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5W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1

《故宮博物院》是按照參觀順序,採用移步換景的方法詳略得當的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表達了對故宮的熱愛和讚頌。這篇課文在聾校九年級時學過了,對照兩篇課文,大部分內容是一樣的,只是現在要面對的這篇篇幅長一些,我想隨着年級的升高,我想對這篇說明文應有不同的認識。於是我就拿出一課時對這篇課文來重新溫習。一是檢查一下同學們以前的學習效果,二是進一步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偉大創造。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精選17篇)

一上課我首先對九年級時的課文和我們現在這篇課文進行了對比,告訴學生有關作者的情況,因爲聾校九年級的課本上沒有註明作者,或許是因爲有太多的刪減。因爲學過,於是我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完成課後故宮建築的簡單示意圖,就是根據課文內容註明個部分的名稱,我想這應該是很簡單了,因爲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遊覽者參觀故宮的順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紹說明。五分鐘過去了,令我無語,大部分學生沒能完成這這示意圖。我清楚地記得當時在講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在黑板上一邊講解一邊畫出了這種示意圖。看來同學們印象並不深刻,我想在學生的腦海裏沒能形成對故宮博物院的整體印象,對一些方位詞的理解也不到位,看來課堂上只靠老師把知識點灌輸給學生是不行的,更需要引導式的學習,該讓學生自己完成的老師堅決不能代替,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來完成,並且日後要經常複習鞏固。

基於以上這種情況,於是我及時調整了思路。在內容理解上,我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語,疏通文意,體會文章篇章結構安排的特點。這樣隨時注意學生的主動性,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比較迅速而準確地提取出關鍵信息。學生比較容易學會。課後我想如果讓學生進一步進行說話訓練效果會更好。

這節課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於後面內容有些快,前鬆後緊。而我原本還想抓住文章重點進行講解,特別從課文第5自然段:寫外觀特徵,抓住色彩壯麗的特點。如:金黃色、青藍點金、貼金彩畫、金鎖窗。第6自然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第7自然段:寫建築位置,抓住象徵皇權的特點。而實際上因時間關係,沒有很好的引導好。

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同科老師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2

《故宮博物院》是一篇極具代表性的以空間順序的說明順序來寫的說明文。針對八年級的學生首次接觸說明文,於是我採用和視頻與文本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

在上課的第一個環節,我由最近熱播的後宮劇來引出本文的主角——故宮博物院,再播放本文朗讀視頻,讓學生單看視頻,領略故宮的宏偉壯觀。這一整體感知的環節的完成將近用了十分鐘,接下來學生們就與我一起完成課後第一題,這一環節也完成得非常好。接着就引出了本文的說明順序——空間順序,再挖除太和殿的詳細描寫的三段讓學生判斷這些又穿插了什麼邏輯順序來寫。現在想來,本身學生對於邏輯順序就不大理解透徹,我應該在黑板上羅列出框架再詳細地讓學生自己分析這一部分是用了什麼邏輯順序的,這是本課的一個預設失誤。

在詳細講道太和殿的外觀和內飾的時候,學生因爲看到了我事先準備好的圖片興奮不已,他們做到太和殿是尊貴的象徵,卻說不出文中爲什麼詳寫太和殿,這時,我在黑板的框架旁邊註釋了“權利、身份、威嚴”,並用箭頭指向了太和殿,學生從這一角度能夠說出太和殿對於封建帝王的意義,但我國封建建築的代表就想不到,這樣,我只能通過介紹“太和殿和其他宮殿的對比讓學生知道皇帝舉行大典的太和殿是當時建築藝術的最高造詣”等話語來告訴學生太和殿在封建建築中的代表性。這一環節,學生在後半部分有點被動了。或許我可以在預設中加入故宮博物院在古代建築中的地位來引導,會不會更好呢?

在最後,學生們興趣最大的是故宮博物院的地圖,因爲它的大,因爲它的氣勢宏偉,因爲它的富麗堂皇。我在思考:這堂課我的教學目標是否已經全部達成,課堂的高潮在何處,學生學懂了什麼呢?

綜上所思,我的教學目標在於讓學生能夠通過本文的學生了解故宮博物院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理解文章說明順序的穿插使用,並激發他們對我國曆史文物的感情。前面兩個目標達成了,後面的情感目標從學生最後的反應來看還有欠缺。課堂高潮不高是我的課堂最大的弱點,不過這堂課已經比之前的課有所進步了,(我自認爲),還需更加提高自身的感染力來感染學生。學生懂了很多,他們不懂的還有更多。爲人師者,當不懈爲後生努力~!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3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屬於概率知識範疇的內容。旨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初步體驗現實生活中存在着不確定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本冊教材第105頁例1、例2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並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這些現象。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我設計了用學生感興趣的摸球、放球、猜球一系列遊戲活動及熟悉的生活情境作爲教學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引導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一定”、“不可能”、“可能”的現象。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數學概念

我在教學中重組教材,從大家感興趣的“猜球”遊戲入手,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數學概念。一下子抓住了學生學習的興致。使“可能性”等抽象的數學概念易於被學生接受。

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在這節課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讓學生明白了“可能性”的幾種情況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事實。通過合作與交流,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

三、課堂氣氛和諧,學生心情愉快。

課堂教學中學生在遊戲中自主合作學習,教師既是學生的指導者又是他們的合作者,學生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中心情愉快,願學、樂學,嚐到成功的快樂,建立了自信心。

四、組織調控不到位

初次體驗“猜球”和再次體驗 “摸球”這兩環節因爲小組合作和師生互動,學生熱情高漲導致活動時間過長,從而使整節課在時間的把握上有點頭重腳輕,第一個環節小組合作意義不大可以和第二環節合併改爲師生互動,作爲只是讓學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幾種情況,不是教學重難點,時間安排上還可以緊湊些、如果能把更多時間放在瞭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大小這兩個環節將會更爲科學合理。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4

這堂課教學的是牛津英語(5A Unit 3 At a Music lesson)。我將這堂課主要設計爲五個環節:1、複習。2、導入。3、利用課件教授新單詞,句型。4、做遊戲鞏固。5、練習。

現將反思總結如下:

1.複習量不夠。五年級的學生剛剛從四年級上來,學習的主動性很差,學過的知識很容易遺忘,老師應該及時對學生所學的內容進行回顧。我對這方面的重視程度還不夠,以後要多加強操練。

2. 利用課件教授新單詞時,由於利用了多媒體課件的緣故,學生的興趣都很高,掌握的還可以。讓學生猜單詞含義時,可創設合理的語境或提供相關的信息,再加上老師的語言或肢體上的提示,這樣效果會更好。同時,多鼓勵學生,以提高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

3.在做遊戲這一環節中,雖然牛津教材要求老師採用新穎多樣的數學手段,如pair work,group work,games等在課堂上的運用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將“死書”變爲“活用”,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與牛津教材想配套的還有練習部分,語法。我們在課堂上應該儘量將這些練習穿插在平時的教學當中。但是在這一部分中我做得不夠好。首次在遊戲進行的過程中,學生上臺表演應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可以讓充當觀衆的學生幫表演者找錯,這樣其餘的學生也不會因爲無事可做而在下面講話,表演的學生也不會因爲沒有觀衆而沒有積極性。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反映和情緒。教師不應該是整個課堂的領導者,而是一個引導者。整個課堂應該以學生爲主。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把準備工作做細緻,充分考慮各種突發事件的可能性,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課。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5

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深入感悟。教學本課我採取以下步驟:

1. 強化初讀,使學生有所知

感知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實踐、自覺朗讀來完成的。完成這一過程教師應有意引導,讓學生對課文的含蘊有所感知。在教學中,可以首先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進而弄明白文章所寫的事情。在學生了解本文所寫內容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重點內容,使學生在讀書中對課文所揭示的道理有所感知。

2. 精讀揣摩,使學生有所悟

在初讀的基礎上,精讀的重點首先應放在深入領會“媽媽”兩次說話的用意上:第一句話“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意在教育薩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護弱者;第二句話“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嗎?”是在激勵孩子。可變換形式反覆朗讀,然後進行句式練習:“媽媽”說的第二句話還可以怎樣說?(①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②要是你能保護別人,那你就不是最弱小的人。)讓學生理解“媽媽”對薩沙的良苦用心。

同時,聯繫前文一家人遞讓雨衣的情景,讓學生對“媽媽”的話有更深刻的感悟。其次是重點讀好薩沙說的三次問話:第一句“媽媽,爸爸把雨衣給您,您又把雨衣給了我。你們幹嗎這樣做呢?”指導學生體會薩沙不懂他們爲何這樣做的心理,讀出天真幼稚的語氣;第二句“這麼說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要揣摩薩沙不甘爲弱、也想保護弱者的心理;第三句是薩沙把身上的雨衣蓋在薔薇花上之後說的話,“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這一句要指導學生體會薩沙的自豪感,因爲他已經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夠保護比他弱小的薔薇花了。這樣,通過學生不斷深入地朗讀,不僅培養了語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6

本文是一篇傳統的教材篇目,也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如果教學中再走“介紹背景、分段、逐段分析、概括中心思想”的老路子,那就辜負了新課改教材選入此文的美意了。在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 遵循作者寫作思路,走進作者心境,把握小說主題,引導學生學會閱讀作品。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從而感悟文章主題;然後採用探究方式,對有關問題進行研討。這樣使學生對作品的認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學習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對知識目標的掌握情況很好。

二、 加強作品與現實社會的鏈接,爲作品注入時代的活力。

魯迅作品中改造國民性的思想,不僅僅作用於小說所屬的年代,而應是永久性的。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作品與現實的鏈接,由作品中的“新生活”到“構建和諧社會”的內涵;由閏土“多子”的事實到今天計劃生育政策的深入人心;由舊中國農民問題到今天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重視……

教學中,引導學生聯繫身邊生活,與閏土做個對比,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生活的熱愛。這些教學環節使學生思維敏捷,情緒高漲,教學效果甚好。

三、 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中我讓學生髮表個人見解、辯論、討論穿插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另外我還設計了“再回故鄉”等一系列說話題目,讓學生盡情想象,感受作品,感受生活,從而激發學生髮現和創新的熱情。

總之,作爲新課改的實踐者,我也堅信魯迅先生之於“希望”的闡釋,教改之路是靠千千萬萬的實踐者走出來的。只要我們滿懷信心地走下去,定會踏出一條光明之路來!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7

這兩天一直在看“四月的紀念”的隨筆,深受啓發。看到他在教學《九色鹿》中遇到的困惑:“學生關於《九色鹿》中爭論‘調達有沒有錯’”。我也在問自己,爲什麼會這樣?我們期終試卷上的一填空也在我的腦中閃現:“本學期,我們認識了不少的人物,其中給你印象最爲深刻的是,因爲。有不少學生填:調達,因爲他是個背信棄義、忘恩負義的小人。”當時並未留意,現在想想,我不禁問自己,學生怎麼會對調達如此印象深刻?我們的教材是要我們突出這個人物?還是利用他來反襯九色鹿?再讀教材,答案無疑是後者。那我們在教學時注意了這一點了嗎?

認真讀教材,再仔細思考,我發現我們在教學時顛倒了主次。我們有意無意地強調了調達這一形象,忽視了課文真正要表達的形象——九色鹿。

看課題:九色鹿。課題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教學時要讓學生理解並學習九色鹿的美麗與善良。即他纔是課文的“主角”,而調達只是一個用來烘托主角的“配角”。

課文第一節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優美的自然風景圖。由環境美來突出人物(九色鹿)美,教學時,我們以此爲重點,幫助學生品讀、理解了嗎?也許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

九色鹿奮身救起調達不求回報體現了他不僅外表美,而且心靈美,他的語言、神情、心理我們讓學生去揣摩了嗎?而調達呢?也許是更容易讓學生來表演體會。於是我們幾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後者。再談“皇榜”,我們和學生共同研究調達的心理變化,於是調達在學生心中活了,而九色鹿則成了一個蒼白的“美麗、善良”的化身。

再看結尾,九色鹿義正嚴詞地痛斥調達,這語言是何等有力。在教學時,我們像演繹調達一樣去引導學生體會的嗎?我沒有,因爲按教學的規律,前面已經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在這裏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理解、體會了。不過顯然兩者的教學效果是不一樣的。

這樣想想,學生出現上面的現象也就不足爲奇了,只是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孩子就是孩子,是非觀點在他們心中是模糊的,我們做老師的應儘可能多地從正面去引導、影響他們。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8

1、自讀自悟: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時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點撥,組織下,運用自己感興趣,最擅長的學習方法進行充分的自主閱讀,自主學習,並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全班討論,互相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整個教學環節中,實踐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享受了閱讀的樂趣;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感受深刻而豐富。

2、學法指導:

重點內容精讀,次要內容略讀,這是略讀課文主要的教學方法。因爲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所以這節課我基本選用“全放” 的教學方法。以一個學習夥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並作適當的引導。根據本組課文內容和本課“閱讀提示”,我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培養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引導學生讀書時先想一想課文中講了幾個小夥伴,涉及了哪幾種絕招。建議學生動筆在文中畫出來,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其次,讓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在小組裏質疑並互問互答,合作學習。接着組織學生各抒己見,全班解決,如“小柱子爲什麼要練絕招?他練了什麼絕招?爲什麼小夥伴羨慕地豎起大拇指?”這樣的課堂既能讓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目標,又達到合作探究,互動學習的效果。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9

《白公鵝》一課上完以後,感觸很多。往往一篇題材相同的課文,我們都會自然而然地採取比較學習的方法來組織整課的教學。《白公鵝》這篇課文的教學也不例外。

比如這兩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都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白鵝”的特點。如果能通過比較兩篇課文寫法的異同,感受作者語言各自鮮明的特點,將會使教學事半功倍。《白鵝》是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上敘述鵝的高傲的特點,把鵝稱做“鵝老爺”。《白公鵝》是從鵝的慢條斯理、不慌不忙和爭搶淺水灘的趣事寫出它“海軍上將”的特點。雖然兩位作者都喜愛鵝,但敘述的語氣不同,豐子愷更多的是善意的掖揄,而葉諾索夫更多的是欣賞,並且語調輕鬆,頗有調侃的味道。

通過對比,總結出兩篇文章都運用了擬人手法,使鵝都的形象變得鮮活.兩篇文章都是先介紹鵝的特點,再具體描寫.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時都運用了反語來表達對鵝的喜愛.這樣,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鵝的特點,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語言特點,比較了兩位作家的不同寫作風格,還教會了他們運用反話寫作文的方法,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語文課堂強調“悟”,而這種“悟”往往只偏重於人文方面,重視作者情感的體會,而忽略了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忽略了寫作特色的感悟。總是在單純的教課文,不是在教語文。而詞語學習正是最基礎的語文。所以在這一課時我在詞語教學上下了一些功夫,讓學生學會理解詞語的方法。當學生提出“榮膺”一詞不理解,我問:平時我們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怎樣理解?學生說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猜想意思。於是,我讓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讀一讀,然後猜一猜。馬上就有學生說是“當上”“成爲”,這是孩子最簡單的換詞獲得的理解;我再引導:怎樣地當上?“光榮地當上、榮幸地成了”;我說,你是怎樣體會到的?有的學生說,成爲海軍上將一定是件光榮的事,有的說,從“榮膺”的“榮”知道。雖然這個過程化了較多的時間,但讓孩子們經歷了學習理解的過程,學到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再如學生彙報白公鵝“耀武揚威”時,我引導學生想想每個字的意思,學生就體會到是“炫耀武力,宣揚威風”。我再讓學生想象,“耀武揚威”是什麼樣子,從而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可見同一類型的文章,進行對比教學好!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可以仿效不同的表達方式,可以獲得不同的閱讀體驗。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10

激情與詩意同顯、美麗與智慧並存的課堂是我目前所追求的一種境界。《沁園春 雪》是一篇豪邁而昂揚的詩詞,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想通過誦讀入手讓學生在吟誦之中自己領會詩詞那種激昂、豪邁的情感並能通過多次朗誦用抑揚頓挫的語言表達到位本詞所蘊含的感情。

於是在課堂的不同環節安排了五次誦讀,分別是教學剛開始的跟錄音磁帶的跟讀;瞭解了寫作背景後帶有感情的朗讀;整體認識了上闋學做內容後,挑選自己喜歡的 句子進行誦讀,並說明爲何這樣讀,老師進行點撥後,全班集體誦讀上去闋;分析完下闋內容,學生理解下闋所抒發感情後集體誦讀下闋;全詩思想感情分析完畢, 指出同學們纔是未來當之無愧的“風流人物”,讓同學們帶有這種後來者居上的豪情再誦讀一遍文章。從教學效果上來看,同學們確實通過多次閱讀鍛鍊了自己的誦 讀能力,一遍比一遍感情充沛,較好的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而且在誦讀之中也通過老師的引導和學生一己體悟掌握了許多朗誦技巧,如想要更好的把握詩歌所傳達的 感情,需要對詩人生平和詩詞的寫作背景有一定的瞭解;朗誦詩歌除了把握感情之外,還要學會停頓,把握語速和重音等,這樣才能把詩歌聲情並茂、抑揚頓挫的誦 讀出來。特別是在讓學生自己試着讀自己喜歡的詩句並給大家介紹爲何這樣讀的環節,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與大家共同分享總結出來的朗誦技巧,達到了很好的教 學效果。

但是課後反思了一下,瞭解背景之後的那次誦讀是否需要安排還有待於商榷,文章寫作背景對把握詩詞情感是有重要作用,那麼在學生還不能完全理解詩詞意思的情 況下,僅僅通過寫作背景能體會到多少思想感情呢?畢竟有限!因此,最好是分析了文章內容後,在學生充分領悟到景語中所蘊含的情語後再進行誦讀比較合理。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摒棄了傳統教學對內容的瑣碎分析,直接從整體入手;摒棄了傳統教學中以老師解釋詩意爲主的教授模式,儘量通過學生自己所讀所析感悟到 詩歌蘊含的主要精神內涵。如在上闋教學中,瞭解了上闋主要描寫的景物以後,就開始邊讀邊闡明自己處理誦讀的理由,這理由中也就飽含了一些重點字詞的含義以 及傳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樣是一句雙鵰,學生印象也比較深刻。但是,我感覺自己在進行點評時候還不夠機智,不夠靈活,啓發性還不夠,這方面仍需要在今後 的教學中強加鍛鍊!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11

說實在的,在過去的現代散文教學中,我大多采用的是傳統的重講解、重分析的“講讀教學法”。學習專家毛洪其老師的講座時,其中有句話讓我深受觸動:“既然屬於文學作品,那麼我們的散文閱讀教學,也就界定爲一種審美閱讀,而不是着眼於信息篩選和處理的信息式閱讀。”因此,在《周莊水韻》的教學設計中,我對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有所刷新和改進。這篇課文的教學令我較爲滿意的地方有以下幾個:

1、以畫導入,營造氣氛好。

本文本來就是一篇文字美、景物美、意境美的散文。爲了切合這個“美”字,我從優美的畫面入題,讓學生在第一時間就被周莊的美吸引且陶醉,並在美的享受中對周莊的有關建築風貌有了深刻印象。

2、對有關語文知識教學能落到實處。

如遊記知識的鞏固及字詞、修辭知識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較好的掌握理解。

3、朗讀指導爲學生的閱讀理解指引了方向。

在學生朗讀前,我要求學生把握好本文的感情基調,注意朗讀時的語調和節奏停頓,有助於學生把握文章的韻味並進行創造性閱讀。

4、教學目標一完成得較爲理想。

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抓住了周莊景物的主要特徵,從不同角度來描寫周莊水韻。在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時,我從本文的整體脈絡(總分結構)入手,讓學生把探討的重點放在了“作者三次遊周莊的情景及感受”的描寫上,並佈置學生完成表格作業,使學生對作者三次遊周莊的時間、觀察角度、景物特點和詳略安排瞭然於心。

當然,對於這堂課的教學,我也感覺有明顯的不足:

1、因爲時間關係,我對學生朗讀過程中出彩和欠缺之處,忽略了進行有的放矢的鼓勵性評價和具體有效的指引糾正。只是在學生讀前作了指導,而讀後只是用一句“好”或“讀得好”草草帶過。

2、雖然課前我很想一反過去的“講讀教學法”,但事實上,我感覺自己在課堂上還是講解、分析得較多,對“散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纔是主體”還是突出得不夠。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12

1、採用多種方式朗讀。

在重點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上,我設計了許多朗讀指導。例如:“風娃娃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使勁向風車吹去。”“他們彎着腰,流着汗,喊着號子,船卻走得很慢。”在指導這兩個句子朗讀時,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如個人讀,男女讀,分組讀,齊讀等等。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學生都能讀出感情,並且十分投入。

2、巧設引讀,突破難點。

在教學《風娃娃》時,我精心設計了幾處引讀,學習關鍵段落“風娃娃想:幫助人們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氣就行。”這個句子其實就是理解課文重點,也就是風娃娃爲什麼會好心做壞事的原因。我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引讀,讓學生在讀中明白,正是因爲風娃娃又了這樣的想法,纔會做壞事。爲後面學生回答,風娃娃錯在哪裏做了很好的鋪墊。這個部分引導好了,學生很快就明白了故事包含的道理。

對於重點句子和段落的理解,除了多種形式的朗讀之外,我注重創設情境,使文本貼近學生的生活,引導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我問學生:如果你是縴夫,你想對風娃娃說什麼?孩子們都能很好的感受縴夫們的喜悅,朗讀起來也特別生動,特別美。 在學習做壞事部分,我問學生:你想對風娃娃說什麼?孩子們都把風娃娃當成了自己的朋友,所以都說得特別好。

當然,這節課上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沒有給學生多一些課外閱讀,開闊他們的視野。但是人們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所以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纔會在下一次取得更大的進步。我會繼續努力的。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13

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能夠根據三種血管的特點區別人體血管的類型, 部分學生可以描述出心髒的結構和功能,對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也有一定的認識,在這一基礎上能夠根據教材提供的血液循環的示意圖描述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途徑。 整個教學環節思路清晰,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 積極性,使學生對人體內物質的運輸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知識得以昇華。 教師教學準備充分,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及學習狀態分析比較到位,教學過程中能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隨時調整教學方法,每一課時都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利用模型和掛圖,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教師教學除了關注知識內容的傳授,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如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會了觀察並分析三種血管的結構及功能特點,對心臟的結構及功能也有一定的認識,能夠在教師引導下描述人體血液循環途徑。

在這一節內容中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反思和注意:

1、設計教法時能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心理狀態設置有效的教學策略,促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知識和培養能力,但每課時設計的教法顯得雷同,留給學生動手的機會不多,使得部分學生不能自始至終關注學習,從而使學習效果有所下降,在以後的教學中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組織學生進行自學,應設計有層次的、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繫緊密的、促使學生積極思維的問題,使學生在一個真實的教學情境中主動學習,改變不良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態度。

2、針對本節課內容較多,學校具備的模型較少,如果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模型學習心臟的知識佔用時間過多,效果也不是很明顯,我想在以後組織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不仿根據教材特點也設計成板塊式學習,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通過培訓每組小組長使組長可帶領本組組員利用課餘時間到實驗室觀察模型學習心臟的知識,真正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14

《花的勇氣》是一篇略讀課文,選自馮冀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課文生動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於草下時的吃驚,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後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教學的難點是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理解變化的原因。因此我在教學此課時,首先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讓學生初讀課文,說一說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麼事?(這篇課文細緻而又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時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於草下時的吃驚,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後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進而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然後畫出表現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失望  沒有花的綠地是寂寞的

遺憾  花藏在草下

驚奇  冷風冷雨中冒出來

震撼  花的勇氣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情感線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抓住重點詞句反覆品味。這篇課文的語言準確生動,耐人尋味,如“沒有花的綠地是寂寞的”“我用手扒開草一看,原來青草下邊藏着滿滿一層小花”“我想它們剛冒出來時肯定很壯觀”“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兒一下子全冒了出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了全新的色彩。”等,教學時,我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句進行品讀賞析,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感受本文語言之美,領會作者用詞造句的精妙。教學時應以讀爲主 ,特別要注重朗讀的指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失望──吃驚──遺憾──驚奇──震撼。

通過反覆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15

從事了多年的教學工作,也講過不少次的古詩教學,總認爲古詩非常好講。但是來到一實驗之後,我對古詩教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古詩教學並不簡單,而是非常複雜。

前幾天,我講了一節達標課,我所講的內容恰恰是一首古詩──《泊船瓜洲》。這是一首表達思鄉的詩,膾炙人口。對於學生來說,讀詩、背詩已不是重點和難點,因爲他們早在三年級時就積累過這首詩。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感受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上,這也是我在請教同年組多位教師之後的共同意見。於是,我便在怎樣感悟古詩的情感上仔細揣摩,探尋方法。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幾個環節的設計讓我頗有收穫:

1、注重朗讀,熟讀成誦: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朗讀是體會古詩感情的最好方法。通過朗讀,學生和詩人的感受會貼得更近。新課伊始,我先指名讓學生朗讀古詩,並指出多音字的準確讀音。之後,在學生討論詩意彙報時,讓學生讀出詩句再解釋詩意。分析完作者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的思鄉情後,又多次朗讀,每讀都有新的要求。我覺得學生的感情應該是越來越強烈的,他們的這種感情恰恰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了。

2、重點明確,安排合理:

真正優秀的教師不是講好一節課,而是能根據學生的現狀因材施教。這首古詩學生早就背誦過了,所以重點應放在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上。在時間的分配上,初讀古詩、理解詩意、背誦古詩只用了半節課,後半節課意在品味詩情,這也充分體現了教學的重點。

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儘管本節課考慮多多,還有不足之處:

課上,同學們能按着我的思路學習,不過在感受詩情的環節學生體會得還不夠。首先,學生對於詩人的資料、詩歌的寫作背景還不是很瞭解。雖然課下學生查找過相關資料,但不具體,也不翔實,所以詩人寫這首詩的感情就不能夠很好地去體會,也不能理解爲什麼路途遙遠,詩人卻只覺得“一水”“只隔”。教師應該把詩人當時的心態,所處的政治環境,屢次的人生遭遇都講解給學生,用他們的生活感受去體會作者的感情。

其次,王安石用字推敲、準確也是值得同學們學習的。我想讓學生從“綠”這個字感受江南滿眼新綠,一派生機的景色。我也感覺學生對於作者多次換字的典故熟悉萬分,沒必要進行換字練習了。然而我的想法錯了。學生的體會不深刻,只有進行換字練習,他們才能體會作者用字的斟酌。

看來,看似簡單的東西未必簡單。越是簡單的文章,它包含的內容越耐人尋味,道理越深刻,需要教師付出的越多。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16

《一隻小鳥》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鳥兒》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是出自名匠冰心筆下,清新流暢,是一篇非常美麗的散文。文章以愛爲主旋律,歌頌了親情的偉大;批評了不成熟的兒童愛,因愛的方式不對,給鳥兒帶來了傷害;教育學生要愛護小鳥,愛護小動物。

這節課,我爲學生營造了兩個教學情境:一是快樂情境,二是傷心情境。一開課,我就通過幾幅美麗的好景緻,把學生帶入到文本所描述的內容中,點燃學生對這隻小鳥喜愛的火種,並通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驗小鳥的快樂。如:抓住“探出頭來”的“探”字,讓學生想象小鳥還會看到哪些好景緻?通過“它的歌聲裏滿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時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傾聽一般”,問:你覺得小鳥這時會唱什麼歌呢?從歌聲中讓學生感受到小鳥的快樂。二是傷心情境。(小鳥被突如其來的彈子打傷了,兩隻老鳥如何搶救受傷的小鳥畫面)一天小鳥又像往常一樣飛到枝頭上,它正要發聲,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我讓學生抓住小鳥的動作“跌”,抓住老鳥的動作“斜刺裏兩隻老鳥箭也似的飛來,接住了它,銜上巢去”,理解“箭也似的”,體會到速度快、迅速,感受到老鳥的心情是焦急、傷心、難過……指名讀、示範讀、生再讀。通過這兩個情境的喜悲對比,一下子撥動了學生情感的琴絃,激起了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產生了對這隻小鳥的憐憫之情,理解到小孩子的行爲是不對的。就是因爲他們喜歡小鳥的方式不對,才造成了小鳥的悲劇,那兩隻老鳥又是何等的傷心與難過,並從中感悟到親情的偉大。學完課文後,我又讓學生展開想象:那隻小鳥後來怎樣了?請同學們把這個故事編完。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篇17

本節課安排的是本單元關於寫字的六個詞語。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中,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滲透。如:要反覆強調學生的指讀,讓學生逐步養成指讀的習慣;注意聽別人讀等。利用多種活動激發學生想學寫字的興趣,並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初步瞭解什麼是筆畫和筆順。這六個詞語簡單易懂,國小生記憶力又很強,他們很能熟讀。簡單認識文具“鉛筆、橡皮、田格本後,通過看圖理解“寫字、用心、很認真”。

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初步掌握識字方法的滲透上。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語文天地的內容。

熱門標籤