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課後反思(精選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7W

她是我的朋友課後反思 篇1

今天我完成了本學期的教研課,上完後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因爲上之前,還是要費一些精力準備,多少都要損失一些細胞。通過教學《她是我的朋友》一課,還是有許多收穫,但也存在許多問題,有待在今後的教學中繼續努力。

她是我的朋友課後反思(精選4篇)

《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寫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課文先寫一名孤兒在炮彈爆炸中受了傷,急需輸血;接着具體寫了阮恆獻血的過程,生動地描寫了阮恆獻血時的神情、動作,真切地反應了這個小男孩獻血時的複雜心情,同時設下了懸念;最後點明阮恆內心矛盾痛苦的緣由和堅持獻血的原因。因此,體會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神情的語句,理解他當時複雜的內心活動,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在閱讀中自由感悟。通過自讀讀準字詞,理順文章脈絡,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並提出自己的問題。接着,我就把着力點放在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詞句體會阮恆獻血時的情感變化上,通過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神情的語句,點撥學生圍繞中心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深入探究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心情。爲了讓學生能夠儘快抓住文章的主線,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分四人小組學習,請學生邊讀邊畫出描寫阮恆獻血前、獻血時動作、神態的句子。

我想讓學生從阮恆的獻血前、獻血時的表現來感悟阮恆的心情是怎樣的,阮恆的心情究竟是怎樣的呢?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並歸納:阮恆的心情很複雜,一方面是害怕自己瀕臨死亡,另一方面爲了朋友又堅決地要獻血。我就引導學生對這三句話中描寫阮恆哭泣的詞語進行一次梳理:阮恆在獻血的過程中,從啜泣一下,到又開始嗚咽,再演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說明了什麼?讓學生在比較中認識到隨着血液一點一點被抽出,再通過課件的演示,(加上悲傷的音樂),學生已進入角色,好象看見阮恆感覺自己離死亡越來越接近,所以害怕越來越明顯。這樣,在理解了句子所表達的內涵後,再來讓學生模擬想象阮恆的心裏具體是怎麼想的?有了前面理解的鋪墊,後面的語言說話訓練就顯得順理成章,讓學生把內心的觸動通過感情朗讀宣泄出來,深化理解和感悟。

由於在學習第五自然段時,有些迂迴,講得太多,導致後面的第三部分沒學。我的老毛病就是放不開,生怕學生沒聽懂。

她是我的朋友課後反思 篇2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感情真摯的文章,在這裏戰爭的殘酷被朋友間的友誼所替代,課文十分生動細緻地描寫了小男孩獻血過程中的動作神態表情,通過這些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內心的痛苦掙扎,學生可能也能夠感受到,但是他們無法系統地進行了解,因此需要老師進行指導,把他們所知道的進行點撥。

在學生的心裏朋友之間可能只是幫忙借橡皮本子,或者是一起玩,一起做遊戲,但是課文中朋友的含義卻要深重的多,在平時可能只是互相的幫助,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忙,但是到了朋友危難的時候,那時是最能夠考驗朋友的時機,你是否爲朋友涉險,是否肯爲朋友犧牲。也可以給學生講述兩個朋友在山林裏遇見熊的故事,這同樣也是一個朋友之間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友誼不僅僅只是分享好吃的好玩的,他要比他們想像的沉重的多。

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的學習主要是抓住阮恆這個小男孩的表情動作來展開的,從他的動作表情去推斷他的心理活動,去分析他的思想。

1、理解迫在眉睫,理解小姑娘當時情況的危急。

先讓學生學習3、4段,通過朗讀這兩個段落,來理解小姑娘當時情況的危急,瞭解到事情已經是迫在眉睫了,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通過對這個小姑娘情況的瞭解,我們才能夠體會到阮恆當時做的決定的重要性,他是在救一個人的命,他不是簡單的舉手,他的舉手決定了他要救朋友的命,這是很可貴的品質。一個那麼幼小的孩子,他根本還不知道輸血是怎樣的一個概念,也不知道輸血的結果是怎樣的,但是他知道他輸血就可以救這個朋友,他舉手了,雖然猶豫過,害怕過,但他絕不退縮。

2、抓住阮恆表情動作的重點句子,分析人物性格心理。

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阮恆的表情動作的相關句子,劃出來,然後進行分析。讀一讀這些句子,想想從這些句子中間你能夠看出什麼?讀讀第一句他爲什麼要顫抖着舉手,顯示出了他什麼樣的內心?舉了手又放下,放下又舉起來,這說明了什麼?當時他的心裏都在思考些什麼問題呢?最終他選擇了什麼?你覺得他只是單純的舉手嗎,他這次舉手是把生的希望留給了……

找找哭的詞語,啜泣,嗚咽,哭泣,你從這些詞語中感受到了什麼?阮恆既然這樣的害怕,爲什麼他要去救這個女孩子呢?爲什麼他會有這樣的舉動呢?

3、關注阮恆的哭泣,進行辯論,他到底勇敢嗎?

阮恆爲什麼這樣喜歡哭呢?他這樣哭算不算是個勇敢的人呢?你覺得他勇敢在哪裏,又不勇敢在哪裏?學生肯定會有這樣的矛盾心理,他明明那麼愛哭,哭了那麼多次,爲什麼我們要說他是勇敢的呢?在他們的心理勇敢就是不怕疼,不怕苦,男子漢是不會哭的。所以這裏進行辯論這個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這個問題然後闡述自己的理由,對課文人物的理解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

然後教師在進行引導,進行一定的情境演示:當你認爲獻了血自己就會死,你還是舉起手時。因爲你想到了……當你強忍着哭,終究還是忍不住哭出了聲時,你還是咬着小拳頭想竭力制止,堅持獻血。因爲你想到……所以我們說阮恆是勇敢的。

最後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說說你和你的朋友之間是如何相處的,爲什麼你和她能夠成爲好朋友,你覺得你的朋友有哪些優點是你喜歡的,說說平時你都爲你的朋友做過些什麼,你的朋友做過哪些事情最讓你覺得感動了?當和朋友之間鬧矛盾了,你們是如何解決的呢?通過與自己生活的聯繫來進一步理解朋友之間的友誼情感。

她是我的朋友課後反思 篇3

在校際教研活動中,陳素花老師執教的《她是我的朋友》一課以其樸拙的常態教學風貌,引發與會者深刻的思考,爲提升校際教研內涵提供了鮮活的範例。現綜合諸方觀點,闡述如下:

一、常態教學令人欣喜

與會者一致認爲,陳老師的課堂教學摒棄以往譁衆取寵、華而不實的“教蟲小技”,自然純樸,無刻意雕飾之痕,其渾然天成的教學方式於我們的日常教學有着積極的意義。

1、文道統一,教學目標多維化:

該課的教學目標“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引導學生學會從內容入手體會思想,懂得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由表及裏探究人物的內心世界的同時,極其注重語文學習的人文性,讓學生體會阮恆待人真誠、無私助人的品格,感受朋友之間的真摯友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2、讀悟結合,學習方法探究化:

讓學生讀中悟情,把儘量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多讀多想。“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從不同方式的朗讀中感悟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這樣也充分展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多讀描寫獻血過程這一部分,勾畫出描寫阮恆動作、神情的語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學生評議,激勵讀,創設情境讀,讓學生明白阮恆獻血時內心很複雜。其二,發揮想象,合作釋疑。教學時發動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當學生找出阮恆神情動作句子後,引導學生抓住阮恆的異常表現及其矛盾之處提問,以小組的形式討論,想象阮恆當時的心裏在想些什麼。在學生讀議之後,各小組彙報本小組的想法,充分展現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學生在此時充分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全班互助互學,共同探究阮恆的內心世界,體會阮恆雖然說以爲獻了血自己就會死去,但爲了朋友能活下去,仍然堅持獻血的可貴品質。

3、讀說互促,情感體驗生命化:

語文教學要“用心靈感動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靈魂塑造靈魂”。陳老師在學生理解全文後,用滿含激qing的語言進行薰陶感染:“小阮恆的鮮血流入了小女孩的身體內,她慢慢地睜開了眼睛,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的朋友。是朋友將她幼小的生命挽回,是朋友讓她感到了這世界的溫暖,是朋友使阮恆勇敢地舉起了手,是朋友使他有了戰勝面臨死亡的勇氣。他們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然後發問:“同學們,你們現在的心裏有着怎樣的想法?最想說些什麼?”於是學生有的談自己讀了這個故事以後的感受,有的對阮恆說些什麼,也有的對小女孩說些什麼。這一設計着眼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利於學生學習獨立性和自主性的發揮。充分體現了“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一理念,從而實現“培養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這一目標。

二、精彩失約引人深思

陳老師在反思中提出,她在“假如你是阮恆,你會怎麼做”這一教學環節中,預設了兩種教學方案,即學生“願意獻血”和“不願獻血”兩種可能性下的教學思路。結果,課堂上只出現“願意獻血”一種聲音,教學流程偏離了教者的“埋伏線”,教者只好將另一方案黯然擱下。對此,劉金山老師不無遺憾地說:“此時的課堂,如果有部分學生提出異議,發出‘另類聲音’,教者再順而導之,便是本堂課的一大亮點。”可惜,亮點與現實教學擦肩而過,精彩失約了。針對這一困惑,我們進一步深入分析課堂教學,認爲該從如下幾方面入手,真正做到“讓預設和生成激qing共舞”(週一貫語)。

1、摒除傳統教材觀:

在傳統觀念中,教材是神聖的,其育人目標是無可置疑的。教者在教學中往往就教參教教材,抱着教參的“最高指示”不敢越雷池一步,本是絢麗多姿的語文課堂成了一言堂。學生的讀悟被無形的鐐銬鎖定,自然就聽不到“異音”。《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作者抱緊“生命誠可貴,友情價更高”這一主旨,對阮恆的 “偉大的抉擇”津津樂道。我們如果藉此教育學生體會友情、學會奉獻當然無可厚非。但如果從“珍愛生命”、“合法獻血”(阮恆不滿18週歲)的角度來看問題,學生則有一百個理由說“我不獻血”。因爲, “擁有生命,纔有奉獻”。我們備課時,要儘量多維度審視教材。教師個性化解讀教材,是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前提。教者對教材的理解如果是單層面的,在設計教學時,個性化導讀就會被忽略。

2、優化課堂民主性:

只有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動態資源纔有生成的空間。在陳老師的課堂上,“告訴我”、“跟我說”這一口頭禪不絕於耳。試想,面對六十幾名學生,教師與學生交流時,要學生“告訴我”、“跟我說”,學生會做何感想?這種“單線性”、“單向性”交流是極不利建立民主課堂氛圍的。儘管教師時常很有禮貌地說個“請”字,但在這彬彬有禮的話語背後,以教師爲中心的觀念仍然“陽魂不散”。在教學中,“蹲下來”與學生說話,“迎上去”聽學生說話,是融洽師生關的技巧,也是不可忽視的小細節。此其一。

其二,在師生、生生互動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放得開”。本堂課在導入課題時,設計了一個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朋友觀的環節,這本身是極爲自由寬鬆的生成性教學環節。教學時,談話環節淺償輒止,一兩名學生髮言就匆匆“收攤”,一張民主氣氛的網剛剛撒開就打住。課堂伊始,自由表達的氛圍便“胎死腹中”了。

3、找準生成切入點:

精彩是可以預約的。找準生成點,順學而導,教學亮點將在課堂中時時閃爍。

我們認爲,在《她是我的朋友》一課中,可引發生成的有:

⑴ 課堂伊始,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朋友觀,師相機導之。(陳玉梅建議)

⑵ 理解、對比“啜泣”、“嗚咽”、“哭泣”三個詞時,讓學生設身處地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說心裏的想法,如“我要死了,

她是我的朋友課後反思 篇4

《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寫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課文先寫一名孤兒在炮彈爆炸中受了傷,急需輸血;接着具體寫了阮恆獻血的過程,生動地描寫了阮恆獻血時的神情、動作,真切地反應了這個小男孩獻血時的複雜心情,同時設下了懸念;最後點明阮恆內心矛盾痛苦的緣由和堅持獻血的原因。因此,體會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神情的語句,理解他當時複雜的內心活動,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在閱讀中自由感悟。通過自讀讀準字詞,理順文章脈絡,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並提出自己的問題。接着,我就把着力點放在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詞句體會阮恆獻血時的情感變化上,通過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神情的語句,點撥學生圍繞中心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深入探究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心情。

爲了讓學生能夠儘快抓住文章的主線,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請學生邊讀邊畫出描寫阮恆獻血前、獻血時動作、神態的句子。我想讓學生從阮恆的獻血前、獻血時的表現來感悟阮恆的心情是怎樣的,阮恆的心情究竟是怎樣的呢?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並歸納:阮恆的心情很複雜,一方面是害怕自己瀕臨死亡,另一方面爲了朋友又堅決地要獻血。但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有些亂,一是老師沒有運用好所做課件,二是老師在對學生的引導上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特別是在處理阮恆獻血時的表現時,這時侯老師有點依着課件而進行下去的感覺了,沒有真正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從而導致課堂的死氣沉沉。因爲學生並沒有真正理解老師的意圖是什麼,只顧着自己的想法說了,而老師也在急,心想學生怎麼光往別處跑啊!我不是在給他們指着路的嗎?其不知老師的引導已經偏向了。如在學生畫出表示阮恆獻血時的動作的詞時,老師只顧着出示自己的了,而捨棄了學生的一面。另外再讓學生依此來提出問題時,學生不該從何而提,一臉恾然。但這個環節還沒有處理清楚呢,接着老師就轉到下面的環節去了。爲了讓學生感受到阮恆在抽血中內心的痛苦,更好地感受阮恆害怕但卻堅決獻血救朋友的美好心靈,在學生還沒有真正理解這幾個自然段時,我就引導學生對這三句話中描寫阮恆哭泣的詞語進行一次梳理:阮恆在獻血的過程中,從啜泣一下,到又開始嗚咽,再演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說明了什麼?讓學生在比較中認識到隨着血液一點一點被抽出,阮恆感覺自己離死亡越來越接近,所以害怕越來越明顯。這樣,在理解了句子所表達的內涵後,再來讓學生模擬想象阮恆的心裏具體是怎麼想的?有了前面理解的鋪墊,後面的語言說話訓練就顯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然後再通過入情入境的模擬演讀,讓學生把內心的觸動通過感情朗讀宣泄出來,深化理解和感悟。

爲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題,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模擬記者採訪阮恆爲什麼這樣做?再通過討論你認爲什麼樣的“朋友”纔是真正的朋友?課文中的阮恆呢?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讓學生再次感受阮恆那願爲朋友而犧牲自己的美好心靈,並在《朋友》的歌聲中得到情感的共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