較熟悉而又十分喜愛的遊樂園引起學生的興趣,爲認識乘法作準備。接着讓學生用小棒擺各種各樣的圖案,由同數連加算式引出乘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本課。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而我在教學中只輕輕地點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節課使我認識到: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

五《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

《觀察物體——看一看(一)》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有如幾個特點:

1、活動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紙箱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說一說,而是設計了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爲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麗的學校):判斷是從正面、側面,還是從上面拍攝的。讓每個學生結合學校的實景觀察圖片,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及通過玩手中的長方體並猜出顏色這個遊戲,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紙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紙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爲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

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學生對於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說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一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複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在課堂上曾出現這麼一段小插曲:讓學生自學長方體各個面的名稱後,彙報時,有的學生理解錯誤,他站在長方體的正面(正面紅色),說正面是紅色的,當他站在這個長方體的側面(側面黃色)時,還說正面是紅色的。這時,一個孩子很敏銳的發現他說的是錯的,及時走上前糾正了剛纔那位同學的錯誤,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這個孩子多會學習呀,可惜的是我的評價沒有跟上去,沒有爲他的勇於質疑行爲,給予充分的肯定,無疑是我這堂課的遺憾。都說現在的孩子傾聽不好,如果我及時抓住了這一契機,對其他學生無疑是個最好的榜樣,可惜我錯過,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是多麼的重要。

六《表內乘法二》教學反思

@@@ 學生在學習7--9的乘法口訣之前,已經學習了1-6的口訣,對口訣的結構及意義都有所瞭解,但7--9的乘法口訣句數較多,記憶不太容易。因此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規律,我於是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標進行了重新的定位。讓學生自主參與編制乘法口訣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學習用數學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並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1、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充分利用教學插圖及教學課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口決的編制學習過程中。

2、小組合作,主動探究,編制口訣

學生已經學過了1到6的口訣,已經知道了口訣的一些特點,如小數在前面,大數在後面,還有積的一些變化規律。所以我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己編口訣。然後指名反饋。在檢驗學生的口訣時滲透兩個乘法算式、用加法計算等一些基本知識。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口訣,找一找口訣的規律。

3、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這單元教學,我認爲還有一個閃光的地方就是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經歷合作的愉快,因此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合作意識也增強了。當然也存在着不足,我認爲我的評價語言過於蒼白,針對性不強,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注意評價語言的運用,讓每一節課都能給學生帶來收穫。

4 、多種形式練習

對口訣的記憶如果單純的依靠讀、背,肯定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學生學得也比較累。所以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如送繞口令“數棗”、利用規律記憶,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

《看一看,擺一擺》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實踐活動課,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鞏固對前面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應用。本課是由“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和“用小棒拼擺圖形”兩部分內容組成,在第一節小組教研的基礎上,形成的二次教案。再次教學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內容生動有趣,激發學趣,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中通過從不同位置觀察實物玩具,將“看”和“擺”兩個不同的數學活動內容結合起來,通過看一看、擺一擺、拼一拼、說一說等活動,全面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學生數學意識和思想,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從而掌握幾何圖形的特徵。

2.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能力

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一系列的能激起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然後放手讓學生主動操作、自主探究,使學生去嘗試和探索,並儘量讓他們有充分的思考和展示的過程,比較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注重情感教育

課件都是和生活聯繫緊密的,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通過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象的感知“只有多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才能和大家友好相處”的生活道理。

統計 教學反思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1個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二年級這節統計課最大的變化就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的每個格字代表2個單位。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原意是想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從學生喜歡的可愛的小動物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信息來自生活,並讓學生親身經歷統計的全過程。本節課自我感覺最好的就是真正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但更多的是遺憾,具體地說有以下這些不足之處:

1、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的知識的程序就越高,課中我以最喜歡的動物導入新課,但思考得十分不足,課件做得吸引力不夠,所以從一開始學生的積極性就沒調動起來。使得很多平時發言積極的學生在之後的課中都保持沉默。

2、從數據的收集、整理到數據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學生的親身體驗。前面數據的收集、整理都已到位,但數據的描述還不夠,低年級是十分重視口語表達、觀察能力的培養。在設計時特別強調描述和分析,分析有學生自己分析以及教師對作品的分析,但在實際教學中卻並未實施到位。主要原因是對教案不熟、心理素質以及應變能力有待提高。總之就是不夠勤勞。

3.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時會大大出乎我們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學中,要儘可能爲學生創設寬鬆的探索環境。如在教學中,學生會問那麼三格該怎麼表示呢,這一問題我首先已作好思考,也就是要塗半格,會出現兩種情況:豎着塗半格;橫着塗半格。但思考的還不夠充分,就是到底哪種是合理的。自認爲兩種都可以。後來課後通過其他老師的幫助才認識到應是橫着塗半格纔是合理的。

4.一節課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在課中老師應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又要使學生的學習有效。原因有二:語言不夠精練;可能還不夠細心。使得時間的有效性沒把握住,課還沒完就匆匆結束了課。

以後的措施: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多閱讀有關教學的書,提高教學能力;多練練語言方面的技能,時時注意。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

《數學廣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的內容,其目的在於試圖將重要的排列、組合教學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並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問題,找出最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的、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一、創造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問題情境。

首先,由“參加森林運動會”這個情境引入,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再引導學生用三個數字探索排列組合的規律。其次爲了鞏固這節課的重點,又創設了兩個問題:站跑道和握手祝賀。

二、提供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因此教學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實踐活動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本節課以森林運動會貫穿全過程,爲學生創設了4個實踐操作的機會:找號碼布、握手祝賀、選道路、購買汽水。

三、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

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

本堂課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的主體地位比較突出,學生參與的面比較廣,這種童話式的數學情境,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動手擺一擺,發現了只有按照規律有順序地排一排,才能不會落也不會多。另外我在執教過程中發現了以下幾點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預設讓學生從比較中得知按規律排的好處,但是學生直接出示了兩種好方法,學生了解方法的好處,但沒能讓學生從比較中得出結論,加深印象。這種預設與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資源。

(2)數學實踐活動課的知識目標不要求所有學生都能掌握,雖然學生意識到了要按規律有順序地來排,但部分學生在沒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樣的規律來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學生懂得按照怎樣的規律來排,促進課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20

1、整節課之中,讓學生自由讀文過多,要在讀書的形式方面多變化。低年級的孩子,不太適合這種集體的自由讀文,教師也不便於掌握學生的讀書情況。

2、在指導學生讀好對話時,教師的引導要進一步細化。在幾名學生讀書感情不到位的情況下,教師要分析其原因。“小聲地說”“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詞,是訓練低年級的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機會,可先讓學生議一議,然後再讀。通過分角色讀或者教師範讀,就很容易讀出味來。

3、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學生讀書時拖音、低着頭讀書、不認真聽別人發言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改掉。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21

寬容是一種美德,它像催化劑一樣,能夠化解矛盾,使人和睦相處。 我在幫助孩子糾正缺點時就少了太多的寬容。我一直在滔滔不絕給孩 子講她“不聽話,不自覺,沒自信,注意力不集中,辦事不分主次” 好像就束手無策,只能嘮嘮叨叨的不斷的重複這些話。每天的親子生 活在戰爭中。 自己非常明白父母想改變孩子的行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與標準,父母本身要以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榜樣。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 也是父母自身教育的過程。

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我認識自己的不足,可偏偏在關鍵時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說一些刺激孩子的 話,擴大事態嚴重性。我錯了。 我希望孩子能夠朝着所希望的價值標準去努力,忘了幫助孩子自己認 識自己的價值,忘了尊重女兒的個性及能力,久而久之女兒達不到我 的期望值,不開心,沒動力,沒自信,不努力的跡象就越來越明顯, 我太求好心切了。 孩子成長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不斷改掉缺點、追求進步的過程。在這方 面我不應該只以女兒的過失所造成的結果指責孩子,沒有給女兒自我 思考的過程,當孩子的行爲出現較大錯誤時,沒有讓女兒自己想出處 理方式,沒有充分對孩子的尊重,不利於孩子站在一個客觀角度評價 自己並逐漸養成對自己行爲負責的態度。這種的結果造成了她的自我 管理能力較差,經常犯同類的過失。真的沒有考慮到女兒當時心情, 長久之後女兒將閉口不言。

在心理學上,耐心屬於意志品質的一個方面,即耐力,它與其他方面 如主動、自制、心裏承受等有一定關係。可我的耐心偏偏跑到那裏去 了。全都錯了。我對待孩子教育不夠耐心,沒有培養她的耐心,總是 用“我是媽媽你就必須聽我的”方法來對待她。我錯的這麼離譜,女 兒怎麼可能成爲一個優秀的孩子呢? 所以女兒現在這麼多缺點都是我沒有正確的認識引導造成的。 現在改還來的及嗎?

檢討人: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22

人無完人,孰能無過。但犯了錯誤就要改正。作爲老師,學生犯了錯誤,要去糾正他們,引導他們。

今天上課的時候,就有兩個學生犯了錯誤。這兩名學生很聰明,一直表現不錯,不知道今天怎麼回事,課上一直說話。我提醒了好幾次,還是說。下課後,我留下他們問怎麼回事,兩個人還狡辯。我很生氣,說“你們兩個一直表現不錯,也很聰明,我不知道你們今天怎麼回事,你們今天的表現讓我很失望。”然後兩個人都安靜了。我讓他們每個人回去寫一份保證書給我。

晚自習的時候,就有一個學生過來找我,把檢討書給我。他和我說,他今天只是因爲剛開學很興奮,沒想到老師對他觀察這麼細緻,他感到很慚愧。他能這樣說,我感到很欣慰。所以也沒批評他,只是鼓勵了鼓勵他,就讓他回去了。

這是我第一次看學生的檢討書,我沒想到他會寫的這麼深刻,對錯誤認識的這麼清楚。他在其中寫道“老師,我今天的表現可能讓您失望了,您說到‘失望’時,我就開始在心裏做檢討。我知道自己今天的態度不好。我保證以後認真上課,不會再讓老師失望了。”我隨口的一句話就讓學生記得這樣清楚,並認真的做了檢討。這讓我既高興,又感到慚愧。高興地是,他們認識的很深刻,並作出了保證,慚愧的是自己做的還不夠好。

學生都是天真而單純的,難免犯錯,但值得高興地是,這些可愛的孩子知錯就改。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23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怎樣去上好一堂課,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有效教學的一點反思。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怎樣使我們的教學更具有有效性?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誰的本領大》這篇課文時,我畫了張太陽和風的圖片貼到黑板上,讓孩子們站起來,跟我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又把圖片拿到同學們中間,讓孩子們繼續跟着我做。反覆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說,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子們學得快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裏。“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爲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爲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青松》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春雨》等幾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能夠在課堂上那短短几十分鐘之內,傳給孩子更多知識!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24

美是客現存在的,現實生活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文學藝術、社會生活、大自然等給人們帶來無窮無盡地美的享受。但是,人們明明生活在“美” 的身邊,卻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於缺少美的“發現”、美的感受,即審美。國小美術教育就是要通過審美活動,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體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可見,在國小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審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們應該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的、高尚的審美能力。

一、發現美

大自然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展示給了人們:冬天白雪下的樹、秋天飄飄的紅葉、夏天碧海黃沙、春天草綠花紅、青山綠水、旭日斜陽、藍天白雲、奇花異草……自然界絢麗多彩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們獲取表象的豐富源泉,我們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觀賞大自然和接觸生活,讓他們從中體會到自然界萬事萬物的美,讓學生懂得生活中的美、藝術上的美都來源於生活。讓我們領着學生放飛思想,把美術課堂搬到室外去,然後再把課外獲取的美景知識帶回課堂內,讓斑斕的景色在課堂中釋放光彩。二年級美術課中《影子大王》、《美麗的昆蟲》、《小蝌蚪》等內容是學生特別是農村學校的學生非常熟悉的東西,孩子們幾乎是熟視無睹,根本感受不到這些東西是美的,這就要求老師引導學生去感受這些平凡的東西中蘊藏的美。可以採用通話故事,卡通音樂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發現這些東西的美,通過發現這些平常東西的美從而更加激發學生髮現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想象美

對於欣賞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動地進行“再創造”。這就要依賴於學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是審美活動中的一種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鑑賞和藝術創造。對於國小生而言,老師要充分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無論他們畫出怎樣奇形怪狀的作品,都要給予肯定。

在教學過程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形象思維來分析、研究、綜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對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綜合,進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打開自己的想象空間,填滿無限遐想的想象。

二年級美術課中的《自畫像》、《神鳥變樹》、《聽聽畫畫》、《神奇的小畫冊》、等內容就是培養學生想象美的好素材。如《自畫像》,學生自己,自己既是最熟悉的,又是最陌生的。爲什麼呢?自己對自己的一切還有誰能比自己更熟悉呢?但是又有誰能完整的看到自己的身體外貌呢?要想畫好自己的自畫像還真不是一件容易事。誰都想把自己畫得漂亮一些。這時候老師可以實時引導,讓學生展開想象,把自己放在具體的情景中去畫,二不一定要按照課本上的例子就畫一個頭像。說實話,畫人物肖像本身就是非常難的,何況是畫只在鏡子中看到的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己呢?至於《神鳥變樹》就更加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了。神鳥?誰知道是什麼樣子?沒人知道。既然沒人知道,那就好辦了,大膽想象,怎麼神怎麼想,何況神鳥還要變成樹呢!

三、創造美

激情引趣,培養創美意識有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習變得積極主動,從而獲得良好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設計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特別是教學的導入,讓學生學得主動,學有興趣,樂意去作。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所學的剪、拼、撕、貼、刻、折等製作方式,加強學生動手能力。二年級美術《灑水成畫》、《大嘴巴》、《童話屋》、《搖滾小精靈》、《捏泥動物》等內容就是很好的引導學生創造美的素材。如《灑水成畫》讓學生在以水爲比,大地爲布即興作畫,學生興趣空前濃厚,創造空間大;《童話屋》讓學生用最常用的材料進行剪、拼、撕、貼等方式創造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搖滾小精靈》、《捏泥動物》也是如此。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後反思 篇25

黃山的奇鬆、怪石、雲海、溫泉號稱“天下四絕”。《黃山奇石》一文主要講了黃山四絕中的一絕——怪石。課題“奇”,就已向學生交代清本文所講內容,使我們知道課文要寫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與衆不同。教材將文本安排在第一組課文中,而這組課文雖以秋天爲線索,但又不侷限於秋景。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感受秋天的美好,領略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的同時,還要通過文本使學生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之情。

一、 教學設計爲導遊帶領遊客欣賞美景這樣一種形式。

從圖入手,先讓學生從直觀感受“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橫生;再由圖及文,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展開想象,這是我教學本課的主旨,以遊覽形式開始,以學生運用文本知識講解結束,有始有終。

二 、都通句子,美讀全文 。

對於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能將課文中的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但要做到有感情誦讀是比較困難的,尤其對於像《黃山奇石》這樣有趣的怪石,作者又將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描繪的活靈活現、呼之欲出的美文寫的又是如此有趣,能讀出感情就困難了。因此,我把美讀課文與展開想象銜接在一起,讓孩子們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圖—文—想—畫—說,結合起來體會文中描繪的各種石頭的形狀,小中見大,從而感受整個黃山的神祕,產生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師—生、生—生互動讀、評;小組讀、競賽讀、展示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將學生讀文的情感引向高潮,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誦讀。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石頭的樣子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形狀了。

三、 放飛想象,嘗試塗鴉。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教學到這時水到渠成,我順勢引導學生在紙上畫一畫,說一說。孩子們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們腦海中的天狗,獅子、仙女也像作者寫的奇石一樣,太奇了!讓你不得不歎服孩子們大膽、無拘無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畫中的狗、獅子、仙女……均沒有脫離現實生活,還沒能很好地領悟到石的形奇。

四 、挖掘教材,填補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號挖掘文本空白進行拓展,跳出課文教課文,因孩子們已深深地被黃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給其它石頭起的名真可謂豐富多彩:海底撈月、石海泛舟、老鷹抓小雞、凝神靜思、盼……到這裏,我覺得已將孩子們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們更驚歎於大自然的偉大、鬼斧神工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